复旦中华传统体育课程讲义09舞龙舞狮运动概述
传统舞龙舞狮表演

传统舞龙舞狮表演舞龙舞狮,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这一形式独特、富有热情的表演艺术,不仅在中国国内广泛传承发展,也逐渐走向世界舞台,在国际间引发了广泛的兴趣和认可。
一、舞龙舞狮的起源与发展历程舞龙舞狮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
相传,舞龙起初是为祈求丰收和驱邪避凶的表演,并逐渐被引入宫廷、寺庙等场合。
而舞狮则主要源于中国北方的关中地区,传承了汉族的民间表演艺术,后来融入了南方的舞龙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舞狮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舞龙舞狮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民间艺术形式,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和传承。
不同地区的舞龙舞狮表演有着自己的特色,如广东的南狮、福建的醒狮、湖南的大狮等,每种形式都有着独特的动作、音乐和服饰,展示了丰富多样的中国文化。
二、舞龙舞狮的表演形式与特点舞龙舞狮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但通常都具备以下几个共同特点。
1. 独特的舞蹈动作:舞龙舞狮所展示的舞蹈动作优美而独特,富有韵律感和力量感。
舞龙以巨大的龙头为主,由数个身段相连的人扮演。
演员们配合着醒目的音乐,以灵动娴雅的身姿和缤纷的色彩,展现龙腾虎跃的形象。
而舞狮则以狮子做形象,由两人一组扮演,多以跳跃、攀爬等动作为主,寓意勇猛威武。
2. 高度的技巧要求:舞龙舞狮需要演员们具备高超的技巧和协作能力。
演员不仅要通过扭腰摆尾、舞动翅膀等动作进行形象诠释,还要保持与队友的默契配合,确保整个表演的和谐和美感。
3. 丰富多样的音乐伴奏:舞龙舞狮的表演离不开精美的音乐伴奏。
绣球、锣鼓、钹铛等乐器声音的搭配,为表演增添了热闹喜庆的氛围。
不同地区的舞龙舞狮音乐曲调也各具特色,如粤剧音乐、福建大鼓音乐等都为表演注入了独特的韵律。
三、舞龙舞狮的意义与传承舞龙舞狮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舞龙舞狮具有祈福、庆祝的功用。
演出者将龙舞狮脚踩碎的红袋子称为“踩福袋”,寓意着带来好运和祝福。
表演者们穿着五彩斑斓的舞服,表演出灵动的舞蹈,为观众带来欢乐和幸福的氛围。
舞龙舞狮知识点总结

舞龙舞狮知识点总结舞龙舞狮是中国传统民间舞蹈表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可以追溯至中国古代。
舞龙舞狮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汉代,是中国古代百戏之一,后来演变成了一种具有宗教性质的表演形式。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舞龙舞狮在演出形式、演出流程、表演技艺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舞龙是中国传统舞蹈表演中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之一。
舞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据说最早的舞龙起源于中国的南方地区,并且与丰收的喜悦和庆典有关。
舞龙的习俗最初是源自中国南方的民间传统,后来逐渐传播到了全国各地。
舞龙通常在中国的重大节日和庆典活动中出现,如春节、元宵节等,被视为吉祥、繁荣和幸运的象征。
舞龙的表演形式通常是由一组人共同完成的,他们手持龙头,用手臂连结着一根龙身的长布,形成一条长龙,然后在起舞之际,龙头会在表演者的操纵下翻卷飞动,整条龙身则会左右摆动,律动地跃动,而且舞者还应当搭配音乐和击鼓等声音效果。
舞龙的表演技艺要求较高,舞龙的整体形象和动作节奏大多依靠舞者的手臂和手指运动来完成,使得舞龙表演具有了更加精雕细琢特色。
舞龙表演还需要辅以击鼓和器乐的伴奏,以便激发舞龙者的士气和激情,并吸引观众的目光。
舞狮是中国传统舞蹈表演中另一种重要的形式。
舞狮最早起源于中国南方,被认为为驱邪祈祥的一种表演形式。
舞狮的习俗最早出现在古代唐代和宋代,这个时候人们开始将狮子形象引入到宗教信仰和庆典活动中。
在广东和福建等地区,舞狮始终是人们庆祝节日和祭祀活动的一部分,也成为了中国南方地区特色民间舞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舞狮表演通常是由一对人共同完成的,他们分别肩负了舞狮的前后部分,而且配合得轮番上阵,来模仿狮子长嘶、踱步、跃跃欲飞的形态和动作。
通过跳跃、腾挪、扭动、推拉等一系列动作,将狮子的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
舞狮的表演要求演员要有较高的身体协调性和技巧性,需要辅以鼓乐和锣鼓伴奏,以突出表演的气氛和节奏感。
舞龙舞狮作为中国传统的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传统舞龙舞狮

传统舞龙舞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舞龙舞狮是一种脍炙人口的表演形式。
它不仅仅是一种舞蹈,更是一种文化的代表和社区凝聚力的象征。
传统舞龙舞狮活动源远流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巧。
今天,我们将一同探索舞龙舞狮的魅力,了解它对于社会的意义和人们的情感寄托。
舞龙舞狮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为一种喜庆和娱乐的表演形式。
舞龙舞狮拥有丰富多样的演出方式,包括地上舞龙、高杆舞龙、跳火龙等,每一种形式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和技巧。
舞龙舞狮的动作矫健有力,形象凌厉生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祥瑞和幸福的追求。
传统舞龙舞狮不仅仅是艺术表演,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传统的延续。
在舞龙舞狮的表演当中,扮演龙头的舞者需要具备丰富的技巧和经验,他们用精湛的舞艺将龙的神态和动作展现出来。
同时,扮演狮子的演员也要通过自己的动作和表情来传递狮子的力量和威严。
舞龙舞狮的表演不仅要求舞者具备出色的技巧,更需要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情感的寄托。
舞龙舞狮的表演不仅仅在中国大陆流行,它也成为了中国民间艺术的一张名片,走向了世界。
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民众对舞龙舞狮表演充满兴趣,纷纷邀请中国的舞龙舞狮团体前往演出。
这也为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提供了契机。
在近年来的一些文化交流活动中,舞龙舞狮更是成为了重要的外交手段,使得世界各国更好地了解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舞龙舞狮不仅仅是一种表演形式,更是一种社区凝聚力的象征。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和重要活动中,舞龙舞狮往往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当舞龙舞狮出现在街头巷尾时,它不仅仅给人们带来了喜庆和欢乐,更让社区的居民们感受到了归属感和团结的力量。
舞龙舞狮不仅是舞者的表演,也是所有参与者的共同努力和团结奋斗的象征。
由于传统舞龙舞狮活动对于社会的意义和人们的情感寄托,一些舞龙舞狮团体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他们将舞龙舞狮的表演带到一些贫困地区和学校,用艺术和喜庆的氛围给那些需要帮助和关爱的人们带去温暖和快乐。
介绍舞龙舞狮解说词

介绍舞龙舞狮解说词醒狮在广东出现,起源于南海县。
现流传于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各国华侨中间;佛山醒狮被称为”南狮”,是富有南方风格的一种狮形,南狮造型极度夸张浪漫,威武雄壮,美丽活泼,形神兼备。
南狮是集观赏性、艺术性、竞技性为一体的具有强烈吉祥、喜庆色彩和气氛渲染能力的中华民族传统的习俗活动。
龙也叫“耍龙灯”、“龙灯舞”,从春节到元宵灯节,许多地方都有舞龙的习俗。
龙在中华民族代表了吉祥、尊贵、勇猛,更是权力的象征。
人们在喜庆日子里用舞龙来祈祷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舞龙的主要道具是“龙”。
龙用草、竹、布等扎制而成,龙的节数以单数为吉利,多见九节龙、十一节龙、十三节龙,多者可达二十九节。
十五节以上的龙就比较笨重,不宜舞动,主要是用来观赏,这种龙特别讲究装璜,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
还有一种“火龙”,用竹篾编成圆筒,形成笼子,糊上透明、漂亮的龙衣,内燃蜡烛或油灯,夜间表演十分壮观。
时至今日,舞龙经过不断发展和改进,经常成为一种具有观赏性的竞赛运动。
舞龙的动作千变万化,九节以内的侧重于花样技巧,较常见的动作有:蛟龙漫游、龙头钻档子、头尾齐钻、龙摆尾和蛇蜕皮等。
十一节、十三节的龙,侧重于动作表演,金龙追逐宝珠,飞腾跳跃,时而飞;中云端,时而入海破浪。
再配合龙珠及鼓乐衬托,成为一种集武术、鼓乐、戏曲与龙艺于一身的艺术样式。
狮子外形威武,动作刚劲,神态多变,民间有许多不同的传说,一时变作神话,一时拉上历史,为舞狮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亦令它更加深入民心。
人们相信狮子是祥瑞之兽,舞狮能够带来好运,所以每逢春节或其它一些庆典活动,都会在阵阵锣鼓鞭炮声中,舞狮助庆祈求吉利。
一件花团锦簇的艺术品,加入了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各种神态,舞动起来,就变成一头活生生的狮子,几个大狮子欢腾跳跃,辗转腾挪,为节日平添了许多喜庆和热闹。
春节舞龙、舞狮,在惠州的历史已十分悠久,从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龙队、狮班一队接一队,大街小巷锣鼓喧天。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舞龙舞狮科普介绍PPT图文课件

旅游资源开发
舞龙舞狮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吸引了大量游客前 来观赏,为地方旅游产业带来了 丰厚的收入。
文化交流平台
舞龙舞狮表演成为不同地区、不 同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桥梁,促 进了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地方经济发展
舞龙舞狮表演带动了相关产业的 发展,如餐饮、住宿、交通等, 为地方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02 舞龙舞狮的表演形式与技艺
CHAPTER
舞龙表演形式与技艺
龙身制作
龙身通常由竹编或绸布制成,内 部安装有支撑杆,方便舞龙者操
作。
表演形式
舞龙表演通常以团体形式进行,人 数通常在10人以上,表演者手持龙 身,通过奔跑、跳跃、翻滚等动作 ,展现龙的威严与活力。
技艺要求
舞龙者需要具备较高的身体素质和 协调能力,同时要掌握各种动作的 技巧和节奏,以展现出龙的生动形 象。
体育文化与国际交流合作
体育文化传承
舞龙舞狮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艺术,也是一 种体育运动,通过传承和发展,丰富了体育 文化的内涵。
国际交流合作
舞龙舞狮表演走出国门,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增进了国际友谊。
体育产业发展
舞龙舞狮表演逐渐形成产业规模,推动了体 育产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 会。
乐器与音乐伴奏
乐器
舞龙舞狮表演通常使用锣、鼓、钹等打击乐器进行伴奏,以营造出热烈、欢快的 氛围。
音乐伴奏
伴奏音乐通常选择节奏明快、旋律激昂的音乐,以配合舞龙舞狮表演者的动作和 节奏。同时,音乐伴奏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和需求进行选择和调整。
03 舞龙舞狮的服饰与道具
CHAPTER
舞龙服饰与道具
龙袍
舞龙舞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奋进、向 上的精神风貌。同时,舞龙舞狮也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 值。
介绍舞龙舞狮解说词

介绍舞龙舞狮解说词醒狮在广东出现,起源于南海县。
现流传于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各国华侨中间;佛山醒狮被称为”南狮”,是富有南方风格的一种狮形,南狮造型极度夸张浪漫,威武雄壮,美丽活泼,形神兼备。
南狮是集观赏性、艺术性、竞技性为一体的具有强烈吉祥、喜庆色彩和气氛渲染能力的中华民族传统的习俗活动。
龙也叫“耍龙灯”、“龙灯舞”,从春节到元宵灯节,许多地方都有舞龙的习俗。
龙在中华民族代表了吉祥、尊贵、勇猛,更是权力的象征。
人们在喜庆日子里用舞龙来祈祷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舞龙的主要道具是“龙”。
龙用草、竹、布等扎制而成,龙的节数以单数为吉利,多见九节龙、十一节龙、十三节龙,多者可达二十九节。
十五节以上的龙就比较笨重,不宜舞动,主要是用来观赏,这种龙特别讲究装璜,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
还有一种“火龙”,用竹篾编成圆筒,形成笼子,糊上透明、漂亮的龙衣,内燃蜡烛或油灯,夜间表演十分壮观。
时至今日,舞龙经过不断发展和改进,经常成为一种具有观赏性的竞赛运动。
舞龙的动作千变万化,九节以内的侧重于花样技巧,较常见的动作有:蛟龙漫游、龙头钻档子、头尾齐钻、龙摆尾和蛇蜕皮等。
十一节、十三节的龙,侧重于动作表演,金龙追逐宝珠,飞腾跳跃,时而飞;中云端,时而入海破浪。
再配合龙珠及鼓乐衬托,成为一种集武术、鼓乐、戏曲与龙艺于一身的艺术样式。
狮子外形威武,动作刚劲,神态多变,民间有许多不同的传说,一时变作神话,一时拉上历史,为舞狮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亦令它更加深入民心。
人们相信狮子是祥瑞之兽,舞狮能够带来好运,所以每逢春节或其它一些庆典活动,都会在阵阵锣鼓鞭炮声中,舞狮助庆祈求吉利。
一件花团锦簇的艺术品,加入了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各种神态,舞动起来,就变成一头活生生的狮子,几个大狮子欢腾跳跃,辗转腾挪,为节日平添了许多喜庆和热闹。
春节舞龙、舞狮,在惠州的历史已十分悠久,从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龙队、狮班一队接一队,大街小巷锣鼓喧天。
幼儿园传统文化——舞龙舞狮表演

幼儿园传统文化——舞龙舞狮表演幼儿园传统文化——舞龙舞狮表演一、导言舞龙舞狮表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融合了舞蹈、音乐、戏剧等多种艺术元素,是中国众多传统民间艺术之一。
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舞龙舞狮表演不仅可以提升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增加乐器演奏和舞蹈表演技巧,还可以激发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对传统技艺的尊敬。
二、舞龙的起源和意义舞龙作为一种民间民俗表演艺术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起源于中国古代祭祀活动。
相传,舞龙最早出现在汉朝,当时人们认为龙是带来好运和祥瑞的象征。
舞龙表演的目的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和社会安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舞龙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化活动,并传承至今。
舞龙以龙为形象,使用长龙形状的绸缎制作而成,由更多的人手拉操控,形象逼真。
舞龙表演的核心是在节奏的控制下,表现出龙的翻腾、盘旋、奔跑等动作,给人以神秘、热烈、喜庆的感觉。
舞龙表演中,龙头由一人操控,身体部分由多个人分段抬持,最后的尾巴部分由更多人参与。
在表演过程中,龙头负责掌舵,其他人协同配合,完成各种整齐划一的动作和技艺。
舞龙表演时,人们需要协调动作,形成紧密的配合,所以舞龙也被视为一项团队合作的集体艺术。
三、舞龙表演的流程1. 准备:首先,需要选定参与表演的幼儿,他们将担任拉龙、掌龙头和其他重要角色;还需要选出乐队成员,他们将负责演奏伴奏音乐。
2. 练习:进行舞龙表演前,孩子们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练习。
这包括学习舞龙技艺、舞台表演技巧和音乐演奏等。
3. 编排: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能力,编排一个适合幼儿园舞龙表演的节目,确保孩子们能够顺利完成。
4. 装备:准备用于舞龙表演的龙头、龙身、龙鳞、龙尾等道具。
这些道具通常由幼儿园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行制作。
此外,还需要准备演奏乐器。
5. 排练:在表演前进行多次排练,确保每个孩子掌握自己的角色和动作要领,并与其他表演者协调配合。
6. 表演:在舞台上,孩子们展示自己的舞龙技艺和舞台表演能力。
他们按照预定的节目开始表演,配合音乐演奏,完成各种高难度的舞龙动作。
舞龙舞狮传统节日的舞蹈表演

舞龙舞狮传统节日的舞蹈表演舞龙舞狮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表演之一。
这项古老的艺术形式源自中国的民间传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舞龙舞狮以栩栩如生的龙和狮子形象为主角,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和独特的动作,生动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豪迈精神和灵动活力。
一、舞龙舞狮的起源与发展舞龙舞狮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可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最初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表演。
随着时间的推移,舞龙舞狮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喜庆祝贺的舞蹈形式,多见于庆典、婚庆、商业开业等场合。
舞龙舞狮的技艺传承至今,已成为中国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舞龙舞狮的表演形式舞龙舞狮通常由一组舞者合作表演。
在舞龙表演中,一条长龙由多人执持,利用手掌、身体和长竹竿等道具,形成起伏跳跃的龙身,展示龙的形态和神韵;而在舞狮表演中,由两人合作将一只狮子的模型操控得栩栩如生,表现出狮子的威武和活泼。
两种舞蹈形式都需要舞者协调默契的动作,并与伴奏乐曲相配合,才能呈现出完美的舞蹈表演。
三、舞龙舞狮的象征意义舞龙舞狮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权威、力量和好运,被视为祥瑞之物;而狮子则被视为勇敢、护家和驱邪的象征。
通过舞龙舞狮的表演,人们传递着对美好未来和幸福生活的祝愿,希望能够驱逐霉运、招财进宝。
四、舞龙舞狮的技巧与训练舞龙舞狮作为一项精细的艺术表演,需要舞者具备专业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
首先,舞者需要具备较高的体能和柔韧性,才能承担起持续跳跃运动所带来的身体负担;其次,舞者需要熟练掌握龙和狮子的操控技巧,准确地表达出它们的特点和形态;最后,舞者之间需要有良好的默契和配合,才能达到舞龙舞狮表演的最佳效果。
五、舞龙舞狮的国际传播随着中国文化在国际间的影响日益增强,舞龙舞狮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可与喜爱。
如今,舞龙舞狮已经走出国门,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使者和象征。
在许多国家的传统节日庆典上,舞龙舞狮的表演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了众多外国人的关注和赞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舞龙舞狮运动概述
舞龙舞狮运动,是我中华民族文明的符号。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在古代它是神的象征,在现代我们仍以龙的传人自居。
在中国的传说,龙可翻江倒海,主宰人间雨露。
因此,在古老的农业社会,龙成为主宰人类命运的天神,象征着吉语口五谷丰登。
舞龙是我国民间自发的一种与龙有关的传统的民间活动,主要在重大的庆典、节日里出现,以代表吉祥如意,平安快乐之意。
舞狮,古代民间把狮子看成灵兽,象征吉祥平安,可以祛邪避魔。
历代帝王、贵族均有在陵墓和门厅置放狮子塑像的习俗。
在少数民族习俗和艺术品中也常有狮子出现。
它是通过模仿狮子的各种动作来表达人们对其无限酷爱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民间图腾崇拜的一种表现方式。
近年来,古老的龙狮运动正逐步焕发出生机,越来越多的节日与庆典场合能够见到龙飞凤舞的身影。
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华人中,龙狮文化日渐兴盛,龙狮运动已经成为一种介于健身、喜庆、竞技之间的新型体育运动项目。
1龙的传说和由来
自古以来,中国人总是以龙的传人自许,对中国人来说,龙代表着尊贵、吉祥,而且神圣而不可侵犯。
龙在大家印象中,有着“三停九似"的龙身。
所谓"三停〃是指龙自首至颈、自头至腹、自腹至尾的三部份「九似"便是头似牛、嘴似驹、眼似蛾、角似鹿、耳似象、鳞似鱼、髯似人、腹似蛇、足似凤。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龙无疑是古人的一种艺术创造,它是一种虚构的神物,其形象是吸收了许多动物形象中最神奇的部分及云、电、虹等一个个具体物象,然后经过由众多人参与的模糊集合,形成一个建立在各个具体物象之上,又
蕴涵着各个具体物象的新的形象。
它的形成过程,是"美〃的因素集纳的过程,用一句人们常说的话,就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其间渗透着、灌注着古人的神话猜想、宗教体味、审美快感和艺术情趣。
2舞龙运动的形成
在早年的农业社会时期,中国祖先以玉石雕成龙来祭天求雨,但为什么要雕龙呢?据说龙是天上主宰雨水的神,人们以玉龙作为灵媒,来感应天上的龙神,布施甘霖。
这种祭典不仅流行民间,连皇上也要定时举行祭典,祈求风调雨顺,消除旱象,现在中国大陆苗族还存在以龙舞祈雨的风俗。
在这个祈雨的过程中,可能伴随着人类具有的天性,而使用舞蹈的方式来进行,并仿效龙的活动姿态,回旋而舞,加上的除的人,使用各种道具进而演变成现今的舞龙活动。
舞龙的前身是汉代的“鱼龙漫衍"之戏。
早在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舞龙作为一种体育运动,已出现在中华民族友好交往的文娱生活中。
据《汉书-西域传赞》:"遭值文、景玄默、养民五世,天下殷富,财力有余,士马强盛。
…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场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之。
”
3舞龙运动的发展
流行民间的舞龙形式十分丰富:布龙、火龙、草龙、纱龙、飞龙、水龙、段龙、板凳龙、…如主要流行在南方各地的〃草龙〃。
它用草、藤扎成龙形,多在久旱不雨时,由赤膊舞者沿街舞蹈。
围观人群不停地向龙泼水,舞龙人被淋的全身湿透,以此祈求天降大雨。
夜间舞〃草龙〃则是另一种景象。
草龙满身插上无数香火,点点火光组成了一条光闪闪的
龙在夜空遨游。
故〃草龙〃有时也叫"香火龙〃。
布龙多在白昼耍舞。
龙体内不燃灯,而以竹籥制成节节圆筒型龙身,数十人,每人手持一节,依靠配合默契的群体动作,舞出巨龙蜿蜒翻腾的雄姿。
常以双龙,加一高举龙珠的人舞,逗引二龙戏珠,二龙围绕滚动的龙珠,时而龙头高昂,如插云端,时而龙首俯冲,似入海底。
其他如"纸龙"、"段龙"等,龙头、身、尾均不相连,依靠舞动纸条、绸带等流动线条,描绘出龙敏捷多变的身姿。
上述的各种龙舞均以大幅度的舞动来表现龙腾跃、滚翻的壮美。
〃板凳龙”则以稳定的造型、华丽的装饰取胜。
小型板凳龙是将龙头、身、尾扎在一条长板凳上,前面二人各举一条板凳腿高举龙头,后面一人双手举起板凳的后两条腿,紧跟其后执龙尾,上下翻转滚动。
3.2竞技舞龙运动
舞龙运动在中国有着古远的传统,但在五十年代初期,国内竞技舞龙比赛却少有出现,而在其它国家和地区,如马来西亚的云顶、新加坡、香港等地区经常举行规模较大的舞龙竞技比赛,各地区都使用各自制定的比赛规则。
香港国际龙狮总会的成立不仅改变了这种裁判规则制度混乱的局面,还制定了其它较系统的国际龙狮比赛条例,大大地推动了舞龙竞技比赛向国际范围发展的步伐。
1995年,国际龙狮总会由香港迁至北京,目前已形成一年一届国家锦标赛,两年一届世界锦标赛和每年一次国际邀请赛及多次商业性比赛的规模,1996年此项目又被列为四年一届农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2003年6月中国龙狮总会在湖南长沙又成立了全国大学生龙狮运动分会。
舞龙比赛竞赛类型可分为单项赛和全能赛,按性别可分为男子组和女子组比赛,也可按年龄分为成年组Q8周岁以上)、少年组(12)17周岁)和儿童组(不满12周岁)
比赛。
舞龙比赛竞赛项目可分为规定套路(单龙,9把1珠,10人上场)、自选项目(单龙,9把1珠10人上场)、传统套路(形式不限)和技能舞龙(单龙,9把1珠10人上场)四个项目的比赛。
其中,规定套路是由龙狮总会统一编排的,内容和形式都比较简单适于推广,现行的规定套路有两套。
技能舞龙目前正处在尝试阶段,主要目的是突出比赛者的身体素质,增强舞龙运动的竞技性。
总之,舞龙运动技术正逐渐规范化,动作种类不断多样化,难度要求也在逐渐提高,这些都将促使舞龙运动向多元化、规范化、竞技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4舞狮运动的形成
据查我国古籍中有关于狮子来源的记载大致如下:北魏杨街之著《洛阳伽蓝记》卷三记述:"永桥南道东有白象、师子二坊…师子者,波斯国胡王所献也,为逆贼万侯丑奴所获。
〃南宋范哗著《后汉书•西域传》第89卷记述:〃章帝章和元年,遣使献师子、符拔。
"
"舞狮〃是人们对狮子认识、接受、喜爱、模仿、创新的一种传统民间娱乐项目,历史悠久,种类繁多。
按地域可分为"南狮"和"北狮〃。
"北狮〃主要追求"形似","南狮〃则重在"神似〃。
"南狮〃又分为“佛山装"与"鹤山装”两大装派。
由于地域、风俗、习惯、经济各方面的差异,"舞狮”活动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其中发展较好、较有特色的是流行于我国南方的"南狮〃项目。
无论节假日、公司开张、道路开通庆典还是各种影星演出、球赛开场均有“南狮"助兴。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许多项目或多或少的受到一些外界影响。
但就舞狮发展而言,比以前活动范围增加了。
从古代的节日庆典、游行表演发展到当前省
内龙狮大赛、各种精英赛、龙狮争霸赛、全国舞狮锦标赛以及世界级舞狮邀请赛等赛事连续不断。
尤其是在许多公司、企业、学校庆典、比赛开幕式等活动中南狮"助兴"表演不断,既增加喜庆气氛,又扩大市场影响。
同时也给南狮活动市场化带来了机遇。
希望通过以上五种方法途径,为“舞狮"目前存在的现状作一些参考,也为〃舞狮〃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打开"舞狮〃从农村、乡镇走向城市的发展道路,为〃舞狮〃市场化!科学化、竞技化、国际化等良好发展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