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急危重伤病种类分类

合集下载

危重病例的名词解释

危重病例的名词解释

危重病例的名词解释危重病例,是指患者病情严重,生命体征严重不稳定,有可能危及生命的情况。

在医学领域中,危重病例是医务人员需要高度关注和紧急处理的一类病例。

那么,危重病例又具体指的是哪些情况呢?首先,危重病例常见的包括心脏骤停、严重损伤、器官功能衰竭等。

其中,心脏骤停是危重病例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况。

它通常发生在心血管疾病患者身上,可能导致心脏停止跳动,造成血液循环停止,进而引发其他器官的功能衰竭。

而严重损伤也是危重病例的主要病情之一。

车祸、工伤、煤气中毒等意外事故都可能造成严重的损伤,使患者的生命受到威胁。

此时,医务人员需要迅速判断患者的伤情,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以尽可能地挽救患者的生命。

此外,器官功能衰竭也是危重病例的一种常见情况。

人体的多个器官,如心脏、肺、肝脏、肾脏等,若发生功能衰竭,将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巨大威胁。

如心脏衰竭可能导致心源性休克,肺功能衰竭则会引发呼吸衰竭等。

在这种情况下,医务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采取维持生命的手段与治疗措施。

此外,危重病例还包括严重感染、中毒、失血过多等情况。

严重感染可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使患者的病情迅速恶化;中毒可能引发器官损伤,导致危及生命;失血过多则会引发低血压、休克等危重病症。

这些情况都需要医务人员迅速反应,及时采取措施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危重病例的诊治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做出迅速的判断和处理,以尽快稳定患者状态。

首先,通过详尽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及既往病史,以便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其次,医务人员需要常规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并且,医生需要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以帮助判断病情和指导治疗。

最后,医务人员需要提供有效的治疗措施,包括应用药物支持、机械通气、心肺复苏、手术治疗等,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在危重病例的治疗中,医务人员的经验、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急危重症(名录)

急危重症(名录)

急危重症疾病病种急危重症分为:常见急危重综合征和各系统急危重症常见急危重综合征:休克;昏迷;惊厥;脑疝;心搏呼吸骤停;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严重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各系统急危重症中枢神经系统及脑血管系统急危重症:急性颅内高压或慢性颅内高压急性加重;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大面积脑梗塞、急性脑干梗塞;急性颅脑外伤引起的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颅内多发血肿和脑室内血肿、广泛严重脑挫裂伤、开放性颅脑损伤及颅脑火器伤;癫痫持续状态。

心脏血管系统急危重症: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IV级;严重心律失常:包括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I度和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阿-斯综合征、心室扑动、心室颤动,以及其它引起血液动力学改变的心律失常;高血压急症:高血压脑病、高血压危象、恶性高血压;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呼吸系统急危重症: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肺栓塞;肺水肿;大咯血(24小时>600ml,或一次>100ml,或持续咯血需输液输血者,或因咯血引起气道阻塞出现窒息者);气胸;气管异物;喉梗阻。

消化系统急危重症:急性消化道大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急性胃扩张;急性坏死性肠炎;急性肠梗阻或肠套叠;急性肠扭转;胰腺炎急性发作或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急性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胆囊、胆管结石症急性发作;嵌顿疝。

泌尿系统急危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伴高血钾症;急性尿潴留;肾结石急性发作。

内分泌代谢系统急危重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危象。

血液系统急危重症: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溶血;凝血机制障碍致组织或器官大出血。

妇科急危重症:子宫功能性大出血;异位妊娠大出血;卵巢肿瘤蒂扭转。

医院急诊科患者危重分类及诊疗规定

医院急诊科患者危重分类及诊疗规定

急诊科患者危重分类及诊疗规定
一、急诊患者危重分类: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进行病情评估,将患者分为轻、中、重度。

轻中度患者按顺序就诊,重度患者直接进入抢救室优先抢救治疗。

1、轻度:患者生命体征在正常范围,情绪稳定,神志清楚。

2、中度:患者生命体征稳定,虽有明显不适症状,情绪不稳,但病情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突然变化者。

3、重度:已威胁到患者生命或病情在短时间内有可能发生急剧变化者。

如收缩压<80mmHg或>200mmHg;呼吸频率>35次/分,极度呼吸困难;脉搏>140次/分或<40次/分者;昏迷;抽搐;超高热等。

二、危重患者抢救:
1、急诊患者先由分诊护士分诊,危重症患者立即送入抢救室,同时通知急诊值班医护人员,后协助补办挂号手续;
2、急诊值班护士可酌情先予急救处理。

如吸氧、吸氧、心脏按压、心电监护等,同时通知住院总或科主任,值班医师进行病情紧急评估后与护士共同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和疾病的紧急处理。

3、进行紧急抢救时医师可下达口头医嘱,护士复述一遍,备药、核对,无误后执行,并保留所有药物空瓶以便核对。

在抢救结束后30分钟内补录医嘱。

4、医师应及时书写病历,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阳性体征、抢救经过及患者的反应,6小时内完成抢救记录。

三、患者转运(如做必要的检查、收入院、转院)前应进行病情评估,并在病历中记录评估结果。

一般情况下,在生命体征相对稳定
时进行转运。

如抢救条件限制,应进行必要处理(吸氧、建立静脉通道、辅助呼吸等)的同时,以最快速度安全转运患者。

危重病人的分类

危重病人的分类

危重病人的分类危重病人是指病情危急、需要高度医学护理和治疗的患者。

危重病人的分类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来进行。

一、病情严重程度分类按照病情的严重程度,危重病人可以分为三个等级:1. 重症患者:病情危重,经常需要持续监护、强化治疗支持的患者。

常见的重症患者包括心源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毒性肝病、急性呼吸衰竭等。

2. 危重患者:病情较为危急,需要密切观察和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常见的危重患者包括中重度烧伤患者、大面积烧伤患者、脑外伤、颅内出血等。

二、疾病分类危重病人的分类还可以根据其所患的疾病类型来进行:1. 心脑肺疾病:如急性心肌梗塞、冠心病、心力衰竭、肺部感染、肺栓塞、脑出血、脑水肿等。

2. 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性胰腺炎、胃肠穿孔、肝衰竭、腹腔感染等。

3. 肾脏疾病:如急性肾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等。

4. 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严重肺炎等。

5. 外伤和损伤:如重度创伤、大面积烧伤等。

三、年龄分类根据年龄分类,危重病人可以分为儿童、成人和老年人。

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其生理功能、代谢能力、疾病特点以及对治疗的反应等方面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有不同的诊治策略。

四、监测指标分类危重病人还可以根据监测的生命体征指标或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进行分类:1. 低氧血症患者: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哮喘等。

2. 低体温患者:如低体温休克、严重感染等。

3. 高度负荷患者:如心源性休克、严重肝衰竭等。

4. 代谢紊乱患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休克等。

总之,危重病人的分类有不同的层次和标准,每个分类都有它的特点和相应的临床处理方法,医务人员在诊治危重病人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急诊危重病情的判断与评分

急诊危重病情的判断与评分
如心、肺、肝、肾 等器官功能衰竭。
严重出血或休克
如大出血、低血容 量休克等。
02
危重病情的判断方法
生命体征观察
总结词
生命体征是评估危重病情的重要依据,包括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等指标。
详细描述
通过监测生命体征,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如心率过快或过慢、呼吸 急促或呼吸困难、血压不稳定等,这些指标的异常可能提示病情危重。
APACHE II评分系统
总结词
预测病死率
详细描述
APACHE II评分系统通过对患者的生理学指标进行评价,计算出患者的急性生理学异常分数,并根据 年龄和慢性健康状况进行调整,最终得出一个总分,用于预测患者的病死率。
APACHE II评分系统
总结词:指导治疗
详细描述:APACHE II评分系统不仅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测病 死率,还可以指导治疗。医生可以根据评分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是否需 要入住重症监护室、是否需要进行机械通气等。
详细描述
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患者脏器结构和 功能的信息,如肺部X线或CT检查可 以发现肺部感染或气胸,心脏超声可 以发现心脏功能不全或瓣膜病变。
03
危重病情评分系统
APACHE II评分系统
总结词
全面评估病情
详细描述
APACHE II评分系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急诊科和重症监护室的病情评估工具,通过对患者的年龄、生理学指标和 慢性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测病死率。
通过健康档案、定期体检、社区调查 等方式,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和评估。
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
急救知识宣传
通过媒体、宣传册、讲座等形式, 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
的自救互救能力。

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1

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1

5-7高危( )
分值 1分 1分 1分 1分 1分 1分 1分
是/否 () () () () () () ()
急性心肌梗死TIMI评分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床号
住院号
.
STEMI患者TIMI评分表
项目
1.年龄≥75岁
65-74岁
2.糖尿病或高血压或心绞痛
3.收缩压<100mmHg
4.心率>100次/分
5.Killip分级 Ⅱ~Ⅳ 级
女性,80岁,因“胸闷喘憋1天,加重伴意 识模糊2小时”来诊,血压85/60mmHg, 心率110次/分,SPO2 90%,既往有高血压、 冠心病病史。心电图示多导联ST段明显压 低,AVR导联ST段抬高。心脏彩超示心肌 运动不良,EF23%。诊断为非ST段抬高型 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予抗凝、抗血小 板、硝酸酯类、血管活性药物,配合无创 呼吸机等治疗,患者好转。
自动睁眼 呼唤睁眼 刺痛睁眼
无反应 正确回答 回答错误 语无伦次 含混发音
无反应 可按指令动作 能确定疼痛部位 对疼痛刺激有肢体退缩反应 对疼痛刺激肢体屈曲 对疼痛刺激肢体过伸 对疼痛刺激无反应
4□ 3□ 2□ 1□ 5□ 4□ 3□ 2□ 1□ 6□ 5□ 4□ 3□ 2□ 1□
总分
说明:总分 15 分,最低 3 分。按得分多少,评定其意识障碍程度。 13~14 分为较度障碍,9~12 分为中度障碍,3~8 分为重度障碍(多 呈昏迷状态)。
<2.5
血肌酐μmol/L
≥309. 177-308 133-168
53-132
<53
红细胞比容
≥0.60
0.50-0.59 0.46-0.49 0.30-0.45

述急诊病人的病情分级。

述急诊病人的病情分级。

述急诊病人的病情分级。

急诊病人的病情分级是医院对病人的急迫程度进行评估和分类的一种方法。

根据不同的病情分级,医务人员可以合理安排病人的救治顺序,确保急需救治的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以下是对急诊病人病情分级的详细介绍。

1. 分级标准:一般来说,急诊病人的病情分级通常采用五级分级标准。

其中,一级为最紧急的病情,五级为最不紧急的病情。

一级:危及生命,即刻抢救必要;二级:危及重要器官功能,需立即救治;三级:病情稳定但需要及时处理;四级:有症状但病情不紧急,可以稍作等待;五级:非急症,可在较长时间内等待治疗。

2. 不同病情分级的特点:一级病情通常与大出血、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相关,需要立刻进行抢救措施,以防止患者生命垂危。

二级病情可能与心脏病发作、中风等疾病有关,需要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损害重要器官功能。

三级病情通常包括高烧、急性腹痛等,虽然病情相对稳定但需要及时处理,以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四级病情一般与轻度创伤、呼吸道感染等有关,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等待医生的处理。

五级病情大多是一些非急性的疾病,例如皮肤病、日常检查等,患者可以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等待治疗。

3. 病情分级对医院管理的重要意义:通过病情分级,医院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优先安排最紧急的病人接受治疗,提高急诊病人的生存率。

同时,对不同病情的准确定级,可以缓解医院急诊室的拥挤情况,提高医疗效率。

4. 患者的自我判断与医生的专业评估:急诊病人在选择就诊时,有时会对自己的病情产生误判。

因此,患者应尽量客观地评估自身病情,并尽早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而急诊医生在对病人进行评估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病史等因素,进行准确的病情分级。

总之,急诊病人的病情分级对于医院的急救工作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分级,医务人员能够做出正确的救治决策,优化资源配置,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患者在面对急诊情况时,也应尽量保持冷静并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以促使自己得到及时救治。

急诊科急危重症识别心肺复苏岗前培训

急诊科急危重症识别心肺复苏岗前培训

急诊科急危重症识别心肺复苏岗前培训在急诊科工作中,每个医护人员都需要了解急危重症的识别与心肺复苏的急救措施。

急危重症是指病情危重且需要迅速识别和处理的病例。

心肺复苏是一种急救措施,用于抢救病人呼吸或心跳骤停时的情况。

岗前培训是为了使每一位医护人员在岗位上更加熟练和自信,对病人更有保障。

急危重症的分类和识别急危重症的分类主要包括四类,分别是:循环衰竭、呼吸衰竭、意识障碍和创伤。

在接诊病人的过程中,通过认真询问、体检和监测生命体征等方式,有助于我们快速确定病人是否属于急危重症,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循环衰竭循环衰竭是指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不足,致使血压下降、供血供氧不足等情况出现。

常见的征象有:血压下降、心率增快或减慢、皮肤湿冷、四肢厥冷等。

处理循环衰竭的要点是及时补液、使用血管收缩药物(如多巴胺、肾上腺素等)而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呼吸衰竭呼吸衰竭指肺部疾病导致肺泡氧气吸入不足或二氧化碳呼出不良,造成人体氧气供应障碍或二氧化碳排出不畅。

表现为呼吸急促或缓慢、呼吸浅表或深长、发绀、静息状态下呼吸次数≥30次/分钟等。

处理呼吸衰竭的关键在于加强监测,辅助呼吸,吸氧或插管等。

意识障碍意识障碍常见的原因包括脑血管疾病、脑外伤、低血糖、低氧血症等。

其表现包括昏迷、谵妄或精神状态改变、瞳孔大小异常、肢体抽搐等。

处理意识障碍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呼吸、血压、血糖的稳定。

创伤创伤是外伤、损伤、伤害的简称,包括骨折、流血、烧伤、休克等,极易引起出血、休克和急危重症。

在处理创伤的时候,需要进行快速评估,包括创口的大小、深度和位置、出血情况、肢体的肌力等。

心肺复苏的基本流程心肺复苏是一种紧急救治措施,其主要应对病人的呼吸或心跳骤停。

心肺复苏流程包括ABCDE五个步骤和心肺复苏的具体应急措施。

A(Airway,气道)在进行心肺复苏之前,首先检查病人的气道是否畅通,因为如果气道不通畅,病人没有办法正常呼吸,那么人就会窒息导致生命危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急危重伤病种类(一)急症疾病种类
1.休克
2.胸痛
3.腹痛
4.呼吸困难
5.气道异物
6.呕血
7.咯血
8.意识障碍
9.小儿高热惊厥
(二)危重症疾病种类
1.循环系统
(1)心脏骤停
(2)急性冠脉综合征
(3)急性左心衰竭
(4)恶性心律失常
(5)高血压危象
2.呼吸系统
(1)重症支气管哮喘
(2)呼吸衰竭
3.消化系统
4.内分泌系统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糖尿病低血糖昏迷5.神经系统
(1)急性脑血管病(2)癫痫大发作
6.意外伤害
(1)坠落伤
(2)爆炸伤
(3)枪伤
(4)电击
(5)溺水
(6)中暑
(7)急性中毒
(8)急性过敏性反应(9)动物性伤害
7.外科危重症
(1)创伤
(2)颅脑损伤
(3)胸部损伤
(4)四肢损伤(5)烧(烫)伤8.妇产科危重症(1)阴道出血(2)产后出血(3)胎膜早破(4)急产(5)宫外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