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习题:模块综合测试卷 Word版含答案.pptx
2021-2022学年人民版历史选修三 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

模块综合测评(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某一时期,德国人宣称“我们的将来在海上”,法国人高唱“不要遗忘色当之役”,俄国人扬言“保卫斯拉夫兄弟”。
这些耸动的口号和行动与下列哪一战斗有关() A.拿破仑对外战斗B.普法战斗C.第一次世界大战D.其次次世界大战【解析】拿破仑对外战斗的目的是巩固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成果,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与题干中的法国人高唱“不要遗忘色当之役”不符,故A项错误;普法战斗与俄国无关,故B项错误;德国人宣称“我们的将来在海上”即为1890年上台之德皇威廉二世的主见“大海军主义”、“世界政策”图谋向外殖民扩张,法国人高唱“不要遗忘色当之役”意指不要遗忘1870年“普法战役”失败之耻,图谋向德国报复,俄国人扬言“保卫斯拉夫兄弟”真正目的是要染指巴尔干半岛,这些口号与行动,形成了“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敌对阵营,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故C项正确;其次次世界大战是由德国发动,法国与苏联都属于被侵略国,故D项错误。
【答案】 C2.1914年7月29日,美国驻伦敦大使致函威尔逊总统:“假如真的发生一场大战,欧洲的进步将患病重大挫折,而美国领导世界的时代会提前到来。
”能够支持这一预言的史实有()A.战后美国开头支配欧洲事务B.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C.美国在国联中地位举足轻重D.美国获得了德国部分殖民地【解析】一战后,美国与英法争夺领导权失败,并非开头支配欧洲事务,故A项错误;一战中美国直接参战较少,主要向战斗双方兜售军火和资源,大发战斗横财,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与材料中“美国领导世界的时代会提前到来”相符,故B项正确;因与英、法争夺领导权失败,美国最终未加入国联,故C项错误;一战后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则分别由英、法、日、澳以委任统治的形式进行瓜分,美国并未获得,故D项错误。
【答案】 B3.“这场战斗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习题:5.1《朝鲜战争》 Word版含答案.pptx

【答案】 A 5.以下是进攻朝鲜时联合国军的兵力 组 成 (%)( )
国家 陆 海 空
学无止 境
军军军
其他盟国 9.5 6.6 0.9
(除韩国) 8 6 7
美国
50. 85. 93. 32 89 38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 )
A.美国操纵联合国军队,并担当主力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0 年)6 月 25 日,朝鲜北方 军队今天越过三八线。几个小时之内,朝鲜 北方迫使朝鲜南方边防人员丢弃广阔的前 线地带向后撤退。美国似乎对这一进攻感到 惊讶,它将这次进攻归咎于苏联。 ——克利夫顿·丹尼尔主编《二十世纪 大 博览》 材料二 1950 年 6 月 25 日,朝鲜南方 军队开始了美国预谋的对朝鲜民主主义人
——吴本祥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 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它们在哪一历史要素上有相同的记录? (2) 在这一历史事件的起因问题上,材料 二、三的观点与材料一的观点有何不同之 处?这种不同反映了当时国际关系怎样的 突出特点? (3) 假如历史兴趣小组利用上述材料研 究该历史事件,从史料收集角度看,存在怎 样的不足之处? 【答案】 (1)朝鲜战争(或朝鲜战争的 爆发)。战争爆发的时间。 (2)不同:材料一认为,可能是苏联人策 划了这一进攻;材料二、三认为,朝鲜南方 军队在美国的支持或预谋下发动内战。特 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 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答美苏冷战、美苏对抗也可)
A. 双方势均力敌 B.朝鲜南北双方完全依靠外来支援 C .战争某种程度上是美苏对抗的反映 D.美国战机性能优于苏联战机 【答案】 C 9.在朝鲜战争中,美国在兵力和装备 方面存在明显的优势,但最终遭到失败,其 主要原因是( )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单元综合测评3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单元综合测评(三)(时间:60分钟分值:90分)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失败,德国失去了1/8国土和1/10人口,战后又面临严峻经济困难和巨额斗争赔款。
但德国军国主义分子并不承认自己是斗争失败者(国家未被占据,社会结构未被破坏,军队也是完整地从他国撤回的),不甘心受到凡尔赛体系的制裁,德国社会上下充溢对战胜国的不满心情和仇恨心理。
当时,英国张伯伦政府考虑让东欧满意德国的部分领土要求,划东欧为德国力力范围,激励德国东进。
1938年,英、法与德、意签署《慕尼黑协议》,确定把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划给德国。
西方大国想以此“祸水东引”,幻想德国进攻社会主义苏联,他们好坐山观虎斗,坐收渔人之利,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据汤重南《一战后的德国与今日的日本》整理(1)依据材料,概括一战后至二战前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冲突。
(6分)(2)依据材料,分析德国能突破凡尔赛体系束缚的缘由。
(9分)[解析] 第(1)问,依据材料信息“不甘心受到凡尔赛体系的制裁,德国社会上下充溢对战胜国的不满心情和仇恨心理”“当西方大国想以此‘祸水东引’,幻想德国进攻社会主义苏联”等,概括一战后至二战前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冲突。
第(2)问,依据材料信息“德国军国主义分子并不承认自己是斗争失败者,不甘心受到凡尔赛体系的制裁,德国社会上下充溢对战胜国的不满心情和仇恨心理”“激励德国东进”“当西方大国想以此‘祸水东引’,幻想德国进攻社会主义苏联”,结合二战前夕英国的绥靖政策等学问,分析德国能突破凡尔赛体系束缚的缘由。
[答案] (1)德国与英法等战胜国之间的冲突;英、法、德等资本主义国家与苏联之间的冲突。
(2)战胜国对德国的制裁导致德国严峻的报仇心理;未能清除德国军国主义势力及其产生的土壤;英法等国对德国的绥靖政策。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按:以下是德国外交官访问法国巴黎后向希特勒报告的备忘录)关于德国的须要问题,我向他(指法国总理)说了和向财政部长(指法国财长博内)说过的同样的话,令我惊讶的是,和博内选择一样,总理认为调整法国在中欧的政策是完全可以探讨的——自然恒久要以得知德国在中欧的最终目标为条件。
2020年高二历史人教选修3单元综合测评3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2022年至2022年高中历史选修三:模块综合测题带答案和解析

2022年至2022年高中历史选修三:模块综合测题带答案和解析选择题美国历史学家鲍德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中说:“民族主义使人们对人类任何一部分的权利和利益漠不关心……‘除了民族,其他一切均不在话下,而民族就是唯一和全部,就是人类思想和行动的最高指南’……”鲍德温在此A. 批评了极端民族主义B. 表达了自己的民族观念C. 肯定了民族解放运动D. 总结了人类历史的行为【答案】A【解析】“除了民族,其他一切均不在话下,而民族就是唯一和全部,就是人类思想和行动的最高指南”显然作者不认同过分强调民族主义,主要目的是批评了极端民族主义,A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
排除。
选择题1914年,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发生后,欧洲各国的报纸都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如图)。
这一事件引起广泛的关注主要是因为①欧洲各国都十分关注巴尔干局势②许多国家要利用该事件大做文章③采用刺杀手段引起了欧洲各国人民的愤怒④巴尔干地区的矛盾错综复杂,引人关注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答案】D【解析】萨拉热窝刺杀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由此引起巴尔干地区的矛盾错综复杂,引人关注,但是并不是采用刺杀手段引起了欧洲各国人民的愤怒,排除③,选择D项符合题意。
选择题在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总是让人难以预测。
德国与法国、俄国在欧洲有深刻的矛盾,但甲午战争后三国却一起干涉还辽。
英国一直奉行“光荣孤立”的政策,但20世纪初却与法、俄结盟。
造成其关系难以预测的主要原因是A. 各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完全以自身的利益为转移B. 各国制定外交政策受国内政治局势的左右C. 各国政党交替执政导致其对外政策缺乏稳定性D. 各国外交领域的喜怒偏好经常随意地变化【答案】A【解析】20世纪初德国与法国、俄国在欧洲有深刻的矛盾,主要是由于各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完全以自身的利益为转移,A正确;B\C 和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选择题同盟国集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终战败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包括①经济实力处于明显劣势②作为非正义的一方,失道寡助③战略上出现重大失误④集团内部的矛盾不断激化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答案】C【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属于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没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
2019-2020年人教版历史选修3模块综合测评

模块综合测评(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有关“一战”爆发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②对外以商品输出为主③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③解析:选B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并加剧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①③正确;这一时期西方国家对外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②错误;④属世界格局方面的内容,不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特点,排除。
故选B。
2.某一时期,法国人高唱“不要忘记色当之役”,德国人宣称“我们的未来在海上”,俄国人扬言“保卫斯拉夫兄弟”。
由此导致了()A.普法战争B.克里米亚战争C.日俄战争D.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析:选D材料中法国人想报德国之仇,德国人想扩展到海上,俄国人想扩展自己的势力。
结合所学可知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殖民地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D正确;A是19世纪70年代;B是19世纪50年代;C是1905年。
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使国际危机和局部战争不断发生,这两大军事集团是()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B.轴心国集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C.三国协约、三国同盟D.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解析:选C一战前形成的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是英法俄的三国协约以及德奥意的三国同盟,C正确;A是二战后两大军事集团;B是二战时期对峙集团;D是冷战时期两大阵营。
4.由于英国对德国实行了严密的海上封锁,美国同协约国的贸易从1914年的8.24亿美元增加到1916年的32.14亿美元,而同同盟国的贸易则从1914年的1.69亿美元猛跌到1916年的116万美元。
这说明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是()A.美国同协约国经济利益紧密联系B.美德矛盾逐渐扩大C.争夺世界领导权D.伸张正义解析:选A材料“美国同协约国的贸易从1914年的8.24亿美元增加到1916年的32.14亿美元”说明一战中美国同协约国经济利益紧密联系,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美德矛盾逐渐扩大,故B错误;材料没有反映美国争夺世界领导权的企图,故C错误;“伸张正义”显然不是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故D 错误。
人教版历史选修3 第二单元综合测评(课件PPT)

第8页
新教材•历史(RJ)•选择性必修3
7.“他们架起了东西方文化与经济交流的桥梁,成为古代东西方文明交往的纽带。
他们把阿拉伯数字传到欧洲,把宗教文明和医学知识带到中国。”材料中的“他们”指的
是( C )
A.古埃及人
B.古巴比伦人Biblioteka C.古阿拉伯人 D.意大利人
解析:据材料“架起了东西方文化与经济交流的桥梁,成为古代东西方文明交往的 纽带。他们把阿拉伯数字传到欧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文化交 流的桥梁并把阿拉伯数字传到欧洲的是古代阿拉伯人,故 C 项正确。
A.复兴了古希腊古典文学艺术 B.是西方近代艺术史上的巅峰 C.推翻了天主教神学黑暗统治 D.借助古典艺术实现艺术繁荣
第16页
新教材•历史(RJ)•选择性必修3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是借助古典艺术来促进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在 此过程中,意大利呈现出繁荣的文化和艺术,据此可排除 A 项,D 项正确;文艺复兴时 期是近代西方艺术发展的开始阶段,所以 B 项说法错误,排除;文艺复兴打破了封建神 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没有推翻天主教的统治,故排除 C。
15.被誉为欧洲中世纪四大英雄史诗之一的《伊戈尔远征记》,描绘的是主人公伊戈 尔为消除公国的外患——盘踞在黑海沿岸的波洛夫人,率远征军进行征伐的故事。在伊戈 尔身上,兼有着为自己民族抵御外敌的英雄气概和追求个人荣誉、轻率行动的性格特征。 这说明( B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第12页
新教材•历史(RJ)•选择性必修3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斗兽场建成于罗马帝国时期,故①错误;1980 年罗马 斗兽场作为“罗马历史中心”的一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作为文化遗 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故②正确;大斗兽场融合了希腊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规模宏 大,故③正确;表演的角斗士除了奴隶、战俘和囚犯外,有时皇帝也参与,故④错误,故 C 项正确。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综合达标检测练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综合达标检测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15小题,共60分)1.20世纪初人类斗争由局部性斗争演化为全球性斗争。
这主要是( )A.科学技术的副作用B.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C.世界整体化的产物D.国家利益至上的恶果解析:局部的萨拉热窝谋杀事务演化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把当时世界上重要的几个大国都卷入了斗争之中,其主要缘由是世界联系的加强。
一战爆发与科技没有干脆关系,故A 项错误;全球性斗争的主要缘由不是极端民族主义,故B项错误;一战就是世界整体化的产物,故C项正确;国家利益至上,不是引发一战的主要缘由,故D项错误。
答案:C2.时任英国海军大臣的丘吉尔曾向首相建议:“为打破战场上的胶着状态,必需研制一种周身包围铠甲、不怕敌弹攻击、能突破荒野地带的新兵器!”这种“新兵器”首次应用于( )A.凡尔登战役B.索姆河战役C.阿拉曼战役D.不列颠之战解析:凡尔登战役主要是德国与法国交战战役,不符合题干意思,故A项错误;题干中“新兵器”是坦克,一战期间,英法联军与德国是在法、比、德边界的西线战场索姆河战役中首次运用坦克,故B项正确;阿拉曼战役属于其次次世界大战,故C项错误;不列颠之战也属于其次次世界大战,故D项错误。
答案:B3.菲舍尔在他的《称霸世界的利爪》一书中写道:“……1914年6月的这一事务为德国统治者长期打算的斗争供应一个极好的机会……”这一事务是指( )A.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身亡B.英法对德宣战C.美国宣布实施中立政策D.俄国出兵巴尔干半岛解析: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地区的首府萨拉热窝遇刺身亡,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故答案为A。
答案:A4.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一个旧世界,催生了一个新世界。
这里的“新”表现在( )①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起先出现②新的国际格局起先形成——西欧衰落,美日崛起③欧洲新生独立国家出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④亚、非、拉掀起新的民族独立运动A.① B.①②C.①②③ D.①②③④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关键词“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无止 境
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削弱了帝国 主义的殖民统治。因此,A、C、D 三项的叙 述都是错误的。
【答案】 B 6.《凡尔赛和约》签订后,西方政治家 曾经这样建议:“关于萨尔区的协定仍然有 效……同时应当有一个附加条件,在同一时 期内法国应与德国缔结一项条约,规定由洛 林供应德国的铁矿,至少是战前数量的 50%。 作为交换条件,德国向洛林供应煤矿,其数 量在考虑了萨尔区的产量之后,应与战前的 供应总量相等。”这位政治家的意图是
【答案】 A
学无止 境
4.同盟国集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终 战败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包括( )
①经济实力处于明显劣势 ②作为非正 义的一方,失道寡助 ③战略上出现重大失 误 ④集团内部的矛盾不断激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 性质的战争,就交战双方来看,都是非正义 的。因此,②的叙述不正确。
C.肯定了民族解放运动 D.总结了人 类历史的行为
【答案】 A 2.1914 年,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发生后, 欧洲各国的报纸都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 (如图)。这一事件引起广泛的关注主要是因 为 ()
①欧洲各国都十分关注巴尔干局势 ②
学无止 境
许多国家要利用该事件大做文章 ③采用刺 杀手段引起了欧洲各国人民的愤怒 ④巴尔 干地区的矛盾错综复杂,引人关注
【答案】 C 5.有一种观点认为,粗看第一次世界大 战后的全球,它显示出的变化相当少,欧洲 的霸权比大战前更完整。下列各项最能说明 这一观点的是( ) A.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主要确立了列 强 在欧洲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B. 国联由英法操纵 C.欧洲的帝国主义阵营更加巩固 D .欧洲的海外殖民体系进一步扩大
() A. 促使法德进行经济合作,化解两国
矛盾 B. 肢解和掠夺德国,使其不再成为欧 洲 威胁
C.复兴德国经济,以期东山再起 D.扶植德国,牵制法国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政治 家的建议实际上类似于二战后法国外长舒曼 提出的计划,就是让两国战略物资置于共同 控制之下,从而促进经济合作,促进两国经 济发展,化解两国矛盾。
48 %
50 %
失业 人数
1 700 万
600 万
近 300 万
85 300 万万
该表反映出 20 世纪 30 年代大危
Hale Waihona Puke 机学无止 境() ①波及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②具有
极强的破坏力 ③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严重 的社会问题 ④使资本主义世界遭受空前的 打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下 降、外贸缩减、失业人数增加说明都受到了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工业下降和外贸缩减的 幅度、失业人数的众多说明危机具有极强的 破坏力,使资本主义世界遭受到沉重的打击, 并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因 此,①②③④的叙述都正确。
学无止 境
模块综合测试卷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美国历史学家鲍德温在《第一次世 界 大战史纲》中说:“民族主义使人们对 人类 任何一部分的权利和利益漠不关心 ……‘除 了民族,其他一切均不在话下, 而民族就是 唯一和全部,就是人类思想和 行动的A.最批高评指了南极’端…民…族”主鲍义德温B.在表此达( 了) 自 己的民族观念
学无止 境
【答案】 A 7.下列哪一项不是凡尔赛体系对亚洲和 非洲的影响( ) A.日本在太平洋上的势力增强 B.英法在非洲扩展了殖民地 C .土耳其的国家面貌发生了变化 D.非洲出现了一些新国家 【解析】 凡尔赛体系调整了帝国主义 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非洲出现 了一些新国家”不符合史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 结合基本史实分析题干来加 以判断。
【答案】 C 10.观察下表: 1929~1933 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 济危机
美国
德 国
英国
法 国
日 本
工业 46.2 40. 28.4 16. 8.4
下降 % 6% % 5% %
外贸 缩减
70%
69. 1%
50%
【答案】 A 11.1932 年,希特勒出席了有 300 名垄 断资本家参加的会议。他发表长篇演说,攻 击民主“实际上将摧毁一个民族的真正 价 值”,鼓吹在政治上要树立个人权威, 叫嚣 德国军队应该拥有 800 万后备军,解 决生存 空间问题。当希特勒结束演讲时, 资本家全 体起立向他狂热地鼓掌欢呼。德 国垄断资本 家的举动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刺杀斐迪南大公,是塞尔维 亚民族主义者的重大行动,它不可能引起欧 洲人民的广泛愤怒。③的叙述不正确。
【答案】 D 3.在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总 是让人难以预测。德国与法国、俄国在欧洲 有深刻的矛盾,但甲午战争后三国却一起干 涉还辽。英国一直奉行“光荣孤立”的政策, 但 20 世纪初却与法、俄结盟。造成其关系难 以预测的主要原因是( ) A. 各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完全以自身的 利 益为转移 B. 各国制定外交政策受国内政治局势 的 左右 C. 各国政党交替执政导致其对外政策 缺 乏稳定性 D. 各国外交领域的喜怒偏好经常随意 地 变化
【答案】 D 8.威尔逊认为:“我们应当以资本供给 全世界。而谁以资本供给全世界,谁就 应 当……管理全世界。”为此美国( ) A.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B.掌握德 国赔款主动权 C.提出“十四点原则” D.发起召 开华盛顿会议 【解析】 美国希望凭借自己的经济实 力攫取对世界的领导权,提出了“十四点原 则”。
【答案】 C 9.下列关于国际联盟的相关历史问题的 正确表述是( )
学无止 境
①国联是巴黎和会的产物,国联盟约是 凡尔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国联 1920 年正式成立,1946 年宣告解散 ③国联在成 立后为英法所操纵,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有 着成功的实践 ④美国对国联的建立和加入 国联问题始终持消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