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教学设计方案
《孔乙己》教案12篇 孔乙己教案教学

《孔乙己》教案12篇孔乙己教案教学下面是分享的《孔乙己》教案12篇孔乙己教案教学,以供参考。
《孔乙己》教案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语言目标:语言目标若干词语的理解与积累。
思维目标: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的脉络;理解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的脉络;理解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难点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的脉络;理解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流程环节预设时间教师学生设计意图导入2分钟导入语见ppt①勾连带入文本整体感知6分钟初读课文圈点勾画思考:概述初读后对孔乙己的整体认知。
读书思考,总结概括把握内容,理清结构层次8分钟再读课文,整体把握小说内容和结构。
见ppt③思考:划分结构构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把握小说情节内容与结构层次;整体认识孔乙己形象特点18分钟朗读课文有关部分,完整认识孔乙己形象的特点;从孔乙己周围人的态度看社会,看与其命运的关联。
见ppt④⑤思考:具体表述孔乙己有哪些特点;说出孔乙己活动场所的特点,认识环境与人物命运之间的关联。
小组研讨,集体研讨。
对主要人物孔乙己性格特征,以及人物活动主要场所特征,形成整体认知。
总结6分钟①一句话概述文本内容;②一句话概述孔乙己的外貌特征;③一句话概述孔乙己的生活环境。
见ppt⑥小组研讨,集体汇报:发表观点。
把握文本内容重点;提升总结概括能力。
板书《孔乙己》鲁迅一、前三段为第一部分。
(环境)二、第4段到12段是第二部分。
(主体)三、第13段第三部分。
(尾声)孔乙己:悲凉酒客:冷漠不幸掌柜:刻薄丁举人:残酷不争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教学目标①解析小说语言的内涵,理解小说主题的深刻性。
②解析人物描写手法的运用,提升生动形象塑造人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解析人物描写手法的运用,提升生动形象塑造人物的能力。
教学流程环节预设时间教师学生设计意图导入1分钟鲁迅先生运用鬼斧神工之笔精心塑造了孔乙己的形象,这节课继续研讨。
直接进入专题研讨30分钟思考1: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孔乙己性格的言行来品析。
有关孔乙己教案4篇

有关孔乙己教案4篇孔乙己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
2.了解孔乙己性格特征。
3.分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
【探究性学习重点】1.掌握__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2.探究孔乙己性格的复杂性,孔乙己悲剧的原因。
【教学方法】质疑,讨论,探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记录质疑。
二、新课导入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当时社会冷遇的苦人儿的形象。
大作家巴金说,《孔乙己》写得好啊!日本一位名作家说,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
据鲁迅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
三、学习字词咸亨酒店附和不屑置辩阔绰羼水蘸着打折腿间或颓唐戕害四、问题讨论1.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明确:通过“我”——咸亨酒店小伙计的口述,记叙了清末下层知识分子孔乙己一生的不幸遭遇和悲惨结局。
2.咸亨酒店里几种类型的人是如何对待孔乙己的?在等级森严、贫富悬殊的社会里,从酒客、掌柜和“我”对待孔乙己的态度中感受遭受凉薄的孔乙己。
孔乙己的命运让世人唏嘘。
叶圣陶说:“孔乙己是潦倒不幸的读书人。
”刘再复(美学家):“贫贱而悲惨的‘多余人’,失去人的尊严与资格,被社会所耻的下层知识分子。
”钱理群(北大教授)说:“值得同情与焦虑的,有着悲剧性、荒谬性地位和命运的知识分子。
”掌柜对长衫客:极力逢迎,恭敬侍候,对短衣帮:不讲情义,恣意剥削,对小伙计:凶狠无情。
说明掌柜虚伪、势利、冷酷,媚富欺贫,唯利是图。
鲁迅塑造的中国社会里这一群看客的形象让人觉得面目可憎,鲁迅说中国的群众都是“戏剧的看客”。
五、作业:1.掌握文中生字词的音、形、义;2.熟读课文,勾画描写孔乙己的句子,分析孔乙己的典型性格。
第二课时一、听写字词并注音咸亨酒店附和不屑置辩阔绰羼水蘸着打折腿间或颓唐戕害二、试从课文中勾画出反映以下内容的语句1.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2.孔乙己对人们的作用。
《孔乙己》教案优秀6篇

《孔乙己》教案优秀6篇《孔乙己》教案孔乙己教案教学篇一设计目的:《孔乙己》一文的对话描写在全文中占很大的比重,理解文中有关人物的对话,对把握全文、领会主旨有着特殊的作用。
本设计拟从人物的对话切入,以对话教学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去领悟鲁迅先生“画眼睛”“勾灵魂”之白描手法及其作用。
进而引发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激发学生的情感,理解孔乙己悲剧的一生及当时社会世态之凉薄。
设想及步骤:一.以师生课前谈话导入新课教师举例阿累的《一面》引发学生回忆文章里面有关鲁迅先生的肖像描写,指导学生得出感受:每处笔墨均极为简省,可描写的人物形态特点却逼真感人。
让学生体会到肖像描写对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作用,由此引出鲁迅先生描写人物时常用的“白描手法”(即: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同时向学生进一步介绍:在鲁迅看来,一位作家在塑造人物的时候,还有“几乎无须描写外貌,只要以语气声音,就不独将他们的思想感情,便是连面目身体也表示着(《鲁迅全集》第4卷第466页)”的另一高超手法,从而将话题由外貌描写方面自然过渡到语言描写方面。
引导学生从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入手,去分析其对揭示人物性格特征,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和深化文章主题的作用。
从而导入对新课《孔乙己》语言描写这一成功范例的探究性学习。
二.明确人物语言的主要表现形式——对话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对话的概念广义的对话就是人物所说的话,主要指两个人之间的口语交流,即“会话”,但也包括一个人有时的“独白”。
“言为心声”,对话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一面镜子,是人物袒露内心世界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
2.由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对话的段落,并指出其中哪些段落是以刻画人物性格为主,让学生在文中用序号按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标出。
三.师生讨论,共同分析文中的对话1.学生找出文中的七个对话段,并明确其中有五个是以刻画人物性格为主的(学生回答,教师必要时加以指点)。
2.师生先就找出的五个以刻画人物性格为主的对话,依次展开讨论。
孔乙己教案教学设计5篇

孔乙己教案教学设计5篇孔乙己教案(一):《孔乙己》优秀教学设计回到课文[教学目标]1、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教育学生珍惜此刻的学习生活2、在具体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述中,去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揭示孔乙己杯具生活的社会根源。
[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握主题[由整理][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鲁迅的哪些小说?(学生回答教师提示),鲁迅一生写了33篇小说,最喜欢的是《孔乙己》,巴金先生也说,孔乙己写得多么好,日本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又遭到冷酷现实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
鲁迅先生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呢?请让我们一齐来学习这篇课文――《孔乙己》。
二、时代背景介绍具体资料见教学用书。
三、检查预习状况:检查预习,正字注音(出示幻灯片先让一位程度中等的学生注音,然后群众订正)阔绰(chuò)阔气。
绰:宽绰,如绰绰有余羼(chàn)混和,掺杂;绽出(zhàn)突露出来。
比较绽淀字间或(jiàn)偶然,有时候。
注音中间读jian拭(shì)擦蘸(zhàn)在液体粉末或糊状物里沾一下就拿出来;打折(shé)打断附和(hè)(言语动作)追随别人(多含贬义)。
比较:和平he不屑置辩(xiè):认为不值得争辩;颓唐(tuí)精神萎靡,不振作戕害(qiāng)伤害。
戕:杀害。
四、学习前三段请一位同学表情朗读课文前3段,要求其他同学思考下列问题⑴努力掌握叙述和描述的中心⑵作者是怎样描述社会风情的。
请学生回答思考题,教师出行引导和评价。
要点提示:⑴开头三段先说酒店的大概状况,写出孔乙己生活在怎样一个社会环境。
孔乙己教案教案8篇

孔乙己教案教案8篇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应认真准备详细的教案,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在设计教案时,我们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以便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孔乙己教案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孔乙己教案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阔绰、颓唐、间或、不屑、置辩等词语。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体会小说精巧含蓄的布局。
能力目标1、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德育目标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把握小说主题。
2、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3、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一、导语设计大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大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
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
他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钟爱,而孔乙己又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孔乙己》,去体味它复杂的情感内蕴。
(板书文题、作者)《孔乙己》拓展练习一、(20XX?江苏省苏州市)阅读《孔乙己》一文的3、4、7、8自然段、完成下列题。
(9分)1、孔乙己的出场总是伴随着各种笑声,然而这些笑声往往是与轻松、欢乐无关的。
请仔细品味选文中的笑,说出你的理解和感悟。
(3分)答:____▲________▲____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的性格中包含着柔情和顽强这两个看似对立的方面。
而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的个性也是不止一面的。
请联系上面文字,说出你对此的理解。
(3分)答:________3、下面的句子都用到了总是这个词,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它们在语境中不同的表达作用。
《孔乙己》优秀教案(精选16篇)

《孔乙己》优秀教案(精选16篇)《孔乙己》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理解、积累“阔绰、颓唐、间或、不屑、置辩”等词语。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体会小说精致含蓄的布局。
过程与方法1.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品尝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教学重难点1.把握小说主题。
2.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亮、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3.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悟小说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认真揣摩鲁迅小说含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以深刻理解人物形象,进而整体把握内容。
2.质疑探究法小说从多个角度鲜亮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
教学中引导同学结合时代背景,深化分析和思索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
3.比较阅读法将本文与《范进中举》对比比较,了解封建末期学问分子的心态。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孔乙己画像“咸亨酒店”的图片资料课时支配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大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大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
据鲁迅先生的伴侣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爱《孔乙己》。
他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钟爱,而孔乙己又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今日,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孔乙己》,去体会它简单的情感内蕴。
(板书文题、)二、资料助读1、写作背景《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
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旧存在,孔孟之道仍旧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
要挽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
《孔乙己》教案(精选15篇)

《孔乙己》教案《孔乙己》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孔乙己》教案(精选1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孔乙己》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深入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认识孔已己的悲剧命运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为什么作者在小说的结尾说“大约孔乙已的确是死了”?既是“大约”却又是“的确”,这好像是矛盾的。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那么为什么孔乙己这个曾经的读书人成为了人们的笑柄?在人们的笑声中走来,又在人们的笑声中走去?孔乙己个人的命运最终将怎么样?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好,同学们,一个人的命运走向取决于那些因素?明确:性格特征、社会环境等。
二、人物形象请同学们速读11自然段有关描写,结合全文看看孔乙己在身材、语言、脸色等方面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讨论明确:脸色: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青白)身材:盘着两腿(高大)衣着:破夹袄(长衫)语言:“颓唐”“声音极低”“低声说道”“恳求”(之乎者也高声嚷争辩)动作:“摸”(排)遭遇: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被人打断了腿)老师:这里啊,我们要重点抓住掌柜和孔乙己的对话描写,仔细品读,我想,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我们来赏析这段经典的语言描写: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
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
”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请阅读掌柜的语言,回归到课文中吧。
“孔乙己,你还欠十九个钱呢!”——把“还”字删掉,再读一读,体会一下。
“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把“又”字删掉,再读一读,体会一下。
《孔乙己》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孔乙己》教学设计《孔乙己》教学设计(精选12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孔乙己》教学设计(精选12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孔乙己》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多种描写方法综合运用来塑造人物的艺术。
2、人物形象的分析。
3、体会作品精巧含蓄的构思。
(主要是文中安排几处笑的巧妙之处)4、由孔乙己的悲惨命运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教学重点】1、多种描写方法综合运用来塑造人物的艺术。
2、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学难点】1、体会作品精巧含蓄的构思。
2、由孔乙己的悲惨命运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教学设想】1、由学生自导自演的课本剧切入所讨论的问题;课堂多放给学生,以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深入的方式来完成课堂内容。
2、课时:1课时。
【教学材料】学生自导自演的课本剧《孔乙己》片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学生讨论“窃”、“偷”二字的意义的区别导入。
(大家认为“窃”和“偷”这两个字有什么不一样呢?……但有一个人却认为“窃”不是“偷”,他就是孔乙己,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性格异常的人物。
)二、看自己班同学表演的“孔乙己”(附学生课前的表演录相)1、看完后对同学的表演进行评价。
2、指出你认为同学表演中不足之处。
三、分析人物1、分析主要人物孔乙己:⑴孔乙己的扮演者谈感受。
⑵其他同学批评指正(教师深入引导并整理)。
(此步的目的是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及分析人物)2、短衣帮:⑴短衣帮的扮演者谈感受。
⑵其他同学批评指正(在此过程中教师深入引导,抓住笑来分析)。
(此步目的是学习体会文章的巧妙构思)3、掌柜的:(据时间来定,如时间不足,可先不讨论。
)⑴掌柜的扮演者谈感受。
⑵其他同学批评指正(教师深入引导并整理)。
四、讨论主题分两步:1、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方案——九年级下册《孔乙己》系别:外语系
班级:2010级对外汉语班
姓名:***
学号:***********
一、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1.学习小说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和动作刻画
人物的方法,学习本文精巧的布局和社会环境的描写。
2、体会、理解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分析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
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3.在了解小说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小说的主题,把握人物性格。
过程与方法:1.预习,快速阅读,理解。
2.讨论,点拨,问答,理解人物性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思想对知识分子的束缚
与毒害,明白中国封建文化“吃人”的本质。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
的:学生对小说以及鲁迅并不陌生,但把他们置身于当时封建社会的
科举制度下,让他们理解人物的悲剧命运是很难的,需要老师把时代
背景与科举制度的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做适当的点拨引导。
三、学习内容分析
《孔乙己》是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小说,也是一篇在中学教材里历久不衰、在鲁迅作品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经典小说。
选材切合本单元“人物画廊”这一主题,是写人的名篇,在人物刻画方面很有学习价值。
学习小说运用正侧面描写、白描手法,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鲜明表现了孔乙己的性格特点。
从众人的“笑”入手理解作品主题,理解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和世态炎凉的批判。
四、教学方式与方法设计
本课教学强调师生互动式和实践活动式教学方法,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就学的方面来说,更强调通过体验和研究性的学习方法来弥补被动接受学习的不足。
可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地读,大胆地想,好奇地问,自由地议,随意地写,人情地演,出色地评。
大胆地想:续想孔乙己之死的悲惨情形。
好奇地问:问孔乙己性格及形成的原因,问孔乙已遭嘲笑及最后致死的罪魁祸首,问塑造人物的目的及所持态度。
自由地议:面对质疑,要积极开动脑筋,畅所欲言,大胆提出异议,求得共识。
五、教学工具和媒体
1.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九年级《语文》下册;
2.为本课专门制作的教学课件;
3.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环节设计
(一)课前预习
1.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下发导学案。
2.朗读、默读过程中勾画出人物描写文字,初步了解人物。
设计意图:阅读初体验,参看导学案,完成对人物到初步了解(二)新课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人物形象令人印象深刻,其中人许多是我国著名作家鲁迅先生所创作的,如狂人、祥林嫂等,其中之一就是孔乙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孔乙己》这篇小说。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重点)
(三)作者、作品简介
学生交流作者、作品资料,结合《范进中举》了解科举制度。
教师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和当时的社会环境。
文体与作者:
1、文体:四大文学样式之一,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描写。
(2)小说的情节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3)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2、介绍鲁迅
设计意图:由学生查找的资料入手,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点燃课堂学习的激情。
(四)交流、探究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其悲剧的原因
1.学生通读全文,思考:小说是从哪些方面对孔乙己进行个性刻画的?学生小组研讨,教师点拨,归结。
(1)概括介绍:“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这种矛盾现象充分说明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
(2)肖像描写:(3)语言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文中有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为什么而笑?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设计意图:品读文字,揣摩含义,剖析人物性格,小组内交流(五)拓展延伸
请你设想一下,孔乙己用手爬着走出咸亨酒店后的情况,以“走出咸亨酒店的孔乙己”为题续写小说。
设计意图: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发挥想象,续写孔乙己命运(六)课堂小结
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塑造的装在套子里的别里科夫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那穿着长衫的孔乙己形象,与别里利夫何其相似。
面对时代的变革,有勇气脱下“长衫”,才是一个全新的人,一个与时俱进的人。
愿孔乙己的长衫给我们的启示历久常新。
七、教学评价设计
1.批阅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对本文人物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2.归纳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方法,让学生完成读书笔记。
八、作业设计
1.熟读全文,重点朗读课文第4—13段,并想一想:课文这一部分(第4—13段)可分为几层?怎么划分?并说说各层的大意。
2.思考、回答课后练习一、二、三题。
3.认真抄写一遍课文中的生字词,特别要注意掌握讲课和练习
中提出的带点字词的音、形、义。
4、充分利用想象续编孔乙己的故事,下节课上台续讲。
参考资料出处网址:
○1./view/bfb5ec00de80d4d8d15a4fe2.html
○2/Health/jiu/23920.htm
○3
/czyw/jszx/grzj/jszj/zgs/jxsj/201008/t20100825_7 338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