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上温度计安装规定
热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1 目的为规范公司内部城市热力管网设计,特制定本规定。
2 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城市热力网设计。
本次规定暂以蒸汽作为主要供热介质编制,今后将补充热水热力网设计的有关规定。
3 职责由设计部负责组织实施本规定。
4 工程设计基础数据基础数据应为项目所在地资料,以下为镇海炼化所在地资料。
自然条件气温年平均气温:℃极限最高气温:℃(1988年7月20日)极端最低气温:-℃(1977年1月31日)最热月平均气温:℃(7月)最冷月平均气温:℃防冻温度:℃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79%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89% (84年6月)月平均最小相对湿度:60% (73年12月,80年12月,88年11月)气压年平均气压:百帕年极端最高气压:百帕(81年12月2日)年极端最低气压:百帕(81年9月1日)夏季(7、8、9月)平均气压:百帕夏季(7、8、9月)平均最低气压:百帕(72年7月)冬季(12、1、2月)平均气压:百帕冬季(12、1、2月)平均最高气压:百帕(83年1月)降雨量多年平均降雨量:mm年最大降雨量:mm(83年)一小时最大降雨量:mm(81年7月30日6时44分开始)十分钟最大降雨量:mm(81年7月30日7时22分开始)一次最大暴雨量及持续时间:mm(出现在81年9月22日14时16分至23日18时16分)雪历年最大积雪深度:14 cm(77年1月30日)风向全年主导风向:东南偏东;西北;频率10%夏季主导风向:以东南偏东为主冬季主导风向:以西北为主附风玫瑰图风速、风压风速夏季风速(7、8、9月平均):m/s冬季平均风速(12、1、2月平均):m/s历年瞬间最大风速:>40m/s(1980年8月28日NNW、1988年8月7日N)最大台风十分钟平均风速:m/s(1988年8月8日E)30年1遇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 m/s(十米高,省气象局)基本风压~(按离海较远取小值,靠近海岸取大值)最大冻土层深度及地温冻土层深度:最大冻土层深度:50mm地温:m最低月平均地温(2月):℃m最高月平均地温(8月):℃m最低月平均地温(3月):℃m最高月平均地温(9月):℃m最低月平均地温(4月):℃m最高月平均地温(10月):℃雷暴日年平均雷电日数:天雾年平均雾日:天年最高雾日:48天(1984年)工程地质地质勘探资料见浙江省勘察设计院初勘资料。
温度仪表工作原理及安装注意事项

温度仪表工作原理及安装注意事项1、双金属温度计工作原理:双金属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二种不同温度膨胀系数的金属,为提高测温灵敏度,通常将金属片制成螺旋卷形状,当多层金属片的温度改变时,各层金属膨胀或收缩量不等,使得螺旋卷卷起或松开。
由于螺旋卷的一端固定而另一端和一可以自由转动的指针相连,因此,当双金属片感受到温度变化时,指针即可在一圆形分度标尺上指示出温度来。
这种仪表的测温范围一般在-80℃~+500℃间,允许误差均为标尺量程的1.5%左右。
分类:普通双金属温度计、耐震型双金属温度计、电节点双金属温度计。
按双金属温度计指针盘与保护管的连接方向可以把双金属温度计分成轴向型、径向型、135°向型和万向型四种。
①轴向型双金属温度计:指针盘与保护管垂直连接。
②径向型双金属温度计:指针盘与保护管平行连接。
③135°向型双金属温度计:指针盘与保护管成135°连接。
④万向型双金属温度计:指针盘与保护管连接角度可任意调整。
选型与使用:在选用双金属温度计时要充分考虑实际应用环境和要求,如表盘直径、精度等级、安装固定方式、被测介质种类及环境危险性等。
除此之外,还要重视性价比和维护工作量等因素。
此外,双金属温度计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A、双金属温度计保护管浸入被测介质中长度必须大于感温元件的长度,一般浸入长度大于100mm,0-50℃量程的浸入长度大于150mm,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B、各类双金属温度计不宜用于测量敞开容器内介质的温度,带电接点温度计不宜在工作震动较大的场合的控制回路中使用。
C、双金属温度计在保管、使用安装及运输中,应避免碰撞保护管,切勿使保护管弯曲变型及将表当扳手使用。
D、温度计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应予定期检验。
一般以每隔六个月为宜。
电接点温度计不允许在强烈震动下工作,以免影响接点的可靠性。
E、仪表经常工作的温度最好能在刻度范围的1/3~2/3处。
2、压力式温度计工作原理:压力式温度计的原理是基于密闭测温系统内蒸发液体的饱和蒸气压力和温度之间的变化关系,而进行温度测量的。
暖通水管管道温度计的类型和使用方法

暖通水管管道温度计的类型和使用方法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1. 引言在暖通工程中,管道温度的监测是至关重要的。
双金属温度计套管的安装

双金属温度计套管的安装在工业生产中,温度测量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而温度计作为测量温度的主要仪器也同样非常重要。
为了能够正确测量温度,安装温度计时的合理性也尤为重要。
在某些行业中,特别是一些高温或有腐蚀性的环境,为了保证温度计的使用寿命,通常都会采用双金属温度计套管进行安装。
双金属温度计套管的作用双金属温度计套管是指将双金属温度计(或其它温度计)套装在一根管子中,以保护温度计免受高温或腐蚀性物质的腐蚀和损坏。
套管不仅可以保护温度计,还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和提高温度测量的精度。
同时,双金属温度计套管在电力、化工、石油、冶金等行业中被广泛应用。
安装前准备工作安装双金属温度计套管需要先进行准备工作,再按照安装步骤逐一操作。
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准备工具和材料完成温度计套管的安装需要准备以下工具和材料:•双金属温度计套管•管道或设备•螺丝刀、钳子等基本工具确定安装位置在安装双金属温度计套管之前,需要确认安装位置。
确认安装位置可以根据需要测量的部位来确定,在确认了需要测温的部位之后,选定该部位安装套管,使温度计测量数据尽量准确。
同时还需要保证套管安装位置便于维护和更换。
安装步骤有了上述准备工具与工作,下面开始双金属温度计套管的安装过程。
第一步:确定套管长度首先,需要在管道或设备上找到合适的位置,然后用标尺测量长度。
一般情况下,双金属温度计套管长度应在50~100mm以内,根据具体测温位置的环境和需要精度来确定。
第二步:将套管插入管道或设备中将测量头插入装有双金属温度计的芯体中,并用手旋紧固定螺钉。
当套管插入管道或设备中时,应注意置底部,需要及时压紧。
第三步:固定双金属温度计在确定好安装位置并将套管插入管道或设备中后,需要将双金属温度计固定在套管中。
固定方法一般有使用外螺纹连接、弹性夹持等,根据套管规格和安装环境灵活选择。
同时注意固定力度要适当,不要过紧,也不要过松。
第四步:测试测量数据与调试进行安装后,需要测试双金属温度计的测量数据是否准确。
仪表的安装要求注意事项

仪表的安装要求注意事项一、就地安装仪表的安装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光线充足,操作和维修方便;不宜安装在振动、潮湿、易受机械损伤、有强磁场干扰、高温、温度变化剧烈和有腐蚀性气体的地方。
2、仪表的中心距地面的高度宜为1.2~1.5米。
就地安装的显示仪表应安装在手动操作阀门时便于观察仪表示值的位置。
3、仪表安装前应外观完整、附件齐全,并按设计规定检查其型号、规格及材质。
4、仪表安装时不应敲击及振动,安装后应牢固、平正。
5、设计规定需要脱脂的仪表,应经脱脂检查合格后方可安装。
6、直接安装在工艺管道上的仪表,宜在工艺管道吹扫后压力试验前安装,当必须与工艺管道同时安装时,在工艺管道吹扫时应将仪表拆下。
仪表外壳上箭头的指向应与被测介质的流向一致。
仪表与工艺管道连接时,仪表上法兰的轴线应与工艺管道轴线一致,固定时应使其受力均匀。
7、直接安装在工艺设备或管道上的仪表安装完毕,应随同工艺系统一起进行压力试验。
8、仪表及电气设备上接线盒的引入口不应朝上,以避免油、水及灰尘进入盒内,当不可避免时,应采取密封措施。
9、仪表和电气设备标志牌上的文字及端子编号等,应书写正确、清楚。
仪表及电气设备的接钱应符合下列规定:1、接线前应校线并标号。
2、剥绝缘层时不应损伤线芯。
3、多股线芯端头宜烫锡或采用接线片。
采用接线片时,电.线与接线片的连接应压接或焊接,连接处应均匀牢固、导电良好。
4、锡焊时应使用无腐蚀性焊药。
5、电缆(线)与瑞子的连接处应固定牢固,并留有适当的余度。
6、接线应正确,排列应整齐、美观。
7、仪表及电气设备易受振动影响时,接线端子上应加弹簧垫圈。
8、线路补偿电阻应安装牢固,拆装方便,其阻值允许误差为±0.1欧姆。
三、温度仪表安装要求在多粉尘的工艺管道上安装的测温元件,应采取防止磨损的保护措施。
热电偶或热电阻安装在易受被测介质强烈冲击的地方,以及当水平安装时其插入深度大于1米或被测温度大于700℃时,应采取防弯曲措施。
温度测量原件配管规定

温度测量原件配管设计规定1.总则1.1适用于双金属温度计、热电阻、热电偶等常用温度计测量仪表及温度测量仪表取源部件的配管设计。
1.2取源部件应符合管道材料等级规定及仪表专业的条件要求,并应和工艺管道同时预制安装。
2.配管2.1温度测量仪表或温度测量仪表取源部件应布置在靠近需要测温的设备和管道部位,能便于观察、检修,并符合仪表专业条件要求。
若无法靠近时,应设置平台或梯子。
2.2温度测量仪表或温度测量仪表取源部件的安装位置应选在介质温度变化灵敏和具有代表性的地方。
不应选在阀门等阻力部件附近,介质流动成死角处及振动较大的地方。
2.3热电偶取源部件的安装位置应远离磁场。
2.4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2.4.1与水平管道垂直安装时,取源部件中心线应与管道中心线垂直相交。
2.4.2在管道拐弯处安装时,应逆着介质流向,取源部件中心线应与管道中心线重合。
2.4.3与水平管道成45。
倾斜安装时,应逆着介质流向,取源部件中心线应与管道中心线相交。
2.4.4在垂直管道上安装时,在逆着介质流向,与管道成45。
倾斜安装时,取源部件中心线应与管道中心线相交。
2.5在下例情况下安装温度测量仪表时应采用扩大管。
2.5.1在DN〈80mm,的直管道上安装温度测量仪表时。
需加一段扩大管。
扩大管规格管道公称直径:15 20 25 40 50 65异径管长度(A)120 100 100 75 75 752.5.2在管道的拐弯处DN〈50mm,安装温度测量仪表时,应在拐弯处采用扩大管。
管道公称直径:15 20 25 40异径管长度: 100 100 75 752.6在管道上安装温度测量仪表时,应考虑抽出温度表表所需的空间,特别是对安装板或平台下面的管道,更应注意。
2.7现场指示的温度测量仪表的安装位置,要便于在现场观察、检修,其最佳安装高度为1200~1500mm,测量元件离平台最低为30mm,若高于2000mm时宜设直梯或活动平台,当安装在平台外边时,其管嘴离平台边不应超过500mm。
化工仪表安装施工规程

1 总则1.0.1 为满足石油化工企业仪表工程施工的需要特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石油化工新建扩建工程的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改建工程可参照执行1.0.3 仪表工程施工应按详细工程设计图等有关设计文件及仪表安装说明书进行如需修改设计或材料代用应有原设计单位的书面通知或经原设计单位审批的书面文件1.0.4 在仪表工程施工中详细工程设计图未作出规定的部分应执行现行的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X GBJ93-86和本规程的规定1.0.5 引进装置的仪表工程施工应执行有关的国外标准规X和安装手册的规定1.0.6 仪表工程施工的安全措施应符合下列标准规定1 石油化工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SH35052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GB47921.0.7 仪表工程的开工应具备以下条件1 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P&ID) 仪表详细工程设计图有关技术文件及主要仪表使用说明书应齐全2 仪表详细工程设计图的核对会审及设计交底均已完成3 主要施工方案业经批准4 仪表详细工程设计图预算和施工用料预算业经批准5 仪表设备及附件全部配套订货其中主要仪表已到货安装材料能保证施工的连续进行6 施工现场应有必要的施工临时设施7 土建工程工艺设备和钢结构的安装已基本结束控制室内装饰完毕具备交付安装条件8主要施工人员已接受技术交底并熟悉仪表详细工程设计图必要的技术培训已经完成9 施工机具设备仪器(表)齐备10 具备完善的质量管理组织1.0.8 仪表工程现场全面开工宜在工艺管道完成百分之七十时进行1.0.9 仪表的取源部件安装应在工艺设备制造或工艺管道预制安装的同时进行并符合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X1.0.10 仪表工程施工中应与土建电气及工艺设备管道等专业做好配合工作1.0.11 仪表工程主要施工程序见图1.0.112 施工准备2.1 施工技术准备2.1.1 施工单位在接到详细工程设计资料后应参与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的下列各项中应包含有关仪表工程的内容1 工程说明及工程特点2 实物工程量3 工程进度网络计划4 施工工艺程序和主要技术方案与措施5 劳动力需用量计划6 机具设备标准仪器需用量计划7 施工临时措施和辅助设施计划8 施工中应执行的规X9 质量标准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安全保证措施10 施工责任划分2.1.2 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应在施工技术人员熟悉详细工程设计资料后组织图纸审查,图纸审查应包括下列内容1 图纸及其他设计文件是否齐全设计深度是否满足施工的要求2 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P&ID)与设备一览表的相关内容是否一致仪表位号型号规格及设计参数等有无矛盾3 仪表电缆接线表仪表回路图接线箱图盘柜内部接线图等相关内容是否准确无误4 紧急停车安全联锁等有关图纸是否完整准确5 仪表取源部件在工艺设备管道设计图上是否标明位置规格材质数量有无遗漏与差错6 仪表盘基础仪表安装用的预埋件预留孔在土建图上有无遗漏位置尺寸数量是否满足仪表安装的要求7 设计选用的施工标准及技术要求是否可行8 设计有无漏项9 仪表的管排电缆槽架及主要设备与其他专业的设施在空间布置上是否合理10 高温工艺管线设备与仪表设备之间是否留有足够的空间11 仪表的供电接地防爆安全联锁在电气图上有无漏项和差错12 PLC DCS PCS ESD 系统对安装调试的特殊要求及条件是否明确2.1.3 施工技术负责人在图纸审查后应用书面形式将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设计管理部门(业主或监理工程总承包单位) 并由其组织专业图纸会审会审后施工单位应与会审组织者共同写出专业图纸会审纪要2.1.4 图纸会审后应编制施工方案或技术措施其主要内容如下1 工程内容及说明2 工程量和工程特点3 施工方法程序4 质量标准及保证措施5 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6 应填写的施工记录7 进度计划2.2 施工现场准备2.2.1 大中型项目的仪表工程施工应有下列临时设施和场地1 仪表库房和仪表调校室2 加工预制场3 材料库及露天材料堆置场4 工具房及其他设施2.2.2 仪表调校室应符合下列要求1 室内清洁光线充足通风良好2 室内温度维持在10 35 之间空气相对湿度不大于 85%3 有上下水和符合调校要求的电源及仪表空气源4 避开振动大灰尘多噪声大和有强磁场干扰的地方2.2.3 仪表校验台应有方便的气源接头和电源插座不同电压等级的电源应具有明显的区分标志直流电源的正负极也应分别标明2.2.4 施工现场应备有符合仪表调校用的气源交流电源和直流电源2.2.5 材料库和加工预制场应互相靠近道路畅通运输方便水电气等设施应配套3 仪表的校验与调整3.1 一般规定3.1.1 仪表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性能校验和调整并作相应的记录3.1.2 仪表外观检查内容及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 铭牌及设备的型号规格材质测量X围刻度盘使用电源等技术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2 无变形损伤油漆脱落零件丢失等缺陷外形主要尺寸连接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3 端子接头固定件等应完整附件齐全4 合格证及检定证书齐备3.1.3 仪表调校人员应熟悉仪表使用说明书及设计提供的仪表规格书并准备必要的调校仪器和工具3.1.4 校验用的标准仪器应具备有效的检定合格证其基本误差的绝对值不宜超过被校仪表基本误差绝对值的1/33.1.5 仪表校验调整后应达到下列要求1 基本误差应符合该仪表精度等级的允许误差2 变差应符合该仪表精度等级的允许误差3 仪表零位正确偏差值不超过允许误差的 1/24 指针在整个行程中应无抖动摩擦和跳动现象5 电位器和可调节螺丝等可调部件在调校后应留有再调整余地6 数字显示表无闪烁现象3.1.6 可编程调节器及其他智能仪表检查除应符合本规程第 3.1.1 3.1.5 条的规定外尚应对其硬件配置进行下列检查1 硬件设备专用电缆编程器通讯器或 PC机备品备件随机工具的数量型号规格应与装箱单一致随机资料应齐全2 通电前应仔细检查电源线接地线信号线通讯总线确认其连接无误保险丝完好无损插卡位置正确相关的DIP地址开关跳线设置应符合设计和制造厂要求所有连接螺钉均应紧固无松动现象3.1.7 不具备校验条件的特殊仪表(如分析仪表射线仪表等)可不做精度校验3.1.8 仪表校验合格后应及时填写校验记录要求数据真实字迹清晰并由校验人质量检查员技术负责人签名注明校验日期表体贴上校验合格证标签(带有仪表位号)3.1.9 仪表应整齐存放并保持清洁经校验不合格的仪表施工单位应会同监理业主等有关人员检查确认后退库处理3.2 温度仪表3.2.1 高压及接触剧毒可燃介质的温度计保护套管应进行液压强度试验试验压力为公称压力的1.5倍停压10min应无泄漏3.2.2 双金属温度计压力式温度计应进行示值校验校验点不应少于两点若有一点不合格则应作不合格处理工艺有特别要求的温度计应作四个刻度点的校验3.2.3 热电偶电阻温度计应作导通和绝缘检查并应按不同分度号各抽 10%进行热电性能试验其中应包括装置中的主要检测点和有特殊要求的检测点热电性能试验如不合格应与业主或监理工程总承包单位协商处理3.3压力仪表3.3.1 压力仪表的精度校验, 应按其不同使用条件分别采用下列信号源和校验设备进行1 校验测量X围小于0.1MPa 的压力表宜用仪表空气作信号源与测量X围相适应的标准压力表进行比较2 测量X围大于 0.1MPa 的压力表应用活塞式压力计加压与标准压力表或标准砝码相比较当使用砝码比较时应在砝码旋转的情况下读数3 校验真空压力表时应用真空泵产生真空度与测量X围相适应的液柱压力计或标准真空表比较4 校验禁油压力表应用专用校验设备和工具或在被校压力表与活塞式压力计之间安装一套油水隔离器严禁压力表与油接触5 膜盒式压力表和吸力计的精度校验宜用大波纹管微压发生器用补偿式微压计作标准表3.3.2 压力表和双波纹管差压计的校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 按增大或减小方向施加压力信号压力仪表指示值的基本误差和变差不得超过仪表精度要求的允许误差指针的上升与下降应平稳无迟滞摇晃现象2 校验点应在刻度X围内均匀选取且不得少于五点真空压力表的压力部分不得少于三点真空部分不得少于两点但压力部分测量上限值超过 0.3MPa 时真空部分只校验一点3 轻敲仪表外壳时指针偏移不得超过基本误差的一半且示值误差不得超过仪表的允许误差3.3.3 压力仪表校验合格后应加铅封及标识3.4 流量仪表3.4.1 双波纹管差压流量计的测量X围在10kPa 以下时宜用气压球加压测量X围在 10kPa 以上宜用仪表空气通过定值器加压校验前连接管线应作气密性试验当无差压时示值与零点的时偏差不得超过基本误差的一半附加积算机构的双波纹管差压计应作积算精度检查3.4.2 除差压流量仪表外其他流量仪表流量元件应有出厂合格证及校验合格报告当合格证及校验合格报告在有效期内时可不进行精度校验即流量标定但应通电或通气检查各部件工作是否正常电远传与气远传转换器应作模拟校验当合格证及校验合格报告超过有效期时应重新进行计量标定标定工作由业主负责施工单位配合3.4.3 气远传电远传及机械指示型转子流量计可用手推动转子上升或下降进行检查其指示变化方向应与转子运动方向一致且输出值应与指示值一致3.4.4 当必须用水校验上述仪表时应确认各工作部件适合与水接触用水试验后应用干燥空气吹干密封防止生锈3.5物位仪表3.5.1 浮筒液面变送器宜用水校法校验校验时应确保零点液面准确输出和输入信号应按介质密度进行换算3.5.2 浮球式液位变送器校验时应手动操作平衡杆使其与水平面夹角分别为 11.5° 0°-11.5°,变送器输出信号压力分别为0 50% 100% 其基本误差及变差均不应超差3.5.3 浮球式液位开关检查时应用手平缓操作平衡杆或浮球使其上下移动带动磁钢使微动开关触点动作3.5.4 放射性同位素物位计校验必须按操作手册要求进行3.5.5 电容式物位开关检查时使用500V兆欧表检查电极其绝缘电阻应大于 10MW 调整门限电压使物位开关处于翻转的临界状态将探头插入物料后状态指示灯亮输出继电器应动作3.5.6 音叉式物位开关检查时将音叉股向上放置通电后用手指按压音叉端部强迫停振输出继电器应动作3.5.7 超声波物位计校验时通电后液晶显示面板及状态指示灯工作应正常参数设置开关应符合工艺测量要求3.6 气动单元组合仪表3.7 电动仪表3.7.1 电动仪表校验送电前应确认下列事项1 电源电压符合仪表铭牌的要求2 接线与仪表端子排列图一致信号线电源线正负极连接正确3.7.2 电动型仪表的校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 工作电压为直流24V 允许误差为±10%2 负载电阻为0 600W3 输入输出信号为4 20mA或1 5V3.7.3 电动型压力压差温度仪表及液面变送器均应进行精度校验沿增大及减小方向施加测量X围的0 25 50 75 100 的测量信号相应的输出电流应分别为4 8 1216 20mA 误差不应大于仪表精度的允许误差变差应小于仪表基本误差的绝对值3.7.4 电动型安全保持器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在0 25 50 75 100 五点分别进行输入输出特性校验变差应小于基本误差的绝对值2 短路电流测试值不应大于35mA3开路电压试验值不应大于35V3.8 调节阀3.8.1 调节阀出库时应对制造厂质量证明书的内容进行检查并按设计要求核对铭牌内容及填料规格尺寸材质等同时检查各部件不得有损坏阀芯锈蚀等现象3.8.2 调节阀应进行气密性试验将 0.1MPa 的仪表空气输入薄膜气室切断气源后 5min内气室压力不得下降3.8.3 调节阀应进行耐压强度试验试验在阀门全开状态下用洁净水进行试验压力为公称压力的 1.5 倍所有在工作中承压的阀腔应同时承压不少于 3min 且不应有可见的泄漏现象3.8.4 调节阀的泄漏量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 试验介质应为5 40 清洁气体(空气或氮气)或清洁水2 试验压力为0.35MPa 当阀的允许压差小于 0.35MPa 时应为设计规定值3 试验时气开式调节阀的气动信号压力为零气关式调节阀的信号压力宜为输入信号上限值加20kPa 切断型调节阀的信号压力应为设计规定值4 当试验压力为阀的最大工作压差时执行机构的信号压力应为设计规定值5 允许泄漏量应符合表3.8.4-1要求3.9旋转机械和状态监视仪表3.10在线分析仪表3.11可编程调节器及智能控制仪表3.12智能变送器4 仪表设备安装4.1 一般规定4.1.1 仪表安装前应对照详细工程设计图核对其型号规格及材质仪表所带附件应齐全外观应完好无损并且有出厂合格证及安装使用说明书等有关资料4.1.2 仪表安装前应进行单体调校和试验设计要求脱脂的仪表应在脱脂合格后进行安装4.1.3 现场仪表安装时除另有规定外表中心距地面宜为 1.2m 显示仪表应安装在便于观察维修的位置4.1.4 仪表应安装在不受机械振动的场所并远离电磁场和高温设备及管线同时应避免腐蚀介质的侵蚀4.1.5 安装在室内的就地仪表应选择光线充足通风良好操作维修方便的地方4.1.6 仪表在安装时不应受到敲击及振动安装应牢固端正并不承受配管或其它任何外力4.1.7 安装在工艺管道上的仪表或测量元件在管道吹洗时应将其拆下待吹洗完成后再重新安装仪表外壳上的箭头指向应与管道介质流向一致4.1.8 仪表盘箱严禁用气焊开孔或切割4.1.9 仪表配管不应影响仪表拆卸维护阀门手动机构位置应便于启闭4.1.10 对有特殊安装要求的仪表设备安装时应严格按说明书进行4.1.11 保温护箱内仪表配管布局应合理三阀组及阀门应便于操作维修4.1.12 现场仪表安装就位后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4.2 控制室盘箱柜和操作台安装4.2.1 控制室内盘箱柜和操作台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4.2.2 盘箱柜和操作台的外形尺寸及仪表开孔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4.2.3 仪表盘型钢基础应在地面二次抹面前安装完毕型钢基础制作安装应平直牢固外形尺寸与仪表盘尺寸应一致其偏差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 直线度允许偏差为1mm/m 当型钢基础的总长超过 5m时基础全长的直线度允许偏差为5mm2 水平方向的倾斜度允许偏差为 1mm/m 当型钢基础的总长超过 5m时基础全长的倾斜度允许偏差为5mm3 型钢基础制成后应进行除锈防腐处理4.2.4 盘箱柜与型钢基础之间应采用防锈螺栓连接4.2.5 单个安装的盘箱柜和操作台应符合下列要求1 垂直平整牢固2 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5 10003 水平方向的倾斜度允许偏差为 1/10004.2.6 成排的盘箱柜操作台的安装除应符合本规程第 4.2.5 条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 相邻两盘箱柜操作台顶部高度允许偏差为 2mm 当连接超过两处时其顶部高度最大偏差不应大于5mm2 相邻两盘箱柜正面接缝处的平面度允许偏差为 1mm 当连接超过五处时正面的累计平面度最大偏差不应大于5mm3 相邻两盘箱柜间接缝的间隙不应大于 2mm4.34.3.1 就地仪表盘箱保温护箱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安装在光线充足环境干燥的地方2 应垂直平整牢固垂直度允许偏差为 3mm 盘箱的高度大于 1.2m 时垂直度允许偏差为4mm3 水平方向的倾斜度允许偏差为 3mm4 保温(护)箱底距地面或平台宜为 600mm 表箱支架应牢固可靠并应作防腐处理4.3.2 在多尘潮湿有腐蚀性气体或爆炸性危险的区域内安装的就地仪表盘箱其密封性和防爆性能应满足使用要求4.3.3 在振动场所安装仪表盘(箱) 应采取防振措施4.4 温度仪表安装4.4.1 测温元件如热电偶热电阻双金属温度计压力式温度计等应安装在能准确反映介质温度的位置4.4.2 安装在工艺管道上的测温元件应与管道中心线垂直或倾斜 45 插入深度应大于250mm或处在管道中心插入方向宜与被测介质逆向或垂直管道公称直径小于 80mm 时可安装在弯头处或加扩大管4.4.3 双金属温度计安装时刻度盘面应便于观察直型水银温度计不应水平安装4.4.4 表面温度计的感温面应与被测表面紧密接触固定牢固4.4.5 压力式温度计安装时应使温包全部浸入被测介质中毛细管应敷设在角钢或管槽内并防止机械拉伤毛细管固定时不应敲打弯曲半径不应小于 50mm 周围环境应无机械振动且温度变化不应过大如不可避免时应采取隔热措施4.4.6 安装在含固体颗粒介质中的测温元件应采取防磨损的保护措施4.4.7 测温元件用连接头的螺纹应与测温元件螺纹相匹配4.4.8 当测温元件水平安装且插入深度较长或安装在高温设备中时应有防弯曲措施4.5 压力仪表安装4.5.1 安装在高压设备和管道上的压力仪表如在操作岗位附近安装高度宜距地面 1.8m以上否则应在仪表正面加保护罩4.5.2 压力仪表不宜安装在振动较大的设备和管线上4.5.3 被测介质压力波动大时压力仪表应采取缓冲措施4.5.4 测量粘度大腐蚀性强或易于汽化的介质时压力仪表安装应加隔离罐或采用隔膜压力表密封毛细管膜片压力表测量固体颗粒或粉尘介质时应加吹洗装置或烧结金属过滤器4.6 流量仪表安装4.6.1 转子流量计必须安装在无振动的垂直管道上垂直度允许偏差为 2/1000 被测介质的流向应由下而上上游直管段的长度应大于 5 倍工艺管道内径4.6.2 涡轮流量计应安装在无振动的水平管道上上下游直管段的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4.6.3 电磁流量计变送器可安装在无强磁场的水平管道或垂直管道上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变送器安装在垂直管道上时介质流向应自下而上2 流量计上游直管段的长度应大于 5 倍工艺管道内径3 电磁流量计(变送器) 被测介质及工艺管道三者应连成等电位并应有良好接地4 电磁流量计转换器应安装在不受振动常温干燥的环境中凡就地安装者应装盘或加保护箱罩5 当管道公称直径大于300mm时应加专用支撑4.6.4 容积式流量计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 流量计宜安装在水平管道上刻度盘应处于垂直平面内保持表内转轴水平流量计外壳箭头方向应与流体方向一致2 流量计上游应设置过滤器若被测介质含气体则应安装除气器4.6.5 质量流量计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安装在振动场所的流量计出入口宜用减振高压金属挠性软管与工艺管道连接流量计应安装在水平管道上矩型箱体管型箱体管应处于垂直平面内工艺介质为气体箱体管应处于工艺管道的上方工艺介质为液体时箱体管应处于工艺管道的下方时表体应固定在金属支架上2 流量计的转换器应安装在不受振动常温干燥的环境中就地安装的转换器应装保护箱4.6.6 靶式流量计的靶板中心应安装在管道中心轴线上并与轴线垂直靶面应迎着介质流向4.6.7 旋涡流量计应安装在无振动的管道上上下游直管段的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管放大器与流量计分开安装时两者距离不宜大于 20m 其信号连线应是金道内壁应光滑属屏蔽导线4.6.8 孔板喷嘴和文丘里管等节流装置安装前应进行外观及尺寸检查加工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孔板喷嘴入口边缘及内壁应光滑无毛刺无划痕及可见损伤4.6.9 孔板喷嘴文丘里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 孔板的锐边或喷嘴的曲面侧应迎向被测介质的流向2 孔板喷嘴及文丘里管的两侧直管段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3 孔板和孔板法兰的端面应和轴线垂直其偏差不应大于 14 孔板法兰安装应与管道同心其同心度允许偏差不应大于下式计算值5 差压变送器的正压室负压室应与孔板喷嘴上的正负符号相对应变送器安装应便于操作与维修4.6.10 阿纽巴流量计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 阿纽巴流量计有四个孔的一侧应迎向流体方向2 阿纽巴一次元件应通过并垂直于管道中心线3 阿纽巴流量计两侧直管段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4.6.11 需加前后直管段的流量仪表直管段口径应与流量仪表口径一致4.7 物位仪表安装4.7.1 浮筒液面计的安装高度应使正常液位或分界液位处于浮筒中心并便于操作和维修浮筒应垂直安装其垂直度允许偏差为 2/10004.7.2 钢带液面计安装浮子的导向钢丝应安装牢固垂直拉紧不得扭曲或打结钢带应钢带导管垂直度允许偏差为 0.5/1000处于导管中心且沿滑轮滑动自如4.7.3 雷达液面计安装时其法兰面应平行于被测液面探测器及保护管应按设计和制造厂要求进行安装一般插入罐体3 5cm4.7.4 物位开关应安装在方便电气接线的地方安装应牢固浮子应活动自如4.7.5 玻璃板液面计应安装在便于观察和检修拆卸的位置如果和浮筒液面计并用安装液面计安装应垂直其垂直度允许偏差时应使两者的液位指示同时处于便于观察的方向为5/10004.7.6 安装玻璃管液面计时填料应用扳手轻轻拧紧防止玻璃管碎裂4.7.7 料位计的探测器应安装在便于维修和易于移动的位置并应远离下落物料或加保护罩探测器与转换器间的接线应采用屏蔽导线4.7.8 射线物位计安装前必须制定具体的安装方案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安装方案应符合使用说明书的要求2 安装中的安全防护措施必须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GB4792的规定3 安装工作应由经过放射源安全防护知识培训的人员专职负责4 安装位置应有明显的警戒标记4.7.9 差压液面变送器安装高度应不高于液面下部取压口但用法兰式差压变送器吹气法及利用低沸点液体汽化传递压力的方法测量液位时可不受此限。
压力表与温度计安装方法

压力表与温度计安装方法压力表安装方法:小伙伴们,咱先说压力表哈。
安装压力表呢,得找个合适的地儿。
一般要安装在管道或者设备上压力比较稳定的地方哦。
要是在管道上,要选择管道比较直的部分,避免在弯头或者阀门附近安装,因为那些地方压力波动大,会让压力表测不准的呢。
安装的时候呀,要保证压力表的表盘是垂直于地面的,就像人站直了一样,这样读数才准确。
如果表盘歪歪扭扭的,那读出来的数据肯定是有偏差的,就像人歪着走路看着就别扭,数据也会变得不可靠啦。
还有哦,连接压力表和管道或者设备的接口一定要密封好。
要是密封不好,有泄漏的话,那压力表就不能正确显示压力啦。
就好比一个漏水的杯子,里面的水多少都测不准了。
可以用密封垫片来确保密封性,拧紧螺丝的时候也别太用力,不然可能会损坏压力表的接口呢。
温度计安装方法:再来说说温度计。
温度计的安装位置也很重要哦。
如果是测量液体的温度,要把温度计的感温部分完全浸入液体中。
可不能只沾一点,就像你想知道洗澡水有多热,只把手指头沾一下水肯定不行,得把整个手放进去感受才准确嘛。
要是测量空气温度呢,要把温度计放在空气流通比较好的地方,但是又不能直接对着风口。
就像你站在风很大的地方,感觉会比实际温度冷很多,温度计也会受到影响,测出来的温度就不对啦。
安装温度计的时候也要注意固定好。
如果是玻璃温度计,要小心别碰碎了。
要是那种带保护套管的温度计,要确保套管安装牢固。
不然温度计晃晃悠悠的,就像个没站稳的小娃娃,测出来的温度也会不准确的呢。
无论是压力表还是温度计,安装之前都要检查一下设备本身有没有损坏哦。
就像出门前要检查自己的衣服有没有破洞一样。
如果本身就有问题,那安装好了也不能正常工作呀。
小伙伴们,这些安装方法都很简单实用的,只要用心,肯定能安装好这两个小设备的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标准
SLDI 333C06-2001 0 新制定全部顾英张彦天郑明峰2002.04.01
修改标记
简要说明
修改
页码
编制校核审核审定日期
2001-01-08 发布 2001-01-15 实施
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
管道上温度计安装规定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管道上温度计的安装
附图一工业内标式玻璃液体温度计在管道上垂直安装图
附图二工业内标式玻璃液体温度计在管道上斜45°安装图附图三工业内标式玻璃液体温度计在弯头上安装图
附图四热电偶、热电阻在管道上垂直安装图
附图五热电偶、热电阻在管道上斜45°安装图
附图六热电偶、热电阻在弯头上安装图
附图七双金属温度计在管道上安装图
附图八温包在管道上安装图
工作规定
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SLDI 333C06-2001
实施日期:2001-01-15 第 1 页共 4 页
管道上温度计安装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本规定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管道温度计的安装设计。
第1.0.2条在管道上安装的温度计取源部件应符合有关配管材料等级设计规定,并应和工艺管道同时进行预制、安装。
第1.0.3条本规定仅对管道用温度计的安装形式予以说明。
具体安装要求应根据自控条件,配管专业与自控专业的设计分工参见专业分工规定。
第二章管道上温度计的安装
第2.0.1条温度取源部件的安装位置应选在介质温度变化灵敏和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不应选在阀门等阻力部件的附近和介质流束呈死角处以及振动较大的地方。
第2.0.2条热电偶取源部件的安装位置,应远离强磁场。
第2.0.3条温度取源部件在工艺管道上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与工艺管道垂直安装时,取源部件中心线应与工艺管道轴线垂直相交。
二、在工艺管道的拐弯处安装时,应逆着介质流向,取源部件中心线应与工艺管道中心线相重合。
三、与工艺管道成45°斜安装时,应逆着介质流向,取源都件中心线应与工艺管道中心线相交。
第2.0.4条在下列情况下安装温度计时应采用扩大管。
一、各类玻璃液体温度计在DN<50mm的管道上安装。
二、热电偶、热电阻、双金属温度计在DN<80mm的管道上安装,扩大管详图见图2.0.4。
第2.0.5条在管道上安装温度计时,应考虑抽出温度计元件所需的空间(特别是对布置在楼板或平台下面和靠近柱子的管道)。
第2.0.6条对各类玻璃液体温度计(附图一~三)和双金属温度计(附图七)的安装,要便于在现场观察。
管道通径 DN 10 15 20 25 32 40 50 70
大小头长D×δ
57×3.5
120 100 100 75 75 75
度A D×δ
89×4.5
120 120 100 100 100 75 75 75 δ:按材料等级规定执行。
图2.0.4 温度计扩大管
在钢管道上在衬里(涂层)管道上
在扩大管上
1.垫片
2.直形连接头
3.螺栓
4.螺母
5.法兰盖
6.保护套管
7.垫片
8.法兰接管
附图一工业内标式玻璃液体温度计在管道上垂直安装图
在钢管道上在扩大管上
1.45°角连接头
2. 垫片
附图二工业内标式玻璃液体温度计在管道上斜45°安装图
1.垫片
2. 45°角连接头
附图三工业内标式玻璃液体温度计在弯头上安装图
1. 直形连接头
2.垫片 1. 接管 2. 法兰
3. 垫片
4.法兰盖
5. 螺母
6. 螺栓
附图四热电偶、热电阻在管道上垂直安装图
在钢管道上在扩大管上
1. 垫片
2. 45°角连接头
附图五热电偶、热电阻在管道上斜45°安装图
1. 垫片
2. 45°角连接头
附图六热电偶、热电阻在弯头上安装图
1. 垫片
2. 45°角连接头 1. 垫片 2. 直形连接头
附图七双金属温度计在管道上安装图
在钢管道上在弯头上
1. 垫片
2. 套管
3.直形连接头 1. 垫片 2.连接头套管
附图八温包在管道上安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