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管道安装规定
氧气管道安装规定..

8 氧气管道8.1 管道布置及安全间距8.1.1 氧气管道应敷设在不燃烧体的支架上。
8.1.2 架空氧气管道应在管道分岔处、与架空电缆的交叉处、无分岔管道每隔 80~100 m 处以及进出装置或设施等处,设置防雷、防静电接地措施。
8.1.3 出氧气厂(站、车间)边界阀门后、氧气干管送往一个系统支管阀门后、进车间阀门后、调压阀组前和调压阀前、后的氧气管道宜设阻火铜管段。
当氧气调节阀组设置独立阀门室或防护墙时,手动阀门的阀杆宜伸出防护墙外操作。
若不单独设置阀门室或防护墙时,氧气调节阀前后 8 倍调节阀公称直径的范围内,应采用铜合金(含铝铜合金除外)或镍合金材质管道。
8.1.4 氧气管道严禁穿过生活间、办公室,不宜穿过不使用氧气的房间,若必须穿过时,则在该房间内应采取防止氧气泄漏等措施。
8.1.5 氧气管道不宜穿过高温及火焰区域,必须通过时,应在该管段增设隔热设施,管壁温度不应超过 70℃。
严禁明火及油污靠近氧气管道及阀门。
8.1.6 氧气管道的弯头、三通不应与阀门出口直接相连。
调节阀组、干管阀门、供一个系统的支管阀门、车间入口阀门,其出口侧的管道宜有长度不小于 5 倍管道公称直径且不小于 1.5 m 的直管段。
8.1.7 供切焊用氧气支管与切焊工具或设备用软管连接时,供氧阀门及切断阀应设在用不燃烧体材料制作的保护箱内。
8.1.8 氧气管道宜架空敷设。
氧气管道可沿生产氧气或使用氧气的建筑物构件上敷设。
厂房内架空氧气管道的法兰、螺纹、阀门等易泄漏处下方,不应有建筑物。
8.1.9 架空氧气管道与建、构筑物特定地点的最小间距要求应按表 6 执行。
表 6 架空氧气管道、管架与建筑物、构筑物、铁路、道路等之间的最小净距单位为米最小水平净最小垂直净名称距距建筑物有门窗的墙壁外边或突出部分外边 3.0 - 最小水平净最小垂直净距距建筑物无门窗的墙壁外边或突出部分外边 1.5 非电气化铁路钢轨 3.0 5.5 电气化铁路钢轨 3.0 6.6 道路 1.0 5.0 人行道 0.5 2.5 厂区围墙(中心线) 1.0 照明、电信杆柱中心 1.0 熔化金属地点和明火地点 10.0 注 1:表中最小水平净距:管道自外壁算起;城市道路自路面边缘算起;公路自路肩边缘算起;铁路自轨外侧或按建筑界限算起;人行道自外沿算起。
氧气管道安装规定

8 氧气管道8.1 管道布置及安全间距8.1.1 氧气管道应敷设在不燃烧体的支架上。
8.1.2 架空氧气管道应在管道分岔处、与架空电缆的交叉处、无分岔管道每隔80~100 m 处以及进出装置或设施等处,设置防雷、防静电接地措施。
8.1.3 出氧气厂(站、车间)边界阀门后、氧气干管送往一个系统支管阀门后、进车间阀门后、调压阀组前和调压阀前、后的氧气管道宜设阻火铜管段。
当氧气调节阀组设置独立阀门室或防护墙时,手动阀门的阀杆宜伸出防护墙外操作。
若不单独设置阀门室或防护墙时,氧气调节阀前后8 倍调节阀公称直径的围,应采用铜合金(含铝铜合金除外)或镍合金材质管道。
8.1.4 氧气管道严禁穿过生活间、办公室,不宜穿过不使用氧气的房间,若必须穿过时,则在该房间应采取防止氧气泄漏等措施。
8.1.5 氧气管道不宜穿过高温及火焰区域,必须通过时,应在该管段增设隔热设施,管壁温度不应超过70℃。
严禁明火及油污靠近氧气管道及阀门。
8.1.6 氧气管道的弯头、三通不应与阀门出口直接相连。
调节阀组、干管阀门、供一个系统的支管阀门、车间入口阀门,其出口侧的管道宜有长度不小于 5 倍管道公称直径且不小于 1.5 m 的直管段。
8.1.7 供切焊用氧气支管与切焊工具或设备用软管连接时,供氧阀门及切断阀应设在用不燃烧体材料制作的保护箱。
8.1.8 氧气管道宜架空敷设。
氧气管道可沿生产氧气或使用氧气的建筑物构件上敷设。
厂房架空氧气管道的法兰、螺纹、阀门等易泄漏处下方,不应有建筑物。
8.1.9 架空氧气管道与建、构筑物特定地点的最小间距要求应按表 6 执行。
表 6 架空氧气管道、管架与建筑物、构筑物、铁路、道路等之间的最小净距单位为米最小水平净最小垂直净名称距距建筑物有门窗的墙壁外边或突出部分外边 3.0 - 最小水平净最小垂直净距距建筑物无门窗的墙壁外边或突出部分外边 1.5 非电气化铁路钢轨 3.0 5.5 电气化铁路钢轨 3.0 6.6 道路 1.0 5.0 人行道0.5 2.5 厂区围墙(中心线) 1.0 照明、电信杆柱中心 1.0 熔化金属地点和明火地点10.0 注1:表中最小水平净距:管道自外壁算起;城市道路自路面边缘算起;公路自路肩边缘算起;铁路自轨外侧或按建筑界限算起;人行道自外沿算起。
氧气管道安装规定

8 氧气管道8.1 管道布置及安全间距8.1.1 氧气管道应敷设在不燃烧体的支架上。
8.1.2 架空氧气管道应在管道分岔处、与架空电缆的交叉处、无分岔管道每隔 80~100 m 处以及进出装置或设施等处,设置防雷、防静电接地措施。
8.1.3 出氧气厂(站、车间)边界阀门后、氧气干管送往一个系统支管阀门后、进车间阀门后、调压阀组前和调压阀前、后的氧气管道宜设阻火铜管段。
当氧气调节阀组设置独立阀门室或防护墙时,手动阀门的阀杆宜伸出防护墙外操作。
若不单独设置阀门室或防护墙时,氧气调节阀前后 8 倍调节阀公称直径的范围内,应采用铜合金(含铝铜合金除外)或镍合金材质管道。
8.1.4 氧气管道严禁穿过生活间、办公室,不宜穿过不使用氧气的房间,若必须穿过时,则在该房间内应采取防止氧气泄漏等措施。
8.1.5 氧气管道不宜穿过高温及火焰区域,必须通过时,应在该管段增设隔热设施,管壁温度不应超过 70℃。
严禁明火及油污靠近氧气管道及阀门。
8.1.6 氧气管道的弯头、三通不应与阀门出口直接相连。
调节阀组、干管阀门、供一个系统的支管阀门、车间入口阀门,其出口侧的管道宜有长度不小于 5 倍管道公称直径且不小于 1.5 m 的直管段。
8.1.7 供切焊用氧气支管与切焊工具或设备用软管连接时,供氧阀门及切断阀应设在用不燃烧体材料制作的保护箱内。
8.1.8 氧气管道宜架空敷设。
氧气管道可沿生产氧气或使用氧气的建筑物构件上敷设。
厂房内架空氧气管道的法兰、螺纹、阀门等易泄漏处下方,不应有建筑物。
8.1.9 架空氧气管道与建、构筑物特定地点的最小间距要求应按表 6 执行。
表 6 架空氧气管道、管架与建筑物、构筑物、铁路、道路等之间的最小净距单位为米最小水平净最小垂直净名称距距建筑物有门窗的墙壁外边或突出部分外边 3.0 - 最小水平净最小垂直净距距建筑物无门窗的墙壁外边或突出部分外边 1.5 非电气化铁路钢轨 3.0 5.5 电气化铁路钢轨 3.0 6.6 道路 1.0 5.0 人行道 0.5 2.5 厂区围墙(中心线) 1.0 照明、电信杆柱中心 1.0 熔化金属地点和明火地点 10.0 注 1:表中最小水平净距:管道自外壁算起;城市道路自路面边缘算起;公路自路肩边缘算起;铁路自轨外侧或按建筑界限算起;人行道自外沿算起。
氧气管道 标准

氧气管道标准
氧气管道标准包括以下方面:
1.管道材料标准:氧气管道应采用高纯度无缘材料,如304、316L不锈钢管或纯铜管等。
管道应符合GB/T13296标准。
2.管道连接标准:管道连接必须采用专用的氧气连接器,避免
普通金属接头内部可能的污染物和腐蚀产物对氧气造成影响。
连接必须符合GB6170、GB6172标准。
3.管道设计标准:氧气管道设计必须考虑安全、可靠、易维护、易清洁。
管道设计必须符合GB50073标准。
管道内腔必须光
滑无毛刺。
4.管道安装标准:氧气管道安装必须采用安全、可靠的方法。
安装需要符合GB50174标准,并遵循消防要求。
5.管道维护标准:氧气管道维护必须定期进行,避免管道暗藏
的安全隐患。
维护应遵循GB50058标准。
6.管道标识标准:氧气管道必须标识清楚,标识内容应符合规范,方便安全管理。
标识应符合GB13690标准。
以上是氧气管道相关的标准,应注意严格执行,确保氧气的生产、储存、输送和使用的安全。
氧气管道安装规定

8氧气管道管道布置与安全间距氧气管道应敷设在不燃烧体的支架上。
架空氧气管道应在管道分岔处、与架空电缆的交叉处、无分岔管道每隔80〜100 m处以与进出装置或设施等处,设置防雷、防静电接地措施。
出氧气厂〔站、车间〕边界阀门后、氧气干管送往一个系统支管阀门后、进车间阀门后、调压阀组前和调压阀前、后的氧气管道宜设阻火铜管段。
当氧气调节阀组设置独立阀门室或防护墙时,手动阀门的阀杆宜伸出防护墙外操作。
假如不单独设置阀门室或防护墙时,氧气调节阀前后8倍调节阀公称直径的X围内,应采用铜合金〔含铝铜合金除外〕或镍合金材质管道。
氧气管道严禁穿过生活间、办公室,不宜穿过不使用氧气的房间,假如必须穿过时,如此在该房间内应采取防止氧气泄漏等措施。
氧气管道不宜穿过高温与火焰区域,必须通过时,应在该管段增设隔热设施,管壁温度不应超过70C。
严禁明火与油污靠近氧气管道与阀门。
氧气管道的弯头、三通不应与阀门出口直接相连。
调节阀组、干管阀门、供一个系统的支管阀门、车间入口阀门,其出口侧的管道宜有长度不小于5倍管道公称直径且不小于m的直管段。
供切焊用氧气支管与切焊工具或设备用软管连接时,供氧阀门与切断阀应设在用不燃烧体材料制作的保护箱内氧气管道宜架空敷设。
氧气管道可沿生产氧气或使用氧气的建筑物构件上敷设。
厂房内架空氧气管道的法兰、螺纹、阀门等易泄漏处下方,不应有建筑物。
架空氧气管道与建、构筑物特定地点的最小间距要求应按表6执行。
表6架空氧气管道、管架与建筑物、构筑物、铁路、道路等之间的最小净距单位为米最小水平净最小垂直净名称距距建筑物有门窗的墙壁外边或突出局部外边-最小水平净最小垂直净距距建筑物无门窗的墙壁外边或突出局部外边非电气化铁路钢轨电气化铁路钢轨道路人行道厂区围墙〔中心线〕照明、电信杆柱中心熔化金属地点和明火地点注1表中最小水平净距:管道自外壁算起;城市道路自路面边缘算起;公路自路肩边缘算起;铁路自轨外侧或按建筑界限算起;人行道自外沿算起。
氧气管道的连接及安装要求

氧气管道的连接及安装要求1、管材和管道附件质量的检验(1)管材、阀门、法兰、垫圈和其它管道附件的材料、规格及技术要求,应符合有关的国家标准和部颁标准。
(2)对管子及各类管道附件均应进行外观检查,有重皮、裂缝的管子不得使用。
对管子表面的划痕、凹坑等局部缺陷做检查鉴定,并加以处理。
处理后的管壁厚度不应低于制造公差的允许范围。
(3)阀类铸件表面不应有粘砂、裂皮、缩孔等缺陷。
阀门安装前应以等于工作压力的气压进行气密性试验,用肥皂水(氧气阀门用无油肥皂水)检查,10min内不降压、渗漏为合格。
安全阀在安装前,应按设计规定的压力进行调整其开启压力。
(4)法兰表面应光洁,不得有气孔、裂纹、毛刺等缺陷。
(5)石棉垫片、钢纸垫片表面不得有皱褶、裂纹等缺陷。
金属垫片表面应平整,不得有毛刺、裂纹、凹痕等缺陷。
(6)焊接弯头和三通,应注意其内部光滑,勿使焊瘤、焊渣留在管内。
(7)法兰盖和盲板的要求同(4)项。
2、除锈与脱脂(1)用于输送各种介质的碳素钢管(包括管件、阀门),都要进行除锈,除锈后的管道内壁应无毛刺、锈斑、鳞片等,使管子出现本色为止。
但不锈钢管、铜管、铝合金管只需进行清扫。
(2)用于输送氧气、液氧的管道(包括管件、阀门)必须在除锈后进行脱脂。
脱脂用溶剂的一般要求如下:材质为碳素钢、不锈钢及铜的管道及阀门宜用工业四氯化碳;材质为铝合金的管道、管件、阀门宜用工业酒精;非金属的附件(如垫片等)只能用工业四氯化碳。
具体脱脂方法见冶金工业部《氧气管道和乙炔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为了清除脱脂后的残存溶剂,管道及附件在脱脂后应进行吹刷。
当使用四氯化碳及酒精作溶剂时,可用不含油脂的压缩空气吹刷;当使用二氯乙烷时,只能用不含油脂的压缩氮气(纯度大于或等于94%)吹刷。
为加速吹刷,可将压缩空气或氮气预热到60~70℃。
(4)脱脂剂及脱脂作业脱脂剂及特性数据见下两表。
污染。
脱脂剂不受阳光直接照射,脱脂应在除锈后进行。
已敷设的管道脱脂,可拆卸成管段或用循环脱脂法进行。
氧气管道安装安装作业指导书

氧气管道安装作业指导书1、施工作业标准规范1.1设计和施工图1.2《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1.3《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1.4《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20001.5《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6912-19971.6《脱脂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HGJ202-82)1.7、《《压力管道安全管理监察规定》》(劳动部发[1996]140号)2、材料检验2.1、管道施工应按照设计图纸进行,修改设计或材料代用,应征得设计部门同意。
2.2、材料进场检查2.2.1、管子、管道附件和阀门的目视检查,表面应无裂纹、缩孔、夹渣、折叠、重皮等缺陷。
2.2.2、合金钢管应标记材料。
2.2.3、有色金属管内外表面应光滑、清洁,不应有针孔、裂纹、分层等缺陷,铜管应无绿锈和严重脱锌。
2.2.4、阀门进场检查2.2.4.1、阀门应逐个进行强度和密封性试验.试验介质为洁净无油的水.2.2.4.2、强度试验压力为标称压力1.5倍,试验时间为5分钟,壳体填料无渗漏为合格.2.2.4.3、气密性测试为标称压力,阀门密封不漏为合格。
3、管道除锈3.1、管道及管件为碳钢材质时,管道内壁要进行彻底除锈,除锈方法包括喷雾除锈和酸洗化学除锈。
3.2、喷雾除锈3.2.1、喷砂除锈应符合喷砂除锈工艺要求.喷砂时金属表面不得受潮,当金属表面低于露点温度3℃以下时停止喷砂作业.喷砂作业所用的压缩空气压力不低于0.4Mpa。
3.2.2、喷砂除锈等级达到Sa3级。
3.3、酸洗化学除锈3.3.1、通常,酸洗方法为槽浸式酸洗.3.3.2、酸洗除锈通用工艺流程酸洗--水冲洗--中和处理-钝化处理-水冲洗-吹干或风干3.3.2.1、根据处理后管道的规格制作合适的酸洗槽、将配制好的酸洗液倒入酸洗槽中,酸洗液量以能淹没所处理管道的周长的2/3为宜。
3.3.2.2、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服、手套等。
氧气管道安装安装作业指导书

氧气管道安装安装作业指导书一、安全要求和注意事项1.1 安全要求安装氧气管道需要具备以下安全要求:- 按照国家有关安全规定进行操作;- 检查所需工具的是否合格和完好;-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耳塞等;- 了解氧气的特性和危险性;- 工作区域必须保持清洁和干燥,预防绊倒和溅洒事故。
1.2 注意事项在氧气管道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避免和可燃物接触;- 应避免使用有油脂或容易起火的物品;- 架设氧气管道时需要避开高温设备和容易受热的物体;- 不得随意更改氧气管道的连接件和安装位置;- 不得在有尘埃烟雾的环境下进行操作。
二、材料和工具准备2.1 材料准备安装氧气管道所需的材料包括:- 氧气管道:应选用能满足工作压力和流量要求的合格管道;- 管件:需要选择适合的连接件,保证连接牢固;- 密封材料:用于管道连接处的密封,防止氧气泄漏;- 固定件:用于固定管道,保证稳定。
2.2 工具准备安装氧气管道所需的工具包括:- 扳手:用于拧紧螺母和螺栓;- 剪刀:用于切割密封材料;- 手电钻:用于打孔;- 计量工具:用于测量管道长度和角度。
三、作业流程3.1 测量和设计在开始安装氧气管道之前,需要进行测量和设计,确定管道的长度、位置和布局。
- 测量:使用计量工具测量管道需要布置的长度,并考虑连接件的空间需求;- 设计:根据现场情况和氧气供应需求,设计管道的布局和连接方式。
3.2 准备工作在进行实际安装之前,需要完成以下准备工作:- 清洁工作区域:清除工作区域的杂物和灰尘,确保安装环境干净;- 检查工具:检查使用工具的完好性和合格性;- 检查材料:检查所需的材料是否齐全和符合要求。
3.3 安装管道按照设计好的布局和连接方式,进行氧气管道的安装。
- 选择合适的管道和连接件;- 使用扳手和螺丝刀拧紧连接件;- 使用密封材料进行密封,防止氧气泄漏;- 使用固定件固定管道,保证稳定性;- 过程中要注意连接的牢固性和紧密度,防止氧气泄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氧气管道8.1 管道布置及安全间距8.1.1 氧气管道应敷设在不燃烧体的支架上。
8.1.2 架空氧气管道应在管道分岔处、与架空电缆的交叉处、无分岔管道每隔 80~100 m 处以及进出装置或设施等处,设置防雷、防静电接地措施。
8.1.3 出氧气厂(站、车间)边界阀门后、氧气干管送往一个系统支管阀门后、进车间阀门后、调压阀组前和调压阀前、后的氧气管道宜设阻火铜管段。
当氧气调节阀组设置独立阀门室或防护墙时,手动阀门的阀杆宜伸出防护墙外操作。
若不单独设置阀门室或防护墙时,氧气调节阀前后 8 倍调节阀公称直径的范围内,应采用铜合金(含铝铜合金除外)或镍合金材质管道。
8.1.4 氧气管道严禁穿过生活间、办公室,不宜穿过不使用氧气的房间,若必须穿过时,则在该房间内应采取防止氧气泄漏等措施。
8.1.5 氧气管道不宜穿过高温及火焰区域,必须通过时,应在该管段增设隔热设施,管壁温度不应超过 70℃。
严禁明火及油污靠近氧气管道及阀门。
8.1.6 氧气管道的弯头、三通不应与阀门出口直接相连。
调节阀组、干管阀门、供一个系统的支管阀门、车间入口阀门,其出口侧的管道宜有长度不小于 5 倍管道公称直径且不小于 1.5 m 的直管段。
8.1.7 供切焊用氧气支管与切焊工具或设备用软管连接时,供氧阀门及切断阀应设在用不燃烧体材料制作的保护箱内。
8.1.8 氧气管道宜架空敷设。
氧气管道可沿生产氧气或使用氧气的建筑物构件上敷设。
厂房内架空氧气管道的法兰、螺纹、阀门等易泄漏处下方,不应有建筑物。
8.1.9 架空氧气管道与建、构筑物特定地点的最小间距要求应按表 6 执行。
表 6 架空氧气管道、管架与建筑物、构筑物、铁路、道路等之间的最小净距单位为米最小水平净最小垂直净名称距距建筑物有门窗的墙壁外边或突出部分外边 3.0 - 最小水平净最小垂直净距距建筑物无门窗的墙壁外边或突出部分外边 1.5 非电气化铁路钢轨 3.0 5.5 电气化铁路钢轨 3.0 6.6 道路 1.0 5.0 人行道 0.5 2.5 厂区围墙(中心线) 1.0 照明、电信杆柱中心 1.0 熔化金属地点和明火地点 10.0 注 1:表中最小水平净距:管道自外壁算起;城市道路自路面边缘算起;公路自路肩边缘算起;铁路自轨外侧或按建筑界限算起;人行道自外沿算起。
注 2:表中最小垂直净距:管道自防护设施的外缘算起;管架自最低部分算起;铁路自轨面算起;道路自路拱算起;人行道自路面算起。
注 3:当有大件运输要求或在检修期间有大型起吊设施通过的道路,其最小垂直净距应根据需要确定。
注 4:表中与建筑物的最小水平净距的规定,不适用于沿氧气生产车间或氧气用户车间建筑物外墙敷设的管道。
8.1.10 架空氧气管道与其它管线之间最小间距要求应按表 7 执行。
名称架空氧气管道与其它架空管线之间的最小净距单位为米名称最小并行净距最小交叉净距给水管、排水管满足检修要求 0.10 蒸汽管 0.25 0.10 不燃气体管满足检修要求 0.10 燃气管、燃油管 0.50 0.25 吊车的敞开式滑触线 1.50 0.50 10kV 及以下的绝缘电缆 1.00 0.50 10kV 及以下有套管的绝缘电 0.50 0.50 缆插接式母线、悬挂式干线 1.50 0.50 非防爆开关、插座、配电箱 1.50 1.50 与架空裸电缆: 66kV~35 kV 最高杆(塔)高 4.0 10kV~3 kV 最高杆(塔)高 3.0 3 kV 以下最高杆(塔)高 1.5 表7 注 1:氧气管道与燃气管并行敷设时,当管道采用焊接连接结构且无阀门时,其最小并行间距可减小到 0.25m。
注 2:氧气管道的阀门及管件接头与燃气、燃油管道上的阀门及管件接头,应沿着管道轴线方向错开一定距离;当必须设置在一处时,则应适当的扩大管道之间的净距。
注 3:电气设备与氧气引出口不能满足上述距离要求时,可将两者安装在同一柱子的相对侧面;当柱子为空腹时,应在柱子上装设不燃烧体隔板局部隔开。
注 4:与滑触线的净距系指氧气管道在其下方时的要求,此时在氧气管道与滑触线之间宜设隔离网。
注 5:在路径受到限制的地区,架空氧气管道与 10kV 及以下架空裸电缆的最小并行净距,可参照 DL/T5220 执行。
8.1.11 氧气管道与乙炔、氢气管道共架敷设时,应在乙炔、氢气管道的下方或支架两侧;与油质、有可能泄漏腐蚀性介质的管道共架时,应设在该类管道的上方或支架两侧。
8.1.12 氧气管道在不通行地沟敷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沟上应设防止可燃物料、火花侵入的盖板,地沟及盖板应是不燃烧体材料制作;地沟应能排除积水;严禁油脂及易燃物漏入地沟内; b)地沟内氧气管道不应设阀门、法兰、螺纹等易泄漏接口; c)地沟内氧气管道与同沟敷设的管线间距参照表 7 执行; d)地沟内氧气管道与非燃气、水管道同沟敷设时,氧气管道应在上面; e)严禁氧气管道与可燃气体管道(不含乙炔气)、油质管道、腐蚀性介质管道、电缆线同沟敷设;并严禁氧气管道地沟与该类管线地沟相通。
8.1.13 厂房内氧气管道不宜埋地敷设。
8.1.14 氧气管道架空困难,必须埋地敷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埋地深度,应根据地面上荷载决定。
埋地氧气管道应敷设在冻土层以下,穿过铁路和道路时,其交叉角不宜小于 45°,并应设套管。
套管顶距铁轨底面不应小于 1.2 m,距道路路面不应小于 0.7 m。
b)直接埋地管道,应根据埋设地带土壤的腐蚀等级采取相应等级防腐蚀措施; c)阀门井; d)埋地氧气管道与建筑物、管路及其它埋地管线之间的最小埋地管道上不宜装设阀门或法兰连接点,必须设置时应设净距,应按表 8 规定执行,且不应埋设在露天堆场下面或穿过烟道和地沟。
表8 地下氧气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等及其它地下管线之间最小净距单位为米名称最小水平净距最小垂直净距有地下室的建筑基础或通行沟道的外沿 3.0 氧气压力≤1.6 MPa 5.0 氧气压力> 1.6 MPa 无地下室的建筑物基础外沿氧气压力≤1.6 MPa 2.5 氧气压力> 1.6 3.0 MPa 铁路钢轨 2.5 (钢轨外侧) 1.20 排水沟外沿道路照明电线杆柱电力(220 V、380 V)、电信杆柱高压电力(100V 以上)杆柱 0.8 0.8 0.8 1.5 2.0 0.7 - 管架基础外沿围墙基础外沿乔木中心灌木中心名给水管直径<75 mm 直径 75~150 mm 直径 200~400 mm 直径>400 mm 排水管直径<800 mm 直径 800~1500 mm 直径>1500 mm 热力管或不通行地沟外沿燃气管(乙炔等)煤气管煤气压力≤0.005 MPa 煤气压力> 0.005 ~ 0.15 MPa 煤气压力>0.15~0.3 MPa 煤气压力>0.3 MPa 不燃气体管(压缩空气等)电力电缆电压<1 kV 电压 1~10 kV 电压>10~35 kV 电信电缆直埋电缆电缆管道电缆沟称0.8 1.0 1.5 1.0 最小水平净距0.8 1.0 1.2 1.5 0.8 1.0 1.2 1.5 1.5 1.0 1.2 1.5 2.0 1.5 0.8 0.8 1.0 0.8 1.0 1.5 最小垂直净距 0.15 0.15 0.15 0.15 0.15 0.15 0.1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15 0.50 0.50 0.50 0.50 0.15 0.25 注 1:氧气与同一使用目的乙炔、煤气管道同一水平敷设时,管道间最小净距可减少到 0.25 m,但在从沟底起直至管顶以上 300 mm 高范围内,应用松散的土或砂填实后再回填土。
注 2:氧气管道与穿管的电缆交叉时,最小交叉净距可减少到 0.25 m。
注 3:本表建筑物基础的最小水平净距的规定,是指埋地管道与同一标高或其上的基础是外侧的最小水平净距。
注 4:敷设在铁路及不便开挖的道路下面的管段,应加设套管,套管两端伸出铁路路基或道路路边不应小于 1 m,路基或路边有排水沟时,应延伸出水沟沟边 1 m。
套管内的管段应尽量减少焊缝。
注 5:表中最小水平净距:管线均自管壁、沟壁或防护设施的外沿或最外一根电缆算起,道路为城市型时,自路面边缘;为公路型时,自路肩边缘算起,铁路自轨外侧算起。
注 6:表中管道、电缆和电缆沟最小垂直净距的规定,均指下面管道或管沟外顶与上面管道管底或管沟基础底之间净距。
铁路钢轨和道路垂直净距的规定,铁路自轨底算至管顶;道路自路面结构层底算至管顶。
8.2 氧气流速管道中氧气的最高允许流速,根据管道材质、工作压力,不应超过表 9 规定。
表 9 管道中氧气最高允许流速 v 工作压力 p/MPa 材质 p≤ 0.1 碳钢根据管系压降 0.1<p ≤1.0 20m/s 1.0<p ≤3.0 15 m/s 3.0<p≤10.0 10.0<p< 15.0 不允许 p≥ 15.0 不允许不允许确定 p×v≤45 MPa·(撞击 m/s 4.5 m/s(撞击场合) 8.0 m/s (非撞击场合)奥氏体不锈钢场合) 30m/s 25 m/s p×v≤80 MPa·(非撞 m/s 击场合) 4.5 m/s (不锈钢)注 1:最高允许流速是指管系最低工作压力、最高工作温度时的实际流速。
注 2:撞击场合和非撞击场合:使流体流动方向突然改变或产生旋涡的位置,从而引起流体中颗粒对管壁的撞击,这样的位置称做撞击场合;否则称为非撞击场合。
注 3:铜及铜合金(含铝铜合金除外)、镍及镍基合金,在小于或等于 21.0MPa 条件下,流速在压力降允许时没有限制。
8.3 管道材质氧气管道材质的选用应符合表 10 规定。
表 10 氧气管道材质选用表工作压力 p/MPa p≤0.6 0.6<p≤3.0 3.0<p≤10 阀后 5 倍公称直径(并不小于 1.5m)范围;调节阀组前一后各 5 倍般公称直径场(各不小所于 1.5m)范围内;氧压车间内部;放散阀后;湿氧输送 P>管材类别一般场所分配主管上阀门频繁操作区阀后,放散阀后一般场所阀后 5 倍公称直径(并不小于 1.5m)范围;调节阀组前后各 5 倍公称直径(各不小于 1.5m )范围内;氧压车间内部;放散阀后;湿氧输送一般场所氧气充装台、汇流排液氧管道钢板卷焊管焊接钢管(GB/T 3091、 SY/T 5037)√××××××××无缝钢管(GB/T 8163)√××××××××不锈钢焊接钢管√×√××××××(GB/T 12771)√√√√×××××不锈钢板卷焊管√√√√×××××不锈钢无缝钢管√√√√√×√√×(GB/T 14976)√√√√√√√√√挤制铜及铜合金管√√√√√√√√√(GB/T 1528)√√√√√√√√√拉制铜及铜合金管(GB/T 1527)镍及其合金注 1:“√”允许采用,“×”不允许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