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那些事儿读后感
幼儿园读书笔记(20篇)

幼儿园读书笔记(20篇)幼儿园读书笔记第1篇:《告诉孩子,你真棒!》读书笔记“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每个人都会有许多事不能如愿以偿。
心理素质好的豁达开朗,沉着应对,于是成功了;心理素质差,烦恼缠绕,难以自拔,于是倒下了。
就像一个木桶,它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智商),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情商)。
”好有哲理的一句话,从这句话中我明白孩子的任何一个小改变在你眼中都要看成是珍宝,对他的改变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那么惊喜。
孩子年纪小人生的路还很漫长,我们不要给以孩子过高的期望。
其实,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没有必要总去和别人的孩子比。
任何比较都是有害的。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我的个性,每一个孩子都应当在他实际的基础上发展,而不是作别的孩子的复制品。
所以当他学会写第一个字。
讲第一个故事的时候,我们应当从孩子自身的角度出发,把他的过去和此刻拿来进行比较,哪怕是有了小小的提高和改变我们都要真诚地给孩子鼓励和支持。
不要吝啬你的那句“你真棒”虽然他写的这个字在你的眼里写得不是很好,远远达不你所要求的。
可是作为爱他关心他养育他的父母,更不应当有这样消极的想法。
应当用你的温暖去呵护他成长。
其实,孩子们每一天都在寻找别人的理解,盼望公正的评价。
人对生存价值的需要比生存本身更加强烈。
当孩子被贬损得一无是处时,就会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既影响健康,还会产生厌世情绪,甚至会做出伤害自我或他人的极端举动。
就像那些常被列在调皮鬼一类里的孩子,为什么他们总是在犯错之后还是改可是来?其实他们的心并不是真的很坏!一向想和教师作对!而是我们给了他们认为不平等的“待遇”。
他是这么想的:大家都不喜欢我,连教师都说我不听话。
干脆坏底吧谁也不敢来惹我!这样总比闷着好。
这样的例子我身边也有发生:我班有一个小孩很好动,跟人家接触的时候动作异常粗鲁,常伤害别人,他的力气也比较大,常喜欢起脚踢向别的小朋友。
他的行为在我看来是一种无奈的发泄,因为大家都不跟他玩所以心里很难受。
幼儿园心得体会读后感系列

幼儿园心得体会读后感系列以下的幼儿园心得体会读后感或者是您在寻找的内容。
当我们面对不同的事情的时候,会有很多看法,我们何不将其记录成心得体会。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明确自身规划。
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幼儿园心得体会读后感(篇1)克拉克就把这个不好的消息直截了当地告诉了这位学生的家长,想得到这位家长的支持。
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家长听完了竟然说:“我孩子在家里也一向如此,你就将就一下吧”。
这个回答真是让克拉克哭笑不得。
也许是克拉克他自己认识到了自己的这种和家长的交流方式有待改善,所以在另外一个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他改变了策略。
他首先是耐着性子给这个家长拨通了电话,与第一个学生的处理方法不同的是他没有直接向这位家长“告状”,而是向这位家长违心地说他的孩子这段时间表现如何如何好,这位家长听了以后自然非常高兴,表示要老师对他的孩子一定继续严格要求,家长会极力配合。
过了两天,克拉克再次拨通这位家长的电话,这一次向这位家长陈述了孩子这两天的不好的表现,家长当然非常气愤,当即表态,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回家一定批评教育自己的孩子。
看完罗恩克拉克的处理方法,真是佩服他的别具匠心。
事在人为,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处理方法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所以今后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有所创新,在对待后进生问题上一定要赏识和批评相结合,多渠道地转变后进生。
优秀是教出来的,一般的人对于这个教育都有一种狭隘的理解:那就是学校教育。
其实不是这样的。
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才会使我们的孩子变得优秀。
总之这位老师的做法让我更深切的感受到教育的魅力,教育的机智和教育的挑战。
幼儿园心得体会读后感(篇2)人生就会有大不同。
生活可以清贫,但不可以无书。
博览全书的人,往往知识丰富,能集众家之所长于其身,因此能使人喜欢读书,将使他终身受益。
习惯铸造人格”,若养成良好的习惯便可铸造品德高尚的人格。
我喜欢读书,现读书已成为我养成的良好习惯,我愿意将我的读书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我喜欢读书获得的快乐。
幼儿园心得体会读后感(精选6篇)

幼儿园心得体会读后感(精选6篇)幼儿园心得体会读后感篇1消防安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幼儿园安全工作,需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时刻关注孩子的安全。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有责任和义务确保孩子们的安全。
在这次消防安全培训中,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消防安全的重要性。
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如何正确地使用消防器材,以及如何正确地逃生。
我们还学习了如何检查火灾隐患,如何报警,以及如何疏散人群。
这些技能和知识对于幼儿园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幼儿园是一个人员密集、空间有限的场所,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通过这次培训,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消防安全的重要性,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如何保障孩子们的安全。
我深刻地认识到,消防安全工作需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时刻关注孩子的安全,时刻检查火灾隐患,时刻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消防安全工作,时刻关注孩子的安全,时刻检查火灾隐患,时刻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
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保障孩子们的安全。
总之,消防安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幼儿园安全工作,需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时刻关注孩子的安全。
通过这次培训,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消防安全的重要性。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消防安全工作,时刻关注孩子的安全,时刻检查火灾隐患,时刻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
幼儿园心得体会读后感篇2这几天,我有幸参加了“国培”——幼儿教师培训,聆听了多位专家的讲座,收获之大可谓无言语表。
开班的学员互动,让我们这批来自全省各地的老师一下子熟悉起来,很快地建立起培训班学员的同学情,充分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我既不是教研员也不是进修学校的老师,没有搞培训工作的经验与体会,这学期根据工作需要分管乡学前办的工作,充分发挥乡中心幼儿园对农村教学点的辐射作用,也就是说除了搞好乡的各项工作,还要经常性地开展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所以这次培训不仅仅给了我学习的机会,更是我以后工作的“及时雨”。
幼儿园那些事儿读后感

幼儿园那些事儿读后感幼儿园那些事儿读后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那些事儿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那些事儿读后感篇1无意中在沛沛那里看到这本书,随向其借来阅读,后来才知道这本书原来是彤彤妈妈的,感谢她把书拿来与大家分享、漂流。
起初这本书最吸引我的是作者李跃儿,她是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李跃儿巴学园的创办人,凑巧最近正在看《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以巴学园为原型撰写的书,于是,就有了强烈的阅读愿望。
从借来书的中午我就窝在沙发上,不停地看,书的厚度还行,我喜欢看这种行距比较适中的书。
这本书以小说体的形式,通过一位妈妈的讲述和经历,将父母关心的孩子在幼儿园的问题以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每个章节后还有李跃儿写给父母的贴心话,这种形式特别容易让读者有阅读的欲望。
书一共有7章,从宝宝几岁上幼儿园合适,如何选择幼儿园,入园准备,幼儿园那些事儿,兴趣班等等。
基本都是家长迫切想知道的问题。
另外主人公温娜,也很像我们新时代的母亲,有强烈的自我成长愿望。
前面几章,由于欢欢都已经经历了,仿佛回头看自己走过的路。
后面的几章,有许多问题我着重关注了:一、吃饭问题。
欢欢一直不愿意在幼儿园吃早饭,估计一是还赖着想让奶奶喂,二是奶奶的饭做得太好吃了。
书中提到:孩子在家吃的太好,会拔高孩子的口味,觉得幼儿园的饭不好吃,如果想让宝宝长大以后能面对比较差的生存环境也能很快适应,就要让孩子从小发现精神享受的乐趣,而不是将孩子的注意力过多的引向物质的享受,因为精神的享受是可控的,其感觉来自孩子自己的定位,是否感到愉悦也主要来自非物质因素。
和欢欢幼儿园老师的想法完全吻合,还是要鼓励孩子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就餐。
二、孩子遇到困难,家长如何帮助?这一点我以前曾经意识到,但还是坚持的不够,总是越俎代庖的帮孩子解决许多本应该他自己解决的问题,剥夺了孩子实践的机会。
幼儿园那些事升级版观后感

幼儿园那些事升级版观后感关于幼儿园生活那点事儿,也就是关于孩子的吃、喝、拉、撒、睡,这些问题恰好也是我们作为家长比较关注的事儿,今天有幸听到陈艳老师和赵燕燕老师的双师对话,分析了以下几个方面并且可以帮我们家长解决疑虑。
一、关于吃饭那点事儿大部分家长普遍反应,孩子在幼儿园吃得慢;吃不饱;晚上回家要不要吃饭,吃多少的问题。
关于吃得慢,有两个因素。
首先是生理因素,有的孩子口腔比较小喉咙比较细,需要把饭菜嚼的比较碎才能咽掉,在速度表现出来就比较慢;另外一种是心理因素,幼儿园饭菜不合口味,觉得还不得不吃,所以就表现慢。
关于吃不饱,大部分孩子是因为挑食所以吃不饱,还有就是幼儿园活动比较丰富,吃饭的时候想着玩,意识上觉得饱,生理上其实没有饱,所以就很容易饥饿。
关于晚饭要不要吃,吃多少,建议在16:00幼儿园用餐后,回到家19:00-19:30左右进餐,减少孩子因晚上吃的过多导致积食。
所以,针对于孩子吃饭的问题,建议根据孩子就餐的规律和特点,提前和老师进行沟通,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
二、关于喝水那点事儿关于喝水问题也是家长的一大困扰,比如:我家孩子今天喝水喝够800ml 了吗,有没有按时喝水,没有味道的水孩子不肯喝……很多家长认为,喝水就是喝纯粹的白开水才算喝水,从医学的角度来说,一天当中我们食用的带有汤汤水水的食物都是含水的,也能给我们身体补充水分。
对于不爱喝白开水这件事儿,孩子长大后需求变大,有了比白开水更美味的饮料,家长到底该不该给孩子喝呢?不是绝对不可以的,家长更应该在意孩子得到一杯饮料的幸福感,不用过于纠结,偶尔让孩子尝试一两次,但是不可以完全摒弃白开水。
有些孩子在幼儿园喝水时间耍“小聪明”,喝水量达不到,忽略了身体的需求,这时家长和老师达成共识,要求孩子喝完老师规定的刻度(水量),保证孩子身体的需要,久而久之,习惯也能慢慢改善。
三、关于穿衣服那点事儿对于幼儿园孩子穿衣服问题,困扰最大的当然是老师啦。
幼儿园的读后感

幼儿园的读后感关于幼儿园的读后感今天我有幸阅读了《让宝宝上幼儿园》这本书,这是董旭花教授和袁霞园长写的一本宝宝入园问题的一本书。
这是一本涵盖宝宝家长从宝宝入园到幼儿园毕业所能遇到的几乎所有问题答案的“锦囊妙计集”。
它不仅仅是一本教育策略的教育书,这本书里支撑每一个策略和策略中每每折射出的儿童观、儿童教育观是更值得我们熟读和深思的。
作为母亲,我体验到了和所有父母一样的甜蜜和满足,也体验到了一样的困惑和挣扎。
作为幼教工作者,我几乎每天都和孩子打交道,和家长在交流。
每每看到新生入园时,宝宝撕心裂肺的哭啼、死死攥住父母的衣角头发不肯放开的拉扯、用噙满泪水的双眼盯着我喊“我要回家,我要找妈妈”的请求以及在个别家长交谈中流露出的“该送”还是“不该送”的内心纠结、一天好几个电话打给我背后的那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揪心、几乎也不想干只要可以在幼儿园的某一个角落看到自己的孩子的内心祈盼等等,一切的一切是那么的令人心酸。
此时的我,既要担负起引导幼儿尽快的度过入园焦虑期适应幼儿园的责任,又要做好家长工作,随机的解决家长提出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帮助家长缓解比幼儿还要焦虑的心态。
经过不懈的努力,幼儿适应了幼儿园,可每一个幼儿都会有不同的特点,每一个家长都会有不同的观点和态度,针对每一个个体都会有需要我们解决的不同问题。
这使我们绞尽脑汁,在这本书里让我们找到很多教育孩子和向家长解答问题的对策。
这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是关于幼儿入园前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的解答;下篇是关于幼儿入园后父母在孩子教养以及与幼儿园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地解答。
虽然不是父母们提出的所有问题,但是最具有普遍性的问题。
如:孩子是不是一定要上幼儿园;孩子爱玩、好动、坐不住,会不会被老师训斥;如何激发幼儿入园的愿望;孩子有病史该不该和幼儿园说;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是否可以由着孩子歇两天再去;孩子回家后经常乱发脾气睡觉时还会惊醒哭闹,是不是在幼儿园受了委屈、孩子去了幼儿园以后老是生病,是不是幼儿园条件差或是老师照顾的不好导致的;孩子在幼儿园到底学什么,回来怎么什么也不说;孩子内向胆小,在幼儿园不爱说话怎么办等等,有针对性的做了解答,启到了很好的启迪和引导作用。
幼小衔接那些事读后感

幼小衔接那些事读后感
以前吧,我就觉得幼小衔接不就是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一个过渡嘛,能有啥大不了的?读完这本书才知道,这里面的学问可深了去了。
就像挖掘宝藏一样,每一个小细节都是闪闪发光的金子。
书中提到孩子的习惯养成,这可太重要了。
幼儿园里的小宝贝们整天就是玩玩乐乐,到了小学可不行,得规规矩矩坐在那儿上课。
我就想起我邻居家的小孩,刚上小学的时候,那坐不住的劲儿,就像屁股上长了刺似的。
一会儿扭来扭去,一会儿又东张西望。
这就是没做好幼小衔接的习惯准备啊。
要是早知道按照书里说的,提前在家里就训练孩子坐得住,能专注做一件事,那孩子也不至于刚上学就被老师批评,家长也跟着着急上火。
还有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幼儿园的时候,学习就像做游戏,可轻松愉快了。
但小学的学习那可是有任务、有要求的。
书里说要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数学思维啥的。
这让我想起我小时候,数学启蒙没做好,一上小学学数学就懵圈。
要是那时候爸妈也能像书里讲的,用一些有趣的方法,比如数小棒、玩数字游戏之类的来培养我的数学思维,我肯定能学得更轻松。
现在我要是有了孩子,可不能让他重蹈我的覆辙。
读完这本书,我就像是个得到了秘籍的大侠,虽然还没有孩子面临幼小衔接这个事儿,但已经信心满满。
我感觉我要是有孩子,就可以按照书里的方法,一步一步带着孩子顺利走过这个关键的过渡阶段。
这书就像一个贴心的小助手,把幼小衔接那些看似杂乱无章的事儿,都给梳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真的是一本非常实用又有趣的书,让我这个对幼小衔接一知半解的人,瞬间变成了“半个专家”呢!。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读后感

《幼小衔接那些事儿》读后感《幼小衔接那些事儿》读后感(一)嗨,亲爱的朋友们!最近我读了一本超有意思的书,叫《幼小衔接那些事儿》。
读这本书的时候,就感觉像是有个知心大姐姐在跟我唠嗑,讲着孩子们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个阶段的种种趣事和挑战。
书里提到了孩子们心理上的变化,原本在幼儿园里自由自在,到了小学就得守规矩、按时完成作业,这可真是个大转折呢!我就想起身边那些小不点们,一脸懵地适应新环境,真是又可爱又让人心疼。
还有学习方式的不同也让我深有感触。
幼儿园更多是玩中学,可小学就得正儿八经地坐在教室里听课。
这对于小朋友们来说,就像是从轻松的游乐场一下子走进了严肃的考场。
不过呢,书里也给了好多实用的建议。
比如说,家长要多给孩子鼓励,别一上来就批评指责。
这让我明白,我们得做孩子的啦啦队,而不是裁判。
这本书让我对幼小衔接有了更深的理解。
以后要是身边有朋友的孩子面临这个阶段,我就能跟他们好好聊聊,分享分享书里的这些宝贵经验啦!《幼小衔接那些事儿》读后感(二)嘿,朋友们!我刚读完《幼小衔接那些事儿》,忍不住要来跟你们唠唠。
这书啊,简直就是一本幼小衔接的宝典!它把孩子们在这个过渡阶段会遇到的问题,都一五一十地给讲清楚了。
我读着读着,就好像看到了一个个小娃娃,既兴奋又紧张地准备迈进小学的大门。
比如说,他们要学会自己整理书包,不再像在幼儿园时有老师帮忙。
这对于小朋友们来说,可真是个不小的挑战呢。
而且呀,书里还提到了家长的心态也很重要。
咱们不能太着急,得陪着孩子慢慢适应。
我就想到自己,有时候可能会因为孩子做得不够好而着急,现在想想,真是不应该。
还有,书中说要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这点太对啦!不然上了小学,迟到、写作业拖拉,那可就麻烦咯。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心里踏实多了。
知道了怎么更好地帮助孩子们顺利度过这个重要的阶段,也更有信心陪伴他们一起成长。
真心推荐给各位家长朋友们,都来读一读,绝对有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那些事儿读后感
幼儿园那些事>读后感
无意中在沛沛那里看到这本书,随向其借来阅读,后来才知道这本书原来是彤彤妈妈的,感谢她把书拿来与大家分享、漂流。
起初这本书最吸引我的是作者李跃儿,她是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李跃儿巴学园的创办人,凑巧最近正在看《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以巴学园为原型撰写的书,于是,就有了强烈的阅读愿望。
从借来书的中午我就窝在沙发上,不停地看,书的厚度还行,我喜欢看这种行距比较适中的书。
这本书以小说体的形式,通过一位妈妈的讲述和经历,将父母关心的孩子在幼儿园的问题以>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每个章节后还有李跃儿写给父母的贴心话,这种形式特别容易让读者有阅读的欲望。
书一共有7章,从宝宝几岁上幼儿园合适,如何选择幼儿园,入园准备,幼儿园那些事儿,兴趣班等等。
基本都是家长迫切想知道的问题。
另外主人公温娜,也很像我们新时代的母亲,有强烈的自我成长愿望。
前面几章,由于欢欢都已经经历了,仿佛回头看自己走过的路。
后面的几章,有许多问题我着重关注了:
一、吃饭问题。
欢欢一直不愿意在幼儿园吃早饭,估计一是还赖着想让奶奶喂,二是奶奶的饭做得太好吃了。
书中提到:孩子在家吃的太好,会拔高孩子的口味,觉得幼儿园的饭不好吃,如果想让宝宝长大以后能面对比较差的生存环境也能很快适应,就要让孩子从小发现精神享受的乐趣,而不是将孩子的注意力过多的引向物质的享受,因为精神的享受是可控的,其感觉来自孩子自己的定位,是否感到愉悦也主要来自非物质因素。
和欢欢幼儿园老师的想法完全吻合,还是要鼓励孩子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就餐。
二、孩子遇到困难,家长如何帮助?
这一点我以前曾经意识到,但还是坚持的不够,总是越俎代庖的帮孩子解决许多本应该他自己解决的问题,剥夺了孩子实践的机会。
书中是这样说的:一个孩子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成人没有第一时间替他解决,他就会想办法自己来解决,孩子的能力就是这样成长的,人类只有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了,才能真正获得身心的自由。
三、玩具的选择。
我总是热衷于给孩子买各种玩具,一开始是车模,后来是那种拼装玩具、积木,现在则是更多的买书。
我真切的体会到太多的玩具只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书中是这样说获得:玩具多了并不好,如果玩具很多,孩子就会见异思迁,玩了这个还想玩那个,他们就不能深入的开发一个玩具的可能性。
孩子在玩耍的时候,尽量不要去打扰,有的时候,无聊也是学习的过程。
人类需要体验无聊。
四、兴趣班的困惑
欢欢至今没有上任何兴趣班,奶奶认为我们是在耽误孩子,我和欢爸意见比较一致,让孩子在玩好的基础上去发现孩子的兴趣并发展。
书中是这样说的:让孩子去经历一下兴趣班没有什么不好,等孩子四岁以后,可以带孩子去体验,有些东西是学了以后才知道是否感兴趣,但一定要找一个懂得孩子,也很有专业水平的老师,切记不要把孩子硬塞给那些有破坏性的老师。
五、行为问题。
暑假里,我经常对着欢欢发莫名火,明知道不对,却控制不住自己,欢欢也感受到了我的不满,不断的挑战我,我感觉自己很失败,如同一个咆哮的妈妈。
书中是这样说的:如果父母对孩子不满,孩子就会感受到父母的不满,就会认为父母肯定是对的,这样孩子的都会认为自己真的是令父母不满的人,并且为了证明父母是对的自己是不对的,去做很多更让父母受不了的事,就是所谓的出现了行为问题。
六、育儿中的困惑
在育儿的过程中,我有热情,也有自我成长的动力,但面对困难和困惑,常常感觉很无助。
书中的话写的真好:创造美好东西的人需要让自己延迟满足,就是向往着那个美好的结果,去面对种种的不美好。
我们必须付出更多的心力和精力,去感染周围的人和我们一起营造氛围,跟我们一起承受艰苦的工作,才能做出美好的产品。
七、幼小衔接
这个问题,离欢欢还有点远,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书中的观点很认同:学前准备,学不学奥数不重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习热情和适应学习生活的能力才是最重要。
在关注与尊重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在以后的任何环境中,都有能让自己>幸福的能力,都有力量找到自我的定位和人生的方向。
将孩子的强项拉长,孩子才会对自己有信心,家长放松的心,才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阶梯。
家长一定要实实在在的帮助孩子的入学适应期,帮助他们学懂课程的内容,支持他们完成老师的作业,孩子、经历了人生之初的快乐、愤怒、喜悦后,内心会变得越来越丰富和成熟。
一口气读完此书,>收获还是不少的,很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