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炼制工程(第四版)杨朝合
《石油炼制工程》第6章催化裂化[1]
![《石油炼制工程》第6章催化裂化[1]](https://img.taocdn.com/s3/m/d5d83b93f90f76c661371a68.png)
[1]
正流C型(1960)
此时,cat进步,公认要采 用提升管反应器。Kellogg
坚持正流型。
25
第一节 概述
三、催化裂化工艺发展
正流F型(1976)
超正流型(1979)
沸石型cat
《石油炼制工程》第6章路提催进升化料出裂喷口化射带;粗C旋O分完离全;燃多烧。
缺点:设备复杂 《石油炼制工程》第6章催化裂化
[1]
16
第一节 述
三、催化裂化工艺发展 ■ 1948HPC开发了Houdriflow移动床催化裂化过程, 并于1950年投产,其原则流程如图。
图1-5
《石油炼制工程》第6章催化裂化
[1]
17
第一节 概述
三、催化裂化工艺发展
■ 1940年(前后约1年), 20~100μm微球(粉状) 催化剂;发明了气力输送固体颗粒技术。不久, 并设计出上流式流化床反应器和带松动的立管和 滑阀。这就为FCC的诞生铺平了道路.二战需要 大量汽油,推动了FCC(Fluidized catalytic cracking)发展.
《石油炼制工程》第6章催化裂化
[1]
18
第一节 概述
三、催化裂化工艺发展
气《力石油输炼送制工技程》术第6原章催理化裂化
[1]
19
第一节 概述
三、催化裂化工艺发展
再生器
■ Ⅰ型流化床:1942和1943年分 别投产了3套Ⅰ型FCC装置。Ⅰ 型流化催化裂化是并列式 (Standard石油公司)
Ⅰ型缺点:复杂,装置过高达60米, 笨重。只投产3套就被Ⅱ型取代.
石油: 工业血液 黑色金子
炼金?
二次加工 深度加工
能源化学工程

能源化学工程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化工与制药类化1408班文雯一、引言能源化学作为化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是掌握煤炭综合利用,了解非煤矿物能源,普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知识、实现能源科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科学技术基础。
它利用化学与化工的理论与技术来解决能量转换、能量储存及能量传输问题,以更好地为人类经济和生活服务。
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能源的使用实质就是能量形式的转化过程。
能源化学因其化学反应直接或者通过化学制备材料技术间接实现能量的转换与储存。
该专业开展化石资源优化利用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点解决高效新型催化剂研制及其工业放大等重大问题;研发高效、低成本、上规模、环境友好的非石油基醇醚酯合成工艺路线;清洁能源的制备、存储及其转化。
二、起源能源化学工程为2011年新增专业,属于工学大类,化工与制药类。
主要研究方向:能源清洁转化、煤化工、环境催化、绿色合成、新能源利用与化学转化环境化工。
能源化学工程属于一个全新的专业,之前只在化学工程与工艺这个专业里涵盖过一点,主要关注怎么利用能源、对大自然造成较少的伤害。
研制基于液相反应的新型超级电容器;研发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的新型材料。
三、关键词能源清洁转化:煤化工、石油化工;燃气及天然气工程;环境催化;绿色合成;新能源利用与化学转化;环境化工。
四、主题综述能源可以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系指从自然界获得、而且可以直接应用的热能或动力,通常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以及水能、核能等。
消耗量十分巨大的世界能源,主要是化石燃料。
二次能源(除电外)通常是指从一次能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经过各种化工过程加工制得的、使用价值更高的燃料。
化工与能源的关系非常密切,还表现在化石燃料及其衍生的产品不仅是能源,而且还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
以石油为基础,形成了现代化的强大的石油化学工业,生产出成千上万种石油化工产品。
在化工生产中,有些物料既是某种加工过程(如合成气生产)中的燃料,同时又是原料,两者合而为一。
《石油炼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石油炼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Petroleum refining engineering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总学时数:80 学分:5.0编制单位(或执笔者):化学工程与工艺教研室修订时间:2007年12月一、本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石油炼制工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开设的专业特色主干课。
《石油炼制工程》着重介绍石油及其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基本知识;石油产品的使用质量要求及应用技术,以及原油的评价方法,炼油厂的构成,石油蒸馏的原理,石油蒸馏过程的工艺计算以及着重介绍石油化学加工的典型过程所依据的原理、工艺流程、操作因素分析、工艺计算方法及特殊设备,并介绍了国内外石油化学加工技术状况及发展动向。
《石油炼制工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在已学普通文化课和技术基础课的基础上,与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各种实习及综合训练环节相配合,完成培养化工工程师的基本训练,为毕业后从事石油化工厂的生产和工艺技术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与《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安全技术》、《化工热力学》、等课程密切相关。
以《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等课程为基础,安排在这些课程之后学习。
三、教学内容、学时安排和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1、基本要求(1)了解石油炼制工业的范畴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重要性(2)了解我国石油炼制工业的发展概况。
(3)了解本课程在培养石油加工专业人才中的作用(4)了解《石油炼制工程》课程的内容、特点和学习方法。
2、说明作业:结合我国及世界石油炼制工业的发展概况,说明石油炼制工业的重要性。
第二章石油及其产品的组成和性质(10学时)一、石油的化学组成1、基本要求(1)了解石油的元素组成及馏分组成;理解石油馏分的烃类组成。
(2)理解石油中的非烃化合物;知道石油中的微量元素。
(3)理解渣油以及渣油中的胶质、沥青质。
2、重点、难点重点: 石油的馏分组成、烃类组成和非烃化合物。
我国的石油二次加工的催化裂化工艺及发展

我国的石油二次加工的催化裂化工艺及发展浅析摘要:主要介绍了我国的石油的二次加工的主要工艺,其中重点介绍了催化裂化具体工艺,及我国催化裂化工艺取得的发展。
关键词:石油加工催化裂化发展目前石油加工主要的加工方法有一次加工、二次加工等过程。
一次加工将原油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成轻重不同馏分的过程;二次加工主要指将重质馏分油和渣油经过各种裂化生产轻质油的过程,包括热裂化、减黏裂化、催化裂化、加氢裂化、石油焦化等。
20 世纪30 年代法国人胡得利发明了催化裂化,催化裂化汽油的质量远远优于热裂化汽油,催化裂化就逐渐取代热裂化成为生产汽油的主要手段。
原油的二次加工中的催化裂化过程是所有这些过程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工艺,现已成为重油轻质化的最重要的加工手段。
一、石油催化裂化工艺裂化反应是吸热反应,在一般工业的条件下,对每公斤新鲜原料的反应大约需吸收热量400 kj ;再生反应却是强放热反应,每公斤的焦炭燃烧要大约放出热量33500 kj 。
因此,一个工业催化裂化装置一定要解决好周期性地进行反应和再生,同时又能周期性地供热和取热这一个关键问题。
如何解决好反应和再生这一对重要矛盾就是早期促进催化裂化工业装置型式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1.催化剂的使用催化剂在催化裂化的发展中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催化裂化发展的最初期,主要是用天然的活性白土作为催化剂。
在40年代起,就已经广泛采用人工合成的硅酸铝催化剂;60年代初期又出现了分子筛催化剂,由于它具有以下的优点,如活性高、选择性和稳定性好,它很快就被广泛地采用。
同时也促进了催化裂化装置的流程和设备的重大改革更新,除了促进提升管反应技术的发展外,还加快了再生技术的迅速发展。
2.固定床催化裂化工艺固定床催化裂化的设备特点结构复杂,生产连续性差,如今,在工业上已渐被其他型式所代替,它的使用价值只体现在试验研究中。
在40年代初期,移动床催化裂化和流化床催化裂化差不多是同时发展起来的。
3.移动床催化裂化工艺移动床催化裂化主要反应和再生是分别在反应器和再生器内进行的。
石油炼制工程全套

1、我国主要原油的性质和特点
❖ 我国产量较大的原油可分为三种类型: ❖ 1)石蜡基原油 ❖ 2) 中间基与石蜡—中间基原油 ❖ 3) 环烷和环烷—中间基原油
精选ppt
1)石蜡基原油
❖ 油田: ❖ 大庆、吉林、中原、青海等。 ❖ 特点: ❖ 含硫低,镍和钒含量不高,残炭低,
沥青质低,含蜡高,凝固点高。
2)原油加工能力 我国第一座炼油厂在兰州;到1998年全国有大小炼
油厂194座,年原油加工能力2.7亿吨,生产成品油1亿 多万吨,主要油品基本满足需要。其中,处理能力大于 250万吨/年,占近90%;2001年,原油加工量近2.1亿 吨,汽油产量4124万吨,柴油产量7404万吨,煤油产 量789万吨,液化气产量1065万吨,天然气产量303亿 立方米。
炼油规模逐渐加大,节省能源、人力、设备资金和 占地面积。
国外最大的炼油厂规模高达4085万吨/年,平均规 模540万吨/年,我国最大的炼油厂规模高达1600万吨/ 年,平均规模378万吨/年。
精选ppt
国内外主要原油的性质 特点和加工方案
❖1、我国主要原油的性质和特点 ❖2、主要进口原油的性质和特点 ❖3、几种类型原油加工特点 ❖4、 原油加工方案
❖ 生产汽油的能力:催化裂化(数量)
❖
催化重整 烷基化 异构(质量)
❖ 加工含硫原油的能力:加氢能力
精选ppt
❖
第七章 石油蒸馏过程
❖ 蒸馏是将液体混合物按其所含组分的沸点或 蒸汽压的不同而分离为轻重不同的各种馏分, 或者是分离为近似纯的产物。在炼厂中,可 以遇到多种形式的蒸馏操作,但可以把它们 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
精选ppt
❖ 加氢精制:各种直馏的或二次加工的 油,靠加氢方法来脱除硫、氮、氧、 金属等杂质,统称为加氢精制。
中国石油大学2019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化工学院)公示版

2019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录取专业代码、名称:081700 化学工程与技术
序号
考生编号 (后四位)
考生姓名 总成绩
导师
录取类别
1
104259123003333
孙坤
91.36
2
104259123003336 王小珊 90.16
3
104259123003327 柴鲁宁 89.72
31
104259111003166 薛家浩 82.68
李青松
非定向就业
32
104259111003147
高强
82.04
刘晨光
非定向就业
33
104259111003155 郭耀励 79.78
牛青山
非定向就业
34
104259111003141 谭昊轩 89.21
宋丽娟
非定向就业
35
104259111003150 王钰佳 89.2
4
104259123003337 李同鸽 89.54
5
104259123003332 刘梦媛 88.5
6
104259123003334
关露
86.89
7
104259123003335 张云龙 86.71
刘晨光 吴明铂 刘东 阎子峰 杨朝合 吴明铂 胡涵
非定向就业 非定向就业 非定向就业 非定向就业 非定向就业 非定向就业 非定向就业
8
104259123003331
罗飞
84.38
孙兰义
非定向就业
9
104259111003145
范磊
90.84
刘欣梅
非定向就业
10
石油炼制工程(第四版) 杨朝合

蒸汽压、 第一节 蒸汽压、沸程和平均沸点
石油和石油产品的蒸发性能是反映其汽化、 石油和石油产品的蒸发性能是反映其汽化、蒸发难易 的重要性质, 蒸汽压、沸程来描述。 的重要性质,用蒸汽压、沸程来描述。 来描述
一、 蒸汽压
定义: 定义:是在某一温度下一种物质液相与其上方的气相 呈平衡状态时,该蒸汽所产生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气压, 呈平衡状态时,该蒸汽所产生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气压,简 称蒸气压。蒸气压愈高的液体愈易于汽化。 称蒸气压。蒸气压愈高的液体愈易于汽化。 1. 纯烃的蒸汽压 对同族烃类,在同一温度下,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烃类的 对同族烃类,在同一温度下,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烃类的 蒸气压较小。对某一纯烃而言, 蒸气压较小。对某一纯烃而言,其蒸气压是随温度的升高 而增大。 而增大。
t me = (t m + tcu ) / 2
用途: 用于求油品氢含量、 、 、 用途:tme用于求油品氢含量、K、Pc、燃烧热和平均分子量 2011-6-14 14 石油加工工程
这五种平均沸点中,仅有体积平均沸点 体积平均沸点可由石油馏分的 这五种平均沸点中,仅有体积平均沸点可由石油馏分的 馏程测定数据直接算得,其它几种平均沸点可借助体积 馏程测定数据直接算得, 其它几种平均沸点可借助体积 平均沸点与蒸馏曲线斜率由 中查得; 平均沸点与蒸馏曲线斜率由图3-2中查得; 中查得 周佩正根据石油馏分的体积平均沸点tv及其馏程的斜率 周佩正根据石油馏分的体积平均沸点 及其馏程的斜率 , 根据石油馏分的体积平均沸点 及其馏程的斜率S, 将这五种平均沸点进行了关联 ; 这几种平均沸点各有其相应的应用场合,不能混淆, 这几种平均沸点各有其相应的应用场合,不能混淆,当 有其相应的应用场合 涉及沸点时须注意所指的是何种平均沸点; 涉及沸点时须注意所指的是何种平均沸点; 对于沸程小于 ℃ 窄馏分, 对于沸程 小于30℃的 窄馏分, 可以认为其各种平均沸点 小于 近似相等, 中沸点代替不会有很大误差。 近似相等,用中沸点代替不会有很大误差。 相等 代替不会有很大误差
降低滤机进料温度提高酮苯脱蜡装置含油蜡收率

降低滤机进料温度提高酮苯脱蜡装置含油蜡收率[摘要]根据酮苯脱蜡重油装置生产反序蜡料的实际情况,优化滤机进料温度,在保证石蜡产品质量合格和其他工艺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增开一台压缩机,进一步降低滤机进料温度,保证石蜡产品质量的同时,相应地也提高了含油蜡的收率,增加了全厂经济效益。
[关键词]进料温度;含油蜡;收率;含油率中图分类号:te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9-0034-011、前言根据大庆原油性质(石蜡基原油)和石蜡原料的供不应求的市场现状,大庆石化公司炼油厂酮苯重油装置自2005年起生产减二线反序蜡料,其合格产品含油蜡(厂控质量指标含油率≯1.8%)去石蜡精制装置生产半精炼石蜡,而副产品去蜡油去二次加工装置作原料。
2、工艺原理酮苯脱蜡工艺原理是脱蜡原料油中的固态烃(蜡)在一定温度下与液态组分(油、丁酮甲苯混合溶剂)形成真溶液,随着温度降低,蜡在溶液中的溶解度下降使之达到饱和状态而结晶析出,再经过两次氨冷逐步冷却降温,析出的蜡结晶会逐步增多,然后通过过滤方法将油、蜡分离,得到产品含油蜡和副产品去蜡油[1]。
在降温过程中,采用多点稀释工艺,分别在不同位置加入丁酮甲苯混合溶剂,以改善石蜡结晶条件,便于输送和过滤。
3、正常生产状况为保证产品含油蜡的含油率质量合格,酮苯重油装置正常生产时,冷冻系统开氨压机两台(压6和压11高压级压缩机),保证滤机进料温度(即原料冷却温度)在-5~-8℃之间,过滤系统过滤机一、二段两段过滤共开机6台,处理量33~34t/h,生产运行平稳,且产品含油蜡的含油率质量合格,正常生产时原料及含油蜡产品质量的相关数据如下表1。
表1为2012年11月4日至7日原料、含油蜡收率和含油蜡熔点、电耗等相关数据,表中原料处理量33~34t/h,含油蜡含油率平均值为0.88%,满足厂控指标含油率≯1.8%的要求,含油蜡收率在平均值为35.01%,含油蜡熔点平均值为57.18℃,满足下游装置原料质量要求,产品质量均合格;4、降低滤机进料温度后生产状况初步降温阶段,控制进料温度为-13~-15℃,2012年11月12日14:00时,冷冻系统将重油氨压机压11增压机开启,进入降温调整生产阶段,其他运行参数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0 27.5 27.2 29.2 34.9 23.2 29.9 23.2 23.2 25.4 24.8
42.8 47.4 51.8 39.9 39.1 32.3 29.7 31.6 14.7 18.0 33.111
沙特(混合) 也门(麦瑞波) 英国(北海) 印尼(米纳斯) 2013-7-14
2.石油中的环烷烃
环烷烃是环状的饱和烃,其性质较稳定
石油中大量存在的环烷烃只有含五碳环的环戊烷系和含
六碳环的环己烷系
我国的几种主要原油中一般环己烷系多于环戊烷系 石油中的环烷烃除单环外,还有双环及多环环烷烃,环 的连接方式以并联为主
3.石油中的芳烃、混合烃
芳烃和混合烃在石油中普遍存在,馏分越重,结构越复杂
2013-7-14 石油加工工程 21
3.结构族组成
(1) 结构族组成表示方法
不论石油烃类的结构多么复杂,都可以看作是由三个基
本结构单元组成:烷基、环烷基和芳香基,用这些基本 结构单元的含量来表示复杂分子混合物的组成的方法就 是结构族组成表示法; 通常用三个基本单元上碳原子占总碳原子的百分数(%
和指标。对于纯粹的脱碳(无外加氢)加工过程,在生成H/C原 子比高的轻质产物的同时,必然得到H/C原子比低的重质部 分,整个加工过程H/C原子比将保持守恒。
各种油品的 H/C(原子比)
天然气 3.90 普通原油
2013-7-14
液化气 2.20 重质油
汽油 1.90~2.20 减压渣油 1.40~1.70
各种石油产品往往在馏分范围之间有一定的重叠。同一馏分可以
生产不同的产品。
2013-7-14 石油加工工程 9
3. 直馏馏分:从原油直接分馏得到的馏分。它基本保留了原 油化学组成的本来面目,如基本不含不饱和烃。
4. 石油中含有的馏分,为了统一称呼,一般规定:
小于200℃(或 180 ℃)的轻馏分为汽油馏分(也称为低沸点馏分,
芳香烃<环烷烃<烷烃
一般说来,轻质原油或石蜡基原油,如表2-6中的大庆原油
和印尼米纳斯原油其氢碳原子比较高(约为1.9),而重质原 油或环烷基原油如欢喜岭等原油其氢碳原子比较低(约1.5
左右)。
2013-7-14 石油加工工程 5
同一原油的不同馏分其氢碳原子比存在较大差别
在石油的各种加工过程中,氢碳原子比也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2.我国主要原油的主要特点
大多数原油的相对密度(d204)>0.86,属较重原油; 凝点(CP)高,含蜡量高,庚烷沥青质含量低; 含硫量较低,含氮量偏高,大部分原油N>0.3%; Ni含量大大高于V含量,Ni/V>10。
2013-7-14 石油加工工程 2
3.重质原油(或称稠油)
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对蕴藏量很丰富的重质原油(或称稠油) 进行开采。表2-4所列为国内外几种重质原油的一般性质,这 类原油的相对密度均大于0.93,而且粘度较高,其中若干重质 原油其酸值较高(例如单家寺、新疆九区等),属含酸原油。 4.轻质原油的主要特点 此外,还有一类相对密度<0.80的轻质石油,该类石油 的特点是相对密度小、硫含量低、轻油收率高、渣油含量少,
点 ,其沸点范围很宽。用分馏的方法可以把石油分成不同温度 段的馏分,如 < 200℃、200~350℃、 350~500℃等,每个馏分 的沸点范围简称为馏程或沸程。
馏分常冠以石油产品的名称,但馏分不等同于产品 。
2. 馏分与产品的区别:石油产品是石油的一个馏分,要满足油品的 规格(质量指标)要求,馏分要变成产品还必须对其进一步加工。
沸点馏分的组成,利用气相色谱技术可分析鉴定出汽油馏分中 上百种单体化合物。 优点:具体、直观 缺点:适用范围很窄,只适用于气体、溶剂油和汽油
2013-7-14
石油加工工程
20
2.族组成
对于石油馏分,元素组成表示法太简单而单体烃表示法太复
杂,而且使用范围窄。族组成介于两者之间,简单实用。
所谓“族”就是化学结构类似的一类化合物 石油馏分分成那些族,取决于分析方法和分析要求以及实际应用的需要 对于汽油:烷烃(正构、异构)、环烷烃、烯烃和芳香烃
这类原油目前在世界上的探明储量及产量均较少,表2-5为
我国及国外几种轻质原油的一般性质。
2013-7-14 石油加工工程 3
二、石油的元素组成
原油中的主要元素是C、H
C+H > 95.0%
83.0%~87.0%
11.0%~14.0%
原油中除C、H外,还有S、N、O及其他微量元素(1~5%) 原油中主要的微量金属元素有V、Ni、Fe、Cu、Ca等45种 石油中的非碳氢原子称为杂原子。与国外原油相比,我国
原油名称 大 胜 孤 辽 华 中 新 庆 利 岛 河 北 原 疆
<200℃
200~350℃
350~500℃
>500℃
11.5 7.6 6.1 9.4 6.1 19.4 15.4 20.7 31.5 29.0 11.9
19.7 17.5 14.9 21.5 19.9 25.1 26.0 24.5 30.6 27.6
含量可高达90%以上,但有的石油(重质石油)烃类含量甚至低于50%。
一、石油中烃类的类型及分布规律
石油中的烃类主要有烷烃、环烷烃、芳烃和在分子
中兼有这三类烃结构的混合烃构成
原油中一般不含烯烃,炔烃更少
2013-7-14 石油加工工程 15
1.石油中的烷烃
石油中带有直链或支链,而无任何环结构的饱和烃称为
2013-7-14 石油加工工程 27
(3) 重油或渣油的结构族组成测定—密度法
则:CA%=32.6%
CN%=32.6% CP%=34.8% RA=1.0 RN=1.0
RT=2.0
2013-7-14 石油加工工程 25
(2) 石油中间馏分及高沸点馏分的结构族组成测定—n-d-M法
烃类的物性与其结构单元密切相关 测定中间馏分或高沸点馏分的相对密度(d)、折射 率(n)和分子量(M),就可以用表2-10中的公式算出 各结构参数(% CA、 % CN、 % CP、RT 、RA 、 RN)
烷烃或链烃 化学性质不活泼,C1~C4常温常压下为气态,C5~C15为 液态,C16以上的正构烷烃为固态 石油中的烷烃根据石油类型的不同含量可达50~70%或
低到10~15%
石油中的正构烷烃一般比异构烷烃含量高 随沸点的增高,石油中的正构烷烃和异构烷烃的含量逐 渐降低
2013-7-14 石油加工工程 16
对于煤、柴油:饱和烃(烷烃、环烷烃)、轻芳烃(单环)、中芳烃、
重芳烃、不饱和烃和非烃组分等(液固色谱分析);若采用质谱分析法, 则族组成可以烷烃(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一环、二环、多环环
烷烃)、芳香烃(一环、二环及多环芳香烃)和非烃化合物的含量表示。
对于减压渣油:一般分成 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
2013-7-14 石油加工工程 12
图中从175℃到352℃,每25℃切割一个窄馏分
2013-7-14
石油加工工程
13
பைடு நூலகம்
350℃到500℃,每25℃切割一个窄馏分,以及>500℃馏分
2013-7-14
石油加工工程
14
第二节
石油馏分的烃类组成
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的化合物称为碳氢化合物,简称为烃 (Hydrocarbon)。从化学组成来看,石油中主要含有烃类和非烃类这两 大类。烃类和非烃类存在于石油的各个馏分中,但因石油的产地及种 类不同,烃类和非烃类的相对含量差别很大。有的石油(轻质石油)烃类
原油的含硫低、含氮量高 。
2013-7-14 石油加工工程 4
由于不同原油中这些杂原子含量相差甚大,所以单纯用它
的碳含量或氢含量不易进行比较。原油的氢碳原子比则更 能反映原油的属性,与原油的化学结构有关系
对于不同系列的烃类,在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情况下(碳原
子数相同)其氢碳原子 比大小顺序是:
第二章
石油的化学组成
第一节
石油的一般性状、 元素组成、馏分组成
2013-7-14
石油加工工程
1
一、石油的一般性状
1.颜色及密度
石油通常是黑色、褐色或黄色的流动或半流动的粘稠液体 多数原油的密度集中在800~980kg/m3之间,但也有个别
原油的相对密度在1000kg/m3以上或800kg/m3以下
CA 、 % CN和% CP )来描述分子的组成,然后再加上分
子中的总环数RT,芳环数RA和环烷环数RN来表示石油馏 分的结构族组成
2013-7-14 石油加工工程 22
%CA=6÷20×100%=30% (芳碳率)
%CN=4÷20×100%=20% (环烷碳率)
%CP=10÷20×100%=50% (烷基碳率) RT=2;RA=1;RN=1 注 意 : 石油馏分的结构族组成是把一个馏分看作是一个平均分子,
该平均分子是由芳香环、环烷环和烷基侧链这三种结构单
元所构成;
2013-7-14 石油加工工程 23
用CA%、CN%、CP%、RT 、RA 、RN来表示该平均分子 的结构参数,因此RT 、RA 、RN有可能会出现小数; 结构族组成表示法仅表示上述结构单元的含量,并未考 虑其结合方式;
计算过程中将烷基环侧链和环烷环看作是芳环的取代基;
2013-7-14 石油加工工程 26
但使用该方法有以下注意事项: 得到的是平均分子的结构参数; n-d-M法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M>200,不含不饱和烃
不适于低沸点馏分,不适于 大多数二次加工产物 不适于重油,尤其是VR (RT为5~9)
不适于绝大多数VR
RT≯4,RA≯2,或%CR≯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