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炼制工程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石油炼制复习资料

石油炼制复习资料

填空题1、下止点时的总的汽缸容积与上止点时总的燃烧室容积之比叫压缩比。

2、压缩比是表征发动机性能的重要指标。

3、汽油机对燃料的使用要求:挥发性、抗爆性(辛烷值)、安定性、腐蚀性、环保性4、汽油抗爆性的表示方法—辛烷值:异辛烷100,正庚烷0.两者混合物则以其中异辛烷的体积百分含量值为辛烷值。

5、评定柴油发火性能的指标—十六烷值:十六烷值高,表示该燃料在柴油机中的发火性能较好,滞燃期短,燃烧均匀且安全,发动机工作平稳。

十六烷值过高也会由于局部燃烧不完全而产生少量黑色排烟。

正十六烷100,七甲基壬烷15.6、石油二次加工:焦化、催化裂化、加氢裂化、催化重整等7、润滑油粘度指数(VI):UHVI超高、VHVI很高、HVI高、MVI中、LVI低W(winter)低凝:UHVIW VHVIW HVIW MVIW LVIWS(super)深度精制:UHVIS VHVIS HVIS MVIS LVIS8、内燃机润滑油要求粘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较小,计具有较高的粘度指数9、润滑油在内燃机中作用:①润滑②冷却发动部件③密封④保持摩擦部件清洁⑤防锈和抗腐蚀10、内燃机润滑油的主要质量要求与化学组成关系:①粘度②粘温性质③抗氧化安定性④清洁分散性⑤低温流动性⑥抗磨性11、石油沥青的评价方法:①针入度②延度③软化点④蜡含量⑤抗老化性12、三种蒸馏方式分离效率差别:实沸点蒸馏的分离精确度最高,恩式蒸馏次之,平衡汽化最差13、烃类热作用下发生哪些反应:裂化(吸热)、缩合(放热)14、烯烃催化裂化反应:①分解反应分解为两个小分子烯烃,分解速率比烷烃高得多。

大分子烯烃分解反应速率比小分子快,异构烯烃分解反应速率比正构烯烃快。

②异构化反应:正构变异构、双键转移*③氢转移:环烷烃或环烷—芳烃使烯烃饱和而自身逐渐变为稠环芳烃;两个烯烃分子之间也可以发生氢转移反应,生成烷和二烯。

氢转移反应是造成催化裂化汽油饱和度较高的主要原因。

15、辛烷值测量方法:马达法、研究法、道路法马达法(MON)辛烷值测定的试验工况规定为:转速900r/min,冷却温度100℃,混合气温度149℃。

石油炼制工程期末复习

石油炼制工程期末复习

一、催化裂化发生的反应主要有哪些,机理是什么,产物有何特征?不同烃类发生反应的特征。

1.催化裂化发生的主要反应:分解反应、异构化反应、氢转移反应、芳构化2.催化裂化反应机理:碳正离子机理3.产物特征:(1).产物中异构物多(2).产物中α-烯烃少(3).气体产物以C3,C4为主(4)产物中烯烃尤其是二烯烃较少(5)生成相当数量的芳烃4.不同烃类发生反应的特征如下:(1)烷烃主要是发生分解反应,生成较小分子的烷烃和烯烃,烷烃分子中的C-C键的键能:两端大,中间小,烷烃分解多从中间的C-C键断裂,而且分子越大越易断裂。

碳数相同的链状烃中,异构烷烃比正构烷烃易分解。

(2)烯烃的主要反应也是分解反应,但还有一些重要的反应。

分解反应:生成两个较小分子的烯烃。

烯烃的分解反应速率比烷烃的高得多。

与烷烃分解反应的规律相似,大分子烯烃的分解反应速率比小分子快,异构烯烃的分解反应速率比正构烯烃快。

异构化反应:骨架异构:正构烯烃变成异构烯烃双键异构:分子中的双键向中间位置移动氢转移:环烷烃或环烷一芳烃(如四氢荼、十氢荼等)放出氢使烯烃饱和而自身逐渐变成稠环芳烃。

两个烯烃分子之间也可以发生氢转移反应,一个变成烷烃,而另一个变成二烯。

氢转移反应的结果是一方面某些烯烃转化为烷烃,另一方面给出氢的化合物转化为多烯烃或者缩合程度更高的分子,直至缩合成焦炭。

氢转移反应是造成催化裂化汽油饱和度较高的主要原因氢转移反应的速率较低,需要活性较高的催化剂在高温下(500℃左右),氢转移反应速率比分解反应速率低得多,裂化汽油的烯烃含量高在较低温度下(400~450℃),氢转移反应速率降低的程度不如分解反应速率降低的程度大,裂化汽油的烯烃含量就会低些芳构化:烯烃环化脱氢生成芳香烃(3)环烷烃:分解反应、异构化反应、氢转移反应分解反应:开环:生成烯烃,然后烯烃继续反应断链:长侧链本身也会断裂,与异构烷烃相似,环烷烃的结构中有叔碳原子,因此分解反应速率较快异构化:带侧链的五元环烷烃也可以异构化成六元环烷烃氢转移:转化为环烯烃或芳香烃(4)芳香烃:分解反应,缩合反应分解反应:主要反应。

石油炼制工程复习提纲精选全文完整版

石油炼制工程复习提纲精选全文完整版
1、石油蒸馏曲线的换算
2、提升管反应器工艺计算、反应热计算
3、重整总物料平衡和芳厅转化率计算
4、重整反应器的理论温降计算
5、轴向反应器计算
4、为什么一般石油蒸馏塔的塔底温度比汽化段温度低?
5、大庆原油的典型加工流程是什么(流程简图,并简单说明)?
6、胜利原油的典型加工流程是什么(流程简图)?
7、催化裂化催化剂的活性过高有什么不好?怎样控制催化剂的活性?
8、采用初馏塔的好处
9、常压塔顶循环回流的优缺点、中段循环回流的优件、催化重整的主要操作条件。
3、催化重整不能副产氢气。
4、常压塔顶一般采用塔顶冷回流。
5、常压塔侧线柴油汽提塔的作用是提高侧线产品的收率。
6、相邻组分分离精确度高则两个组分之间有重叠。
7、加热炉出口的温度小于进料段的温度。
8、减压塔采用塔顶循环回流是为了提高真空度。
9、提升管反应器是固定床。
10、催化裂化分馏塔脱过热段的作用是把过热油气变成饱和油气。
11、炼油厂的生产装置、辅助装置。
12、原油的分类
五、论述题
1、原油常减压蒸馏三段汽化流程中设初馏塔的目的作用?
2、实现“干式”减压蒸馏的技术措施?
3、干式减压蒸馏比湿式减压蒸馏有什么好处?
4、为什么减压塔底、塔顶采用缩径?
催化裂化:
1.举例写出烃类催化裂化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
分别写出裂化、氢转移、异构化、芳构化、生焦反应
3.分析重整原料馏程要求
答案:(1)以生产高辛烷值汽油为目的:80-180℃。80℃以前馏分本身辛烷值高,无需重整;180℃以后馏分有结焦倾向。
(2)以生产芳烃为目的:60-145℃。碳六沸点为60-80℃;二甲苯沸点120-145℃。

石油炼制工程复习提纲

石油炼制工程复习提纲

一、基本概念1、过汽化率;2、原油评价3、芳烃潜含量4、催化裂化催化剂的微反活性、平衡剂活性5、污染指数6、“一脱四注”7、实沸点蒸馏8、二、填空1、根据目的产品的不同,原油加工方案可以分为()、()和()三种基本类型。

2、催化裂化工艺主要由1 、2 和3 三部分组成。

3、重整催化剂的失活原因1 、2 、3 和44、工业催化裂化所产生的焦炭可认为包括四类焦炭:1 、2 、3 和4三、单项选择题1、减压塔顶一般采用:A、循环回流B、冷回流C、二级冷凝冷却2、压塔设置中段循环回流A、为了提高分馏精度B、为了减少回流热C、为了改善汽液相负荷5、塔的分馏精度出现脱空是:A、分馏效果好B、分馏效果不好4、常压塔底温度:A、高于进料段温度B、低于进料段温度C、等于进料段温度。

5、为了提高减压塔拔出率:A、不断提高进料温度B、提高塔的分离精度C、提高塔的真空度。

6、润滑油型减压塔和燃料型减压塔:A、气液相负荷分布是一样。

B、塔的分离要求不一样。

C、塔板数是一样的三、判断正确(在正确的答案题号打“√”错误的打“×”)1、催化重整只能生产高辛烷值汽油。

2、催化重整汽油的安定性不好。

3、催化重整不能副产氢气。

4、常压塔顶一般采用塔顶冷回流。

5、常压塔侧线柴油汽提塔的作用是提高侧线产品的收率。

6、相邻组分分离精确度高则两个组分之间有重叠。

7、加热炉出口的温度小于进料段的温度。

8、减压塔采用塔顶循环回流是为了提高真空度。

9、提升管反应器是固定床。

10、催化裂化分馏塔脱过热段的作用是把过热油气变成饱和油气。

11、轻柴油的十六烷值越高越好。

12、催化重整只能生产高辛烷值汽油。

13、减压塔采用塔顶循环回流是为了提高真空度。

14、催化裂化分馏塔脱过热段的作用是取走回流热。

四、回答问题1、为什么说石油蒸馏塔是复合塔?2、为什么石油蒸馏塔采取中段循环回流?3、绘图说明石油精馏塔汽—液分布规律(无中段回馏、有中段回流)?4、为什么一般石油蒸馏塔的塔底温度比汽化段温度低?5、大庆原油的典型加工流程是什么(流程简图,并简单说明)?6、胜利原油的典型加工流程是什么(流程简图)?7、催化裂化催化剂的活性过高有什么不好?怎样控制催化剂的活性?8、采用初馏塔的好处9、常压塔顶循环回流的优缺点、中段循环回流的优缺点10、常减压蒸馏主要操作条件、催化裂化工艺的主要操作条件、催化重整的主要操作条件。

石油炼制技术复习

石油炼制技术复习

第一章石油的一般性质和化学组成一、石油的一般性质石油通常是黑色、褐色或黄色的流动或半流动的粘稠液体。

多数原油的密度集中在800~980kg/m3之间,但也有个别原油的相对密度在1000kg/m3以上或800kg/m3以下。

二、石油的元素组成原油中除C、H外,其中C占83~87% ,H占11~14%。

还有S、N、O及其他微量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1~5%) 。

原油中的微量金属元素有V、Ni、Fe、Cu、As等石油中的非碳氢原子称为杂原子。

与国外原油相比,我国原油的含硫低、含氮量高。

三、石油的馏分组成1.馏分:是指用分馏方法把原油分成的不同沸点范围的组分石油是一个多组分的复杂混合物,每个组分有其各自不同的沸点用分馏的方法,可以把石油馏分分成不同温度段,如<200℃、200~350℃等,称为石油的一个馏分。

馏分不等同于产品2.馏分与产品的区别:石油产品是石油的一个馏分,但馏分并不等同于产品。

石油产品要满足油品的规格要求,馏分要变成产品还必须对其进一步加工。

3.直馏馏分:从原油直接分馏得到的馏分。

它基本保留了石油化学组成的本来面目,如:不含不饱和烃,在化学组成中含有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等。

4.石油中含有的馏分,一般规定:小于180℃的馏分为汽油馏分(也称为低沸点馏分,轻油或石脑油馏分)180~350℃的馏分为煤、柴油馏分(也称中间馏分,AGO)350~500℃的馏分为减压馏分(也称高沸点馏分或润滑油,VGO)大于500℃的馏分为减渣馏分(VR)四、石油的烃类组成石油中的主要成分是烃类,在天然石油主要含有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一般不含有烯烃。

1.石油中的烷烃石油中带有直链或支链,而无任何环结构的饱和烃称为烷烃或链烃化学性质不活泼,C1~C4常温常压下为气态,C5~C15为液态,C16以上的正构烷烃为固态石油中的烷烃根据石油类型的不同含量可达50~70%或低到10~15%石油中的正构烷烃一般比异构烷烃含量高随沸点的增高,石油中的正构烷烃和异构烷烃的含量逐渐降低2.石油中的环烷烃环烷烃是环状的饱和烃,其性质较稳定石油中大量存在的环烷烃只有含五碳环的环戊烷系和含六碳环的环己烷系我国的几种主要原油中一般环己烷系多于环戊烷系石油中的环烷烃除单环外,还有双环及多环环烷烃,环的连接方式以并联为主3.石油中的芳烃芳烃在石油中普遍存在五、石油中的非烃类化合物非烃类化合物主要有含硫、含氧、含氮化合物以及胶质、沥青质等。

石油炼制培训资料

石油炼制培训资料

石油炼制培训资料第一章基础知识 (4)一、石油 (4)1、石油分类: (5)2、原油加工方案 (6)二、元素组成 (6)三、馏程及油品馏分组成 (6)四、石油气体及石油馏分的烃类组成 (7)1、石油气态烃组成 (7)2、直馏汽油馏分的烃族组成 (7)3、石油中间馏分及高沸馏分的烃类组成 (8)五、石油中的硫、氮、氧 (8)石油中的含氮化合物: (8)石油中的含氧化合物: (8)六、石油中的微量元素 (9)七、石油及其产品的物理性质 (9)1、蒸汽压: (9)2、馏分: (9)3、密度和相对密度 (9)4、相对密度与化学组成的关系 (10)5、石油及其馏分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10)6、粘度 (11)八、汽油的主要性质 (11)1.馏程 (11)2.饱和蒸汽压 (12)3、汽油的安定性 (12)4、汽油的抗爆性 (14)5、汽油产品的品种和牌号 (15)九、柴油 (15)1、评定柴油发火性能的指标——十六烷值 (15)2.柴油的十六烷值与化学组成的关系 (16)3、评定柴油蒸发性的指标 (17)4、柴油的流动性 (17)5、柴油的安定性、腐蚀性和洁净度 (18)6、柴油产品的品种和牌号 (18)十、石油焦 (19)第二章炼厂的构成和工艺流程 (19)第一节炼油厂的构成 (19)一、炼油生产装置 (20)二、辅助设施 (20)第二节炼油装置工艺流程 (21)第三节炼油过程的结构分析 (22)第三章石油蒸馏过程 (23)第一节蒸馏简介 (23)第二节原油精馏塔 (24)一、常减压蒸馏流程 (25)二、原油常压精馏塔的工艺特征 (28)三、减压精馏塔的工艺特征 (29)四、减压蒸馏的抽真空系统 (29)五、常减压蒸馏主要操作条件: (30)第四章焦炭化过程 (31)一、概述 (31)二、工艺流程 (31)三、延迟焦化的原料和反应条件 (32)四、石油焦 (33)第五章催化裂化装置 (35)第一节概述 (35)一、催化裂化在炼油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35)二、催化裂化的原料和产品 (35)三、催化裂化的工业型式 (36)四、催化裂化技术发展的趋势 (37)五、催化裂化工艺流程概述 (37)第二节烃类的催化裂化反应 (45)一、各类单体烃的反应行为 (45)二、烃类催化裂化是个气—固非均相反应 (45)三、烃类催化裂化反应的热力学特征 (46)四、烃类催化裂化反应的动力学特征 (46)第三节催化裂化催化剂 (48)一、裂化催化剂的种类、组成和结构 (48)二、催化剂的使用性能 (50)三、工业用分子筛裂化催化剂的种类 (51)四、裂化催化剂助剂 (52)第四节裂化催化剂的失活与再生 (54)第五节渣油催化裂化 (57)一、渣油催化裂化的主要技术因难: (57)二、渣油催化裂化对催化剂的要求: (57)三、渣油催化裂化的操作条件: (57)四、重油催化裂化技术的进展: (58)五、工艺技术: (58)第六章加氢精制装置 (59)第一节加氢过程的化学反应及动力学 (59)一、加氢精制的化学反应及动力学 (59)二、加氢精制的催化剂 (60)三、加氢催化剂的预硫化与再生 (61)第二节加氢过程的影响因素、工艺过程及操作条件 (62)一、影响石油馏分加氢的主要因素 (62)二、加氢精制工艺流程和操作条件 (63)第三节加氢反应器及其他高压设备 (65)一、固定床反应器 (66)二、加氢装置的其他高压设备 (66)第七章催化重整 (68)一、催化重整的原料和产品 (68)二、、催化重整工艺流程概述 (68)三、催化重整的化学反应 (71)第八章气分装置 (73)第一章基础知识一、石油石油(或原油)通常是黑色或褐色的流动或半流动的粘稠液体,相对密度一般介于0.8~0.98之间。

石油炼制工程复习重点

石油炼制工程复习重点

石油旳化学构成1. 我国重要原油旳重要特点➢大多数原油旳相对密度(d204)>0.86,属较重原油;➢凝点(CP)高,含蜡量高,庚烷沥青质含量低;➢含硫量较低,含氮量偏高,大部分原油N>0.3%;➢Ni含量大大高于V含量,Ni/V>10。

2. 原油中旳重要元素是C、H原油中除C、H外,尚有S、N、O及其他微量元素(1~5%) 。

原油中重要旳微量金属元素有V、Ni、Fe、Cu、Ca等45种3. 石油中旳非碳氢原子称为杂原子。

与国外原油相比,我国原油旳含硫低、含氮量高。

4. 馏分:是指用分馏措施把原油提成旳不一样沸点范围旳组分。

石油中具有旳馏分,为了统一称呼,一般规定:➢不不小于200℃(或180 ℃)旳轻馏分为汽油馏分(也称为低沸点馏分,轻油或石脑油馏分)➢200~350℃旳中间馏分为煤柴油馏分(也称常压瓦斯油,AGO)➢350~500℃旳高沸点馏分为减压馏分(也称润滑油馏分或减压瓦斯油,VGO)➢不小于500℃旳馏分为减压渣油馏分(VR) ;不小于350℃旳馏分为常压渣油或常压重油( AR) ,它包括了减压渣油馏分。

5. 石油中旳烃类重要有烷烃、环烷烃、芳烃和在分子中兼有这三类烃构造旳混合烃构成6. 石油烃类构成表达措施:1.单体烃构成2.族构成3.构造族构成7. 硫旳存在形态:活性含硫化合物有元素硫、硫化氢、硫醇、非活性含硫化学物:硫醚、噻吩、二硫化物等8. 硫旳分布旳总趋势是,随沸点升高,硫含量增长,大部分集中在重馏分及渣油中(70%~80%)9. 石油中旳含氮化合物,质量分数一般集中在0.05~0.5%范围内,随沸点旳升高,原油中旳氮含量增长,90%以上旳氮富集在胶质沥青质中9. 石油中旳氧元素都是以有机含氧化合物旳形式存在旳。

这些含氧化合物大体有两种类型:酸性氧化物:环烷酸、脂肪酸、芳香酸、酚类等,统称石油酸中性氧化物:醛、酮、酯等,含量很少9. 渣油是原油中沸点最高、相对分子质量最大、杂原子含量最多和构造最为复杂旳部分渣油旳四组分分析可以分为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

石油加工工程1

石油加工工程1

《石油炼制工程1》综合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略第二章石油的化学组成一.判断对错。

1。

天然石油主要是由烷烃、烯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组成.2.我国石油馏分中的环烷烃几乎都是六员环.3.石油中的胶质能溶于正庚烷,而沥青质则不能。

4。

石油中的含硫、氮、氧化合物,对所有石油产品均有不利影响,应在加工过程中除去。

5。

石油馏分就是石油产品。

6.对同一种原油,随其馏分沸程升高,烃类、非烃类及微量金属的含量将逐渐升高。

7.各种烃类碳氢原子比大小顺序是:烷烃≈环烷烃<芳香烃8.原油中含有各种烃类化合物.9.从分子结构上来看,石蜡和微晶蜡没有本质区别。

二.填空题1.石油中的元素以、元素为主.根据的差别可将原油切割成若干馏分,200~350℃馏分油称为,>500℃馏分油称为 .原油的直馏馏分是指,其中主要含有、、烃类和、、非烃类,原油及其直馏馏分中一般不含有烃。

2.石油中的含硫化合物根据其化学活性可划分为硫化物和硫化物。

3.常温下为固态的烃类在石油中通常处于状态,随温度降低会并从石油中分离出来,工业上将分离得到的固态烃称为。

4.石油馏分的结构族组成概念中,三个基本的结构单元是、和。

5.石油中的非烃化合物主要有、、和。

6.石油中的环烷酸在℃馏分中的含量最高。

7.石油中的元素以和元素为主,原油以及直馏馏分油中一般不含。

8.原油的相对密度一般介于 g/cm3。

9.做族组成分析时,一般将渣油分成、、和 . 10.胶质在原油中形成溶液,沥青质在原油中形成溶液。

三.简答题1.与国外原油相比较,我国的原油有哪些主要特点?2.描述石油馏分烃类组成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3.什么叫石油馏分?什么叫分馏?什么叫直馏馏分?4.含硫化合物对石油加工及产品应用有哪些影响?5.简述各种非烃化合物在石油中的分布规律。

第三章石油及油品的物理性质一.判断对错。

1.石油馏分的沸程就是平均沸点.2.石油馏分的比重指数(API0)大,表示其密度小.3.石油馏分的特性因数大,表示其烷烃含量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油炼制工程复习资料考试题型:名词解释18分,填空题12分,判断题10分,作图题10分,简答题50分——由刘铉东整理第一章绪论1、石油天然气的成因学说有哪些?石油天然气的成因学说主要有两大类:无机成因说(由水、二氧化碳与金属氧化物发生地球化学反应而生成)和有机成因说(由分散在沉积岩中的动植物有机体转化而生成)。

第二章石油的化学组成1、石油的化学组成和元素组成石油由烃类(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和非烃类化合物组成,包含的的元素主要有:C、H、O、S、N2、石油的一般性质和我国原油的特点石油通常是黑色、褐色或黄色的流动或半流动黏稠液体。

我国原油主要有4个特点:1)、蜡含量和凝固点偏高,流动性差2)、属于偏重的常规原油3)、低硫高氮4)、低钒高镍,钙含量高3、氢碳原子比的概念表征石油中H含量和C含量的比值。

其中氢碳比:烷烃>环烷烃>芳香烃4、馏分组成是什么、分类、直馏馏分定义及产品特点馏分:用分馏的方法,可把石油馏分分成不同温度段,每一个温度段杯称为石油的一个馏分。

直馏馏分:用分馏的方法直接得到的馏分称为直馏馏分。

特点是基本不含不饱和烃馏分分为以下4种:1)、200℃以下,汽油2)、200-350℃,煤柴油3)、350-500℃,润滑油4)、大于500℃,减压渣油5、二次加工产品特点含有不饱和烃,与直馏馏分差异很大6、石油馏分的烃类组成结构族表示法,注意这几个概念7、非烃化合物种类及危害非烃化合物即含S 、含O 、含N 化合物和胶状沥青状物质,且随着石油馏分沸程的升高而增加主要危害有以下5点:1)、腐蚀性2)、环境污染3)、影响产品储存的安定性4)、影响产品的燃烧性能5)、可使催化剂中毒8、我国原油微量元素特点及分布规律低钒高镍,钙含量高且随着石油馏分沸程的升高而增加第三章 石油及油品的物理性质1、原油及油品蒸发性能衡定指标三个指标:蒸汽压、沸程和平均沸点2、蒸汽压、馏程、沸程、初馏点、终馏点、干点和恩氏蒸馏曲线斜率 蒸汽压:某一温度下某物质的液相与其上方的气相呈平衡状态时的压力又称饱和蒸汽压沸程:因石油不具有恒定的沸点,故用沸点的范围来表征其蒸发及汽化性能 馏程:一般将用某种标准试验方法所得到的沸程数据称为馏程初馏点:馏程馏出第一滴冷凝液是的气相温度称为初馏点终馏点:当气相温度达到最高并开始出现下降时的温度称为终馏点干点:烧瓶中最后一滴液体汽化时的温度恩氏蒸馏曲线斜率:每馏出1%的物质沸点的平均上升值3、密度ρ,比重指数API ︒大小顺序密度:我国油品规定20℃时的密度为标准密度20ρ比重指数API ︒与相对密度呈反比,相对密度越大比重指数越小。

烷烃>烯烃>环烷烃>芳香烃4、相对密度的定义及其与化学组成及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相对密度即油品t ℃时的密度与4℃时水的密度比,即t 4dt 4d 对相同C 原子数而言,芳香烃>环烷烃>烯烃>烷烃,随馏程升高t 4d 升高,一方面由于相对分子质量升高,更重要的是重组分芳烃含量高。

不同原油相同馏程的t 4d 差别大,主要是由于原油基属不同,环烷基原油>中间基原油>石蜡基原油5、特性因数K及其概念、分类、分类缘由、产品特点特性因数K为平均沸点与相对密度的函数,沸点相近时与相对密度密切相关进而可反映原油组成的情况。

按特性因数分类:1)、石蜡基原油K>12.1 2)、中间基原油11.5<K<12.1 3)、环烷基原油10.5<K<11.56、油品的粘度和表示方法及其与组成的关系粘度是指油品流动性的指标,反映流体流动时分子间摩擦阻力的大小。

其表示方法有三种分别为:绝对粘度,运动粘度、条件粘度与组成的关系:1)、同一系列烃,除少数情况随相对分子质量升高而增大2)、相对分子质量相近时具有环状结构的粘度大于链状结构且环越多越大3)、环数相同时,侧链越长粘度越大7、粘温性质定义、表示方法及其与组成的关系粘温性质用粘度指数(越大说明粘温性质越好)、粘度比(50℃的运动粘度与100℃时的比值,越小越好)与组成的关系:1)、正构烷烃粘温性质最好2)、环烷烃粘温性比链烷烃差,环越多越差3)、环数相同时,侧链越长粘温性越好4)、石蜡基>中间基>环烷基原油8、低温流动性、失去低温流动性的原因低温流动性是指油品在低温状态下,流动性能逐渐变差的情况失去低温流动性的原因有两个:粘温凝固和结构凝固9、浊点、结晶点、冰点和凝点、倾点、冷滤点的概念浊点:在规定实验条件下,清澈、洁净的液体石油产品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出现蜡结晶而呈雾状或浑浊时的最高温度结晶点:在规定实验条件下,轻质石油产品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出现蜡结晶而先呈现雾状或浑浊,当用肉眼可以看出试样中有结晶时的最高温度冰点:在规定实验条件下,轻质石油产品在降温过程中出现结晶后,再使其升温,原来形成的烃类结晶消失的最低温度凝点:在规定实验条件下,冷却至停止移动时的最高温度倾点:在规定实验条件下,能流动的最低温度冷滤点:在规定实验条件下,当油品通过过滤器的流量每分钟不足20mL时的最高温度10、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及其与组成的关系闪点:在规定实验条件下,加热油品所溢出的蒸气和空气组成的混合物与火焰接触时发出瞬间闪火时的最低温度。

闪火的本质是爆炸燃点:在规定实验条件下,加热油品,当火焰靠近油品表面的油气和空气组成的混合物时着火,并持续燃烧至规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自燃点:在规定实验条件下,油品在没有火焰时自发着火的最低温度油品的沸程越高,其闪点和燃点越高,自燃点越低,故重质油防自燃,轻质油防明火易燃品指闪点在45℃以下的物品,可燃品指闪点在45℃以上的物品第四章石油产品的质量要求1、汽油发动机原理、四大工序、上下止点、冲程、压缩比的概念汽油发动机原理为:点燃式发动机,分为:吸气过程、压缩过程、做功过程和排气过程上止点:活塞运动至最高位置下止点:活塞运动至最低位置冲程:上下止点的直线距离压缩比:下止点时总的气缸容积与上止点燃烧室容积之比2、汽油的分类汽油分为车用汽油和航空采油各种汽油均按辛烷值划分牌号,其中车用汽油:90、93、97号,航空汽油:75、95、100号3、安定性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安定性是指汽油在常温液相条件下抵抗氧化的能力影响因素主要有两个:汽油的化学组成(根本原因:含有不饱和烃和含S、O、N的非烃化合物)和外界条件(温度、金属表面作用及与空气的接触面积)4、抗爆性指标有哪几个?评价抗爆性的指标有:辛烷值、抗爆指数和品度5、辛烷值排列顺序同族烃类,分子量越大辛烷值越低;分子量相近时,芳香烃>异构烷烃和异构烯烃>正构烯烃和环烷烃>正构烷烃6、爆震燃烧影响因素影响因素有:燃料组成和发动机结构和工作条件,尤其是汽油机的压缩比7、提高辛烷值的方法1)、向汽油中添加抗爆剂2)、调入其它高辛烷值组分3)、改变汽油化学组成4)、调节工艺操作条件8、汽油的理想组分:芳烃和高度异构化的烷烃9、柴油机与汽油机的区别1)、柴油机压缩比高于汽油机1倍2)、汽油发动机的进气是空气和燃油的混合气,而柴油发动机只吸入空气在上止点喷燃油3)、柴油发动机是自燃式发动机,汽油机是电火花式或点燃式10、汽油机和柴油机爆震燃烧的区别1)、汽油机的爆震是由于燃料太易自燃,柴油机的爆震是由于燃料太不易自燃2)、汽油机的爆震出现在火焰传播的过程中,柴油机的爆震出现在燃烧初期阶段3)、工作原理不同,汽油机是点燃式发动机不需要燃料自燃,柴油机是压燃式发动机,是通过燃料自燃达到燃烧的目的柴油的抗爆性评价指标是:十六烷值11、柴油的理想组分:单烷基T型和二单烷 型异构烷烃12、十六烷值与组成的关系十六烷值取决于组成,其中正构烷烃>正构烯烃>环烷烃>芳香烃13、提高十六烷值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方法:1)、添加十六烷值改进剂2)、调和3)、深加工(脱蜡)14、汽油和柴油的蒸发性能指标汽油为馏程和饱和蒸汽压,柴油味馏程和闪点15、改变柴油低温流动性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方法:1)、脱蜡2)、调入二次加工柴油3)、添加低温流动改进剂16、喷气燃料理想组分:环烷烃和煤油型的带侧链的环烷烃和异构烷烃17、燃烧完全度、烟点的概念燃烧完全度:单位质量燃料燃烧时实际放出的热量占燃料净热值的百分率烟点:在规定实验条件下,油料燃烧达到的无烟火焰的最大高度18、喷气燃料为什么限制芳烃含量1)、对烃类而言,芳香烃氢碳比低,其质量热值也低2)、燃料中芳烃含量越高,其燃烧完全度越差3)、正构烷烃和环烷烃的燃烧极限较芳香烃的宽,特别是在低温下更明显4)、在喷气发动机中最容易生成积碳的成分是芳香烃,芳香烃含量越多,燃料烟点越低、辉光值越小,生成的积碳越多5)、在相同温度下,芳香烃特别是苯对水的溶解度最高6)、芳烃结晶点高,低温性能越差19、石油产品的分类石油产品分为六类:燃料、润滑剂和有关产品、石油沥青、石油蜡、石油焦、溶剂和化工原料第五章原油评价及加工方案流程1、原油评价分类:一般评价、常规评价和综合评价2、常用原油加工方案:燃料型、燃料-润滑油型、燃料-化工型3、延迟焦化工艺流程图第六章石油蒸馏1、恩式蒸馏曲线、实沸点蒸馏曲线、平衡汽化曲线3种蒸馏曲线比较1)、恩式蒸馏曲线本质是渐次汽化过程的结果,不能表征油品中各组分的实际沸点,但能反映油品在一定条件下的汽化性能2)、实沸点蒸馏曲线本质上是一种精馏过程,主要用于原油的评价3)、平衡汽化曲线主要用于石油加工过程中汽化率的确定,是连接原油特征与实际工艺的桥梁,属于闪蒸过程实沸点蒸馏精度最高,其次是恩氏蒸馏,最差的是平衡汽化曲线,为获得相同的汽化率实沸点蒸馏液相温度最高其次为恩式,平衡最低采用平衡汽化可用较低的温度得到较高的汽化率2、恩式蒸馏曲线换算为实沸点曲线3、原油三段汽化工艺流程图4、原油分馏塔工艺特征原油分馏塔的工艺特征共五个:一次汽化过程,多侧线精馏段,汽提段,恒分子流假定完全不适用,全塔热平衡5、常减压侧线气体汽提、塔底气提各自的作用侧线汽提塔的作用:在汽提塔底部吹入少量过热水蒸气以降低侧线产品的油气分压,使混入产品中的较轻馏分汽化而返回蒸馏塔内,这样做既可达到分离要求,也很简便塔底汽提:在塔底吹入过热水蒸气以使其中的轻馏分汽化后返回精馏段,以达到提高常压塔拔出率和减轻减压塔、减压炉负荷的目的6、为什么常减压塔底不用再沸器而用汽提蒸汽?1)、很难找到合适的热源,再沸器设备庞大2)、使用再沸器会增加重质油热裂化的可能7、为什么原油分馏塔是复合塔不完整塔?1)、采用的不含再沸器及提馏段的一次汽化工艺2)、减少重质油在塔底的停留时间,防止焦化堵塞塔设备8、分馏精度衡量指标:间隙(指恩氏蒸馏重组分初馏点温度减去轻组分终馏点温度)9、减压蒸馏塔工艺特征减压蒸馏的目的是在避免油料分解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拔出减压馏分油1)、降低汽化段到塔顶的流动压降2)、降低塔顶油气馏出管线的流动压降3)、一般减压塔塔底蒸汽用量比常压塔大4)、减压塔汽化段温度并不是常压重油在减压系统中经受的最高温度5)、缩短渣油在减压塔内的停留时间10、气液相负荷分布分布规律1)、石油精馏塔自下而上温度下降,液相回流量逐渐增大,气相负荷也不断增大2)、塔顶第一层,第二层塔板间,气相负荷达到最大值,经过第一层塔板后,气相负荷明显减少3)、从塔顶冷凝器出来的冷回流,经过第一层塔板后达到热回流,液相负荷达到最大值4)、每经过一个侧线抽出板,均有一个液相负荷突降,这个突降即为侧线抽出量11、打破真空度极限的方法及其产生的原因正空度极限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水存在饱和蒸汽压,打破的方法为增压喷射泵、蒸汽喷射泵、机械真空泵12、常规常减压蒸馏工艺流程图或原油三段汽化工艺流程图第七章热加工过程1、热加工定义及反应类型热加工:利用热的作用,使油料起化学反应而得到产品的过程反应类型有两种:裂化反应和缩合反应2、根据反应机理分析为什么裂化气中含碳一、碳二较多,碳三、碳四较少?由于热加工过程发生的是自由基反应机理,根据自由基反应机理可知裂化过程会一直不停的反应,故产品中含碳一、碳二较多,碳三、碳四较少3、延迟焦化的定义,为什么要延迟焦化,产品的优缺点定义:控制原料在炉管内的反应深度,尽量减少炉管内的结焦,使反应主要在焦炭塔内进行工艺特点:裂化和缩合反应延迟到焦炭塔进行,焦炭塔是间歇操作第八章催化裂化1、催化裂化产品特点1)、气体产率约10%-20%,主要是碳三和碳四,其中50%以上是烯烃2)、汽油产率约30%-60%,辛烷值85-95,安定性好3)、柴油产率约20%-40%,芳烃含量高,十六烷值低,安定性差4)、焦炭产率约5%-7%,沉积在催化剂表面只能用空气烧去2、催化裂化的几个反应氢转移反应催化裂化特有的反应,是造成催化裂化汽油饱和度较高的主要原因异构化反应是气相中碳三、碳四多,碳一、碳二少的原因3、正碳离子反应机理及特点正碳离子基本来源是由一个烯烃分子获得一个氢离子生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