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证技术学

合集下载

物证技术概论

物证技术概论

第一讲物证技术学概论第一节物证概述一、什么是物证• 1 证据:所谓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根据证据的表现形式从宏观上可划分为:人的证据方法,物的证据方法人的证据方法——人证:是指通过对案件事实有所感知的诉讼参与人,如当事人、证人在诉讼中就其感知所得进行陈述,一般禁止提出自己的看法与意见,只能描述其所感知的事物本身;具有专门知识的鉴定人对案件中的专门问题进行鉴定而提出的意见(口头或书面),或者揭示物中隐含的证据信息,或者对某一信息进行评价。

物的证据方法——物证:所谓物证是承载与案件事实相关的信息的一些物质载体,如带血的刀、凌乱的字迹、尸体上的伤痕这些载体无法通过自我主动述说的方式表白犯罪信息,而需要通过诉讼参与人或者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提取信息。

人的活体同样能够作为物证,譬如血型、DNA……2.物证的概念物证是指以其物质属性、外形特征、存在状况、所载字迹、符号、图像及声纹特征等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质性客体。

证明形式:自身属性、外形特征、存在状况,所载字迹、符号、图像及声纹特征物证的“物质属性”:指物理和化学属性:质量、结构、性能、成分等。

物证的“外形特征”:指其客观存在的外观表现:形状、大小、数量、颜色、新旧程度等。

物证的“存在状况”:犯罪行为的发生,打破了物质运动的常态,使得原来以某种存在状况存在的物质在时空方面发生变化。

尽管物质没有出现特殊的可以利用的特征或属性变化,但就其存在状况而言,也可以成为认定案件事实真相的依据。

A.现场上各种痕迹、物品之间的距离位置关系;B某物从此地移到彼地;C尸体的存在状况:移尸、碎尸、抛埋尸体、藏匿尸体。

物证的“所载内容”:各种载体记载的证明案情的信息:字迹、符号、图形、图像、声纹、电磁信息等。

文件物证上的手写笔迹;图纸、票据;监控录像;录音;计算机存贮设备记录信息,通信信息等。

二、狭义物证与广义物证(1)诉讼法上的狭义物证三大诉讼法规定:物证仅仅是通过其位置、成分或者上面的痕迹来证明案件事实的物质或物品。

物证技术学名词解释

物证技术学名词解释

物证技术学是犯罪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通过应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科学原理和技术手段,对犯罪现场的物证进行收集、保护、检验和分析,以获取犯罪事实和犯罪嫌疑人的证据。

本文将从物证技术学的定义、分类、基本原理和应用等方面对其进行详细解释。

一、物证技术学的定义与作用物证技术学是一门研究物证的收集、保护、检验和分析的学科。

物证是指犯罪现场或与犯罪案件有关的物品,如血迹、指纹、纤维、足迹等。

物证技术学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对这些物证的科学分析,为犯罪侦查和司法审判提供客观、可靠的证据。

二、物证技术学的分类1. 硬件物证技术:包括现场勘查技术、痕迹检验技术、生物学检验技术等。

现场勘查技术主要用于犯罪现场的勘查和记录,以获取物证的初步信息;痕迹检验技术主要用于检验和分析犯罪现场留下的微小物质痕迹,如纤维、颗粒等;生物学检验技术主要用于检验和分析与犯罪现场有关的生物学样本,如血迹、唾液等。

2. 软件物证技术:包括计算机取证技术、网络取证技术等。

计算机取证技术主要用于从计算机硬盘、存储介质等电子设备中提取和分析与犯罪案件有关的电子证据;网络取证技术主要用于追踪、收集和分析互联网上的相关证据。

三、物证技术学的基本原理物证技术学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物证的特征和性质,应用相应的科学原理和技术手段进行检验和分析。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物证技术学原理:1. 形态学原理:根据犯罪现场的物证形态特征,如形状、大小、颜色等,推断物证的来源和性质。

2. 物理学原理:应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如光学、声学、热学等,对物证进行检验和分析。

例如,利用显微镜观察纤维的颜色、形状和纹理,可以推断其来源。

3. 化学原理:应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物证进行化学成分的检验和分析。

例如,利用化学试剂对血迹进行检验,可以判断其是否为人血。

4. 生物学原理:应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生物学样本进行检验和分析。

例如,通过DNA比对技术,可以从犯罪现场的生物学样本中提取嫌疑人的DNA信息。

物证技术学概论

物证技术学概论

物证技术学概论第一章物证技术学概述第一节物证的概念、种类、特性与发现和提取一、物证的概念物证是证据的一大类,是指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客观存在的实物。

物证技术学研究领域的物证是广义的概念,诉讼法中所规定的物证是狭义的物证概念。

物证是指依法收集与案件有联系、通过科学鉴定或侦查措施能以其外形特征、所载字迹特征或物质属性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各种客观存在的物品、物质、文书和痕迹。

二、物证的种类物证种类繁多,最通用的分类法:(一)依照物证的客观存在形式和特性,可分为:(1)物体(质)、物品物体:是由一定特构成占有一定空间的实体。

主要是指自然界存在的物质。

物品:生活和工作用品,一般主要为人造物。

物体,物品证明案件的种形式:外表形态特征:可以与辨认相结合,也可以证明案件性质和犯罪条件物质成分:不同的化学成分,油漆,塑料,橡胶,污垢…可以认定或排除嫌疑,但要注意其特定性,用多种方法检验,生物属性:生物学上的排异性如,血迹距离、次序、位置等:人和工具距离,人的特殊位置,人与物,物与物的次序关系等.(2)痕迹物证痕迹是指人体或某物体与其他人体或物体相接触时所形成的能反映出该物体形态特征的一种物证。

也是用形态特征痕明案件事实的物证。

痕迹可分为:形象痕迹:手足工枪动作习惯痕迹:足迹步法特证、笔迹整体分离痕迹:一物体分离成两块以上(3)文书物证文书是指载有文字、图案、印文等的书面材料和存储材料。

文书物证是一项综合性的物证集合体。

有形象痕迹(如:印章,身份证等),也有动作习惯痕迹(笔迹特征),还有微量物证等。

(4)化学物证是指用用某种物质化学组成成份和特征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一类物证。

通过化学成份进行自身和种类认定。

在实际鉴定和侦查中,这种分类一般不采用,而采用微量物证这一分类。

司法鉴定法规规定分类中有微量物证对物质特定性的认定:要把成份,形态,物理属性,结合起来。

(5)生物物证是来自生物体的物质,以其生物遗传特征,细胞形态、物体形态、物质成份等特性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一类物证。

中国人民大学624-物证技术学考研参考书目、考研真题、复试分数线

中国人民大学624-物证技术学考研参考书目、考研真题、复试分数线

中国人民大学624-物证技术学考研参考书目、考研真题、复试分数线624-物证技术学课程介绍内容包括物证鉴定中的基本理论同一认定、种属认定等、基本技术光谱、色谱、质谱、显微镜、电泳等和常见痕迹物证、文书物证、化学物证、生物物证、音像物证等的发现、提取、检验、鉴定的实用技术。

物证技术学是一门研究物证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科,目的是研究如何在物证技术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将现有的科学技术应用于解决诉讼中与物证有关的各种专门性问题,为公正处理案件提供可靠依据。

中国人民大学考研复试分数线学术学位:学科门类政治、外语、专一(数学)、专二、总分01哲学50509090330↓02经济学5555909036003法学50↓50↓909035004教育学5050180330↓05文学5555909035006历史学5050180335↑07理学4545909030008工学4545909030009医学5050180↑30012管理学50↓50↓9090350↓13艺术学45459090330专业学位:专业学位政治、外语、专一、专二、总分备注02经济类专业学位(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50509090340035101法律(非法学)50509090340↓035102法律(法学)50509090330 0352社会工作50509090330 0453汉语国际教育50509090315↓0552新闻与传播55559090355↓0651文物与博物馆4545180↑3200852软件工程454580803000951农村与区域发展50509090300100↓50170↓未通过提前面试1251工商管理同教育部A类分数线通过提前面试1252公共管理115↑50180↑12060225↑全日制1253会计120↑50205↑非全日制1255图书情报12055↓195↓40↓40↓9090325↑1351艺术注:1、各学院可根据生源情况上调复试基本要求。

物证技术的概念及其作用

物证技术的概念及其作用

物证技术的概念及其作用第一篇:物证技术的概念及其作用物证技术的概念及其作用(一)物证技术的概念物证技术,是指对案件中各种物证所进行的发现、记录、提取、显现、保管、检验和鉴定的科学技术的总称。

它不仅能够解决刑事案件中有关物证方面的专门性问题,也可解决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中关于物证方面的专门性问题,因此是整个司法活动中解决物证专门性问题的科学技术。

长期以来,公、检,法机关以及法学界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解决物证专门性问题的技术进行了命名,如公安系统称之为“刑事技术”,检察院系统称之为“检察技术”,法院系统称之为“司法技术”,法学界称之为“物证技术”、“司法鉴定”或“法科学”等。

其实,“技术”、“鉴定”或“科学”与“物证技术”在主体内容上没有实质差别。

物证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证,而物证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通过研l究物证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各式各样的,物证技术与物理学(力学、光学、电学等)、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知识都具有密切的联系。

(二)物证技术的研究内容物证技术主要包括物证摄影技术、痕迹检验技术、文件检验技术、法医检验技术、物质成分检验技术、音像物证检验技术等内容。

1、寻找、发现、识别物证的技术。

任何一个刑事案件的侦破都是从寻找、发现物证开始的。

犯罪现场的痕迹、物证往往是潜在的、微量的,如果不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和仪器设备就根难发现。

闻此,物证技术的研究内容包括在犯罪现场寻找、发现物证的各项技术。

同时,对在寻找、发现阶段找到的痕迹要进行识别,确定哪些痕迹可能是作案人所遗留的。

2、记录、提取物证的技术。

在现场勘查过程中,对已发现的物证必须进行记录、提取,这是证实物iIE与案件的关联性的重要步骤。

对物证的记录必须做客观、全面、准确,除了进行文字记录以外,还必须进行照相、绘图和摄像;对不同的物证要分别采用相应的技术方法予以记录,保证记录曲质量。

对现场所发现的各种物证,条件许可的情况都要进行提取。

物证的种类不同,提取的方法也各异,无论采取何种提取方法,一是要保证提取的质量,不能破坏、污染物证,要求按照规定的提取方法、要求和程序提墩;=是要征得事主的同意并办理登记手续。

1—1 物证技术学的基本理论

1—1 物证技术学的基本理论

物证技术学主讲人:郭冰•郭冰,河南漯河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法学硕士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博士•617193052号楼305•26575523徐立根教授授课大纲第一章物证技术学的基本理论第二章物证摄影技术第三章形象痕迹技术第三章文书物证技术第四章化学物证技术第五章生物物证技术第六章音像和电子物证技术第一章物证技术学的基本理论认识“物证”小练习1CASE-BASED 2APPROACH567什么是物证?第一节物证和物证技术一、物证的概念物证是指依法收集的,与案件有联系的,能以其外部特征及所载字迹、符号、图像、声纹特征等证明其与受审查的人、事、物、时、空存在联系,从而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各种物质性客体。

物证的双联性案件中的人、事、物、时、空受审查的人、事、物、时、空物证技术学中的“物证”刑事诉讼法中的“物证”刑事诉讼法证据种类*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视听资料物品(二)物证的特征1、不可替代性2、物证的科学性3、物证的客观性(三)物证的种类1、根据外部形态的分类(1)物品(2)物质(3)文书(4)形象痕迹(5)音像资料(6)电子数据2、检验方法的不同(1)物理物证(2)化学物证(3)生物物证3、物证的来源不同(1)来源于人体的物证印痕、运动、气味等(2)来源于物体的物证实物、印痕、物体物质等(3)来源于动物体、植物体的物证(4)与环境相关的物证温度、湿度、灯光、烟雾等二、物证技术和物证技术学(一)物证技术的概念物证技术是指研究不同类型物证的发现、记录、提取、检验以及鉴定的各种科学技术手段的总称。

(二)物证技术的分类(1)阶段不同△发现技术△记录技术△提取技术△鉴定技术(2)根据物证的类型△形象痕迹技术△文书物证技术△化学物证技术△生物物证技术△音像物证技术△电子物证技术三、物证技术学的发展史(一)中国物证技术发展史1、神兽神判——独角兽2、刑讯逼供3、痕迹鉴定《封珍式》足迹鉴定4、心理学“五听”5、法医检验——《洗冤集录》宋慈(二)外国物证技术发展史1、汉斯•格罗斯——《司法检验官手册》2、贝迪隆——人体数据测量法3、指纹法4、血型5、DNA(四)物证技术学与临近科学的关系1、物证技术学与侦查学2、物证技术学与司法鉴定3、物证技术与法庭科学(forensic sciences)4、物证技术与刑事科学技术。

《物证技术学》教案 - 甘肃政法学院本科招生信息网

《物证技术学》教案 - 甘肃政法学院本科招生信息网

《物证技术学》教案一、课程性质物证技术学是法学学科体系下的一门分支学科,是一门研究物证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科,具有技术和法律的双重性质,其使命是为办案部门查明案情并公正处理各类案件提供发现物证、记录物证、提取物证和鉴定物证的科学方法。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是通过理论和实验教学,使学生了解物证技术学的基本理论和常用的研究方法;了解现阶段物证的常见类型;掌握现场发现、提取各类物证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掌握检验鉴定各类物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认识我国目前较为先进的物证检测手段,使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尽快顺利适应本职工作。

三、教学内容物证技术学的学科体系是根据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而确定的,其主要有以下几个组成部分:(一)基本理论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关于物证和物证技术基本概念的论述;关于同一认定和种属认定理论的论述;关于物证技术鉴定制度的论述。

(二)基础技术基础技术是指各种物证都可能需要利用的一些技术方法。

包括:记录物证和检验物证常用的摄影技术,检验各种物证常用的显微镜技术,分析各种物证常用的仪器分析技术。

(三)形象痕迹技术这一部分内容包括:指纹、足迹、工具痕迹、枪弹痕迹、车辆痕迹、牙齿痕迹、整体分离痕迹等。

(四)文件物证技术文件物证技术是指和可疑文件有关的技术,包括:笔迹检验、污损文件检验、印刷文件检验、文件物质材料检验、言语识别、人相检验、文件制成时间检验等。

(五)化学物证技术和生物物证技术研究各种作为物证的微量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如玻璃碎片、微量泥土、油漆碎片、微量油脂、塑料橡胶、微量纤维、金属碎屑及毒物、毒品、爆炸残留物等)以及来自人体的血痕、精斑、毛发等生物物质。

(六)音像、电子物证这部分内容包括对各种可疑照片、可疑录音带、录像带的检验,以及对计算机犯罪中电子物证的利用。

四、教学方法物证技术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及其紧密的学科,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物证技术学实验报告

物证技术学实验报告

物证技术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了解物证技术学的基本理论知识;2. 学习并掌握几种常见的物证分析技术;3. 进行实验操作,熟悉物证技术的操作流程;4. 培养对物证技术学实验结果进行判断和分析的能力。

实验装置与材料1. 显微镜;2. 灭菌棉签;3. 玻璃显微片;4. 数据处理软件。

实验过程实验1 纤维物证的显微镜观察1. 取一段未经处理的纤维样品;2. 在显微镜下对纤维进行观察,记录其颜色、纹理、形状等特征;3. 使用数据处理软件,对纤维进行计量和比较。

实验2 指纹检验1. 汇集多个实验者的指纹样本,包括湿水法、湿粉法和带光源法;2. 使用灭菌棉签,轻轻涂抹实验者的手指,并选取区域对应的玻璃显微片;3. 在显微镜下观察和比较指纹特征,并使用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图像分析。

实验3 法医荧光实验1. 取一段未处理的血液样本;2. 在特定波长的光源下观察血液样本的表现;3. 记录血液样本在光源下的荧光表现和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1的纤维物证观察发现,不同颜色的纤维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且纹理和形状也有所不同。

经计量和比较,可初步判断纤维来源的相似性或差异性。

2. 实验2的指纹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实验者的指纹特征差异明显,湿水法和湿粉法可清晰显示指纹纹路,带光源法能更好地展示指纹的形状和细节。

数据处理软件可辅助对指纹图像进行比对和鉴别。

3. 实验3的法医荧光实验发现,血液样本在特定波长的光源下会产生荧光现象,不同波长光源下血液荧光的颜色也有所变化。

这可为判断是否有血液残留提供参考依据。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物证技术学实验,我们掌握了纤维物证观察、指纹检验和法医荧光实验等几种常见的物证分析技术。

实验结果表明,这些技术能够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用于破案和司法鉴定。

同时,数据处理软件在物证分析中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提高了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判断和分析,我们培养了对物证技术学实验结果进行科学评估和判断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证技术学第一章物证技术学导论一、证据的分类1.法定分类(1)物证(2)书证(3)视听资料(4)证人证言(5)被害人陈述(6)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7)当事人陈述(8)鉴定结论(9)勘验、检查笔录2.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1)言词证据:口头证言,书面证言(2)实物证据·实在证据:案件中“实实在在的东西”·示意证据(复制件):不是真实的原物,而是对法官的一种辅助性视觉材料,有时是视听资料二、物证的概念与特点1.概念:依法收集的,与案件有联系的,能以其外形特征及所载字迹、符号、图像、声纹特征证明其与受审查的人、事、物、时、空存在联系,从而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各种物质性客体。

2.物质交换原理:埃德蒙•洛卡尔(Edmond locard):“每一次接触都会留下痕迹”。

每一名罪犯都会把某种东西带到犯罪现场,也会把某种东西带离犯罪现场。

3.物证双联论三、物证的分类1.通用分类法(1)物品物证(2)化学物证(微量、痕量物证)(3)生物物证(4)痕迹物证(5)文书物证(6)音像物证2.按存在形式分类(1)瞬间型物证:以短暂的形式存在,很容易消失或转变。

例如:气味、温度、痕迹和压迹、特征、湿度(2)图纹型物证:产生于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常以印痕、压痕、纹迹、标记裂痕等形式存在。

例如:血溅图案、玻璃裂痕形状、火燃烧图形、家具位置图、子弹、弹道的痕迹、足迹、痕迹的图案、轮胎或刹车时的痕迹、衣物或物品的痕迹图纹、火药残余物的形状、材料被破坏的痕迹、身体位置(3)条件型物证:由特定的事件或行为产生的。

如果没有认真仔细的记录,这种证据很可能发生变化甚至可以消失。

光、烟、火、位置(地点)、交通工具、尸体(4)转移型物证:可以由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接触产生。

(物质交换原理)3.按犯罪形式分类(1)杀人证据(2)盗窃证据(3)抢劫证据(4)强奸证据4.按物质类别分类(1)金属类(2)玻璃类(3)塑料类5.按证据的一般性质分类(1)物理(火器、工具、枪械)(2)化学(纤维、化学品、火药)(3)生物(血液、精液、毛发、组织)6.按证据物理形态分类7.按待解决的问题分类8.按产生证据的方式分类9.按证据的特殊类型分类四、物证的特征1.关联性(双联性):案件事实——物证——受审查的事实2.不可替代性:不可用任何其他同类客体替换,否则双联性便遭到致命的破坏3.客观实在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等待有专门知识的人对其进行识别、提取和使用4.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提取使用不能离开科学技术五、物证技术学概述1.概念:物证技术学(Physical Evidence Technology),研究物证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科。

物证技术学是研究物证的识别、比较、种属认定和同一认定的科学。

2.研究的对象:物证(1)痕迹物证:指纹、足迹、工具痕迹、枪弹痕迹、车辆痕迹(2)文书物证(3)化学物证:纤维、玻璃、土壤、爆炸残留物(4)生物物证:体液、分泌液、毛发(5)音像证据3.研究的目标:(1)识别(recognition):发现、提取、包装、保存(2)比较:与已知标准(marker)进行比较。

定性、定量(3)种属认定(identification)(4)同一认定(individualization)4.研究的方法:自然科学的方法。

例如:观察法、物理、化学、生物学、仪器分析法5.研究的使命:为办案人员查明案情而研究发现物证、记录物证、提取物证和鉴定物证的科学方法。

(1)以物证为研究对象(2)技术与法律双重性质(3)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与法学相交叉的边缘学科六、物证技术学简史1.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2.20世纪初传入中国3.50年代初迅猛发展4.文革彻底破坏——片面依靠群众5.11届三中全会后恢复(80年代中期分离,1985年创立学科,本科及硕士、自学考试)6.1998年国务院提出“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改革”、公安部刑侦队伍的技术化、学术界正在筹备全国性学会七、物证技术学的体系1.基本理论(1)种属认定(2)同一认定2.基础技术(1)物证摄影技术(2)显微镜技术(3)光谱技术(4)色谱和质谱技术(5)电泳技术3.主要内容(1)痕迹物证检验/鉴定技术(2)文书物证检验/鉴定技术(3)化学物证检验/鉴定技术(4)生物物证检验/鉴定技术(5)音像物证检验/鉴定技术八、物证技术学同邻近学科的关系1.同证据法学、证据调查学的关系2.同刑法学、民法学、诉讼法学等部门法学的关系3.同侦查学的关系4.同法医学的关系5.同自然科学的关系第二章同一认定与种属认定一、同一认定1.同一认定的概念:通过比较特征反映体以确定两种(以上)的特征反映体是否源自同一客体的一种方法。

是具有专门知识的人通过对被寻找客体的特征反映体与受审查客体的特征反映体进行比较检验,确定被寻找客体与受审查客体是否同一的科学活动。

(1)“同一”:被认定的对象是否源自同一个客体。

是客体自身与自身的等同。

不是指一个客体与另一个客体相同或相似。

(2)特征反映体:来源于客体、能如实反映客体特征并能被人感知和认识的实体。

·是特征组合·有的特征反映体只与唯一的客体相对应,例如:指纹、DNA(同一认定);有的对应多个客体,例如:ABO血型(种属认定)2.同一认定的模式(1)完整体同一认定罪犯=======?======犯罪嫌疑人(被寻找客体)(受审查客体)被认定同一客体││││犯罪现场的指纹——————犯罪嫌疑人捺印的指纹(物证、检材)(样本)特征反映体、供认定同一客体(2)分离体的同一认定分离体同一认定:是指几个分离体是否原属于同一整体,不是指几个分离体是否同一。

A=======?=======A’(凶器)(缺刃的菜刀)B(物证,金属碎片)3.同一认定的理论基础(同一认定理论的前提假设)(1)世界上每个客体都是独特的;(2)任何客体都可以发现相应的特征反映体来表征其独特性;(3)源自同一客体的特征反映体具有本质上的相似性。

4.同一认定的条件(1)特定性:特征反映体的特定性·概率问题:特征反映体之间(物证和样本)特征组合相同的概率如此之低,以至于世界上没有两个客体的特征反映体具有这些特征组合。

·特征组合的特定性的决定因素-特征的数量:特征的数量与该特征组合的特定性成正比,即与该特征组合出现重复的可能性成反比。

-特征的质量:是指特征出现的频率的高低。

特征的质量=特征x的总数/被认定同一客体的总数(同类客体的数量)。

例如,斗形纹的出现频率(50%)=斗形纹的总数250/人的总数500(随机抽样)(2)稳定性:客体特征组合在进行同一认定的必要时间内保持基本不变的属性。

(3)反映性:客体的特定性只能通过自身属性、特征得到反映,这种反映可以被人的感官、仪器、人脑感知和认识。

客体属性、特征反映的深度广度,取决于科技进步和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5.同一认定的种类(1)按同一认定客体来源分类·人身同一认定:由痕到人,笔迹、DNA、血型·物体同一认定:由痕到物(2)按供同一认定客体(特征反映体)的检验依据分类·根据形态结构特征:大小、外形、表面结构等,(痕迹)·根据人动作习惯特征:步法、笔迹等·根据特征反映体的化学或生物学特性:化学结构、血型、DNA分型等·根据整体物分离特征:同质整体—断茬特征;异质整体—嵌压特征·根据人体(物体)气味、声纹二、种属认定1.种属认定的概念:具有专门知识的人依据特征反映体的特征组合推断被寻找客体的种类属性或者依据特征反映体的特征组合对先后出现的客体的种类是否相同作出判断的科学活动。

例如:轮胎痕迹——车辆的种类,工具撬压痕迹——作案工具的种类2.种属认定与同一认定的关系(1)客体之间十分相似,但相似的概率达不到确定唯一性的程度时,即为种属认定。

如果客体之间相似的概率低到可以确定唯一的程度,即为同一认定。

(2)种属认定是同一认定的前提(3)同一认定与种属认定可以相互转化三、同一认定与种属认定的基本步骤准备:案件、检材的基本情况;比对样本基本情况;准备必要的仪器1.分别检验(1)从客体来说,先检验物证,后检验样本。

(2)从客体特征来说,先检验一般特征,后检验细节特征。

·一般特征:同类客体所共有的特征,是说明客体总体特点的特征。

·细节特征:客体局部的细小特征。

·特征来源: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使用过程中形成的;修理过程中形成的。

2.比较检验(1)目的:确定被寻找客体和受审查客体存在哪些符合点和差异点。

(2)方法:特征对照法;特征接合法;特征重叠法。

3.综合评断:先差异点,后符合点(1)差异点的评断·本质差异:来源于两个不同客体的特征反映体之间的差异。

·非本质差异:同一客体的特征反映体之间在客观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差异点。

-形成条件不同而导致的特征变化-提取方法不当而导致特征的变化-客体本身发生变化-犯罪分子故意伪装而使特征发生变化(2)符合点的评断·目的:作为一个总体是否可能在其他客体上重复出现,是否可以作为肯定同一的依据。

·符合点的质量-特征的类型:一般特征;细节特征-特征出现的频率:鉴定人的经验和典型调查·符合点的数量4.作出结论(1)肯定同一(2)否定同一(3)无结论第三章指纹检验第一节痕迹检验概述·痕迹与痕迹检验的概念·痕迹的分类·痕迹的形成因素·痕迹检验的程序和方法一、痕迹与痕迹检验的概念1.痕迹:事物运动遗留下来的印象或形象。

2.犯罪痕迹:由于犯罪行为遗留下来的印象或形象。

(1)广义的痕迹:由于犯罪行为引发的一切变异而遗留下来的印象或形象。

(2)狭义的痕迹:由于犯罪行为使造痕体与承痕体产生接触作用或分离作用,在作用部位上出现的形象反映。

又称形象痕迹3.痕迹检验(1)概念:指运用痕迹检验学的理论和方法检验案件中的痕迹,确定痕迹与案件、一定的人或物的关系的一种物证技术工作。

(2)对象:手印(指纹和掌纹)、足迹、工具痕迹、枪弹痕迹、其他二、痕迹的分类1.依形成痕迹时承痕体接触面发生变化的情况分类(1)立体痕迹:造痕体的硬度大于承痕体的硬度,承痕体有一定的可塑性。

(2)平面痕迹:形成印迹时承受体表面本身未发生凹凸变化的痕迹。

包括有色平面痕迹与无色平面痕迹(加层平面痕迹与减层平面痕迹)2.依造痕体的类型分类(1)人体痕迹:手印、足迹、其他(齿痕、唇纹、耳纹)(2)器械、物件痕迹:枪弹痕迹、车轮痕迹、工具痕迹(3)动物痕迹3.依痕迹反映的不同性质特征分类(1)反映造痕体接触部位外表特征的痕迹:立体痕迹与平面痕迹(2)反映步法特征的痕迹:足迹中的步幅、步态特征的痕迹(3)反映手法特征的痕迹:不同缝纫习惯的针脚性质特征、缝补特征等(4)反映整体分离特征的痕迹:分离面的凹凸结构及其对应关系;分离缘的形态及其吻合部位三、痕迹的形成因素1.造痕体(造型客体):指留下痕迹的人、动物或物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