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劳动力成为商品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1)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自己的商品来支配;(2)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到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
劳动力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但是,劳动力是特殊的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根源在于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劳动分工。
1)因为某个劳动者的劳动技能都是特定的,一般掌握一种技能,最多几种而已,不可能是全能劳动者;2)每个劳动者只能生产一种或几种产品,甚至只生产一道或几道工序,即单个劳动者的劳动只是社会化大生产劳动的一部分;3)劳动者的生活却需要消费各种各样的产品。
所以,劳动者需要先通过自己的劳动能力参与大生产劳动换回工资,然后再用工资去交换各种消费品。
4)因此,市场经济环境下,劳动者的劳动力自然地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注意,不是整个自然人全部变成商品)。
关键问题是劳动者要拿到足额的工薪(一般要占劳动总价值的六成左右),同时通过社会制度维护劳动者的劳动权益,这样才能避免遭到剥削。
只要存在剥削(不当剩余价值),劳动者的工薪福利就肯定是不足额的。
3、劳动力商品价值决定上的特点:1)同其他商品一样,劳动力商品也有价值。
2)但不能直接用劳动时间计量。
3)可以间接用供养劳动者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即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需的劳动时间来衡量。
4)“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77页。
)4、劳动力价值包括:(1)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2)为养育子女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3)为提高和发展劳动力所必需的教育和训练的费用。
此外,还包含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在不同的国家或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数量和构成是有区别的。
马克思主义考试,选择题10

844、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内在力量”的标志是正确答案:DA、群众路线B、实事求是C、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D、勇于自我批评845、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正确答案:AA、民主集中制B、人民代表大会制C、全党服从中央D、一切服从大局846、劳动人民取得政权以后首先需要正确答案:CA、进行阶级斗争B、实行按劳分配C、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D、尽快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847、在国家存在的情况下,社会占有生产资料所采取的形式是正确答案:AA、国家所有制B、集体所有制C、社会所有制D、个人所有制848、按劳分配的对象是正确答案:CA、社会总产品B、生产资料C、消费资料D、社会财富849、资本主义造就的埋葬自身的社会力量是正确答案:AA、无产阶级B、科学技术C、巨大的社会财富D、社会化的生产力850、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奋斗目标是正确答案:BA、建立社会主义制度B、实现共产主义C、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D、使工人阶级成为统治阶级851、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是正确答案:BA、封建革命B、无产阶级革命C、资产阶级革命D、农民起义◎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有正确答案:ABCDA、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B、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D、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正确答案:BCDA、巴黎公社B、 1831年和1834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 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正确答案:ABC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正确答案:BC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正确答案:AB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第6、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正确答案:ABC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7、下列各项属于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的有正确答案:BCDA、地理学的重大发现B、细胞学说C、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8、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正确答案:CD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经济学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9、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正确答案:ABCDA、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的激化B、争夺和瓜分世界殖民地的矛盾激化C、资本主义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奥地利皇太子菲迪南大公在南斯拉夫遇刺身亡10、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判断,正确的有正确答案:ABCDA、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B、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C、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D、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11、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正确答案:ABCD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理论品质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2、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要正确答案:ABCDA、防止和反对教条主义B、防止和反对形式主义C、防止和反对实用主义D、防止和反对经验主义13、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牢记四个分清,分清正确答案:ABCD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14、下列各项属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的有正确答案:ABCA、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B、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C、全面提高人的素质D、掌握各种具体的知识15、当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位列榜首的是马克思。
第二节 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产生的条件(一)

第二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第二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主要内容:本章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分析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主要考察剩余价值的来源和分割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揭示剩余价值生产的规律,阐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
教学重点:货币转化为资本,价值增值过程,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教学难点: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平均利润的形成、资本主义地租等。
关键词:资本资本有机构成剩余价值生产剩余价值分配平均利润第二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第一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自学)第二节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第三节剩余价值的分配第四节资本主义积累和两级分化第二节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一、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产生的条件(P62)一、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产生的条件(P62)(一)货币转化为资本什么是货币?什么是资本?例:今天中午,张三吃午餐花了5元钱(3元的肉,1元的饭,1元的素菜)。
这5元是否是资本?今天中午,食堂买菜、煤、开给师傅工钱以及固定资产分摊费等共用了2000元,卖给同学饭菜,营业额收入2500元。
这2000元是否是资本?1、简单商品流通与资本流通的区别(P62)流通的形式不同:商品流通公式:W1——G ——W2资本流通公式:G ——W ——G (起终点、顺序、媒介不同) 流通的目的不同:商品流通:为买而卖,通过买卖行为获得自己需要的不同的使用价值。
(即“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资本流通:为卖而买,通过买卖行为取得更多的货币。
G ’——货币转化为资本■流通的限度不同:商品流通:有限的资本流通:无限的G ——W ——G ’——W ——G ’+△G’…W 1——G ——W 2 W 1——G ——W 2■流通的结果不同(抽掉媒介)商品流通公式:W 1——W 2 资本流通公式:G ——G G ——G’两种不同使用价值的交换其中G ’=G+△G △G= m 预付货币发生价值增殖——货币转化为资本■流通的限度不同——货币转化为资本结论:一般的货币只不过是在商品交换中作为一般等价物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作为资本的货币则在运动中发生了增殖。
马克思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1.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1.劳动力的含义: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
2.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①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②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价值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考点延伸】劳动力成为商品,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
在这一阶段,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形式上是“自由”、“平等”的关系,而实质上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
2.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它包括三个部分:①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②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2.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考点延伸】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购买的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劳动。
劳动是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它本身并不是商品。
劳动力商品具有能创造比自身价值大的价值的特点,因此,资本家才购买劳动力来进行资本主义生产。
3. 所有制和所有权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根源: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2.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区别:①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是指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归谁支配,并凭借这种所有和支配实现生产和获得剩余产品(利润或超额利润)。
②法律意义上的所有制,是由占有生产资料的法律原则决定的。
所有制关系上升到法律关系的高度,所有制的现实经济形态就具有了法律形态,即所有权范畴。
3.所有制和所有权的联系:①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所有制决定所有权;②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它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
马原 第四章 六、劳动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原则,似乎资本运转有实现价值增殖的
使用价值是劳动 资本家购买雇佣工人的劳动力商品,其
,劳动成为创造剩余价值的源
泉,使货币转化为资本
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发生的
始积累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
的。 ”
劳动力商价值
价值构成
劳动力价值包括三个部分: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2.维持劳动 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3. 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的费用
六、劳动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何谓“劳动力”
劳动能力 劳动 劳动力是指人的
,是人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劳动力的使用即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自由人 其一,劳动者是
,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
一无所有 其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
,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
必需的物质条件
封建社会后期 资本原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并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而是在
历史和道德 劳动力价值的构成包含
的因素,在不同的国家或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
有区别 期,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数量和构成是
的
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旦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货币就转变成了资本
资本拜物教
资本家剥削剩余价值具有隐蔽性。资本运动过程中,采取货币、生产资料、商品等物质
等价交换 魔力 形态,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按照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习题

第三章一、名词解释1.劳动2.劳动力3.剩余价值4.必要劳动时间5.剩余劳动时间6.不变资本7.可变资本8.剩余价值率9.绝对剩余价值10.相对剩余价值11.超额剩余价值12.工资13.计时工资14.计件工资15.名义工资16.实际工资二、单项选择题1.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①生产资料②劳动资料③劳动力④货币2.资本的本质在于它是()①资本家手中的纸币②资本家手中的生产资料③价值的代表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体现3.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是剩余价值()①不能从流通中产生②能从流通中产生③不能离开流通产生④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而产生4.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①货币是一般等价物②生产资料可以买卖③劳动力成为商品④资本主义市场已经形成5.劳动力转化为资本是因为()①它具有使用价值②它是为别人提供的使用价值③它耗费了人类劳动④这是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生产关系6.促使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①降低劳动的价值②追逐超额剩余价值③获取绝对剩余价值④获取相对剩余价值7.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①个别资本家首先改进技术的结果②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③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时延长工作日的结果④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8.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①绝对延长工作日②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③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结果④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9.资本主义工作日是指()①工人全部必要劳动时间的总和②工人全部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③工人全部必要劳动时间和全部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④工人生产全部剩余价值和剩余产品的时间总和10.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是()①生产力决定论②劳动价值论③剩余价值论④人口论11.二战后,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主要是靠()①延长劳动时间②提高劳动强度③压低工人工资④提高劳动生产率12.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是()①工人的必要劳动②工人的剩余劳动③绝对价值④相对剩余价值1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①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②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③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④工人必要劳动过程和剩余劳动过程的统一14.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的C是()①工人具体劳动转移的生产资料价值②工人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③工人劳动新创造的价值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15.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①不变资本的比率②可变资本的比率③预付总资本的比率④所费资本的比率16.机器的出现说明了()①剩余价值不再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②机器人能比雇佣工人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③机器人和雇佣工人共同创造剩余价值④雇佣工人的生产效率能够提高,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17.假定工人劳动力日价值为6元,每小时劳动创造价值为1元,工作日为12小时,当劳动力日价值下降为3元时,剩余价值率的变化是()①从100%下降至50% ②从100%上升至200%③从100%上升至300% ④从100%上升至400%18.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①工人劳动的报酬②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③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④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19.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①供求规律②价值规律③竞争规律④剩余价值规律20.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①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②生产社会性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③有效需求不足和生产过剩的矛盾④需求过旺和生产不足的矛盾21.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因为它()①表现为劳动的价值②是劳动力的价值③是劳动力的价格④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22.雇佣工人出卖劳动力是()①劳动力所有权的完全放弃②劳动力所有权在一定期限内的放弃③劳动力使用权的完全放弃④劳动力使用权在一定期限内的让渡23.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①工人工资的高低②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③工人劳动强度的大小④剩余价值率的高低三、多项选择题1.作为资本货币的流通()①形式是先买后卖②内容是货币与货币相交换③目的是为了交换价值④是无限的⑤反映资本主义剥削关系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是()①劳动力具有使用价值②劳动者必须是小商品生产者③劳动者有人身自由④劳动力具有价值⑤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和其他生活来源3.劳动力的价值包括()①维持自身生存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②劳动者家属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③劳动者全面发展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④劳动者实际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⑤劳动者掌握一定技术必须的教育和训练费用4.劳动力的使用价值()①是大于自身价值的源泉②是资本积累的直接源泉③是扩大再生产的直接源泉④是价值的源泉⑤对货币转化为资本有决定意义5.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有重要特点,它能够()①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②转移自身的价值③生产新的使用价值④创造出新价值⑤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更大的价值6.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①劳动属于资本家②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③劳动产品属于资本家④劳动产品由资本家,工人支配⑤劳动产品由资本家和工人共同所有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能够()①生产出使用价值②再生产出已耗费的原材料价值③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④生产出剩余价值⑤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8.货币()①本身不是资本②作为剥削工人的手段时是资本③作为生产要素时才是资本④作为带来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时才是资本⑤作为活劳动的“吸收器”,为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时才是资本9.剩余价值率是()①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②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比③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之比④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之比⑤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之比10.根据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资本可分为()①不变资本②固定资本③可变资本④流动资本⑤流通资本11.商品流通过程与资本流通过程的区别表现为()①运动的目的不同②运动的限度不同③运动的起点与终点不同④运动过程中反映的经济关系不同⑤运动过程中的媒介物不同12.在等价交换的基础上要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就必须()①缩短必要劳动时间②降低劳动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③降低劳动力价值④提高生产生活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⑤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13.固定资本包括()①厂房②机器设备③工具④原材料⑤辅助材料14.决定剩余价值的因素有()①剩余价值率的高低②生产资料数量的多少③工人人数的多少④可变资本总量的多少⑤生产的产品品种的多少15.超额剩余价值()①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②是个别企业采用新生技术产生的③当新技术普及后就消失④采用更新技术的企业才能获得⑤是暂时的16.资本家增加剩余价值总量的方法有()①增加工人人数②压低工人工资③延长工作日④提高劳动强度⑤提高劳动生产率17.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或价格,因为()①它的价值无法确定②它在出卖之前不能独立存在③它不是劳动力的支出④劳动属于资本家而工人无权支配⑤如果说它是商品就违背价值规律或剩余价值规律18.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①揭示了价值的真正来源②揭示了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影响③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④揭示了整个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⑤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前提19.考察计时工资必须联系()①工作日长度②工人的实际生活③名义工资④实际工资⑤计件工资20.战后资本主义剥削的新特点主要是()①劳动力构成发生变化②劳动力再生产的条件发生变化③工作日缩短④工人实际生活水平提高⑤工人的社会地位没有得到改变21.剩余价值率反映着()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②工人创造的价值多少为资本家所占有③所费资本的增殖程度④所用资本的增殖程度⑤工人创造的价值在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分配比例22.工人工作日的最高界限取决于()①生理因素②心理因素③经济因素④资本家的愿望⑤道德和社会因素四、简述题1.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是什么?2.为什么说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但又不能离开流通产生?3.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是什么?4.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5.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有什么特点?6.简述资本主义榨取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立统一的关系:答: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与现存的生产力状况相适应,并随生产力状况的变化而变化。
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巨大的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时,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状况时,便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就要进行生产关系的变革。
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居别的基本条件是什么?答:一是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即法律上的自由人。
而是劳动者不用有物质资料,既不拥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自幼得一无所有。
商品二因素以及它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关系:答:商品二因素即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之间是矛盾统一体。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它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2)使用价值是物的有用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使用价值是价值或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它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3)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
(4)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
具体劳动是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它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一般劳动,它形成价值。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1)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含义。
商品经济:是指在社会分工和发展的条件下,生产资料不同所有经济单位以获取价值为生产的直接目的,并遵循价值相等原则进行不同使用价值交换的社会经济形态。
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量方面。
市场经济:就是市场或市场机制在社会经济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或资源配置的方式。
(2)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互相联系,表现为其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首先,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前提。
其次,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价值规律为内在根据的。
再次,商品经济的发展高度决定着市场的规模,从而决定着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
[2014马原毕业重修试题及答案]
![[2014马原毕业重修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a6df6dcaaedd3383c4d335.png)
12、在生产关系结构中,决定生产关系本质的是( A )A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B 、分配关系C 、交换关系D 、消费关系 13、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的特点是( A ) A 、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但已不是主要矛盾 B 、有越来越尖锐的发展态势C 、时而存在,时而消失;时而缓和,时而激化D 、依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 14、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C )A 、利润平均化规律B 、使用价值规律C 、价值规律D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规律 15、商品价值量的多少是由( D )A 、商品的供求状况决定的B 、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C 、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D 、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6、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和工人的关系,形式上是自由、平等的关系,而实质上是( C ) A 、资本主义的人身占有关系 B 、资本主义的人身依附关系 C 、资本主义的劳动雇佣关系 D 、资本主义的和谐发展关系 17、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是( B )A 、用暴力剥夺广大工人B 、用暴力剥夺广大农民的土地C 、用暴力剥夺直接生产、经营者D 、用暴力剥夺小资产阶级 18、商品的两个属性是( D )A 、个人劳动和社会劳动B 、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C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D 、使用价值和价值 19、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B )A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B 、劳动力成为商品C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20、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动力和最高目标是( A )A 、获得剩余价值B 、扩大资本主义积累D 、提高资本的有机构成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1、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他们的基本形态。
答:(1)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观点。
(2)唯物主义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1、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力商品是用来买卖的劳动力。
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劳动者有人身自由,不依附与任何人,因而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商品来支配;——这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可能性。
第二,劳动者不占有生产资料,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这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必要性。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以上两个条件,并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而是在封建社会后期所发生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3、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后果。
劳动力成为商品即雇佣劳动的产生,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
在这一阶段,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形式上表面上看似乎是“自由”、“平等”的买卖关系,而实质上是不平等、不自由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在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下,劳动力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发生了分离。
劳动力所有者出卖的不是劳动力的所有权,而是劳动力的使用权,而且是按照一定的时间,一次一次地出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