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百个常见的历史典故
中国一百个常见的历史典故汇编

中国一百个常见的历史典故汇编你知道中国有哪些常见的历史典故吗,下面为你介绍一百个常见的历史典故,仅供参考!1、夸父逐日——追求真理、理想信念、献身精神等。
2、神农尝百草——开拓创业、勇于实践、不断探索等。
3、精卫填海——矢志不渝、持之以恒、敢于奋斗等。
4、尧舜禅让天下——可以论证出于公心、选贤举能、欣然让位等。
5、大禹治水——奉献精神、公而忘私、勇于实践等。
6、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眷恋故园、忠贞气节等。
7、周文王礼遇姜子牙——礼贤下士、起用人才等。
8、周公吐——当政者心怀天下、延揽贤士等。
9、周成王桐叶封第——言而有信、谨言慎行等。
10、曹论战——知彼知己,审时度势、一鼓作气等。
11、管仲、鲍叔牙之交——人的诚挚友谊、信任、彼此关怀等。
12、董狐的直笔——耿直仗义、不畏权势、实事求是、忠于职守等。
13、晏子使楚——不卑不亢、聪明机智、维护人格国格等。
14、赵简子与中山狼——不辨敌友、忘恩负义、以怨报德等。
15、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奋发图强等。
16、鲁班发明锯子——类比思维、触发灵感、造福后世等。
17、孙武操练女兵——严于律令、整军经武效果惊人等。
18、西门豹治邺——破除迷信、革故鼎新、兴利除弊等。
19、商鞅变法——改革求新、富国强兵、动机与效果背反等。
20、邹忌讽齐王纳谏——进谏纳谏、广开言路、勇于接受批评等。
21、孙膑、庞涓斗智——气量之宽窄、智谋之高下等。
22、孟尝君养士——重视人才、招贤纳士、一技之长皆有用等。
23、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突破传统、努力学习引进等。
24、孟子母亲择邻而居——正确引导子女、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等。
25、冯谖孟尝君狡兔三窟——居安思危、深谋远虑、留有后路等。
26、庄子谈庖丁解牛——得其要道、掌握规律、应刃解难等。
27、李冰修都江堰——功在当代、泽及后人、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等。
28、扁鹊见蔡桓公——病须早治、讳疾忌医、后患无穷等。
29、苏秦悬梁刺股——立志自强、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等。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1. 雪上加霜—从《晋书·何劭传》中得知,晋代的一个官员叫何劭,他官场上做了一些亏心事,被贬谪到一个寒冷的地方。
一日,突然下起了大雪,他冻得瑟瑟发抖。
正巧,有人将他原来的下场预兆没有了,于是感到雪上加霜。
2. 苛捐杂税—从《春秋·鲁穆公二年》中了解到,当时的鲁国决定实行苛捐杂税,对百姓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这个典故成语就是用来形容捐税过多,苛刻无情。
3. 如鱼得水—源于《庄子·齐物论》中的一个故事。
讲述了一条鱼被人放进了水里,它得了悟道,感到宽心自在。
成语用来形容人在自己的本行或熟悉的环境中得到满足与安适的感觉。
4. 锦上添花—源于唐代文学家韩愈的《春雪》一诗中的意象:白纱疏雪红英坼,深锦补花绿背碧。
意思是说,天上的白雪还没有布满大地,地上的紫花已经盛开,人带来一种惊奇的美感。
成语用来形容在美好的事物上再添加更多的美好,使之更加出彩。
5. 水落石出—出自宋代刘克庄的《岳阳楼记》中的一句话:“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此之谓积土成山也。
斯盖二者,岂其然乎?其降也,附势者也;其卒也,移蜇者也,水之落也,始也;石之出也,险也。
人皆见之,而难以察觉。
”意思是说,当河水退去的时候,石头就会显露出来,是因为水浸过的地方留下了痕迹。
成语用来形容事情的真相被揭示出来,一切都变得清晰明了。
6. 明瞭如指—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
司马相如在韩国做官时,有一次去参观韩昭侯家的花园,并赞美花木之美。
韩昭侯反问司马相如,你能指出几树是牡丹?司马相如立刻指了出来。
成语用来形容非常明确,一目了然的情况。
7. 画饼充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旧时韩国有个人要刺杀齐威王,王问他想封多少土地,这个人回答想要三百里的土地,王问他怎么能吃到三百里的土地,那人回答说:“吃不到就画个圈儿吧。
”用来比喻一种不切实际的心愿和自欺欺人的行为。
8.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淮南子·人间训》。
读史明智!100个历史典故,从黄帝时期至南宋

读史明智!100个历史典故,从黄帝时期至南宋读史使人明智,这是一句妙语,意味着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获得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历史典故是历史学里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以生动的故事和形象的人物描述,向我们展示了过去的历史事件和风云人物的智慧所在。
下面,我将介绍100个历史典故,从黄帝时期至南宋,希望你能从中受益。
黄帝1. 黄帝问道:黄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始祖,他通过问道谦虚好学的精神,使得后人懂得了务实和奉献的重要性。
夏朝2. 史记:“夏为啬夏,最丰者易夏”:这个典故表达了夏朝君主禹的事迹,他通过节约和勤劳使国家繁荣昌盛。
商朝3. 商鞅变法:商鞅是中国战国时期的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他通过变法推行一系列改革举措,效仿商朝令商户心悦诚服,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周朝4. 吕洞宾饮酒:吕洞宾是中国道教八仙之一,他饮酒直谏表达了他对当时的社会政治现状的不满,体现了他的勇气和责任心。
春秋战国时期5. 大禹治水:大禹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治水英雄,他通过努力治理洪水和促进农业生产,维护了人民的生活和农田的稳定。
秦朝6. 经济腾飞:秦朝的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包括货币统一和市场监管,为中国历史上的统一铺平了道路。
汉朝7. 扶苏故事:扶苏是中国西汉时期的王子,他被母亲教导悲天悯人的精神,在他日后的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国时期8. 三英战吕布:三国时期的铜雀台之战中,刘备、关羽和张飞三兄弟合作击败了吕布,展现了忠诚、勇敢和团结统一的重要性。
隋朝9. 杨广修宫:杨广是隋文帝,他通过修建宫殿和道路,提高了国家的文化和经济实力。
唐朝10. 玄奘西行取经:唐僧玄奘通过西行取经,表达了他对佛教的信仰和对人间苦难的关注,他的故事启发了后人追求真理和信仰的勇气。
五代十国11. 李后主投井:五代十国时期,后主李煜为了守住最后的领土,选择投井自杀,他的故事表达了对国家和家族的忠诚和无怨无悔的精神。
宋朝12. 汴京东京:北宋时期,宋朝选择东京作为都城,通过改善农业和维护国家的安全,创造了一个繁荣富饶和稳定的社会。
中国历史典故100条

中国历史典故100条中国历史悠久,充满了许多有趣的典故,这些典故往往与历史人物、文化传统或重要事件相关。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百个中国历史典故,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
1. 高山流水:出自唐代音乐家董庭谐的名篇,讲述了两位音乐家在高山流水之间的对话和较量,成为形容音乐技艺高超的典故。
2. 桃李满天下:出自《诗经·邶风·击鼓》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形容门徒出类拔萃,为人称道。
3. 刻舟求剑:出自《庄子·外物》篇,讲述了一个人在划船时,剑滑入水中,他却错误地认为剑仍在船上,一再寻找的故事。
4. 鸿毛泰山: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一句话:“鸿毛泰山,不足与偕也。
”形容不相配的事物之间的差距。
5. 闭月羞花: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出自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6. 纸上谈兵:形容只有理论没有实践经验,做事不切实际的人。
7. 杯弓蛇影:出自晋代张华的《酉阳杂俎》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指因胆小而被自己的影子吓到。
8. 守株待兔:出自《庄子·逍遥游》中的一则寓言故事,以形容人仍然沉迷于过去的经验,不愿去发展自己。
9. 刮骨疗毒:出自《庄子·外篇·大宗师》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比喻治疗疾病必须除掉病根。
10. 志同道合:指志趣相投、追求相同目标的人们。
11. 瓜田李下:比喻做事不慎重,给人以可疑之处。
12. 悬梁刺股:指为学习刻苦努力,不辞辛劳。
13. 三顾茅庐:形容对人才的重视和坚持,来源于三国时期刘备拜访诸葛亮三次的典故。
14. 卧薪尝胆:形容坚决报复敌人,不达到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15. 妄自菲薄:形容自卑、自贱。
16. 画蛇添足:比喻做事不恰当,反而弄巧成拙。
17. 刍荛之见:指零碎的见解,不能全面把握事物本质。
18. 金口木舌:形容口才极好、能言善辩。
中华典故500则

中华典故500则本文将精选500则中华典故,从历史传说到名人故事,从寓言故事到成语引用。
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这些中国传统典故的魅力。
一、历史传说1. 大禹治水在古代,《大禹治水》是中国四大文化神话之一,也是中华文明的缩影。
传说大禹治水耗时九年,劝农耕田,引河直道,最终战胜洪灾,天下太平。
大禹治水成为了中国改革传统的代表,并且大禹治水也是大禹学堂的教育理念的来源。
2. 妲己在《山海经》中,妲己是商纣王的美女宠妃,她曾经勾结率领各部落反叛,最终被周武王所灭。
3. 吕布与貂蝉《三国演义》中,吕布是曹操手下的大将,貂蝉是国色天香的绝世美女,两人之间的故事成为了千古传颂的爱情故事。
4. 西施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因为长得太漂亮,被迫牵延千里。
5. 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是一个很感人的古代故事,她丈夫被强迫劳作,她在长城旁召集村民,想重新寻找丈夫的尸体。
6. 白蛇传白蛇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爱情传说,故事主要讲述了荆宁和白素贞之间的爱情故事。
7. 梁山泊《水浒传》中的梁山泊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宋江和他的几百兄弟反抗腐败官员的故事。
8.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三国时期的群雄争霸和英雄豪杰之间的恩怨情仇。
9.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这个故事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
10. 燕郊说葛《燕郊说葛》是《史记》中的一篇记载,主要讲述了齐国人葛文的故事,作为后人向往和学习的榜样。
二、名人故事11. 孔子的言行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成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12. 孟子说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的言行对后人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13. 关公关公是中国古代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他的忠诚和义气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14. 范蠡的为山移范蠡是春秋时期越国的贤臣,他通过为山而移水的举动,成就了岳州。
15. 诸葛亮的隆中对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他的用兵谋略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100条历史典故让你读懂古中国!

100条历史典故让你读懂古中国!古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流传下来的众多历史典故是了解中国文化、古代社会风貌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
下面我将向大家介绍100个代表性的历史典故,帮助你更好地读懂古中国。
1.卧薪尝胆:出自《史记》,形容燕国太子丹反秦的事迹,用来比喻决心和坚持到底的精神。
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比喻没有必要的条件和资源,再有智谋也办不到。
3.守株待兔:比喻不主动努力,只等待外来的机会和收获。
4.无米之炊:比喻某种事情根本不可能实现。
5.刻舟求剑:比喻固守旧观念,不及时调整和发展。
6.望梅止渴:比喻用遥远、不切实际的事物来安慰自己。
7.杞人忧天:比喻无事生非,杞人忧天指的是一个人羡慕别人的结婚处理能力,一直形容极度敏感多虑或多余焦虑。
8.坐井观天:比喻思想狭隘,眼界小,缺乏远见和广阔的视野。
9.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短浅,眼界狭窄的人。
10.掩耳盗铃:比喻自以为蒙蔽了别人,实际上蒙蔽了自己。
11.以毒攻毒:用同样或更厉害的方法对付敌人。
12.推波助澜:帮助加大某种势力或风潮的发展。
13.捧心有愧:形容内心深感有愧的表情或心情。
14.画饼充饥:比喻用美好的东西来安慰心灵,而实际却得不到满足。
15.噤若寒蝉:形容因害怕或羞愧而不敢出声。
16.掉以轻心:轻忽对待,不加重视。
17.刀山火海:比喻危险或困境重重的环境。
18.凤毛麟角:比喻极其少见的事物或人才。
19.黔驴技穷:比喻才能、智谋已经用尽,没有更多的办法了。
20.眉目如画:形容人的相貌清秀美丽。
21.强弩之末:比喻力量已经消耗殆尽。
22.鸠占鹊巢:比喻乘他人之便,据为己有。
23.富贵险中求:比喻追求富贵时可能面临的风险与危险。
24.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比喻不能只给予物资上的援助,而应该让人自己掌握获得物资的方法。
25. 悬崖勒马:比喻在即将陷入危险之际及时止损。
26. 桃李满天下:比喻学生或徒弟有成就是老师的光荣。
27. 望尘莫及:比喻追求的目标或水平太高,达不到。
100条历史典故,让孩子读懂半部中国历史!很有用,收藏诵读!

100条历史典故,让孩子读懂半部中国历史!很有用,收藏诵读!老劉讲故事3天前读史明志,此文录有100个历史小典故,讲述了从黄帝时期至南宋的小故事,对历史的学习和认真都很大的效用。
可以存下来慢慢看。
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
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gǔn)、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三过家门而不入"。
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é)”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
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称为契文,甲骨刻辞、卜辞、龟版文、殷墟文字等,现通称甲骨文。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
纣创造了“炮烙”、“虿(chà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中国历史典故100条

中国历史典故100条1、孟母三迁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
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
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
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
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
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
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2、坐观成败汉武帝晚年,对佞臣江充非常宠爱。
江充非常歹毒,总想铲除异己,被他杀戮的无辜之人竟多达数万。
有一次,汉武帝到甘泉视察,江充居然对太子不怀好意,想诬告东宫中埋有诅咒皇帝的木人,借机害死太子。
太子实在不能忍受,率领军队把江充杀了。
江充的同党急忙向汉武帝禀告,并说太子要起兵造反,把皇帝赶下台去。
武帝信以为真,派丞相刘屈统领军队,去捉拿太子。
太子见丞相带兵来捉他,就进行抵抗。
双方打了好几天,最后,太子吃了败仗,逃到湖县,终于被人杀死。
太子发兵对抗丞相时,没有打出公然造反的旗号,用的是肃清权奸的名义,他曾亲自到镇守京城的北军使者护军任安的营中,给他兵符,要他发兵对抗丞相。
任安拜受了兵符,却不发动人马相助,而是紧闭营寨不出,坐观事态的发展。
这是因为他吃不准交战的双方谁能获胜。
汉武帝抱病回京,了解了任安拜受兵符一事后,觉得任安没有发兵,只是假意接受兵符,而没有帮助太子之意,就没有治他的罪。
可是,任安手下有一个管理钱粮的小官,曾经遭到任安鞭打,怀恨在心,就向武帝告发任安,说任安曾说:“太子是想要我的精锐军队。
”这一下,任安坐观太子与皇帝成败的态度,便昭然若揭。
汉武帝勃然大怒,说道:“任安的资历相当老,可是他老奸巨猾,眼见战争发生,却脚踏两只船,想依附得胜的一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一百个常见的历史典故
导读:你知道中国有哪些常见的历史典故吗,下面为你介绍一百个常见的历史典故,仅供参考!
1、夸父逐日——追求真理、理想信念、献身精神等。
2、神农尝百草——开拓创业、勇于实践、不断探索等。
3、精卫填海——矢志不渝、持之以恒、敢于奋斗等。
4、尧舜禅让天下——可以论证出于公心、选贤举能、欣然让位等。
5、大禹治水——奉献精神、公而忘私、勇于实践等。
6、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眷恋故园、忠贞气节等。
7、周文王礼遇姜子牙——礼贤下士、起用人才等。
8、周公吐哺——当政者心怀天下、延揽贤士等。
9、周成王桐叶封第——言而有信、谨言慎行等。
10、曹刿论战——知彼知己,审时度势、一鼓作气等。
11、管仲、鲍叔牙之交——人的诚挚友谊、信任、彼此关怀等。
12、董狐的直笔——耿直仗义、不畏权势、实事求是、忠于职守等。
13、晏子使楚——不卑不亢、聪明机智、维护人格国格等。
14、赵简子与中山狼——不辨敌友、忘恩负义、以怨报德等。
15、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奋发图强等。
16、鲁班发明锯子——类比思维、触发灵感、造福后世等。
17、孙武操练女兵——严于律令、整军经武效果惊人等。
18、西门豹治邺——破除迷信、革故鼎新、兴利除弊等。
19、商鞅变法——改革求新、富国强兵、动机与效果背反等。
20、邹忌讽齐王纳谏——进谏纳谏、广开言路、勇于接受批评等。
21、孙膑、庞涓斗智——气量之宽窄、智谋之高下等。
22、孟尝君养士——重视人才、招贤纳士、一技之长皆有用等。
23、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突破传统、努力学习引进等。
24、孟子母亲择邻而居——正确引导子女、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等。
25、冯谖孟尝君狡兔三窟——居安思危、深谋远虑、留有后路等。
26、庄子谈庖丁解牛——得其要道、掌握规律、应刃解难等。
27、李冰修都江堰——功在当代、泽及后人、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等。
28、扁鹊见蔡桓公——病须早治、讳疾忌医、后患无穷等。
29、苏秦悬梁刺股——立志自强、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等。
30、田单以火牛阵攻燕——不屈不挠、智勇抗敌、创新开拓等。
31、廉颇与蔺相如——大智大勇、改过从善、团结保国等。
32、赵括纸上谈兵——脱离实际、空谈误国、用人要看真本领等。
33、毛遂自荐——敢于挺身而出、肯定自我、为国排忧等。
34、甘罗十二为上卿——年轻有为、建功立业、破除资历辈分等。
35、荆轲刺秦王——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冒险犯难报知己等。
36、叶公好龙——言行脱节、自取其咎等。
37、秦始皇焚书坑儒——扼杀文化、荼毒人才之不可取等。
38、赵高指鹿为马——颠倒是非的可恶与仰人鼻息、投人所好的可鄙等。
39、项羽、刘邦鸿门宴——滥施宽容、坐失良机、酿成后祸等。
40、刘邦约法三章——严于纪律、立信安民方可成大业等。
41、韩信受胯下之辱——胸怀远大、大勇若怯、不计一时得失等。
42、萧何追韩信——珍视人才、敢于重用无名之辈等。
43、张良与圯上老人——尊重老者、经受考验、终获厚待等。
44、董仲舒三年不窥园——专心致志、发奋读书等。
45、司马迁撰《史记》——为了事业牺牲一切、孜孜不倦、奋斗不已等。
46、苏武牧羊——忠于国家、保持气节、威武不能屈等。
47、马援马革裹尸——立志报国、义无反顾、效命沙场等。
48、班超出使西域——当仁不让、为国扬威、交流开拓等。
49、董宣强项抗圣命——不媚上、不枉法、坚持原则、冒死抗争等。
50、孔融让梨——谦逊礼让、克己待人、尊敬年长者等。
51、曹孟德老骥伏枥——年高者壮心未已、理想永存、向往奋斗等。
52、曹植七步成诗——不可同室相残以及奇才急智等。
53、曹冲称象——少年英才、聪明过人以及独辟蹊径破难关等。
54、刘备三顾茅庐——礼贤下士、诚心实意招揽人才等。
55、诸葛亮七擒孟获——服人以德、攻心为上等。
56、刘禅乐不思蜀——丧失气节、得过且过、寄人篱下等。
57、周处除“三害”——为民除害、改恶从善、战胜自我等。
58、祖逖闻鸡起舞和击楫中流——修身健体、严格要求和不忘收复故土等。
59、王羲之临池学书——刻苦练功、勤学不倦、矢志求成等。
60、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甘于清贫、不媚权贵、保持高尚情操等。
61、范缜《神灭论》——保持真理、不畏诘难、勇敢创立新学说等。
62、李春修赵州桥——微贱者的才智、古科技的'昌盛等。
63、隋炀帝亡国——骄奢淫逸、专横跋扈的恶果等。
64、唐太宗重用魏征——大胆启用反对过自己的人、勇于纳谏等。
65、唐三藏取经——外出学习的艰难和学习的执着、顽强、矢志不二等。
66、鉴真东渡日本国——为了信仰、为了宗教传播的冒险进取、不屈不挠等。
67、日本派出遣唐使——外邦的虚心学习与古代的文化交流等。
68、杨贵妃与荔枝——当政者的荒淫无度、耗费民脂民膏等。
69、杨家一门忠烈——忠贞爱国、奋勇抗敌、英灵含冤等。
70、包拯刚正不阿——秉公执法、不徇私情、不畏权贵等。
71、欧阳修“三上”苦读——珍惜光阴、见缝插针、日积月累等。
72、司马光砸缸——聪明少年临危镇定、机智救人等。
73、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甘于攀登、勇于探索、无限风光在险峰等。
74、王安石伤仲永——人的变化、环境影响、人才的失落等。
75、杨时立学程门——求师的谦逊真诚与执着恳切的精神等。
76、岳飞抗金与被害——爱国报国、奋勇抗敌、陷害忠良等。
77、梁红玉抗金兵——女性的爱国精神、顽强斗志等。
78、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忧国忧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
79、文天祥的正气——忠心爱国、成仁取义、视死如归的无畏精神等。
80、元世祖厚待马可·波罗——恩德怀远、东西文化等。
81、黄道婆改进纺织术——传播技术、致富乡里、无私奉献等。
82、王冕学画——勤奋苦学、坚持不辍、终获成功等。
83、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要充分准备、待机成事等。
84、郑和下西洋——大胆创举、开拓海外交流、发展贸易等。
85、于谦两袖清风与临难护国——为官清廉自律、临危不惧、勇
当大仁等。
86、海瑞冒死上疏——刚正不阿、敢于直言、秉公执法等。
87、李时珍跋山涉水写“本草”——忠于事业、不畏艰难等。
88、徐光启学习西洋科技——破除保守思想、放眼海外、虚心学习先进技术等。
89、袁崇焕的含冤而死——主观武断、偏听偏信、毁灭人才的后果等。
90、东林党人关心国事——知识分子忧国忧民、谏言议政等。
91、徐霞客游历天下——执着、勤勉、不惧艰难险阻的实践精神等。
92、李自成起义的成败——兴亡盛衰、变化在自身等。
93、夏完淳少年英烈——爱国抗敌、视死如归等。
94、清初的文字狱——压制思想、扼杀文明的可悲等。
95、林则徐的“睁开眼睛看世界”——有识之士放眼天下、学习外国等。
96、太平天国内讧——团结兴邦、分裂误国、同心同德方可成事等。
97、武训办义学——尊师重教、兴学育人的献身精神等。
98、火烧圆明园——侵略行径的可耻、国家贫弱的不幸等。
99、严复撰《天演论》——优胜劣汰、思想启蒙、先觉者的历史作用等。
100、康梁公车上书——忧国忧民、变法图强、志士仁人挺身而出等。
中国一百个常见的历史典故汇编
1.常见的历史典故简介
2.常见的历史典故大全
3.中国历史典故
4.中国趣味历史典故
5.中国历史典故大全
6.中国趣味历史典故大全
7.中国常用的历史典故
8.中国历史典故之晏子使楚
上文是关于中国一百个常见的历史典故,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