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品

合集下载

二十四诗品

二十四诗品

作者简介
司空图(837—908),字表圣,河中(治今山西永济)人。咸通进士,官至知制诰、中书舍人。后隐居中条 山王官谷,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有《司空表圣文集》(即《一鸣集》)。又有《司空表圣诗集》,系后人所 辑。
作品争议
关于《二十四诗品》的作者,大多数学者认为,《诗品》即为司空图所著。因就可考的材料来看,此书在晚 明时期已有人题注《诗品》为司空图所撰,并且《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十分明确地记载着“《诗品》一卷,唐 司空图撰”,故晚清时期的学者多持此说。现代持此观点的则主要以祖保泉、赵福坛、王步高、张国庆、张柏青、 郁沅等学者为代表。
有人认为该书并非司空图所著,而其真正作者是谁,又有分歧。现阶段整理共计七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 为此乃明代怀悦所作。主要由陈尚君、汪涌豪两位的《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辨伪》一文提出,不过论争后期已经否 定这种可能性。第二种观点认为是盛唐李嗣真的作品。主要论据有马茂军的《二十四诗品作者考论》,以及查屏 球提出的《枝指生书宋人品诗韵语集》。第三种观点认为是元代虞集的可能性较大,持此观点代表是张健,主要 有《诗品的产生时代与作者》一文,根据其版本源流考证推论《诗家一指》包括《诗品》在内的作者极有可能为 元代的虞集。第四种则认为作者为范德机。以朱绂《名家诗法汇编》中,题为“范德机诗家一指”为据。第五种 观点指向不详,只笼统地划定时间点在元代,认为乃是元人著书。依据是许学夷曾在《诗源辩体》中称《诗品》 是“元人”所著,且胡震亨在《唐音癸签》的第三十二卷亦将《诗品》列入元人诗话中。第六种观点认为是严羽 之前的作者,具体哪朝哪人亦不详。因有杨成刊的《诗法》卷三《严沧浪先生诗法》曾注曰严羽“独得见《一指》 之说”而推论。最后一种则单纯认为此书不是司空图所著的,以周裕锴为代表,提出“令人怀疑的是,司空图在 其他文章中论述诗人风格时,竟然未使用《二十四诗品》中的任何一品”......

《诗品》:“百代诗话之祖”-最新资料

《诗品》:“百代诗话之祖”-最新资料

《诗品》:“百代诗话之祖”一、初识经典 1. 作品概说《诗品》是南北朝时期钟嵘的著作,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论专著,主要内容是品评自汉代到齐梁年间的五言诗人,并将他们按作品质量的高低划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中的诗歌品评标准和评价方式,对后代的诗歌赏析、诗论创作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近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认为它“思深而意远”,与同时代的《文心雕龙》堪称六朝文学批评史上的双璧。

钟嵘(约469-518),字仲伟,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人。

钟氏是颍川望族,世代为官。

钟嵘的十一世祖钟繇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的书法家,与王羲之并称“钟王”。

钟嵘的祖父、父亲都是地方官,钟嵘与哥哥钟?瘛⒌艿苤佑欤?自幼都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有良好的文学修养。

钟嵘少年时代在国子学就读,因为“好学,有思理”“明《周易》”,得到当时的国子祭酒(国家的最高学官)王俭的赏识,被推荐为本州秀才。

三十岁左右开始步入仕途,最后在晋安王萧纲记室任上去世。

他为人正直,有才干,曾多次向皇帝上书,他提出应加强对官员选拔的监督,不应以军功滥授官职的建议,得到了梁武帝的采纳。

二、深入品评1. 形式与体例《诗品》作于梁武帝天监十二年(513)以后,评论对象以五言诗为主,将自汉到齐梁之间的122位作家分为上、中、下三品,分别评论。

这部书最初的名字是《诗评》,《隋书?经籍志》和《南史?钟嵘传》都记载钟嵘的著作名为《诗评》,但也提到“或曰《诗品》”,后来由于不少目录学著作中都写作《诗品》,一些学者也认为,既然是分等第评论诗作,“品”字显得更精当,所以今天通行的名字是《诗品》。

书前有钟嵘自作的序言。

最初成书的时候,是上、中、下三品之前各有一篇序言,清代何文焕编《历代诗话》,将这三篇序合而为一,后来的版本也都遵循这种体例,所以我们今天见到的《诗品》只有书前一篇总序。

钟嵘在《诗品序》中介绍了全书的体例。

上、中、下三品之中,上品为成就大、地位高或派生源流的诗人;中品略次;下品是次要诗人。

二十四诗品

二十四诗品

二十四诗品晚唐〮司图空诗品一.雄浑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非强︐来之无穷︒诗品二.冲淡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犹之惠风︐荏苒在衣︒阅音修篁︐美曰载归︒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诗品三.纤秾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阴路曲︐流莺比邻︒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诗品四.沉着绿杉野屋︐落日气清︒脱巾独步︐时闻鸟声︒鸿雁不来︐之子远行︒所思不远︐若为平生︒海风碧云︐夜渚月明︒如有佳语︐大河前横︒诗品五.高古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窅然空踪︒月出东斗︐好风相从︒太华夜碧︐人闻清钟︒虚伫神素︐脱然畦封︒黄唐在独︐落落玄宗︒诗品六.典雅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诗品七.洗炼如矿出金︐如铅出银︒超心炼冶︐绝爱缁磷︒空潭泻春︐古镜照神︒体素储洁︐乘月返真︒载瞻星辰︐载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诗品八.劲健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巫峡千寻︐走云连风︒饮真茹强︐蓄素守中︒喻彼行健︐是谓存雄︒天地与立︐神化攸同︒期之以实︐御之以终︒诗品九.绮丽神存富贵︐始轻黄金︒浓尽必枯︐淡者屡深︒雾馀水畔︐红杏在林︒月明华屋︐画桥碧阴︒金尊酒满︐伴客弹琴︒取之自足︐良殚美襟︒诗品十. 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真与不夺︐强得易贫︒幽人空山︐过雨采苹︒薄言情悟︐悠悠天钧︒诗品十一. 含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如渌满酒︐花时反秋︒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诗品十二. 豪放观花匪禁︐吞吐大荒︒由道反气︐处得以狂︒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前招三辰︐后引凤凰︒晓策六鳌︐濯足扶桑︒诗品十三. 精神欲返不尽︐相期与来︒明漪绝底︐奇花初胎︒青春鹦鹉︐杨柳楼台︒碧山人来︐清酒深杯︒生气远出︐不着死灰︒妙造自然︐伊谁与裁︒诗品十四. 缜密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意象欲生︐造化已奇︒水流花开︐清露未晞︒要路愈远︐幽行为迟︒语不欲犯︐思不欲痴︒犹春于绿︐明月雪时︒诗品十五. 疏野惟性所宅︐真取不羁︒控物自富︐与率为期︒筑室松下︐脱帽看诗︒但知旦暮︐不辨何时︒倘然适意︐岂必有为︒若其天放︐如是得之︒诗品十六. 清奇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满竹︐隔溪渔舟︒可人如玉︐步屟寻幽︒载瞻载止︐空碧悠悠︐神出古异︐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诗品十七. 委曲登彼太行︐翠绕羊肠︒杳霭流玉︐悠悠花香︒力之于时︐声之于羌︒似往已回︐如幽匪藏︒水理漩洑︐鹏风翱翔︒道不自器︐与之圆方︒诗品十八. 实境取语甚直︐计思匪深︒忽逢幽人︐如见道心︒清涧之曲︐碧松之阴︒一客荷樵︐一客听琴︒情性所至︐妙不自寻︒遇之自天︐泠然希音︒诗品十九. 悲慨大风卷水︐林木为摧︒适苦欲死︐招憩不来︒百岁如流︐富贵冷灰︒大道日丧︐若为雄才︒壮士拂剑︐浩然弥哀︒萧萧落叶︐漏雨苍苔︒诗品二十. 形容绝伫灵素︐少回清真︒如觅水影︐如写阳春︒风云变态︐花草精神︒海之波澜︐山之嶙峋︒俱似大道︐妙契同尘︒离形得似︐庶几斯人︒诗品二十一. 超诣匪神之灵︐匪几之微︒如将白云︐清风与归︒远引若至︐临之已非︒少有道契︐终与俗违︒乱山乔木︐碧苔芳晖︒诵之思之︐其声愈希︒诗品二十二. 飘逸落落欲往︐矫矫不群︒缑山之鹤︐华顶之云︒高人画中︐令色氤氲︒御风蓬叶︐泛彼无垠︒如不可执︐如将有闻︒识者已领︐期之愈分︒诗品二十三. 旷达生者百岁︐相去几何︒欢乐苦短︐忧愁实多︒何如尊酒︐日往烟萝︒花覆茅檐︐疏雨相过︒倒酒既尽︐杖藜行歌︒孰不有古︐南山峨峨︒诗品二十四. 流动若纳水輨︐如转丸珠︒夫岂可道︐假体如愚︒荒荒坤轴︐悠悠天枢︒载要其端︐载同其符︒超超神明︐返返冥无︒来往千载︐是之谓乎︒。

二十四诗品原文及翻译

二十四诗品原文及翻译

二十四诗品原文及翻译二十四诗品原文及翻译《二十四诗品》,是古代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专著。

旧提为晚唐司空图撰,实则作者存疑,其继承了道家、玄学家的美学思想,以道家哲学为主要思想,以自然淡远为审美基础,囊括了诸多诗歌艺术风格和美学意境,将诗歌所创造的风格、境界分类。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十四诗品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1、雄浑大用外腓,真体內充。

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持之非强,来之无穷。

华美的文辞涌现在外,真切的内容充实其中。

返回虚静,才能达到浑然之境,蓄积正气,笔力方可显出豪雄。

雄浑的诗包罗万物的气势,高高横贯浩渺的太空。

像苍茫滚动的飞云,如浩荡翻腾的长风。

超越生活的表面描写,掌握作品的核心内容。

追求雄浑,不可勉强拼凑,自然得来,就会意味无穷。

2、冲淡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犹之惠风,荏苒在衣。

阅音修篁,美曰载归。

遇之匪深,即之愈希。

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作家平时保持着沉静的思考,就会体会到冲淡的微妙。

诗歌饱含着自然的气势,像伴随幽独的白鹤一起高飞。

这境界像和煦的春风,轻轻抚摸着你的素衣,又好像响动的翠竹,柔声呼唤你同归故里。

偶然达到冲淡,并不困难,勉强追求,就会很少如意。

作品如果停留在表面描写,那就会和冲淡风格远离。

3、纤秾采采流水,蓬蓬远春。

窈窕深谷,时见美人。

碧桃满树,风日水滨。

柳阴路曲,流鶯比邻。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

如將不尽,与古为新。

闪动的流水鲜明耀眼,无边的阳春繁花烂漫。

在幽静的山谷里,又有美人出现,碧桃的花满树争艳,随着和风摇曳在水边。

柳荫掩映,小路弯弯,群莺软语,接连不断。

作品越是深入这样的纤秾情景,就越能写得真切自然。

适时探究,永不停步,就会和历代佳作同样新鲜。

4.沈著绿林野屋,落日气清。

脱巾独步,时闻鸟声。

鸿雁不来,之子远行。

所思不远,若为平生。

海风碧云,夜渚月明。

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绿林中深藏着朴陋的小屋,一抹斜晖余照更显得天朗气清。

二十四诗品

二十四诗品
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清露未晞。要路愈远,幽行为迟。语不欲犯,思不欲痴。犹春于绿,明月雪时。
十五、疏野
惟性所宅,真取不羁。控物自富,与率为期。筑室松下,脱帽看诗。但知旦暮,不辨何时。倘然适意,岂必有为。若其天放,如是得之。
十六、清奇
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满竹,隔溪渔舟。可人如玉,步辇寻幽。载瞻载止,空碧悠悠,神出古异,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
大风卷水,林木为摧。适苦欲死,招憩不来。百岁如流,富贵冷灰。大道日丧,若为雄才。壮士拂剑,浩然弥哀。萧萧落叶,漏雨苍苔。
二十、形容
绝伫灵素,少回清真。如觅水影,如写阳春。风云变态,花草精神。海之波澜,山之嶙峋。俱似大道,妙契同尘。离形得似,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斯人。
二一、超诣
匪神之灵,匪几之微。如将白云,清风与归。远引若至,临之已非。少有道契,终与俗违。乱山乔木,碧苔芳晖。诵之思之,其声愈希。
十七、委曲
登彼太行,翠绕羊肠。杳霭流玉,悠悠花香。力之于时,声之于羌。似往已回,如幽匪藏。水理漩洑,鹏风翱翔。道不自器,与之圆方。
十八、实境
取语甚直,计思匪深。忽逢幽人,如见道心。清涧之曲,碧松之阴。一客荷樵,一客听琴。情性所至,妙不自寻。遇之自天,泠然希音。
十九、悲慨
六、典雅
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七、洗炼
如矿出金,如铅出银。超心炼冶,绝爱缁磷。空潭泻春,古镜照神。体素储洁,乘月返真。载瞻星辰,载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八、劲健
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巫峡千寻,走云连风。饮真茹强,蓄素守中。喻彼行健,是谓存雄。天地与立,神化攸同。期之以实,御之以终。

诗品的名词解释

诗品的名词解释

诗品的名词解释“诗品”即“诗品评”。

诗品的发展是和“六义”分不开的,诗歌有韵,讲求声律,合乎平仄,则可以构成一篇精妙的诗篇。

而好的诗篇离不开精妙的语言,因此可以说一个好的诗人必定也是一个优秀的语言家,而他的诗歌作品一定具有艺术的美感,从而得到读者的认同。

我国古代不少的著名的诗人,他们的诗歌作品确实也都具有艺术的美感。

如同样为山水田园诗派的陶渊明,他的那些田园诗,除了写出农村生活的真切外,还体现出一种恬淡自然的艺术美。

他不仅擅长于用朴素无华的白描手法来描写农村生活,而且在创作中使语言更加含蓄深沉。

他的诗歌有着悠远的意境和淡雅的风格。

梁钟嵘以为自己的这部著作“其旨归在乎‘文’‘丽’,盖探其致而本其化也。

使班婕妤为《汉宫》,则文乏色矣;宋玉赋《风》《钓》,则丽不存焉。

至景纯《江赋》,始丽而后色;张衡《二京赋》,丽而后有体。

”这段话主要是论述了诗歌创作的艺术规律——即追求语言的美和文采的富丽。

其实钟嵘评诗的标准早已被后人提及过,大概便是“文”与“丽”。

因此钟嵘所标举的标准,可视为后来诗品评家们的共识。

1、汉末建安时期,曹丕《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此自然之理,非力之所强而能致也。

”晋左思曾经对自己的《咏史》十五首,逐一点评,以为“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

”就是说,诗歌的取材,应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或是有生命的东西,否则就不能成为诗歌。

其次,取材要新颖,不能陈词滥调。

他举例说,沈约的《郊居赋》,取材于“形体”,但却没有什么新意;庾信的《拟咏怀》,写春秋战国时期燕赵间的游侠之士,其中有描绘云霞的瑰丽景象,有关于禽兽游猎的奇异情状,都很出色,可惜没有结合现实生活,只是堆砌辞藻而已。

以上就是刘勰《文心雕龙》中所说的文体。

它指出了诗歌创作中的一些重要的艺术规律,不仅对于文学创作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文章的评价鉴赏也是非常有益的。

《诗品》序原文及翻译

《诗品》序原文及翻译

《诗品》序原文及翻译序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只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

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昔南风之词,卿云之颂,厥义敻矣。

夏歌曰:“郁陶乎予心。

”楚谣曰:“名余曰正则。

”虽诗体未全,然是五言之滥觞也。

逮汉李陵,始着五言之目矣古诗眇邈,人世难详,推其文体,固是炎汉之制,非衰周之倡也。

自王、扬、枚、马之徒,词赋竞爽,而吟咏靡闻。

从李都尉迄班婕妤,将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而已。

诗人之风,顿已缺丧。

东京二百载中,惟有班固咏史,质木无文。

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

次有攀龙托凤,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

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矣。

尔后陵迟衰微,迄于有晋。

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

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

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爰及江表,微波尚传。

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

先是,郭景纯用(人隽)上之才,变创其体;刘越石仗清刚之气,赞成厥美。

然彼众我寡,未能动俗。

逮义熙中,谢益寿斐然继作。

元嘉中,有谢灵运,才高词盛,富艳难踪,固以含跨刘、郭,陵轹潘、左。

故知陈思为建安之杰,公干、仲宣为辅。

陆机为太康之英,安仁、景阳为辅。

谢客为元嘉之雄,颜延年为辅:斯皆五言之冠冕,文词之命世也。

夫四言,文约意广,取效风骚,便可多得。

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

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

故云会于流俗。

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耶?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

文已尽而义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若专用比兴,则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

若但用赋体,则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蔓之累矣。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原文,《二十四诗品》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原文,《二十四诗品》

司空图《⼆⼗四诗品》原⽂,《⼆⼗四诗品》 《⼆⼗四诗品》是⼀部批评著作,本⾝也是批评的⽂学作品——⼀组美丽的写景四⾔诗,⽤种种形象来⽐拟、烘托不同的诗格风格,颇得神貌,并在批评中建⽴了⼀种特殊的体裁。

它不是⼀部普通的诗歌理论著作,⽽是贯通古典美学与现代⽂艺的美丽通道,是激活技术⽂明时代诗与思的⼀个能量源。

在等前⼈探讨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提升,将诗的风格细分为⼆⼗四种,即:雄浑、冲淡、纤秾、沉著、⾼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

每种都以⼗⼆句四⾔诗加以说明,形式整饬。

《四库全书总⽬提要》称之为“诸体毕备,不主⼀格”。

以下是《⼆⼗四诗品》全⽂: 【雄浑】 ⼤⽤外腓,真体内充。

反虚⼊浑,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持之匪强,来之⽆穷。

【冲淡】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犹之惠风,荏苒在⾐。

阅⾳修篁,美⽈载归。

遇之匪深,即之愈希。

脱有形似,握⼿已违。

【纤秾】 采采流⽔,蓬蓬远春。

窈窕深⾕,时见美⼈。

碧桃满树,风⽇⽔滨。

柳阴路曲,流莺⽐邻。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沉着】 绿杉野屋,落⽇⽓清。

脱⼱独步,时闻鸟声。

鸿雁不来,之⼦远⾏。

所思不远,若为平⽣。

海风碧云,夜渚⽉明。

如有佳语,⼤河前横。

【⾼古】 畸⼈乘真,⼿把芙蓉。

泛彼浩劫,窅然空踪。

⽉出东⽃,好风相从。

太华夜碧,⼈闻清钟。

虚伫神素,脱然畦封。

在独,落落⽞宗。

【典雅】 ⽟壶买春,赏⾬茅屋。

坐中佳⼠,左右修⽵。

⽩云初晴,幽鸟相逐。

眠琴绿阴,上有飞瀑。

落花⽆⾔,⼈淡如菊。

书之岁华,其⽈可读。

【洗炼】 如矿出⾦,如铅出银。

超⼼炼冶,绝爱缁磷。

空潭泻春,古镜照神。

体素储洁,乘⽉返真。

载瞻星⾠,载歌幽⼈。

流⽔今⽇,明⽉前⾝。

【劲健】 ⾏神如空,⾏⽓如虹。

巫峡千寻,⾛云连风。

饮真茹强,蓄素守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關於《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詩品》內容的考證的作業姓名:韓倩專業:中國古典文獻學學號:201002050104007 一、鐘嶸所撰《詩品》於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詩文評》中的全文如下:詩品三卷,梁鐘嶸撰。

嶸字仲偉,潁川長社人。

與兄岏弟嶼,並好學有名。

齊永明中為國子生。

王儉舉本州秀才,起家王國侍郎。

入梁,仕至晉安王記室,卒於官。

嶸學通《周易》,詞藻兼長。

所品古今五言詩,自漢、魏以來一百有三人,論其優劣,分為上、中、下三品。

每品之首,各冠以序。

皆妙達文理,可與《文心雕龍》並稱。

近時王士禎極論其品第之間,多所違失。

然梁代迄今,邈踰千祀,遺篇舊制,什九不存,未可以掇拾殘文,定當日全集之優劣。

惟其論某人源出某人,若一一親見其師承者,則不免附會耳。

史稱嶸嘗求譽於沈約,約弗為獎借,故嶸怨之,列約中品。

案約立之中品,未為排抑。

惟序中深詆聲律之學,謂蜂腰鶴膝,僕病未能;雙聲疊韻,裏俗已具。

是則攻擊約說,顯然可見,言亦不盡無因也。

二、我主要是對《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所述鐘嶸的生平事蹟、所述歷史上對於鐘嶸以及《詩品》的文學評價、所述文學現象的考察等方面做了一些考證的工作。

對於其中所述鐘嶸生平事蹟的考察以及其中所提到的人物和一些文學現象的考證,我查閱了《梁書》、《南史》、《南齊書》、《隋書·經籍志》、《舊唐書·藝文志》、《新唐書·藝文志》、《宋史·藝文志》等史書;對於所作的文學評論以及其中所述的文學現象和評價,我查閱了《帶經堂詩話》、《玉臺新詠》、《詩人玉屑》,而對其中提到的《詩品》原文的考證,我參考了《四庫全書··詩品》、《詩品注》以及《詩品集注》。

三,我對於《詩品》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的具體考證情況如下:詩品三卷,梁鐘嶸撰。

據《隋書·經籍志》(【唐】魏征等撰,中華書局出版)第1084頁記載:“《詩評》三卷,鐘嶸撰,或曰《詩品》。

”綜上考證,此句所述,應無誤。

嶸字仲偉,潁川長社人。

與兄岏弟嶼,並好學有名。

齊永明中為國子生。

王儉舉本州秀才,起家王國侍郎。

考證出處如下:(一),據《梁書·儒林列傳·文學上·鐘嶸傳》(【唐】姚思廉撰,中華書局,1973年5月版)第694頁記載:“鐘嶸字仲偉,潁川長社人,晉侍中雅七世孫也。

”“嶸與兄岏、弟嶼並好學,有思理。

嶸,齊永明中為國子生,明《周易》,衛軍王儉領祭酒,頗賞接之。

舉本州秀才,起家王國侍郎,遷撫軍行參軍,出為安國令。

”(二),據《南史·儒林列傳·文學·鐘嶸傳》(【唐】李延壽撰,中華書局,1975年6月版)第1778頁記載:“鐘嶸字仲偉,潁川長社人,晉侍中雅七世孫也。

”“嶸與兄岏、弟嶼並好學,有思理。

嶸齊永明中為國子生,明《周易》。

衛將軍王儉領祭酒,頗賞接之。

建武中,為南康王侍郎。

”綜上考證,此三句對於鐘嶸的生平敘述,無誤。

入梁,仕至晉安王記室,卒於官。

考證出處如下:(一),據《梁書·儒林列傳·文學上·鐘嶸傳》(【唐】姚思廉撰,中華書局,1973年5月版)第694頁記載:“元簡命嶸作《瑞士頌》以旌表之,辭甚典麗。

選西中郎晉安王記室。

“(二),據《南史··儒林列傳·文學·鐘嶸傳》(【唐】李延壽撰,中華書局,1975年6月版)第1779頁記載:“元簡令嶸作《瑞士頌》以旌表之,辭甚典麗。

遷西中郎晉安王記室。

“(三),據《梁書·儒林列傳·文學上·鐘嶸傳》(【唐】姚思廉撰,中華書局,1973年5月版)第697頁記載:“頃之,卒於官。

“(四),據《南史··儒林列傳·文學·鐘嶸傳》(【唐】李延壽撰,中華書局,1975年6月版)第1779頁記載:“頃之卒官。

”綜上考證,此句對於鐘嶸的生平敘述,應無誤。

嶸學通《周易》,詞藻兼長。

(一),據《梁書·儒林列傳·文學上·鐘嶸傳》(【唐】姚思廉撰,中華書局,1973年5月版)第694頁記載:“嶸,齊永明中為國子生,明《周易》,衛軍王儉領祭酒,頗賞接之。

”(二),據《南史··儒林列傳·文學·鐘嶸傳》(【唐】李延壽撰,中華書局,1975年6月版)第1778頁記載:“嶸齊永明中為國子生,明《周易》。

”綜上考證,此句對於鐘嶸的生平敘述,無誤。

所品古今五言詩,自漢、魏以來一百有三人,論其優劣,分為上、中、下三品。

每品之首,各冠以序。

(一),《梁書·儒林列傳·文學上·鐘嶸傳》(【唐】姚思廉撰,中華書局,1973年5月版)第694頁記載:“嶸嘗品古今五言詩,論其優劣,名為《詩評》。

“(二),據《南史··儒林列傳·文學·鐘嶸傳》(【唐】李延壽撰,中華書局,1975年6月版)第1779頁記載:“及約卒,嶸品古今詩為評,言其優劣,雲:‘觀修文眾制,五言最優。

’。

”(三),據《帶金堂詩話·評駁類一》(王士禎著,張宗楠纂集,戴鴻森校點,)第58頁記載:“嶸以三品銓敘作者,自譬諸九品論人,七略裁士。

“綜上考證,此句所述,應無誤。

皆妙達文理,可與《文心雕龍》並稱。

未找到考證依據,應是四庫館臣對於《詩品》的評價。

近時王士禎極論其品第之間,多所違失。

然梁代迄今,邈踰千祀,遺篇舊制,什九不存,未可以掇拾殘文,定當日全集之優劣。

據《帶金堂詩話·評駁類一》(王士禎撰,)第58頁記載:“鐘嶸《詩品》,餘少時深喜之,今始知其踳(《蟲尾續文》作‘舛’)。

謬不少。

嶸以三品銓敘作者,自譬諸’九品論人,七略裁士’,乃以劉楨與陳思並稱,以為’文章之聖‘。

夫楨之視植,豈但斥鴳之與鯤鵬邪!又置曹孟德下品,而楨與王粲反居上品。

他如上品之陸機、潘嶽,宜在中品;中品之劉琨、郭璞、陶潛、鮑照、謝朓、江淹,下品之魏武,宜在上品;下品之徐幹、謝莊、王融、帛道猷、湯惠休,宜在中品。

而位置顛錯,黑白淆訛,千秋定論,謂之何哉?建安諸子,偉長實勝公幹,而嶸譏其“以莛扣鐘”,乖反彌甚。

至以陶潛出於應璩,郭璞出於潘嶽,鮑照出於二張,尤陋矣,又不足深辯也。

”可見王士禎認為鐘嶸於《詩品》中所述多所違失。

惟其論某人源出某人,若一一親見其師承者,則不免附會耳。

據《帶金堂詩話·評駁類一》(王士禎撰,)第58頁記載:“至以陶潛出於應璩,郭璞出於潘嶽,鮑照出於二張,尤陋矣,又不足深辨也。

“王士禎是認為鐘嶸論某人源出某人,未一一親見其師承者,所以是不正確的。

未找到考證依據,證明四庫館臣對鐘嶸的評價的正誤。

史稱嶸嘗求譽於沈約,約弗為獎借,故嶸怨之,列約中品。

案約立之中品,未為排抑。

據《南史··儒林列傳·文學·鐘嶸傳》(【唐】李延壽撰,中華書局,1975年6月版)第1779頁記載:“嶸嘗求譽於沈約,約拒之。

及約卒,嶸品古今詩為評,言其優劣,雲:‘觀修文眾制,五言最優。

齊永明中,相王愛文,王元長等皆宗附約。

於時謝脁未遒,江淹才盡,範雲名級又微,故稱獨步。

故嘗辭密於範,意淺於江’蓋追宿憾,以此報約也。

”所以“嶸嘗求譽於沈約,約弗為獎借。

”應是無誤。

“故嶸怨之,列約中品”應有誤,史書中並未談及。

“案約立之中品,未為排抑”應是無誤。

惟序中深詆聲律之學,謂蜂腰鶴膝,僕病未能;雙聲疊韻,裏俗已具。

是則攻擊約說,顯然可見,言亦不盡無因也。

(一),我根據《詩品》在《四庫全書》中的記載;以及參看了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出版,陳延傑所注《詩品注》以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0月出版,曹旭集注的《詩品集注》。

鐘嶸在《詩品》中講到:“今既不被管弦,亦何取於聲律耶?齊有王元長者,嘗謂餘雲:’宮商與二儀俱生,自古詞人不知之。

帷顏憲子乃雲‘律呂音調’,而其實大謬。

唯見範曄、謝莊頗識之耳。

嘗欲進《知音論》,未就。

’王元長創其首,謝朓、沈約揚其波。

”“至平上去入,則餘病未能,蜂腰鶴膝,閑裏已具。

“(二),根據《詩人玉屑·詩病篇》(【宋】魏慶之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59年8月版),第234頁記載了沈約的《詩病有八》:“一曰平頭,二曰上尾,三曰蜂腰,四曰鶴膝,五曰大韻,六曰小韻,七曰旁紐,八曰正紐。

八重惟上尾、鶴膝最忌,餘病亦皆通。

”所以所述“蜂腰鶴膝,僕病未能;雙聲疊韻,裏俗已具。

是則攻擊約說。

”應是無誤。

又一百三人之中,惟王融稱王元長,不著其名,或疑其有所私尊。

然徐陵《玉臺新詠》亦惟融書字,蓋齊、梁之間避齊和帝之諱,故以字行,實無他故。

今亦姑仍原本,以存其舊焉。

(一),據《南齊書·列傳·王融傳》(【梁】蕭子顯撰,中華書局,1972年1月版)第817頁記載:“王融字元長,琅琊臨沂人也。

”(二),據《南齊書·本紀·和帝紀》(【梁】蕭子顯撰,中華書局,1972年1月版)第111頁記載:“和帝諱寶融,字智昭,高宗第八子也。

”(三),據《玉臺新詠》(【陳】徐陵撰,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年版)卷四,第88頁所記載的王融的《古意二首》時,作者所書為“王融”,而非“王元長”並在作者下附《南齊書》中對王融生平的記載:“王融,《南齊書》:王融字元長,琅邪人。

少而神明,警慧博涉,有文采。

舉秀才,曆中書郎。

”後附校勘曰:“融以才辨兼主客接虜使,後刺死於獄,年二十七卒。

“綜上考證,在鐘嶸撰寫《詩品》時,應當是避梁和帝諱,徐陵生活在稍晚於鐘嶸時代,卻又稱王融的名而非字。

因此在一百三人中,僅王融稱其字,而不著其名。

綜上所述,經過考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對於鐘嶸及其《詩品》的整體面貌做了較好的概述,基本無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