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陶渊明诗词四首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诗四首》知识讲解

2.试分析“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所蕴含的情感。 辛勤劳作一天,尽管十分劳累,但作者的心情依旧很好,“带月荷锄归”,使读者看到诗人的心理 上颇为满足,而且还有些自我欣赏的味道。 3.请你结合人物身份、举止、心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首诗的画面。 诗人如释重负,告别了那个令人厌倦、压抑的官场,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田园。来到南山脚 下,种下了豆子,但因体力不支,农艺不精,所以草儿盛,豆苗稀。诗人只好一大早起来就扛着锄头 去除草,晚上一直劳作到与星星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湿了衣衫,可解脱了身心束缚的诗人不 以为苦,而深深地体味到其中的乐趣。 《使至塞上》 1.朗读全诗,思考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作者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番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 在西北边塞的居延。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 在燕然前线。 2.【高清课堂:诗四首 ppt16】请你谈谈“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的含义,它蕴含作者 怎样的感情? 自己过了边塞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人的上 空。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3.【高清课堂:诗四首 ppt18】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的意境。 大漠茫茫无边,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显 得异常醒目。“孤烟”两字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长河 落日圆”写出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中。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 杳无尽头。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 绘中。就像《红楼梦》中香菱说的那样:“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 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 《渡荆门送别》 1.请你说说《渡荆门送别》一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抒发了作者乡愁的是哪一句? 本诗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李白出蜀至荆门来到楚地时所见到景色及自己的感受。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从景物方面着笔,表现的是作者浓浓的乡思。 2.本诗写景的句子是哪几句?按什么顺序描绘的?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 本诗写景的句子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它们是按由远到 近的顺序写的。 鉴赏诗句并说明理由: 示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前句形象描述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 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巧妙地将静止的山岭描绘出充满动感与空间感
【讲义】陶渊明诗歌

陶渊明:中古最伟大的文学家主讲人:《红楼梦》作者悠哉(杨秋荣)一、四言诗《停云》四首停云,思亲友也。
樽湛新醪,园列初荣。
愿言不从,叹息弥襟。
《停云》四首其一霭霭停云,濛濛时雨。
八表同昏,平路伊阻。
静寄东轩,春醪独抚。
良朋悠邈,搔首延伫。
《停云》四首其二停云霭霭,时雨濛濛。
八表同昏,平陆成江。
有酒有酒,闲饮东窗。
愿言怀人,舟车靡从。
《停云》四首其三东园之树,枝条载荣。
竞用新好,以怡余情。
人亦有言,日月于征。
安得促席,说彼平生。
《停云》四首其四翩翩飞鸟,息我庭柯。
敛翮闲止,好声相和。
岂无他人?念子实多。
愿言不获,抱恨如何!《时运》四首时运,游暮春也。
春服既成,景物斯和。
偶景独游,欣慨交心。
《时运》四首其一迈迈时运,穆穆良朝。
袭我春服,薄言东郊。
山涤馀霭,宇暧微霄。
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时运》四首其二洋洋平泽,乃漱乃濯。
邈邈遐景,载欣载瞩。
人亦有言,称心易足。
挥兹一觞,陶然自乐。
《时运》四首其三延目中流,悠想清沂。
童冠齐业,闲咏以归。
我爱其静,寤寐交挥。
但恨殊世,邈不可追。
《时运》四首其四斯晨斯夕,言息其庐。
花药分列,林竹翳如。
清琴横床,浊酒半壶。
黄唐莫逮,慨独在余。
《荣木》四首荣木,念将老也。
日月推迁,已复九夏。
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荣木》四首其一采采荣木,结根于玆。
晨耀其华,夕已丧之。
人生若寄,憔悴有时。
静言孔念,中心怅而。
《荣木》四首其二采采荣木,于玆托根。
繁华朝起,慨暮不存。
贞脆由人,祸福无门。
匪道曷依?匪善奚敦?《荣木》四首其三嗟余小子,禀玆固陋。
徂年既流,业不增旧。
志彼不舍,安此日富。
我之怀矣,怛焉内疚。
《荣木》四首其四先师遗训,余岂之坠?“四十无闻,斯不足畏。
”脂我名车,策我名骥。
千里虽遥,孰敢不至?二、五言诗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
从内容上可分为三大类:(1)饮酒诗;(2)咏怀诗;(3)田园诗。
《饮酒二十首》写作背景公元416年,刘裕分五路讨伐后秦。
首发攻克了洛阳,西晋故都得到光复。
陶渊明《杂诗》古诗词赏析四首.doc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下面是分享的陶渊明《杂诗》古诗词赏析四首。
欢迎阅读参考!陶渊明《杂诗》古诗词赏析【一】《杂诗·其一》魏晋:陶渊明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赏析陶渊明《杂诗》共有十二首,此为第一首。
王瑶先生认为前八首“辞气一贯”,当作于同一年内。
据其六“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句意,证知作于晋安帝义熙十年(414),时陶渊明五十岁,距其辞官归田已有八年。
这组《杂诗》,实即“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文选》李善注)的杂感诗。
正如明黄文焕《陶诗析义》卷四所云:“十二首中愁叹万端,第八首专叹贫困,余则慨叹老大,屡复不休,悲愤等于《楚辞》。
”可以说,慨叹人生之无常,感喟生命之短暂,是这组《杂诗》的基调。
这种关于“人生无常”“生命短暂”的叹喟,是在《诗经》《楚辞》中即已能听到的,但只是到了汉末魏晋时代,这种悲伤才在更深更广的程度上扩展开来,从《古诗十九首》到三曹,从竹林七贤到二陆,从刘琨到陶渊明,这种叹喟变得越发凄凉悲怆,越发深厚沉重,以至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这种音调,在我们今天看来不无消极悲观的意味,但在当时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却反映了人的觉醒,是时代的进步。
“人生无根蒂”四句意本《古诗十九首》之“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飘尘”,感叹人生之无常。
蒂,即花果与枝茎相连接的部分。
人生在世即如无根之木、无蒂之花,没有着落,没有根柢,又好比是大路上随风飘转的尘土。
由于命运变幻莫测,人生飘泊不定,种种遭遇和变故不断地改变着人,每一个人都已不再是最初的自我了。
这四句诗,语虽寻常,却寓奇崛,将人生比作无根之木、无蒂之花,是为一喻,再比作陌上尘,又是一喻,比中之比,象外之象,直把诗人深刻的人生体验写了出来,透露出至为沉痛的悲怆。
陶渊明最著名的十首古诗,看破世俗,洒脱恬淡

陶渊明最著名的十首古诗,看破世俗,洒脱恬淡陶渊明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喜欢喝酒,“寄酒为迹”抒发自己不愿和腐朽的统治集团同流合污的心愿,表现出诗人恬淡旷远的襟怀、孤傲高洁的品格,也正是因为如此它的作品才虽平淡质朴却诗意盎然。
陶渊明最著名的十首古诗,看破世俗,洒脱恬淡!第一首:《饮酒二十首》之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春光明媚,秋高气爽,心情舒畅,有感而发,登高赋诗,此乃自古文人的一大雅趣。
此写归隐田园的悠闲情趣。
采菊东篱之下,已然充满了浓厚的悠闲生活情趣;而以“悠然”一词写无意间抬头见山之景,则让不期而至的悠闲感跃然纸上,让人顿然生出无限的艳羡之情。
第二首:《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首诗是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
诗人在南山下种豆子,可却是草盛豆苗稀,日出而作,月出而归,尽管劳作很辛苦,但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心情很是愉快。
第三首:《庚岁戍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
晨出肆微勤,日入负禾还。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
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
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
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
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人生就应该把谋求衣食放在根本上,要想求得自身的安定,首先就要参加劳动,惨淡经营,才得以生存。
这几句诗,语言简练平易,道理平凡而朴素,超越“获稻”的具体事情,而直写由此引发的对人生真谛的思考与总结。
第四首:《饮酒》其七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秋菊花盛正鲜艳,含露润泽采花英。
八年级上册诗四首.doc

八年级上册30课《诗四首》赏析与练习归园田居(其三)(2)写诗人早出晚归、欣慰自足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⑶陶渊明《归园田居》中表示辛勤劳作,热爱劳动的诗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最能突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归返自然志愿的诗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4、“草盛豆苗稀”中的“盛”和"稀”的对比说明什么?[答]说明了作者辞官归田,虽耕作不佳却乐在其中,可见其本意在享受田园生活的宁静和安适。
5、“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归隐“遁世”的?[答]表达了诗人宁可归隐田园,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行。
第二问示例:归隐遁世是他消极逃避现实的表现或当时社会现实黑暗,他无力抗争,只好逃避。
6、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这首五言律诗,语言朴素,意境恬淡,体现了作者悠然的心境。
B.颔联描写的是作者自己的躬耕生活,这种生活虽然辛苦,但却充实愉快。
C.带月荷锄、夕露沾衣的农耕生活,实情实景,生动感人,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D.作者沉溺于美好的田园生活中,乐于做一个隐士而忘却一切的世俗的烦恼。
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无欲无愿的心境。
7、诗人躬耕田亩,将田间劳动写得富有诗意,其中你最欣赏哪一句,为什么?[答]“种豆南山下”,语言亲切朴素,明白如话,以平淡的口吻写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及自己闲适寡欲的心境。
8、“带月荷锄归” 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
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答:“带月荷锄归”,描写劳动归来的诗人,在皎洁的月光下,肩扛一把锄头,构成了一幅月夜归耕图。
这一句用语平淡自然,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一起,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归隐遂愿后的愉悦和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9、从这首诗的内容和主题来看,你认为“但使愿无违”中的"愿”是什么?从诗的内容看,可理解为辛勤耕种期待收获一多收些豆子。
陶渊明十首诗句

陶渊明十首诗句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以咏史、咏物、咏景、咏怀为主题,表达着他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和独特感悟。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陶渊明的十首经典诗句,希望能够带领读者领略他优美的诗意世界。
第一首诗句是出自《归园田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句诗以采菊、见山为主题,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追求自然之美的心境。
诗句中的“悠然”一词,给人以宁静、安详的感觉,让人感受到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第二首诗句选自《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这句诗以陶渊明喜欢隐居的心情为主题,表达了他对宁静、淡泊生活的向往。
诗句中的“结庐”和“人境”形象地描绘了他远离尘嚣、安享清静的境地。
第三首诗句出自《归去来兮辞》:“独行独上,相顾无言。
”这句诗描绘了陶渊明行走在远方,与同伴相互凝视却无需言语交流的情景。
这句诗简洁明了地表达了友情的深沉和默契。
第四首诗句选自《读山海经·其十》:“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这句诗表达了陶渊明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厚感受。
诗句中的“野有蔓草”和“零露漙兮”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的美妙景象,令人仿佛身临其境。
第五首诗句出自《归园田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句诗以落红化作春泥来护花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变化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力的崇敬。
这句诗寄托了作者对人生坎坷和离别的思考,给人以安慰和希望。
第六首诗句选自《桃花源记》:“童稚开荆扉,三径就幽径。
”这句诗描绘了陶渊明发现桃花源的情景,给人以童话般的感觉。
诗句中的“童稚开荆扉”和“三径就幽径”生动地描绘了诗人进入桃花源的过程和场景,给人以梦幻般的感受。
第七首诗句出自《饮酒》:“虽无肴鹿邀,但有酒盈樽。
”这句诗表达了陶渊明在饮酒时的豪情和快乐。
诗句中的“无肴鹿邀”和“有酒盈樽”形象地描绘了他独自一人饮酒的情景,给人以畅快和愉悦的感觉。
第八首诗句选自《咏菊》:“岁晚草木黄,衰草啼秋蝉。
陶渊明诗词作品

陶渊明诗词作品饮酒诗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
他的《饮酒》二十首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
从诗的情趣和笔调看,可能不是同一时期的作品。
东晋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杀之自立,建刘宋王朝。
《述酒》即以比喻手法隐晦曲折地记录了这一篡权易代的过程,对晋恭帝以及晋王朝的覆灭流露了无限的哀惋之情。
此时陶渊明已躬耕隐居多年,乱世也看惯了,篡权也看惯了,但这首诗仍透露出他对世事不能忘怀的精神。
咏怀诗陶渊明的咏怀诗以《杂诗》十二首,《读山海经》十三首为代表。
《杂诗》十二首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可见诗人内心无限深广的忧愤情绪。
《读山海经》十三首借吟咏《山海经》中的奇异事物表达了同样的内容,如第十首借歌颂精卫、刑天的“猛志固常在”来抒发和表明自己济世志向永不熄灭。
田园诗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
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
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读者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
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大约作于南朝宋初年。
它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
表现了诗人对现存社会制度彻底否定与对理想世界的无限追慕之情。
它标志着陶渊明的思想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
他的田园诗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诗四首》练习试题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诗四首》练习试题《归园田居》阅读题(请先默写诗句16分)归园田居,。
,。
,。
,。
1.解释下列词语。
(5分)秽()盛()荷()长()但( )2、陶渊明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中诗歌流派的代表人物。
他最喜欢的花是,你能用哪句诗证明,。
(6分)3.诗中体现了农家生活艰辛的一句是,。
(4分)4.体现了全诗主旨的一句是:,。
(4分)5.把劳动写得富有诗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6.“但使愿无违”中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3分)7.全诗通过躬耕夜归这个小小的生活片断,表现了什么深刻的思想?(3分)8.翻译: ①晨兴理荒秽: ②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阅读题(请先默写诗句16分)使至塞上,。
,。
,。
,。
1、解释下列词语。
(6分)单车()长河()候骑()2、《使至塞上》中以其写景壮观,气势流畅,被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诗句是,。
(4分)3、描写了奇丽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名句是,。
(4分)4、点明了诗人身份的两个词语是、。
(2分)5、诗人自比的两句诗是,。
传达了诗人的心情。
(6分)6、从内容上看,《使至塞上》属于诗。
(2分)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请你从中任意选择一个字进行赏析。
(5分)8、化用古诗名句仿写句子。
(至少要写出两个诗人)(5分)王维的单车点缀了大漠孤烟、边塞落日,陶渊明的那多菊花温暖了宁静幽远的峰峦,李白的愁情汇成了滔滔江水,杜甫的雄心量出了泰山的高度。
渡荆门送别,。
,。
,。
,。
一.解释下面词语1.大荒()2.月下飞天镜()3.海楼()4.怜()二.重点问题.1.《渡荆门送别》是唐代主义大诗人所作,人称他为“”。
2.本诗首联交代了远渡的和此行的。
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了什么样的景象?4."山随平野尽"中"随""入"二字好在哪里?5.品析"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6. 《渡荆门送别》抒发作者乡愁的是哪一句?写景的又是哪几句?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陶渊明集》诗词四首
一任流年东逝水,
浔阳神游几去回。
东篱把酒勤相劝,
遍地黄花天作美。
一卷诗书销寒暑,
千古晤对心相语。
临窗极目思悄然,
天地原是一逆旅。
奄忽飘蓬劳客心,
乐夫天命见真淳。
且尽花前一樽酒,
自是羲皇逍遥人。
鹧鹄天
早岁不知人生恨,为文漫说似多情。
旦暮悟得归去来,松菊贮凉北窗风。
意舒展,心气平,一编好读孤灯明。
人生底事堪惆怅?双鬓镜里不复青。
春江花夜月
春匆匆而过,那最美的一瞬没有刻上你心
江一路奔腾,洗不掉的是那永恒的沧桑
花把一生的眼泪凝结起来,世上从此有了一个最凄美的词---泪花
月徘徊啊徘徊,因为我背负了太多太多的热望和惆怅
夜收拾一地心碎,暗夜是最好的安慰
春再来的时候,似曾相识的还是旧时的燕子吗
江还记得那杯酒吗?还有那个举杯狂歌的诗人
花当然记得,我还记得他一个人在花丛中的独舞
月不,不是独舞,还有我最温柔的目光倾注
夜是的是的,那也是我最幸福的一刻,因为他,成就了一个永恒的夜晚
春漫漫黄沙卷去了青春黑丝,还有少年的梦想
江为什么我的眼中包含泪水?因为对雪山无尽的思念
花散尽芳香,只为融入你的心房
月习惯了阴晴圆缺,看多了悲欢离合,为什么还是不能放下
夜密密的面纱,遮不住我无尽的忧伤
春迟就迟一点吧,我有的是耐心等待阳光融化铺满坚冰的大江江破冰的一刹,你笑靥如花
花也是在那一刹绽开,还听到黄鹂在歌唱,一直唱出那一钩新月月再等等,人散后,看看如水之夜
夜摇落一天星,洒在你心上,你便是灿烂的春
春陌头少年轻飏的背影,渐行渐远,只留下杨柳依依
江谁的琵琶惊醒了旅人沉睡的乡梦,起伏汹涌
花秋风瑟瑟,眼睁睁一天天憔悴了满地风霜
月浊酒已尽,温一壶月色,祭奠寂寞的岁月
夜雨雪霏霏时,少年已苍然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