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的天气》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第1课多样的天气(教案)

小学科学第1课多样的天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天气的概念和天气现象的多样性;2. 掌握几种不同的天气类型的特征和表现形式;3.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描述天气现象的能力;4. 培养学生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天气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天气的概念和天气现象的多样性;2. 几种不同的天气类型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三、教学难点:1. 学生观察、记录和描述天气现象的能力;2. 学生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天气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天气图片、天气情景图片;2. 学生准备:学习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课(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不同天气形象的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2. 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对天气做一个简单的描述。
Step 2 展示天气图片(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天气图片,比如晴天、雨天、多云天等,让学生研究图片特征。
2. 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天气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Step 3 学习天气现象的多样性(10分钟)1. 教师利用PPT展示天气情景图片,如雷暴天气、雾霾天气等,并简要介绍每种天气的特征。
2. 学生观察图片,猜测并描述不同天气特征所代表的实际现象。
Step 4 学习天气类型的特征和表现形式(10分钟)1. 教师将天气现象分成晴天、多云天、雨天、雪天、刮风天几个类型,向学生详细介绍每种天气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2. 学生在学习笔记本上记录每种天气类型的特征和描述。
Step 5 观察、记录和描述天气现象(15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到室外观察天气情况,并记录天气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2. 学生回到教室,小组之间交流观察结果,归纳并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
Step 6 天气保护意识的培养(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关于不同天气类型的保护意识,如在雨天使用雨伞、在刮风天减少户外活动等。
2. 学生讨论并展示自己的天气保护意识措施。
Step 7 总结和评价(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当天的学习内容,确认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多样的天气-冀人2017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多样的天气-冀人2017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影响。
2.理解天气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了解保护自己的方法。
3.培养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老师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料:1.PPT演示文稿,包括天气现象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各种天气现象的样例,如雨伞、太阳镜、雪地靴、遮阳帽等。
3.学生的互动小组,每个小组4-5人,组长分配学生任务和调动学生情绪。
教学步骤一、导入•老师演示或播放天气现象相关的PPT,让学生直观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并让学生回忆自己身上常备的防雨、防晒用品等,引入本课内容。
二、探究•老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书籍、站外资料等进行研究和分享,探究下列问题:–不同的天气现象有哪些?(可附图片或视频说明)–不同的天气现象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是什么?(如是否要穿过重洋大衣、是否需要防晒、出行需要注意什么等)–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如如何在起雾天行驶)•学生可以在各组内用白板或者PPT进行展示,小组以简短报告的形式展现出自己的发现和探究成果。
三、讨论•学生主持小组间交流,利用展示的结果进行交流,各组提出问题和对方集体解答(比如:我组发现在高温天气里饮食更需要注意,会流失更多水分,如何解决?其他组进行讨论并回答)。
四、练习•组织学生撰写反思笔记,表述个人的收获和相应的实际行动措施,可以采用小组内交换笔记或者微信分享的方式。
五、总结•老师发言或小结,提醒学生注意日常遇到天气异常时如何保护自己,着重表达试着形成一个敢说的气候沟通文化,不断增强敢说的自信本领。
课后拓展1.学生可以结合本课内容,自行了解其他天气现象和应对方法,或者学习天气预报相关知识。
2.学生也可以利用历史天气数据收集分析数据,要求分析的内容包括,近年来某地区发生的自然灾害(如洪水、旱灾等)与天气现象之间的关联、天气现象的预警意义等。
3.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科普类书籍或者观看记录片,来加深对天气现象的理解。
《多样的天气作业设计方案》

《多样的天气》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天气现象及其特点。
2. 帮助学生学会描述不同的天气情况。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4. 培养学生对天气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不同类型的天气:晴天、阴天、多云、雨天、雪天、雷雨、台风等。
2. 天气的特点:气温、湿度、风力等。
3. 描述天气的用语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过程:1. 初步了解不同类型的天气现象,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对各种天气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当天的天气情况,并指挥学生描述当天的天气,包括气温、湿度、风力等。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天气情况,并尝试用英文描述。
4. 设计一些小活动,如天气预报主持人、天气情景表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对天气的描述能力。
5. 指挥学生制作一个“天气日记”,记录每天的天气情况并用英文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四、作业设计:1. 每天观察当天的天气情况,并用英文描述,写成天气日记。
2. 设计一个海报,展示不同类型的天气现象及其特点,用英文标注。
3. 制作一个小视频,模拟天气预报节目,用英文描述当天和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
4. 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天气现象,写一篇短文描述它的特点和自己的感受。
五、评判方式:1. 考察学生的天气日记,看是否能准确描述当天的天气情况。
2. 考察学生设计的海报和视频,看是否能清晰展示不同类型的天气现象。
3. 考察学生写的短文,看是否能生动描述天气现象及个人感受。
六、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不同的天气现象,比如去观察日出日落、彩虹等特殊天气现象。
2.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不同天气带来的变化。
3. 鼓励学生关注天气预报,了解天气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对环境的责任感。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更好地了解不同类型的天气现象,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对天气的兴趣和热爱,为他们以后更深入地了解气象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多样的天气全国通用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多样的天气(全国通用)教学目标1. 知识与理解:使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雨天、多云等。
2. 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天气变化的能力,并能用适当的方式记录和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天气现象的识别:介绍不同类型的天气,如晴天、雨天、多云、雾天等。
天气变化的观察: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
天气与生活:讨论不同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天气现象的识别和天气变化的观察。
难点:如何准确记录和表达天气变化。
教具与学具准备天气现象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观察记录表。
画笔和彩纸(用于制作天气卡片)。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天气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天气的兴趣。
2. 主体活动:天气现象的介绍:详细讲解每种天气的特点。
观察与实践:指导学生观察窗外的天气,并记录在观察表上。
小组讨论:学生分享观察结果,讨论不同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板书设计板书中心:多样的天气。
两侧:分别列出不同天气类型及其特点。
底部:强调观察和记录天气的重要性。
作业设计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观察并记录未来一周的天气变化。
扩展活动:鼓励学生制作关于不同天气的手抄报或小作文。
课后反思反思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
思考如何更好地将天气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
此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多样的天气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环保意识。
通过家庭作业和扩展活动,鼓励学生在课堂之外继续学习和探索。
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活动: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不同天气的短视频,如晴天、雨天、多云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选择视频时,注意包含生动的画面和有趣的解说,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目的: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同时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 主体活动天气现象的介绍:讲解:使用清晰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介绍每种天气的特点。
《多样的天气》精品教案

多样的天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阴、晴、雨、雪、风、雾等天气现象、主要特征和相应的天气符号。
2.初次经历较长时间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并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
3.培养坚持性,激发学生关注天气的兴趣。
了解人们在监测、获取天气信息方面的方法与途径。
二、教学准备各种天气的图片、录像,天气符号图片,活动手册,记录表,喜羊羊头饰或者手偶,等。
三、教学重点知道阴、晴、雨、雪、风、雾等天气现象、主要特征和相应的天气符号。
四、教学难点初次经历较长时间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并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谈话:(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今天是什么天气你觉得这种天气怎么样(若学生说“天气好”或“天气不好”,师追问“具体的,你觉得今天天气体哪里好/不好”)2.讲话: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天气。
板书“天气”。
二、活动一认识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教师准备一个“喜羊羊”手偶或者头饰,教师扮演喜羊。
1、创设情境谈话,师:小朋友们,你们好!我参加了环游中国的活动,刚从中国海南三亚回来,三亚是天然的温室,每天天气都非常的温暖,太阳高照,还有微微的海风吹拂,你看我拍回来的照片(课件出示海南风景图)。
请学生谈谈看到图片你觉得这种天气给你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初步认识晴天的天气现象)认识雪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2、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像这种阳光明媚的天气,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它的名字吧。
有哪位小朋友知道它的名字。
3、师:(出示图片晴天),我们可以在记录表上写上“晴天”。
记录时除了可以写字,还可以用画符号的方式来记录天气,小朋友们那你能用什么符号来表示晴天4、师:小朋友想象力可真丰富,设计了这么多形象直观的天气符号。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喜羊羊”环游中国时用什么符号来记录晴天的。
展示天气符号。
5、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看看,是不是和你设计的一样仔细观察,找出差异。
6、师:天气预报对我们生活非常重要,你的爸爸妈妈是通过什么知道天气情况呢(生各抒己见)现场播放天气预报,我们一起聆听,除了晴天还会有哪些天气呢7、师:你们都听到哪些天气呢(生把听到的各类天气说出来后,教师总结:阴天、雨天、风、雪天、雾)出示五张不同图片的天气,请学生分别说说每张图片你看到什么知道了哪些天气的信息,引导学生找出五种天气的主要特征。
多样的天气教学设计

多样的天气教学设计多样的天气教学设计多样的天气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课在学生对天气变化和天气预报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围绕变化主题进行。
重点是认识和描述多种多样的天气变化,并体验科学技术发展对获得天气消息方式的影响。
难点是用冷暖干湿、阴晴雨雪和风向风力等要素来科学表示天气的变化。
活动目标:1、能用文字词语(包括诗歌)描述各种天气现象(如蓝天、白云、雪景、雪花的形状、树挂、春暖花开等)。
2、愿意欣赏天气变化的美丽。
3、能举例说出天气变化对人们一天的心情和生活的影响。
4、能够设计一组符号,用它记录天气的状况。
5、能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表示风、雨、雪、阴、晴的图形符号。
6、能举例说出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天气预报内容和方法的影响。
教学过程:师:上课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要细心观察歌词。
师:细心的孩子们,你们能告诉老师这首歌的歌词是根据什么写的吗?生:天气现象。
师:对了,是天气现象。
我们生活中的天气现象是多种多样的,有时风和日丽,有时大雨滂沱,有时烈日炎炎,天气现象又是瞬息万变的,刚刚还是艳阳高照,不一会就乌云密布,狂风大作了,但是这些天气现象又与我们密不可分,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这多样的天气。
(板书)二、新授师:老师找了几张关于天气现象的图片,请同学们看一下(大屏幕分写显示晴天、雨天、雾天、雪天的图片)师:这些天气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你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吗?生:雨中的闪电,雨后的彩虹,龙卷风、朝霞晚霞。
师:这多样的天气使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那么文学家常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天气的呢?生:白雪皑皑、晴空万里、万里无云、倾盆大雨,牛毛细雨。
师:形容天气的词语可真多啊!下次我们再向别人介绍天气的时候可以把这些词语加进去。
文学家对天气变化更加敏锐,更加细腻,你知道关于描写天气的名句吗?师: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可真丰富,其实每个人对天气的喜欢都是不一样的,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的呢你能说一说吗生:我喜欢晴天,因为晴天可以出去玩,还可以放风筝。
小学科学多样的天气(教案)

小学科学多样的天气(教案)标题:小学科学课教案——多样的天气引言:天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了解天气现象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日常活动,还能够增加对自然环境的认识。
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有趣的活动帮助小学生们学习和理解不同类型的天气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并培养他们对天气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一、目标:1. 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不同类型的天气现象,如晴天、多云、雨天等。
2. 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天气现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天气现象来预测未来的天气。
4. 学生能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减少对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
二、教学活动:1. 导入活动——天气记忆游戏(15分钟)将包括晴天、多云、雨天等不同天气现象的图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并记住这些图片。
然后,将图片拿下,学生尽可能回忆并描述黑板上的天气图片。
2. 观察和描述不同天气现象(30分钟)a. 准备好几张不同天气现象的图片,如晴天、多云、雨天、下雪等。
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来观察这些图片,并尽量详细地描述每种天气现象的特征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b. 学生代表轮流向全班汇报他们观察和描述的结果,并促进全班学生的交流和讨论。
3. 天气预测实验——温度和湿度的影响(40分钟)a. 在实验开始前,老师向学生解释温度和湿度对天气的影响,并介绍常见的气象仪器,如温度计和湿度计。
b. 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使用温度计和湿度计测量教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记录测量结果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
c. 学生讨论不同温度和湿度对天气现象的影响,并根据实验结果预测今天的天气。
4. 制作天气观察日记(30分钟)a. 学生每人准备一本小本子,作为天气观察日记。
他们每天都要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包括温度、湿度、天气现象、风向等。
b. 学生在课后将自己的观察日记带回家,与家人一起观察和记录天气情况,并在第二天的课上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5. 总结与扩展活动(15分钟)a. 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回答一些与天气相关的问题,如“为什么夏天比冬天温暖?”、“为什么下雨时我们需要带伞?”等。
《多样的天气》作业设计方案

《多样的天气》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认识和理解各种天气现象,并能正确描述天气情况。
2. 能够了解不同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能够掌握气象专业术语,提升气象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探讨常见的天气现象:晴天、阴天、多云、雨天、雪天、雷雨天等。
2. 讨论不同的气象现象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3. 学习气象专业术语:温度、湿度、气压、风力、降水量等。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多种天气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的天气现象及对人类的影响。
2. 学习活动:教师介绍气象专业术语,并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小组讨论等方式学习和掌握。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气象观察实践活动,让学生实际操作并记录观察到的天气现象。
4. 讨论反思: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展示等形式,总结并讨论不同的天气现象及气象术语。
四、作业设计:1. 完成天气现象表格:要求学生观察当天的天气情况,填写天气现象表格,并描述当天的气象情况。
2. 气象专业术语解释:学生选择一种气象专业术语,进行详细解释,并结合实际例子说明其应用。
3. 天气观察实验报告:学生选择一个天气现象进行深入观察,并撰写观察实验报告,包括原因分析、影响等。
4. 天气预报绘图:学生根据所学气象专业术语,绘制天气预报图,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
五、评价方式:1. 作业完成情况:包括作业书写规范、内容完整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2. 参与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在讨论反思环节中的表现,包括主动性、思辨性等。
3. 实践活动表现: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六、拓展延伸:1. 邀请气象专家进行学术讲座,深入讨论天气现象和气象科学知识。
2. 组织学生进行气象观察实践活动,多角度、多方式体验气象科学知识。
3. 鼓励学生参加天气预报比赛,提高气象观察和预测能力。
通过以上作业设计方案,学生将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各种天气现象,掌握气象专业术语,提升气象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讨论反思,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气象科学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样的天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1.能用文学词语描述天气现象。
2.能用文学和科学并模仿动物运动的主术语描述天气变化。
情感目标
1.愿意关注、收集与天气变化有关的信息。
2.能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天气及其原因。
3.愿意欣赏天气变化的美丽。
4.愿意收集各种预测天气变化的谚语。
知识目标
能说出两种以上科学描述天气变化的要素。
(第一课时)
引入
1.(创设情景):师:今天早上起床推开窗,你发现天气如何?你的心情怎样?出门要准备什么?播放歌曲。
生自由谈感受
探究活动
一.观看课件:“天气变化”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天气变化。
二.活动:“描述天气”
1.请学生回忆文学作品中描述天气的词语。
2。
回忆我们学过的与天气有关的诗歌。
三.活动:“我最喜欢的天气”
1.谈话:“你最喜欢什么天气,和小组成员口头交流”2。
记录我喜欢的天气(可以用绘画或诗歌的形式记录)3。
分组交流我们的记录。
4。
各组展示我们记录的天气。
拓展
课余收集民间有关天气的谚语,并把它记录下来。
1.交流我们收集到的天气谚语,用图文方式记录收集到的谚语。
(填写书上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