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恩:《暗香浮动,小米花开》赏析
八下诗词赏析

八下诗词赏析第一篇:八下诗词赏析新街镇中学八(下)语文诗歌赏析一、《闻雁》【唐】韦应物故园渺何处?(家乡遥远,模糊不清,不知在何处?思乡之情不言而自明。
)归思方悠哉。
(诗人直抒胸臆,发出感叹,这漫漫长夜,绵绵秋雨,更使这归思无穷不已,悠然不尽了。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无限低回怅惘之情。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在凄清秋雨之夜,雁叫声更使诗人思乡情切,夜不能寐,浮想联翩,思绪万端。
)1、中心意思:诗人通过“归思”、“闻雁”的描写,抒发了远宦思乡之情,也蕴涵着诗人对**时代的苦闷感受。
2、写作背景:诗人主要生活于安史之乱后的**时代里,在宦海浮沉中,看到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但又无力抗争,感到彷徨苦闷,因而在诗中流露了孤寂和低沉的情绪。
3、文常介绍:雁是一种大型游禽,在我国北部繁殖,到南方沿海地区越冬。
归雁在古诗文中,历来是思乡思亲之物。
二、《池鹤》【唐】白居易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突出了鹤的生活环境与众不同,它的品格、风度也不是“群鸡”能比的。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写丹顶鹤的外形特征——色彩美)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用反衬手法,写池鹤不仅风姿超凡,而且不会像鹦鹉那样“语声娇”,去讨好别人。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写池鹤的鸣声美,表现出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
)写法及主旨:托物言志是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本诗的主要写作特点是托物言志。
这首诗勾画了丹顶鹤的超凡的风姿和孤高品格,描绘了它的形象美、色彩美、鸣声美和心灵美。
诗人以鹤自喻,抒发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向往而不可得的无奈感情。
三、《迎燕》【宋】葛天明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暮春三月,杂花似锦,细雨霏霏,燕衔香泥,穿梭来往。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新巢已成,雏燕长大,呢喃起舞,幸福地“相伴过年华”。
燕的自由自在,正是诗人隐居生活的反映;燕之乐,亦足见诗人之乐。
暗香浮动,小米花开

恨 .但 却 无 法 诉 说 .他 只 能 一 个 劲 地 把 那 些 编 程 的 资 料 一 遍 又 一 遍 地 练 习 。或 许 。为 了表 达 自 己 的 一 丝 丝 不 满 .他 还 跑 到 武 汉 电 子 一 条 街 .专 门 为 那 些 小 老 板 修 理 一 个 软 件 ,修 改 一 套 程 序 ,甚 至 还 会 在 夜 深 人 静 的 时 候 亲 自拿 一 把 火 钻 做 做 电 子 焊 接 ,他 什 么 都 干 。并 不 为 了钱 .只是 不 愿 自 己就 这 么 沉 默 在 实验 室 ,他 逐 渐 疏远 了导 师 。
他 再 次 回 到 了 实验 室 .再 次 走 进 了浩 瀚 的 编 程 世 界 。可他 怎 么也 没 想 到 .仅 仅 一 个 月 后 。当 一 位 政 府 要 员过 来 洽 谈 一 个 项 目时 。机 会 来 了 。年 纪 老 迈 的 导 师 因病 住 院 ,
命 .才 可 能 听 懂 自然 .知 道 一 棵 草 一 朵 云在 说 什 么 .漫 天 星 星 在 说 什 么 自然 跟 我 们 交 流 的 惟 一 渠 道 是 心 灵 。现 代 人 也 有 心 ,但 是 不 灵 了 。 小 时 候 。夜 晚 躺 在 草 垛 上 ,看 见 身 边 的 狗 在 看 星 星 .也 跟 着 看 。我 从 来 不认 为 狗 看 不 懂 星 星 。狗 大 概 也 不这 样 认 为 我 。看 星 星 其 实 再 简单 不 过 .抬 抬 头 。就 可 以 看 见 那 些 遥 远 的 星 星 .你 能 感 到 它 们 一 直 在 注 视 你 。你 也在 注视 着 它们 。
中 学 语 文 ·美 文 涵 泳
暗香 浮动 ,小米花 开
江西省景德镇市第八十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景德镇市第八十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夏日炎炎蝉声扬鑫梦岁月流转,一季花开一轮回。
当我悠然地把目光投向远方,满眼的浓绿已更替了往日的斑斓,醉人的夏天便悄然而至了……我总爱品味夏天,犹如品味一杯醇酒。
总是希望把夏日里的那份依恋,那份醇厚,那份葱茏,那份墨绿,那份悠扬的蝉声,长久地在心中筑起一座无字的纪念碑,闲暇时享受那情致的美妙和快慰!夏,乃声音的季节,有雨声,有雷声,有蛙鸣,有鸟语,也有蝉唱……但你如果细心,就会发现,在这场合唱中的主角就是她——蝉。
蝉作为大地怀抱中的弱小生命,她能在黑暗中树起抗争的理念,心系超越尘寰的执着,用四至十年漫长的时间酝酿凝聚飞天的能量,高歌颂扬生命,奏响生命中最响亮的一曲,一举成名天下知。
蝉,是夏季的精灵,她们会根据季节的不同和天气的冷暖阴晴,唱出不同的旋律来。
初夏的蝉声是矜持的,偶尔的几声鸣叫里带着几分羞涩,蕴含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盛夏来临,蝉声也变得激越高亢起来,往往等不得这边唱罢,那边又抢着登场。
这时,她们不再娇柔,不再扭捏,她们肆意地直抒胸臆,尽情地爱恨情仇。
炎炎夏日的阳光下,蝉声无疑是纯美的音色、明朗的节律和优雅的绝句。
这绝句,咏叹着夏日的热烈,这绝句,是蝉对季节的感触,是蝉为仲夏写成的一首抒情诗。
夏日的黄昏,我喜欢一面听蝉一面散步,走进蝉声的世界时,正如欣赏一场音乐演唱会一般,感到十分惬意。
然而,当我们走入城市,有时候抱怨世界愈来愈丑了,现代文明的噪音太多了。
其实,在一滩浊流之中,何尝没有一潭清泉?在机声交织的音图里,也有所谓的“天籁”。
我们只是太忙碌罢了,忙得与美的事物擦身而过都不知所然,抑或太过专注于自己,生活的镜头只摄取自我喜怒哀乐的大特写,其他种种,都是一派模糊的背景。
如果能退后一步,看看四周,目视原野,听听蝉音,也许我们会发觉整个图案都变了,变的不是图案本身,而是我们的视野。
唐宋诗词第5课 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

优化方案系列丛书
《蝉》
唐宋词
基
础
自 主
【注解】
学 案
1、本以两句:古人误以为蝉是餐风饮露的。这里
是说,既欲栖高处,自难以饱腹,虽带恨声,实也
Hale Waihona Puke 知 能 优 化 演课 堂
徒然。高:栖高树,喻自己清高;吸风饮露,所以 练
互 动
“难饱”
探 究
2、一树句:意谓蝉虽哀鸣,树却自呈苍润,像是
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儿,居然无人欣赏,岂不让她 太伤心失望了吗?显然,海棠其实就是诗人本人, 得不到月光照射而只能屈身于黑暗中的海棠的遭 遇就是诗人自己的遭遇的写照。“只恐夜深花睡 去”隐含顾影自怜的意思。但诗人并不因此而颓 唐萎靡,从“东风”“崇光”“香雾”“高烛 ”“红妆”这些明丽的意象中,我们分明可以感 觉到诗人豁达、洒脱的胸襟。
四、名句默写 ① 薄 宦 梗 犹 泛 , _故__园__芜__已__平_ 。 烦__君__最__相__警__ , 我 亦
举家清。 (李商隐《蝉》)
②_东__风__袅__袅__泛__崇__光__,香雾霏霏月转廊。只恐夜深 花睡去,_更__烧__高__烛__照__红__妆__。
(苏轼《海棠》) ③ 疏 影 横 斜 水 清 浅 , _暗__香__浮__动__月__黄__昏_ 。 霜 禽 欲 下
【注】:(1)林逋北宋诗人。他种梅养鹤成 癖,终身不娶,世称“梅妻鹤子”。
知 能 优 化
演
课 堂
(2)暄妍:明媚美丽。
练
互
动 探 究
(3)霜禽:一指“白鹤”;二指“冬天的禽
鸟”,与下句中夏天的“粉蝶”相对。
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景》原文及翻译赏析

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景》原文及翻译赏析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景》原文及翻译赏析导读:《塞鸿秋·浔阳即景》是元代散曲家周德清的作品。
此曲写浔阳江边清秋晚景,词采俊茂,音节流畅;设喻贴切,形象逼真。
通篇用比喻,想象丰富,笔力雄放,确乎“如玉笛横秋”。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景》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作者简介]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北宋词人周邦彦的后代。
工乐府,善音律。
终身不仕。
著有音韵学名著《中原音韵》,为我国古代有名的音韵学家。
《寻鬼簿续篇》对他的散曲创作评价很高,“德清三词,不惟江南,实天下之独步也。
”《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31首,套数3套。
至正己(1365)卒,年八十九。
[写作背景]这首小令以《浔阳即景》为题,浔阳位于江西九江。
作者登上浔阳楼头,万里长江,尽收眼底,即兴作此小令,发出深情的咏赞。
[注解]长江万里白云练:练,白色绸带。
此句化用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淀:可作染料的蓝汁。
新月初学扇:新月像扇子那样呈半圆形。
(1)宫调为正宫。
(2)塞鸿秋:曲牌名。
塞鸿,塞外飞来的大雁。
即景:写眼前的景物。
(3)浔(xún)阳:江西省九江(今江西省九江市)的别称。
(4)练:白绢,白色的绸子。
(5)淮山:在安徽省境内,这里泛指淮水流域的远山。
淀:同“靛(diàn)”,即靛青,一种青蓝色染料。
(6)江帆:江面上的船。
(7)晚云都变露:意思是说傍晚的彩霞,都变成了朵朵白云。
露,这里是“白”的意思。
(8)初学扇:意思是新月的形状像展开的扇子。
(9)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译文]长江万里有如一条白色缎带辅向远方,淮南的远山点点苍茫青翠;江上的片片船帆急行如离弦之箭,山上的瀑布从数千尺高空落下来快如闪电。
杭州市采荷实验学校语文初三上册诗歌鉴赏试卷

杭州市采荷实验学校语文初三上册诗歌鉴赏试卷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诗歌选段,完成小题。
镜子艾青仅只是一个平面或是鬓如霜雪却又是深不可测有人喜欢它它最爱真实因为自己美决不隐瞒缺点有人躲避它它忠于寻找它的人因为它直率谁都能从它发现自己甚至会有人或是醉后酡颜恨不得把它打碎(1)概括诗歌前后两节的内容。
(2)这首诗歌中的“镜子”是个怎样的艺术形象?请结合原诗简要赏析。
(3)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2.阅读古诗,回答问题同李十一醉忆元九①【唐】白居易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梁州梦【唐】元稹梦君②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
亭吏呼人排去马,所惊身在古梁州。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和《梁州梦》写于同一天。
联系两首诗歌内容,结合“梁州”一词,简要分析诗人的情感。
3.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戏答元珍①[宋]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②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释】①本诗写于欧阳修降职为峡州夷陵县令时。
元珍曾写《花时久雨》一诗给欧阳修,欧阳修为此诗作答。
②洛阳:宋仁宗天圣八年至景佑元年,欧阳修曾任洛阳推官。
(1)诗中“ ”和“”两种景物让作者在尾联生发出“不须嗟”的感慨。
(2)本诗后四句蕴含着作者复杂的情感,请赏析。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尾联中的“长精神”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5.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梅花【元】王冕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一声羌管无人见①,无数梅花落野桥。
春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优美段落加赏析

优美段落加赏析人生如梦。
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
下面为大家分享一下优美段落加赏析,欢迎大家参考。
优美段落摘抄加赏析1、世上再也没有比时钟更加冷漠的东西了:在您出生的那一刻,在您尽情地摘取青春幻梦的花朵的时刻,它都是同样分秒不差地滴答着。
——高尔基《时钟》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象征拟人等手法,写出了时钟的无情,提醒我们珍惜时间。
2、人行秋色之中,脚下踩的,发上戴的,肩上似有意无意飘坠的,莫非明艳的金黄与黄金。
——余光中《左手的掌纹》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叶比作黄金,生动形象。
3、那雪,白得虚虚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皑皑不绝一仰难尽的气势,压得人呼吸困难,心寒眸酸。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赏析:这句话运用叠字,展现了文字的音韵美,表现了雪的冷艳与凄丽。
4、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
——张抗抗《牡丹的拒绝》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花比作羽毛,表现了牡丹卓越的风姿。
5、桔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底洗礼。
——张爱玲《秋雨》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房屋比作老僧,写出了雨中房屋的淡定和冷清。
6、时间好比一把锋利的小刀,如果用得不恰当,会在美丽的面孔上刻下深深的纹路,使旺盛的青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消磨掉。
——张爱玲《心愿》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和象征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对时间的看法,时间是小刀,生命好不好要看自己把握得好不好。
7、像一个巴掌,鲜红、鲜红;像一把扇子,平平展展;像一朵盛开的鲜花,永不凋谢!——《秋叶》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秋叶的颜色形状和姿态,表现了秋叶和秋色的美好。
8、几个小伙伴,借着月光画竹影,你一笔,我一画,参参差差,明明暗暗,竟然有几分中国画的意味。
——丰子恺《竹影》赏析:寥寥数笔,写出了几个小伙伴作画的情景,幽默风趣,用笔简练而独到,充满了丰子恺作品独特的魅力。
小重山古诗全词翻译赏析

小重山古诗全词翻译赏析小重山湘梅①人绕湘皋②月坠时。
斜横花自小,浸愁漪③。
一春幽事有谁知。
东风冷,香远茜④裙归。
鸥去昔游非。
遥怜花可可⑤、梦依依。
九疑⑥云杳断魂啼。
相思血,都沁绿筠枝⑦。
【注释】①湘梅:此词有作“小重山令”。
原题“赋潭州红梅”。
据范成大《梅谱》载,红梅品种有“潭州红”。
潭州,今湖南长沙。
②湘皋(gāo):湘江岸边。
③漪(yī):涟漪,细小的波纹。
④茜(qiàn):红色。
⑤可可:可爱、可人,言其娇小的样子。
⑥九疑:九嶷山,在湖南宁远县南。
传说舜葬于此,舜妃娥皇、女英思帝悲痛,泪洒竹上,竹身皆成斑,谓之斑竹。
⑦绿筠(yún)枝:绿竹。
血泪沁入成斑竹。
借指红梅之色也是血泪所染。
【译文】我在湘江边上徘徊直到月亮坠落,眼前梅枝疏影横斜点缀着小小的花朵。
月光似水,略含愁意的梅花像在银色的涟漪中漂浮着。
孤孤独独、寂寂寞寞,她一春的难言之事有谁晓得?东风略带寒意,吹得她香气远散红花零落。
旧事已随江鸥飞去,今游观所见己非往昔。
远远地爱怜着这娇小可人的梅花,面对东风她无动于衷,仍在梦中动人依依。
九嶷山上云雾迷离,那杜鹃鸟儿断魂般鸣啼。
看这眼前斑竹,想是那娥皇、女英的一腔泪痕血迹,都浸透在这翠绿色的竹子里。
译文二在湘江边绕着江岸一直走下去,不觉月亮都快要落下来了。
江畔的梅树横斜,小小的花枝开放,浸满了忧愁的涟漪。
梅花的一春幽愁之事有谁知道呢?寒冷的东风吹起。
梅花也很快就要花落香消了。
鸥鸟离去,昔日之物已是物是人非。
只能远远地怜惜那美丽动人的花朵和依依别梦。
九嶷山云雾杳杳,娥皇、女英断魂哭泣,相思血泪浸透在绿竹枝上。
背景这首词作于淳熙十三年(1086年),作者客居长沙之时。
潭州就是今天的湖南长沙,南宋时盛产红梅。
这首词名为咏梅,实为写怀人之情,抒发自己的离愁别恨。
赏析:《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是南宋词人姜夔的词作。
此词以咏梅为题,抒吊古怀人之情。
上片写景。
首两句点出“潭州”与“梅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文涵泳
暗香浮动,小米花开
谢素军/文周志恩/评
那时候,他每天都泡在武汉大学的实验室里,跟着导师学习各种电子编程。
可是,最好的电脑还是286,内存仅仅一兆,在没日没夜的编程里,他越来越不满足于现状,希望自己能有所超越。
他要超越的人便是自己的导师,因为在整个中南一片,几乎所有的电子工程,都会找上门来,因为他的导师是电子编程领域的泰山北斗。
曾经,他一度希望导师把自己推出去,至少,在一些重要的场合,导师能够带上自己,向那些政府要员、企业老总、同行精英介绍一下自己,让自己也有点名堂,有点明天。
然而,很少,几乎没有,即便偶尔带上自己,导师也总是让自己坐在最角落,“好好看着这些资料,找出里面看有什么问题。
”
每次,他都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些自己仰慕已久的业内大亨在不远处晃悠,却没有任何机会去接触,哪怕要个名片,自我介绍一下,至少也对未来的发展有所帮助。
有一次,当一个大企业家找上门来,刚好导师不在,便主动跟对方谈起来,对方很满意,导师回来后,他便主动请缨,希望这次的编程项目由自己来主持。
可是,导师摇摇头,说,不行。
为什么?难道自己不能好好实践一番吗?还不到时候,他没想到导师会如数家珍般告诉他,在过去的两年里,他所参与的项目,在哪个细节出了哪些错。
哪怕一个小小的编程符号失误,都一清二楚。
对于导师的做法,他心中怨恨,但却无法诉说。
他只能一个劲地把那些编程的资料一遍又一遍地练习。
或许,为了表达自己的一丝丝不满,他还跑到武汉电子一条街,专门为那些小老板修理一个软件,修改一套程序,甚至还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亲自拿一把火钻做做电子焊接。
他什么都干,并不为了钱,只是不愿自己就这么沉默在实验室。
他逐渐疏远了导师。
直到有一天,他正忘乎所以地帮一个老板去黑掉一个网站,导师来到了他身边。
他以为导师会狠狠批评他一顿,然后逐出师门,要知道,导师最痛恨的便是黑客。
但是,导师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招招手,把他带到校园小道上,指着路旁的樱花说,暗香浮动,因花盛开。
然后便走了。
他再次回到了实验室,再次走进了浩瀚的编程世界。
可他怎么也没想到,仅仅一个月后,当一位政府要员过来洽谈一个项目时,机会来了。
年纪老迈的导师因病住院,没办法主持这个项目,最后,拉着他的手说,以我的名义,你来主持。
他紧锣密鼓,不敢有丝毫大意,仅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任务,打破了国内编程技术的记录。
当各界要员齐聚与会大厅,他扶着导师走向奖台接受那至高无上的荣耀时,怎么也没想到,导师说:“这个项目是我的弟子主持的,前段时间我一直住在医院。
”全场轰动了,掌声如雷,导师向所有人推介了他,并宣告,他毕业了。
他感激导师。
当仪式结束,便要扶着导师回医院,导师却笑笑说,我身体好得很,从来就不需要住院。
那一刻,他明白了一切。
时隔多年,中国市场上一款叫做小米的手机横空出世,大受客户青睐,吸引了无数手机迷。
当记者采访这款手机背后的CEO时,那个名叫雷军的男人告诉所有人他的成功秘诀,只要樱花盛开的美好,自然有无与伦比的清香,沉淀后的盛开才是人生的真谛。
如今,小米二代再次震惊世人,有人跟帖,暗香浮动,小米花开。
那不仅是对一款手机的肯定,更是对所有追逐成功的人的一种警告和鞭策。
(选自《知识窗》2013年第11期,有改动)[赏析]
前不久组织学生复习“语言衔接”专题时,做了一个关联词填空的题。
填空题完成之后,顺势组织学生讨论了这段话。
这段话是一个由三句话组成的句群:“①当你还是一棵幼苗的时候,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到你。
②即使他们从你身边走过,甚至站在你身边,也可能视而不见,因为你还不引人注目。
③而如果你长成一株大树,哪怕在很远的地方,别人也会看到你,并且欣赏你。
”这个句群中,句①与句②是递进关系,句①②与句③之间是转折关系。
我们讨论的是“你从这段话中得到了怎样的感悟?可以提炼为哪几个观点?”同学们根据以前所学,确定了“你”、“别人”、“你与别人的关系”三个角度来探讨,也就是说一个材料写到了几个对象,就有几个立意的角度,同一对象可以有正面肯定、反面否定两个不同的小的立意角度,不同对象的相互关系也可以成为立意角度。
从“你”的角度立意,同学们讨论的结果是:要甘坐冷板凳;学会享受孤独;宜将冷遇化动力;勿被吹捧断前程;尊严靠实力说话;勿让世俗浮云迷失自我;承受冷遇,增强自我实力;谋求长远利,做好眼前事;休管漠视与吹捧,专心致志做真我等。
从“别人”的角度,同学们讨论的结果是:勿以成败论英雄;要以发展眼光看人;多给弱小者以关爱;贬抑尊奉当公允;锦上添花,莫如雪中送炭;贵强贱弱真势利,助强凌弱太可耻。
从“你与别人的关系”的角度,同学们讨论的结果是:严己宽人促和谐;强弱有别因实力,尊贬态度见品性;乐将他评当镜照,赠人玫瑰手留香。
读罢谢素军的《暗香浮动,小米花开》,之所以联想到关于“幼苗”与“大树”的这个句群,实在是因为两者之间很相似。
两者都是讲成长中的“幼苗(武大实验室中的他)”与欣赏者(别人、导师)之间的事,都是讲“幼苗”需要欣赏者的重视与关爱,更需要自身增强实力,只有精彩绽放,才能赢得尊重。
之所以说两者只是“很相似”,因为前者侧重说“幼苗”,而本文侧重说“导师”。
前者纯说理,而本文以故事为载体,在曲折的叙事中流溢理趣,耐人寻味。
本文以“他”为叙述视角,历叙他“跟着导师学习各种电子编程”过程中“能有所超越”的愿望,却被“导师”漠视的尴尬遭遇,写了“他”因对“导师”失望与不满,而“孤独奋斗”的经历(猛啃编程资料,为小老板修软件,改程序,做焊接),直到他“黑掉一个网站”而被导师重新找回实验室,最终因为“导师因病住院”而获得一个难得的机会,在半个月的时间里他紧锣密鼓高效完成了任务,“打破了国内编程技术的记录”而一举成名。
本文固然是写“他”成功的艰辛历程,写他备受漠视中的忍耐,孤独奋斗中的煎熬,对成功的期盼与守望,成功之后对“导师”的感激,其实侧重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充分表现“导师”的识才之明、养才之精、磨才之严、用才之慎、成才之切、荐才之诚。
“那一刻,他明白了一切”一句,揭示陡转的情节,收到了欧·亨利式结局的启人心智、耐人寻味的奇效。
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造成了行文的曲折波澜,而前面因病住院的导师“拉着他的手说,以我的名义,你来主持”与后面“导师”笑说“我身体好得很,从来就不需要住院”、前面“导师”的一句“暗香浮动,因花盛开”与后面网友跟帖的一句“暗香浮动,小米花开”,都是非常成功的铺垫手法,既使文章摇曳生姿,又增强了文章哲理性、趣味性。
文章最后一句“暗香浮动,小米花开。
那不仅是对一款手机的肯定,更是对所有追逐成功的人的一种警告和鞭策。
”是由个别推论到一般,扩而大之,既对文章主旨的升华,更是对千千万万读者的温暖激励。
(作者通联:湖南永州市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