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热电式传感器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ppt课件

22
重复性
图1-4所示为校正曲线的重复特性。
正行程的最大重复性偏差为△Rmax1, 反行程的最大重复 性偏差为△Rmax2,重复性误差取这两个最大偏差中之较 大者为△Rmax,再以满量程输出的百分数表示,即
rR
Rmax yFS
100%
(1-15)
式中 △Rmax----输出最大不重复误差。
精选课件ppt
现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愈来愈离不开检测技术。例 如现代化起居室中的温度、湿度、亮度、空气新鲜度、防火、 防盗和防尘等的测试控制,以及由有视觉、听觉、嗅觉、触 觉和味觉等感觉器官,并有思维能力机器人来参与各种家庭 事务管理和劳动等,都需要各种检测技术。
精选课件ppt
34
自动检测系统的基本组成
自动检测系统是自动测量、自动资料、自动保护、自动 诊断、自动信号处理等诸系统的总称,基本组成如图1-7。
图1-10 微差法测量稳压电源输出电压的微小变化
精选课件ppt
44
误差处理 主要内容
• 一、误差与精确处理 • 二、测量数据的统计处理 • 三、间接测量中误差的传递 • 四、有效数字及其计算法则
精选课件ppt
45
误差与精确处理
主要内容
(1)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 (2)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疏失误差 (3)基本误差和附加误差 (4)常见的系统误差及降低其对测量结果影响的方法
(1-17)
由于种种原因,会引起灵敏度变化,产生灵敏度误差。灵 敏度误差用相对误差来表示
k10% 0 sk
(1-18)
精选课件ppt
25
分辨率
分辨率是指传感器能检测到的最小的输入增量。 分辨率可用绝对值表示,也可以用满量程的百分比表 示。
第八章热电式传感器

标准化热电偶的主要性能和特点
热电偶名称 正热电极 负热电极 分度号 测温范围 特 点 适用于氧化性气氛中测温,测温上限高,稳 定性好。在冶金、钢水等高温领域得到广泛 应用。 适用于氧化性、惰性气氛中测温,热电性能 稳定,抗氧化性强,精度高,但价格贵、热 电动势较小。常用作标准热电偶或用于高温 测量。 适用于氧化和中性气氛中测温,测温范围很 宽、热电动势与温度关系近似线性、热电动 势大、价格低。稳定性不如B、S型热电偶, 但是非贵金属热电偶中性能最稳定的一种。
标准导体(电极)定律
t0 t0 t0
A
C
B
C
A
B
t
t
t
EAB (t , t0 ) EAC (t , t0 )-EBC (t , t0 )
标准导体定律的意义
通常选用高纯铂丝作标准电极 只要测得它与各种金属组成的热电偶的热电动势, 则各种金属间相互组合成热电偶的热电动势就可根 据标准电极定律计算出来。
eAB(t,0)= eAB(t,t0)+eAB(t0,0)
由此可见,eAB(t0,0)是冷端温度t0的函数,因此需要对热 电偶冷端温度进行处理。
(1) 热电偶补偿导线 热电偶一般做得较短, 一般为350~2000mm。 在实际测温时,需要把热电偶输出的电势信号传输到 远离现场数十米远的控制室里的显示仪表或控制仪表, 这样, 冷端温度t0比较稳定。 解决办法:工程中采用一种补偿导线。在0~100℃温
适用于还原性或惰性气氛中测温,热电动势 较其他热电偶大,稳定性好,灵敏度高,价 格低。 适用于还原性气氛中测温,价格低,热电动 势较大,仅次于E型热电偶。缺点是铁极易 氧化。 适用于还原性气氛中测温,精度高,价格低。 在-200~0℃可制成标准热电偶。缺点是铜 极易氧化。
热电式传感器讲课文档

第三十二页,共69页。
使用补偿导线时注意问题:
补偿导线的作用是对热电偶冷端延长。 补偿导线只能用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0~100℃); 热电偶和补偿导线的两个接点处要保持温度相同;
第章热电式传感器
第一页,共69页。
第一节 热电偶传感器
热电偶是工程上应用最广泛的温度传感器。
优点有: 构造简单,
使用方便,
具有较高的精度、稳定性及复现性好, 温度测量范围宽(100~1600℃),
在温度测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二页,共69页。
一、热电偶测温原理
1、热电偶的结构
图中的闭合回路称为热电偶,导体A和B称为热电偶的热电极。热电 偶的两个接点中,置于被测介质(温度为T)中的接点称为工作端或热端, 置于温度为参考温度T0的一端称为参考端或冷端。
第五页,共69页。
热电偶两接点的接触电势 e A B (和T ) e A B (T大0 )小可表示为 :
eAB(T )
KT e
ln NAT NBT
eAB(T0)
KT0 e
ln
NAT0 NBT0
式中: K——波尔兹曼常数,k=1.38*10-23J/K; e——单位电荷电量,e=1.6*10-19C;
第十八页,共69页。
(2)参考电极定律 当结点温度为T、 T0时,用导体AB组成的热电偶的热
电势等于AC热电偶和CB热电偶的热电势的代数和。
即: E A B ( T ,T 0 ) E A C ( T ,T 0 ) E C B ( T ,T 0 )
证明过程见课本。
导体C称为标准电极
(一般由铂制成)。
用在许多工业部门中。
第二十七页,共69页。
(3) 薄膜热电偶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2版)》课后习题8 热电式传感器(113)

第8章热电式传感器一、单项选择题1、热电偶的基本组成部分是()。
A. 热电极B. 保护管C. 绝缘管D. 接线盒2、在实际应用中,用作热电极的材料一般应具备的条件不包括()。
A. 物理化学性能稳定B. 温度测量范围广C. 电阻温度系数要大D. 材料的机械强度要高3、为了减小热电偶测温时的测量误差,需要进行的温度补偿方法不包括()。
A. 补偿导线法B. 电桥补偿法C. 冷端恒温法D. 差动放大法4、用热电阻测温时,热电阻在电桥中采用三线制接法的目的是()。
A.接线方便B. 减小引线电阻变化产生的测量误差C. 减小桥路中其它电阻对热电阻的影响D. 减小桥路中电源对热电阻的影响5、目前,我国生产的铂热电阻,其初始电阻值有()。
A.30Ω B.50ΩC.100Ω D.40Ω6、我国生产的铜热电阻,其初始电阻R0为()。
A.50ΩB.100ΩC.10ΩD.40Ω7、目前我国使用的铂热电阻的测量范围是()A.-200~850℃ B.-50~850℃C.-200~150℃ D.-200~650℃8、我国目前使用的铜热电阻,其测量范围是()。
A.-200~150℃ B.0~150℃C.-50~150℃ D.-50~650℃9、热电偶测量温度时()A. 需加正向电压B. 需加反向电压C. 加正向、反向电压都可以D. 不需加电压10、热敏电阻测温的原理是根据它们的( )。
A.伏安特性 B.热电特性C.标称电阻值 D.测量功率11、热电偶中热电势包括()A.感应电势 B.补偿电势C.接触电势 D.切割电势12、用热电阻传感器测温时,经常使用的配用测量电路是()。
A.交流电桥 B.差动电桥C.直流电桥 D. 以上几种均可13、一个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为E0,当打开其冷端串接与两热电极材料不同的第三根金属导体时,若保证已打开的冷端两点的温度与未打开时相同,则回路中热电势()。
A.增加 B.减小C.增加或减小不能确定 D.不变14、热电偶中产生热电势的条件有()。
热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分类

热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分类
热电式传感器是将温度变化转换为电量变化的装置。
它是利用某些材料或元件的性能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来进行测量的。
例如将温度变化转换为电阻、热电动势、热膨胀、导磁率等的变化,再通过适当的测量电路达到检测温度的目的。
把温度变化转换为电势的热电式传感器称为热电偶;把温度变化转换为电阻值的热电式传感器称为热电阻。
热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热电偶是利用热电效应制成的温度传感器。
所谓热电效应,就是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组成一个闭合回路,当两接点温度T和T0不同时,则在该回路中就会产生电动势的现象。
由热电效应产生的电动势包括接触电动势和温差电动势。
接触电动势是由于两种不同导体的自由电子密度不同而在接触处形成的电动势。
其数值取决于两种不同导体的材料特性和接触点的温度。
温差电动势是同一导体的两端因其温度不同而产生的一种电动势。
其。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2版)》参考答案第8章 热电式传感器

第8章热电式传感器
三、填空题
四、简答题
1、答:①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A、B两端相互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闭合回路。
当两接点温度不等时,回路中就会产生大小和方向与导体材料及两接点的温度有关的电动势,从而形成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
该电动势称为热电动势。
②接触电动势:接触电势是由两种导体的自由电子密度不同而在其接触处形成的热电势。
它的大小取决于两导体的材料及接触点的温度,而与导体的形状和尺寸无关。
③温差电动势:是在同一根导体中,由于两端温度不同而产生的一种电势。
知识点:热电偶
2、答:中间导体定律:热电偶测温时,若在回路中接入第三种导体,只要其两端的温度相同,则对热电偶回路总的热电势不产生影响。
中间导体定律的意义在于:在实际的热电偶测温应用中,测量仪表和连接导线可以作为第三种导体对待。
知识点:热电偶
3、答:标准电极定律:如果两种导体A,B分别与第三种导体C组成的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动势已知,则由这两个导体A,B组成的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动势可由下式确定:
E AB(t,t0)=E AC(t,t0)- E BC(t,t0)
标准电极定律的意义在于,纯金属的种类很多,合金的种类更多,要得出这些金属件组。
CH热电式传感器(含答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版)》习题及解答

第8章热电式传感器一、单项选择题1、热电偶的基本组成部分是()。
A. 热电极B. 保护管C. 绝缘管D. 接线盒2、在实际应用中,用作热电极的材料一般应具备的条件不包括()。
A. 物理化学性能稳定B. 温度测量范围广C. 电阻温度系数要大D. 材料的机械强度要高3、为了减小热电偶测温时的测量误差,需要进行的温度补偿方法不包括()。
A. 补偿导线法B. 电桥补偿法C. 冷端恒温法D. 差动放大法4、用热电阻测温时,热电阻在电桥中采用三线制接法的目的是()。
A.接线方便B. 减小引线电阻变化产生的测量误差C. 减小桥路中其它电阻对热电阻的影响D. 减小桥路中电源对热电阻的影响5、目前,我国生产的铂热电阻,其初始电阻值有()。
A.30Ω B.50ΩC.100Ω D.40Ω6、我国生产的铜热电阻,其初始电阻R0为()。
A.50ΩB.100ΩC.10ΩD.40Ω7、目前我国使用的铂热电阻的测量范围是()A.-200~850℃ B.-50~850℃C.-200~150℃ D.-200~650℃8、我国目前使用的铜热电阻,其测量范围是()。
A.-200~150℃ B.0~150℃C.-50~150℃ D.-50~650℃9、热电偶测量温度时()A. 需加正向电压B. 需加反向电压C. 加正向、反向电压都可以D. 不需加电压10、热敏电阻测温的原理是根据它们的( )。
A.伏安特性 B.热电特性C.标称电阻值 D.测量功率11、热电偶中热电势包括()A.感应电势 B.补偿电势C.接触电势 D.切割电势12、用热电阻传感器测温时,经常使用的配用测量电路是()。
A.交流电桥 B.差动电桥C.直流电桥 D. 以上几种均可13、一个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为E0,当打开其冷端串接与两热电极材料不同的第三根金属导体时,若保证已打开的冷端两点的温度与未打开时相同,则回路中热电势()。
A.增加 B.减小C.增加或减小不能确定 D.不变14、热电偶中产生热电势的条件有()。
传感器复习题

1.电感式传感器的常用测量电路不包括( C )。
A. 交流电桥B. 变压器式交流电桥C. 脉冲宽度调制电路D. 谐振式测量电路2.差动螺线管式电感传感器配用的测量电路有( C )。
A.直流电桥B.变压器式交流电桥C.差动相敏检波电路D.运算放大电路3.电感式传感器是建立在电磁感应基础上的,电感式传感器可以把输入的物理量转换为线圈的自感系数L 或互感系数M 的变化,并通过测量电路进一步转换为电量的变化,进而实现对非电量的测量。
4.变磁阻式传感器的敏感元件由线圈、铁心和衔铁等三部分组成。
5.当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的衔铁位于中心位置时,实际输出仍然存在一个微小的非零电压,该电压称为零点残余电压。
6.电感式传感器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可分为变磁阻式、变压器式和涡流式等种类。
7.变磁阻式传感器由线圈、铁心和衔铁3部分组成,其测量电路包括交流电桥、变压器式交流电桥和谐振式测量电路。
8.差动变压器结构形式有变隙式、变面积式和螺线管式等,但它们的工作原理基本一样,都是基于线圈互感量的变化来进行测量,实际应用最多的是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
五章:电容式传感器1.如将变面积型电容式传感器接成差动形式,则其灵敏度将(B )。
A. 保持不变B.增大一倍C. 减小一倍D.增大两倍2.当变隙式电容传感器的两极板极间的初始距离d0增加时,将引起传感器的( D )A.灵敏度K0增加B.灵敏度K0不变C.非线性误差增加D.非线性误差减小3.当变间隙式电容传感器两极板间的初始距离d增加时,将引起传感器的( B )。
A.灵敏度会增加B.灵敏度会减小C.非线性误差增加D.非线性误差不变4.下列不属于电容式传感器测量电路的是( D )A.调频测量电路B.运算放大器电路C.脉冲宽度调制电路D.相敏检波电路5.电容式传感器做成差动结构后,灵敏度提高了(A )倍A.1 B.2 C.3 D.0电容式传感器利用了将非电量的变化转换为电容量的变化来实现对物理量的测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电偶的分度表
不同金属组成的热电偶,温度与热电动势之间有不同 的函数关系,一般通过实验的方法来确定,并将不同 温度下测得的结果列成表格,编制出热电势与温度的 对照表,即分度表。
供查阅使用,每10℃分档 。中间值按内插法计算。
tMtLE EM H E EL L(tHtL)
tM——被测温度值;
➢结论:
1)两热电极相同时,即nA(t)=nB(t)、nA(t0)=nB(t0),总电动 势为0。
2)两接点温度相同时(t=t0),总电动势为0。 3)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动势大小与材料(nA,nB)和接点温度(t,t0) 有关,与其尺寸、形状等无关。
4)热电偶在接点温度为t1,t3时的热电动势等于此热电偶在 接点温度为t1,t2与t2,t3两个不同状态下的热电动势之和, 即
eAB(T, T0)=eAB(T)+eB(T,T0)-eAB(T0)-eA(T,T0) 忽略温差电动势,热电偶的热电势可表示为:
EABt,t0EABtEAt,t0EBt,t0EABt0 EABtEABt0 ktlnnAtkt0 lnnAt0 e nB t 第e8章热n电B式传t0感器
•影响因素取决于材料和接点温度,与形状、尺寸等无关
EAB(t1,t2)=EAB(t1,t2)+EAB(t2,t3)=EAB(t1)-EAB(t2)+EAB(t2)-EAB(t3)
=EAB(t1)-EAB(t3)
第8章热电式传感器
5)电子浓度取决于热电偶材料的特性和温度,当A、 B选定后,热电动势EAB(t,t0)玖拾两接触点t喝 t0的函数差,即
热电阻、热敏电阻:温度变化→电阻
值变化
第8章热电式传感器
8.1 热电偶
热电偶测温范围:100℃~1300℃ 特点:结构简单、制作容易、精度高、温度测
量范围宽、动态响应特性好、输出信号便于远 传、使用方便。▲▲ 是一种有源传感器,测量时不需外加电源。 应用:测量炉子或管道的气体、液体的温度或 固体的表面温度
触点的温度。
两接点的接触电动势eAB(T)和eAB(T0)可表示为
EAB
t
kt e
ln
nA nB
t t
EABt0ket0 lnnnBAtt00
第8章热电式传感器
3、单一导体的温差电动势
同一导体的两端因其温度不同而产生的一种电动势。
机理:高温端的电子能量要比低温端的电子能量大, 从高温端跑到低温端的电子数比从低温端跑到高温端 的要多,结果高温端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低温端因 获得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在导体两端便形成温差电 动势。
t0
A t0
C
t
B t0
C
AC t1 B t1 A C
t
(a)
(b)
第8章热电式传感器
(2)中间温度定律 在热电偶测温回路中,tc为热电极上某一点的温度,
热电偶AB在接点温度为t、t0时的热电势eAB(t, t0)等于热 电偶AB在接点温度t、tc和tc、t0时的热电势eAB(t, tc)和
eAB(tc, t0)的代数和,即 eAB(t,t0)=eAB(t,tc)+eAB(tc,t0)
EAB(t,t0)=f(t)-f(t0)
当参考端温度T0恒定时,eAB(T0)=c为常数,则 总的热电动势就只与温度T成单值函数关系,即
E A B ( t ,t 0 ) f( t ) f( t 0 ) f( t ) C ( t )
可见:只要测出eAB(T,T0)的大小,就能得到 被测温度T,这就是利用热电偶测温的原理。
A
t
B (a)
t0 T
C
t0
A
B
t1
t0
B
C
t1
(b)
E A B C ( t ,t 0 ) E A B ( t ) E A B ( t 0 ) E A B ( t ,t 0 )
应用:利用热电偶进行测温,必须在回路中引入连接
导线和仪表,接入导线和仪表后不会影响回路中的热电势。
第8章热电式传感器
测量仪表及引线作为第三种导体的热电偶回路
tH——较高的温度值;
tL——较低的温度值;
EM、EH、EL——分别为温度tM、tH、tL对应的热电
动势。
第8章热电式传感器
S型(铂铑10-铂)热电偶分度表
第8章热电式传感器
5. 热电偶的基本定律▲▲
(1)中间导体定律
在热电偶测温回路内,接入第三种导体时,只要第三 种导体的两端温度相同,则对回路的总热电势没有影响。
第8章热电式传感器
A
t
t0
BALeabharlann tA热端(测量端或工作端)、冷端(参考端或自由端)
第8章热电式传感器
2、两种导体的接触电动势
含义:由于两种不同导体的自由电子
密度不同而在接触处形成的电动势。
A
接触电动势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接 EAB (t)
+++ ---
点的温度有关,而与导体的直径、长 nA nB
B
度、几何形状等无关。▲▲
接触电动势的数值取决于两种不同导体的材料特性和接
大小表示:
EA
(t,
t0
)
k e
t1 t0 nA(t)d[nA(t)t]
k
EB(t,t0) e
t1 t0 nB(t)d[nB(t)t]
第8章热电式传感器
4、热电偶回路中产生的总热电势
热电偶回路有四个电动势:两个接触电动势、两个温差电动式 (▲▲) 。 实践证明:①热电偶回路所产生的电动势主要是由接触电动势 引起的,温差电动势所占比例极小,可以忽略不计;②又因为EAB(t)和 EAB(t0)的极性相反,假设导体A的电子密度大于导体B的电子密度,则A为 正极、B为负极,因此回路的总电动势为:
第8章热电式传感器
8.1.1 热电偶测温原理
1、热电效应: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组成一个
闭合回路,当两接点温度T和T0不同时,则在该回路中就会产
生电动势的现象。
A
eA (T ,T0 )
T eAB (T )
T0 eAB (T0 )
B
eB (T ,T0 )
热电动势(来源:接触电动势和温差电动势)、热电偶(两 种材料的组合体)、热电极(A、B两导体)
第8章 热电式传感器
8.1 热电偶 8.2 热电阻 8.3 热敏电阻
第8章热电式传感器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温度通常是需要测 量和控制的重要参数之一。
热电式传感器:温度变化→电量变化
已将温度变化转化为电动势或电阻的方 法最为普遍,对应的元件分别称为热电 偶、热电阻和热敏电阻。
热电偶:温度变化→电动势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