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民间传统文化调查研究
天水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现状及推动产业发展内涵分析

天水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现状及推动产业发展内涵分析【摘要】摘要:文章主要通过分析天水的民俗文化旅游现状和推动产业发展内涵,探讨了如何进一步挖掘和发展天水的民俗文化资源,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通过介绍天水的丰富民俗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了民俗文化旅游的潜力和影响。
探讨了如何利用民俗文化资源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升旅游体验和吸引力。
展望未来,文章指出了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重要性和前景,并提出了促进产业发展的建议和措施,希望能够为天水民俗文化旅游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关键词】天水、民俗文化、旅游、发展、内涵分析、产业、展望、未来发展、背景介绍、研究意义、现状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天水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城市,位于陕西省的中部,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
天水地处黄河流域,素有"黄河明珠"之称,其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历史遗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天水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包括传统的民俗节庆、民间艺术、民间习俗等,都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日,天水举办的龙山庙会就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民俗节庆活动之一,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天水的民俗文化旅游也逐渐成为一大亮点。
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如民间舞蹈、民俗表演、传统手工艺制作等吸引了众多游客,成为了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研究天水民俗文化旅游的现状及推动产业发展内涵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只有深入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特色,才能更好地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1.2 研究意义天水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城市,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索。
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天水的民俗文化旅游也逐渐受到关注。
研究天水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意义在于挖掘和保护天水独有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天水街亭古镇雕版窗花年画的传承保护探究

天工|2023年第8期[摘 要]天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相传是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的诞生地,是西北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天水有一古镇名为街亭,天水街亭雕版窗花年画是天水人民间生活的重要写照,也是木版年画在天水地区的缩影,街亭雕版窗花年画传承人县璋就生活在这里。
在现代生活背景下,传承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寻找地域文化特色尤为重要。
对县璋老人的雕版窗花年画个案进行分析,在多次田野调查以及访谈的基础上,探究天水街亭雕版窗花年画的发展渊源、艺术特征及民俗文化内涵,进一步探讨天水街亭雕版窗花年画的传承与保护,对乡村文化振兴提出研究的必要性。
天水街亭雕版窗花年画根植于民间,对传统文化的积淀、乡土民俗内涵的丰富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雕版窗花年画;民间艺术;乡土民俗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3)8-0028-03本文文献著录格式:乔艺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天水街亭古镇雕版窗花年画的传承保护探究[J].天工,2023(8):28-30.乔艺峰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工程学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天水街亭古镇雕版窗花年画的传承保护探究基金项目:高校教师创新基金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天水街亭古镇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创新”(项目编号:2023A-251)。
作者简介:乔艺峰(1983—),男,汉族,陕西千阳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一、天水街亭雕版窗花年画概况随着21世纪初非遗热潮的兴起,国内对雕版窗花年画的研究越来越多。
目前,关于木版年画的研究专著集中于历史渊源、艺术特点、制作流程、色彩研究、文化内涵、传承保护等方向。
天水街亭雕版窗花年画受陕西凤翔木版年画、四川绵竹木版年画、陕西汉中木版年画的影响,研究价值很高。
天水街亭古镇地处天水市郊东南,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据县璋老人口述,天水街亭雕版窗花年画已有400余年的历史,现今很难通过田野调查找到实物。
天水社火文化调查

天水社火文化调查08108124 28 於菟一、天水概况(一)独特的地理位置天水古称成纪、秦州,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为甘肃省第二大城市,总面积1.4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60万,居甘肃省之最。
现辖秦州、麦积、秦安、甘谷、武山、清水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二区五县。
天水历史悠久,有2700年的建城史,古称“成纪”,又称秦州。
天水是“羲皇故里”,“太皞庖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
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
(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成纪,古帝庖牺氏所生之地。
(司马彪《续汉书·郡国志》)”天水东抱陇坻,西倚洮泯,南控巴蜀,北指金城,为历代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塞、交通枢纽。
天水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兼有北雄南秀两大特点,素有陇上“小江南”的美称,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1992年8月13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天水时题词“羲皇故里”。
天水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中华始祖伏羲、女娲、黄帝都诞生在天水,大量的文献和文物古迹,构成了天水以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早期文化、三国古战场文化、麦积山石窟文化为代表的五大历史文化。
伏羲文化肇启中华文明,距今4800—8300年前的大地湾遗址,说明天水是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最早发源地之一。
远古时期,天水曾是诸戎、羌人生活繁衍之地。
天水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二)民俗民间文化特色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已经非常重视乐舞对民俗的教化作用,“凡音乐通乎政,而移风平俗者也。
(《吕氏春秋·适音》)”3000年前,起源于东方的秦人来到天水,他们在大量吸纳中原文化的基础上,又融合了西戎文化、巴蜀文化、楚文化,最终统一了中国。
丝绸之路开辟以后,天水又成为沿途要邑和这一带最大的商品集散地。
就是抗战时期及解放以后,天水因战争以及工农业建设、国防建设的需要,全国天南海北的人员交流频繁。
天水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现状及推动产业发展内涵分析

天水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现状及推动产业发展内涵分析【摘要】天水是一个具有丰富民俗文化资源的城市,民俗文化旅游已成为其重要的旅游业态。
本文从当前天水民俗文化旅游的现状和特色入手,分析了其产业发展的内涵,探讨了政府支持与引导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政府支持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而文化传承与创新则是其核心竞争力。
结合本地文化资源和旅游需求,天水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不断加强研究和合作,实现文化传承与旅游融合发展,为天水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壮大提供更多可能性。
【关键词】天水、民俗文化旅游、现状、特色、产业发展、政府支持、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前景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素有“天水盆地”之称。
天水市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天水民俗文化旅游产业也逐渐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
目前天水市民俗文化旅游产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部分民俗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充分,传统文化活动缺乏创新性,游客的体验感和参与度有待提高等。
为了更好地推动天水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必要对其现状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探讨如何加强政府支持与引导,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从而实现产业的良性发展和可持续增长。
本文旨在探讨天水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现状及推动产业发展的内涵,希望通过对该领域的研究和分析,为相关决策部门和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促进天水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意义研究天水民俗文化旅游的现状和特色,可以帮助了解天水地区的文化资源及其在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力。
通过深入分析天水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探讨推动天水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内涵,可以为政府部门和旅游企业提供发展建议和政策支持。
了解政府支持与引导的具体措施,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经验,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借鉴和学习的范例,促进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
天水地方民俗文化产业发展问题浅析

天水地方民俗文化产业开展问题浅析天水地方民俗文化产业开展问题浅析摘要: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开展,民俗文化开展成为了各界热议的话题。
就地方经济而言,民俗文化确实能够有效促进当地地方经济的开展,但由于各地经济开展的差异,也使得各地民俗文化开展现状参差不齐。
本文笔者结合天水地区民俗文化的特点,围绕当地民俗文化开展的有利条件、存在问题和解决策略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浅显分析。
关键词:民俗文化;产业;开展近年来,随着国家文化产业开展的相关措施推广,国内各个地区都着力关注各地文化产业的开展态势。
甘肃地处西北地区,富含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今年随着国家政策的促进作用,当地的文化产业有了一定的开展。
但由于经营主体观念的差异及相关配套产业开展的局限性,导致民俗文化的开展仅仅局限于片面的宣传方面,无法刺激市场当中大局部的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从而给当地带来的经济奉献往往较为有限,难以满足开展民俗文化带动当地经济开展的目标。
就我省内部的大局部地区而言,天水富含历史悠久、深具影响力的历史文化遗产,并在此根底之上形成了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特征,如何利用这一特色资源,使其能够更进一步地带动地方经济的开展,不断探索的问题。
1 地方民俗文化开展的有力条件地方民俗文化的开展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社会转型加快、文化变迁加剧,民俗文化在现代性、流行性的文化影响下呈现了流失性的变化。
例如,现代产品的普及,往往使得很多传统的生活用具被取而代之,而制作这些传统生活用具的工技艺往往依托于家庭、民间匠人的传承。
在人们的市场需求取向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传统工艺就会发生流失甚至失传。
但问题在于这种流失、失传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或者物化的产品,更加包括了这一工艺当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对于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了行之有效的保护政策,并在此根底,于2021年底2021年初明确提出要大力促进文化产业开展。
甘肃天水传统民居木雕艺术文化内涵探析

甘肃天水传统民居木雕艺术文化内涵探析作者:隋建明来源:《雕塑》2013年第03期天水传统民居以四合院为主,这是汉民族自汉、唐以来民居建筑发展的主流。
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天水现有古街巷41条,古民居3000多间,大小木楼57座。
古巷民居中,有胡氏民居、哈锐故居、张庆麟故居、石作瑞故居、连腾霄故居,冯国瑞故居和杨名显故居最具代表性。
这些古民居大多建于元明清3代,比我国著名的平遥民居早数百年,如位于飞将巷的汉将军李广故居,虽系明末翻修建筑,但仍保留着汉代门庭高阔的特点。
而明嘉靖年间落成的胡氏民居,到现在已是将近400年的历史。
天水传统建筑上的木雕装饰,作为木结构建筑的伴生艺术,既构成唐汉以来建筑的共同特征,又和其他文化艺术一样,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影响,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自身在不断地发展、变革和进化。
天水民居建筑方式、建筑材料受当地自然环境制约,充分利用本地区资源,又与异族建筑方式相互交流、融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展、变革,逐渐形成其地域特色。
民居建筑为土木结构,青瓦土墙,自然本色的木雕门窗,质地朴实、古朴典雅。
在中国南北两大古建筑流派中,天水民居建筑的风格兼有北方的粗犷和南方的秀美,极具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一、民居木雕的载体与装饰类型天水传统木雕装饰,除垂花门外,主要集中在檐口之下的装修上,由雀替、大小耍头、柱上铺做和柱间铺做以及铺做间花板组成。
内檐装饰有碧纱橱、落地柜、神架等,美观而不繁琐花哨。
天水传统建筑用木雕进行装饰非常普遍,几乎是可装饰的部位都有木雕的存在,它们主要集中在建筑物的木构件和配件上,其雕刻分布广泛、题材丰富,雕刻手法有浮雕、透雕、线雕和圆雕,雕刻手法全面。
1.檐下。
天水民居中檐下有雕饰的部位主要有栱垫板、梁头、雀替等。
栱垫板位于两攒斗栱之间,其上多采用透雕手法雕刻。
常见图案有暗八仙、四季花、岁寒四友、博古、鸟兽等。
梁头指挑尖梁头和抱头梁头,此部位多雕饰象鼻纹,两侧雕麻叶纹。
天水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①基金项目:2018年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YB101);2019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项目(2019B-130); 天水师范学院2019年创新能力提升项目(CXT2019-26)。
作者简介:苏兴田(1977—),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DOI:10.16655/ki.2095-2813.2005-5555-3773天水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发展研究①苏兴田(天水师范学院体育运动与健康学院 甘肃天水 741000)摘 要:独特的地理环境,多种优秀文化交融发展,形成独具魅力的天水文化,也为当地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源与素材。
该文通过分析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发展条件及表现形式,探索其传承发展路径及对策,对推进天水文化,弘扬民俗体育文化,推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天水 民俗体育文化 资源 发展策略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1)02(a)-0180-04Research o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ianshui FolkSports Cultural ResourcesSU Xingtian(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 Tianshui, Gansu Province,741000 China)Abstract: The uniqu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 variety of excellent cultural blend development, the formation of a unique charm of Tianshui culture, but also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folk sports cultural resources to provide rich resources and material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conditions and forms of folk sports culture resources, the paper explores its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path and countermeasures, which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ianshui culture, carrying forward folk sports culture and promo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Key Words: Tianshui; Folk sports culture; Resources; Development strategies民俗体育文化资源是长期以来流传于民间风俗、民间文化的体育形式,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孕育与发展来源丰富复杂,具有强烈的时代性、民族性、继承性、融合性和多样性。
天水文化生活调查报告

天水文化生活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年×月×日调查方式:查资料,询问长辈。
调查目的:了解春节习俗。
调查背景: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节日。
春节期间我国各地方人民都会举行各种活动来庆祝,这些活动有很多是从历史的长河中遗留下来的,并形成了地方风俗。
调查内容:春节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
春节的前奏要数小年了。
1、大年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
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据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抹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无法在玉帝面前说坏话。
民间存有“男不仁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典灶王爷,只局限于男子。
过了二十三,距春节只剩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工作变得更加热切了。
必须全盘清扫室内,又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祓除凶兆。
2、除夕除夕又称大年三十、除夜、岁除。
除夕就是一年中最后一天,所含旧岁至次夕而除、明日即为科刺皮新岁的意思,通常指农历二十九或三十。
这天,一早下班,男子准备工作贴对联、福字等。
也叫做“门对”“春贴”“对联”“对子”。
家中女子便已经开始忙年夜饭,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我们年夜饭中通常都存有鸡、鱼、肉、汤圆这四道菜,鱼的意思就是年年有余,汤圆的意思就是团团圆圆。
吃年夜饭的时候是春节家家户户最愉快最热闹的时候,一桌丰盛的菜,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
我的家乡每家每户吃年夜饭时会先放挂鞭炮,然后关上门一家人坐一起和和美美吃团圆饭。
年夜饭过后,孩子们可以获得长辈给的“压岁钱”,压岁钱又称守岁钱等。
因为就是用红色的袋装着,故又称红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火
社火,也叫“天水秧歌”,是民间各种歌 舞形式的总称,广泛流行于天水城乡。每 年春节期间,村村镇镇、城里城外,形成 秧歌汇演的大阵势,热闹非凡。
天水秧歌以打击乐或民间小乐队伴奏,主 要有耍龙灯、耍狮子、高台、腰鼓、跑驴、 竹马灯、大脑壳等;边歌边舞的有旱船、 夹板、高跷、马秧歌、高摇伞、蜡花舞、 打虎、火龙等。天水秧歌题材广泛,包括 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也有取材于古代神 话传说、历史故事和传统戏剧故事。在市 区流行的“夹板舞”
关于天水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的调研
小组成员:刘旭奇 柳欣 吴作宇 吴董鹏
2015级室内设计班
概括
一、旅游景点介绍 二、历史名人介绍 三、传统文化节日介绍
天水民俗文化简介
天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享有 “羲皇故里”的殊荣,是海内外龙的传 人寻根问祖的圣地。境内文化古迹甚多, 现有国家和省、市级重点保护文物169 处,其中有大地湾遗址保存有大量新石 器时代早期及仰韶文化珍品,国内唯一 有伏羲塑像的天水伏羲庙,中国四大石 窟之一,号称“东方雕塑馆”的麦积山 石窟。
麦积山风景区由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街 亭温泉五个子景区180多个景点组成,拥有丰富多样 的生物类型和物种,被称为“陇上林泉之冠”,具 有深厚的旅游价值,是丝绸古道黄金旅游线上的一 颗耀眼的艺术明珠和最具潜力的旅游胜地。
历史名人
唐太宗李世民 [唐] 唐朝皇帝,中国 古代十大贤君 (599~649)
李孝恭 [唐]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十 七史百将传 (591-640)
李孝恭(591—640年),唐凌烟阁二 十四功臣之一。陇西成纪(今甘肃 秦安)人,唐朝宗室,大将。李孝 恭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父亲李安, 隋朝时任领军大将军,唐初封为西 安王。贞观十四年(640年),李孝恭 暴病而死,时年五十岁行军元帅武 德初,以赵郡王任山南道招慰大使, 招降巴蜀三十余州。又任荆湘道行 军总管,用长史李靖计,击降萧铣, 并遣李靖等招降岭南各地。武德七 年(公元624年),任行军元帅, 率李靖等诸将,镇压辅公祏,破广 陵、丹阳,平定江南。拜扬州大都 督。贞观初任礼部尚书,改封河间 元王。左光禄大夫李渊当年攻克京 师后,拜李孝恭为左光禄大夫,不 久又任其为山南道招慰大使,带...
唐高祖李渊 [唐] 唐朝皇帝 (566-
635)
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月25日), 字叔德,唐朝开国皇帝,出身北周贵族, 七岁袭唐国公。义宁二年(618年),李 渊即皇帝位于长安,国号唐,建元武德, 定都长安,是为唐高祖;武德四年(621 年),唐军消灭江南辅公祏势力,一统 天下。玄武门事变后李渊退位称太上皇, 禅位于李世民。贞观九年(635年)农历 五月,李渊因病驾崩于垂拱前殿,年七 十一岁,庙号高祖,谥号太武皇帝,葬 于献陵。人物生平家世背景李渊是十六 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李暠的后裔,世代 显贵。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西 北),一说是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 县),祖籍邢州尧山(今邢台市隆尧 县)。李渊的祖父李虎,在西..
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旅游景区,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 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是小陇山中的一 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酷似麦垛而得名。麦积山 石窟始建于384-417年,存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 塑石雕、1300余平方米壁画,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 闻名世界,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
天水“浴佛节”
天水的佛事活动历史悠久,尤以每年农历 四月初八日的“浴佛节”最为有名。
这一天,麦积山石窟、甘谷大像山石窟、 华盖寺石窟、武山水帘洞石窟、木梯寺石 窟、秦城区的南郭寺、北道区的净土寺迎 来成千上万的游人。各石窟、寺院在举办 佛事活动的同时,为了吸引更多的游人, 还开展各种文艺娱乐活动,举办旅游商品 和书画展销等活动,丰富了节日的内容, 既满足了群众的信仰需求,又引导人们接 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在积极健康的 气氛中进行游乐活动。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 -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 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 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 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李世 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 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 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 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 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 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 立下赫赫战功。公元626年7月2日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 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 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 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 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天水伏羲文化节
伏羲文化节是甘肃省天水市一年一度的大 型祭祀伏羲典礼的中国传统民俗节庆活动, 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由市人民政府主办公 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暨中国天水伏羲 文化旅游节。
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天水伏羲文化旅游 节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十大节 庆”活动之一,公录,成为甘肃 省独具特色的重要文化品牌之一。每年农 历五月十三日举行,相传这一天是华夏始 祖伏羲的诞辰,而天水就是伏羲的故乡。
姜维 [三国] (202-264)
姜维(202-264年),字伯约,天水冀 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蜀汉大 将军。少年时和母亲住在一起,喜欢儒家 大师郑玄的学说。因为父亲姜冏战死,姜 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诸葛亮北伐时,姜 维被怀疑有异心,姜维不得已投降蜀汉, 被诸葛亮重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继承诸 葛亮的遗志,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 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手。 后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对姜维北伐,而宦官 黄皓弄权,姜维杀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 田避祸,后司马昭五道伐蜀,姜维据守剑 阁,阻挡住钟会大军,却被邓艾从阴平偷 袭成都,刘禅投降。后姜维希望凭自己的 力量复兴蜀汉,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 利用钟会反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