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 克(shock)120
第9章 休 克

第九章休克一.休克的概念和重要临床表示(一)概念休克(shock)是指机体受到各类强烈有害身分(如大掉血.轻微创伤.轻微沾染.过敏反响等)感化后,血液轮回轻微障碍,主如果微轮回血液灌流缺少,导致机体各器官.组织,特殊是性命重要器官.组织缺血.缺氧,代谢杂乱,功效障碍,从而轻微危及性命的一种全身性病理进程.(二).重要临床表示血压降低,心率加速,脉搏细弱,皮肤湿冷,可视粘膜惨白或发绀,尿量削减.患畜最初焦躁不安,后转为反响迟钝甚至晕厥逝世亡.二.休克的原因及类型按发低血容量性休克(掉血性休克.烧伤性休克.脱水性休克)生原沾染性休克(败血性休克.中毒性休克.内毒生性休克)因休心源性休克(心力弱竭)克可过敏性休克(过敏反响)分为神经性休克(轻微创伤等)三.休克的产生成长机理(一).休克的配合发病环节1.有用轮回血量削减,微轮回血液灌流量明显降低各类类型的休克均有有用轮回血量削减,但以低血容量性休克时最为明显.2.心泵衰竭心肌压缩障碍(如心肌梗逝世.心肌炎等)或心脏急性充盈障碍(如急性心包炎)时,心输出量削减,导致全身微轮回血液灌流缺少.心泵衰竭是心源性休克的始动环节,在其他各类型休克中亦起到重要感化.3.血管舒缩功效平常休克早期,微血管痉挛压缩,休克后期,微血管麻木扩大.无论是痉挛压缩照样麻木扩大,都可使微轮回血液灌流量缺少.(二)休克时微轮回障碍及其分期微轮回障碍是各类休克产生进程中最后的配合通路.休克时微轮回障碍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据此,休克可分为三个时代.图9-1 肌肉内的微轮回体系模式图1.微轮回缺血缺氧期(休克早期.微轮回血管痉挛期.休克代偿期)(1)微轮回的变更及其产活力理因为交感-肾上腺髓质体系高兴,儿茶酚胺大量释放,α-受体占优势的皮肤.粘膜.内脏微轮回血管中断痉挛,微轮回灌流量大为削减(大量血液经直捷通路或动静脉吻合枝回心),组织缺血缺氧.与此同时,β-受体占优势的心肌.脑血管血液供给仍较充分.(2)代偿意义①因为小动脉.微动脉压缩,外周阻力增大,加上此时心跳加速加强,休克早期血压降低不明显.因为小静脉.微静脉压缩,大量静脉体系血液返回心脏,这种“自我输血”对保持血压有重要意义.②皮肤.内脏血管明显压缩的同时,脑动脉.冠状动脉无明显转变——全身血流重分派,既保持了血压又确保了性命重要器官的血液供给.③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对儿茶酚胺的迟钝性比微静脉高,因而压缩更甚,此时,毛细血管流体静压降低,组织液进入毛细血管而增长了回血汗量.这是一种重要而迟缓的恢复血容量的代偿反响.④肾血流削减→肾素-血管重要素-醛固酮体系活性加强钠水滞留,有助于血容量血压降低→抗利尿激素排泄增多和血压的恢复由此可见,微轮回缺血缺氧期是休克的代偿期,是以,是临床治疗的症结时代.(3)临床表示①交感神经高兴——动物焦躁不安;②皮肤.粘膜血流削减——粘膜惨白.皮肤发凉;③血汗管中枢.交感-肾上腺髓质体系高兴——心跳快而有力;④肾血流削减→肾素-血管重要素-醛固酮体系活性加强,抗利尿激素排泄增多→少尿;⑤血管压缩使外周阻力增大,心跳加速加强,以及“自我输血”→血压降低不明显.2.微轮回淤血缺氧期(休克中期.微轮回血管扩大期.休克掉代偿期)(1)微轮回的变更及其产活力理因为上一时代组织缺氧,酸性代谢产品及细胞崩解产品(组胺.5-羟色胺)聚积,使微轮回前阻力血管(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微动脉)对儿茶酚胺的反响性降低而扩大,微轮回后阻力血管(微静脉.小静脉)对酸性情况有耐受力而仍处于压缩状况,于是大量血液在毛细血管淤滞,加上这时微血管的通透性明显增高,血浆大量外渗,其成果回血汗量明显削减,血压明显降低,组织缺氧愈趋轻微,休克进一步恶化——进入掉代偿期.(2)临床表示这一时代消失休克的典范症状.①静脉淤血.回血汗量削减——血压明显降低,粘膜由惨白转为发绀.皮肤温度降低;②交感神经高兴和心肌缺氧同时消失——心跳快而弱;③肺淤血.水肿——呼吸因难;④血液轮回进一步障碍——少尿或无尿;⑤中枢缺氧——患畜由焦躁不安→淡漠,甚至晕厥.3.漫溢性血管内凝血期(休克晚期.微轮回血管麻木期.DIC 期)(1)微轮回的变更及其产活力理微轮回血管由扩大转为麻木,血流停止.凝聚,在微轮回血管内形成普遍性微血栓——漫溢性血管内凝血.最后,因凝血因子大量消费,纤溶体系活化而产生灶性或弥散性出血.微轮回轻微障碍加上组织细胞的变性坏逝世,造成多个器官功效衰竭,休克进入不成逆阶段.(2)临床表示消失濒逝世期症状①微血栓形成,微轮回通路受阻,回血汗量进一步削减——血压急剧降低,脉搏快.弱或不克不及触及,四肢厥冷;②各个器官.组织高度缺氧,组织.细胞变性坏逝世→功效轻微障碍;③凝血因子大量消费.纤溶体系活化→出血偏向;④脑组织高度缺氧,水肿→晕厥.四.休克机会体的代谢和重要器官的机能变更(一)物资代谢障碍1.能量代谢障碍休克初期,因为交感-肾上腺髓质体系高兴,儿茶酚胺.高血糖素释放增多,血糖升高,能量生成增长.跟着休克的成长,因为组织缺血缺氧.糖有氧氧化障碍,能量生成大为削减.2.代谢性酸中毒缺氧→无氧酵解加强→乳酸.酮体生成增多代谢性酸中毒少尿.无尿→酸性代谢产品排出削减(二)重要器官的机能障碍1.呼吸功效不全休克时可消失急性呼吸功效不全.重要表示为进行性呼吸因难,动脉血氧分压进行性降低.病理形态学变更表示为肺水肿(重量增长3~4倍).局部肺不张.肺淤血.出血.肺泡壁毛细血管微血栓及肺泡内透明膜形成,具有这种机能和形态变更的肺在临床上称为休克肺.2.肾功效不全休克时常伴随急性肾功效不全.休克早期因为肾血液灌流量削减,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而呈现少尿,休克晚期因肾功效衰竭可消失无尿.休克时尿量的若干是临床不雅察病情的重要指标.由休克所致的急性功效不全的肾称为休克肾.3.心功效不全在心源性休克,心压缩力削弱是休克产生的始动环节,其它类型休克的晚期,也可伴随心功效不全.心功效不全.急性呼吸功效不全和急性肾功效不满是休克逝世亡的三大原因.4.中枢神经体系机能障碍休克早期,因为血液重散布,脑血流量相对地得到包管,脑的功效障碍不明显.跟着休克的成长,动脉压降低,加上DIC的形成,脑组织可缺血缺氧,轻度缺氧时呈现焦躁不安,轻微缺氧时可产生晕厥.五.休克的防治原则(一).积极防治引起休克的原发病(二).治疗1.填补血容量.运用血管活性药物.改良微轮回(1).填补血容量:各类型休克都有轮回血量削减,是以,须要填补血容量(输液.输血).(2).运用血管活性药物A.在填补血容量的基本上,运用血管扩大药(α-受体阻断剂,β-受体高兴剂).B.在过敏性休克(血管容量增大),运用血管压缩药.(3).血液凝固性增高时,可运用肝素;DIC形成时,可用纤溶剂(链激酶.尿激酶)消融微血栓,疏浚微轮回.2.改正酸中毒3.心功效不全时可运用强心剂(如洋地黄)。
休克(shock)

休克治疗-step3 低血容量性休克
寻找病因
YES
手术止血
NO
允许性低血压/ 限制性液体复苏
液体复苏(晶体/胶体/白蛋白) 成分输血(cRBC/FFP/PLT) 血管活性药/正性肌力药 酸中毒的纠正(pH<7.2) 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2007)
休克治疗-step3 感染性休克(EGDT)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成人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监测及支持指南"草案
BUNDLES
The first 6 hours
乳酸 病原学 抗生素 液体/药物
CVP/ScvO2
Within 24 hours
Which one should I use?And when?
休克治疗-step2 aim
治疗终点
循环
氧输送
器官功能
MAP>60-65mmHg PCWP15-18mmHg
CI>2.2L/min/m2
Hb>100g/L SaO2>92% CI>2.2L/min/m2
Lac<2.2mmol/L 尿量>0.5ml/h
中日友好医院ICU 黄絮
休克的概念
休克(Shock)指的是一急性的综合征
休克的定义为多种病因引起,最终共同以循环血容量 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为主 要病理生理改变的综合征 ,休克的本质是组织/细胞 低灌注
Epidemiology of shock
美国:2%的住院患者(约400,000/年) 病死率20%-50% 死亡原因:MODS 1 organ 25% 2 organs 60% ≥3 organs ≥ 85%
第五章 休克

代谢改变
1,血容量减少,儿茶酚胺,抗利尿激素及醛 ,血容量减少,儿茶酚胺, 固酮增加,使尿量减少,水钠储留. 固酮增加,使尿量减少,水钠储留. 2,葡萄糖无氧代谢增高和酸的清除能力下降 , 乳酸堆积,造成代谢性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 ,乳酸堆积,造成代谢性酸中毒. 3,三磷酸腺昔(ATP)减少使细胞膜钠一钾 ,三磷酸腺昔( ) 泵功能失常, 泵功能失常,钾离子出细胞外和不能进入 细胞而形成高钾血症;钠离子入细胞内 细胞水肿自溶和低钠血症. 致细胞水肿自溶和低钠血症. 4,蛋白质分解代谢使血尿素氮,肌酐增高. 血尿素氮, ,蛋白质分解代谢使血尿素氮 肌酐增高.
临床表现 (2) )
休克失代偿期 临床上病人由烦躁转向反应淡漠, 临床上病人由烦躁转向反应淡漠,迟 嗜睡,甚至昏迷. 钝, 嗜睡,甚至昏迷. 皮肤更加苍白,出冷汗,口唇紫绀, 皮肤更加苍白,出冷汗,口唇紫绀 脉搏细速,呼吸困难. 脉搏细速,呼吸困难. 血压下降,收缩压< 血压下降,收缩压< 70- 90mmHg , 尿量减少或无尿. 尿量减少或无尿.
影响CVP的因素 影响 的因素
1,血容量. ,血容量. 2,静脉血管的张力. ,静脉血管的张力. 3,右心室的功能. ,右心室的功能. 4,静脉回心血量. ,静脉回心血量. 5,胸腔或心包的压力. ,胸腔或心包的压力.
CVP和补液的关系 和补液的关系
CVP 血压 低 低 低 正常 低 高 高 正常 正常 低 原因 严重不足 不足 不全或过多 处理原则 充分补液 适当补液 强心,纠酸, 强心,纠酸, 舒张 血管收缩 舒张血管 不全或 不足 补液试验
一般性的监测
1,意识状态 , 2,皮肤温度,色泽 ,皮肤温度, 3,脉搏,血压,脉压差和 脉搏,血压, 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 收缩压mmHg) 休克指数(脉率 收缩压 ) 4,呼吸 , 5,尿量 ,比重 ,
休克

(二)感染性休克 由严重的微生物感染引起,主要是革兰氏阴 性或阳性细菌感染所致。在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 引起的休克中,细菌内毒素起着重要作用,特别 在小肠缺血时,肠道作为机体“细菌库”,当肠 粘膜的屏障功能因缺血而降低时,细菌毒素或细 菌壁脂多糖类由肠道内进入血液,激活宿主的体 液和细胞,引起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的释放,损 害了组织灌注而发生休克。
2015-3-25 23
(三)纠正酸中毒 • 休克时的缺血、缺氧等必然导致乳酸性 酸中毒,故应积极纠正缺氧以纠正酸中毒, 必要时应补碱进行纠正。
2015-3-25
24
(四)抗休克药物的应用 • 根据药理作用可将抗休克药物分为正性肌力药、 血管活性药物(缩血管药物、扩血管药物)、高 渗液、能量补充剂及具有抗休克作用的中药制剂 等。应该强调的是,血管活性药物必须在纠正酸 中毒的基础上使用。临床应用抗休克药物必须个 体化。选用抗休克药物的目的是提高组织微循环 的血液灌流量,因此必须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避免单纯使用大量血管收缩剂而导致血液灌注流 量明显下降。给药剂量、速度应个体化。
2015-3-25 8
②失液性休克:剧烈呕吐、腹泻、肠梗阻、 大汗淋漓导致体液大量丢失,引起有效循 环血量的锐减,引起休克。 ③烧伤、创伤性休克:大面积烧伤,伴有 血浆大量丢失,可引起烧伤性休克,早期 烧伤性休克与疼痛及低血容量有关,晚期 可继发感染,发展为脓毒症休克。严重创 伤可导致组织损伤、疼痛和失血而发生休 克。
2015-3-25 21
(二)扩充血容量 • 各种休克都存在有效循环血量的绝对或相对不 足,最终均导致组织灌流量减少。除了心源性休 克外,补充血容量是提高心排血量和改善组织灌 注的根本措施。补充血容量进行输液时强调尽早、 及时,因为如休克进入微循环淤滞期,则需补充 的量会更大,病情也更严重。以往对休克进行治 疗时,补液遵循的原则是“失多少,补多少”, 现在认为这个原则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对于低 血容量休克,如休克发展到微循环淤血时,由于 血浆外渗,此时补液量应大于丢失液量;
休克患者的护理

休克休克(shock)是儿科经常遇到的危急重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重要生命器官的微循环灌流不足,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和脏器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其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皮肤苍白有花纹、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神志不清或烦躁不安等综合征象。
血容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及微循环障碍,是休克发生发展的三个基本环节。
【病因】1. 血容量不足:由于大量出血(内出血或外出血)、失水(呕吐、腹泻、大量排尿等)、失血浆(烧伤、腹膜炎、创伤、炎症)等原因,血容量突然减少。
2. 创伤:多因撕裂伤、挤压伤、爆炸伤、冲击波伤引起内脏、肌肉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此外骨折和手术亦可引起创伤性休克,属神经源性休克。
3. 感染:细菌、真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原虫等感染,亦称中毒性休克。
4. 过敏:机体对某些药物或生物制品发生过敏反应,尤其是青霉素过敏,常引起血压骤降、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呼吸极度困难甚至死亡。
5. 心源性因素:常继发于急性心肌梗死、心包填塞、心瓣膜口堵塞、心肌炎、心肌病变和心律失常等。
6. 神经源性因素:剧痛、脑脊髓损伤、麻醉意外等刺激,引起反射性周围血管扩张,有效血容量相对减少。
【病情评估】(一)病史收集:注意询问休克症状的发生时间、程度及经过,是否进行抗休克治疗,如静脉输液,液体成份是什么?是否应用升压药物,药物名称、剂量、治疗后反应等。
注意询问伴随症状、出现时间及程度等。
(二)病情观察:休克可按其特征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代偿期虽然可以观察到组织和器官灌注不足的体征(如乳酸性酸中毒、少尿、神志清醒度的改变),但孩子的血压是正常或稍偏低的;当血压降低时就进入了休克的失代偿期(见表1)。
护理的关键在于通过严密细致的观察,及早发现休克的前期表现,为休克的早期诊治争取有利时机,临床上重点观察以下内容:①神志状态:如不安、忧虑、躁动、抑郁等;②皮肤:温度、湿度、冷热、充实感;③粘膜:颜色、潮湿度;④甲床:颜色、毛细血管再充盈情况;⑤周围静脉:塌陷或充盈;⑥颈静脉:塌陷或充盈;⑦脉搏:脉率、脉律、充盈度;⑧呼吸:次数与异常呼吸深度;⑨尿液:每小时记录尿量,测尿pH、比重、尿糖等。
休克

特点
心输出量↓,外周阻力↑, BP ↓,冷休克 心输出量↑,外周阻力↓, BP ↓,暖休克
暖休克与冷休克的鉴别:
临床表现 神志 皮肤色泽 皮肤温度 血压 脉压 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尿量 心输出量(CO) PAP 和 PAWP 外周血管阻力 (PVR) 射血分数〔EF〕 SvO2 血气分析 高排低阻(暖休克) 清醒 淡红或潮红 比较温暖、干燥 正常或略高↑ >30mmHg 1~2 秒 >30ml/h 增加↑ 下降↓ 降低↓ 降低↓ 增高↑ PaCO2↓呼碱
微血管、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痉挛性
收缩,毛细血管缺血、缺氧,动-静
脉短路、直捷通路开放 少灌少流 灌少于流
2、发生机制:
(1)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儿茶酚胺大量生成 皮肤、 内脏血管的强烈收缩 (2)血管紧张素Ⅱ (3)TXA2生成 (4)VP、心肌抑制因子(MDF)、ET等
3、代偿意义:
(1)维持动脉血压:
临床常见的休克 -心源性休克
(三)临床表现:
1.休克早期:
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可出现心律失常,尿量减少等。 2.休克中期: 神志欠清,反应迟钝,血压下降,脉压减少,尿量减少等。 3.休克晚期: 可出现DIC及心脏器质性损害。
神志尚清,烦躁不安,心率加快,肤色苍白,肢体湿冷,心慌、
临床常见的休克 -心源性休克
临床常见的休克 -感染性休克
(五)诊断:
4. 血压低于90mmHg或直立性低血压,心率增快与体温升高不
平行,或出现心律失常;
5. 尿量减少(<0.5ml/kg),至少1小时以上;
6.
血象示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不明原因的肝肾功能损害等。
二、心源性休克
(一)概念:
基础医学分类模拟11

基础医学分类模拟11一、名词解释1. 休克(shock)答案:休克(shock):机体在各种强烈的有害因子作用下发生的以全身有效循环血量急剧下降,组织血液灌流量明显减少为特征,进而导致细胞和重要器官功能代谢障碍和结构损伤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2. 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答案: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由于心脏泵血功能衰竭,心输出量急剧减少,使有效循环血量和微循环灌流量下降所引起的休克,称为心源性休克。
3. 低血容量性休克(hypovolemic shock)答案:低血容量性休克(hypovolemic shock):由于全血量的绝对减少而引起的休克称为低血容量性休克,见于失血、失液、血管穿透性创伤和烧伤等情况。
4. 血管源性休克(vasogenic shock)答案:血管源性休克(vasogenic shock):由于外周血管扩张、血管容量扩大带来血液分布的异常,大量血液淤滞在扩张的小血管内,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因而引起的休克称为血管源性休克。
5. 心肌抑制因子(myocardial depressant factor)答案:心肌抑制因子(myocardial depressant factor):休克时胰腺缺血和缺氧带来溶酶体酶类释放,其中组织蛋白酶可分解胰腺蛋白质,形成分子量约800~1000D 的多肽,它具有抑制心肌收缩力的作用,故称为心肌抑制因子。
6. 无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non)答案:无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non):休克晚期即使大量输血补液,血压回升,毛细血管血流仍不能恢复,称为无复流现象。
7. 血管反应性(vascular reactivity)答案:血管反应性(vascular reactivity):指的是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对缩血管物质如去甲肾上腺素等的收缩反应。
8. 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答案: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严重感染,如各种细菌、病毒、真菌和立克次体等的感染都可以引起休克。
休克指数的计算

休克指数的计算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生命危险状态,常见于严重创伤、感染、过敏等情况。
休克指数是评估休克程度的一种指标,它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判断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本文将从定义、计算方法、临床应用等方面介绍休克指数。
一、定义休克指数(Shock Index,SI)是指心率与收缩压之比,即SI=心率/收缩压。
正常人的SI值在0.5-0.7之间,当SI值超过0.9时,说明患者处于休克状态。
SI值越高,说明休克越严重。
二、计算方法计算休克指数非常简单,只需要测量患者的心率和收缩压,然后用心率除以收缩压即可得到SI值。
例如,一位患者的心率为120次/分,收缩压为80mmHg,则其SI值为1.5(120/80=1.5)。
三、临床应用休克指数是一种简单、快速、非侵入性的指标,广泛应用于急诊、重症监护、手术室等临床场合。
它可以帮助医生快速评估患者的休克程度,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
1. 评估休克程度休克指数可以反映患者的心血管代偿能力,当SI值越高时,说明患者的代偿能力越差,休克程度越严重。
因此,医生可以根据SI值的大小来判断患者的休克程度,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
2. 指导液体复苏液体复苏是休克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但过量的液体复苏可能会导致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休克指数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液体复苏情况,指导液体复苏的量和速度。
3. 指导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是休克治疗的另一种重要措施,但不同类型的休克需要使用不同的血管活性药物。
休克指数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休克类型,指导血管活性药物的选择和使用。
四、总结休克指数是一种简单、快速、非侵入性的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快速评估患者的休克程度,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
但需要注意的是,休克指数只是休克评估的一个方面,医生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病史、体征等因素,制定全面的治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休克期-----淤血期或失代偿期
此期小血管持续收缩,组织明显缺氧,经无氧代谢后大量乳酸
堆积,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开放,大量血液进入毛细血管网,造 成微循环淤血,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外渗。此外,白细 胞在微血管上粘附,微血栓形成,使回心血量明显减少,故血 压下降,组织细胞缺氧及器官受损加重。
休克晚期----不可逆性休克
分 期-----休克早期(缺血性缺氧期)
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加压素、TXA2等体液因子大量释放, 导致末梢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微静脉持续痉 挛,使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加,大量真毛细血管关闭,故微循环 中流量急剧减少。上述变化使血液重新分布,以保证心脑肾等 重要脏器的血供,具有代偿意义。
常表现为意识朦胧,血流灌注不足、低氧 血症、酸碱失调和电解质紊乱所致。 – 在一定范围内,大脑能对血流灌注不足进 行自动调节,但当平均动脉压<60mmHg时, 则不能进一步代偿,严重的脑血流灌注不 足可导致缺血性损伤。
肺
– 在休克早期即能发生肺功能障碍。
急性肺损伤
引起顺应性降低,气体交换减少, 在无换气血管区出现分流窃血现象。出现严重 低氧血症时,即形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在组织血流灌注不足情况下,呼吸肌氧需求量 随之增加,结果产生呼吸肌疲劳和通气不足。 此时需要机械通气。
肠道 遇到应激时,内脏的血流减少。肠道发 生缺血,治疗后再灌注期间不断释放氧自由基, 可使损伤进一步恶化。
有人认为缺血/再灌注损伤能降低肠黏膜屏障的
完整性,致使细菌毒素易位。 内脏血液灌注减少也能导致应激性溃疡、肠梗 阻和吸收障碍,偶可发生胆囊炎或胰腺炎。
血液系统
血液凝固异常 休克。原因;
肾
–
在循环衰竭时肾灌注明显减少。
部分原因是因为血流优先流向心和脑。 初期通过提高入球动脉的张力以代偿减少的肾
血流,以维持肾小球的灌注。 – 代偿机制失败时,肾皮质血流减少导致急性 肾小管坏死和肾功能衰竭。 – 相关损害 如肾毒性药物或横纹肌溶解均能 加重休克时肾损伤。
肝和胃肠道
肝损伤
血乳酸盐测定 正常值为1~2mmol/L。可间 接反映微循环灌注情况,指导抗休克的治疗。 DIC的实验室检查 血小板计数低于8万/mm3, 纤维蛋白原少于150mg/dl,凝血酶原时间较 正常延长3秒钟以上以及副凝固试验阳性,即 可确诊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三、一般措施
体位 休克状态最恰当的体位是头胸部抬高约 20~30度,下肢抬高15~20度,或此种体位与 平卧位相交替。
人血胶体物质 有血浆、冻干血浆、人血清 白蛋白等,其优点是能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 有效地和相当持久地维持血容量。人血清白蛋 白对防治休克肺还有重要的作用。
全血 全血能补充丧失的血细胞和血浆,大剂 量用于治疗出血性休克,小剂量用于感染
性休克以提高全身抵抗能力。新鲜全血还含有 丰富的凝血因子、血小板、白细胞等。 多种氨基酸溶液 一般不用作扩容剂,如病人 禁食超过3日,体克已基本控制,宜每日静脉 输入500~1000ml以供应机体蛋白质代谢的需 要。
尽早去除引起休克的原因; 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维持足够细胞灌注; 增进心脏功能和恢复人体的正常代谢。
一、一般监测
1、神志 反应脑组织灌流的情况。 2、皮肤黏膜的温度和色泽 反映体表灌流的 情况。 3、脉搏 脉搏细速常出现在血压下降之前, 有时血压虽然仍低,但脉搏清楚,手足温暖, 往往表示休克趋于好转。 4、血压 不能作为判断休克的早期依据。 5、尿量 反映肾脏血流灌注情况的指标。
休克时由于肝脏缺血缺氧,不宜输入氨基酸溶液。
五、防治酸中毒
休克早期 一般不予处理。 代谢性酸中毒为解除休克的主要障碍,应给于碱性药 物。 治疗措施
–
–
扩血管药 起到疏通微循环的作用,让无氧代谢转为有氧 代谢。这一简便措施,既是防止又是治疗酸中毒的措施。 碱性药物 用于严重休克状态,碱性药物需集中、足量从 静脉注入;不能迅速解除者,还需间断反复应用。
成人每日总量不宜超过l000ml;剂量过大可影
响凝血机理,有加重出血的危险。 出血性休克时血红蛋白低于87g/L(8.70%) 者不宜使用。 重度休克时(肾血流量显著减少)不宜应用 , 有发生不可逆性肾小管阻塞的危险,对既往有 肾功能欠佳者尤须注意。 偶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晶体盐类溶液 晶体溶液广泛用作扩容剂, 扩容作用短暂。故一般用于休克早期或与胶体 溶液配合,作为抗休克扩容剂。
如果循环衰竭持续存在,并足以发生细胞功能 障碍,则发生多器官系统功能障碍。
心脏
– 心功能不全
心源性休克
常在心源性休克期间出现。
见于心肌梗塞或缺血。引起心室 舒张压增加,冠脉灌注降低。
–心动过速
使心肌的耗氧量增加。心室充盈 时间减小,进一步加重冠脉血流的不足。 也降低了心室舒张的顺应性,使心室 的舒张压进一步增加。
发病机制
休克中出现的细胞功能障碍主要有三种机制:
– 细胞缺血
随着细胞供血减少,氧耗尽导致无氧酵
解. – 炎症介质 导致细胞代谢障碍可能在感染性休克发 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一机制在其他形式的 休克中也存在。 – 自由基损伤 缺血和缺血再灌注后可产生大量的氧 自由基。
机制-神经-内分泌-体液
–
热休克蛋白的过量表达可能是有害的,在合成功能 方面,热休克反应的诱导能够使急性期和其他重要 基因优先表达。除了优先基因表达的主要程序外, 热休克蛋白的诱导可能促使程序化细胞死亡。
休克时的器官功能改变
休克的临床表现因每个器官系统的受累程度不 同而有变化,这取决于:
血液灌注缺少的严重程度 休克的潜在原因 原有器官的功能状况。
是由于血充灌注不足引起。
通常为感染性休克和创伤性休克的并发症,通过激活枯 否氏细胞并释放细胞因子。 肝脏代谢功能紊乱 包括合成和解毒功能受损。 肝脏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细胞清除功能受损。
– 血清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和胆红素的增高反映肝实
质损伤。 – 白蛋白和凝血因子降低表明合成功能降低。 – 肝内胆汁淤积,随着胆红素的明显增加,转氨酶只 有轻中度增加(休克肝)。
血压下降
收缩力下降 心肌功能障碍 90%
10% 心输出量高或 正常
休 克
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
微循环中血流 重新分配
休克的发病机制
诊
断
①有诱发休克的病因; ②意识异常; ③脉细速>100次/min或不能触及; ④四肢湿冷,胸骨部位皮肤指压阳性(压后再充盈时间>2s),皮 肤花纹,黏膜苍白或发绀,尿量<30ml/h或尿闭; ⑤收缩压<80mmHg; ⑥脉压差<20mmHg; ⑦原有高血压者,收缩压较原水平下降30%以上。
–缺血
– 其它原因引起的休克
以脓毒败血症最常见,
缺血并不重要。
心肌功能障碍
在循环中与心肌抑制物质释放有
关。 肺栓塞 肺动脉高压和右室前负荷增加能引起右 心衰。 脓毒败血症 使心输出量受限,心肌对儿茶酚胺 的反应降低和舒张功能障碍,也可促使心肌收缩 力下降。
脑
– 大多数循环衰竭的患者都有神志异常。通
休 克(shock)
思考题(掌握内容)
休克的概念 休克的分类及其分期的特点 感染性休克的分型 休克的发病机制 休克的诊断标准 不同原因休克的救治方法
概
述
休克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临床综合征。它是人体 受到各种有害因素侵袭后,引起的有效循环血 容量急剧减少,不足以维持足够细胞灌注的循 环衰竭状态。并从而导致急性全身性微循环功 能障碍,使维持生命的重要器官组织血流灌注 不足,而引起的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的病理过 程。
四、扩充有效循环血容量
不论什么类型休克或同一类型休克的不同发展 阶段,都存在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但程度有 所不同。 (一)休克时血容量不足的原因
–
–
–
1.血浆液体外渗; 2.毛细血管开放; 3.摄人不足或丧失增多。
(二)如何判定血容量
– 根据血压(Bp)、中心静脉压(CVP)或肺动脉
楔压(PAWP)来判断血容量和观察心脏对输 液的负荷情况。
1982年2月制定的休克诊断试行标准:
凡符合上述第一项,由以上二、三、四项中的两项和 第五、六、七项中的一项者,可诊断为休克。
治 疗
休克的治疗措施应迅速、及时和恰当,力争 在1~4小时内改善微循环障碍,尽可能使病人 在12~24小时内脱离险境,以免发生不可逆转 的器质性脏器损害以及难治的并发症。 治疗原则
血液稀释
常出现在感染性休克和创伤性
血小板减少。 免疫介导 在脓毒败血症中血小板减少通常为 免疫介导所至。 潜在疾病和药物的作用 在微循环中激活血凝 机制,导致DIC。
低血容量 体液减少 出血
心外阻塞 心包填塞
心源性 心肌损伤 或坏死
其他类型休克 全身血管 阻力下降
心外阻塞 前负荷降低 心输出量减低
交感-肾 垂体-肾 上腺素 上腺轴
儿茶酚胺 血管收缩 应激激素 前列腺素 ET-NO -内啡肽
花生四 烯酸
内皮 细胞
其他
冠状血管收缩 内脏血管收缩
PGI2
TXA2
肾血管收缩
肠血管收缩
回心血量增加
血管
机制-免疫炎症失控
NO synthase Pathogens
Endotheline
Macrophage
须注意:静脉输入大量葡萄糖与水分,而缺乏 电解质,有引起细胞内低渗水肿的危险。
补液时要注意以下特别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