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粗缩病发生特点、原因及防治对策初探

合集下载

浅谈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防治

浅谈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防治

1 病症状 发
玉米整个 生育期 都可 感染 发病 ,以苗 期受 害最重 ,5 6 - 片叶 即可 显症 。病 害 首先 在 心叶 ,开 始 在心 叶基 部 及 中脉 两侧产生 透 明的油浸 状褪 绿虚线 条点 ,逐 渐扩及 整个 叶片 。 病苗 叶色 浓绿 叶 片浓 绿 、宽 、短 、硬 、脆 ,叶 片僵 直 、宽 短而 厚 ,心 叶不能 正常 展 开 ,病株 生 长迟 缓 ,矮 化 叶片 背 部叶脉上 产生蜡 白色 隆起 条纹 ,用手 触摸 有明显 的粗 糙感 , 节间 粗短 ,顶 叶 簇生状 如 君 子兰 。 叶背 、叶 鞘及 苞 叶 的叶
4综 合 防治措 施
41加强监 测与预报 .
在病 害常 发地 区有 重 点地 定 点 、定 期调 查 小麦 、 田间 杂草 和玉 米 的粗 缩病 病 株 率和严 重 度 ,同时调 查 灰 飞虱 发 生密 度和 带 毒率 。在 秋 末和 晚 春及 玉米 播 种前 ,根 据 灰 飞 虱越 冬基 数 和带 毒率 、小麦 和 杂草 的病 株 率 ,结合 玉米 种 植模式 ,对 玉米粗 缩病发 生趋 势 作出 及时准 确的预 测预报 , 指导 防治 。
5 长 ,病害 越严 重。本地 区 5 中旬播种 的玉米 ,苗期 与第 l 等 喷雾 防治 。 田边地 头也 可喷 4 %农达 水 剂 ,但 在 玉米 行 月 代灰飞虱成虫高峰期相吻合 ,病株率和发病程度明显高于 间尽 量不 用 ,以免 对玉米 造成药 害 。 作 者 简介 :范 万红 (9 31 ) 1 7 .一 ,男 ,河 南汝 州人 ,河 南 . 其他 类型 ,因此应 推迟 播 期 ,避 开灰 飞 虱迁 飞 高峰 期 。三 是品 种 。不 同品种 的抗 病性 存 在 一定 的 差异 。从 近 年来 的 省 周 口农校 农 学 专业 ,助 理农 艺师 , 河南省 汝 州 市庙 下 乡 l

玉米粗缩病发生症状及防治措施

玉米粗缩病发生症状及防治措施
三、 防治 措 施 1 、 农 业 防 治 虽然 目前生产 中应用 的主栽 品种缺乏较强 的抗 病性 ,但玉 米品种对粗缩病的抗性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 , 要根据 当地条件 选用抗性相对较好的品种 , 而且注意合理布局 。

1 、 玉米 出苗后 即可感 病 , 5 - 6叶开始显现症状 , 但新生叶片 即心叶不易抽 出且变小 , 可作 为早期诊断的依 据。开始发病 时在 心 叶中脉两侧 的叶片上有透 明的断断续续 的褪 绿小斑点 出现 , 以后呈细线条状逐 渐扩展至全n f , 叶背面主脉上 突起长短不 等的 白色蜡 状 , 有 明显 的粗糙感 ; 根 和茎部 的维管束肿 大 , 根系不发

期, 发病轻。 另外 , 玉米靠近树林、 蔬菜或耕作粗放 , 杂草丛生 , 多数发 病都重 , 原因是这些环境有利 于灰飞虱 的栖息活动 , 而且许多杂草 本身就是玉米粗缩病毒的寄主。从我国玉米生产上的主栽品种来 看, 还没有发现高抗玉米粗缩病的种质资源 , 不抗病或抗性差的 自 交系和杂交种的大面积种植是导致玉米粗缩病流行 的重要原因。
达, 容 易拔 出 。
2 、 病苗叶色浓绿 , 叶片僵直 , 宽短而厚。病苗生长迟缓 , 植株 严重矮化 , 心叶不能正常展开 。 整株基部短粗 , 节间缩短 , 叶片浓 绿, 一部分叶片僵 直 , 宽而肥厚 , 重病植株严重矮 化 , 高度仅为正 常植株 的 1 / 2 , 大部分不 能抽穗 , 发病 晚或病 轻的只有雌穗 以上 叶片浓绿 , 顶部 节间缩短 , 几乎不能抽雄穗 , 即使抽 出也无 花粉 , 抽穗的雌穗几乎不能结实 。雄穗不能抽 出, 个别雄穗 即使抽 出 , 但分枝少 , 无花粉 。果穗畸形 , 花丝少 , 多不结实。 二、 发病规律 1 、 发生传播特点 ( 1 ) 玉 米 粗 缩 病 毒 有 广泛 的寄 主范 围。除 玉米 外 , 有 5 7种禾 本科植物可被侵染 , 玉米粗缩病毒 大多 由灰飞虱传播 。此病毒主 要在小麦和杂草上越冬或在传毒昆虫体内越冬 。 ( 2 ) 玉米在出苗以后 , 小麦 和杂草上 的灰 飞虱便带 毒飞至玉 米上取食传毒 , 导致玉米发病 。 ( 3 ) 在 玉米生长后期 , 灰 飞虱又把病毒 带 向高粱 、 谷子 等晚 秋 禾本科作物及马唐等禾本科 杂草继续 传播 ,秋 又向小麦传播 或直接 在杂草上越冬 , 致使循环发病。粗缩病的发生发展与灰飞

玉米粗缩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

玉米粗缩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
玉米粗缩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
佟 成儒
( 宁锦 州 米 主 产 区 的 辽 宁 。尤 其 在 南 部 沿 海 一
带 , 米 粗 缩 病 危 害 严 重 , 玉 米 产 量 造 成 了不 同 程 度 的 影 玉 对 响 , 重 地 块 可 减 产三 成 以上 。 对 玉 米粗 缩 病 产 生原 因 , 严 现 危 害 程 度 及 防 治 办法 进 行 分 析 。

玉 米 粗缩 病 产 生 的 原 因
玉米 粗 缩 病 主要 发 生 在 辽 宁 南 部 沿 海 一 带 , 其 中 以丹 这
东、 大连 、 中地 区较 为 严 重 , 往 北 越 轻 。 绥 越 主要 由 山东 , 北 河
迁 入 的 灰 飞 虱 咬食 苗 期 玉 米 , 体 内 的 病 毒 传人 健 康 的玉 米 将
【】 业 部 肥 政 药政 管 理 办 公 室. 料 登 记 指 南 ( ) 京 : 1农 肥 M . 北 中
国农 业 出版社 .0 2 20
[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 国 家标 准 . 料 和 土 壤 调 理 剂 术 语 ( . / 2 1 肥 s GB )
症 状 主要 体 现 在 穗 位 以上 部 位 节 间缩 短 。 片 短 小 . 株 比 叶 植
正 常的矮弱 , 雌穗 正 常 抽 出 但 较 小 , 长 略 短 , 产 量 , 约 穗 有 大 减 产 三成 左 右 。
三、 综合 防治
节 前 期 进 行 防 治 。 防治 时玉 米 田及 其 周 边 都要 进 行 防 治 。 喷
1 病 品 种 的 选 育 。 通 过 调查 分 析 , e . 抗 Ri d群 自交 系 抗 粗 缩 病 能 力 较 差 , 论 与 其 杂 交 的 另 一 自交 系 抗 病 与 否 , 下 无 其

玉米顶腐病与粗缩病的防治措施

玉米顶腐病与粗缩病的防治措施

玉米顶腐病与粗缩病的防治措施玉米顶腐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并逐年呈上升趋势,危害较严重。

而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毒的一种病毒病害,玉米一旦感染粗缩病毒很难根治。

防治上应加强玉米田间管理,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能力;同时采取治虫控病,切断毒源传播,防止植株被感染。

1玉米顶腐病发生特点玉米顶腐病病原菌鉴定为亚黏团镰孢毒。

该病原菌以土壤、病残体、种子带菌为主,特别是种子带菌可远距离传播,始发病区域不断扩大;且病株产生的病源菌分生孢子还可以随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与玉米其它病害相比,玉米顶腐病的危害损失更重、潜在危险性较大。

1.1症状在玉米整个生长期均可侵染发病,前期症状易与玉米生理性病害、虫害、玉米黑穗病及某些缺素症混淆,应注意识别与防治。

1.1.1识别要点:①苗期发病,土壤中存在病原菌或种子带菌,种子萌发出土时就会受到侵染。

受侵染的玉米,在出苗至5~7叶期,由于根系弱,幼苗生长慢,病害暂时潜伏,不表现症状。

从外部看,主要表现为部分植株生长缓慢,与营养不足相似。

有的叶片边缘失绿,出现黄色条斑,叶片皱缩、扭曲。

重病苗也可见茎基部变灰、变褐、变黑而形成枯死苗。

②拔节期发病拔节初期,随着植株的生长和营养的积累病害快速发展,病菌侵入维管束,造成维管束堵塞,植株不能正常生长,在8~11叶开始表现症状,植株矮小,但也有矮化不明显的,其他症状呈多样化。

叶片黄化。

病菌在叶部侵染,受气候干燥的影响,叶部不出现腐烂,1~7叶的部分叶鞘、叶缘黄化干桔,多数正常,症状不明显叶片撕裂。

③造成玉米顶部数叶和心叶包裹在一起,几个叶片扭曲缠结不能伸展,叶片变厚扭曲呈轻微的波状皱缩,有的病株顶部叶片卷缩成直立的“长鞭状”,有的在形成鞭状时被其他叶片包裹不能伸展形成“弓状”,或顶部几张叶片扭曲缠结不能伸展,缠结的叶片常呈“撕裂状”、“皱缩状”,叶片边缘有明显的黄化。

叶鞘、茎秆腐烂。

病菌侵入叶鞘和茎秆,常常在叶鞘和茎秆髓部出现腐烂,叶鞘内侧和紧靠的茎秆皮层呈褐色腐烂,剖开茎部,可见内部维管束和茎节出现褐色斑点或短条状变色,有的髓部呈褐色,出现空洞,刮风时容易折倒。

怎样防治玉米粗缩病和矮花叶病

怎样防治玉米粗缩病和矮花叶病

品种抗性
不同品种的玉米对粗缩病 的抗性存在差异,部分品 种可能容易感病。
环境条件
高温干旱的环境有利于灰 飞虱的繁殖和迁飞,从而 增加了玉米粗缩病的发生 概率。
玉米矮花叶病的发病原因
病毒传播
玉米矮花叶病是由病毒传播引起 的,可以通过种子、蚜虫等途径
传播。
品种抗性
同样,不同品种的玉米对矮花叶病 的抗性也存在差异。
数据分析
对调查和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防治措施的效果,为优化防 治策略提供依据。
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
建立监测网络
01
在玉米种植区建立监测站点,定期对玉米生长环境、气象条件
等进行监测。
预警系统
02
根据监测数据,建立预警系统,及时预测粗缩病和矮花叶病的
发病趋势,为农民提供预警信息。
信息共享
03
将监测和预警信息及时共享给相关部门和农民,提高防治工作
蚜虫传播
玉米矮花叶病主要通过蚜虫传播,蚜虫在带毒植株上吸食后,病毒便进入其体内 ,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后,再通过蚜虫的迁飞和繁殖,将病毒传播到其他玉米植株 上。同时,种子也可能携带病毒,成为病害传播的来源之一。
03
防治策略与措施
农业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对粗缩病和矮花叶病 具有较强抗性的玉米品种 ,从根本上提高植株的抗 病能力。
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持续改进与优化防治策略
总结经验
根据防治效果评估结果 ,总结经验教训,找出 防治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 改进措施,优化防治策
略。
培训与宣传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宣 传,提高他们对玉米粗 缩病和矮花叶病的认识
和防治意识。

玉米粗缩病和锈病防治方法

玉米粗缩病和锈病防治方法

23蜗牛的细胞膜导致细胞液外渗,蜗牛会因为身体迅速脱水而死亡。

③每亩用80%四聚乙醛30~60克兑水喷雾。

在蜗牛严重发生的玉米地块,隔10~15天再进行第二次防治,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控制蜗牛的危害。

在玉米生产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各种病害。

近几年来,随着环境的变化,玉米病害呈现逐年加重的态势,严重影响玉米生产。

为及时做好玉米病害防治,提高玉米产量,增加种植效益,现将玉米粗缩病和锈病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

玉米粗缩病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生产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是靠灰飞虱传播。

各个玉米品种均有可能发生,只是品种之间的抗性不同,不同品种有轻微的抗病性差异。

一般来说,玉米品种父母本亲和性强,幼苗期生长旺盛的品种抗性会强一些。

1.危害特征主要以苗期侵染发病最为常见。

幼苗5~6叶时就可出现明显症状,初期心叶基部及中脉两侧叶片上出现透明油浸状褪绿虚线条纹,逐渐扩展至整个叶片,叶背面侧脉上出现蜡白色突起物,粗糙明显。

有时叶鞘、果穗苞叶上具蜡白色条斑。

病株浓绿,叶片僵直、宽短、质硬,心叶变小,不能完全展开,严重矮化,仅为健株的1/3。

整株玉米上细下粗,尖头,根系不发达易拔出。

后期雄穗败育或发育不良,花丝不发达,结实少。

重病株多提早枯死,形不成有效的籽粒产量。

2.防治方法①错期播种。

防治玉米粗缩病最常见和有效的方法是错开灰飞虱的暴发盛期播种。

对鲁东南黄淮海夏玉米直播区,收获小麦后,对小麦田晾茬一周以上,让灰飞虱飞走跑净,清除田间、地边的麦秸和杂草,最大可能的减少毒源。

一般建议6月15~20日再播种。

②合理选用抗病品种。

优先选用苗期生长快,幼苗粗壮、浓绿的抗粗缩病品种。

玉米粗缩病和锈病防治方法24虫啉、呋虫胺等烟碱化合物和精甲霜灵、咯菌腈的复配种衣剂拌种。

选择种衣剂时,应选择成膜剂好的种衣剂,以防影响播种质量。

④苗期催苗。

玉米苗期合理施肥,及时灌水,加强幼苗期田间管理,缩短对粗缩病敏感的玉米苗期时间,减轻粗缩病的发病,降低发病率。

玉米粗缩病症状和综合防治方法

玉米粗缩病症状和综合防治方法

种 子 科技 ・
・0 2 1 ) 2 1 (0 ・
中 图 分类 号 : 3 . 1 S 4 51 . 9 3 4 文献标志码 : B
・ 高一优 ・ 两
文 章 编 号 :1 0 — 6 0 2 1 ) 0 0 4 — 2 0 5 2 9 (0 2 1— 06 0
玉 米 粗 缩 病 症 状 和 综 合 防 治 方 法
22 玉 米 粗 缩 病 与 灰 飞 虱 的 关 系 .
的种源 ,而且是 玉米粗 缩病 传毒介 体 灰飞虱 的越 冬越 夏寄 主 。对 麦 田残存 的杂 草 , 先人 工锄草 后再 喷药 , 可 除草效 果 可达 9 %左右 。选择 土壤处 理 的优点 是苗期 5 玉米 不与 杂草共 生 , 降低灰 飞虱 的活 动空 间 , 不利 于灰
2 玉 米粗缩 病 的发 生规律
21 病 毒侵 染过 程 .
玉米 粗缩 病 主要 由灰飞 虱 以持 久性 方式 传播 。该 病毒 及其 介体 灰 飞虱 的寄 主范 围十分 广泛 ,主要 在 玉 米 、高粱 等 晚秋禾 本科 作物及 马 唐等单 子 叶禾本 科杂 草传 播 , 秋后 再转 向小 麦或 直接 在杂 草上越 冬 , 构成 发 病循 环 。 于玉米 粗缩 病 而言 , 麦丛 矮病 及水 稻 的矮 对 小 稻病 的是玉 米粗 缩病 的 主要 初期 侵染 源 。
11 症 状 .
玉 米苗期 抗病 力较 弱 , 两叶一 心 时极 易感 病 。 节 拔 后 抗 病 力 增 强 ,O片 叶后 感 病 一 般 对 产量 影 响 不 大 。 1 在北 方 玉米 区 , 玉米 以 4月 中旬 以后播 种 的发病 重 , 春 且 播期 越 晚感 病 越重 。 玉米 以麦套 玉米感 病重 , 夏 直播

玉米粗缩病(1)

玉米粗缩病(1)
演讲人
目录
01. 症状 02. 防治方法
植株矮化
1. 植株矮化:玉米植株明显矮化, 高度仅为正常植株的1/3至1/2
2. 叶片卷曲:叶片卷曲、皱缩,叶 色变浅,呈黄绿色
3. 节间缩短:节间缩短,茎秆粗壮, 节间密集
4. 雄穗发育不良:雄穗发育不良, 分枝减少,甚至不能抽出
5. 雌穗发育不良:雌穗发育不良, 花丝短,不育花增多
叶片卷曲
叶片形状:叶片 边缘出现皱缩, 形状不规则
叶片卷曲:玉米 叶片出现卷曲, 无法正常展开
叶片颜色:叶片 颜色变浅,失去 绿色
叶片生长:叶片 生长速度减缓, 影响玉米生长
节间缩短
01
玉米植株 节间缩短, 生长缓慢
02
叶片变黄, 叶尖干枯
03
植株矮小, 根系不发

04
雌穗发育 不良,籽 粒不饱满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是 防治玉米粗缩病 的有效方法之一
抗病品种的选择 应根据当地病害 发生情况、气候 条件等因素进行
选用抗病品种时, 应关注品种的抗 病性、适应性、 丰产性等综合性 状
抗病品种的推广 应用,可以有效 降低玉米粗缩病 的发生率和危害 程度
加强田间管理
选用抗病品种 合理施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及时清除病株,减少病源 合理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加强田间巡查,及时发现并防治病虫害
化学防治措施
01Biblioteka 农药喷洒:使用化学农药喷洒玉米植株,防治粗缩病
02
农药选择: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如吡虫啉、氯氰菊酯等
03
喷洒时间:在玉米粗缩病发病初期进行喷洒,效果最佳
04
喷洒方法:按照农药说明书,采用正确的喷洒方法,确保农药均匀覆盖植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连片种植田发病明显轻于分散种植田 我县西部玉米种植面积大 " 总体发病情况明显
!
!"!
发生特点
发病范围广 ! 程度重 我县 (( 个乡镇玉米田均不同程度发病 " 病田率
较低 $ 东部以菜园地种植为主 " 且田边杂草丛生 " 发 病明显偏重 #
(
重发原因
,!) 冬季温暖干燥 % 春季少雨有利于灰飞虱发生
,+) 玉米感病生育期与灰飞虱盛发期相吻合 # 小
麦收获后 " 各地抢墒播种 " 玉米出苗后 - 叶前 " 此时 从迟收麦田迁出的灰飞虱和早收迁入田头地边杂草 中的灰飞虱迅速进入玉米田取食危害 #
收稿日期 ! (""+$!($!E 作 者简介 ! 史明武 ,!%&%$) " 男 " 农艺师 " 从事农技推广工作 #
! 上 接 第 "## 页 $ 防除不重视 ! 对病毒病的了解不深入 !
为灰飞虱的取食传毒创造了条件 "
%!$ 适 时 播 种 ! 播 种 期 可 适 当 提 前 或 推 迟 ! 以 避 开麦收后麦田灰飞虱大量迁入 ! 叶期前后的玉米
田 " 尽量于 . 月中旬前或 / 月中旬后播种以避开灰 飞虱的传播危害 "
!"G% 鲁单 %G!%登海 % 号 % 鲁单 #"%中科 ! 号等 "其田
间均见病株 # & 月 # 日播种的玉米田 " 各品种均不同 程度发病 " 其中郑单 %#G 病株率平均达 ("/(F " 农大
,-) 玉米与花生 % 蔬菜 % 草莓等插花种植 " 为灰飞
虱提供了有利的生存环境和食料 #小麦落黄收获前 " 灰飞虱开始从麦田大量迁出 "此时水稻尚未移栽 "大 量灰飞虱便就近迁入邻近的春花生 % 蔬菜和草莓田 中 " 待玉米出苗后约 ( 1 - 叶期分散迁入玉米田 #
!!!!!!!!!!!!!!!!!!!!!!!!!!!!!!!!!!!!!!!!!!!!!!!!!!!!!!!!!!!!!!
% 上 接 第 "#& 页 $ 引 ! 是山地丘陵区 及 部 分 平 川 区 的 适
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显著作用 "
参考文献 ’
>&? 赵 立 志 ! 等 ; 谷 子 农 艺 性 状 的 选 择 响 应 >@? ; 山 西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 &++& ; >-? 薛珠政 ! 等 ; 种植密度对玉米单株和群体效 应 的 影 响 >@? ; 玉 米 科
(.;/ 0 .!);2- 元 = 67-" 这对于降低生产成本 ! 提高
东海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 " 常年玉米种 植 面 积 在 !/( 万 1 !/# 万 23 # 玉 米 粗 缩 病 , 病 原
(
茬 " 还有部分草莓茬 # 其中 + 月中旬前播种的春玉米 田没有发现病株 "+ 月中旬以后播种的玉米田中 以 大麦茬 % 露地草莓茬发病较重 " 尤以 # 月下旬播种的 玉米田发病最重 " 平均病株率达 G"F 以上 "& 月中旬 以后播种的玉米田发病较轻 " 平均病株率在 !#F 左 右 " 以后播种越晚发病越轻 #
45678 9:;<2 =>59? @69;A 简称 4BCD.是由灰飞虱,!"#$ %&’()*"+ +,-./,"##/. 传毒危害的一种玉米病毒病 # &" 1 E" 年代该病曾在我国部分地区严重发生 " 近年在
北方冀 % 鲁 % 陕 % 晋 % 辽 % 津等地暴发成灾 # (""- 年该 病在我县黄川前湾 % 牛山葛宅两村个别农户玉米田 零星发生 "(""+ 年在我县严重发生危害 #
玉 米 科 学 (""#K!- & 增刊 ’!!++ "!#(
文章编号 ! !""#$"%"&’(""#)*!$"!++$"!
L:;9M5I :? 45678 *N68MN8A
玉米粗缩病发生特点!原因及防治对策初探
史明武 !邢卫锋 !钱 省 !段瑞华 !陈 云
, 江苏省东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江苏 东海 (((-"".
!"#
发病品种多 " 品种间发病差异大 我 县 种 植 的 主 要 玉 米 品 种 为 郑 单 %#G % 农 大
,() 品种抗 , 耐 ) 性差 # 我县种植的玉米品种都不
同程度发病 " 其中易感品种郑单 %#G 种植面积大 "占 我县玉米种植面积的 +"F 以上 # 其它品种如中科 ! 号 % 登海 % 号等发病尤为严重 #
,#) 田 头 沟 边 杂 草 多 为 灰 飞 虱 的 安 全 越 冬 提 供
了有利条件 # 由于农民对田边杂草的 ! 下 转 第 "#$ 页 %
H8I !"#!G$E(E-(("
(%E!"#%
!!!!!!!!!!!!!!!!!!!!!!!!!!!!!!!!!!!!!!!!!!!!!!!!!!!!!!!!!!!!!!
为 !""F " 其中病株率在 #F 以下的田块占 -%F " 病 株率在 #F 1 ("F 的田块约占 #(/+F " 病株率在 ("F 以上的田块占 G/&F " 个别重发田病株率高达 G"F 以上 #
和该病流行 # 今年我县灰飞虱大发生 "发生量是历年 最高的一年 # & 月 !( 日调查水稻秧田 " 平均有灰飞 虱 - """ 万头 J 23( 以上 "是去年同期的 !# 倍 #
!
防治对策
"#$ 选用抗 % 耐 $ 病品种 ! 本地宜选用农大 &’(# 鲁
,.* 合理间苗 ! 间苗时田间早发病的病株已可辩
别 ! 应去除叶色浓绿的可疑病株 ! 尽量保留一些叶色 正常的 $ 弱苗 %"
单 )’ 等抗 % 耐 * 病品 种 ! 避 免 使 用 如 中 科 & 号 # 郑 单
+)(# 登海 + 号等易感品种 " ,-$ 清除田边地头杂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可有效减少玉米田灰飞
虱发生量 !从而降低其传毒几率 "可在田边地头种植 灰飞虱不喜食的豆科作物以压制杂草发生并为农民 增效 "
,)* 药剂治虫控病 ! 于 玉 米 - 0 . 叶 期 用 &’1 吡
虫啉 /’’ 0 2)3 4 5 67- 对水 2)3 84 均匀喷雾防治 玉 米田灰飞虱 " 对病株隔 ) 0 2 9 喷施 +-3 ! 并进行多 次喷施 ! 可有效拉长节间 ! 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

要 ! 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 "(""+ 年该病在江苏省东海县大发生 " 该病发生面
积大 " 发生程度重 " 发病品种多 " 防治困难 # 针对该病的发生特点 " 提出了以治虫控病为主 " 结合选用抗 ,耐 .病品种 " 适 时调整播期 " 合理间苗以及清除田边杂草等农业措施 " 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危害 # 关键词 ! 玉米粗缩病 $ 灰飞虱 $ 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 *+-#/!-! 文献标识码 ! 0
2-< " 精播耧可比木耧节约农业投资 ! 每公顷每年
节约投资因作物种类不同而异! 节约投资幅度在
>!? BCD46E F G: HE IJ; KDLLHCHMNH OHEPHHM EPQ 4CIDM RQC46S7 4HMQETUHRDM I9IUEIEDQM EQ 9CQS46E RECHRR; VVW XQQE PIEHC SUEI8H IM9 PIEHC SRHW YSREW @W Y4CDW XHRWZ &+(!Z %!.$[ /-2\/!/ W
学 !&+++ !2,-* ’)-A). ;
用 播 种 机 具 !可 播 种 多 种 常 见 农 作 物 !播 种 质 量 较 高 " 与传统使用的木耧相比 : 精播耧播种节约种子 : 多种作物省籽率达 -(;.< 0 (&;!< & 同时可节约劳 动 力 ! 多 种 作 物 苗 期 间 苗 中 耕 省 工 率 达 -&;-< 0
!"G 病株率平均为 -/GF" 郑单 #!G 病株率为 (%/!F "
连 玉 !# 病 株 率 为 (E/"F " 登 海 % 号 病 株 率 为
!%/GF" 鲁单 %G! 病株率为 +/-F " 中科 ! 号病株率高
达 G"F#
!"$
同一品种不同播期发病有差异 我县玉米以小麦茬为主 " 中西部有少部分大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