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雪灾危机处理策略分析
2008年雪灾考验社会危机应对能力

2008年雪灾考验社会危机应对能力受气候变暖和“拉尼娜”现象的妨碍,一场突如其来持续猛烈的雪灾,席卷中国南方。
湖南、贵州、江西、安徽、湖北、广西、四川等省(区)成为重灾区,受灾人口达1亿多人,特别是在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电力传输、通讯设施、农业生产和群众日子方面,灾难所造成的损失尤其严峻。
有专家恐怕直接经济损失已近千亿元。
但是,这场历史罕见的雪灾没有压倒中国人民。
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各族人民众志成城抗灾救灾,目前已度过了最艰苦的阶段。
政府危机应对能力明显增强与2003年“非典”相比,中国政府危机应对能力明显提高。
一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灾情。
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时召开会议商讨应对措施,党和国家领导人分赴各地指挥抗灾救灾,发动全国人民积极援助灾区,鼓舞灾区人民团结自救,共同夺取抗击冰雪灾难的全面胜利。
党的坚毅领导,对形成全国人民的抗灾救灾凝结力至关重要。
二是反应灵敏,协调有力。
国务院迅速组建了由各有关部委组成的煤电油运和抢险抗灾应急指挥中心,及时掌握有关方面的综合事情,及时制定处置各种重特大突发事件的预案,及时公布政府信息,统筹协调煤电油运和抢险抗灾中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工作,形成迎战雪灾的整体力量,使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抢险救援得以有条别紊地进行。
三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机构积极行动。
各种抗灾措施的实施,大量人力物力的持续投入,社会舆论的动员,极大地增强了灾区民众抗御雪灾的信心。
这场抗御雪灾的战斗,检验了政府处理公共事件的应急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强政府”在这场抗击雪灾的图景中得到了完整的呈现。
是中国政府应对危机的能力强大有力,才使这场雪灾的损失得以落至最低程度。
人们深受感动,世界各国也赋予高度评价。
英国牛津大学中国观看家史蒂文·唐说:尽管那些滞留旅客多少有些愤慨和失望,尽管上百万受灾居民在断电状态下的日子极为困难,但政府显然获得了民众的广泛理解。
社会自助体系还需健全完善在迎战雪灾凸显政府的强大和有作为的并且,我们看到,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力量还需要进一步动员起来。
关于2008年广东雪灾

可编辑ppt
8
(五)、面对此次雪灾,我省政府所 采取的应急措施以及解决措施
(1)、由于人流集中在部分城市的车站以及被困 的火车上,保障这批人民的安全稳定是目前的工作 重点,需要采取疏导分流的方式,如下图所示:
可编辑ppt
9
4、各地政府加大宣传, 鼓励退票,在各乡市镇 银行、邮政等网点可退 票,并领取一定的春节 慰问金 5、随时通报天 气情况和灾情,全社会 宣传,全社会救灾,加 大分流的宣传力度和措 施当地政府/各部委一
关于2008年广东省政府处理冰 雪灾害问题的事件调查
小组成员:潘志萍、何启慧、谢伟柳、 黄家文、肖团
可编辑ppt
1
一、我省的受灾情况
2008年1月中下旬以来,广东省 遭受了80年一遇的持续大范围低 温、雨雪和冰冻极端天气,经济
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受
到严重威胁。公路、铁路、民航 运输严重受阻,大量车辆被堵、
4
(4)、影响市民的出游计 划。
(5)、交通运输问题, 出现停运、列车晚点、 广州站上万名旅客滞留。
(6)、部分民工不能 回家过年。
可编辑ppt
5
(7)、通讯的影响, 连日的大雪将中国移动 的多条信号通讯压断, 造成一些地区一段时间 内手机无信号。
(8)、农产品供应紧 张。
(9)、严重威胁人的 生命健康,已经有数名 工作人员、老百姓倒在 了大雪上。
可编辑ppt
6
(四)、面对此次雪灾,我省政府的 处理思路
(1)、控制局势,分流人 群,保证人群的安全稳定
(2)、查找原因,提前建 立下一步的预应机制,明确 工作原则
(3)、发动舆论,集中力 量全力赈灾
(4)、反思总结,建立长 效预警机制
危机点评——2008年华南雪灾

危机点评——2008年华南雪灾第一篇:危机点评——2008年华南雪灾危机点评——2008年华南雪灾一、背景1、时间:2008年1月10日—2008年2月2日。
2、地点:我国的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21个省(区、市、兵团),其中河南、陕西、甘肃、青海等地雨雪持续日数超过百年一遇,贵州、江苏、山东等地达到50年一遇。
湖南、湖北、贵州、广西、江西、安徽、四川等7个省份受灾最为严重。
3、先导事件:08年正处于“拉尼娜”年,因而大气环流情况异常。
我国西南暖湿气流的三次加强带来三次较大的雨雪天气。
二、事故自2008年1月10日起在华南发生的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
暴风雪造成多处铁路、公路、民航交通中断,大量旅客滞留站场港埠;电力受损、煤炭运输受阻,不少地区用电中断,电信、通讯、供水、取暖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长期处于饱和状态下的物流和能源系统在极端环境下难以回旋。
融雪流入海中,对海洋生态亦造成浩劫,台湾海峡即传出大量鱼群暴毙事件。
三、反应 1、2008年1月10日:长江中下游出现明显降雪。
2、2008年1月13日: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雨雪低温,交通受到很大影响。
3、2008年1月17日:雨雪冰冻天气影响百姓生活,各地采取措施加紧防范。
4、2008年1月20日:铁路春运客流增长迅猛,各地提前启动应急方案。
5、2008年1月21日:冰雪严寒导致部分地区电力农业等设施严重受损,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在京召开。
6、2008年1月23日:2008年全国春运全面启动,各地以民生为重积极应对低温雨雪天气。
7、2008年1月24日:南方气温骤降,电厂用煤告急,国家采取紧急措施解决煤电紧张。
8、2008年1月26日:温家宝总理考察春运工作,各地全力疏导滞留旅客;各地积极抗灾减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9、2008年1月27日:国务院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安排当前煤电油运保障工作。
2008年冰灾带来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呈现方式:采用动画、图表、文字 等多媒体元素,丰富视频内容
声音处理:采用专业的录音设备, 确保声音清晰度和音量控制
视频推广和传播策略
第六章
视频推广渠道和方式
社交媒体推广: 在各大社交媒 体平台上发布 视频,吸引更 多人观看和分
享
合作推广:与 相关机构或企 业合作,共同 推广视频,扩
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影响
农作物受灾:冰灾导致农作物减产 或绝收
渔业受灾:冰冻天气导致水产养殖 受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畜牧业受灾:冰冻天气影响饲料供 应,导致畜牧业受损
森林火灾:冰冻天气可能引发森林 火灾,破坏生态环境
社会经济和心理影响
社会经济影响:冰灾导致交通瘫痪、物资供应中 断,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心理影响:冰灾给人们带来恐惧、焦虑等心理 压力,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
预防措施视频内容
第四章
政府层面的预防措施
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公众做好防范措施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道路、桥梁、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
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灾害,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
总结与展望
第七章
对2008年冰灾带来的危害及预防措施的总结
冰灾危害:交通受阻、电力中断、 供水不足、农作物受损等
总结:冰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 大的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 施来减少损失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预防措施:加强预警系统建设、提 高应急响应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 设、加强宣传教育等
0808年雪灾事故分析

建工4班 2011(2008年中国南方雪灾)是指自2008年1 月10日起在中国发生的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等自然灾 害。中国的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 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 肃、青海、宁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20个省(区、 市)均不同程度受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截至2 月24日,因灾死亡129人,失踪4人,紧急转移安置166万 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78亿亩,成灾8764万亩,绝收2536 万亩;倒塌房屋48.5万间,损坏房屋168.6万间;因灾直接 经济损失1516.5亿元人民币[1]。森林受损面积近2.79亿亩, 3万只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雪灾中冻死或冻伤[2];受灾 人口已超过1亿。其中湖南、湖北、贵州、广西、江西、 安徽、四川等7个省份受灾最为严重。
我国雪灾预防现状
我国部分地区冰雪灾害频发,低屋面的积 雪分布系数有必要调大。关于屋面的高差设计, 我国规范规定低屋面积雪分布宽度为高差的两 倍,限于4米和10米之间。当屋面高差过大时, 积雪将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存在,局部堆积荷载 不大;当屋面高差过小时,风的漂积作用不大, 雪堆积效应也不显著。因此建筑结构设计时屋 面高差的数值可取两个极端数值,要么放大高 差要么缩小高差,避开2~5米之间的高差范围, 在此范围内雪荷载堆积效应最大。
屋面高差积雪效应对于高低跨屋面或有 局部高差屋面,由于风对雪的漂积作用,较 高屋面的雪被吹落在较低屋面上,在低屋面 上形成局部较大的漂积荷载。在某些场合这 种积雪荷载非常严重,最大可出现三倍于地 面积雪荷载的情况。低屋面上这种漂积雪的 分布与屋面的高差有直接关系。当高差不太 大时,漂积雪将沿墙根在一定范围内呈三角 形分布,当房屋高差较大时,靠近墙根的积 雪不十分严重,积雪将分布在一个较大的范 围。
自然灾害案例分析-2008雪灾带给我么的思考分析

建立完备的雪灾预报系统
开展中小学自然灾害教育
要有严格的惩罚措施
四、灾害综合应急管理需再落实
雪灾暴露出公共事件治 理上的软肋
中央领导亲自督战 反应迟钝 组织无力 责权力机制与体制不明确
破解之道
部门合作,省市协调 全国联动,通力合作 提高综合减灾执行力 破解减防灾机制的灾害链条
五、城市危机应对策略
灾害管理学
刘阳丽 liuyl@
2008雪压中国带给我们的思考
2008年1月13日开始,受冰雪影响,上万台车辆,四五万司 乘人员滞留在京珠高速公路上
目录
1.如何认识灾害(情)
2.断电加剧雪难是人为诱发的灾祸
3.我们该向国外学习什么 4.灾害综合应急管理需进一步落实
5.城市危机应对策略
增强城市的危机应对综合能力是重中之重 ,一定要 做到 “三个强化 ”:
强化重大国际活动下的综合减灾应对能力建设,而非单一安全建设
强化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有效实施及公众应急法制观念教育
强化应急预案与常态建设并进的“政府减灾行政”管理体系建设等
一、如何认识灾害(情)
五大特点:
灾害损失历史罕见的 房屋修缮的工作量巨大 滞留旅客救助应急任务繁重 强度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 电力与通信系统受损尤为严重
二、断电加剧雪难是人为诱发的灾祸
冰冻之外的原因?
电力应急预案启动缓慢?
电网如此脆弱?
电力配置学习什么
应对2008年初雨雪冰冻灾害评估报告

江海纵横2008年第2期市两大主力电厂煤炭储存量一度低于7天警戒线的严峻形势,启动了限电措施,加大了电煤供应、电力稳发力度,保证了居民生活和医院、学校等重要单位以及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工程、重点企业的用电需求。
及时开通鲜活农产品及液化气“绿色通道”,保证了市区蔬菜批发市场的货源。
在保稳定方面,坚持把可能的情况考虑在前、筹划在前、预防在前,一着不让地做好各项保障工作,全力维护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
劝导尚未返回的外来务工人员留通过春节;同时,妥善安排留通外来务工人员春节期间的生活,为他们过上了安乐祥和的春节提供了有力保障。
因措施得力、天气帮忙,到2月中旬,南通市雨雪冰冻抗灾救灾工作就已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针对这次雨雪冰冻灾害有引发次生灾害的可能,该市按照中央、江苏省的相关要求和工作部署,全力做好因灾倒塌民房、工棚等建筑物的重建,高度重视雨雪冰冻次生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市政公用设施和建设施工安全、环境污染次生灾害、农业生产恢复、次生林业灾害和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工作,努力夺取抗灾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
三、雨雪冰冻灾害中暴露出的薄弱环节与广大南方地区一样,南通市这次应对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有待今后的应急管理中加以改进。
(一)全民防灾抗灾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前些年连续出现“暖冬”现象,各级各相关部门在制定生产计划、安排群众生活的时候,很少考虑“防寒”问题。
这次应对突如其来的低温雨雪冰冻恶劣天气中,暴露出了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在一些部门没有落到实处,突出表现在抗雪防寒准备不足、主动扫雪意识欠缺;部分群众缺乏必要的抗雪防冻常识以及长期恶劣天气下生活必备物资储备等方面的知识。
更突出的是,近年来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少数领导对社会管理工作特别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思想上重视不够,存在着重处置、轻预防,出了事不惜代价,预防工作比较薄弱的问题。
同时还存在着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
(二)依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水平有待提高。
众志成城 共抗雪灾-案例分析报告

众志成城共抗雪灾——案例分析报告摘要:2008年1月起,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和西北地区东部出现了建国以来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的极端天气。
严重的气象灾害,影响到正常的生产生活。
中国全国上下紧急动员,全力抗击灾害。
在这场灾难中,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压倒,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雪灾,拯救那些困在雪灾中人民们,他们把热水和食物送到被困在高速公路上的人的手中,把物资送到送到被困在火车站准备回家过年的人手中,这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让中国平稳的度过这场灾难。
关键词:雪灾冰冻抗击救助人民政府目录一、背景分析 (1)二、活动策略 (1)三、活动执行 (2)(一)国家领导人 (2)(二)政府部门 (2)(三)非常规时期非常规作法 (3)(四)中国解放军 (3)(五)社会人民 (4)四、结果与评估 (4)一、背景分析2008年伊始,暴风雪席卷全国,15个省市、数千万同胞受灾。
1月10日以来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19个省(区、市、兵团)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60人(因房屋倒塌、滑倒和溺水等原因),失踪2人,紧急转移安置175.9万人(含铁路、公路滞留需救助66.7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7270.8千公顷;倒塌房屋22.3万间,损坏房屋86.2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546.6亿元。
其中湖南、湖北、贵州、广西、江西、安徽等6省(自治区)受灾最为严重。
每次农历新年来临,数以亿万计的中国人,宁可千辛万苦也要回家过年。
买票、拥挤、回家、过年,再如此折腾一番返回上班,周而复始、年复一年。
人称春节“候鸟”集体大迁徙。
不足六周的时间里,官方预计今年将有二十三亿七千万人次的“候鸟”,完成一次“大流动”。
几场雨雪、冰冻,顿令枝节横生。
原本拥挤不堪的交通系统,更是“雪上加霜”二、活动策略这次灾害的特点主要是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强度大、范围广,持续的时间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8年雪灾危机处理策略分析
2008年1月,我国南方遭遇了50年来最大的暴风雨袭击,造成南方大部分市区大面积停电,大量旅客滞留,给这些地区造成了数以亿计的损失。
因灾死亡129人,失踪4人,紧急转移安置16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78亿亩,成灾8764万亩,绝收2536万亩;倒塌房屋48.5万间,损坏房屋168.6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516.5亿元人民币。
森林受损面积近2.79亿亩,3万只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雪灾中冻死或冻伤;受灾人口已超过1亿。
其中湖南、湖北、贵州、广西、江西、安徽、四川等7个省份受灾最为严重。
暴风雪造成多处铁路、公路、民航交通中断。
由于正逢春运期间,大量旅客滞留站场港埠。
另外,电力受损、煤炭运输受阻,不少地区用电中断,电信、通讯、供水、取暖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某些重灾区甚至面临断粮危险。
而融雪流入海中,对海洋生态亦造成浩劫。
台湾海峡即传出大量鱼群暴毙事件。
一.分析
1.伤亡事故多起,造成多人死亡
2.电力中断。
雪灾封路,令煤炭等燃料运输不便;在寒冷天气及恶劣天气情况下,
能源供应及需求紧张,部分发电机组被迫停产;另外大量线塔因覆冰太厚,不
堪重负而倒塌,导致17个省区出现拉闸上铺现象,部分地区供电系统瘫痪。
3.交通受阻。
由于接近春节,大批旅客返回家乡过年,但雪灾也导致连接南北的
铁路的电气化接触网受损,引致多班列车取消。
而高速公路因路面积雪、结冰
而封闭,数万车辆滞留。
4.物价上涨。
受降雪天气影响,不少地区食品供应紧张、价格大幅上涨。
5.供水中断、失误短缺。
应对措施:从政府,从媒体,从国家
1.政府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1月29日由北京坐火车到湖南长沙,探望滞留于的长沙火车站旅客,随后立即前往广州;在1月30日早上八时到广州火车站探望数以十万计被滞留的旅客。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1月29日,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雨、雪、冰灾的灾情。
1月31日到山西、河北视察铁路、港口、煤矿,要求在安全生产的情况下尽量产出更多的煤,提高电煤装卸效率,尤其要优先抢运告急电厂用煤,为保障电力正常供应。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共累计拨款1.26亿元人民币到灾区应急,主要是湖南、湖北、贵州、广西、江西及安徽六个省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出兵超过20万人次参与抗冰救灾。
为疏散滞留在广州火车站的旅客,广东省政府呼吁外来工今年留在广东过年,免费接送外来工返回原务工地点。
广州将在火车站周边广交会流花、琶州展馆、剧院、学校设置临时安置点,给滞留旅客在室内候车。
由于要面对另一场的风雪出现,中国人民解放军出动了3000名军民在南京长江大桥守候,随时清除路上的风雪,尽量达致交通畅通。
胡锦涛在2月5日-6日亲赴广西壮族自治区受灾最重的桂林市考察,同一时间,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贵州省受灾最重的贵州山区考察。
2.媒体
新闻部门从1月中旬关注南方异常气候开始,直至2月14日,多层次、多角度报道了雪灾和抗灾情况。
这些新闻报道不仅让海内热心民众及时了解灾情,而且对于稳定民众情绪、保持社会稳定以及动员海内外华人赈灾救灾具有重要作用。
3.国家
中国红十字会接收了6千万元人民币的捐款,以及捐助的食物、药物、毛毡、外衣及帐蓬。
另外,在世界各地亦有各种账灾义演,为受影响地区筹款。
总结:这次雪灾的处理策略以政府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媒体报道灾情,国家援助三点一线的应对方针。
国家及时的疏散旅客,及时抢修电力,调控水电交通共同合作,高效解决用水与食物等措施,媒体及时适时的报道相关新闻安抚人民情绪,国际积极援助善款物资。
二.危机事件的基本特征
所谓危机是指形象和生存的突发性、灾难性事故与事件,其结果是给国家社会集体
带来较大损失,严重破坏形象,甚至是陷入困境,难以生存。
危机事件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危机事件的未知性和可测性
危机事件的发生原因
危机事件责任和利益的纠纷性
危机事件的放射性
危机事件的发生存在着一定的偶然性与必然性,任何事情,都有着不可遇见的偶然
发生情况,而每件事都必然有着发生偶然状况的时候。
危机事件的发生,是不能预知的,不能人为的改变的,不能提前预测,也不能提前
改变。
危机事件的发生,不能预测,但能调查发生原因,只有知道原因,才能更好的应对
危机。
危机事件有着利益性,事情的发生,必定牵扯着国家、社会、集体、个人的利益与
纠纷,适当处理好利益分配与纠纷关系,能很好的应对危机。
危机事件还有着放射性,危机时间的发生,必定带着长期的危机影响,短时间这种
放射影响是不能消除,处理危机要及时了解放射后果,及时预防后影响,减小危机
带来的伤害
姓名:何颖萍
班级:113——2
专业:建筑工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