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复习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总复习-古诗词分类ppt课件

可编辑ppt
32
送别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
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
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
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
流去。
可编辑ppt
33
送别诗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来到润州, 清晨送别朋友只留下楚山孤
独的身影。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询问我
的近况,请告诉他们我依然冰心一片,
装在洁白的玉壶中。
可编辑ppt
30
送别诗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 王 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
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
春,千万和春住。
江水像佳人的眼波一样清亮,山像美女微微蹙着 眉。朋友要去哪里呢?就是要到像南方佳丽眉眼之间 风情万种的地方。
咏鹅 [唐] 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诗意:鹅啊鹅,弯曲着长长的脖子,
起劲地向着天空唱歌。白绒绒的毛浮在
绿水上,红红的脚掌划着清清的水波。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诗意: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 千朵万朵压垂了枝条。 嬉戏流连的彩蝶 不停地飞舞,自在娇媚的黄莺啼鸣恰恰。
可编辑ppt
21
写景诗
一去二三里
[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我到外面游玩,不知不觉离家已有两、三 里地,看到不远处的小村庄里,有四、五户人 家已经冒起了炊烟。我信步走来,又看到路边 有六、七处精美的亭阁楼台,独自静静观赏, 才发现身边的树枝上挂着......八朵、九朵, 哦,不,十朵花,真是赏心悦目!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总复习PPT教学课件

AC=BC
∠BCE=∠DCA
DC=EC
∴ △ACD≌△BCE (SAS)
∴ BE=AD
2024/3/9
29
6. 如图A、B、C在一直线上,△ABD,△BCE都是等边 三角形,AE交BD于F,DC交BE于G,求证:BF=BG。
AB
=
DB
∠ABE = ∠ DBC
BE=BC ∴△ABE≌△DBC(SAS)
D
C
2
1
A
B
思路3: 已知一边一角(边与角相邻):
找夹这个角的另一边
AD=CB (SAS)
找夹这条边的另一角
∠ACD=∠CAB(ASA)
找边的对角
∠D=∠(B AAS)
15
如图,已知∠B= ∠E,要识别△ABC≌ △AED,需 要添加的一个条件是--------------
A
D
C
E
思路4:
找夹边
AB=AE (ASA)
∴ △ADC ≌ △EDB
D
C
∴ AC = EB
在△ABE中,AE < AB+BE=AB+AC
E
即 2AD < AB+AC
∴ AD 1 (AB AC) 2
2024/3/9
35
12.如图,已知AC∥BD,EA、EB分别平分∠CAB和∠DBA, CD过点E,则AB与AC+BD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C A
∵ QD⊥OA,QE⊥OB,QD=QE(已知). ∴点Q在∠AOB的平分线上.(到角的两边的距
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2024/3/9
10
2.如图, △ABC的角平分线BM,CN相交于点P, 求证: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
高考数学总复习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PPT课件

若 a=1,b= 3,则“A=30°”是“B=60°”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
[自主解答] (1)“存在集合 C 使得 A ⊆C,B ⊆∁UC”⇔ “A ∩B=∅”.故 C 正确.
(2)当数列{an}的首项 a1<0 时,若 q>1,则数列{an}是递减 数列;当数列{an}的首项 a1<0 时,要使数列{an}为递增数列,则 0<q<1,所以“q>1”是“数列{an}为递增数列”的既不充分也 不必要条件.故选 D.
提示:两者说法不相同.“p 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q” 等价于“q 是 p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显然这与“p 是 q 的充 分不必要条件”是截然不同的.
1.“x<0”是“ln(x+1)<0”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选 B ln(x+1)<0⇔0<x+1<1⇔-1<x<0,而(-1, 0)是(-∞,0)的真子集,所以“x<0”是“ln(x+1)<0”的必要不 充分条件.
[答案] (1)C (2)D (3)①④
充要条件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 (1)判断指定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解决此类问题应分三 步:①确定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②尝试从条件推结论, 从结论推条件;③确定条件和结论是什么关系. (2)探究某结论成立的充要、充分、必要条件.解答此类题 目,可先从结论出发,求出使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然后再验 证得到的必要条件是否满足充分性. (3)充要条件与命题真假性的交汇问题.依据命题所述的充 分必要性,判断是否成立即可.
B.若 x≤1,则 x>0
C.若 x≤1,则 x≤0
D.若 x<1,则 x<0
[自主解答] (1)“存在集合 C 使得 A ⊆C,B ⊆∁UC”⇔ “A ∩B=∅”.故 C 正确.
(2)当数列{an}的首项 a1<0 时,若 q>1,则数列{an}是递减 数列;当数列{an}的首项 a1<0 时,要使数列{an}为递增数列,则 0<q<1,所以“q>1”是“数列{an}为递增数列”的既不充分也 不必要条件.故选 D.
提示:两者说法不相同.“p 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q” 等价于“q 是 p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显然这与“p 是 q 的充 分不必要条件”是截然不同的.
1.“x<0”是“ln(x+1)<0”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选 B ln(x+1)<0⇔0<x+1<1⇔-1<x<0,而(-1, 0)是(-∞,0)的真子集,所以“x<0”是“ln(x+1)<0”的必要不 充分条件.
[答案] (1)C (2)D (3)①④
充要条件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 (1)判断指定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解决此类问题应分三 步:①确定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②尝试从条件推结论, 从结论推条件;③确定条件和结论是什么关系. (2)探究某结论成立的充要、充分、必要条件.解答此类题 目,可先从结论出发,求出使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然后再验 证得到的必要条件是否满足充分性. (3)充要条件与命题真假性的交汇问题.依据命题所述的充 分必要性,判断是否成立即可.
B.若 x≤1,则 x>0
C.若 x≤1,则 x≤0
D.若 x<1,则 x<0
初三总复习数词课件

03
加法运算规则
总结词
加法运算规则是数学中基本的运算规则之一,用于将两个数相加得到它们的和。
详细描述
在进行加法运算时,应遵循以下规则:首先将相同数位上的数字对齐,然后从低位开始相加,如果相加结果大于 等于10,则向前一位进位。例如,将23和45相加,应将3和5对齐,然后从低位开始相加,得到8+8=16,由于 大于等于10,所以向前一位进位,最终得到28。
十进制到二进制的转换
十进制到二进制
将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可以使用除法取余法进行计算,将十进制数除以2取余 数,然后将商继续除以2取余数,直到商为0为止,将所有余数按照从下往上的顺序 排列即可。
例子
将十进制数10转换为二进制数是(10/2=5 余 0,5/2=2 余 1,2/2=1 余 0, 1/2=0 余 1,所以二进制数为1010)。
数字的进位
数字的进位分为十进制、二进制、 八进制和十六进制,不同进制的数 有不同的表示方法。
数词的读写规则
数词的分类
数词分为基数词和序数词,基 数词表示数量,序数词表示顺 序。
数词的读法
数词的读法分为音读和译读, 音读是模仿外语原音的读法, 译读则是将外语翻译成汉语的 读法。
数词的写法
数词的写法分为大写和小写, 大写用于正式场合,小写则更 方便快捷。
数字与数词的应用场景
日常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数字和数词是必不可少的计量和计数 工具,如购物、计算、时间表达等。
科学计算
在科学研究和工程领域,数字和数词的应用更加广泛, 如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学科中的测量和计算。
商业金融
在商业和金融领域,数字和数词的应用也十分重要, 如会计、统计、投资等领域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和数 据分析。
加法运算规则
总结词
加法运算规则是数学中基本的运算规则之一,用于将两个数相加得到它们的和。
详细描述
在进行加法运算时,应遵循以下规则:首先将相同数位上的数字对齐,然后从低位开始相加,如果相加结果大于 等于10,则向前一位进位。例如,将23和45相加,应将3和5对齐,然后从低位开始相加,得到8+8=16,由于 大于等于10,所以向前一位进位,最终得到28。
十进制到二进制的转换
十进制到二进制
将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可以使用除法取余法进行计算,将十进制数除以2取余 数,然后将商继续除以2取余数,直到商为0为止,将所有余数按照从下往上的顺序 排列即可。
例子
将十进制数10转换为二进制数是(10/2=5 余 0,5/2=2 余 1,2/2=1 余 0, 1/2=0 余 1,所以二进制数为1010)。
数字的进位
数字的进位分为十进制、二进制、 八进制和十六进制,不同进制的数 有不同的表示方法。
数词的读写规则
数词的分类
数词分为基数词和序数词,基 数词表示数量,序数词表示顺 序。
数词的读法
数词的读法分为音读和译读, 音读是模仿外语原音的读法, 译读则是将外语翻译成汉语的 读法。
数词的写法
数词的写法分为大写和小写, 大写用于正式场合,小写则更 方便快捷。
数字与数词的应用场景
日常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数字和数词是必不可少的计量和计数 工具,如购物、计算、时间表达等。
科学计算
在科学研究和工程领域,数字和数词的应用更加广泛, 如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学科中的测量和计算。
商业金融
在商业和金融领域,数字和数词的应用也十分重要, 如会计、统计、投资等领域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和数 据分析。
北师大版小学3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PPT教学课件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感谢观看
北师大版 数学 三年级 上册
总复习
周长
复习导入
知识梳理
巩固练习
课后作业
周长
复习导入
什么是图形的周 长?
封闭图形 一周的长度是图 形的周长。
长方形和正 方形的周长 如何计算?
周长
知识梳理
你能把学过的数整理成图表来表示吗?
周长
什么是周长
周长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周长
王奶奶想靠墙用篱笆围成一个长5米、宽3米 的长方形鸡圈。 (1)可以怎样围?画一画。 (2)分别算出至少需要篱笆多少米。
(1)宽的一边靠墙
长的一边靠墙
周长
(2)宽的一边靠墙
长的一边靠墙
5×2+3=13(米) 3×2+5=11(米) 答:至少需要篱笆11米。
混合运算、加与减、乘与除
2.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
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计算。
171+381+129 =552+129 =681
255-(145-78) =255-67 =188
混合运算、加与减、乘与除
3.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 分别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把所得 积相加。
152人 138人 147人
152+138+147 =290+147 =437(个)
答:至少要准备437个一次性注射器。
混合运算、加与减、乘与除
学校图书馆4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 每层有40本书,一共有多少本书?
40×4×4 =160×4 =640(本)
答:一共有640本书。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感谢观看
北师大版 数学 三年级 上册
总复习
周长
复习导入
知识梳理
巩固练习
课后作业
周长
复习导入
什么是图形的周 长?
封闭图形 一周的长度是图 形的周长。
长方形和正 方形的周长 如何计算?
周长
知识梳理
你能把学过的数整理成图表来表示吗?
周长
什么是周长
周长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周长
王奶奶想靠墙用篱笆围成一个长5米、宽3米 的长方形鸡圈。 (1)可以怎样围?画一画。 (2)分别算出至少需要篱笆多少米。
(1)宽的一边靠墙
长的一边靠墙
周长
(2)宽的一边靠墙
长的一边靠墙
5×2+3=13(米) 3×2+5=11(米) 答:至少需要篱笆11米。
混合运算、加与减、乘与除
2.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
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计算。
171+381+129 =552+129 =681
255-(145-78) =255-67 =188
混合运算、加与减、乘与除
3.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 分别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把所得 积相加。
152人 138人 147人
152+138+147 =290+147 =437(个)
答:至少要准备437个一次性注射器。
混合运算、加与减、乘与除
学校图书馆4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 每层有40本书,一共有多少本书?
40×4×4 =160×4 =640(本)
答:一共有640本书。
新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PPT课件

3
8
18和24的最大公因数是( 6 6和12的最大公因数是( 6 7和9的最大公因数是( 1
),最小公倍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72 ) 12 )
63 )
利用了分 数的基本 性质。
分数大小的比较
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那个数大; 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小的那个数大。
分子分母都不同 与1比
(3)一个数两位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还是一个奇数,这个数最大是 ( 75 ),最小是( 15 )
(4)N是一个非0自然数,偶数是( 2n )奇数是( 2n-1 ) 2n+1
(5)3个连续的自然数之和是108,这三个数分别是( 35 )( 36 )( 37 )
(6)3个连续的偶数之和是78,这三个数分别是( 24 )( 26 )( 28 )
小明 每分钟:0.4元
通话费:6元
小军 每分钟:7.5元
通话费:60元
6÷0.4=15(分) 60÷7.5=8(分)
15>8
答:小明打电话的时间. 长。
7
(3)每千克糖6.5元,买了2.75千克,应付多少元?
2.75×6.5=17.875 ≈17.88(元)
答:应付17.88元。
(4)明明家上半年用水量是56.4吨,每吨水的价格是2.5元,平均每个月 需要付水费多少元?
.与
1 2
比
先通分再比较
19
6、应用
1、一本书有80页,小芳已经看了24页,请用最简分数表示看了的页数占这本 书的几分之几,剩下的页数占这本书的几分之几。
111 2、小明、小丽、小平,各吃了自己糖果的 4 、 5 、6 ,分别是2个、4个、3 个,他们分别有多少颗糖?
汉语拼音总复习精华课件

ong、eng
发音时注意口型和舌位的变化,ong 舌位后缩,双唇收圆;eng舌位前伸 ,双唇稍展开。
声调常见错误及纠正
第一声(阴平)
调值55,发音时保 持平直,不要上扬 或下降。
第三声(上声)
调值214,发音时先 降后升,注意转折 点。
总结词
声调不准确、调值 不标准
第二声(阳平)
调值35,发音时由 中音升至高音,注 意上升的幅度。
声母、韵母和声调
总结词
发音的关键要素
详细描述
声母是拼音的第一个音,韵母是拼音的主要部分,声调则决定了汉字的音调。掌 握声母、韵母和声调是准确发音的关键。
拼音的拼写规则
总结词
组合发音的规则
详细描述
拼音的拼写规则包括音节、音变和隔音等,是组合声母、韵母和声调形成完整音节的规则。掌握拼写规则有助于 准确拼读汉字。
THANKS
感谢观看
z、c、s是舌尖前音,发音时舌尖接触齿背 或齿龈;zh、ch、sh是舌尖后音,发音时 舌尖翘起接触硬腭。
韵母常见错误及纠正
总结词
发音不饱满、口型不一致
an、en
发音时注意舌位和口型的变化,an舌 尖接触下齿龈,舌位下降;en舌位稳
定,舌尖接触下齿背。
ai、ei、ui
发音时注意口型的保持,不要因音长 而变形。
在口语表达中的应用
语音纠正
通过拼音的学习,可以纠 正自己的发音,提高口语 表达的准确性。
语音流畅
拼音的学习有助于提高语 音流畅度,使口语表达更 加自然流畅。
语音韵律
拼音中蕴含着汉语的韵律 和节奏感,有助于提高口 语表达的韵律感。
在听力理解中的应用
听力识别
听力推断
通过拼音的学习,可以更好地识别听 力材料中的语音元素,提高听力理解 的准确性。
发音时注意口型和舌位的变化,ong 舌位后缩,双唇收圆;eng舌位前伸 ,双唇稍展开。
声调常见错误及纠正
第一声(阴平)
调值55,发音时保 持平直,不要上扬 或下降。
第三声(上声)
调值214,发音时先 降后升,注意转折 点。
总结词
声调不准确、调值 不标准
第二声(阳平)
调值35,发音时由 中音升至高音,注 意上升的幅度。
声母、韵母和声调
总结词
发音的关键要素
详细描述
声母是拼音的第一个音,韵母是拼音的主要部分,声调则决定了汉字的音调。掌 握声母、韵母和声调是准确发音的关键。
拼音的拼写规则
总结词
组合发音的规则
详细描述
拼音的拼写规则包括音节、音变和隔音等,是组合声母、韵母和声调形成完整音节的规则。掌握拼写规则有助于 准确拼读汉字。
THANKS
感谢观看
z、c、s是舌尖前音,发音时舌尖接触齿背 或齿龈;zh、ch、sh是舌尖后音,发音时 舌尖翘起接触硬腭。
韵母常见错误及纠正
总结词
发音不饱满、口型不一致
an、en
发音时注意舌位和口型的变化,an舌 尖接触下齿龈,舌位下降;en舌位稳
定,舌尖接触下齿背。
ai、ei、ui
发音时注意口型的保持,不要因音长 而变形。
在口语表达中的应用
语音纠正
通过拼音的学习,可以纠 正自己的发音,提高口语 表达的准确性。
语音流畅
拼音的学习有助于提高语 音流畅度,使口语表达更 加自然流畅。
语音韵律
拼音中蕴含着汉语的韵律 和节奏感,有助于提高口 语表达的韵律感。
在听力理解中的应用
听力识别
听力推断
通过拼音的学习,可以更好地识别听 力材料中的语音元素,提高听力理解 的准确性。
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课件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册(共67张PPT)

孟子 实行仁政;民贵君轻;反对非正义战争
著作 《论语》 《孟子》
道家
法家 兵家 墨家 意义
老子 庄子
韩非 孙武 墨子
无为而治;顺应自然;辩证法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强调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
兼爱 非攻
《道德经》 《庄子》 《韩非子》
《孙子兵法》
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下图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有关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思维导图。图 中①处应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
A.周平王迁都洛邑 C.齐桓公称霸中原
B.社会生产力发展 D.百家争鸣的出现
【B】
中考真题演练
2.右图是我国某游览胜地的实景照片。战国时,它使成都平原“水旱
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
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 春秋晚期牛尊 变成天府之国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考点1:商鞅变
时间:公元前356年
法
人物: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根本原因:铁器牛耕推广,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
商 直接目的:富国强兵 鞅 思想武器:法家学说
变
政治:确立县制,由国君派官吏直接治理 确立起中央集权制
法
内容
经济: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西汉:海上丝绸之路 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新疆)
(二)汉朝
考点5:两汉科技文化
四个 人物
蔡伦 改进造纸术 张仲景 医圣·《伤寒杂病论》 华佗 发明“麻沸散”
创编“五禽戏”
司马迁 《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两 个 道教 宗 教 佛教
【A】 【A】
【B】 【C】
【A】
【C】 【C】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