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贸易摩擦形势与对策
外贸形势发展分析与对策建议

外贸形势发展分析与对策建议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不稳定,外贸形势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变化。
本文将从国际贸易形势、贸易保护主义、数字贸易和新兴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首先,国际贸易形势不稳定是当前外贸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都对外贸产生了不利影响。
对此,应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和国际贸易伙伴的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同时,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加强贸易合作,扩大市场,降低贸易壁垒,提升国际竞争力。
其次,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也对外贸形势发展构成了威胁。
一些国家借口维护本国产业和就业,采取贸易限制措施,使得全球贸易环境变得更加复杂。
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应坚定捍卫自由贸易原则,强化反倾销能力,合法维权,提升国际话语权。
同时,积极推动贸易多边化进程,加大对全球经济治理机构的参与和支持,推动全球经济发展朝着更加开放、包容和公平的方向发展。
第三,数字贸易的快速发展也给传统的外贸模式带来了冲击。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快速发展,使得电子商务的规模不断扩大,与传统外贸模式相比,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贸易更加便捷等优势。
因此,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应加大对数字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积极拓展电子商务渠道,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市场开拓和产品推广。
同时,政府也应加大对数字贸易发展的支持力度,提供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支持,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监管机制,促进外贸数字化升级。
最后,新兴市场的崛起将为外贸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随着拉美、非洲、东南亚等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这些新兴市场成为全球贸易的重要增长点。
中国企业应加强与新兴市场的贸易合作,提升产品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同时,政府也应积极推动与这些地区的经济合作,加强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此外,还应加强对新兴市场的市场调研和了解,了解当地的文化、政策、法律和规定等,为企业在新兴市场开展业务提供支持和指导。
综上所述,外贸形势面临着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但也有众多的机遇。
当前国际贸易的形势与发展趋势

当前国际贸易的形势与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国际贸易的重要性不断突显。
然而,当前国际贸易形势面临着种种挑战。
本文将从贸易摩擦的加剧、保护主义的抬头、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等方面,探讨当前国际贸易的形势与发展趋势。
一、贸易摩擦的加剧与升级自2018年3月美国对钢铝产品加征关税,美中贸易战拉开序幕,国际贸易摩擦形势变得越发复杂。
一方面,美国不断发起贸易摩擦,掀起了一股保护主义狂潮;另一方面,受到关税、壁垒等贸易限制措施的影响,各国的出口和经济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此外,欧洲、日本、加拿大、墨西哥等国也纷纷加入此间,加剧了全球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
为了应对贸易摩擦的挑战,各国纷纷采取措施。
特别是在美中贸易战中,中国坚决维护自身核心利益,采取了多项针对美国的反制措施,保持了一定的稳定。
不过,贸易摩擦加剧的情况下,企业应该高度关注贸易政策变化,积极谋求市场多元化,以最大程度降低贸易摩擦的风险和影响。
二、保护主义的抬头保护主义的抬头,是当前国际贸易形势面临的另一个重要挑战。
在多个国家,保护主义政策正在触发对进口商品的限制,或通过关税、非关税壁垒等措施对本国工业和农业等领域进行保护。
受保护主义政策的影响,全球贸易逐渐呈现出分散化、本地化的特点。
在保护主义的压力下,中国应加强自身竞争优势,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高质量的产业和产品,同时强化多边贸易体系的构建,推进自由贸易,携手维护全球商业秩序。
三、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是当前国际贸易形势中的一个重要变化。
传统的商品贸易正在向数字贸易转移,数字经济正在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开展跨境电商、跨境数字服务、跨境数字付款等业务,推动数字贸易进一步发展。
同时,数字贸易也促进了供应链的优化与互连互通,推动了贸易方式和贸易模式的转型。
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加开放、透明、公平的国际规则。
各国应该建立包容开放的数字经济政策,推动数字经济的平衡发展。
国际贸易形势分析与对策

国际贸易形势分析与对策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贸易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增长,还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然而,国际贸易形势复杂多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政治、经济、技术、环境等。
因此,对国际贸易形势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对于企业和国家在国际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际贸易形势的现状(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范围内明显抬头。
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采取了一系列贸易限制措施,如加征关税、设置贸易壁垒等。
这不仅损害了其他国家的利益,也破坏了全球贸易秩序,导致贸易摩擦不断加剧。
(二)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面临较大压力,如贸易摩擦、地缘政治紧张、疫情冲击等。
经济增长放缓使得国际市场需求减弱,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新兴经济体崛起新兴经济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其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对全球贸易的贡献逐渐增加。
例如,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不断扩大,成为推动全球贸易增长的重要力量。
(四)技术创新对贸易的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技术创新不仅改变了贸易方式和流程,还催生了新的贸易业态和模式。
二、国际贸易形势的影响因素(一)政治因素政治稳定性是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地缘政治冲突等都会给国际贸易带来不确定性和风险。
此外,各国的贸易政策和外交关系也会对国际贸易产生直接影响。
(二)经济因素经济增长状况、汇率波动、通货膨胀水平、利率变化等经济因素都会影响国际贸易。
例如,经济增长强劲时,市场需求旺盛,有利于促进贸易增长;汇率波动则会影响进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力。
(三)技术因素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创新产品和服务,从而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同时,技术创新也可能导致一些传统产业的衰落和新兴产业的崛起,改变国际贸易的结构和格局。
当前国际贸易形势的分析与预测

当前国际贸易形势的分析与预测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贸易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形势的变化对于各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格局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当前,国际贸易形势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受到多种因素的交织影响。
从全球经济增长的态势来看,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步伐有所放缓。
一些主要经济体面临着经济增长乏力、债务高企、通货膨胀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际贸易的需求。
例如,欧洲一些国家经济复苏缓慢,国内消费市场不振,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减少;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也给全球贸易带来了不确定性。
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是当前国际贸易形势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采取了加征关税、设置贸易壁垒等措施。
这种做法不仅破坏了国际贸易秩序,也引发了贸易争端和摩擦。
例如,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多年,双方对彼此的商品加征高额关税,给两国的企业和消费者都带来了损失。
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导致全球贸易量下降,贸易成本增加,企业面临着更多的经营风险。
技术创新也是影响国际贸易形势的重要因素。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不断涌现。
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改变了国际贸易的结构和模式。
一方面,技术创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了贸易的增长;另一方面,技术的快速更迭也使得一些传统产业面临淘汰,相关国家的贸易结构需要进行调整。
例如,在数字经济领域,数据跨境流动的规则尚未统一,这给相关贸易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地缘政治的不稳定同样给国际贸易带来了冲击。
地区冲突、政治动荡等因素影响了国际贸易的正常开展。
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政治局势紧张,贸易通道受阻,物流运输受到影响,从而增加了贸易成本和风险。
比如中东地区的局势动荡,导致石油等能源贸易受到干扰。
在国际贸易规则方面,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挑战,区域贸易协定日益增多。
一些国家更倾向于通过区域贸易协定来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而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改革进展缓慢。
区域贸易协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内的贸易,但也可能导致贸易规则的碎片化,增加了国际贸易的复杂性。
新形势下对外经贸热点问题及对策分析

新形势下对外经贸热点问题及对策分析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对外经贸关系在我国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际贸易摩擦的加剧,我国对外经贸面临着许多新的热点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把握和应对这些问题,本文将从新形势下的对外经贸热点问题入手,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国际贸易环境,分析对策并提出建议。
一、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摩擦的加剧随着国际贸易摩擦的加剧,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逐渐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加大了对外贸易的限制和打压。
这种情况对我国的对外贸易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一方面影响了我国的出口市场,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对外贸易的竞争压力。
针对这一问题,我国需要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维护自由贸易的理念。
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合作,拓展多元化的贸易渠道,寻找新的出口市场和贸易伙伴。
我国还可以加强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改革,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和利益。
二、新兴科技和数字经济的发展随着新兴科技和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结构和贸易形态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新兴科技和数字经济的发展给我国的对外经贸带来了很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把握新兴科技和数字经济的机遇,我国需要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加大对新兴科技企业和平台的支持力度,促进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的发展。
我国还需要加快推进国际合作,拓展新的跨境电子商务和数字贸易业务,促进新兴科技和数字经济在对外贸易中的应用和拓展,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包括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国家开始加大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力度,逐渐将环境因素纳入到对外经贸的考量之中。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潮流,我国需要加大对环境友好型产品和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优化和升级对外贸易产品结构,逐步向高附加值和低能耗的产品和服务方向发展。
对基于“一带一路”形势下我国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对策的几点探讨

对基于“一带一路”形势下我国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对策的几点探讨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在国际贸易中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摩擦和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我国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以保护自身利益并维护国际贸易的秩序。
本文将就“一带一路”形势下我国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几点探讨。
我国需要加强国际贸易法律体系建设,构建更加完善的国际贸易法律体系。
在当前国际贸易环境中,各种形式的贸易壁垒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国际贸易法律体系的不完善往往使我国在国际贸易摩擦中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
我国需要通过加强国际贸易法律体系建设,包括参与国际贸易法律制定、加强对国际贸易法律体系的研究和倡导国际贸易法律体系的改革等措施,以提高国际贸易法律体系对我国贸易利益的保护程度。
我国需要加强国际贸易谈判能力,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谈判。
在当前国际贸易环境中,谈判成为解决国际贸易摩擦的重要手段。
我国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的话语权和议程设置能力相对较弱,这使得我国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的主动性和主导权不足。
我国要加强国际贸易谈判能力,包括提高谈判技巧、增强谈判团队的专业素养、扩大谈判范围等措施,使我国在国际贸易谈判中能够更好地维护自身贸易利益。
我国需要加强国际贸易风险防范,提高国际贸易风险防范意识。
在当前国际贸易中,各种形式的贸易风险不断增加,国际贸易中的不确定性也日益加剧。
我国在面对国际贸易摩擦时,往往因为缺乏风险防范意识而导致损失。
我国需要加强国际贸易风险防范,包括提高监测国际贸易风险的能力、建立健全的国际贸易风险防范管理体系、制定国际贸易风险防范政策等措施,以应对国际贸易中的各种风险挑战。
第四,我国需要加强国际贸易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合作。
在当前国际贸易环境中,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国际贸易关系中的合作意愿较弱,这使得我国在国际贸易中难以找到合作伙伴。
我国需要积极寻求国际贸易合作,包括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拓展贸易合作领域、加强国际贸易合作机制建设等措施,以增加国际贸易中的合作机会和空间。
当前国际贸易摩擦形势与对策

当前国际贸易摩擦形势与对策入世以来,在我国进出口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与WTO其他成员间的贸易摩擦也呈不断增加的态势。
以反倾销为主的“两反两保”贸易救济措施和技术壁垒、知识产权、社会责任等多种贸易壁垒不断涌现,使得我国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日趋严峻。
研究分析当前的贸易摩擦形势及其影响,采取有效策略积极应对,才能为我省外贸出口营造良好的贸易环境,促进外贸出口持续稳定增长。
一、当前的国际贸易摩擦形势当前,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增速放缓,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升温,国外针对我国产品的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不断增加,对我外贸出口,特别是对涉案产品的企业、行业发展带来较大压力。
2007年,全球共有19个国家(地区)对我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调查近80起,遭遇美国337知识产权调查17起。
我国已连续13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6年成为美国337调查最多的国家,2007年又骤然成为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
国外技术壁垒对我国外贸发展约束性日趋严重。
目前,我国每年受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的出口额占到出口总额的25%以上。
2008年一季度,遭受10个国家22起,337调查5起,面临的技和地区的“两反两保”立案调查术壁垒层出不穷。
其中反倾销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同比大幅增长。
澳大利亚成为继加拿大和美国之后第三个对我发起双反调查的WTO成员,反补贴调查呈现扩大趋势。
337调查涉案金额20.6亿美元,同比增长119.1%。
337争端已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重要表现形式,美国针对我出口产品知识产权侵权指控影响加剧。
2008年一季度,WTO主要成员共向WTO通报了366项技术性贸易措施。
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韩国等位居通报数量前列。
主要贸易伙伴技术壁垒等方面的贸易壁垒不断增加,成为制约我扩大出口的主要障碍。
更应特别重视的是,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成为近期中外贸易摩擦新的趋势和新的焦点。
少数国家对我个案食品、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大肆炒作,对我出口产品形象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新形势下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和科技进步的快速发展,国际经济贸易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国际经济贸易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而我们也需要及时调整发展策略和采取相应的对策来适应这些新的变化。
本文将对新形势下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趋势及对策进行研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新型全球化格局下的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趋势1.1 多边贸易体制重塑近年来,国际贸易体系正面临着重大变革,主要表现在多边贸易体制的重塑。
特别是在美国单边主义行为日益增多的情况下,世贸组织的作用日益受到削弱,国际贸易体系呈现出多边贸易体制向地区贸易体制转变的趋势。
这种变化对于世界各国的贸易政策和贸易战略都带来了新的挑战。
1.2 数字化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随着数字化经济的迅猛发展,数字化贸易已成为国际经济贸易的新热点。
数字化经济对传统产业和贸易模式产生了颠覆性影响,国际经济贸易也从传统的商品贸易向数字化贸易和服务贸易转变。
这种转变不仅改变了国际经济贸易的形式,还给各国的贸易政策和监管体系带来了新的挑战。
1.3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各国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主要表现在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和区域贸易合作的加强,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这也对传统的国际经济贸易体系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使其加速向区域经济一体化转变。
2.1 加强多边合作,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在当前美国单边主义行为加剧的情况下,各国需要加强多边合作,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稳定和规则的完善。
各国应该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修订,推动多边贸易体制的重塑,建立公平、开放、包容的国际贸易体系。
2.2 积极应对数字化经济的发展,推动数字化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发展针对数字化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各国需要积极应对,加强数字化经济的监管和规范,推动数字化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国际贸易摩擦形势与对策
入世以来,在我国进出口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与WTO 其他成员间的贸易摩擦也呈不断增加的态势。
以反倾销为主的
“两反两保”贸易救济措施和技术壁垒、知识产权、社会责任等多种贸易壁垒不断涌现,使得我国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日趋严峻。
研究分析当前的贸易摩擦形势及其影响,采取有效策略积极应
对,才能为我省外贸出口营造良好的贸易环境,促进外贸出口持续稳定增长。
一、当前的国际贸易摩擦形势
当前,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增速放缓,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升温,国外针对我国产品的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不断增加,对我外贸出口,特别是对涉案产品的企业、行业发展带来较大压力。
2007 年,全球共有19 个国家(地区)对我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调查近80 起,遭遇美国337 知识产权调查17 起。
我国已连续13 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6 年成为美国337 调查最多的国家,2007 年又骤然成为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
国外技术壁垒对我国外贸发展约束性日趋严重。
目前,我国每年受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的出口额占到出口总额的25% 以上。
2008 年一季度,遭受10 个国家和地区的“两反两保”立案调查22 起,
337 调查5 起,面临的技术壁垒层出不穷。
其中反倾销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同比大幅增长。
澳大利亚成为继加拿大和美国之后第三个对我发起双反调查的WTO 成员,反补贴调查呈现扩大趋势。
337 调查涉案金额20.6 亿美元,同比增长119.1 %。
337 争端已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重要表现形式,美国针对我出口产品知识产权侵权指控影响加剧。
2008 年一季度,WTO 主要成员共向WTO 通报了366 项技术性贸易措施。
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韩国等位居通报数量前列。
主要贸易伙伴技术壁垒等方面的贸易壁垒不断增加,成为制约我扩大出口的主要障碍。
更应特别重视的是,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成为近期中外贸易摩擦新的趋势和新的焦
点。
少数国家对我个案食品、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大肆炒作,对我出口产品形象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不少国家以产品质量、食品安全为借口,对我出口产品采取限制措施,成为影响我产品出口的重要障碍。
一季度,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 )召回中国产品58 次,居第一位;我国继续成为欧盟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RAPEX )涉及通报产品数量最多的国家以及食品及饲料
类快速预警系统(RASFF )通报前列国家;日本进口食品中不
合格产品通报我列首位。
二、国际贸易摩擦发展趋势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经济形势总体趋淡,特别是美
国次贷危机影响尚未完全消除的情况下,国际贸易发展将面临较大的压力,贸易保护主义将有所升温,各种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会进一步增多,我国将继续面临贸易摩擦高发态势。
贸易摩擦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将比较突出。
从贸易摩擦手段和形式看,反
倾销仍会为主要摩擦形式,国外对中国商品采取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的大要案将会增加,纺织品、机电、轻工、化工产品会遭
受更多的反倾销调查和保障措施调查。
由于反补贴案件的示范效应,反补贴作为新的限制我出口的手段有迅速蔓延的趋势,“两反”合并调查案件将明显增加。
反补贴调查涉及对我经济政策、
政府管理体制等多项指控,涉及面越来越广,反补贴应对将成为当前和今后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知识产权、技术壁垒将成为继反倾销后国外对我贸易摩擦的又一焦点问题,对我产品出口影响将加剧。
产品安全与食品质量问题,将成为我对外贸易摩擦新的热点、敏感问题。
从涉及产品范围看,预计2008 年中外贸易摩擦
的重点产品将集中在钢铁、纺织、化工、农产品等出口商品上。
(一)我国钢铁类产品出口具有价格优势,出口数量不断增加,
美国和欧盟钢铁产业界出现了“中国钢铁威胁论”言论。
国外对我钢铁产品贸易摩擦进一步升温。
2007 年,我国出口的钢铁产品
是遇到国外反倾销调查最多的一年。
案件共计15 起,同比增长87.5% ;涉案金额约为19.5 亿美元,同比增长10 倍。
今年一季度,共遭遇来自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的贸易救济调查7 起,涉案金额超过13 亿美元,占一季度我遭遇贸易救济调查金额总数的68% 。
涉案产品包括环状不锈钢焊接压力管、冷轧不锈钢、冷轧涂层钢板、钢绞线、碳钢焊接管等。
钢铁
产品贸易摩擦上升势头明显。
(二)由于对中国纺织品的“特保” 政策于2008 年年底到期,之后所有围绕纺织品的双边安排都将
结束,纺织品行业将进入自由贸易的大环境中去,随着出口量的增加,贸易摩擦可能进一步加剧。
(三)欧盟、美国、日本、阿
根廷、韩国、菲律宾等贸易伙伴等纷纷出台诸如玩具、轮胎、儿
童用品、食品等质量安全技术新标准,欧盟已实施WEEE 与RoHS
两指令,今年将陆续实施EuP (能耗产品)指令、PFOS 指令、REACH 法规等,将对我机电、化工、农产品、轻工等产品出口带来严重冲击。
近期连续发生的“毒饺子” 、“鲐鱼”等各种突发事件,对农产品出口的负面影响短期难以消除,国外对我产品的歧视做法还有可能发生。
(四)由于337 调查具有容易发起,时间短,成本低,救济措施广泛而严厉的特点,美国企业已经把337 调查作为抵御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律途径,337 已逐渐成为继反倾销之后,美遏制我国具有一定出口潜力、特别是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产品对美出口的重要手段,将对我国电子、化工、轻工、机械、汽车等行业的产品出口形成威胁。
三、对我省外经贸的影响
2007 年,国外对我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调查
案件涉及我省的有30 多件,涉案企业200 多家,涉案金额3 亿多美元。
今年一季度涉及我省的案件7 件,涉案企业90 多家,涉案金额4000 余万美元。
涉案产品主要集中在钢铁、轻工、化工、纺织等行业产品上。
虽然涉案金额占我省出口总额的比例不到1% ,对我省主要大宗商品出口影响不大,但贸易救济措施、技术壁垒、知识产权等多种贸易壁垒的交叉使用,国外媒体对农产品安全事件的炒作等等,对我省有关产品和企业的压力却是巨大的。
这也预示着我省今年面临的国际贸易摩擦形势将更加复杂,应对任务更加艰巨。
(一)受美、欧、日等主要贸易伙伴技术壁垒增加和安全质量事件影响,我省化工、农产品、轻纺、机电等产品出口将受到较大冲击。
食品与产品安全事件已经对我省农产品出口造成不利影响。
一季度我省水海制品出口下降
14.4% ;蔬菜出口下降10.5% ;肉食品出口下降17.1% 。
特别是我省农产品受水饺事件影响,对日出口出现大幅下降。
一季度对日出口4.9 亿美元,下降19.8% 。
(二)反补贴调查的影响将在今年显现。
目前美国和加拿大对我发起的反补贴调查,涉及我省企业30 余家,影响出口在1 亿美元以上。
在铜版纸、标准钢管、薄壁矩形钢管、复合编织袋、石油套管案中各有1 家我省企业被要求强制性调查。
我省成为近一段时期国外反补贴调查的重点省份之一,应对的任务繁重,压力非常大。
(三)2007 年及今年一季度我省无337 案件涉案企业,但337 调查潜在威胁不容忽视。
按照惯例,337 调查一旦成立,ITC 可颁布命令,禁止进口该项产品,使得中国所有企业生产的该项产品都无法进入美国市场。
337 调查呈现蔓延趋势,今年极有可能影响我省有关产品出口,需认真重视。
四、应对策略
(一)建立完善应对贸易摩擦的长效机制。
强化贸易摩擦预警工作,建立出口产品、产业预警机制,实现应对贸易摩擦保护
前置化。
完善应对反倾销的快速反应机制、应对反补贴部门联动机制、应对技术壁垒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整合政府和社会、企业资源,合力应对贸易摩擦和技术壁垒。
(二)提高政府和行业中介组织的服务水平。
加强应对贸易
摩擦和技术壁垒的人才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
强化业务培训,大力提高我省的应对能力和水平。
建立贸易壁垒信息搜集系统,加快信息同步传递与协调,及时动员、指导企业应对贸易摩擦和技术壁垒。
大力推动技术攻关,及早化解贸易壁垒风险。
加快推动行业中介组织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应对国外贸易救济措施调查中的作用。
(三)加快外贸提质转型,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应对贸易摩擦的主体是企业,最根本的出路在于提高企业竞争力水平。
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市场多元化战略和“走出去”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塑造企业品牌形象,形成产品的个性化竞争优势,分散国际经营风险,才能有效减少和预防贸易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