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禅诗
王维最有禅意的诗

王维最有禅意的诗
王维最有禅意的诗为:
秋夜独坐/冬夜书怀
唐代: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译文:独自坐着悲伤双鬓已白,在秋夜空堂上将近二更。
山间野果在秋雨中落下,草中虫子到灯下来低鸣。
头上白发始终难以变黑,炼丹中仙药也至今未成。
要知怎样消除衰老疾病,唯有学佛修成不灭不生。
说明:此诗是王维晚年的作品。
王维全家人虔信佛法。
经历了安史之乱后,他苦行斋心,除饭僧施粥外,“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诗人觉悟到的真理是万物有生必有灭,大自然是永存的,而人及万物都是短暂的。
人,从出生到老死的过程不可改变,诗人从自己嗟老的忧伤,想到了宣扬神仙长生不老的道教。
诗人感叹“黄金不可成”,就是否
定神仙方术之事,指明炼丹服药祈求长生的虚妄,而认为只有信奉佛教,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人生的悲哀,解脱生老病死的痛苦。
佛教讲灭寂,要求人从心灵中清除一情六欲,是遭“无生”。
倘使果直如此,当然不仅根除老病的痛苦,一切人生苦恼也都不再觉得了。
诗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去皈依佛门的。
王维禅意诗句

王维禅意诗句以下是 9 条王维禅意诗句及例子:1.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你看啊,当你在生活中遇到困境,感觉走投无路的时候,为啥不干脆停下来,像诗中说的那样,看看那变幻无穷的云朵呢?就如同我们那次登山,走到没路了,干脆坐下来欣赏山间云雾缭绕,不也很美吗?2.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 哎呀,你想想看,当一个人特别悠闲自在的时候,才能听到那小小的桂花飘落的声音呀,夜晚那么安静,春天的山好像都空了一样。
就像那次我们在寂静的夜晚坐在院子里,突然闻到桂花香,四周那么宁静。
3.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哇哦,那空旷的山里下过一场新雨之后,天气一下就转到了秋天的感觉,多妙啊!就好像我们去那个山谷玩,刚下过雨,那股秋意扑面而来,不就是这样嘛!4.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嘿,明月在松树间洒下光辉,清澈的泉水在石头上流淌,这画面多美啊!还记得我们露营那次,晚上看到的那月光和旁边潺潺的溪水吗?真是有那种意境。
5.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听到竹林里传来喧闹声,原来是洗衣的女子回来了,莲花晃动,那是渔舟在划动,这多生动啊!就跟我们在水乡看到的那些妇女在河边洗衣,小船在河中穿梭一样,多有生活气息。
6.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 你真应该好好感受一下,就单单怜悯那幽静的小草在涧边生长,上面还有黄鹂在幽深的树林里鸣叫,多富有诗意呀!像我们在那片树林边听到鸟叫,旁边小草摇曳,不就是这样感觉吗?7.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 人到晚年啊就只喜欢安静,什么事都不关心了,这有多洒脱!想想那些退休的老人,啥都不想管了,享受悠闲日子,不就是这样嘛!8.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 古老的树木下没有人走的小径,那深深的山里哪里传来的钟声呢?是不是很有意境啊!就好像我们在那老林子里,会好奇哪儿传来的隐隐钟声一样。
9.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 树梢上的芙蓉花啊,在山里绽放着红色的花萼,多美呀!就跟我们在那山林中突然看到一朵鲜艳的花冒出来一样惊喜!我觉得王维的这些禅意诗句真的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美好,能让人在喧嚣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心灵的栖息地。
王维含禅意的古诗

王维含禅意的古诗王维含禅意的古诗在唐代诗坛里,王维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大诗人。
在中国诗史上,他的山水诗更是与画相通,达到「诗中有画」的艺术境界。
同时他又精通佛理,生前就被人们誉为「精禅上理」,逝后更有「诗佛」的称号。
下面给大家分享含禅意的古诗,欢迎欣赏!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简析:此诗把作者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突出地表现了退隐者豁达的性格。
诗人兴致来了就独自信步漫游,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云变幻,这生动地刻画了一位隐居者的形象,如见其人。
酬张少府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简析:此诗前四句全是写情,隐含着诗人伟大抱负不能实现的矛盾苦闷心情。
颈联写隐逸生活的情趣,情景浑成,物我两忘,以动写静,为高人达士作了传神的写照。
末联是即景悟情,以问答形式作结,故作玄解,以不管作答,含蓄而富有韵味。
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简析: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简析:此诗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
全诗紧扣一“静”字着笔,极似一幅风景写生画。
诗人用花落、月出、鸟鸣等活动着的景物,突出地显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静,取得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生动地勾勒出一蝠“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
全诗旨在写静,却以动景处理,这种反衬的手法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
青溪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简析:此诗描写了一条青溪的幽秀景色,诗人用多彩的画笔,绘出青溪流经不同地方时呈现的不同画面。
王维最有禅味的一首诗

王维最有禅味的一首诗王维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最有禅味的诗歌作品被誉为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在他的诗中,很多都融入了禅宗的元素。
其中最能够代表王维禅意的诗句就是《山居秋暝》。
这首诗中赞赏自然的崇高,并表现出对神秘和深奥的渴望。
《山居秋暝》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在诗中王维表达了他对大自然中的大美和灵秀之感,同时也提出了对于人生真谛探索的追求。
整首诗由若干景物和情感的描绘交织而成,如同一篇论证,通篇洋溢着禅宗的哲思。
诗中,王维将自己的身处之地写的淋漓尽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描绘了一个在深山幽谷里的美丽的景色,这里为人们提供了清新的空气、如墨的山峦和一片沉淀的宁静。
每一个细节都在详细地描述自己所感受到的山林之美。
然而,王维在诗中并非仅仅描绘他所看到的自然画面,更是在通过自然景物向深层次的思考和反思。
通过对山林,天际和清泉等景物的描绘,他牵扯出了此间人生的哲思和禅宗之学的智慧。
他通过描绘这些景物来表达他对于人生和世界的透彻认识。
他从内心深处看到的不仅仅是此间人世的苦难,还有短暂动人的美好和引人醒觉的真谛。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四句话表明了王维的归人的态度。
他不愿过着平凡的生活,也不愿受到各种繁琐的世俗环境束缚。
他要追求内心的自由,并从自然中汲取能量和智慧。
这首诗更像是他对于人生的教诲和指导。
总之,王维的《山居秋暝》是一首充满禅宗味道的诗,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和人生的真谛。
他通过精妙的诗句和优美的描写来赞美自然之美,深刻地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展现出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境界和生命力的惊人感召力。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像王维一样,去感受自然的美景,用心体会生活的真谛。
王维有禅意的诗

王维有禅意的诗
王维最有禅意的一首诗是《过香积寺》。
《过香积寺》原文: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这是一首颇有禅意的诗,被后世誉为五律无上神品,全诗无一静字,却写出了静的最高境界,其中10个字更是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诗人描绘幽静的山林景色,并不一味地从寂静无声上用力,反而着意写了隐隐的钟声和呜咽的泉声,这钟声和泉声非但没有冲淡整个环境的平静,反而增添了深山丛林的僻静之感。
这就是通常所讲的“鸟鸣山更幽”的境界。
王维禅诗十首

王维禅诗十首
1.《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3.《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4.《少年行》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5.《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6.《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7.《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8.《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9.《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春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10.《出塞作》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躲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雪嫖姚。
王维以禅入诗的作品

王维以禅入诗的作品王维是盛唐的一位杰出诗人,他多才多艺,尤其是他的诗与画极富禅意,禅语中也存诗味,达到了思与境谐的空灵境界。
诗人安禅静坐,借助佛法消除心中的无妄,同时身心也处于静思凝虑的氛围。
诗人自小深受母亲的影响,连 “摩诘”的名字也与佛教有关,晚年更是笃志向佛,心境恬淡。
王维将禅意渗透入作品,给人淡泊从容、静谧安宁的感受,备受诗词爱好者青睐。
他的诗作特别适合生活忙碌的我们,静下来,让身体得到休息、心灵获得释放。
下面就一起欣赏王维经典的禅诗,心迹自然流露,禅意绵远深厚。
《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
赏析:桂花自在开谢,秋月来惊飞鸟,如此夸张,用以表达山中四时的莫名寂静和处处皆空灵自在。
最妙处,秋月下一声鸟鸣,和响在春涧的潺潺流水中。
这样所写,是空性之如如,禅意也。
这首诗的主要目的是描绘静谧的景象,但是通过引入花落、月出、鸟鸣等动态元素,诗人让整首诗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同时更加凸显了春涧的宁静。
这种创作手法充分展示了诗人的禅思和禅趣,让人感受到静谧中的生动和冥想中的灵动。
这首诗的诗眼是起首句中的闲字,这里写到的闲绝非赋闲,亦非指官员休假轻松之闲,而是指天下安定,朝野富足,臣民普遍之悠闲。
此等之闲,观数千年国史,唯看唐宋。
《终南别业》【唐】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赏析:此诗是王维的代表作之一。
诗人中年以后,厌倦尘世,隐居在风景秀丽的终南山,享受悠闲自在的生活。
每当兴致来临,就独自前往山中欣赏美丽的自然风景,陶醉于山林之间。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千古名句,禅意浓厚。
当他独自一人在山中游玩,走到水边时,不见前路,于是他索性坐下来,静静地观赏天空中云卷云舒。
这首诗表面上是描写诗人游玩时的状态,但实际上却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处世之道。
生活的最佳状态是:顺其自然,认真体验每一天。
即使身处绝境,不要失望,因为那正是希望的开始。
诗佛王维大有禅意的三首诗

诗佛王维大有禅意的三首诗
王维是唐代诗人,也是一位佛教信徒,他的诗歌作品常常带有禅意。
以下是他的三首带有禅意的诗歌:
1.《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这首诗是王维隐居终南山时所作,诗中表现了他对自然的崇敬和追求,以及他对禅宗的领悟。
诗歌中的“道”可以理解为禅宗所讲的“道”,即真理、本质的意思。
诗人通过在自然中漫步、观赏山水、坐看云起等行为,表现了他对禅宗的领悟和追求。
2.《酬张少府》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这首诗是王维送给好友张少府的作品,诗歌中表现了他对自然、音乐、艺术的追求和喜爱。
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喜好静谧、爱好自然、爱好音乐等特点,表现了他对禅宗的领悟和追求。
3.《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诗是王维夜宿鸟鸣涧时所作,诗中表现了他对自然、生命、宇宙的领悟和追求。
诗人通过描述春夜山涧中的景象,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神秘、宏伟、壮丽的感受,也表现了他对禅宗的领悟和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维的禅诗——一朵文学奇葩
王维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后人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高度评价了王维诗句所达到的意境。
诗句意境清逸明秀,散发出别具一格的美。
诗句禅意盎然,成为我国著名的阐释奠基人。
他以一个独特的视角,把禅趣融入文学中,拓宽了我们审美潜能和审美空间,因此,使王维、李白、杜甫所代表的佛、儒、道文化内涵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从而为唐代的文化繁荣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王维生平事迹
王维祖籍太原祁,后其父亲迁徙于蒲州,生于长安。
15岁起,他游学于长安数年,于开元九年擢进进士,释为太乐丞,王维从小生长在一个清寒的家庭中,父亲早丧,而其母博陵崔氏是一位温良恭俭,摒绝世俗嗜好,偏向斋戒,缁衣素食的虔诚佛教信徒,奉佛三十余年,师事大照禅师数十年,大照禅师为普寂的谧号,出北宋神秀门下。
其弟王缙也是佛学的忠实家。
这些对王维以后的那种“出世”思想颇有一定影响。
青少年时期,王维是在一个佛化的家庭之中薰陶、耳濡目染、沐浴在佛光之下成长起来的,自幼就随母吃斋奉佛,坐禅诵经,通晓音律,善于写作,“九岁知属辞”,十五岁就显出了他诗歌创作的才华。
后因事获罪,贬于济州司仓参军。
此后他开始了半官半隐的生活,曾先后隐居淇上、嵩山以及终南山,并在终南山结束一生的生涯。
王维至中年三十岁以后,其妻病故,以后他一直未再娶,孤处一室,禁肉食,绝彩衣,居室中仅有茶臼、经案、卧床等简单的家
具设施,完全过着禅侩的生活,每当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为乐,平生与佛门侩侣、信佛居士交往酬赠最多,大约在四十岁左右的时候,王维为侍御使出使南阳,途中遇到慧能的弟子神会禅师,神会所宣扬的南宗心要,遂为其着《六祖碑铭》,全文皆用佛语缀成,从这里,可见其对佛教研究造诣之深,为人所尊。
其一生仰慕《维摩诘经》中的大乘菩萨维摩诘居士的德高道隆,智慧如海,辩才无碍,被经中的维摩诘居士所感动,誓愿以维摩诘居士为榜样,学习他的德行,因此题己名为维,字摩诘,亦称王摩诘。
这对他后来成为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画家,是分下开的。
他博学多才,精通佛理,如法修行,并以诗文的形式来阐述佛理,赞美佛教。
所以,后人尊他为“诗佛“,也不愧为是中国式的“维摩诘居士”。
王维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能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秀诗境,不难让人费解。
可谓之一全才。
他“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以谈玄为乐,”到临终之时“与平生亲故作别,多敦励朋友奉佛修心之言。
一到了上元二年一日,王维忽执笔作书,与亲朋诀别,安坐而逝,年寿六十一岁,葬于辋川别业旁。
以禅入诗,禅意飘香
禅意诗有了诗的躯壳和诗的灵魂,即便是在黑夜中,也是夜来香散发出阵阵幽香,沁人心脾,引人入胜。
佛说“一切法有心生“,我的世界就是由心而生,有了心法为”是心事佛,是心作佛“,通过自我的内省和领悟,领略禅宗的真谛,也抛开了一切羁绊,找到心灵的宁静。
而作诗就是自然本真的天然流露,流露了清净虚空的心境,显然是禅宗所追求的境界,禅意的浸透为诗带来了”言有尽意无穷“的效果,而且耐人寻味。
用禅心感悟世界,体
味世界,领略世界。
诗与禅的挈合不是偶然发生的,其实出自二者企求目的的某种一致,那就是诗与禅点都执著与从感性的经验世界中体悟人生。
王维不愧为称为一位”心境大师“。
禅诗之我鉴
参禅须“六根清净”,环境非常重要,远离喧嚣,居住深山。
清净者方乃智慧的集成者,智者往往以独具慧到双眼,描写世界的本真。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暮春时节,芙蓉花开,一片花的海洋,涧外无人,放佛能听见花开的声音和落地的声音,花有盛开也有凋落,世间的万物周而复始,映合了禅宗中的轮回思想。
寥寥数句,勾勒了一幅花开半夏,落花缤纷的唯美画图。
没有固定的情愫指向,引起无数人的哲思,增添本诗缕缕深蕴。
花开花落,稍转即逝,物是人非,人生无常,物我两忘,于大千世界中,人只是沧海之一粟。
曾经拥有也只是暂时的,我们都是这个世界的过客,不必在乎得与失,得得失失最终化为无有。
“什么都是浮云”,珍惜现在拥有的,这才是最本真的东西。
最令我青睐此诗的是,明秀的诗境中,让人感受到一片完全脱离尘世喧嚣的宁静之美,似乎一切情绪的波动和困扰都被都被净化了,人在其中只有难以言说的自然之美,此时此刻,寂寞也是不可或缺的美。
古今成就大事者似乎是一个复杂的方程式,而孤独则是那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份催化剂。
在英雄的方程式中,孤独是通解。
拥有了孤独的人,才能拥有真正的自我。
灵感在孤独中产生,想象在孤独中萌发,思想在孤独中闪烁。
有了孤独,才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独特的审美取向只有拥有禅意心境的人才能抓住这种东
西。
由此,慢慢地我也喜欢上一个名字叫孤独的,喜欢孤独的感觉,喜欢在孤独中独自享受。
当孤独来临的时候,我总是会用我自己的方式去迎接它。
捧着一本书静静地陶冶自我,细细地品味自己的心境,因为我觉得孤独有时候更像一杯水,它柔软、清澈,无一丝杂质,是一种清幽静透的美,能洗涤人的心灵。
当沉浸于孤独中的时候,没有了喧嚣的杂乱,没人烦扰到我的思绪,也可以追忆自己的遗憾和后悔;沉浸在孤独中,能让我平和、让我冷静、让我思考、让我稳重、给我思考、让我有着一种脱离尘世俗的感觉,让我聆听自己的心语,让我感受这不易察觉的美。
于是,在人海沉浮之际,要为自己留一段空白,留一段风轻云淡的孤独。
如果有一天,有人问起我,孤独是什么?我会很用心地告诉他们:孤独也是一种思想过滤,一种精神享受,更是一种绝美的心境。
通过以己之境体味体彼之境,这就是我以已之见对王维的禅意诗的解读。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表现出佛教的佛禅诗宁静脱俗的意境,其艺术境界完美而生动,思想内涵丰富而深邃。
因此,诗佛王维的佛禅诗是艺术花苑中的一朵鲜艳的奇葩,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不可多得重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