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基础思考题

合集下载

工程地质复习思考题答案

工程地质复习思考题答案

《工程地质》复习思考题1.最重要的造岩矿物有哪几种?其主要的鉴别特征是什么?主要造岩矿物:黄铁矿、石英、赤铁矿、褐铁矿、方解石、白云石、石膏,橄榄石、辉石、角闪石、斜长石、正长石、白云母、黑云母、绿泥石、蛇纹石、石榴子石、滑石、高岭石、蒙脱石。

鉴别特征:造岩矿物就其化学成分而言,绝大多数为硅酸盐,其余为氧化物、硫化物、卤化物、碳酸盐和硫酸盐等。

2.试对比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三大类岩石在成因、产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方面的不同特征。

成因:火成岩是由岩浆侵入地球上部或喷出地表凝固而形成。

沉积岩是由沉积物固结变硬而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是由火成岩、沉积岩在某些作用下形成的新岩石。

产状:火成岩的产状有岩基、岩株、岩墙、岩床、岩盖与岩盆。

矿物成分:火成岩中分布最广泛的是橄榄石、辉石、角闪石、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和石英。

沉积岩中有石英、粘土矿物、长石、云母、方解石、白云石、菱铁矿等。

变质岩中有红柱石、蓝晶石、硅线石、硅灰石、石榴子石、滑石、十字石、透闪石,阳起石、蓝闪石、透辉石,蛇纹石、石墨。

结构:火成岩有显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斑状结构。

沉积岩有碎屑结构和非碎屑结构。

变质岩有变晶结构、变余结构。

构造:火成岩有块状构造、气孔和杏仁构造、流纹构造。

沉积岩有层理构造、递变层理、波痕和泥痕。

变质岩有变成构造和变余构造。

3.简述沉积岩代表岩石的特征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4.简述火成岩代表岩石的特征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5.简述变质岩代表岩石的特征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6.简述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主要有哪些类型。

第四纪主要沉积物: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湖泊沉积物、海洋沉积物、冰碛与冰水沉积物、风积物。

7.试述第四纪在地质年代表中的位置,第四纪的划分及其绝对年代。

8.简述什么是褶皱构造,褶皱的基本类型及其识别特征。

并简单说明褶皱构造的工程地质评价。

褶皱:岩层受力而发生弯曲变形。

基本类型:背斜和向斜。

识别特征:(1)确定新老地层层序(2)沿垂直地面走向进行观察,沿倾斜方向上相同年代的地层作对称式重复出现。

工程动力地质学课后复习思考题

工程动力地质学课后复习思考题

工程动力地质学课后复习思考题第0章:绪论⏹ 1 工程地质学:⏹研究人类工程活动及其各类建筑物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并保证这种制约关系向良性方向发展的科学。

⏹ 2 工程地质学的学科性质和基本任务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及其各类建筑物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以便科学评价、合理利用、有效改造和妥善保护地质环境的科学;是地质学与工程学的边缘学科,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

⏹ 3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工程地质学的上述任务,必须要求对工程活动的地质环境——或称工程地质条件,进行深入研究.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的工程性质、物理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第一章• 1.岩体的结构有哪些类型?块度界限如何?•按建造特征可将岩体划分为块体状(或整体状)结构、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碎块状结构和散体状结构等类型。

•块体状结构:代表岩性均一,无软弱面的岩体,含有的原生结构面具有较强的结合力,间距大于1m。

•块体结构:结构面间距1~0.5m。

成岩裂隙较发育的厚层砂岩或泥岩,槽状冲刷面发育的河流相砂岩体等沉积岩,原生节理发育的火山岩体等。

层状结构:可进一步分为层状(软弱面间距50~30cm),薄层状(间距小于30cm)。

碎块状结构:代表含有多组密集结构面的岩体,岩体被分割成碎块状,以某些动力变质岩为典型。

小于20cm散体状结构,块度小于20cm2.原生结构面由哪些结构面构成沉积结构面:层理,层面,软弱夹层,不整合面,原假整合面,古冲刷面等。

生火成结构面:侵入体与围岩接结触面,岩脉、岩墙接触面,喷出岩构的流线、流面,冷凝节理面变质结构面:片理,片麻理,千枚理,板劈理,片岩软弱夹层。

第二章地壳岩体的天然应力状态1 岩体应力的一些基本概念地壳岩体内的天然应力状态:是指未经人为扰动的的应力状态。

⏹⑵构造应力构造应力:岩石圈运动在岩体内形成的应力称为构造应力。

构造应力又可称为活动构造应力和剩余构造应力。

工程地质 1、2、3章复习思考题

工程地质 1、2、3章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1.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与研究方法2.什么是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的类型有哪些?3.什么是变质作用?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有哪些?4.什么叫做震级,什么叫做烈度,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5.基本烈度、场地烈度、设计烈度的概念1、工程地质学基本任务: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合理开发和妥善保护地质环境,使工程活动和地质环境协调相处是工程地质学的最基本任务。

主要任务:①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对建筑物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

②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作出确切的结论。

③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并根据场址的地质条件合理配置各个建筑物。

④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并提出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

⑤根据建筑场址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以及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

⑥为拟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研究方法: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与它的研究内容相适应的,主要有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模型模拟试验法和工程地质类比法。

四种研究方法各有特点、应互为补充 综合应用。

其中自然历史分析法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研究方法是其它研究方法的基础。

2、地质作用是指由于天然动力使地壳的形态、成分、结构和构造产生变化的作用。

天然动力主要包括内动力和外动力。

内力地质作用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作用等。

(能量来源: 地球自转动能和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生的热能)3、变质作用:地球内力引起岩石产生结构、构造以及矿物成分改变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称为变质作用,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影响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为:温度、压力和化学成分的加入。

4、震级:指地震的大小;是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的。

烈度:某一地区发生地震时地面及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程度。

工程地质基础作业及思考题(答案)

工程地质基础作业及思考题(答案)

《工程地质基础》作业及思考题(答案)一、绪论1、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与研究方法。

答:工程地质学是把地质科学的理论应用于工程实践,目的是为了查明各类工程场区的地质条件,对场区及其有关的各种地质问题进行综合评价,分析、预测在工程建筑作用下,地质条件可能出现的变化和作用,选择最优场地,并提出解决不良地质问题的工程措施,为保证工程的合理设计、顺利施工及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为了做好上述工作,必须经过地质调查、勘察、试验、观测、理论分析等手段,获得必要的地质资料,结合具体工程的要求进行研究、分析和判断,最终得出相应的结论。

2、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是什么?它们具体包括哪些因素和内容?答:工程地质条件,通常指影响工程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施工方法及其稳定性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

这些自然条件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地貌、物理地质作用、天然建筑材料等。

工程地质问题,一般是指所研究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由于不能满足工程建筑的要求,在建筑物的稳定、经济或正常使用方面常常出现的问题。

工程地质问题是多样的,依据建筑物特点和地质条件,概括起来有二个方面:一是区域稳定问题;二是地基稳定问题。

公路工程常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有边坡稳定和路基(桥基)稳定问题;隧道工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围岩稳定和突然涌水问题;还有天然建筑材料的储量和质量问题等。

二、地球的概况1、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是如何划分的?答:目前把地球内部构造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层圈。

这是根据对地震资料的研究,发现地球内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在两个深度上作显著跳跃式的变化,反映出地球内部物质以这两个深度作为分界面,上下有显著的不同。

上分界面称“莫霍面”,它位于地表以下平均33km处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下分界面称“古登堡面”,位于地表以下2 900km处,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

2、什么叫地质作用?地质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哪些?答:地质作用是指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最主要是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等进行的破坏和建造作用。

工程地质复习思考题

工程地质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第2章1填空题1 按照高程和起伏特征,陆地表面可分为:、、、和等地形。

2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四种表现类型。

3摩氏硬度计的十种代表矿物(由小到大)为、、、、、、、、、。

4根据层理的不同形态,层理可划分为、、和等。

5 矿物的光学性质主要有、、、等。

6 矿物的力学性质主要有、和等。

7常见的六种造岩矿物指、、、、、。

8 岩石按成因分为、、三大类。

石灰岩是这三大类岩石中的,大理岩是这三大类岩石中的,玄武岩是这三大类岩石中的。

9 按岩浆岩中SiO2的含量,可将岩浆岩分为、、和等四种基本类型。

10侵入岩的产状有、、(至少写三种)。

11岩浆岩按结晶程度分为三类:、、。

12 矿物单体的形态包括、、等。

13 层面构造包括、、和等四种。

14根据变质作用的类型分五类:、、、、。

2名词解释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米,所升高的温度。

克拉克值:是指地壳中化学元素平均质量百分含量。

矿物:是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相对稳定的天然结晶态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是岩石和矿石的基本组成单位。

结晶习性:在相同条件下生长的同种晶粒,总是去想与形成某种特定的晶形的特性叫做结晶习性。

岩石: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矿物集合体,具有一定的结构、构造特征,是地质作用的产物及岩石圈的主要物质成分。

3简答题1 矿物的光泽分为哪些类型,并各举一代表矿物?矿物的光泽是指矿物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

矿物反光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矿物对光的折射和吸收的程度,折射及吸收越强,矿物反光能力越大,光泽则越强;反之则光泽弱。

矿物的光泽分为4个等级:a.金属光泽:反光能力很强,似平滑金属表面的光泽,如黄铁矿、方铅矿等。

b.半金属光泽:反光能力较强,似未经磨光的金属表面的光泽,如黑钨矿等。

c.金刚光泽:反光相对较弱,光泽闪亮、耀眼,如金刚石等。

d. 玻璃光泽:反光很弱,像普通玻璃一样的光泽,如石英、方解石等。

2 地球分哪几个圈层?其内、外圈层各包括哪几个圈层?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

工程地质复习思考题(1)

工程地质复习思考题(1)

A.背斜直立褶曲 B.背斜倾斜褶曲 C.向斜直立褶曲 D.向斜平卧褶曲
8.(
)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下滑,下盘沿断层面相对上升的断层称为
A.正断层
B.逆断层
C.平移断层
D.逆掩断层
9.(
)对岩层的地质构造进行野外观测时,常采用穿越法,沿垂直于岩层的走向路线
穿越观察,若观察到在地表出露的岩层无间断地从新到老、又从老到新重复对称出露,这种
4
⑵ 图中的褶皱属于向斜;通常根据区域性的角度不整合的时代来确定褶皱的形成年代; 该褶皱的形成年代晚于石炭系中统地层的形成,早于三叠系下统地层的形成。 2. 如图 2 所示,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包括哪几种?指出图中各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 图
中的褶皱属于背斜还是向斜?如何判断褶皱的形成年代?该褶皱其形成于什么年代? 和辉绿岩的形成年代相比,哪一个更早?
图 3 某地地质剖面图 【答】:(1) 地层之间接触关系包括: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假整合接触、侵入接触、沉 积接触等;白垩系地层与其下岩层的接触关系为不整合接触,泥盆系地层与奥陶系地层之间 的接触关系为假整合接触,石炭系地层与泥盆系地层、奥陶系地层与寒武系地层、寒武系地
5
层以及震旦系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为整合接触。
的地层。
2. 垂直于走向线,顺倾斜面引出一条直线,此直线在水平面上投影的方位角,称为岩层


3. 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向同一方向倾斜,其中一翼岩层倒转的褶皱称为
褶皱。
2
4. 水平岩层的地质分界线的弯曲形态与地形等高线的关系为

5. 中间出露的是新岩层、两翼依次出露的是相对较老的岩层的褶皱为 向斜
6. 节理按其成因可分为原生节理、
A.走向断层

工程地质学考试重点复习汇总

工程地质学考试重点复习汇总

《工程地质学》思考题第1章绪论--思考题1.概念: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问题、岩土工程。

(1)工程地质学是运用地质学的原理解决土木工程地基稳定性问题的一门学科。

(2)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设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

(3)工程地质问题是指已有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产生了影响和威胁工程建筑安全的地质问题。

(4) 在工程建设中有关岩石或土的利用、整治或改造的科学技术。

2.简述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关系(1)影响工程活动的安全3.工程地质条件主要包括哪些?答:有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不良地质现象4.工程地质问题主要包括哪些?答:地基稳定性问题、斜坡稳定性问题、围岩稳定性问题、区域稳定性问题5.土木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是什么?内容:研究人类工程实践活动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的关系,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各类工程地质问题。

保证工程建筑安全、经济、稳定是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研究内容任务:(1)区域稳定性与评价,是指由内力地质作用引起的断裂活动,地震对工程建设地区稳定性的影响;(2)地基稳定性研究与评价,是指地基的牢固、坚实性;(3)环境影响评价,是指人类工程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6.说明工程地质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答:重视工程地质工作,工程建筑的施工、运营就有保障。

反之,则会给工程建设带来影响,严重时可能酿成工程灾害。

7.何谓不良地质条件?为什么不良地质条件会导致建筑工程事故?常见的不良地质条件有:断层、岩层节理发育的场地、滑坡、河床冲淤、岸坡失稳、河床侧向位移等。

良好的地质条件对建筑工程是有利的,不良地质条件则往往由于承载力低会导致建筑物地基基础的事故,应当特别注意。

第2章地质作用--思考题1.阐述地球的内、外圈层构造。

外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内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2.阐述地质作用的概念及类型。

地质作用: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形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工程地质学原理和勘察期末考试思考题

工程地质学原理和勘察期末考试思考题

工程地质学原理和勘察期末考试思考题1.岩体和土体,岩块和岩体有何区别?岩体的特点是什么?答:(1)区别是: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其特征可以用岩块来表征。

(2)岩体的特点:则是由一种岩石或多种岩石组成,甚至可以是不同成因岩石的组合体。

2.结构面和结构体的定义答:结构面:一般把岩体中存在的各种不同成因、不同特征的地质界面,包括物质分界面(层理、沉积间断面等)和各种破裂面(例如节理、断层及片理面等)以及软弱夹层。

结构体:结构面在空间按不同的组合可将岩体切割成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岩块,这些被结构面围限的岩块称为结构体。

3.结构面的成因类型及其特征是什么?卸荷裂隙与风化裂隙的分布有何规律?答:结构面按成因类型可分为原生结构面、构造结构面和次生结构面三类。

其特征有:A.结构面的方位:即结构面的产状;B.结构面的密集程度:包括间距和线密度。

C.结构面的连续性:它是表征结构面延伸长度和展布范围的指标;D.结构面的粗糙程度:结构面的平整光滑程度不同,抗剪强度也不同;E.结构面侧壁强度:它可以反映结构面经受风化的程度,可用施密特回弹仪或点荷载仪测定节理壁的强度;F.结构面的张开度:结构面两壁的垂直距离,通常不大,一般小于1mm;G.结构面的填充物:结构面内常见的填充物有砂、黏土、角砾,岩屑及硅质、钙质、石膏质沉淀物;H.结构面内的渗流:结构面内有无渗流及流量的大小,对结构面的力学性质、有效应力的大小及施工的难易程度均有重要影响;I.节理组数:节理组数的多少,决定课岩石块体的大小及岩体的结构类型;J.块体大小:自然界中结构体的性状非常复杂,他们的基本形状有块状、柱状、板状、菱形、锲型及锥形等六种。

4.结构面的自然特征应从哪些方面描述?如何评价结构面?答:从以下方面进行描述:结构面的产状、结构面的密集程度、结构面的连续性、结构面的粗糙度、结构面的侧壁强度、结构面的张开度、结构面的填充物、结构面内的渗流、节理组数、块体大小。

评价应从结构面的规模等程度去评价,规模不同对岩体的稳定性和渗漏的影响都不一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地质学基础思考题
第一章思考题
1.什么是粒径、粒组、粒度成分和粒度分析?
2.我国主要通用的粒组划分方案是怎么样的?
3.目前常采用的粒度分析方法有哪些?细粒土、粗粒土各用什么方法?
4.什么是累计曲线,它的形态表明了什么,如何在累积曲线上确定有效粒径、平均粒径、限制粒径和各粒组的含量?
5.不均匀系数的大小说明了什么?
6.土中的矿物主要有哪几类?各类矿物有哪些主要特点?
7.“土的分类标准”(GBJ145-90)中的粗粒土、细粒土、砾类土、砂类土的含义是什么?
8.常见的粘土矿物有哪些?各类粘土矿物的基本特性石什么?亲水性强弱的原因是什么?
9.土的粒度成分与矿物成分有什么关系?
10.土中水按存在形式、状态、活动性及其与土粒的相互作用分哪些类?各类水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1.为什么说结合水对细粒土的性质影响最大?
12.什么是土的结构?土的结构连结有哪几种形式?
13.结合水、毛细水是怎么样把土粒连结起来的?
14.粗粒土和细粒土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特点?不同结构特征对土的性质有何影响?
第二章思考题
1.什么是土的基本物理性质?包括哪些主要性质?表示土基本物理性质的指标如何求得?
2.土的密度分为哪几种?他们的大小与土中哪些成分有关?
3.含水率与饱和度的概念有何不同?土的饱和度值的大小说明了什么?
4.根据饱和度大小,可将含水砂土分成哪些含水状态?
5.土的孔隙率和孔隙比的概念有何不同?他们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6.根据孔隙比,相对密度可将砂土分为哪些密实状态?
7.反映土的基本物理性质的指标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实测指标?哪些事导出指标?
8.为什么说土的孔隙性指标是决定土的基本物理性质的最重要指标?
9.什么是稠度界限?稠度界限中最有意义的两个指标是什么?
10.细粒土随含水量变化表现出的稀稠软硬程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11.什么是塑态、塑性、塑限和塑性指数?他们有什么不同?
12.塑性指数大小说明什么?他的大小取决于什么?
13.为什么可以根据塑性指数对细粒土进行分类?
14.什么是塑性图?如何用塑性图对细粒土进行分类?
15.粗粒土和细粒土的透水性和毛细性有什么不同特点?
第三章思考题
1.为什么说土的力学性质是土的工程地质性质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2.什么是土的压缩性?土产生压缩的原因是什么?
3.什么是渗透固结?如何用有效应力原理解释饱和土的压缩过程?
4.什么是压缩曲线?压缩定律说明了什么?
5.饱和砂土与饱和细粒土相比,在压缩速度、压缩量上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6.随着压力增加,压缩曲线逐渐变缓的原因是什么?
7.什么是土的压缩系数、压缩模量?怎样用它们判断土的压缩性?
8,什么是土的前期固结压力?研究前期固结压力的意义是什么?
9.怎样根据超固结比来判断土的压密状态?
10.什么是土的抗剪强度,库仑定律说明了什么?
11.砂土与细粒土相比抗剪性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
12.土的抗剪强度曲线与横坐标轴平行线的夹角和在纵坐标上的截距各是什么?
13.影响土的力学性质的土本身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的?
第四章思考题
1.岩石与土相比工程地质性质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通常可以用干密度来表示岩石的天然密度?
3.根据岩石中空隙类型,岩石空隙率可分为哪几种?
4.为什么根据岩石吸水率可以求出岩石大开空隙率,怎样求?
5.为什么饱水系数能反映岩石中大开空隙与小开空隙的相对含量?
6.什么是岩石的软化性,为什么说亲水矿物多、易溶矿物多、大开空隙多的岩石易软化?
7.什么是岩石的力学性质?研究岩石的力学性质要研究哪些性质?
8.表示岩石变形特性的基本指标有哪些?这些指标含义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9.坚硬岩石在单向逐级连续加荷情况下的变形过程大致可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10.岩石的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有什么关系?
11.根据工程实际的剪切破坏情况,岩石有哪三种抗剪强度?
12.什么是岩石的抗拉强度?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测定岩石抗拉强度的方法有哪些?
13.岩石抗拉强度小于抗压强度的原因是什么?
14.影响岩石抗压强度的岩石本身因素有哪些?
第五章思考题
1.什么是活断层?活断层含义中包含的几个时间概念各是什么?
2.按活动性活断层分哪几类?各类断层对建筑场地有何影响?
3.按活动速率活断层分哪几类?
4.根据哪些标识可判断活断层的存在?如何判别?
5.活断层区工程选址的原则是什么?
6.地震、震级、烈度、基本烈度的含义各是什么?
7.地震按成因分哪几类?其中数量最多、震级最高、危害最大的是哪类?
8.为什么震级是有限的?
9.什么是地震效应?分哪些类?
10.用静力法、动力法分析地震力的基本假定各是什么?
11.在相同条件下建在基岩上的建筑物破坏程度比建在松散沉积物上的要轻的原因是什么?12.地震反应谱、卓越周期的含义各是什么?
第六章思考题
1.斜坡变形和破坏有何联系和区别?
2.滑坡的三个特点是什么?
3.岩质斜坡发生滑动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4.斜坡稳定性评价的任务是什么?
5.斜坡稳定性评价的方法大体分哪几类?
6.斜坡稳定性评价的工程地质比拟法的原则是什么?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7.用圆弧法计算斜坡稳定性的假设条件有哪些?
8.对不稳定斜坡进行治理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9.用挡土墙治理斜坡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10.地下水对斜坡稳定性有哪些影响?
11.斜坡破坏的主要类型有哪些?滑坡与崩塌在失稳岩体运动形式上有何不同?
12为什么由软硬相间的平缓互层状岩体组成的陡坡不易形成大型崩塌?
第七章思考题
1.什么是地基?什么是基础?两者有何不同?
2.什么是持力层?什么是下卧层?
3.土的自重应力在地面以下是怎样变化的?
4.什么是基底压力?它的大小和分布与哪些因素有关?
5.什么是地基中的附加应力?计算地基中的附加应力的假定条件是什么?地基附加应力在基础铅垂线上和水平方向上是怎样变化的?
6.怎样计算矩形基础下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7.什么是地基沉降允许值?它的大小取决于什么?
8.怎样用《规范》推荐法计算地基沉降量?
9.地基承载力、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含义是什么?如何用载荷试验方法确定地基承载力的特征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