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知识点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在这个单元中,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

种子一般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

胚是种子最重要的部分,它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

当种子具备了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等条件时,就会萌发。

在种子萌发后,会长成幼苗。

幼苗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和土壤中的养分。

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并且具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茎则负责运输水分和养分,同时支撑着植物的身体。

随着植物的不断生长,会开花结果。

花的结构包括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

雄蕊产生花粉,雌蕊接受花粉后,经过受精过程,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等阶段。

像蚕这样的昆虫,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这种发育过程被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而像蝗虫等昆虫,只经过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叫做不完全变态发育。

鸡、鸭、鹅等鸟类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

哺乳动物则一般是胎生,比如猫、狗、牛等。

在动物的生长过程中,它们的身体会不断发生变化。

比如,蚕在幼虫期会不断蜕皮,身体逐渐长大。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在测量温度时,要根据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并正确读取温度计的示数。

水有三种形态:固态(冰)、液态(水)和气态(水蒸气)。

水在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会沸腾,变成水蒸气;在冷却到0 摄氏度时会结冰。

冰在受热的情况下会融化成水,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

这些变化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

第四单元磁铁磁铁具有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等金属。

磁铁有南北两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我们可以通过悬挂法或指南针来确定磁铁的南北极。

在生活中,磁铁有很多应用,比如磁悬浮列车、指南针、冰箱门的磁条等。

第五单元电路一个简单的电路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过导线、用电器,回到电源的负极,形成一个闭合回路。

四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全册

四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全册

四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第1课知识点:1.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2.摩擦起电,闪电,干燥寒冷天气被金属物电击感,脱毛衣发出啪啪声等都是静电现象。

3.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带相同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不同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4.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因为物体所带有的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5.要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必须要有两个条件:1)动力,也就是电源2)电路。

[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6.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第2课知识点:1.(会画图)小灯泡的构造: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连接点有两个,分别是金属螺纹连接点和金属头连接点)2.因为电流通过灯丝,所以小灯泡能够发光。

3.如果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那么:(1)两节电池串联的电压是宣,三节电池串联的电压是4.5V(2)两节电池并联的电压是二5V,三节电池并联的电压是1.5V4.当电池的两端被导线直接连接时,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电池,导线会发热变烫损坏。

5.电从电池的一端铜帽(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锌壳(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

电路出了故障,电流就会中断,灯泡就不会亮了。

第3课知识点:1.由导线,电池和灯泡组成的电流的环路叫简单电路。

2.电路连接一般有串联和并联两种方法。

我们学校和家里的照明电路是用并联方法连接的。

红绿灯电路连接是并联。

3.(会画图)两个灯泡,串联暗,并时亮。

两个电池,串联亮,并联暗。

(电池串联电压加倍,电池并联电压不变)第4课知识点:1.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小灯泡坏了;电池没电了;导线断了;电池没安好; 灯座松了/灯座坏了,没有连上……2.检测电路出故障的方法:①检查法:检查电路中的连接是否完好。

四年级科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上册必背知识点一、天气。

1. 天气现象。

- 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像晴天的时候,阳光明媚,我们可以出去玩;雨天呢,就得带上雨伞,不然会被淋湿。

阴天的时候,天空灰蒙蒙的,太阳好像躲起来了。

还有像雪天,那可是可以打雪仗、堆雪人的好时候呢。

- 常见的天气现象有晴、阴、雨、雪、风等。

风其实就是空气在流动,有时候微风拂面,很舒服;有时候狂风大作,能把树枝都吹断呢。

2. 气温。

- 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我们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温度计上有刻度,一般用摄氏度(℃)来表示温度。

一天当中,气温可不是一成不变的哦。

早晨和晚上气温比较低,中午的时候气温比较高,就像我们早上出门觉得有点凉,到了中午可能就热得要脱外套了。

3. 风向和风速。

- 风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

我们可以通过风向标来知道风向,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

比如说箭头指向北,那就是北风。

风速呢,就是风的快慢。

我们可以把风速分成0 - 12级,0级风的时候,烟是直上的,几乎感觉不到风;12级风那可就是超级大风了,能把房子都吹坏呢。

4. 降水量。

- 降水量就是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

我们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

小雨的时候,地面只是有点湿湿的;大雨的时候,地面上很快就会有积水,像小水塘一样。

二、溶解。

1. 溶解现象。

- 有些物质能在水中溶解,有些则不能。

比如说盐和糖,把它们放进水里,搅拌一会儿,就会消失不见,这就是溶解了。

但是像沙子放进水里,不管怎么搅拌,沙子还是沙子,它不会溶解在水里。

- 我们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把不能溶解的物质和水分离。

就像做一个简易的过滤器,用滤纸和漏斗,把有沙子和水的混合物倒进去,水会流下去,沙子就留在滤纸上了。

2. 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 有很多因素会影响物质溶解的快慢呢。

首先是温度,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溶解得就越快。

就像泡糖水,用热水泡比用冷水泡,糖溶解得更快。

北师大四年级科学知识点

北师大四年级科学知识点

北师大四年级科学知识点北师大版四年级科学课程是针对小学生设计的,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本课程内容涵盖了多个领域的基础知识点,以下是一些四年级科学课程中可能包含的知识点:一、自然科学基础1. 植物的生长: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以及它们的生长过程。

2. 动物的分类:学习动物的基本特征,了解不同动物的分类方法。

3. 自然界的水循环:探究水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地表水的流动。

二、物理现象1. 光的传播: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特性,探究影子的形成。

2.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习声音是如何由物体振动产生,并通过空气传播的。

3. 力的作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三、化学现象1. 物质的组成: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学习基本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2. 化学反应:探究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了解物质在反应前后的变化。

四、地球与环境1. 地球的结构: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 天气与气候:学习天气的形成原理,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

3. 环境保护:培养环境保护意识,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五、科学探究方法1. 观察与实验:学习如何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获取科学知识。

2. 假设与验证:理解科学探究中假设的重要性,学习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

3. 数据记录与分析:学习如何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科学分析。

六、科学与社会1. 科学与日常生活:了解科学知识如何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提高生活质量。

2. 科学与技术:探究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培养创新意识。

结尾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四年级的学生们不仅能够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还能培养出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自己寻找答案,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意识到科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激发他们对科学学习的热情。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知识点梳理一、生命和生物1. 生物的共性特征生物的组成部分、生物的生长变化、生物的呼吸与运动、生物的繁殖方式等2. 动植物的种类和特征不同种类的植物、不同种类的动物及其特征、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3. 生物的基本需求和守恒性生物的营养需求、水和空气对生物的重要性、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等二、物质和能量1.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体的颜色、形状等性质、物质的凝固和溶解、物质的变化和混合等2. 简单机械与能源转化杠杆、轮轴、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原理与应用、能量转化及节约能源的意义等3. 能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动能与势能、声能与光能、电能与热能等能量形式及其应用三、运动和力1. 运动和静止的认识与描述运动的概念与特点、运动和静止的比较与描述等2. 力的作用与影响力的方向、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效果、合力与分力等基本概念与分析3. 动力与速度动力的大小与方向、力对物体速度的影响、简单机械和斜面上物体的运动等四、天地和太阳1. 太阳的位置与角度变化太阳的位置与升起、直射地区与非直射地区、季节变化与天气关系等2. 星星的观察与辨认不同时间和季节星星的变化、星座的观察与辨认等3. 天气与节气雨、雪、风等天气现象的认知与描述、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等五、环境和资源1. 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水的重要性与节约用水、空气的保护与污染防治、能源的合理利用与节约等2. 环保知识与实践分类垃圾的意义与方法、植物和树木的保护、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等3. 资源的获取与利用物质与材料的选择、简单机械的使用与效用、环境友好型能源的使用等六、生活与科技1. 科技与生活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家居用品等科技产品对生活的影响与便利性等2. 信息的获取与处理书籍与互联网等信息来源的利用、简单的信息处理与表达等3. 简单机械与设计简单机械的应用与自主创新、简单的科学实验设计与实施等七、身体和健康1. 基本卫生与健康习惯手卫生、饮食卫生、环境卫生等基本卫生习惯的养成与重要性2. 健康与运动锻炼和休息的平衡、运动对身体的好处与保持健康等3. 常见疾病和急救常识感冒、发烧、跌打损伤等常见疾病和急救知识的了解与处理综上所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知识点涵盖了生命与生物、物质与能量、运动与力、天地与太阳、环境与资源、生活与科技、身体和健康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一、植物的生长变化。

1. 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

-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的。

- 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又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

例如,菜豆种子的子叶有两片,储存营养物质;玉米种子的子叶有一片,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

2. 种子的萌发。

- 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空气。

- 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

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

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3. 根、茎、叶的生长。

- 根的作用。

- 根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 根的生长方向是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植物的根可分为直根系(如大豆的根)和须根系(如小麦的根)。

- 茎的作用。

- 茎具有支撑植物、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茎能将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到叶、花、果实等器官;将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根等器官。

- 茎的形态多样,有直立茎(如杨树的茎)、缠绕茎(如牵牛花的茎)、攀缘茎(如葡萄的茎)、匍匐茎(如草莓的茎)。

- 叶的作用。

- 叶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物质。

光合作用的公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 叶还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从而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还能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

4. 植物的开花结果。

- 花的结构。

- 一朵完整的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等部分。

雄蕊由花药和花丝组成,花药里有花粉;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子房里有胚珠。

- 传粉。

- 传粉是指花粉从花药中散放而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传粉的方式有自花传粉(如豌豆花)和异花传粉(如油菜花)。

异花传粉主要依靠昆虫(如蜜蜂、蝴蝶等)或风力等外界因素。

- 受精。

- 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

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

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

小学四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总结

小学四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总结

小学四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总结第1单元认识空气1.我们周围空着的空间并不是真空着的,而是充满着空气。

2.空气占据着一定的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3.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用途:充气城堡、射钉枪、足球、喷水壶、轮胎、充气床垫……4.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固定的形状,都是透明的。

5.空气是有质量的,实验时可以用电子天平帮助我们测量。

6.使用电子天平时要将它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打开电源,按一下“归零”按钮,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0”。

7.17世纪,伽利略做实验验证了空气是有质量的。

8.在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克,相当于3枚回形针的质量。

9.热气球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作的。

10. 热空气向上流动,冷空气向下流动。

11.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第2单元研究土壤1.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2.我知道土壤中的小动物有蚂蚁、蚯蚓、屎壳郎……3.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你看到土壤变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

4.把土块放入水中,开始你看到有气泡冒出来,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5.搅拌以后,你看到水变浑浊,静置一段时间后,沉淀物分成三层,水底上层颗粒是黏土,下层颗粒是沙子,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

6.土壤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

7.土壤分成三类,沙质土、黏土、壤土。

8.用放大镜看:沙质土颗粒更大,黏质土颜色更深。

用手捻一捻:沙质土颗粒更硬,而黏质土更细腻。

和点水握一握:黏质土能握团,沙质土不能握成团。

加点水搓一搓:黏质土能搓成条。

9.在比较渗水性的实验中,渗水性更好的是沙质土,最差的黏质土。

10.沙质土适宜生长的植物:芝麻、花生、仙人球……黏质土适宜生长的植物:荷花、芦苇、水稻……壤土适宜生长的植物:蚕豆、苹果树……11.表层土的养分很丰富,下层土供给植物的养分少多了。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科学知识点一: 生物
1. 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 四肢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特征;
- 脊椎动物的分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2. 植物的特征和分类:
- 植物的不同部位及其功能;
-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特征。

3. 人类的五官和感觉器官:
- 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的结构和功能;
- 皮肤上的感觉器官。

科学知识点二: 物质与能量
1. 固体、液体和气体:
- 物质的三态及其特征。

2. 温度和热量:
-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 热量的传递方式和物质的热胀冷缩。

3. 风的形成和特征:
- 风的原因和风向。

科学知识点三: 地球与太阳
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地球自转的影响;
- 地球公转的周期和影响。

2. 太阳的位置和运动:
- 太阳的位置在东方和升起的方向;- 太阳的位置和时间的关系。

3. 四季的变化:
- 地球公转引起的四季变化;
- 不同季节的气候和景物特点。

以上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点,希望对学生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科学》复习题1、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2、天气的特征包括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

3、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常用单位摄氏度。

4、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5、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速是指风水平运动的速度。

6、湿度是指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

7、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8、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9、常见的天气有晴天、多云、阴天和雨天。

常见的云有三类:积云(通常天气晴好)、层云(容易下雨)和卷云(温度非常低时下雨)。

10、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11、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或其它物质中,不会自行沉降。

通过过滤,不能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12、一些液体也可溶解于水中。

醋和酒精可以溶解到水中,食用油不能溶解到水中。

13、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14、常温下,食盐比小苏打的溶解能力强。

15、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水的温度和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颗粒小、水温高、搅动时溶解得快。

16、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溶质。

常温下,100克水中能溶解36克食盐。

17、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18、盐水加热时,水分蒸发,越来越少,食盐可以从盐水中析出。

19、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酒精灯用时不能倾倒,用完后不能用嘴吹灭火焰,要用灯帽盖灭。

20、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溶解溶质的物质叫溶剂。

溶质和溶剂混合在一块称为溶液。

21、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22、音量和音高是描述声音的两个基本指标。

音量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高;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23、物体振动的频率与物体的长短有关,物体越长,音高越低;物体越短,音高越高。

24、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传播,使物体产生振动,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速度不同。

25、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的耳郭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给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26、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对听力产生伤害,保护听力就是要避免耳朵听到这些声音并控制噪声。

27、声音的三要素是音色、音调和响度。

噪声是使人感到不愉快的声音。

超声波、次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28、人体可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

29、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

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30、人体运动需要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体外。

31、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进更多的氧气。

32、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加大身体的肺活量,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

33、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

食物通过这些器官被消化吸收,为人体活动提供能量。

34、牙齿、舌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有口腔里的消化。

牙齿分为牙冠和牙根两部分。

牙齿有三种:门齿、犬齿、臼齿。

保护好牙齿,有利于身体健康。

35、人体的各个部分不是孤立的,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

四年级科学一至四单元填空题一、天气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风向)、(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速)、(风向)。

4、测量气温要选择(通风)的地方。

通常情况下,一天中(中午)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由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西南风)。

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9、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

如10~25毫米是(中雨),50~100毫米是(暴雨),小于(10毫米)是小雨。

11、(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

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纤细的雨状云是(卷云)。

12、人们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阴天)。

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阴天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四分之三).二、溶解1、过滤时,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贴)烧杯的内壁,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2、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不能用(过滤)或(沉淀)的方法分离。

3、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弱)。

4、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跟(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是否搅拌)有关。

5、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

6、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7、水中的动植物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8、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9、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可以用(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

10、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焰心)的温度最低,我们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

三、声音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的物体。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4、(鼓膜)是人们身上的一个非常灵敏、可以感受振动的器官。

5、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6、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7、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8、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同物体中传播声音的本领(不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9、(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月球上,因为没有(空气),所以两个人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

10、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的是耳朵中的(鼓膜)。

11、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的紧,声音(高),拉得松,声音(低);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橡皮筋,声音(强),轻轻拨,声音(弱)。

12、用相同的力拨动伸出桌面4厘米和8厘米的钢尺,伸出桌面短,听到声音(高),伸出桌面长,听到声音(低);把钢尺伸出桌面8厘米,轻轻拨动时声音(弱),用力拨动时声音(强)。

四、我们的身体1、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头、颈、躯干、四肢)四个部分。

2、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它(支持)我们的身体,保护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3、骨骼与(关节)、(肌肉)协调工作,我们才能运动。

4、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增加,但(氮气)不变。

5、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全身各处,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在排出体外。

6、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气管、支气管、肺)等。

7、心脏的心肌收缩,血液(流出)心脏,心肌舒张,血液(流回)心脏。

8、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9、食物的养分主要是在人体的(小肠)里吸收的。

10、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工具),我们的牙齿可分为(门齿、犬齿、臼齿)三类。

11、人在运动过程中要消耗大量(能量),心脏需要向全身输送更多(氧气),需要的能量来自(小肠)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2、口腔里的牙齿能(磨碎食物),舌头能(搅拌),唾液可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

1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灵活,(肺活量)增大,(心脏)强健。

四年级科学一至四单元判断题一单元、判断题1、从东南方吹向西北方的是西北风。

(错)2、降水的形式有雨、雪、冰雹等。

(对)3、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就是积云。

(错)4、气象学家常把风速分成12个等级。

(错)5、天气是在不断变化的,它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对)6、同一时间,任何地方的温度是一样的。

(错)7、利用对天气日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对)8、当天空被云覆盖四分之一左右的时候,这时的天气为多云。

(错)9、在雨量器的容器中,水面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对)10、今天下了中雨,我知道降水量在25--50毫米之间。

(错)11、晴天的时候,天空中是没有云的。

(错)12、温度、风向、降水量、云量都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对)13、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北就是北风。

(对)二单元、判断题1、可溶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没有限度的。

(错)2、溶解的速度只与物质本身有关,与其他条件无关。

(错)3、酒精能在水中溶解,但水不能在酒精中溶解。

(错)4、空气不能在水中溶解。

(错)5、我们通常利用酒精灯的内焰给物体加热。

(错)6、两块肥皂同时放入装水的杯子中,放在热水中的溶解的快。

(对)7、我们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分离出来。

(错)8、在“搅拌是否可以加快食盐的溶解”实验中,两个杯子中水可以不一样多。

(错)9、在“比较水温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实验中,我们可以在其中的一个杯子中搅拌。

(错)10、把盐水放在太阳底下晒,也可以将食盐和水分离。

(对)11、所有液体都可以溶解在水中。

(错)12、酒精灯温度最高的是焰心部分。

(错)13、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食盐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