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结合心理干预改善大学生运动员赛前睡眠质量的研究

合集下载

太极拳对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干预的实验研究

太极拳对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干预的实验研究

标准差 .9 2 .9 8 .6 5 .6 2 .9 8 .3 3 .5 7 .2 6 .4 8 .4 3 .1o 2 5 3 29 5 24 1 2 2 1 27 5 27 1 23 7 26 3 2 4 6 186 2 3 4 后测 平均数 15 2 15 0 17 3 17 0 15 6 14 9 15 3 13 1 1 57 13 3 13 3 .7 4 .7 o .5 8 .4 9 .65 . 12 . l4 .7 2 .0 1 .60 .6 2
表1 .实验组 、 对照组后测心理健康水平 总均分 躯体 化 焦虑 强迫症 人际关 系 敌对
实验 组
标准差 .9 2 .9 8 24 1 .6 1 .9 8 .3 3 .5 7 .2 6 .4 8 .4 3 . 10 2 5 3 29 5 6 5 2 02 2 75 27 1 2 37 2 6 3 2 4 6 186 23 4 平均数 15 2 15 o 17 3 17 9 I5 6 14 9 15 3 13 1 1 5 7 1 33 13 3 .7 4 .7 o .5 8 .35 .65 . 12 .14 .7 2 .0 1 .60 .6 2
改善人体 的心脏血 液系统。太极 拳是一种 合乎生 理规律 、 轻松柔和的健身运 动 , 它对 中枢神 经系统
拳的优势 , 从而达到改善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 平 的 目的 。 () 2 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太极拳课程 , 应以每周 3
次左右为宜 , 若课时不能满足要求 , 可开设俱乐部或 第二课堂 , 使太极拳课程做到课 内、 外一体化 , 从而
实验组在实验前的心理测试和实验后的心理测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 、 问卷调查法、 实验法 、
数理 统计法 。
收稿 日期 :0 2 2 1—旬2 2 一l

太极拳对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

太极拳对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

( & )流 通 气 血 、 气达四梢, 保护、 强化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太极拳要求身肢在放长的 情 况 下 进 行 缠 丝 运 动 , 这种运动形式 不但使肌肉得到良好的锻 炼 , 而且提高了血液循环的速度。同 时肌体在放松的状态下进 行 运 动 , 还 可 以 加 快 静 脉 血 的 回 流 , 从而减轻心脏负担, 保持 血 管 弹 性 。 心 血 管 功 能 假 说 认 为 心 境 状态的改善同心血管功能 的 改 善 相 关 , 也就是说心血管功能的 改善促进了锻炼者心境状态的改善。 颐养心神, 提高神经系统的敏锐度。太极 ( % )用意不用力、 拳强调用意不用力, 意在身先。这样可以使练太极拳的人, 既无 大量的体力消耗, 也无精神上的高度紧张, 从而使锻炼者在平
两个月的实验,参加实验组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状况方面有了 很大的改善、 提高。在人际关系因子上也出现了显著性差异, 这 可能是集体练习的结果。 对照组前后的比较。 为了避免参加 ( 3 )实验组与对照组后、 被试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自然变化的影响,我们又作了实验 表 7 )。 组与对照组后、 对照组前后的比较(见表 8 、
#
结果与分析
#"! 结 果 %&’&’ 太 极 拳 活 动 对 大 学 生 心 理 健 康 影 响 的 实 验 室 研 究 结 果
(见表 ’ ) 从表 ’ 可知, 太极拳练习一次前后在焦虑因子上有 非常显著性差异, 在躯体化、 强迫、 抑郁、 敌意、 恐怖、 妄想症、 精 神病性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 在人际关系、 其他因子上没有统 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
!"#$%&’$()*+ ,)-./ 01 )2$ !11$3) 01 4*&5&6-*( 0( 78/320+09&3*+ :$*+)2 01 ;0++$9$ ,)-.$()8

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首先介绍了太极拳运动的定义与特点,然后分析了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益处,包括增强身心健康、提升情绪状态等。

接着探讨了太极拳运动在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中的作用,分析了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太极拳运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应用实践。

研究结果表明太极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提出了对未来研究的建议,希望进一步探讨太极拳在大学生心理健康领域的作用,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更多有效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太极拳运动、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研究、益处、压力缓解、影响因素、应用实践、重要性、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本研究旨在探讨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机制,为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太极拳运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机制,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促进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改善和提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了解太极拳在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中的作用机制。

通过深入研究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益处,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促进方法,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为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太极拳运动的定义与特点、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益处、在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中的作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以及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应用实践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探讨,以期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提升其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2. 正文2.1 太极拳运动的定义与特点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武术之一,起源于宋代。

其特点包括缓慢、连续、流畅的动作,注重意念、呼吸和姿势的协调。

太极拳的动作多为开合、缠绕、推拿等,融合了阴阳五行理论,强调以柔克刚,化解对抗,追求内外兼顾、动静结合的境界。

高校开展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健身行为影响的研究

高校开展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健身行为影响的研究

高校开展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健身行为影响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太极拳是一种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健身运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健身领域。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加,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健康问题,包括缺乏运动、心理压力大、不良的健康行为等。

因此,开展太极拳运动在高校针对大学生健身行为的积极影响备受关注。

在当前高校中,虽然有各种形式的健身活动和课程,但是很多大学生由于时间約束或对传统的健身方式不感兴趣而无法坚持。

太极拳作为一种注重身心合一的健身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强身健体,还能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社交能力,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校开展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健身行为的影响,旨在为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健康行为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深入研究太极拳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应用情况及效果,有助于完善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高校开展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健身行为的影响,以深入了解太极拳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健康行为和社交能力的促进作用。

通过研究太极拳在大学生健身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太极拳对大学生整体健康状况的影响,旨在为高校提供开展太极拳运动的依据和指导。

此外,通过研究太极拳对大学生社交能力的提升效果,可以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实证支持。

通过明确研究目的,可以为高校开展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果的太极拳运动提供理论支持,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健康素质的提升,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1.3 研究意义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国武术运动,自古以来就被人们广泛推崇和喜爱。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太极拳运动逐渐被引入到各个群体中,包括大学生群体。

高校开展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健身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研究高校开展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健身行为的影响可以为大学生健康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太极拳作为一种以柔克刚、以缓为快的运动方式,能够有效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有利于改善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浅谈练习太极拳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

浅谈练习太极拳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

浅谈练习太极拳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1.太极拳的放松安神作用据国外报道,许多国家已将体育活动作为治疗心理疾病的一种方法。

根据学者基恩(kyan)一项调查显示,在1750名心理医生中,又60﹪的人认为应将体育活动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来消除焦虑症;80﹪的则认为体育活动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

临床研究也证明,慢跑、散步和太极拳等中低强度的有氧体育运动,对治疗抑郁症和抗抑郁效能十分明显,能减轻症状,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对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有着积极的作用。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陈仲庚认为,在业已发现的可以降低个体生活中的心理压力的因素中,有两个因素最为突出:即社会支持和身体锻炼。

而参加体育锻炼,增加了社会交往,从而易于获得社会支持。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中一种独特的拳种,它的“松、静、柔、慢、圆、活、灵”和“连贯、绵绵不断、一气呵成”等特点,使太极拳具有安神、养心、调息、入定的精神状态,对人的心理构成良好的影响。

2.太极拳的移情怡心作用专家研究发现,由于神经、肌肉的兴奋促进了大脑脑垂体释放出一种叫“内啡肽”的化学物质进入血液之中,“内啡肽”是一种能够使人产生快感的元素,使人在运动中产生快乐。

太极拳之所以能够“怡情”,就因为太极拳能够增进周身的血液循环,而血液中“脑啡”又使人的神经出现了亢奋之态;它的“抻筋拔骨”动作还使人的肌肉得到从里到外的按摩,使人感到身心舒爽,出现了轻松、自在、满足的运动快感。

太极拳就是人体美与运动美的对话,美对人具有愉悦功能,同时,美还具有“乐育”、“德育”和“美育”功能,尤其是太极拳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能够激发人的审美快感。

而且,“体育的美学价值也是其它艺术形式所不能替代的”,“运动是人类精神活动之美的表达方式”,“美与娱乐互不可分,凡是能让人产生愉悦感的东西,必定是美的东西。

体育美的源泉来自于体育的人和物以及多种形式对美的表现。

”所以,体育具有转移情感、愉悦精神、排除焦虑、化解挫折与增加自信的良好功能,为心中的压抑和生活的积怨提供了发泄的契机。

太极拳运动对女大学生心境以及安静状态下内啡肽的影响

太极拳运动对女大学生心境以及安静状态下内啡肽的影响

太极拳运动对女大学生心境以及安静状态下内啡肽的影响一、简述太极拳这门源于中国的古老武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爱。

它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调节心情,让人在运动中找到内心的平静。

特别是对于女大学生来说,太极拳更是一种很好的减压方式。

那么太极拳运动到底对女大学生的心境有什么影响呢?本文将通过实验研究,探讨太极拳运动对女大学生心境以及安静状态下内啡肽的影响。

1. 太极拳运动的概述;太极拳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传统武术,它以其独特的哲学思想和实践方法,吸引了无数人的喜爱。

太极拳的动作流畅、舒展,既有力量又有柔韧,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调节呼吸,使人在运动中达到身心和谐。

太极拳的核心理念是阴阳平衡和动静结合,它的动作分为动和静两部分,即“动”以刚为主强调力的作用;“静”则以柔为主,强调气的运行。

这种动静结合的训练方式,使得太极拳不仅能锻炼肌肉,更能锻炼和调节人体的内在机能,如呼吸、血液循环等。

太极拳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哲学内涵,太极拳认为,人的行为应该与自然界和谐共处,这就需要我们理解并顺应自然规律。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集中精神,放松身心这有助于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太极拳不仅是一种健康的运动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哲学观念的体现。

通过学习和实践太极拳,我们可以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提升我们的心境,达到身心健康的目标。

2. 研究目的和意义;太极拳运动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华武术,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养生、强身健体作用的运动方式。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不断提高,太极拳运动也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本研究旨在探讨太极拳运动对女大学生心境以及安静状态下内啡肽的影响,以期为推广太极拳运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首先通过研究太极拳运动对女大学生心境的影响,可以更好地了解太极拳运动在调节人们情绪方面的作用。

现代社会中,许多年轻人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和心理负担,而太极拳运动恰恰可以帮助他们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找到一种放松身心的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干预研究

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干预研究

第24卷第2期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Vol 1241No 122008年6月J OUR NAL OF J I AOZ UO TEAC HERS C OLL EGE Jun 12008 收稿日期5作者简介冀先礼(5),男,河南夏邑人,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科学系主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心理咨询、体育心理学。

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干预研究冀先礼(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科学系,河南焦作454001) 摘要:大量的研究认为: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而且体育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积极的。

我们选取了245名大学一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太极拳运动进行前测—后测实验研究,分为三个实验组和三个控制组,拳种为“和氏十八式”和“陈氏十九式”两套,时间约20周,采用了SCL —90心理健康临床症状自评量表测试,测得的数据利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结果显示,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前测中没有显著差异,在后测中出现了6个因子的显著差异,说明太极拳训练起到了较为明显的作用。

关键词:太极拳运动;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研究;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465(2008)02-00039-04 一、研究的背景国内大量的研究都认为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而且体育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积极的[1-2]。

科学研究证明,运动锻炼能有效地增强人的体质,在强健人的体格的同时,还能改善人的心理状态的可能性机制[3-4]。

作为传统体育项目的太极拳被许多高校列为体育课的重要内容,因为太极拳练习不仅能有效提高人体的整体免疫能力,而且具有很好的健身与预防疾病的功能和显著的医疗价值,还能使人的消极情绪得以转移[5],从而减轻心理上的负担。

目前,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大学生在学习、择业、交友、经济等方面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因而导致了许多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

高校推广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调节初探

高校推广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调节初探

高校推广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调节初探摘要】大学生成才需要健康的心理,目前大学生心理问题颇多,本文探讨通过太极拳运动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高校推广太极拳提供依据。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3-0341-02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是决定大学生能否成为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因素。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从相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高校大学生当中,约30%的人群或多或少地存在心理问题,如焦虑、偏执、强迫、紧张、过于内向等问题[1]。

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普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积极进行干预调节成为各大高校重要课题。

经研究发现,运动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它可以改善心理健康状态,如:(1)可以改善紧张、烦恼、抑郁以及其他消极情绪的程度。

大量研究认为以身体练习来解除或减轻精神的紧张和焦虑,对淡化负面心理具有重要作用[2]。

(2)运动可以排除胆怯和恐惧心理、疲劳和运动损伤,促进心境的积极变化。

(3)体育运动可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有心理障碍者获得心理调节,并消除心理障碍。

许德顺等将心理亚健康的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配以运动处方,每周四次、每次20分钟、持续3个月。

结果实验组在失眠、多梦;适应力降低;易困倦、头昏;记忆力减退;情绪易波动;烦躁、焦虑等多个方面的好转率总平均达到 80%,实验组亚健康的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

殷恒婵、刘波等[4-5]对大学生进行了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的调查,结果表明运动对改善人际关系、调节情绪、促进心理健康有直接有益作用。

可见,运动可帮助练习者消除不良情绪,改善生活质量。

王福平[6]研究有氧运动干预前后肥胖青少年推理能力、智力及注意力等认知功能的变化及差异,结果表明有氧运动干预后肥胖青少年注意能力较有氧运动干预前显著升高,表明长期有氧运动对肥胖青少年的注意能力有明显的有益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 5卷
第 6期






Vo 1 . 25 No . 6
2 0 1 5年 6月
J OURN AL OF C HANGC HUN UNI V ERS I T Y
J u n .2 0 l 5
太极 拳结合心理干预改善大学生运动员赛前睡眠质量 的研究
刘晓芳 ,张靖童 ,潘 田 中 ,余千春。
制的睡眠质量 自 评量表。因 P S Q I 信度和效度较高 , 且与多导睡眠脑电图测试结果有较高的相关性 , 已成为
国外评 定睡 眠质量 的 常用 量 表 。P S Q I由 5个他 评 条 目和 1 9个 自评 条 目构成 , 总 分 范 围为 0~ 2 1分 , 得分
越 高睡 眠质量 越差 。调查 分 两次进 行 , 在 太极 拳 结 合 心理 干 预 实 验前 、 后 对所 有 被 试 各 进行 一 次 。调查
第 1 3届运 动会 的大 学生 的睡眠 质量 进行 了调查 研究 , 现将 结果 报告 如下 。
1 对 象 与 方 法
1 . 1 研 究对 象
在安 徽 省某高 校参加 安徽 省第 l 3届运 动会 的 6 O名大 学生 运动员 中 , 用抽签 法 随机抽 取 3 0名运 动 员作
为 干预组 , 剩下 3 0名作 为对 照 组 。干 预组 男 1 6名 ( 5 3 . 3 %) , 女 1 4名 ( 4 6 . 7 %) , 在 比赛 前 进行 为 期 一 个月
和心理 干预 。两 组 被 试 在 性 别 ( x 2=0 . 6 0 0 , P=0 . 4 3 9 ) 、 年龄 ( t =0 . 1 2 7 , P=0 . 9 0 0) 和受教 育年 限 ( t = 0 . 3 2 1 , P= 0 . 7 4 9 ) 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均 > 0 . 0 5 ) 。两组被试均身体健康 , 未患任何神经系统疾病。
人 员 由经过统 一培 训 的安徽 医科大 学 的教师 和研究 生组 成 , 采 用现 场 问卷 调查 , 对 调查 内容 使用统 一指 导语
并 避免诱 导 。
1 . 2 . 2 干 预 方 法
( 1 ) 太极 拳结合 音乐放 松练 习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 0 3 — 1 2
本 研究 得到 安徽 医科大 学伦理 委员会 的批 准 , 所有 被试 均被告 知 实验 目的并 签署 知情 同意 书 , 符 合伦 理学标
准。 1 . 2 研 究方 法 1 . 2 . 1 调 查 问卷
匹 兹堡 睡眠质 量指数 ( P i t t s b u r g h s l e e p q u a l i t y i n d e x , P S Q I ) : 是 由匹兹 堡 大 学 D a n i e l 博 士 等 1 9 8 9年 编
关键 词 : 太极 拳 ; 心理 干预 ; 运动 员; 睡 眠
中图分 类号: R 3 9 5 . 6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7 3— 0 4
睡眠 是人 的一项 生理需 要 , 人 的睡 眠质 量 与 身心 健 康 密切 相 关 ¨ J 。有研 究 表 明 , 大 学 生 运 动 员 的睡 眠 质量 低于 普通 大学 生 , 在赛 前运 动员 的睡 眠质量 会进 一 步降 低 , 睡 眠质 量不 好 , 将会 严 重 影 响运 动 员 的竞
7 4
的太极 拳结 合心理 干预 实验 , 在实验 时平 均年 龄 ( 1 9 . 3 0 0±1 . 1 4 9 ) 岁, 受教 育 年 限 ( 1 5 . 2 3 3±0 . 7 7 4 ) 年, 在 实
验前从未进行过太极拳运动和心理干预。对照组男 1 7名( 5 6 . 7 %) , 女1 3名( 4 3 . 3 %) , 在实验时平均年龄 ( 1 9 . 2 6 7± 0 . 8 6 8 ) 岁, 受 教育 年 限 ( 1 5 . 1 6 7± 0 . 8 3 4 ) 年, 对 照 组所 有 被试 在 实验 前 后均 未 进行 过太 极 拳 运动
技状态, 对 比赛成绩造成不利的影响。在体育运动中心理干预是指针对运动员出现 的心理问题所采取 的干 预措 施 , 有 计划 的心 理干预 会有 效提 高 运 动员 的水平 。研 究 表 明 , 太 极 拳 能 改 善人 的 睡 眠质 量 。利 用
太极 拳结 合心 理干 预改善 运动 员赛前 睡 眠质量 的研 究还 少见 报 道 。笔 者对 安 徽 省某 高 校 6 0名 参 加 安徽 省
( 安徽 医科大学 摘 a .公共基础学院 ;b .第一临床医学院 ;c .体育部 ,合肥 2 3 0 0 3 2 )
要: 目的 : 应用太极拳结合心理 干预探讨 对运动 员赛前睡 眠质量 的影响 。方 法: 随机 选取 某高校 3 O名运 动 员
作 为干预组 , 3 0名作为对照组。两组被试 完成首 次 P S Q I 测试后 , 干预 组进行 太极拳 结合心 理干预 1个 月, 两组在 赛前再 次 P S Q I 测试 , 比较 P S Q I 的总分及 影响 因子 的得 分有 无差别。结果 : 两组前后 测 P S Q I 总分的差值 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 。结论 : 太极拳结合 心理 干预 能改善 大学生运动 员的赛前睡眠质量。
基金项 目: 安徽 省大 学 生 创 新 创 业 训 练 计 划 项 目 ( A H 2 0 1 4 1 0 3 6 6 0 1 3 ) ; 安徽 医科 大 学 思 想 政 治 工 作 研 究 课  ̄ ( 2 0 1 3 x s z h 1 3 )
作者简介 : 刘 晓芳 ( 1 9 6 8 一 ) , 女, 安徽合肥人 , 政工 师 , 硕士 , 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