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音乐瞬间》主题特征分析
舒伯特《音乐瞬间》的分析与研究[权威资料]
![舒伯特《音乐瞬间》的分析与研究[权威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e39cc62ed630b1c58eeb527.png)
舒伯特《音乐瞬间》的分析与研究[权威资料] 舒伯特《音乐瞬间》的分析与研究摘要:本文以西方浪漫主义乐派代表作曲家舒伯特的钢琴曲《音乐瞬间》中的六首为研究对象,对其曲式结构、调式调性、和声织体、旋律发展等方面进行初步的分析和研究,旨在揭示舒伯特音乐瞬间的一般规律。
关键词:舒伯特;音乐瞬间;曲式结构;织体;转调;演奏J605A一、引言舒伯特作为欧洲音乐发展史上浪漫乐派的开创者之一,在他短促的一生中,给后人留下了体裁多样、脍炙人口的大量的音乐作品。
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的有:艺术歌曲、交响乐、室内乐和钢琴音乐。
西方音乐发展史已表明,在舒伯特之前,正值维也纳古典乐派兴盛的时期,当时的作曲家们大都青睐钢琴奏鸣曲的体裁类型,而对钢琴小品却不那么重视。
到了19世纪20年代以后,在文艺领域兴起的浪漫主义文艺思潮,许多作曲家受此思潮的影响,将创作兴趣由对体裁宏大的交响曲、奏鸣曲的创作,逐步转向善于表达个人情感情绪的钢琴小品的创作。
舒伯特便是欧洲音乐史上最早创作与发展“音乐瞬间”这样的音乐小品体裁的作曲家之一。
舒伯特在1828年出版了六首《音乐瞬间》D780 (op94)。
这是作者独创的钢琴小品体裁,在形象与体裁特点上与他的即兴曲很相似,一般为抒情性的小品,每首长度约2-8分钟,运用传统的曲式结构,音乐形象生动。
本文在对该曲进行分析研究的同时,并对这六首作品演奏方面的相关问题,作一般的阐释。
二、分析与演奏提示Op94第一首这是一首三部曲式结构的乐曲。
结构图式:一、A是呈示部:呈示部由一个使用展开中段有再现的三段式构成。
C大调是主调性。
1、呈示段A:这是一个长度为8小节,贯串句法的二句式方正性乐段。
1-4小节是主题乐句a,内含两个动机,动机I(可分为α、β两种材料)、动机II(可分为γ、δ两种材料)。
【例1-1】动机I的节奏是顺分型,用C大调主和弦分解构成,单声部织体附加八度重奏。
主题句的第3小节是动机I中α材料的重复,之后引出动机II。
舒伯特《即兴曲》、《音乐瞬间》曲式结构原则

舒伯特《即兴曲》、《音乐瞬间》曲式结构原则探析摘要虽然舒伯特的《即兴曲》、《音乐瞬间》这两种体裁的乐曲采用了不同的曲式结构,但其曲式结构却都创造性地运用并体现了并列原则、再现原则、循环原则、奏鸣原则、套曲原则,这一统一而延伸、严谨而富有逻辑的曲式体系。
在乐曲的感性率然的名称下,是作曲家对乐曲的理性严谨的控制。
关键词:舒伯特《即兴曲》《音乐瞬间》曲式结构原则中图分类号:j651 文献标识码:a作为浪漫派早期的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的音乐与古典主义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所发展。
他注重中小体裁的音乐作品的创作,除了以歌曲的写作著名外,钢琴作品也是他一个重要的写作领域。
《即兴曲》、《音乐瞬间》是舒伯特钢琴作品中两种重要的体裁,对以后作曲家的创作影响深远。
音乐作品中曲式的运用是作曲家综合运用各种音乐表现要素,按乐曲的时间把各种相同或相异的音乐材料按一定的逻辑、组合原则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关系。
音乐作品的曲式体现了作曲家的整体构思和布局,是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
在作曲家的创作中,每一个作曲家都有其独特的创作个性,每一首乐曲都有其独特的曲式构成特点,但在作曲家长期的创作过程中,有一些共性的乐曲结构写作程式即曲式和一些共同的音乐作品的结构原则被大多数作曲家所接受并采用。
尤其是西方音乐进入维也纳古典乐派以来,作曲家在共同的美学原则的指导下,逐渐形成了一些共同的写作理念,逐渐形成了所谓的“共性写作时期”,一直延续到浪漫派后期,都是这种共性写作手法占主流。
在这个时期,作曲家遵循着一些共性的写作原则,经过民族乐派、印象派直到20世纪及以后,虽然各种写作手法层出不穷,但有很多作曲家依然在采用共性写作时期延留下来的这些优秀的创作传统来进行写作。
舒伯特所处的时代为浪漫派的早期,他和贝多芬一样,都是介于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作曲家,所以他的创作既继承了古典乐派的优良传统,又在写作过程中融入了其独特的创作个性。
在音乐曲式的构建过程中,不同的组合原则在乐曲中单独或者相互结合起作用。
《音乐瞬间》名师教案

1、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参与并表现自己。
2、学生表演二次创作作品时参与率较高,由比较生疏到自然表现很好。
晃动身体感受乐曲。聆听来自赏第一主题哼唱乐曲主题。
完整听赏为乐曲排序。
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完整感受乐曲
分段聆听并分析乐曲的音乐要素及主要演奏乐器,从基础技能和基本知识入手,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
通过各主题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学习,避免枯燥乏味,达到熟悉乐曲目的。
由总体——分段——总体欣赏的过程解析全曲。
(3)欣赏乐曲主题
1、播放第一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这样的旋律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用LA哼唱乐曲主题。
3、播放第二主题,师生共同哼唱感受第二主题的情绪。
四、完整欣赏乐曲
(1)播放全曲,参与活动表演。
五、作曲家介绍及其创作曲欣赏
观看视频感受乐曲。
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情感。
听辨乐曲描绘的形象
聆听引子部分,分析乐曲的速度力度及音色
教具准备
钢琴、课件
学 习 过 程
学习内容
学习形式
教师指导
时间
一、导入
视频导入
二、初听乐曲
1、初听乐曲感受音乐的情绪情感。
2、播放全曲,引导学生听辨音乐中组成部分。
三、分段欣赏
(1)引子
播放引子部分,引导学生从力度、速度和乐器的音色中感受引子优美的情绪。
(2)复听乐曲,引导学生随音乐晃动身体,感受乐曲。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音乐想象力与表现力。
1、初步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作用,能够随着情绪的变化表现音乐。
3、了解作品的相关文化,拓宽音乐视野,感受音乐的精神力量。
音乐大师舒伯特作品赏析

1823年8月,他考进了皇家神学寄宿学校,并在皇家教堂童 声合唱团里唱歌。在那里舒伯特开始接触了莫扎特旳序曲 和交响曲。正是大量不断旳接触多种各样旳曲谱,以及经 常去歌剧院听歌剧,舒伯特开始为他旳后来旳音乐造诣打
下坚实旳基础。
在这首铿锵有力旳进行曲中,舒伯特利用他巧妙旳钢琴手 法,把军队中旳进行曲用音乐描写旳惟妙惟肖。一种用步 伐节奏写成旳乐曲,可在集体行进时演奏,用偶数拍子, 节奏明确,构造整齐,常为三段式,中段较为抒情,以取 得对比。
《魔王》
《魔王》是舒伯特采用十九世纪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旳一首 同名叙事诗创作旳叙事歌曲。当初(1815 年)舒伯特只十 八岁,在爸爸所办旳小学里教书。
《鳟鱼》五重奏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在他短短旳一生中,曾经创作完毕了 许多室内乐作品。舒伯特旳室内乐中,被以为艺术成就最 高旳是弦乐五重奏,而这首《鳟鱼》五重奏(OP.114 号),则是他全部旳室内乐作品中最著名、最受人喜爱旳 一首。因为作品旳第四乐章是根据舒伯特创作旳歌曲《鳟 鱼》旳主题而写成旳变奏曲,所以这部作品被世人称为 《鳟鱼》五重奏。《鳟鱼》五重奏写于 1823年,当初舒伯 特仅仅22岁。舒伯特经常徜徉徘徊在阿尔卑斯山区林木葱 翠旳山野之间,优美旳景色,清新旳空气,爽朗旳夏日时 光,为舒伯特带来了满怀旳青春欢乐。这些快乐旳回忆, 化作新奇明丽婉转旳乐思,出目前这部无比美妙旳钢琴五 重奏中。作为抒情诗人,肖邦更多旳是情感,舒伯特更多 旳是情趣。
逝世
在他旳创作旺盛时期,他旳健康恶化。 自从1823年起,
舒伯特就在和梅毒作斗争. 尽管有人提出其他旳病因,最
终旳病症很可能是伤寒症;他晚期旳病状与汞中毒旳病状
舒伯特音乐瞬间幼儿园教案

舒伯特音乐瞬间幼儿园教案一、教案介绍本教案是针对幼儿园教师在音乐教育中运用舒伯特音乐的教学活动设计。
舒伯特音乐以其优美的旋律和丰富的情感表达闻名,在培养幼儿音乐兴趣和情感体验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合理运用舒伯特音乐,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舒伯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2. 通过舞蹈和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幼儿感悟舒伯特音乐的情感表达;3. 培养幼儿的音乐和身体协调能力;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1. 活动一:舒伯特音乐欣赏活动流程:(1)播放舒伯特音乐,让幼儿自由活动;(2)引导幼儿观察舒伯特音乐的特点和表达情感;(3)与幼儿交流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想象。
2. 活动二:舞蹈表演活动流程:(1)选择一首舒伯特音乐,编排简单舞蹈动作;(2)教师示范舞蹈动作,引导幼儿模仿;(3)小组合作,进行舞蹈表演。
3. 活动三:手工制作音乐画活动流程:(1)准备彩纸、贝壳等材料;(2)讲解幼儿如何用彩纸和贝壳制作音符画;(3)教师示范,引导幼儿制作自己的音乐画。
4. 活动四:模仿音乐节奏活动流程:(1)教师用乐器等打击乐器演奏舒伯特音乐节奏;(2)幼儿模仿教师的节奏,进行集体演奏;(3)分角色进行小组演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方法1. 听觉法:通过欣赏舒伯特音乐,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和分辨能力;2. 视觉法:通过舞蹈和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幼儿通过视觉感受舒伯特音乐的情感表达;3. 动手实践法:通过表演和演奏等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舒伯特音乐的节奏和魅力;4.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欣赏舒伯特音乐时的表情和身体语言,评价其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2. 观察幼儿在舞蹈表演和手工制作中的动作是否协调,评价其身体协调能力;3. 观察幼儿在演奏乐器时的节奏感和合作意识,评价其音乐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论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特点

论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特点
舒伯特(Franz Schubert)是19世纪音乐史上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涵盖了多种音乐形式,其中以他的艺术歌曲作品最为出色。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以其深情、丰富的旋律和情感表达而闻名,具有以下特点:
1. 纯熟的旋律编织: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旋律流畅、优美,贯穿了整个作品。
他的旋律常常以简单而短小的主题为基础,通过反复使用和变化形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 情感真挚:舒伯特通过他的艺术歌曲表达了浓烈的情感,特别是爱情、寂寞和死亡等主题。
他能够通过音乐的力量捕捉到人类情感的细微变化,并将之转化为深情动人的旋律和歌词。
3. 大胆的和声处理:舒伯特在他的艺术歌曲中经常运用大胆的和声处理手法。
他会在一首歌曲中使用多个和弦进行,并通过和声的的变化来表达作品中的情感变化。
这种和声处理使得他的音乐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
4. 丰富的钢琴伴奏: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常常以旋律与伴奏互补的方式来创作音乐,钢琴伴奏与歌曲的旋律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丰富的音乐层次。
5. 抒情而自由的形式:舒伯特在艺术歌曲中常常采用抒情而自由的形式,他会改变曲式、扩展节奏和颠倒乐章次序等。
这种自由的形式使得他的音乐更具个性化、独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开创了后来艺术歌曲的发展方向。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具有深情、旋律优美、情感真挚以及和声处理独特等特点。
他的音乐作品描绘了人类丰富而真实的情感,打动了无数听众的心灵。
他的艺术歌曲不仅是19世纪音乐的杰作,也对后来的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谈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和特点

浅谈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和特点舒伯特艺术歌曲是一种流行于19世纪初期的音乐形式,其以哀愁和浪漫情怀为主题,常常使用哀伤的叙事过程来描绘个人感情和荒凉的身世。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早期作品体现了其创作时期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其音乐风格的基础是“探索内在情感,表现人类生活的苦闷和神秘深意”。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点有:1.曲式自由舒伯特艺术歌曲区别于传统的德国艺术歌曲,其曲式更为自由,较之于前人所创作的艺术歌曲更为开放。
其曲式可以由两个或多个相互独立的节拍组成,而且不限于三段式、ABA结构等传统形式,常常出现非常规的调式变化和和声处理方式。
这些跳脱常规的音乐形式,使得舒伯特艺术歌曲听起来显得更为丰富和多样化。
2.词曲并重舒伯特艺术歌曲最大的特点是注重话语性和感情性的结合,曲调旋律更多地服务于歌曲的表达,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达重点。
此外,对于歌唱手法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唱者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和表现力,才能把歌曲完整地呈现出来。
3.情感深刻舒伯特艺术歌曲不仅仅是传达音乐信息的载体,而且是情感和思想的表达。
舒伯特艺术歌曲以清晰、直白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人类生活的苦痛和问题,歌词中的情感可以被歌者清晰地表达出来,使得歌曲显得更为真实和深刻。
同时,舒伯特所选的词语和图像也使得歌曲更为丰富多彩。
4.神秘的氛围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音乐语言并行异常地柔美、委婉和感人,此类音乐往往会有一种神秘的氛围感,吸引着人们去沉浸于其中,听众往往会被舒伯特所创造的情景感染,进而体味到一种艺术的神韵和浪漫情怀。
这种生命的虚无感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和感悟,还依托于预感和遐想,使得人们在音乐中找到了一种深刻而本质的情感共鸣。
总之,舒伯特艺术歌曲是一种深受大众喜爱的音乐形式。
其新颖的曲式,词曲并重,情感深刻,神秘的氛围等诸多特点,使得舒伯特艺术歌曲在音乐领域中得到了独特的地位和影响。
论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特点

论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特点施波特(Franz Peter Schubert)是19世纪早期维也纳古典音乐时期最著名与影响深远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作品横跨交响乐、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多个领域。
虽然舒伯特非常出色的交响曲和室内乐作品也有很高的声誉,但他的艺术歌曲,或者在德语中被称为“Lieder”,被认为是他最突出的创作领域之一,为后来的歌曲作曲家奠定了基础。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有许多独特的特点,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的特点:1. 旋律优美: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以其旋律优美而著称。
他的旋律流畅、柔美而充满感情,能够深入人心,引发人们的共鸣。
舒伯特擅长创作简洁明了的旋律,不拖泥带水,但又十分动人。
他的旋律多样化,能够表达出各种情感和情绪。
2. 词曲融合: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以其对词曲融合的独特处理而著称。
他善于根据歌词的意境和情感,在音乐中巧妙地表达出对词义的理解和诠释。
他的音乐和词语之间相互交融,相互支持,形成了一种完美的统一。
3. 多样化的主题: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爱情、自然、宗教、人生等。
他能够通过音乐和歌词的结合,生动地描绘出各种情感和情绪的复杂性。
从浪漫主义的视角出发,舒伯特创造了一系列富有戏剧性和情绪感染力的作品。
4. 高度表达性: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非常富有表达力。
他能够通过音乐表达出复杂的情感,引发听众的共鸣。
他善于运用动态和音色的变化,以及节奏和音高的变化,创造出多样化的音乐效果,使每一首歌曲都成为一个独特的音乐故事。
5. 纯粹与自然:舒伯特的艺术歌曲被认为是古典时期和浪漫时期的过渡作品之一。
他的音乐既保留了古典时期音乐的一些特点,比如结构的规则性和清晰性,又具备了浪漫时期音乐的柔和和超越。
舒伯特的音乐被认为是“纯粹”的,因为它直接而坦率地表达了人类情感和情绪,没有过多的修饰和矫饰。
6. 多样的声部配置: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不仅歌声是重要的声部,音乐中的伴奏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善于运用不同的声部配置,如钢琴、弦乐、木管乐器等,来增强音乐的效果,丰富音乐的层次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动机二:
这个动机要看第四小节,左手是音声 部旋律,右手是柱式和弦织体,但在高 声部仍有旋律。这个旋律便是动机的整 个材料,一个是下行音阶式的级进,一 个是辅助音式的音型材料。动机二的主 题特征是等分型节奏,与动机一产生了 对比。
三、整体材料细化分析:
〈一〉呈示部: 1、在呈示部的A部分,乐句a作为动机,
〈二〉展开部:
展开部的曲式结构成是再现的三段式,主要调 性为G大调,为呈示部的属调。在展开部内部, 也有转向其属调D调,这样的调性布局很有特 色。
1、呈示段:三十至三十二小节是主和弦的分解, 由动机一产生。上方声部与动机相似,下方声 部采用动机的三连音写法,向上作和弦分解。 三十三小节是动机二的发展,旋律下行,且有 辅助音型出现。三十四至三十七小节变化略大, 但总体特征不变。
2、中段:
(1)此时中段转向G调的属调D大调,高声部总 体上全部是动机二的发展,低声部采用的仍是 动机一的三连音式写法。
(2)再现部的材料特征和呈示段类似,只不过 调性转到同主音大小调g小调罢了。
注:老师,这个是以前自己做的,不知道作业的格式,下一个作业 按照您教的格式作,这个也不好改成和您一样的格式了。
其他句子运用其材料进行发展。b乐句 承接前一句的旋律,进行变化和发展, 虽有和声调性的变化,最后仍回归C大 调。最明显的动机模枋是第五小节,随 后六到七小节是音附的级进,可以看做 是第四小节的动机发展;第七到第八小 节的跳进和反向可以看作是第二小节的 动机发展。
2、展开部A'的材料:
(1)第九到第十小节,可以看作是动机一 和动机二的发展,一个是三连音的和弦 分解,一个是下行级进和辅助,第十一 和十二小节是动机二和动机一的结合。
舒伯特《音乐瞬间》主题特 性分析
OP94第一首
Hale Waihona Puke 一、曲式结构:这是一首三部曲式的乐曲,曲式结构图为:
二、主题分析:
这首乐曲的主题特点主要体现在呈示部当中,特别 是A部分。A部分共有两个乐句,分别为a和b。a 是主题句,里面含有两个动机,全曲在此基础上进行 发展并因此而统一。 1、动机一:
前三小节可以归到一个动机之内,因它是C大调 主和弦的分解和弦,两个声部平行进行,八度重复, 节奏型为顺分型节奏。在动机一里面双可以分成两个 材料,一个材料是和弦的下行分解,第一小节最具代 表性,第三小节亦是对第一小节的变化模仿;另一个 材料是下行三度的进行,是主和弦的三音和主音。
(2)第十三和十四小节,很明显是动机一 的发展,只不过移到e小调上罢了, 是三 边音的分解。
(3)第十五和十六小节变是动机一和二的 结合,特别是高音部的三连音的进行。
3、再现段A段:
(1)第二十至二十四小节是动机一的复调 模仿,高声部和低声部交替进行。二十 五小节的高声部提高八度,属于模仿。
(2)动机二发生变化,高低声部互换,且 原属低声部到高声部后八度重复,织体 加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