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饮料工艺参数的确定及品质控制
荔枝草红茶饮料配方优化

3、加工工艺:加工过程中的温度、时间、湿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荔 枝草红茶饮料的口感和品质
4、混合调配:将荔枝草萃取液和红茶萃取液按照最佳配比混合,并进行调味 操作,以得到口感适宜、品质稳定的荔枝草红茶饮料。
3、加工工艺:加工过程中的温度、时间、湿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荔 枝草红茶饮料的口感和品质
5、灌装杀菌:将调配好的荔枝草红茶饮料灌装到消毒过的容器中,并进行高 温灭菌处理,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内容摘要
混料设计是一种常用的优化配方的方法,其可以通过改变各个原料的比例, 来获得最佳的配方效果。本次研究采用混料设计对荔枝混合果汁饮料的配方进行 优化,以确定最佳的配方比例。
材料和方法
1、1实验材料
1、1实验材料
荔枝、苹果、橙子、柠檬酸、白砂糖、稳定剂等。
2、2实验设备
3、3实验方法
4、3.1混料设计
4、3.1混料设计
采用混料设计对荔枝混合果汁饮料的配方进行优化,以确定最佳的配方比例。 选取荔枝汁、苹果汁、橙汁、柠檬酸、白砂糖和稳定剂作为混料设计的变量,以 口感、色香味和营养成分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混料设计确定最佳的配方比例。
5、3.2制作荔枝混合果汁饮料
5、3.2制作荔枝混合果汁饮料
将荔枝汁、苹果汁、橙汁按照混料设计的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柠檬酸和白 砂糖,搅拌均匀后加入稳定剂,充分搅拌后过滤,灌装高压灭菌后即为成品。
1、原料预处理:将荔枝草和红茶分别进行清洗、干燥等预处理操作,以保证 原料的卫生和质量。
3、加工工艺:加工过程中的温度、时间、湿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荔 枝草红茶饮料的口感和品质
2、荔枝草萃取:将预处理后的荔枝草进行萃取操作,提取出荔枝草中的有效 成分。
3、红茶萃取:将预处理后的红茶进行萃取操作,提取出红茶中的有效成分。
冰红茶各工序作业指导书

冰红茶饮料溶糖工序作业指导书1.准备工作:1.1检查溶糖所需的RO水的水质(PH值5.5-6.5,电导率≤10us/cm,无杂质)、水温是否达到要求。
1.2检查快速混合机、溶糖罐、储糖罐里面有无残留积水,各管道是否连接正确无误,各阀门是否按要求关好。
1.3检查调配所需的白砂糖数量与质量,并将每包白砂糖的内、外包装袋打开,注意仔细清除袋内含的纸质合格证、封袋口的线头及外袋的灰尘、脏物等,先将袋口向外翻,用内袋卷紧外袋备用。
2.开始溶糖2.1 向1000L 快速混合机中加入85°C 以上热水500L,开启剪切头,再一手抓住袋口,一手提袋底,将白砂糖倒入1000L 快速混合机(注意:不要将内袋倒入罐内),高速剪切10min。
停机确认糖完全溶解之后,启动离心泵,将糖液泵入溶糖罐中,批量生产可连续溶糖。
2.2 赶糖浆:最后一次糖浆抽空后,再打入500L 热水到快速混合机中,开启快速混合机剪切头, 快速剪切1min 后,使罐壁残留的糖液混合到热水中,开启离心泵,将管道里的物料赶入8T 溶糖罐中。
2.3 保温杀菌:连接好管道,开启8T 溶糖罐搅拌机,启动物料泵,经板式换热器循环加热至85℃以上,并保温杀菌10min 。
(如糖浆现配现用不使用此工艺)。
3.硅藻土过滤3.1 硅藻土过滤器预涂:向定量添加装置内打入常温水250L,开启搅拌机,再向定量添加装置内加入16Kg(粗)和8Kg(细)的硅藻土;搅拌3min 后打入过滤器预涂,从视镜中观察水至澄清透明时,用洁净的烧杯取样观察,样液也澄澈透明,说明预涂完成。
(注意:没有过滤糖浆时应继续用水循环,防止预涂好的硅藻土下塌。
)3.2连接好管道,打开物料泵,经200 目管道过滤器、硅藻土过滤器、400 目袋式过滤器循环过滤。
要求:过滤前将袋式过滤器及管道中的水排空,过滤后的糖浆浊度≤0.5NTU。
4.打入调配罐4.1 连接好管道,经板式换热器冷却到20℃后打入12T 调配罐。
红茶饮料工艺参数的确定及品质控制

学院食品工程学院专业07级食品质量与安全2班导师徐丽萍学生张新学号2007106304022010年10 月31 日红茶饮料工艺参数的确定及品质控制摘要:红茶是以茶叶为主要原料开发原味饮品。
本实验主要研究了红茶饮料的配方及其功效作用和历史,通过对茶饮料的外观和口味进行感官检验,最终获得了红茶饮料的最佳工艺配方。
关键词:红茶饮料;工艺配方;功效;作用1前言1.1红茶的历史红茶的鼻祖在中国,世界上最早的红茶由中国福建武夷山茶区的茶农发明,名为“正山小种”。
属于全发酵茶类,是以茶树的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
红茶种类较多,产地较广,祁门红茶闻名天下,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处处留香,此外,从中国引种发展起来的印度、斯里兰卡的产地红茶也很有名。
[1]1.2 红茶的功效1.2.1利尿功效在红茶中的咖啡硷和芳香物质联合作用下,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提高肾小球过滤率,扩张肾微血管,并抑制肾小管对水的再吸收,于是促成尿量增加。
如此有利于排除体内的乳酸、尿酸(与痛风有关)、过多的盐分(与高血压有关)、有害物等,以及缓和心脏病或肾炎造成的水肿。
1.2.2消炎杀菌功效红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消炎的效果,再经由实验发现,儿茶素类能与单细胞的细菌结合,使蛋白质凝固沉淀,藉此抑制和消灭病原菌。
所以细菌性喇疾及食物中毒患者喝红茶颇有益,民间也常用浓茶涂伤口、褥疮和香港脚。
1.2.3.解毒功效据实验证明,红茶中的茶多硷能吸附重金属和生物硷,并沉淀分解,这对饮水和食品受到工业污染的现代人而言,不啻是一项福音。
1.2.4提神消疲功效经由医学实验发现,红茶中的咖啡硷藉由刺激大脑皮质来兴奋神经中枢,促成提神,增强记忆力;它也对血管系统和心脏具兴奋作用,从而加快血液循环以利新陈代谢 ,由此双管齐下加速排泄乳酸(使肌肉感觉疲劳的物质)及其他体内老废物质,达到消除疲劳的效果。
[2]1.3红茶的作用1.3.1健康保健方面红茶可以帮助胃肠消化、促近食欲,可利尿、消除水肿,并强壮心肌功能。
红茶生产执行标准

红茶生产执行标准简介红茶是一种广受欢迎的饮品,以其独特的口感和香气而闻名。
为确保红茶的优质品质,红茶生产执行标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该标准定义了红茶生产的各个环节及其要求,旨在确保红茶的生产过程规范、质量稳定。
标准制订与修订1. 标准委员会的组建标准委员会由相关专家组成,包括红茶种植专家、加工技术专家、质量监督人员等。
委员会负责制订和修订红茶生产执行标准。
2. 标准修订周期红茶生产执行标准应定期修订,以适应市场和技术的变化,并提高标准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标准修订周期一般为3-5年。
3. 标准修订程序标准修订应遵循科学、公正、公开的原则。
修订程序包括提案、技术讨论、草案编写、公示、审批等环节,确保标准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红茶生产环节与要求红茶的生产包括茶叶种植、采摘、加工、质量检测等多个环节。
下面将对各个环节的要求进行详细介绍。
1. 红茶种植•种植区域的选择应满足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确保茶叶的品质。
•种植管理应遵循环境友好、无农药残留的原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采取合理施肥措施,确保茶树的健康生长。
2. 茶叶采摘•采摘时间应在茶树新芽成熟时进行,保证茶叶的新鲜度和品质。
•采摘应遵循轻拿轻放、采摘速度适中的原则,防止对茶叶的损伤。
3. 茶叶加工•茶叶加工应严格按照标准化工艺进行,确保茶叶的特色和品质。
•茶叶杀青、揉捻、发酵等环节的温度、时间控制要合理,以确保茶叶的色香味特点。
•加工过程中应避免使用有害物质,确保茶叶的卫生安全。
4. 质量检测•对茶叶进行质量检测应包括外观质量、化学成分、感官品质等方面。
•化学成分检测应包括咖啡碱、多酚类物质、氨基酸等关键指标。
•感官品质检测应包括干茶的外观、茶汤的色泽、香气和滋味等方面。
标准执行与管理1. 标准宣传为确保红茶生产执行标准的有效实施,应对生产者、加工企业、消费者等各方进行标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对标准的认识和理解。
2. 标准执行监督相关部门应对红茶生产执行标准进行监督,确保生产企业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以保证红茶的品质稳定和安全。
红茶执行标准

红茶执行标准一、引言。
红茶是中国传统的名茶之一,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
为了保证红茶的质量和安全,制定了红茶执行标准,以规范红茶的生产和销售,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本文将对红茶执行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相关从业人员和消费者了解和遵守。
二、红茶的基本要求。
1. 原料选择,红茶的原料应当选用新鲜的嫩芽和叶,不得使用霉变、发霉或有害物质污染的茶叶。
2. 加工工艺,红茶的加工工艺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包括采摘、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环节,确保红茶的色泽、香气和口感。
3. 包装标识,红茶的包装应当清晰标注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企业名称和地址等信息,确保消费者了解产品的基本情况。
三、红茶的质量要求。
1. 外观质量,红茶的外观应当色泽鲜艳,条索整齐,无杂质、霉斑和异味。
2. 香气和滋味,红茶的香气应当浓郁持久,滋味醇厚鲜爽,不应有焦糊、霉味和异味。
3. 茶渣残留,红茶冲泡后的茶渣应当松散、匀齐,不应有结块和异物。
四、红茶的安全要求。
1. 农药残留,红茶的农药残留量应当符合国家标准,不得超过规定的安全范围。
2. 重金属含量,红茶中的重金属含量应当符合国家标准,不得超过规定的安全范围。
3. 防霉防腐,红茶在生产和储存过程中应当采取适当的防霉防腐措施,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五、红茶的包装和储存。
1. 包装要求,红茶的包装材料应当符合食品包装卫生标准,不得对茶叶产生污染,包装应当严密,防潮防晒。
2. 储存条件,红茶应当储存在通风干燥、无异味、避光的环境中,远离异味和有害气体。
六、红茶的质量检验。
红茶的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质量检验体系,对原料、生产过程和成品进行全面检测,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企业内部标准。
七、红茶的责任和义务。
1. 生产企业应当严格按照红茶执行标准进行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2. 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红茶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3. 消费者有权了解红茶的生产情况和质量标准,对产品质量问题有权利维权。
茶饮料的品质与加工工艺和加工设备有关

茶饮料的品质与加工工艺和加工设备有关茶饮料的品质与工艺和设备有关一、前言近年来,随着饮料业的发展,天然植物饮料,特别是茶叶天然饮料、茶叶保健食品,越来越受到国际上的重视和人们的广泛欢迎。
茶叶中所含的茶多酚、儿茶素和咖啡因等,本身就是药用价值很高的药物,茶多酚、儿茶素可以作抗菌抑菌药物和抗癌降脂药物,茶多酚就是优良的天然抗氧化剂,对霉菌生长也具有抑制能力;咖啡因可用于制安钠咖,一种中枢兴奋药,加强大脑皮层兴奋过程,用于神经衰弱和精神抑制状态,咖啡因小剂量能振奋精神、祛除瞌睡疲乏,使动作敏捷,改善思维活动,提高工作效率,医药上可用作心脏和呼吸兴奋剂,在欧美等地区,还大量用作饮料添加剂。
咖啡因也是配制复方乙酰水杨酸和氨非咖片等的主要原料。
综上所述,茶叶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功效和药用价值,由于茶叶食品的特殊风味,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茶饮料成了走俏的产品,我国有传统的饮茶习惯,也是茶叶生产大国之一,茶饮料产品市场广阔,开发茶饮料系列产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我国茶饮料工业起步比较晚,工艺设备比较落后,大多数生产企业采用以茶叶为原料,直接萃取茶中可溶性的方式加工,对茶饮料生产企业一直有三个问题困扰着,这三个难题为:茶饮料的护色、保香和防沉淀。
从某种意义上讲,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已经成为茶饮料工业在我国健康发展的关键。
二、影响茶饮料品质的因素主要有1)水质:水是茶饮料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品质对茶饮料影响甚大。
一般说,水中的钙、镁、铁、氯等离子影响茶汤的色泽和滋味,会使茶饮料发生混浊,形成茶乳。
当水中的铁离子含量大于5ppm时,茶汤将显黑色并带有苦涩的味道;氯离子含量高时会使茶汤带腐臭味。
茶叶中的植物鞣质与多种金属离子可以反应,并可生成多种颜色。
纯净水也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将溶解氧限制在一定含量以下,因为水中溶解的氧在加工过程中可能氧化茶汤中的茶多酚和维生素C等,从而使茶汤色泽加深并改变风味。
2)原料:茶叶可分为绿花、红茶、乌龙茶、黑茶、白茶、黄茶六大类,各类茶风味各异。
红茶执行标准

红茶执行标准红茶是一种受欢迎的茶叶,可用于多种食谱。
红茶的品质和口感决定了其在市场上的价值,因此红茶的生产和加工非常重要。
本文基于国家的相关标准,对红茶的生产、加工和质量控制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以保证红茶的品质和价值。
一、红茶的分类红茶可以按质量、品种和分类分为不同类型。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红茶标准》(GB/T 31062018),红茶可分为六大类,包括礼茶、配方茶、制品茶和泡茶:(1)礼茶:礼茶是对茶叶的原料加工茶叶的精华,比如龙井、西湖龙井等。
(2)配方茶:配方茶是按照比例组成的茶叶,比如铁观音、碧螺春等。
(3)制品茶:制品茶是把某种原料茶叶加工成特定风味的茶叶,比如普洱茶、祁门红茶等。
(4)泡茶:泡茶是指把某种配方茶或原料茶加水泡制而成的茶,比如绿茶、花茶等。
二、红茶的生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红茶标准》(GB/T 31062018)的规定,红茶的生产必须满足国家的各项标准。
1.种植要求红茶的原料是叶茶和花茶,因此必须把种植要求作为红茶生产的基础。
根据标准,必须遵守国家关于农药、肥料、水质和其他有关农业规范的相关要求。
2.采摘要求采摘是红茶生产的关键步骤,需要按照标准的要求熟悉每种茶叶的采摘规则,以确保其品质。
3.加工要求加工是红茶生产的最后一步,需要采用烘焙、干燥和打碎等多种工艺,以使红茶具备理想的特征和口感。
三、红茶的质量控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红茶标准》(GB/T 31062018)规定,红茶在生产、加工和包装后都应按照国家质量检测要求进行检测和检验。
1.化验指标主要检测指标有水分、基本成分和含量等。
根据相关标准,水分、成分和含量检测结果误差范围不能超过标准范围。
2.外观检测外观应按照红茶的分类,确定其外观质量标准。
比如,礼茶的叶片质地坚韧,金黄色光泽度高,芽叶细嫩;配方茶的叶片独具特色,芽叶紧实;制品茶的叶片品质稳定,芽叶细腻;泡茶的茶粉均匀、细腻,有良好的芳香。
3.机械和微生物检测红茶在销售前应进行机械和微生物检测,确保红茶在交付前没有外来杂质和病菌污染。
茶饮料关键控制点及其处理的研究

茶饮料关键控制点及其处理的研究茶是一种深受世界各地人们喜爱的饮料,由于其独特的风味和体验,每年都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品尝茶的美味。
为了确保茶的最佳质量,需要对其进行关键控制点(KCP)的研究和处理。
本文将着重介绍茶饮料(特别是红茶、绿茶和乌龙茶)关键控制点的特征及处理方法。
茶饮料关键控制点包括整个茶制作过程中的微生物、营养、原料和质量等因素。
在全面改善茶饮料口感和质量方面,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KCP:一、茶叶采摘及加工技术从茶叶采摘到加工都是茶饮料质量的关键步骤。
采摘的茶叶的质量和品种是决定茶饮料最终品质的重要因素,而加工技术则是决定茶饮料口感和质量的复杂工序。
采摘茶叶后,应尽可能快速、准确地进行烘焙、碾碎和冲泡等加工,以确保茶叶营养价值,从而达到最佳的口感和质量。
二、水质控制水质控制是确保茶饮料口感和质量的重要环节。
水的pH值和含氧量影响茶叶发酵和提取层次,影响茶饮料的口感和质量。
在茶饮料加工的各个环节,应使用最优的水质,以保证茶叶的最佳口感和质量。
三、储存条件储存条件对确保茶饮料质量至关重要。
储存时,应保持良好的温度和湿度,并将茶叶放置在干燥、阴凉、通风、避光等最佳环境中,以确保茶叶口感和质量。
四、包装材料和包装包装材料和包装也是一个重要的KCP。
包装材料应根据茶叶的品种和品质而变化,以保证茶叶的新鲜度和口感,避免接触任何有害物质,从而保证茶饮料的最佳质量。
通过以上对茶饮料关键控制点的研究,可以更明确地控制茶叶的采摘、加工、储存和包装等工序,以确保茶饮料的最佳质量。
为此,在不同的茶叶品种和加工工艺中,应采取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措施来改善和控制茶饮料的质量,以提供最佳的口感体验,并确保其最佳口感和质量。
总之,茶饮料的口感和质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关键控制点的研究和处理是确保茶饮料口感和质量的关键步骤。
本文介绍了茶饮料(特别是红茶、绿茶和乌龙茶)关键控制点的特征及处理方法,例如采摘及加工技术、水质控制、储存条件和包装材料和包装等,以确保茶饮料最佳质量和口感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院食品工程学院
专业07级食品质量与安全2班
导师徐丽萍
学生张新
学号200710630402
2010年10 月31 日
红茶饮料工艺参数的确定及品质控制
摘要:红茶是以茶叶为主要原料开发原味饮品。
本实验主要研究了红茶饮料的配方及其功效作用和历史,通过对茶饮料的外观和口味进行感官检验,最终获得了红茶饮料的最佳工艺配方。
关键词:红茶饮料;工艺配方;功效;作用
1前言
1.1红茶的历史
红茶的鼻祖在中国,世界上最早的红茶由中国福建武夷山茶区的茶农发明,名为“正山小种”。
属于全发酵茶类,是以茶树的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
红茶种类较多,产地较广,祁门红茶闻名天下,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处处留香,此外,从中国引种发展起来的印度、斯里兰卡的产地红茶也很有名。
[1]
1.2 红茶的功效
1.2.1利尿功效
在红茶中的咖啡硷和芳香物质联合作用下,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提高肾小球过滤率,扩张肾微血管,并抑制肾小管对水的再吸收,于是促成尿量增加。
如此有利于排除体内的乳酸、尿酸(与痛风有关)、过多的盐分(与高血压有关)、有害物等,以及缓和心脏病或肾炎造成的水肿。
1.2.2消炎杀菌功效
红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消炎的效果,再经由实验发现,儿茶素类能与单细胞的细菌结合,使蛋白质凝固沉淀,藉此抑制和消灭病原菌。
所以细菌性喇疾及食物中毒患者喝红茶颇有益,民间也常用浓茶涂伤口、褥疮和香港脚。
1.2.3.解毒功效
据实验证明,红茶中的茶多硷能吸附重金属和生物硷,并沉淀分解,这对饮水和食品受到工业污染的现代人而言,不啻是一项福音。
1.2.4提神消疲功效
经由医学实验发现,红茶中的咖啡硷藉由刺激大脑皮质来兴奋神经中枢,促成提神,增强记忆力;它也对血管系统和心脏具兴奋作用,从而加快血液循环以利新陈代谢 ,由此双管齐下加速排泄乳酸(使肌肉感觉疲劳的物质)及其他体内老废物质,达到消除疲劳的效果。
[2]
1.3红茶的作用
1.3.1健康保健方面
红茶可以帮助胃肠消化、促近食欲,可利尿、消除水肿,并强壮心肌功能。
1.3.2预防疾病方面
红茶的抗菌力强,用红茶漱口可防滤过性病毒引起的感冒,并预防蛀牙与食物中毒,降低血糖值与高血压。
[3]
2材料与方法
2.1试验材料
2.1.1 原料与药品
红茶、白砂糖、柠檬酸,食用香精
2.1.2主要仪器
手持糖度计、过滤筛、电炉、均质机、打浆机、蒸煮锅、烧杯、长滴管、玻璃棒。
2.2方法
2.2.1工艺流程
茶叶预处理→过滤→浸泡→调配→冷却→调香
2.2.2操作要点
茶叶预处理:用开水洗茶叶1min,去滤液。
浸泡:用开水浸泡5min,过滤得茶溶液。
调配:加入砂糖,柠檬酸后搅拌均匀。
冷却,用红茶香精进行调香。
[4]
3 结果和讨论
3.1茶饮料的配方结果
3.1.1红茶
经试验配2000ml红茶饮料茶叶用量为0.5%
3.1.2白砂糖
添加量为10%时,原味红茶饮料的风味最佳。
3.1.3柠檬酸
添加量为0.5%时,原味红茶饮料的风味最佳。
3.1.4食用香精
添加量为0.08%时,原味红茶饮料的风味最佳。
3.2茶饮料的配方讨论
实验得到的配方结果经感官评价后,得到普遍群众的认可。
其中所使用的添加剂柠檬酸无ADI 值限定,食用香精的建议使用量在0.05%--0.15%之间,本实验得到的0.08%在此范围,故可保证食用安全性。
4结论
本实验制作出的红茶饮料色泽美观,味道酸甜可口,有淡淡的柠檬香,若加入适量冰块饮用,效果更佳。
红茶功效多多,具有提神醒脑、振奋精神、增强免疫、消除
疲劳、暖胃祛寒的作用,适宜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油腻食品食用过多、醉酒者饮用。
参考文献
[1]苏诺;古代保健“茶汤”的医学史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年
[2]赵和涛;茶多酚氧化酶研究及应用[J];茶叶科学技术;1996年01期禹利君,杨伟丽;
[3]李辉;红茶发酵技术研究进展[J];蚕桑茶叶通讯;2001年02期杨子银;
[4]尹军峰,林智;国内外茶饮料加工技术研究进展[J];茶叶科学;2002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