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概述(doc 43页)

第五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第一节地表水体的污染和自净水是环境中最活跃的自然要素之一。
水是一切生命机体的组成物质,也是生命代谢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如果地球上没有水,很难设想有整个生物界。
人类生活需要水,各种生产活动也需要水。
水是万物之本。
因此,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非常宝贵的自然资源。
它对人类的社会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水体是水集中的场所,水体又称为水域。
按水体所处的位置可把它分为三类:地面水水体地下水水体海洋▪这三种水体中的水可以相互转化,它通过水在自然界的大循环和小循环实现。
三种水体是水在自然界的大循环中的三个环节。
▪在太阳能和地表面热能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不断地被蒸发变成水蒸气进入大气。
从海洋蒸发的水蒸气进入大气,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遇冷凝结成雨、雪、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蒸发返回大气,一部分经地面径流流入地面水体(江河、湖泊、水库等),一部分经地层渗透进入地下水体。
地面水体的水经地面径流,最终都回归海洋。
这种海洋和陆地之间水的往复运动过程,称为水的大循环。
▪仅在局部地区(仅在陆地上或仅在海洋上)进行的水循环称为水的小循环。
在自然界中水的大、小循环是交织在一起的,周而复始地运动着。
一.地表水资源地表水水体主要指江、河、湖泊、沼泽、水库、海洋和湿地等。
地面水水体的概念不仅包括水,而且包括水中的悬浮物、底泥和水生生物。
它是完整的生态系统或自然综合体。
是地球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表水水体按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可划分为五类。
I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和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水体;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的水体,以及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的水体;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和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的河段;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和娱乐用水水体;V类适用于农业用水及一般景观水域。
上述五类水体对其水质有各自不同的要求。
二.水体污染水体受到人类或自然因素或因子(物质或能量)的影响,使水的感观性状(色、嗅、味、浊)、物理化学性能、(温度、酸碱度、电导度、氧化还原电位、放射性)、化学成分(无机、有机)、生物组成(种类,数量、形态、品质)及底质情况等产生了恶化,污染指标超过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称为水体污染水体污染分为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两类。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概述地表水环境是指地球表面上的水体,包括江河湖泊、水库和水塘等。
地表水环境的好坏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系统均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评价地表水环境的质量和影响至关重要。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地表水环境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和评价,并对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的工作。
本文将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进行概述,包括评价方法、影响因素、评价指标等方面的内容。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
定性评价是依据经验、专家判断等方法进行的评价,主要用于初步了解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
定量评价则是基于数据分析、模型计算等科学方法进行的评价,能够定量描述地表水环境的质量状况,并对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精确的预测和评价。
地表水环境影响因素地表水环境的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人类活动、自然环境、气候变化等。
人类活动是最主要的地表水环境影响因素之一,包括工业排放、农业面源污染、城市排水等。
自然环境因素如地质结构、气候条件也会对地表水环境产生影响。
此外,气候变化对地表水资源的分布和数量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通常包括水质指标、水量指标、生态指标等。
水质指标包括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等参数,用于反映地表水的污染程度。
水量指标包括水资源总量、水资源再生利用率等,用于评价地表水资源的利用状况。
生态指标则是评价地表水环境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如湿地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等。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了解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情况,以下通过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某城市的河流因城市化、工业化等人类活动受到较大影响,水质逐渐恶化,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
针对这一情况,地方政府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通过对水质、水量、生态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最终提出了治理措施和改进建议,有效改善了当地的地表水环境质量。
结语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是保护地表水资源、改善人类生活环境的重要工作。
第六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一、基础知识6·1·1地表水(了解):存在于陆地表面的河流如江河湖泊水库等水体:海洋、地表水、地下水6·1·3水污染当量:水污染物当量数等于该污染物的年排放量除以该污染物的污染当量值。
(可以理解为污染的贡献值,可能对水体造成的污染程度的大小)#当量值指污染物危害越大,当量值越小。
而当量数=排放量/当量值6·1·4安全余量-----考虑到污染负荷和受纳水体水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的不确定性因素,为保障受纳水体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安全而预留的负荷量。
双顶格:污染物达标排放限值,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双不顶格: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地表水环境安全余量6·1·5污水排放:直接排放、间接排放二、基本程序(重点)6·2·1基本任务确定评价等级(由名录确定等级)和评价范围的确定---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保措施与监测计划---明确结论6·2·2基本要求分类+分级三、评价等级的确定1、影响因素识别●建设阶段、生产运行、服务期满后(根据项目建设情况选择)等不同阶段●环境影响类别:污染、水文要素,直排、间排2、评价因子的筛选水污染影响型评价因子●行业排放标准有涉及到的水污染物●车间排放口第一类污染物●水温●面源主要污染物●项目有排放且水质超标的因子水文要素影响型评价因子●水面面积●水量、径流过程●水位、水深●流速、水温●冲淤变化水环境评价等级的确定考虑因素:●影响类型●排放方式●排放量●水环境现状●水环境保护目标3、评价等级的确定水污染影响型:排放方式、废水排放量(要求掌握)上图中的W是当量数,当量值的确定以COD作为参考水文影响型:水温、径流、受影响地表径流四、评价范围的确定一级、二级、三级A●若受纳水体为河流:(掌握河流,其余了解即可)覆盖对照断面、控制断面与削减断面等关心断面●湖泊、水库排放口为中心,半径为5、3、1km(一、二、三级)的扇形区域●入海河口和近岸海域按照GB/T19485导则执行涉及水环境保护目标评价范围应该至少扩大到水环境保护目标内受到影响的水域三级B应满足依托污水处理设施的环境可行性分析要求涉及地表水有风险的,覆盖环境风险影响范围所及的5、评价时期确定:河流:一级: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至少丰水期和枯水期二级:丰水期和枯水期,至少枯水期三级:至少枯水期(枯水期是水环境各项指标最弱的时候,在枯水期进行评价)6、水环境保护目标根据国家水环境保护目标名录(国家已经确定,不是自己判断确定的)确定主要水环境保护目标:在地图上标注各水环境保护目标的地理位置,四至范围,并列表相关的信息(坐标、保护对象、要求、相对距离、坐标、高差等)7、评价标准的确定内容不要求记忆五、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调查范围:覆盖评价范围、无回水,排放口上游调查范围不小于500m、有回水,上游和下游调查长度相等2、调查因子:应不少于评价因子3、调查时期与评价时期一致4、调查内容项目污染源、区域水污染源、水文特征、水环境保护目标5、调查方法资料收集、现场检测、卫星遥感6、调查要求*建设项目污染源调查确定水污染物的排放量及进入受纳水体的污染负荷量*区域水污染源调查●已建项目、在建项目、拟建项目(已批复)等污染源●一级评价以收集已有排污数据为主,辅助现场检测●二级评价主要收集已有排污数据,必要时进行补充检测●三级A主要收集污染源数据,无需现场检测●三级B分析仅仅依托设备的可实施性*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优先采用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统一发布的水环境状况信息●一、二级评价,应调查近三年的受纳水体水环境质量数据补充检测河流水质断面监测断面布设(原则)●应布设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在拟建排放口上应当布置对照断面(应在500m以内),根据受纳水体水环境质量的要求设定控制断面●控制断面可直接采用国家和地方的水质控制断面,也可以布设在调查范围内重点环保目标(如取水口)附近的水域,水文特征突然发生改变处(如支流汇入处)、水质急剧变化处(如污水排入处)。
第五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11.9

第二节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等级及评价范围
划分评价等级的依据 评价等级划分 评价范围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1993)规定,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三级,一级评价 最详细,二级次之,三级较简略。对于不同级别的地表水环 境影响评价,环境现状调查、环境影响预测等的评价工作内 容与技术质量要求有所不同。
态破坏型。 (3)界定新、改、扩建项目,明确是否有“以新带老”
的问题。
2. 确定评价工作等级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
1993),结合建设项目外排水污染源的特点和当地水环境的 特征,确定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3. 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通过水质与水文调查、现有污染源调查,弄清水环境现 状,确定环境问题的性质和类型,并对水质现状进行评价。
二、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思路(要求)
(1)根据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区域可持续发 展的要求,明确包括水质要求和环境效益在内的环境质量目 标;
(2)根据国家排污控制标准(排放标准),分析和界定 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特征污染物和污染源强(水质与水量指 标);
(3)选择合理的水质模型,建立污染源与环境质量目标 的关系,根据各种工况下不同的污染源强,进行水环境影响 预测评价;
必要时应进行工程涉及水域的水环境容量预测分析。
6. 提出控制水污染的方案和保护水环境的措施 根据上述的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比较优化建设方
案,评价建设项目对地表水影响的范围和程度,预测受影响 水体的环境质量变化和达标率,为了实现水环境质量保护目 标,提出水环境保护的建议和措施。
四、 地 表 水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的 工 作 程 序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简介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简介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地表水环境中产生的污染物或其他影响因素进行全面评价的过程。
地表水是指地球表面的湖泊、河流、湿地等水体。
地表水环境评价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地表水环境受到的影响,分析其状况,并为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地表水的重要性地表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农业生产、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等方面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地表水环境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受到了各种污染物的侵袭,如化工废水、农业农药、生活污水等,对地表水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对地表水环境进行影响评价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地表水环境受到的影响程度和范围,明确当前地表水环境的状况,为科学制定环境治理方案和措施提供依据。
通过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发现和评估地表水环境中的污染源、污染程度、潜在风险等问题,从而有效地减少破坏性的影响,保护好地表水资源。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一般包括野外调查、取样分析、数据处理和评估等步骤。
具体来说,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可以通过以下一些主要的方法进行:1.野外调查: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调查,了解地表水环境的实际情况,包括水质、水量、水生物等信息。
2.取样分析:采集地表水样品,进行有关污染物的分析检测,确定地表水环境受到的污染程度。
3.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比对和统计处理,得出科学的结论。
4.评价分析:基于以上信息分析和数据处理的结果,对地表水环境受到的影响进行评估,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地表水环境保护的措施为了减少地表水环境受到的负面影响,切实保护好地表水资源,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例如:1.加强污水治理:加大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的治理力度,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
2.强化环保监管: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对违规排污企业严格处罚。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评价水环境影响所需的基本资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水域功能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资料 调查内容包括用水情况、供需关系、水质要求及渔业、水产养殖水域面积等,并应注意地面水与地下水之间 的。 (2)水环境影响评价所采用的水质标准应与环境现状评价相同 河道断流时应由环保部门规定功能,并据此选择标准,进行评价。 (3)规划中几个建设项目在一定时期(如5年)内兴建并向同一地面水域排污时,应由政府有关部门规定各建 设项目的排污总量或允许利用水体自净能力的比例。向已超标的水体排污,应结合环境规划酌情处理或由环保部 门事先规定排污要求 。
②按照评价等级确定的评价范围,结合水环境调查情况,制定出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由环境监测机构 实施监测。当取得监测数据后,应对数据的有效性及合理性进行检查,如发现数据变化异常或与收集资料差异较 大,应反馈监测机构进行数据核对。
③根据监测数据.对照评价标准进行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工作。
④根据水体水文特点和污染物特征,选取相应的预测模型,进行预测工作.模型中参数的选取,应通过计算 或查阅资料等方法确定。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评价名词
01 工作内容
目录
02 所需的基本资料
03 主要任务
04 工作程序
05 评价工作分级
基本信息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工程分析和影响预测基础上,以法规、标准为依据解释拟建项目引起水环境变化的 重大性,同时辨识敏感对象对污染物排放的反应;对拟建项目的生产工艺、水污染防治与废水排放方案等提出避 免、消除和减少水体影响的措施、对策建议,最后做出评价结论。
工作程序
工作程序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评价对象相关文件,初步确定评价对象的废水排放量及水质,确定评 价工作级别及评价范围.确定需重点的污染因子。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一、引言
地表水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然而,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地表水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因此,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评价变得尤为重要。
二、地表水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
1.工业废水排放
2.农田化肥、农药的使用
3.城市生活污水排放
4.来自垃圾堆填场的渗滤液
5.自然灾害对地表水环境的冲击
三、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
1.采用水质监测技术,对地表水水质进行定期检测
2.利用水文地质模型,对地下水及地表水与污染物的迁移规律进行研究
3.运用GIS技术,对地表水环境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进行监测和评估
四、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
1.为政府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2.为地表水环境治理和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3.为公众提供可靠的水质信息,引导大众正确利用地表水资源
五、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困难与挑战
1.数据采集难度大,需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
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
3.政府和企业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六、结论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是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应当加强相关研究和监测工作,提高社会各界对地表水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共同为美丽的蓝色地球努力。
以上是关于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文档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六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1)

第六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一、基本概念二、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三、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四、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五、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及结论第一部分:基本概念1、水污染、水污染物⏹凡对环境质量可以造成影响的物质和能量输入,统称污染源,输入的物质和能量称为污染物或污染因子。
⏹水污染:水体因某种物质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的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2、污染源的分类持久性污染物:在地表水中不能或很难由于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而产生分解、沉淀或挥发。
非持久性污染物:在地表水中由于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而逐步减少的污染物。
第二部分: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一、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思路1 按照区域水质标准和可持续发展要求,明确环境质量目标;2 根据国家排污控制标准,界定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源强;3 选择水质模型,进行水环境影响预测;4 优化污染源控制方案,实现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5 综合分析得出建设项目的环境可行性结论二、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见课本123页三、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任务重点完成6个方面的工作:明确工程项目性质划分评价工作等级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建设项目工程(水污染源)分析建设项目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提出控制水污染的方案和保护水环境的措施组织公众参与、进行风险分析明确工程项目性质:1、拟建项目是否符合产业政策与区域规划;2、划分拟建工程的环境影响属性,是环境污染型或生态破坏型;3、界定新、改、扩建项目,明确是否有“以新带老”的问题四、评价范围确定包括两方面:1、调查范围2、预测范围1、调查范围的确定原则:(1)工程水污染物外排后可能达标的河段(2)评价等级要求(3)下游有敏感目标时,评价河段要延长到敏感区上游边界2、预测范围的确定:分两种情况(1)当下游存在水环境敏感目标时,预测范围必需把该目标包括在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地表水环境阻碍评价第一节地表水体的污染和自净水是环境中最活跃的自然要素之一。
水是一切生命机体的组成物质,也是生命代谢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假如地球上没有水,专门难设想有整个生物界。
人类生活需要水,各种生产活动也需要水。
水是万物之本。
因此,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特不宝贵的自然资源。
它对人类的社会进展起着专门重要的作用。
水体是水集中的场所,水体又称为水域。
按水体所处的位置可把它分为三类:地面水水体地下水水体海洋▪这三种水体中的水能够相互转化,它通过水在自然界的大循环和小循环实现。
三种水体是水在自然界的大循环中的三个环节。
▪在太阳能和地表面热能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不断地被蒸发变成水蒸气进入大气。
从海洋蒸发的水蒸气进入大气,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遇冷凝聚成雨、雪、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蒸发返回大气,一部分经地面径流流入地面水体(江河、湖泊、水库等),一部分经地层渗透进入地下水体。
地面水体的水经地面径流,最终都回归海洋。
这种海洋和陆地之间水的往复运动过程,称为水的大循环。
▪仅在局部地区(仅在陆地上或仅在海洋上)进行的水循环称为水的小循环。
在自然界中水的大、小循环是交错在一起的,周而复始地运动着。
一.地表水资源地表水水体要紧指江、河、湖泊、沼泽、水库、海洋和湿地等。
地面水水体的概念不仅包括水,而且包括水中的悬浮物、底泥和水生生物。
它是完整的生态系统或自然综合体。
是地球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表水水体按使用目的和爱护目标可划分为五类。
I类要紧适用于源头水和国家自然爱护区的水体;Ⅱ类要紧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爱护区内的水体,以及宝贵鱼类爱护区、鱼虾产卵场的水体;Ⅲ类要紧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爱护区和一般鱼类爱护区及游泳区的河段;Ⅳ类要紧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和娱乐用水水体;V类适用于农业用水及一般景观水域。
上述五类水体对其水质有各自不同的要求。
二.水体污染水体受到人类或自然因素或因子(物质或能量)的阻碍,使水的感观性状(色、嗅、味、浊)、物理化学性能、(温度、酸碱度、电导度、氧化还原电位、放射性)、化学成分(无机、有机)、生物组成(种类,数量、形态、品质)及底质情况等产生了恶化,污染指标超过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称为水体污染水体污染分为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两类。
后者是要紧的,更为人们所关注。
水体的自然污染是自然缘故所造成的。
如某一地区的地质化学条件专门,某种化学元素大量地富集于地层中,由于大气降水的地表径流,使这种元素或它的盐类,溶解于水或夹杂在水流中被带入水体,造成水体污染。
地下水在地下径流的漫长的路径中,溶解了比正常水质多的某种元素(离子态),或它的盐类,造成地下水的污染。
当它以泉的形式涌出地面流入地面水体时,造成了地面水体的污染。
水体的人为污染是由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向水体排放的各类污染物质(或能量),其数量达到使水和水体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原始使用价值,造成了水体的人为污染,或称水体污染。
1. 水体污染物及污染源▪水体污染物造成水体的水质、生物、底质质量恶化的各种物质或能量都称为水体污染物。
水体污染物的种类繁多,从不同的角度可将水体污染物分为各种类型。
➢按理化性质分类可分为:物理污染物、化学污染物、生物污染物综合污染物。
➢按形态分类可分为:离子态(阳离子,阴离子)污染物、分子态污染物、简单有机物、复杂有机物、颗粒状污染物。
➢按污染物对水体的阻碍特征可分为:感官污染物、卫生学污染物、毒理学污染物、综合污染物。
⏹水体污染类型水体污染类型较多,要紧有以下几类(1)有机耗氧性污染生活污水和一部分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木质素等有机物。
这类物质进入水体,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多分解为简单无机物质。
在此过程中消耗水体中的大量溶解氧。
大量的有机物进入水体,势必导致水体中溶解氧急剧下降,因而阻碍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的正常生活。
严峻的还会引起水体发臭,鱼类大量死亡。
(2)化学毒物污染随着现代工农业生产的进展,每年排入水体的有毒物质越来越多。
有毒污染物的种类已达数百种之多,大体可分为四类:(1)非金属无机毒物(CN、F、S等)(2)重金属与类金属无机毒物(Hg、Cd、Cr、Pb、Mn等)(3)易分解有机毒物(挥发酚、醛、苯等)(4)难分解有机毒物(DDT、六六六,、多氯联苯、多环芳烃、芳香胺等)(3)石油污染随着石油工业的迅速进展,油类对水体特不是海洋的污染越来越严峻。
目前由人类活动排入海洋的石油每年达几百万吨以至几千万吨。
1991年的海湾战争造成的石油污染是至今最大的石油污染。
进入海洋的石油在水面形成一层油膜,阻碍氧气扩散进入水中,因而对海洋生物的生长产生不良阻碍。
石油污染对幼鱼和鱼卵危害极大,油膜和油块粘附在幼鱼和鱼卵上;使鱼卵不能成活或使幼鱼死亡。
石油使鱼虾类产生石油臭味,降低海产品的食用价值。
石油污染破坏优美的海滨,风景,降低了作为疗养、旅游地的使用价值。
(4)放射性污染水体中放射性物质要紧来源于铀矿开采、选矿、冶炼、核电站及核试验以及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等。
从长远来看,放射性污染是人类所面临的重大潜在性威胁之一。
(5)富营养化污染富营养化污染要紧是指水流缓慢、更新期长的地表水体,接纳大量氮、磷、有机碳等植物营养素引起的藻类等浮游生物急剧增殖的水体污染。
自然界湖泊也存在富营养化现象,由贫营养湖→富营养湖→沼泽→干地,但速率专门慢。
人为污染所致的富营养化,速率专门快。
在海洋水面上发生富营养化现象称为“赤潮”。
在陆地水体中发生富营养化现象称为“水华”。
在地下水中发生富营养化现象,称该地下水为‘肥水”。
一般认为,总磷和无机氮含量分不在20mg/m3 和300mg/m3以上,就有可能出现水体富营养化过程。
不同的研究者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划分指标给出不同的值。
(6)致病性微生物污染致病性微生物包括细菌和病毒。
致病性微生物污染大多来自于未经消毒处理的养殖场、肉类加工厂、生物制品厂和医院排放的污水。
▪水体污染源向水体排放或释放污染物的来源或场所称为水体污染源。
从不同的角度可将水体污染源分为不同的类型。
按造成水体污染的自然属性分类可分为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按受污染水体的种类分类可分为:地面水污染源、地下水污染源、海洋污染源。
➢按污染源排放污染物(或能量)种类分类分为物理 (热污染源、放射性污染源) 污染源、化学(无机物、有机物)污染源、生物污染源(如医院)。
➢按污水产生的部门分类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农业退水、大气降水。
污染源的种类不同,使水体的污染程度不同,污染物在水体中迁移转化规律也不同。
➢按污染源几何形状特征分类可分为点污染源(都市污水排放口,工矿企业污水排放口)、线污染源(雨水的地面径流)、面污染源。
(1)点污染源是指由都市和乡镇生活污水和工业企业通过管道和沟渠收集和排入水体的废水。
点污染源排放的废水量和污染物量能够从管道或沟渠中直接量测流量和采样分析组分浓度确定,但如此做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经费和其它条件有限时,常采纳排污指标推算的方法▪ 居住区生活污染量 的计算式如下:式中: ----居住区生活污水量,L/sq-----每人每日的排水定额,L/(人·d )N-----设计人口数,人Ks----总变化系数(1.5~1.7)▪ 工业废水量按下式估算: 式中: m-----单位产品废水量,L/tM-----该产品的日产量,tK i ----- 总变化系数,依照工艺或经验决定t------ 工厂每日工作时数,h86400qNKs Qs =Qs tmMKi Qs 3600=Qs Qs第二节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水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河流和湖泊等地面水体与地下水是相互补充、相互阻碍的,海洋是内陆水的受体。
一个水体是由水、底质和水生物三部分组成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阻碍的。
在进行水环境评价时,一定要注意水体之间和水体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造成水体污染的任何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都有其本身的运动规律和存在形式。
它们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水域中都有专门大差不,进行水质评价时,就需了解和掌握要紧污染物在运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变化趋势。
为此,要研究水环境变化的时刻和空间规律。
从时刻因素上考虑,要掌握不同时期、不同季节污染物动态变化规律,从空间因素上考虑,需要掌握水体的不同位置、不同深度处水的质量参数的变化规律,只有了解这些差不多规律才能使水体质量评价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水环境是河流、湖泊、海洋、地下水等各种水体的总称。
水环境评价包括地面水(河流、湖库、海洋等)、地下水、水生生物、底质等的评价,本章要紧介绍地面水环境质量评价。
1)地面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该部分内容包括了环境现状的调查范围的确定、环境现状的调查时刻的确定、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现有水污染源调查、水质调查、水利用状况(水域功能)的调查、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评价水质现状要紧采纳的方法是文字分析与描述,并配合数学计算。
可用检出率、超标率等统计数字讲明水质的状况。
关于地面水质量评价,方法包括水环境指数法、生物学评价方法和概率统计方法等。
依照建设项目的种类、性质及其水文和地理条件,首先确定评价范围。
一般潮汐河流的评价范围可大些;水闸操纵的河流评价范围可小些。
将水质的历史资料和现场监测数据整理分析,采纳下列方法进行现状评价。
①单项水质参数评价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水质评价方法,该方法简单明了,可直接了解水质状况与评价标准之间的关系。
其评价采纳标准指数法,即sj ijij C C S(14-29)式中 Cij —-——I 污染物在j 点的浓度,mg/L;Csj ——水质参数I 的地面水质标准,mg/L 。
例题:某Ⅲ类水BOD5实测浓度代表值是4mg/L, Ⅲ类水域的标准值是4mg/L,该水质因子是否达标。
( )A.达标B.不达标C.不一定D.条件不足《环境阻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在地面水环境现状评价时,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大于﹥1,表明该水质参数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对溶解氧和 pH 值而言, 其单项水质参数具有不同的定义式 :DO 的标准指数si j i j DO DO DO DO DO S --=, DO j ≥DO s(14-30)siDO DO DO S f 910-= DO j <DOs(14-31)tDO i +=6.31468(14-32)式中DO f ——饱和溶解氧的浓度,mg/L ; DOs ——溶解氧的地面水质标准,mg/L ;t ——水温,℃。
pH 的标准指数为sdj j pH pH pH S --=0.70.7,(14-34).70.7,--=sv j i pH pH pH S(14-35)式中 pH j ——河流上游或湖(库)、海的pH 值; pH sd ——地面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 值下限; pH sv ——地面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 值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