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动作特征_圆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舞有哪些特点

中国古典舞有哪些特点

中国古典舞有哪些特点中国古典舞有哪些特点中国古典舞并不是一直就存在的,作为一种代表或象征中国传统艺术的舞蹈文化,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宫廷舞蹈或更为遥远时代的民间舞蹈。

那你知道中国古典舞特点吗?一、中国古典舞的舞韵精奥——圆润流畅“圆润”是中国古典舞的突出特征。

在中国古典舞蹈中,其动作与内容的差异及对立方面互相结合,互济不足,从而构成高度的协调、平衡、一致的整体,形成一种“圆”的艺术。

而在生活中,“行云流水”、“曲折婉转”、“龙飞凤舞”、“闪转腾挪”等词语,也经常被用来形容中国古典舞。

的确如此,单从中国古典舞的舞姿造型、动势动态来看,它确实一直体现着“圆”和“终点回归起点”的圆运动原则。

中国古典舞被称为是“划圆”的艺术——无论是身体体态的拧、倾、圆、曲,还是舞蹈动律上的起承转合规律,及平圆、立圆、八字圆的运动轨迹上,都充分体现出了中国古典舞的“圆”之美。

可以说,中国古典舞的舞韵精奥即是圆润流畅。

实际上,中国古典舞蹈的圆周运动,其实暗地里冥合了中国传统“周而复始”的流序。

在中国古典舞里,“圆”得到了最精纯、最深刻的展示与表现。

中国古典舞表演艺术在往复回环的舞台、盘桓往复的时空、无限绵延的艺术空间中,实现了对生命曲线之美的再现,沉淀出了契合宇宙自然之“道”的圆道。

二、中国古典舞的特有神韵——形神兼备“神韵”是中国古典舞的美学特点之一。

所谓“神韵”,指的是神采气度与风格韵味的统一。

“神”,表现为一种精神、气质;“韵” 则体现一种品位,一种和谐与风雅。

如果说“神”中透着阳刚之气,而“韵”里则含着阴柔之美,中国古典舞的神韵,即体现为形神兼备的特点。

中国古典舞蹈中,“神”是不可捉摸的、,但其“形”却可视可感,同时它也是艺术家之神情意的物质载体。

中国古典舞以深厚的思想与深邃的感情为内涵,并以其作为统领“形”之“神”,而气韵,则是形神合一,是内在神韵与外在形象交融而达到的艺术的至高境界,同时也是思想的深刻和情感丰富的意象表现。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动作特征_圆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动作特征_圆

中国古典舞是建国后,在我国丰厚的传统舞蹈艺术的基础上,创建起来的一个新的舞蹈学科。

它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始起步,至今已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

在五十年的岁月里,他已经形成一套趋于成熟的中国民族自己的、独立的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

然而在“文革”时期,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随着“四人帮”的倒台,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北京舞蹈学校由中专升格为大学,中国古典舞又获得了新生,它在尽可能保存传统舞蹈自身的品质下,对其它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进行了吸收和发展,创建出了今天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

由此可见,中国古典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结晶,它在中国舞蹈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堪称中国舞蹈的代表舞种。

中国古典舞“身韵”是中国古典舞“身法”与“韵律”的总称。

“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相互渗透,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

然而在这精髓之中,无一不蕴含着一个永恒的规律及特征———圆。

下文就以中国古典舞的这一特征,阐述我个人浅薄的认识。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圆”的审美1、传统文化与中华精神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延续了5000余年的伟大民族,必定有一个在历史上起主导作用的基本精神,这个基本精神就是这个民族延续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内在动力;这个精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华精神”。

它集中表现于《周易大传》中的两个命题上,在《周易》中,排在前面的乾、坤两卦是总纲,是统摄其余62卦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由乾卦《象传》提出的。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由坤卦《象传》提出的。

古代哲人认为,人生在天地之间,是天地的精华,应该“与天地和其德”,体现天地的德性和特点。

天和地是自然界中最大的两个物象,“天”的德性是健运不已,日月星辰是有规律的运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歇止。

人也应该仿效它,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地”的德性是顺育万物,大地以博大的胸怀包孕万物,以丰富的养料哺育万物,人也应该仿效它,兼容并包,“厚德载物”。

论“圆”在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的体现

论“圆”在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的体现

论“圆”在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的体现作者:张航王茹辛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12期摘要:中国古典舞在周而复始的寻找“圆”,它所付载的是几千年的阴阳观念。

“圆”中生万变,万变不离其“圆”,“圆”是人体运动形式中共同的,并不是仅限于中国古典舞身韵,其他舞种也有“圆”的运动形式,但都不是以“圆”为核心,以“圆”为依据,以“圆”的哲学思想为审美原则,所以并未构成这一舞种整体上的运动风格。

而中国古典舞身韵在舞姿造型、运动轨迹、节奏处理上,都与“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关键词:圆;身韵;体现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6-0110-01中国古典舞身韵体现中华民族气质和古典文化精神。

在千变万化的古典舞身韵中,古典舞最显著的特征是“万变不离其圆”。

从单一的手臂形态到整体的舞姿造型,从动作和形式到运动轨迹,都与“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世界上任何一种艺术现象只能从该民族的文化中去寻找它产生的根源和契机,也需要将它与本民族的文化联系起来分析。

“圆”是人类对宇宙穹窿最早的认识,“圆”的美是先民们遥望银河璀璨和丽日中天的浩渺天际时最先体验到的。

它的无穷奥妙,是世上任何别的事物难以代替的。

“圆”具有的美,体现在人体运动上,也构成最佳的形体和最佳的运力法。

作为东方人体文化的理论基础可以“三论二说一图”概括之。

这“三论”就是“天人合一论”、“心身统一论”和“元气自然论”;其“二说”就是反映人身内气脉运行的经络学说和反映人身体内各脏器四肢身体之间关系,以及人与环境生克相应关系的阴阳五行学说;那一图就是包罗万象的“无极与太极互换图”。

这些理论构成了华夏民族系统的民族文化框架支柱,也形成了东方人体文化深蕴民族文化内涵的根本原因,天人合一观是东方人体文化发生机制和创造规律的根本指导,而身心统一论则是东方人体文化的伦理和民族特色的形成的根本依据,也是中国哲学:“知行合一”观在人体文化上的体现。

古典舞的圆

古典舞的圆

【摘要】中国古典舞在舞姿造型,动态动势上体现着“圆”和“终点回归起点”的走圆运动原则,即动态和静态之间圆的相互转变和结合。

圆是中国古典舞的突出特征,有着“平圆,立圆,八字圆”的三圆动作轨迹。

“圆”对动作的发展空间影响很大,在一个圆形的球体中,你可以找到无数条发展的路线,它的每一个点都有发展的空间。

中国论文网/5/view-1924826.htm【关键词】中国古典舞;圆;动态特征一、中国古典舞特有的动态特征“圆”1、中国古典舞中“圆”的构成圆是由曲线构成的,它意味着流畅、运动、柔润、舒展,蕴藏着动态、圆满、整体、灵活的含义。

“圆”形思维影响着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艺术文化和哲理形成特殊的审美,表现在中国古典舞中就是“走圆”与“划圆”。

人们常以“行云流水”、“曲折婉转”等对中国古典舞加以赞誉及形象描述。

确实,中国古典舞在舞姿造型、动势动态上一直体现着“圆”和“终点回归起点”的走圆运动原则,被称为是“划圆”艺术。

其划圆规律也渗透在中国古典舞的整个舞姿动作始终,无论是身体体态的拧、倾、圆、曲,还是舞蹈动律上的起承转合规律(欲左先右、欲前先后、欲张先含等),及平圆、立圆、八字圆的运动轨迹上,都充分体现出了中国古典舞的“圆”之美。

2、中国古典舞中“圆”的艺术精神“圆”不只是指动作的线条,它更重要的是指艺术精神的圆浑完整,表演内容的饱满丰润。

“圆”也是指动作与动作之间的变化与联系,浑然一体、柔和自然、没有棱角、玉润珠圆。

它在更多的层面是指方圆之圆,在各式各样的手、眼、身、法、步里都采取曲线弧线,是圆转之圆;讲究流动自如、如云如水,是圆浑之圆;重视收敛含蓄、富有弹性,因而动静都有韵味,是圆熟之圆;熟能生巧,经过艰苦锻炼达到逼真与自然的地步,是最重要的是圆满之圆。

二、中国古典舞“圆”的基本特征中国古典舞“身韵”是中国古典舞“身法”与“韵律”的总称。

“身法”属于外部技法的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

这两者之间的相互结合与相互渗透,就是中国古典舞的精髓之所在。

试论中国古典舞身韵的特征

试论中国古典舞身韵的特征

试论中国古典舞身韵的特征作者:陈浩来源:《商情》2009年第24期[摘要]中国古典舞在我国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同时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艺术结晶。

要想充分完美的体现出中国古典舞身韵的精髓所在,就需要深入了解它所包含的内在理念。

[关键词]韵律特征联系一、形1.形的概念形指外在直观的体态或动作,它表现为万千的体态和变化的动作以及之间的连接。

“形”是艺术表现形式最基本的特征,没有“形”就失去了表现艺术特征最直接的媒介。

所以“形”在身韵当中的作用是基础也是最原始的。

2.形的特征(1)“形”的艺术特征在于“拧、倾、圆、曲”的基本形态和舞形姿态不管是造型或者是动作都是在“拧、倾、圆、曲”的基本形态和舞形舞姿下完成的,所以是这些细小的特征给“形”增添了丰富多彩的“表情”。

平时我们所做的造型基本上都是通过身体各部分的拧倾,形成不同角度的配合,从而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立体感强的造型。

身韵当中的动作轨迹大多以划圆为主,人体的运动路线都是以呈现圆或圆弧,强调以腰为轴的“平圆、立圆、八字圆”运动路线;而身韵的“形、神、劲、律”四大核心特征中的“形”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身韵中“形”的特征,一是指“平圆、立圆、八字圆”的运动轨迹;二是指动作呈现“拧倾圆曲”的外部形态特征。

另外,舞蹈的生命力不单单只是停留在静止的“形”上,而是在于运动的过程上定位为“圆”的艺术,“形”离不开运动中的“圆”和“游”这两个特征。

(2)“形”的特征在于遵循“起于心、发于腰、行于体”的艺术规律“身韵”当中的“形”这个特征,可以概括为以“拧、倾、圆、曲”的体态美为重点,以腰部的动律元素为基础,以“平圆、立圆、八字圆”的运动路线为主体的形态与动作。

古典舞身韵,是以八大基本动律元素为代表的多种以腰为轴的动作。

从动作的技法和方法上来分析,形成人体“三圆”运动的根本关键在于腰部,腰部是这些动作的发力点以及中心。

其次,无论我们做任何动作,都要先从内心的念想和意识开始,由腰底发力从而发展延伸到全身的整体运动。

中国古典舞中对“圆”的展现

中国古典舞中对“圆”的展现

艺术大观Art Panorama264中国古典舞中对“圆”的展现万艺(三明市客家文化艺术中心,福建 三明 365000)摘要:在中国古典舞中,基本舞姿是形,而技术技巧则是魂,身韵则可谓是古典舞的神了。

但是在古典舞中,不论是动作,还是技术技巧,还是身韵,它们大多都是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特性来展现的,那便是对“圆”的运用。

可谓“圆”也是中国古典舞所追求的一大特性。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圆;展现一、中国古典舞简介(一)中国古典舞的来源中国古典舞起源于中国古代,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发展历程,但是由于战乱、改朝换代等等诸多因素,使得这些古代的乐舞文化并没有直接地传承下来。

如今的中国古典舞是中国当代的舞蹈艺术家前辈们于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的对中国古代乐舞文化复苏出来的一种舞蹈艺术,它是对中国古代乐舞的模仿与复苏,同时也蕴含了当代舞蹈艺术家们当代的艺术审美追求。

舞蹈家们对中国古典舞的复苏,主要是对中国戏曲舞蹈、武术中的动作进行提取、加工、升华,并结合出土的文物及历史资料等,再由当代舞蹈家综合创作而来。

中国古典舞除了舞蹈动作保留了戏曲、舞蹈的某些特征,它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那就是我们常说的古典舞身韵,身韵是80年代的舞蹈家们将中国古典舞由外在的形拓展到内在的神韵的产物,通过身体内在的韵律来带动外在的形态,使得古典舞的发展空间得到了很大的拓展,也使得中国古典舞开始具备了“形”与“神”的共存,这时的中国古典舞才真正地得以复苏。

中国古典舞的另一大风格特点就是对“圆”的运用,“圆”是中国上千年文化的追求,“圆”已经成为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特色了,也是中国文化对美的追求体现。

如我们每年过节祝福时都说“团团圆圆”以及元宵象征着阖家团圆的寓意等,中国的八卦图所讲究的阴阳调和都是在圆之内呈现的……中国古典舞也同样讲究对“圆”的运用,这些主要表现在古典舞的技术技巧、舞姿动作以及身韵的展现上。

二、中国古典舞中对圆的运用(一)古典舞技术技巧对圆的使用技术与技巧是中国古典舞中十分重要的元素,可谓中国古典舞的灵魂。

17个古典舞步法详解

17个古典舞步法详解

17个古典舞步法详解一、圆场步。

1. 动作要领。

- 双脚正步位准备,膝盖放松微屈。

一脚脚掌内侧向前迈一步,脚跟先着地,然后脚掌迅速落地踏实,同时重心移至前脚,另一脚随即向前迈,双脚交替行进。

- 行进时,双脚轨迹呈弧线形,步伐要小而密,身体保持平稳,收腹提臀,上身正直,头部端正,眼睛平视前方。

- 手臂可根据舞蹈动作需要自然摆动,如双手在体侧划小弧线摆动,与步伐节奏相协调。

2. 舞蹈中的运用。

- 圆场步常用于表现人物在舞台上平稳、流畅的移动,如表现古代女子优雅地漫步于庭院之中,或者在群舞中营造出一种流动的美感,像水一般连绵不断。

二、云步。

1. 动作要领。

- 双脚并拢,脚尖向前。

以右脚为例,右脚向旁横移一小步,同时左脚跟随右脚方向移动,两脚之间距离保持不变,如同在云中漫步。

- 移动过程中,双脚脚掌内侧用力,膝盖相互靠拢,身体重心平稳地在两脚之间过渡,腰部要起到带动和控制的作用,上身保持端正,双肩放松。

- 云步可以向前、向后、向旁移动,在移动时,步伐要轻盈、缓慢,给人一种飘逸的感觉。

2. 舞蹈中的运用。

- 云步在古典舞中常用来表现神仙、仙女等超凡脱俗的形象的行走姿态,或者在抒情段落中营造出一种梦幻、空灵的氛围。

三、花梆步。

1. 动作要领。

- 双脚踮起,脚跟提起,脚掌着地。

以快速的小碎步移动,步伐频率较快,双脚交替的速度如同敲梆子的节奏。

- 移动时,膝盖放松,小腿灵活地交替运动,身体重心略向前倾,保持身体的平衡。

- 花梆步可以直线行进,也可以做弧线行进或者原地快速移动。

手臂可配合做出各种姿态,如双手在胸前做小五花动作,增加舞蹈的美感。

2. 舞蹈中的运用。

- 花梆步常用于表现活泼、俏皮的情绪,如古典舞中年轻女子欢快嬉戏的场景,或者在表现一些灵动的小动物形象时也会用到。

四、慢步(慢板行步)1. 动作要领。

- 正步位起,一脚向前迈出,步伐较大但速度缓慢。

前脚落地时,先脚掌着地,然后慢慢将脚跟落下,重心随之平稳地移到前脚。

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之“圆”的艺术

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之“圆”的艺术

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之“圆”的艺术一、中国传统文化对“圆”的审美1、传统文化与中华精神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延续了5000 余年的伟大民族, 必定有一个在历史上起主导作用的基本精神, 这个基本精神是这个民族延续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内在动力;这个精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华精神”。

它集中表现于《周易大传》中。

在《周易》中, 乾坤两卦是总纲。

乾乃天,坤乃地, 天地合一, 形为球体。

天地包罗了万物, 其又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最后万物又归天地。

这种循环不止的现象把“圆”的本质特征体现的是淋漓尽致。

所以我觉得“圆”是中国所有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在中国古典舞“划圆的运动”中,我们看到了佛家“轮回。

也感受到儒家“致中和”的思想,还可以看到道家(“万物负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观念)。

当然,划圆运动更是集中体现了《周易》的思想,根据《周易》的思想及太极阴阳图的启发,中国人发明了太极拳。

太极拳的动作轨迹基本上是循着圆和曲线进行的,中国古典舞虽然是一种与太极拳不同的运动,但其哲学依据却是一样的,它所体现的力的运动方式也是一致的,它们都属于一种内聚的力的表现。

2、“圆”的含义与体现在传统文化中的含义什么是圆,“圆”是不多不少的, 是圆满准确的, 而不是有棱有角的。

圆是数学中最基本的图形,“圆”大多用来表示形状,其实“圆”的外延远大于此,圆与科学、人文以及生活具有广泛的联系。

再说我国古代的圆文化,实际上是中国传统的圆形思维模式,在道家、宋代理学家及许多文化形式中都可以看到这种“圆”式思维,“圆”还是汉族柔性精神的具体表象,这种思维一直影响到今天。

学、电学、光学等的发展都离不开圆的推动。

(2)、圆与人文■以圆为善。

圆具有均匀、对称、圆顺,不偏不倚、公正、公平、客观的品质。

因此,以圆为善,这已经是人类的共识。

■以圆为范。

规矩成方圆,有方有圆,以圆为范,这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

天圆地方是中国传统思想。

■以圆为美。

西方数学哲学认为:“圆是最美的图形”,圆是美的化身,美的使者,以圆为贵,以圆为美,这也是人类的共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舞是建国后,在我国丰厚的传统舞蹈艺术的基础上,创建起来的一个新的舞蹈学科。

它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始起步,至今已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

在五十年的岁月里,他已经形成一套趋于成熟的中国民族自己的、独立的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

然而在“文革”时期,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随着“四人帮”的倒台,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北京舞蹈学校由中专升格为大学,中国古典舞又获得了新生,它在尽可能保存传统舞蹈自身的品质下,对其它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进行了吸收和发展,创建出了今天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

由此可见,中国古典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结晶,它在中国舞蹈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堪称中国舞蹈的代表舞种。

中国古典舞“身韵”是中国古典舞“身法”与“韵律”的总称。

“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相互渗透,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

然而在这精髓之中,无一不蕴含着一个永恒的规律及特征——
—圆。

下文就以中国古典舞的这一特征,阐述我个人浅薄的认识。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圆”的审美
1、传统文化与中华精神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延续了5000余年的伟大民族,必定有一个在历史上起主导作用的基本精神,这个基本精神就是这个民族延续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内在动力;这个精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华精神”。

它集中表现于《周易大传》中的两个命题上,在《周易》中,排在前面的乾、坤两卦是总纲,是统摄其余62卦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由乾卦《象传》提出的。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由坤卦《象传》提出的。

古代哲人认为,人生在天地之间,是天地的精华,应该“与天地和其德”,体现天地的德性和特点。

天和地是自然界中最大的两个物象,“天”的德性是健运不已,日月星辰是有规律的运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歇止。

人也应该仿效它,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地”的德性是顺育万物,大地以博大的胸怀包孕万物,以丰富的养料哺育万物,人也应该仿效它,兼容并包,“厚德载物”。

也就是要有淳厚的德性,要能够包容万物。

经过以上所述之后,我看到了古人们对“圆”的思想理念。

《周易》中的乾、坤两卦是总纲,乾乃天,坤乃地,天地合一,形为球体。

天地包罗了万物,其又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最后万物又归天地。

这种循环不止的现象把“圆”的本质特征体现的是淋漓尽致。

所以我觉得“圆”是中国所有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2、“圆”的含义与体现在传统文化中的含义
什么是“圆”呢?不多不少的,圆满准确的,而不是有棱有角的。

这不只是指动作的线条,更重要的是指艺术精神的圆浑完整,表演内容的饱满丰润。

“圆”也是指动作与动作之间的变化与联系,浑然一体、柔和自然、没有棱角、玉润珠圆。

它在更多的层面是指方圆之圆,在各式各样的手、眼、身、法、步里都采取曲线弧线,是圆转之圆;讲究流动自如、如云如水,是圆浑之圆;重视收敛含蓄、富有弹性,因而动静都有韵味,是圆熟之圆;熟能生巧,经过艰苦锻炼达到逼真与自然的地步,是最重要的是圆满之圆。

“圆”既是浑圆,本身就包括着旋转律动的作用在内,大至宇宙天体、小至细胞组织,无一不圆。

京剧的舞蹈动作可以说无一不是圆的,它承受了昆曲划圆圈的艺术,这就是中国古典舞蹈最显著的特点。

京剧的身段要有太极拳的“劲”,但是不要太极拳的“形”,使其身段来是大圈儿套小圈儿,身段都有圈,使出来才会好看。

“云手”,顾名思义就是以天上的云变化多端的迅速和轻飘的美而命名。

“云手”,不仅自身就是中国古典舞的一个典型动态,更是一种充满着形态变化的“起动”方式,这是因为“云手”本身是肩膀球体轨迹的划圆运动,“圆”及其线段——
—圆弧本身就比直线运动含着更丰富变化的可能性,在一个全方位的球体空间中,变化的丰富性更是妙不可言。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动作特征——
—圆
□单雷鸣




57
··
“圆”在舞姿与动作中的完美体现,是我们民族审美的一大特点,在舞姿与动作中有了“圆”的迹象,我们就会感到一种独特的美,因为它在舞姿中所体现的是饱满的也是完整的,在动作中,它的美可以照顾到各个方面,给人的视觉感既是有分量的又是干净利落的。

倘若动作与动作之间没有了联系、没有了圆,它就会显得僵硬、空虚,也就失去了其内在与外在的审美意义,这种动作是没有美感的,也是缺乏真实内容的。

二、“圆“是古典舞身韵的基本特征
1、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审美
中国古典舞身韵提出的审美方式和标准是地道的中国式美学观。

而中华民族这个历经了5000余年的文化传统大国,他对事物的审美标准其最中心的也就是“圆”。

不论为人处事、还是对世间万物的审美,讲究的就是“圆润”、“圆滑”。

围绕这个中心,我们也就可以看出中国古典舞身韵最基本的审美特点。

在中国古典舞身韵中运用最突出的也就是“拧、倾、圆、曲”这四个基本形态,他所追求的是一种韵味与意味的相结合,使其表现出一种我们民族独有的动与美的相结合。

在这几个形态当中,我觉得最具特色的就是“圆”。

“圆”在中国古典舞身韵中又分为了三种形态,即“平圆”、“立圆”、“八字圆”。

“圆”对动作的发展空间影响很大,在一个圆形的球体当中,你可以找到无数条发展的路线,它的每一个点都有发展的空间,再一个就是中国古典舞特别讲究的一点——
—“气场”。

我觉得这里所说到的“气场”也就是一个人超出自己身体之外的、对空间的占有感,而这个占有感就像是一个球体把自己包容了起来,然后经过气与意的相结合,使其无限扩大的一种虚拟感。

所以说“圆”是可以千变万化、无限扩张的。

在这里,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舞身韵取其“圆”的审美特征。

2、“身法”与“韵律”
在文章的一开始就提到过,中国古典舞“身韵”是中国古典舞“身法”与“韵律”的总称。

那么“身法”与“韵律”又是从何而体现的呢?专家们给了我们一个这样的概念,“身法”属于外部技法的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

这两者之间的相互结合与相互渗透,就是中国古典舞的精髓之所在。

我们也可以说“身韵”就是中国古典舞之灵魂。

在“身法”的含义里包含着人体动作的“拧、倾、圆、曲”这四个基本形态,而这就是中国古典舞对“身法”基本的审美要求,这也是我想要说的“圆”在其中的重要地位。

舞蹈是一门用肢体来表达情感、表达思想的艺术,为了使其在表达思想、表达情感时更加赋有艺术之美感,所以我们才会赋予这些我国传统所特有的审美形象于其内,使其更具魅力、更加体现出我们民族的审美特点。

我们赋予其这些审美形象,也就和我们平时在日常生活中说话交流一样,用成语或一些词语来修饰所述的语言,使其更形象而又赋有内涵。

“韵律”是一种很内在的表现形式,它一般都体现在自身的律动性和内涵神态上。

一个舞蹈演员只有漂亮的身法,而没有了“神韵”,也是完全不行的,就像是一个人只有躯体而没有灵魂一样。

例如由我团崔巍导演新近排演的大型佛教文化歌舞史诗剧《和平颂》里的”墨舞”一篇,我在这段舞蹈中的表演,着力体现自己对于古典舞当中”圆”的审美与认识,刚强中透视着柔美、柔美中透视着圆润,努力使表演达到一种独具魅力的刚、柔之美,而这些特征恰恰是”圆”的充分展示。

三、“圆”在中国古典舞训练中的重要性
在中国古典舞的训练当中,我们可以发现无数个圆的轨迹,我觉得这是必然的。

我认为“圆”可以比作是动作之“源”,在训练当中我们必须要学会合理运用这个“圆”。

如果在训练中没有了圆的动势与动态,这样的动作是没有美感的。

比如说“风火轮”这个动作,它的动势就是一个典型的“八字圆”,有很多初学舞蹈的学生对动作的路线与特点非常的模糊,一味的模仿老师外在的动作,而忽视了这个动作的最终动势与动态,也就是在腰中所呈现出来的“八字圆”。

没有了这个圆,就失去了其训练的意义与价值,最后只是在抡胳膊,在视觉的效果上也就失去了这个动作的审美特点。

还有很多学生做动作不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协调。

这是因为他对动作路线或是发力要求掌握的不够准确。

比如说“平转”,这个动作所走的是一个”平圆”的路线,以整个身体为主轴,双脚连续的走半圆形而形成的。

为什么就有人会做不好呢!这就是因为身体的力量不是依循这个”平圆”而走的,脚下的路线也就不会形成半圆形了,没有了圆形动力,动作的训练意义也就失去了。

在古典舞的训练当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都是因为忽略了“圆”的重要性,使其动作失去了训练价值与审美特点。

我对中国古典舞浅薄的认识当中,还觉得“圆”对人体四肢的释放起着很大的作用。

因为“圆”对动作的发展空间有着很大的影响,人在一个球状的气体当中,可以没有任何局限的去利用四肢,在不同的方位发展出无数动作和无限的衍生,使其动作更加大气和丰富。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圆”对中国古典舞训练的影响,其意义的重大是不言而喻的。

最后,愿中国古典舞这一博大而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在艺术的道路上写出更多更辉煌的诗篇。





58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