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阅读之句、段在文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方法(高分技巧)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方法(高分技巧)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方法(高分技巧)语文的散文也是高考考试中的一大重点,很多学生在读了通篇之后对于整篇文章写的什么都不怎么题解。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方法,期望大家宠爱!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方法及流程1.知识模式(储备)(1)、首句(段)——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铺垫,埋下伏笔。

尾句(段)——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

转承句(段)——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中心句(段)——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点睛句(段)——点明全文中心,统领下文;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情感句(段)——抒发猛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冲突句(段)——从字面上看自相冲突,但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

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2)、散文主体材料及穿插性材料作用:主体材料可更好地表现主旨;穿插性材料对主体性材料起着补充、丰富、拓展的作用,行文更活泼,曲折有致,丰富或深化主旨。

2、思维模式(1)、位置定位。

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不同。

材料所在段落的范围。

这些都是答作用题首先要思考的。

(2)、把握句段、材料的基本内容,以此作答,这是前提。

(3)、抓住句段及材料在上下文中的关联作用。

即使题干上没有要求说“具体”作用,在答题中也切不行笼统回答“承上启下”。

(4)、依据不同文本的内容安排,有时还要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

这类手法的作用还有“对比”“衬托”等。

3、答题模式结构上:常见的表现手法1.承上启下:既承接了上文……,又引起了下文……,由……过渡到……(物人,景情,事理),由……转而写到……2.引起下文:为下文写……埋下伏笔,为下文写……张本,为……进行了铺垫,呼应下文……,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3.总结上文:呼应上文……,点明白全文的主旨,并进一步……,卒章显志,表达了……4.线索: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文中x次消灭,层层递进,逐层深化,把……感情推向内容上:是为了写什么或为了说明什么(主要内容或主题),抒发了……情感,表现手法、用得比较生动的词句及其表达效果(2)、关于引文(引述、穿插性材料)在原文中的作用的答题模式。

一文讲透高考散文阅读结构思路

一文讲透高考散文阅读结构思路

【苏派语文备考】一文讲透高考散文阅读结构思路一、行文思路(一)纵向式1.时间顺序:这种思路主要适用于写人记事散文和文化历史散文,写人记事散文特点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写人记事,文化历史散文特点是追叙史实、联系现实来抒发感慨和思考。

这类散文内部结构一般为相承式。

示例:《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作者就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思考“一个消逝山村”的“前世今生”。

(也可参考古代散文《登泰山记》)2.空间顺序:这种思路主要适用写景类散文和场景变换类叙事散文,写景类散文以移步换景、景变情迁为特点,其内部结构关系一般为相并关系。

场景变换类以在场景变换中进行叙事为特点,其内部结构一般是相属式。

示例:《荷塘月色》作者的游踪是出家门—去荷塘—观荷塘—回家门(空间顺序)《故都的秋》作者通过“破院赏秋”“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凉闲人”“秋日红枣”五幅画面来表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

3.逻辑顺序:这种思路主要适用于抒情说理类散文。

作者以情感抒发或哲理思考统率全文,最能体现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逻辑顺序通常从事物事理的不同方面展开,彼此之间没有前后关系,有主次联系、因果联系、递进联系、总分联系,或没有明显的时空联系,都可以看作是逻辑顺序。

示例:《荷塘月色》情感变化:不静——求静——得静——出静《故都的秋》紧紧围绕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展开描写《记念刘和珍君》无论是“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还是“无话可说”,都饱含着鲁迅先生的“悲愤”。

(也可参考古代散文《赤壁赋》)(二)横向式1.总分式:这种思路多适用于情理类散文。

一般结构是开门见山点明主旨(或是感情基调、或是观点态度),然后从不同的维度、层面展开论述或抒情。

示例:《故都的秋》文章开篇将故都的秋与江南的秋进行对比,点明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然后整篇文章是以“清、静、悲凉”为中心层层递进,逐步刻画了故都的清秋景色。

2.对比式:这种思路多适用于抒情类散文。

一般结构是通过时空对比来突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或感悟。

2020解析高考散文阅读题中的“句段作用”题

2020解析高考散文阅读题中的“句段作用”题

解析高考散文阅读题中的“句段作用”题散文阅读之“作用”一、整体分析结构思路作品的结构是指作者行文思路的外在表现,指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谋篇)、行文线索以及段落间(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与安排。

1.整体构思(布局谋篇),包括文章结构的安排和材料的组织文章在结构上有三种层次关系。

第一种是相承,它包括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通常表现为: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

第二种是相并,它包括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通常有并列式、对比式等。

第三种是相属,它包括总分关系和分总关系。

材料组织的方式有以下几种: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③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组织材料,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

需要指出的是,组织材料的方式常常是线索本身;有时材料组织的呈现形式可以从全文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构思篇章的技巧有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

2.行文线索散文的常用线索有感情线索、事物线索、人物线索、思绪线索、景物线索、行程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等。

复杂的文章,线索不止一条。

抓线索,一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和表现手法。

以物喻人的散文一般以作者对“物”的理解或情感为线索,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叙事记人散文一般以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与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抒情散文往往以感情为线索。

阅读时抓住线索有助于我们了解文章的立意,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

三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四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部分,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常见题型有:(1)直接梳理文章思路,答题时要根据事件发生的各个阶段,梳理出明晰的结构思路。

如文中有线索,可以按照线索归纳梳理。

(2)梳理作者思想感情(心理)变化。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指导:散文阅读之句段的作用与句子含义分析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指导:散文阅读之句段的作用与句子含义分析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指导:散文阅读之句段的作用与句子含义分析散文阅读之句段作用理解题考点阐释散文语言含蓄,意蕴丰富,写法多样。

一如修辞是对语言材料的选择、锤炼和组合,散文独特的写法可以是情节的巧妙安排,可以是开头结尾的处理,可以是引用诗句、典故等手法的运用。

这些写法往往是作者的匠心所在,而分析散文的写法作用是鉴赏散文的重点。

设问方式1.文章某一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作者以“××”为题,为什么?请简要说明。

3.文章第×段运用了某种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引用××的话的作用。

5.请结合全文简析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6.文章第×段,作者引用诗句的作用是什么?7.请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妙处。

8.文中划线句子是否可以改为“……”,为何?9.文章第×段的安排有何艺术效果?10.文章第×段在结构上有何巧妙之处?解题方略分析句段作用“4角度”1.内容方面(理解能力)内容方面的作用是最基础的作用,即我们首先得搞清楚作者写的是什么,写出了什么。

如:人、物、景——特点事——交到时间、地点、人物、关键事件情、理——阐释了什么道理/点明了主旨2.结构方面(文本特征)即内容与上下文、前后文、乃至全文内容之间的关系。

而具体是什么样的作用,首先需要进行定位,因为位置不同,作用就不同。

(1)开头:①总领全文,开篇点题;营造……的气氛,奠定……的感情基调;②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中间: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内容,引出下文关于……的描写②前后呼应:照应上文的…内容,为下文……的情节埋下伏笔/做铺垫③或衬托作用(在行文中为了彰显叙述主体而谈到其他事物,其他事物具有衬托作用;渲染烘托某种氛围,为人物的出场营造氛围/为抒情做铺垫……)(3)结尾:①总结全文,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②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卒章显志;或含蓄的表明主旨(往往借助象征性的景物描写)使文章委婉含蓄,言已尽而意无穷。

2024届高考散文阅读复习之分析散文句段的作用

2024届高考散文阅读复习之分析散文句段的作用

③ 内容层面 突出主题;丰富内容;凸现主旨;强化情感 中
间 结构层面 承上启下;呼应前文;前后照应;拓展延伸;宕开一笔;形成波澜等 句

表达效果
增加趣味;生动形象;丰盈内容
关联教材:《故都的秋》中第12段的议论有无必要,可否删去 ? 12段议论有必要,不能删去。原因如下: ①通过本段,作者营造了一种文化氛围,在自然气息之外再添一重要文化气 息,与“故都”题旨暗合,并且丰富了文章内容, ②从行文章法看,这里宕开一笔,纵横议论,同时显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 开阔思路。
③欣慰的是,季节扯起的丹青屏风里,总有一棵需十余个大人合抱的千 年古樟,华盖如伞,累了,就在树下坐一坐,仰望绵延浙岭,聆听“吴 楚分源”的回声。穿村而过的浙源水、徽饶古道在炊烟袅袅里把日常琐 碎的生活串成一幅恬谧幽静的水墨画,人在画中,画在人中,昔日贩夫 走卒、野老道者的身影渐行渐远在徽墨涂抹的山水间,一丝淡淡的忧伤 悄然在心里泛浮,随着雨滴从瓦片上、树叶间滚落下来,把人带进梦里 故园。 (第三段写追寻中,有领略如画美景的欣喜有昔日美好行将消逝的忧伤 ) ④一堵堵布满青苔的墙壁上还隐约留存着经年的墨迹,那是徽墨的遗韵 吗?石板路上,不时与村人擦肩而过;老宅门内,不时与老人目光相撞 。在虹关,我拾掇了一串烙上徽墨温度的词语:质朴、慈祥、安然,小 桥、流水、人家……虹关,允许我拾取半截残墨,记下一串与徽墨有关 联的大街小巷地名。
2024届散文阅读复习 之
分析散文句段的作用
01
考法探究
回顾教材
1、《故都的秋》中第12段的议论有无必要,可否 删去?
2、《荷塘月色》中,作者追忆六朝时的采莲场景 有何作用?
高考真题
●(2021·全国Ⅱ卷)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请简要分析。 (《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 ●(2020·新高考Ⅰ卷)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 对此你如何理解?〔《建水记(之四)》〕 ●(2020·天津卷)文末引入林徽因的故事有何效果?(《线条之美》) ●(2018·北京卷)文章第④段对河蚌仙女梦想的描述与第③段的童话故 事相比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水缸里的文学》) ●(2014·山东卷)这篇游记为什么从杜诗写起?(《浣花草堂》)

高考散文阅读之语段作用分析题(学案及答案)

高考散文阅读之语段作用分析题(学案及答案)

散文阅读之句段作用分析题【学习目标】1.掌握特殊句段在散文阅读中的作用。

2.了解句段作用分析题的答题方法,及规范答题注意事项。

一、题型分析:句段作用分析,就是选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或段落,分析其在全篇结构思路中的作用。

这些句段往往是全文行文思路上的重点句子或段落,它们在结构上、内容上有特殊作用,表达上富有特色。

二、例题回放1.高考真题(1)(2020年山东卷)《建水记》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4分)【答案】①写饮食,就是写建水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②写饮食,就是写人的日常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水古城的城市品格。

(2)(2018年天津卷)《虹关何处落徽墨》文章在记叙寻墨的同时,为什么还用大量笔墨描绘虹关古村?(6分)【答案】①虹关具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②虹关是徽墨的产地,徽墨也成就了虹关。

③虹关引发了作者的乡愁。

④增添了寻墨历程情趣,丰富了主题。

2.模拟题中同类型题举例:(1)(五岳联盟一模)《黄昏时分》结尾写安拉的《黄昏》和引用郁达夫写黄昏的诗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4分)【答案】①写安拉的《黄昏》是为了交代自己想到几个难忘的黄昏的原因,并通过对比,突出自己拥有的黄昏的美好。

②引用郁达夫写黄昏的诗,以营造黄昏美好的诗意氛围,突出黄昏的美好和值得期待,强化情感。

(2)(山东潍坊2021-2022高考模拟题)《向往黄河》文章最后为什么要写与常大爷的偶遇?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分)【答案】示例一:①照应上文作者参加的红色活动的主题,使文章的结构更严谨;②赋予了黄河红色文化精神,丰富了黄河的精神内涵,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三、答题方法总结:1. 总结句段作用分析题常见提问方式:2.分析角度:3.解题步骤:4.答案组织注意要点:四、针对性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一片幸存的原始林梁衡①像一场战争突然结束,2014年林区宣布了禁伐令,喧闹的伐木场顿时门前冷落车马稀。

散文句段作用题答题技巧

散文句段作用题答题技巧

散文句段作用题答题技巧如下:
1.明确句段在文中的位置:首先需要明确句段在文中的位置,是
开头、中间还是结尾。

不同的位置,句段的作用也会有所不同。

2.分析句段的内容:仔细阅读句段,理解其内容,包括所表达的
情感、思想、观点等。

这是分析句段作用的基础。

3.联系上下文:将句段与上下文联系起来,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例如,如果句段在开头,可能是为了引出下文,为全文定下基调;如果句段在中间,可能是为了承上启下,连接上下文;如果句段在结尾,可能是为了总结全文,点明主旨。

4.考虑表达技巧:如果句段运用了特殊的表达技巧,如比喻、拟
人、排比等,那么其作用可能与这些技巧有关。

例如,比喻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拟人可以使文章更加具有情感色彩,排比可以使文章更加有气势。

5.结合文章主旨:最后,需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分析句段的作用。

如果句段与文章主旨紧密相关,那么其作用可能是为了突出、深化、突出、揭示文章主旨。

2025散文阅读——分析句段的作用

2025散文阅读——分析句段的作用
一九三三,六月十日在广州 (有删改)
这篇随笔的最后段跳转到作者在上海的生活见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 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这篇随笔的最后段跳转到作者在上海的生活见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 文本简要分析。 [解题思维] 第一步:明确句段位置,把握内容和形式。
不同位置的句段在文中的作用有所不同,充分理解文段的内容和手法,结合 读者,综合分析句段的作用。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先明确最后一段和上文之间的关联。从文中可知,上 文是写作者在轮船上的所见所闻,即轮船上“机械的力量”,而最后一段却写 到在上海的生活见闻,即大厦建筑工地机械的力量,“那有力的机械从高处把 一根又高又粗的木桩打进土地里面去”,二者都体现了机械的力量,给人带来 心灵的震撼,具有相似性,属于联想。
我不是诗人,但我却相信真正的诗人一定认识机械的力量,机械工作的灵妙, 机械运动的优雅,机械制造的完备。机械是创造的,生产的,完美的,有力的。 只有机械的诗才能够给人以一种创造的喜悦。
那些工人,那些管理机械、指挥轮船、把千百个人、把许多辆列车载过潭江 的工人,当他们站在铁板上面,机械旁边,一面管理机械,一面望那白茫茫的 江面,看见轮船慢慢地逼近岸边的时候,他们心里的感觉,如果有人能够真实 地写出来,一定是一首好诗。
接着分析作用。上文写轮船上机械的力量,最后写上海建筑工地机械的力量, 突破了时空限制,扩大感知认识领域,拓宽了文章的广度,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上文写“我”看到机械力量时“我不禁从心底生出了感动”
“我感到了一种诗情”“于是一种喜悦的、差不多使得我的心战抖的感情抓住了 我”,写“我”一个人的喜悦,而最后写上海大厦工地的机械力量时,“四周的旁观 者的脸上都浮出了惊奇的微笑”“给了每个人以一种喜悦。这种喜悦的感情,也就 是诗的感情”,拓展到许多人的喜悦,体现出对机械力量欣赏的普遍性,深化了 文章主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散文阅读之句、段在文中的作用
一、考纲要求:作品结构的分析,作品主题的概括
二、考纲阐释:“作品结构”指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

“作品主题”则要从句、段的内容为出发点,联系写作背景等进行分析概括。

三、常见题干类型:
1.某段(某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 … …这样写的用意(目的是什么)
3.分析写某段(句)的原因。

4.为什么要写某段(句)?
例1.简析文章第一自然段描写云雀的原因。

(4分)(2011第11套湖南卷《想飞》)
参考答案:
①描写出云雀飞向青天的高远与快乐;
②引出“我”对“飞”的渴望
例3、文章细致地描写了煤油灯的外形和使用方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6分)(2010全国卷一)灯火)
【答案提示】
(1)与后文新奇、眩惑的灯火形成对比,寄托作者对童年时光生活的深切留念和怀念;
(2)使童年的生活图景更真实、具体、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3)为后面两个温暖的场景蓄势;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例4、文章细致地描写了煤油灯的外形和使用方法,这样写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010全国卷一《灯火》)
【答案提示】
(1)为后面两个温暖的场景蓄势;
(2)与后文新奇、眩惑的灯火形成对比
例5、文章细致地描写了煤油灯的外形和使用方法,这样写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2010全国卷一)灯火)
(1)使童年的生活图景更真实、具体、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2)寄托作者对童年时光生活的深切留念和怀念;
四、答题思路:
1.审清题干要求,确定答题角度。

2.分析该句、段所写的对象及对象特点,概括出该句、段的内容大意及主旨。

3.结合上下文和全文分析该句、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五、答题要素:
1.内容上:内容大意+主旨
2.结构上:往往与该句段的位置有关
常规作用有:
开头段(句):
中间段(句):
结尾段(句):
14.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6分)(2010全国卷二《大河家》)
参考答案:
①介绍大河家的地理位置及其作用,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一二段)
②挑明写作缘由,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第三段)
③奠定文章的抒情基调,展现思想深沉、情感饱满的特点;
④总领下文,预示行文的内在结构是当下的感念与往昔的情景相互交织。

(第三段)
16.文中说:“此地指行业为客。

割麦人称麦客子,船把式称船客子,淘金人称金克子。

”综观全篇,这两句话有哪些作用?(6分)(2010全国卷二《大河家》)
参考答案:①上承前文作补充,指明了上一段中“船客子”的含义;②为后文作铺垫,解释下文“金客”、“麦客”等的含义;③使文章节奏有了变化。

六、规范提示
• 1.根据分值确定答案有几个要点。

• 2.根据文本的内容特点,在常规作用的基础上尽量补充一两点非常规的作用。

• 3.写出序号,分点答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