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四轮转向电动转向.
汽车动力转向与电控四轮转向

4WS中高速转向特性
直线行驶的汽车转向是下列两运动的合成运动:汽车 质心绕转向中心的公转和汽车绕质心的自转。如图 所示为2WS汽车中高速转向时车辆的运动状态:前 轮转向时,前轮产生侧偏角α,并产生旋转向心力使 车体开始自转,当车体出现自转时,后轮产生侧偏 角β,和旋转向心力,车速越高,离心力越大,所以 必须给前轮更大的侧偏角,使它产生更大的旋转向 心力,与此同时,后轮也产生与此相应的侧偏角, 车体的自转趋势更加严重。也就是说,车速越高, 转向时容易引起车辆的旋转和侧滑。向 时 车 辆 的 运 动 状 态
4WS中高速转向特性
理想的高速转向运动状态是尽可能使车体 的倾向和前进方向一致,从而使后轮产生 足够的旋转向心力。在4WS汽车通过对后 轮同向转向操纵,使后轮也产生侧偏角, 使它与前轮的旋转向心力相平衡,从而抑 制自转运动,得到车体方向和车辆前进方 向一致的稳定转向状态。
电控助力的分类
1.电子控制电动 液压式动力转向系统 电子控制电动-液压式动力转向系统 电子控制电动 2.电子控制电动式转向系统 电子控制电动式转向系统
电子控制电动-液压式动力转向系 二 电子控制电动 液压式动力转向系 统
• 与传统的发动机驱动的液压泵的助力的不 同点在于用ECU根据车速和转向角的变化 控制电动液压泵
四轮转向的目的
• 高速转向时使后轮与前轮具有相同的转向 角度使车道变更容易,保持转弯力平衡 • 低速转向时使后轮与前轮转向角相反降低 低速转弯的半径。 • 提高高速直线行驶时的稳定性
• 我们一般驾驶的汽车都是两轮转向汽车, 在中、高速做圆周行驶时,车身后部会甩 出一点,车身以稍稍横着一点的姿态做曲 线运动,增加了驾驶者的判断与操作的困 难
4WS中高速转向特性
中 高 速 转 向 时 2WS 2WS 4WS 和 同 向 转 向 操 纵 比 较
汽车转向新技术-四轮转向和电动助力转向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技术一、技术概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把电动机的驱动力传递给转向轴或齿条,进行转向助力的机构。
该系统由转向扭矩传感器、车速传感器、控制器、电动机、离合器和减速机构组成。
比起传统的液压助力转向,它的优点是:系统中的电机只在需要转向助力时才工作,汽车大部分时间正常行驶时电机并不工作,这样能量消耗很小,而传统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由液压泵及管路和油缸组成,为保持压力,不论是否需要转向助力,系统总要处于工作状态,能耗较高。
据估计,电动助力转向只是液压助力转向能耗的1/2,前者比后者使整车油耗下降3%。
二、现状及国内外发展趋势汽车电动助力转向技术近年来发展很快,美国德尔福等国际上大的汽车零部件公司,都已开发出产品,并在一些车上装用。
三、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内容: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电机、离合器、减速机构技术等。
汽车电子控制四轮驱动与四轮转向技术一、技术概述--汽车电子控制四轮驱动技术(4 Wheels Driving System 4WD)汽车的驱动力来源于轮胎对地面的附着,四轮驱动充分利用了车轮对地面的附着,当然会获得好的驱动性能。
但因转向时各轮的转弯半径不同,车轮转动的速度也就不同(内外、前后),四个轮不能通过刚性传动系统连接,必须在左右两轮间,在前后驱动轴间设置差速器。
带来的问题是四个轮的驱动力受与地面摩擦力最小的轮的限制,需要再设置差速锁。
汽车电子控制四轮驱动技术是通过传感器感知四个轮路面的情况,通过微电脑进行分析判断,通过电磁阀驱动,改变黏液偶合器的特性,在前后驱动轴之间,在左右轮上分配驱动力。
--汽车电子控制四轮转向技术(4 Wheels Steering System 4WS )汽车在行驶中转向时,由于受恻向力的作用,前轮有不足转向的特性,后轮有过度转向的倾向。
后者会引起汽车失去转向行驶的稳定性,车速越高问题越明显,甚至出现侧滑翻车。
解决措施一般是通过使后轮在与前轮相同的方向转动1-2度角进行补偿。
汽车新技术第4章四轮转向和电动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二十七分。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二十七分。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二十七分。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二十七分。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二十七分。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二十七分。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二十七分。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二十七分。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二十七分。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二十七分。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二十七分。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二十七分。
第十四页 二十七分。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二十七分。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二十七分。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二十七分。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二十七分。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二:八点 二十七分。
四轮转向技术

现代汽车新技术——四轮转向技术(4WS)四轮转向技术(4WS)一、概述1、什么是4WS4 Wheel Steering 即除传统的前两轮转向外,后两轮也是转向轮。
提高高速行驶或侧向风作用下的操纵稳定性,改善低速行驶的操纵轻便性,减小转弯半径1980年代中期开始在轿车上应用2、四轮转向的几何运动关系2WS:后轮不转向,转向中心在后轴的延长线上4WS:后轮逆相转向,转中心比2WS车更靠近车辆,亦即转弯半径小四轮转向技术(4WS)u对于4WS 车,主要控制后轮的转向角u当后轮转向与前轮转向相同时称同相位转向u 当后轮转向与前轮转向相反时称逆相位转向3、后轮的两种转向方式四轮转向技术(4WS)u4、四轮转向的作用u四轮转向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汽车在高速行驶或在侧向风力作用时的操纵稳定性u在汽车高速行驶时还易于由一个车道向另一个车道调整u改善在低速下的操纵轻便性,以及减小在停车场调车时的转弯半径u(1)4WS在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分析u4WS车高速行驶时,当受到侧向风或侧向路面干扰力时,车身姿态变化小,便于修正方向盘u在高速行驶时,后轮与前轮同相位转向,且转角较小u从转向盘到后轮转向的时间很短,转弯时车身姿态变化小,即目标行驶路线的跟踪性好u车身方向与实际行进方向没有很大差别,在高速行驶时具有稳定感u(2)4WS车在改变行车路线时的性能u后轮和前轮同一方向转动,在后轮也同样产生侧向力,于是车身的侧偏角小,甚至可以为零u汽车可以平顺地换道行使,从而提高了汽车的操纵稳定性u平动:纵向(surge)、横向(sway)、上下(heave)u转动:横摆(yaw)、侧倾(roll)、俯仰/点头(pitch)u在2WS车中,只有前轮转向,转角α,产生离心力,路面的侧向力(侧偏力)产生围绕重心的力矩u前轮转向初期,后轮直线行驶,无离心力,路面无侧向力u前轮路面的侧向力产生的围绕重心的力矩,使得车身围绕重心横向摆动(车身蛇形运动),操纵稳定性下降u理想的高速行驶转向,应该使车身方向与行进方向尽量一致,以抑制横向摆动u在4WS车中,前后轮同相转向,前后轮的同时产生离心力,路面的侧向力围绕重心的力矩互相平衡,抑制了横向摆动,保证了操纵稳定性四轮转向技术(4WS)(3)低速下的小转弯半径行驶当汽车在狭窄的停车场地转弯时,停车是否容易主要取决于转弯半径大小,4WS比2WS车转弯半径要小得多。
4-2认识四轮转向系统

二.四轮转向系统的类型
1.按照后轮转向机构控制和驱动方式的不同 电控四轮转向可分为电控机械式、电控液压式和电动式 三种。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四轮转向系统是电控电动式。 2.按转向方式的不同 可以分为同相位转向和逆向位转向。 3.按前、后轮的偏转角和车速之间的关系不同 分为转角传感型和车速传感型。
a)同相位转向
新课讲授
一.四轮转向系统
四轮转向系统(Four-wheelSteering 、4WS)是指汽车转向时,4个车轮都可以相对 车身主动偏转,使之起到转向作用,以改善汽车的转向机动性、操纵稳定性和行驶 安全性。主要应用在一些比较高级和新型轿车上。
一.四轮转向系统
1.汽车转向特性 (1)低速时的转向特性。
一.四轮转向系统
1.汽车转向特性 (2)高速时的转向特性。
一.四轮转向系统
2.四轮转向系统的优点 (1)直线行驶稳定性好。 (2)转向能力强。 (3)转向响应快。 (4)低速操纵轻便性,机动性好。低速行驶时,后
轮转弯方向与前轮相反,车辆转弯半径大大减小, 更易操纵。 (5)变换车道稳定性好。汽车高速行驶变换车道的 稳定性提高。
b)逆向位转向
图 4-2-3 同相位转向和逆向位转向示意图
三.四轮转向系统的组成
四轮转向系统前轮采用传统转向系统,后轮采 用直接助力式电动转向系统。其结构主要由 前轮转向系统、ECU、传感器、后轮转向执行 机构等组成。
五.电控四轮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
以车速感应型四轮转向系统为例,其工作特点是后轮偏转的方向和转角大小主要受车速的控制,同时也 响应前轮转角、横摆角速度的变化。转向时,传感器采集的前轮转角、车速、横摆角速度等信号送入 ECU,ECU将实时监控汽车运动状态,根据参数和控制策略分析计算后轮转角,并向步进电动机输出驱 动信号,通过后轮转向机构驱动后轮偏转以适应前轮转向,实现四轮转向。
第四章 四轮转向电动转向

汽车四轮转向技术
4WS今后发展趋势
尽管4WS能提高车辆高速稳定性和在停车场上进出的灵活性,但 目前仍有人对4WS提出异议,其理由如下: (1 )现在的前轮转向是非常完善的,可以充分地满足汽车行驶 需要,全四轮转向并不能使汽车转向性能有明显改善; ( 2 )4WS 与 2WS 在性能上仅有极微小的差别没有必要花这么多 钱,并把车子搞的这么复杂; (3 )如何去组合汽车的平移和转动这两种运动,使得汽车每一 瞬时都处于最佳的转向行驶状态,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用性技术 上目前还没达到成熟的地步; (4)如果能把同样的研制费用用于提高汽车轮胎性能和改善悬架 设计上,很可能在操纵性良好的2WS汽车上收到更好的效果。
Back
汽车四轮转向技术
二.汽车电动助力转向技术发展概况
1988年2月日本铃木公司首次在其Cervo车上装备EPS,随后还用在 了其Alto车上。在此之后,电动助力转向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得到迅速发 展。日本的大发汽车公司、三菱汽车公司,本田汽车公司,美国的 Delphi汽车系统公司、TRW公司,德国的ZF公司,都相继研制出各自的 EPS。 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EPS技术日趋完善,其应用范围已经从最初的 微型轿车向更大型轿车和商用客车方向发展。EPS的助力型式也从低速 范围助力型向全速范围助力型发展,并且其控制形式与功能也进一步加 强。
电动机的功能:根据电子控制单元的指令输出适宜的 辅助扭矩,是EPS的动力源。 对电动机的要求:不仅要求低转速大扭矩,波动小 、转动惯量小、尺寸小、质量轻、而且要求可靠性高,易 控制
Back
汽车四轮转向技术
减速机构
减速机构的功能:与电动机相连(见图),起降速增 扭 作用。
常采用机构:蜗轮蜗杆;行星齿轮机构。
四轮转向电动平台车底盘结构设计

XXXXXXX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四轮转向电动平台车底盘结构设计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车辆工程学生姓名:XX班级/学号:111111111/1111111111指导老师/督导老师:起止时间:2017年月日至2017年月日摘要摘要本次设计的四轮转向电动平台车是一种体积小、重量轻、具有一定通过能力的微型无人车辆。
其使用复合电源系统输出能量,使用轮毂电机提供平台车行驶时的驱动力,使用步进电机来控制平台车转向。
该平台车能够在搭载相关实验设备的情况下进行一定的科学实验,也可以在待在相关设备之后作为应急救援设施,在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发生后进入救援人员无法进入的区域进行救援搜救以及受灾情况探查工作,还可以成为一种通用开发平台,以供日后其他的开发人员以此为基础开发出更多的内容,以丰富其功能。
本课题的目标是依据当前可以达到的技术,设计并制作出一个可以在工程应用领域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四轮转向平台车,该平台车应当兼顾成本实用性、可开发性,既可以作为装载各种设备进行工作的平台,也可以作为工程领域研究人员通用的开发平台。
在分析国内外复合电源系统、微型无人车辆研究现状的基础下,该论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基于复合电源系统的四轮驱动、四轮转向平台车,该平台车车架主体由6060W工业铝型材连接而成,转向系统以及驱动系统安装在两块固定在车架上的铝板上,复合电源系统装在车架上,其他控制器、线束置于车架内部。
该平台车结构简单、体积小,具备微型无人车辆的基本结构,并可在后期添加设备以进行各类实验,也可直接作为通用开发平台进行其他研究。
关键词:平台车;复合电源系统;微型无人车辆;四轮驱动;四轮转向;通用开发平台AbstractAbstractThe design of the four-wheel steering electric platform car is a small size, light weight, with a certain capacity through the micro-unmanned vehicles.It uses the composite power supply system to output energy, the use of wheel motor to provide the driving force of the platform car, the use of stepper motor to control the platform car steering.The platform can carry out some scientific experiments in the case of carrying the relevant experimental equipment, and can also be used as emergency rescue facilities after the relevant equipment, after the earthquake,fire and other natural disasters into the rescue personnel can not enter the area to rescue the search and rescue As well as disaster detection work, can also be a common development platform for future developers to develop this as a basis to develop more content to enrich its function.The goal of this project is to design and produce a four-wheel steering platform with practical value in the field of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based on the currently available technology.The platform should be cost-effective and developable,both as a load a variety of equipment to work on the platform,but also as a field of engineering researchers common development platform.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mposite power system and micro unmanned vehicle at China and abroad,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four-wheel drive and four-wheel steering platform based on composite power system.The main body of the platform is composed of 6060W industrial aluminum.The connection system and the drive system are mounted on two aluminum plates fixed to the frame.The composite power system is mounted on the frame,and the other controllers and harnesses are placed inside the frame.The platform has a simple structure, small size,with the basic structure of micro-unmanned vehicles,and can add equipment in the late to carry out various experiments,but also directly as a common development platform for other research.Keywords:PlatformCar;Composite Power System;Mini-unmannedVehicles;Four-wheel Drive;Four-wheel Steering;Universal DevelopmentPlatform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一章概述 (1)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2研究现状及已有成果 (1)1.3 本课题的设计内容 (3)1.4 论文结构安排 (3)第二章总体设计方案 (4)2.1复合电源选型设计 (4)2.2底盘结构选型设计 (4)2.2.1主体车架设计 (4)2.2.2驱动系统设计 (5)2.2.3转向系统设计 (6)2.3本章小结 (6)第三章复合电源系统选型设计 (7)3.1复合电源概念 (7)3.2复合电源工作原理 (7)3.3复合电源系统储能装置参数匹配 (9)3.3.1蓄电池参数匹配 (9)3.3.2超级电容器参数匹配 (11)3.4 本章小结 (12)第四章底盘结构选型设计 (13)4.1 平台车车架设计 (13)4.1.1 平台车车架材料选择 (13)4.1.2 平台车车架尺寸计算 (14)4.2 车架强度分析 (16)4.2.1基于DM组件建立车架几何模型 (16)4.2.2 基于Mechanical组件的静力结构有限元分析 (17)4.3 平台车驱动系统设计 (19)4.3.1 平台车驱动方式设计 (19)4.3.2 轮毂电机容量计算 (19)4.4 平台车转向系统设计 (21)4.4.1 转向驱动机构选择 (21)4.4.2 转向系总体设计方案 (21)4.4.3 转向步进电机参数匹配 (22)4.4.4 联轴器的选择 (24)4.5 本章小结 (25)第五章总结与展望 (26)5.1 全文总结 (26)5.2 实物设计成果展示 (26)5.3 展望 (28)致谢 (29)参考文献 (30)第一章概述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汽车工业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反映了国家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带动作用大,在国民经济和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四轮转向控制系统.方案PPT课件

2WS
汽 车 中 高 速 转 向 时 车 辆 的 运 动 状 态
-
10
4WS中高速转向特性
理想的高速转向运动状态是尽可能使车体 的倾向和前进方向一致,从而使后轮产生 足够的旋转向心力。在4WS汽车通过对后 轮同向转向操纵,使后轮也产生侧偏角, 使它与前轮的旋转向心力相平衡,从而抑 制自转运动,得到车体方向和车辆前进方 向一致的稳定转向状态。
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如图所示为4WS横摆角比例控制系统的 组成,使后轮产生转向角的工作原理就是 转换后转向机构的控制阀油路,使阀芯左 右移动.在前轮转向时控制阀将后轮的最 大转角控制到5度,而与前轮转向无关时 将后轮转向角控制到1度.后轮转向是机 械式转向和电子式转向的合转向.
-
20
横摆角速度比例控制
-
23
后轮转向操纵机构
-
24
后轮转向操纵机构
机械式转向操纵机构的情况是通过缆绳将转动传递 到后带轮并带动控制凸轮,而凸轮推杆仿照凸轮外 形运动带动阀套筒左右移动。转向盘向左转动时, 后带轮作向右旋转。随着旋转,凸轮曲率半径变小,
凸轮推杆被拉出,阀套筒就向左移动。转盘右转时,
则相反。随着凸轮曲率半径变大,凸轮推杆被推进, 阀套筒就向右移动。由于阀套筒和阀心的相对位移, 使来自液压泵的工作压力油路被切换,转向盘左转 时,阀套筒就向左移,使油液进入液压缸的右室, 动力活塞向左移动,此时与活塞一体的拉杆向左移 动,将后轮向右转。
-
29
4WS系统的应用
四轮转向系统在日本的本田,马自达轿车 以及美国各公司的轿车上都有应用,如97 款三菱3000GT,94款本田Prelude.
-
30
最新车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四轮转向技术
4WS车在改变行车路线时的性能
一辆传统的 2WS 车,在转弯开始时仅转动前 轮。由于从前轮开始弯转到后轮也跟着开始转弯 之间,有一个时间差,在这段小的时间差里,因 为后轮没有侧向力,会使车轮后部向外偏移。 对于4WS车,因为和前轮同一方向转动后轮, 所以在后轮也同样产生侧向力,于是车身的侧偏 角就小,甚至可以为零。这样,汽车可以平滑地 换道行使,从而提高了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11.各公司的4WS系统 特性对比
Quit
汽车四轮转向技术
四轮转向及其发展
四轮转向(Four Wheel Steering)即除了传统前两轮 转向外,后两轮也是转向轮。 汽车的四轮转向系统在8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其主 要目的是提高汽车在高速行驶或在侧向风力作用下时的操 纵稳定性,改善在低速下的操纵轻便性,以及减小在停车 厂调车时的转弯半径。此外,在汽车高速行驶时还易于由 一个车道向另一个车道调整。
汽车四轮转向技术
汽车电动转向和四轮转向技术
汽车四轮转向技术
1.四轮转向及其发展
2.四轮转向的几何运动方 式 7.后轮转向控制类型
6.低速下的小转弯半 径行驶
3.前后轮的两种转向方式 8.4WS控制种类
4.4WS在高速行驶时的稳 定性分析 5.4WS车在改变行车路线 时的性能 9.4WS的优点
10.4WS今后发展趋势
Back
汽车四轮转向技术
四轮转向的几何运动方式
Back
汽车四轮转向技术
前后轮的两种转向方式
对 于 4WS 车,主要 控制后轮的转向角。当 后轮转向与前轮转向相 同时称同相位转向,当 后轮与前轮转向相反时 称为逆相位转向。
Back
4WS车的转向方向
汽车四轮转向技术
4WS在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分析
4WS车高速行驶时,当受到侧风或侧向路面干 扰力时,车身姿态变化小,便于修正方向盘。在高 速行驶时,后轮与前轮同相位转向,且转角较小。 从转向盘到后轮转向的时间很短,转弯时车身姿态 变化小。即目标行驶路线的跟踪性好。车身方向与 实际行进方向没有很大差别,在高速行驶时具有稳 定感。
汽车四轮转向技术
4WS今后发展趋势
尽管4WS能提高车辆高速稳定性和在停车场上进出的灵活性,但 目前仍有人对4WS提出异议,其理由如下: (1 )现在的前轮转向是非常完善的,可以充分地满足汽车行驶 需要,全四轮转向并不能使汽车转向性能有明显改善; ( 2 )4WS与 2WS在性能上仅有极微小的差别没有必要花这么多 钱,并把车子搞的这么复杂; (3 )如何去组合汽车的平移和转动这两种运动,使得汽车每一 瞬时都处于最佳的转向行驶状态,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用性技术 上目前还没达到成熟的地步; (4)如果能把同样的研制费用用于提高汽车轮胎性能和改善悬架 设计上,很可能在操纵性良好的2WS汽车上收到更好的效果。
汽车四轮转向技术
4WS控制种类
机械控制式 机械+电子控制式 电子控制液压工作式 液压控制液压工作式 电子控制电动工作式
Back
汽车四轮转向技术
4WS的优点
与2WS相比,4WS的优点: (1)提高了汽车在高速行驶时和在滑溜路面上的转向性能; (2)驾驶员操纵方向盘反应灵敏,动作准确; (3)在不良路面和侧风等条件下,汽车也具有较好的方向稳 定性,提高了高速下的直线行驶稳定性; (4)提高了汽车高速转弯的行驶稳定性,不但便于转向操纵 ,而且在进行急转弯时,也能保持汽车的行驶稳定性; (5)通过使后轮转向与前轮转向相反,减小了低速行驶时的 转弯半径,不但便于在狭窄路面上进行U型转弯,而且在驶入 车库等情况下便于驾驶。 Back
Back
汽车四轮转向技术
车从 与直 2 线 行 车驶 的进 运入 动弯 比道 较时 4 WS
Back
WS
汽车四轮转向技术
低速下的小转弯半径行驶
当汽车在狭窄的停车场地转弯时,停车是否容易主要 取决于弯半径大小。汽车低速行驶时的转弯半径可根据上 图看出。从图上明显看出 4WS比2WS车转弯半径要小的多。
3.EPS的结构与特点分析
4.EPS的性能分析
5.EPS今后的发展
Quit
汽车四轮转向技术
一.前言
继电子技术在发动机、变速器、制动器和悬架等系统得 到 广 泛 应 用 之 后 , 国 外 汽 车 电 动 助 力 转 向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简称 EPS) 正逐步取代传统液压动力转向 (Hydraulic Power Steering,简称HPS)。电动助力转向已成为世界汽车技 术发展的研究热点。 EPS用电动机直接提供助力,助力大小由电控单元(ECU) 控制。它能节约燃料,提高主动安全性,且有利于环保,是 一项紧扣现代汽车发展主题的高新技术,所以一经出现就受 到高度重视。近几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大幅度降低 EPS的成本己成为可能,加上EPS具有一系列优点,,使得它越 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 ← 电动式 加力器 复杂
两型兼有 机械式+ 电子控制
塞基诺
← ←
电动齿轮齿 条式转向器
齿轮齿条式 (带助力)
行星齿轮式 转向器
简单
转角传感型
一般 ← 电子控制
机械式
液压控制
电子/液压
1987
1988
1987
1985
1990 Quit
1987
汽车四轮转向技术
电动转向
汽车四轮转向技术
1.前言
2.汽车电动助力转向技术发展概况
汽车低速行使时的转弯半径
Back
汽车四轮转向技术
后轮转向控制类型
四轮转向系统可按后轮的偏转角与前轮偏转角或车速之 间的关系分为转角传感型与车速传感型两种。 1.转角传感型——后轮的偏转角与前轮的偏转角之间存在 着某种函数关系,即后轮可以按与前轮旋转方向相同方向旋 转,即同相位偏转;也可以按与前轮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 转,即反相位偏转。此外前后轮转角值之间也有一定关系。 2.车速传感型——根据设计程序,当车速达到某一预定值 时(通常为35-40km/h),后轮能与前轮同方向偏转,而当低 于这一预定值时,则反方向偏转。 Back
Back
汽车四轮转向技术
.各公司的4WS系统特源自对比本田前轴转向机 构型式
后轴转向 机构型式 结构难易 系统类型 前后转角机 构联系方式 研制或生 产年份
Back
三菱
← ← 控制阀加 液压缸 ←
车速传感器
马自达
← ← ← ← 复杂
两型兼有
机械式+ 电子/液压
日产
← 无助力 ← ← 简单
转角传感器
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