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化学总复习热门考点分解透析考点3化学反应原理(含解析)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的综合复习及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的综合复习及详细答案一、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考查1.丙烯腈(CH2=CHCN)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用“丙烯氨氧化法”生产,主要副产物有丙烯醛(CH2=CHCHO)和乙腈(CH3CN)等,回答下列问题:(1)以丙烯、氨、氧气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生成丙烯腈(C3H3N)和副产物丙烯醛(C3H4O)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①C3H6(g)+NH3(g)+32O2(g)=C3H3N(g)+3H2O(g) ΔH=-515kJ/mol①C3H6(g)+O2(g)=C3H4O(g)+H2O(g) ΔH=-353kJ/mol两个反应在热力学上趋势均很大,其原因是________;有利于提高丙烯腈平衡产率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提高丙烯腈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是________。
(2)图(a)为丙烯腈产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最高产率对应温度为460℃。
低于460℃时,丙烯腈的产率________(填“是”或者“不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产率,判断理由是________;高于460℃时,丙烯腈产率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双选,填标号)A.催化剂活性降低B.平衡常数变大C.副反应增多D.反应活化能增大(3)丙烯腈和丙烯醛的产率与n(氨)/n(丙烯)的关系如图(b)所示。
由图可知,最佳n (氨)/n(丙烯)约为1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进料氨、空气、丙烯的理论体积约为________。
【答案】两个反应均为放热量大的反应降低温度,降低压强,催化剂不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产率应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AC 1 该比例下丙烯腈产率最高,而副产物丙烯醛产率最低 1:7.5:1【解析】【分析】(1)依据热化学方程式方向可知,两个反应均放热量大,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差大,因此热力学趋势大;有利于提高丙烯腈平衡产率需要改变条件使平衡正向进行,提高丙烯腈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是催化剂;(2)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产率应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即低于460℃时,对应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曲线应该是下降的,但实际曲线是上升的,因此判断低于460℃时,丙烯腈的产率不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产率降低主要从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考虑;(3)根据图像可知,当n(氨)/n(丙烯)约为1时,该比例下丙烯腈产率最高,而副产物丙烯醛产率最低,根据化学反应氨气、氧气、丙烯按1:1.5:1的体积比加入反应达到最佳状态,依据氧气在空气中约占20%计算条件比。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含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含详细答案一、化学反应原理1.硫代硫酸钠(Na2S2O3)是一种解毒药,用于氟化物、砷、汞、铅、锡、碘等中毒,临床常用于治疗荨麻疹,皮肤瘙痒等病症.硫代硫酸钠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稳定,在酸性溶液中分解产生S和SO2实验I:Na2S2O3的制备。
工业上可用反应: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制得,实验室模拟该工业过程的装置如图所示:(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
b中利用质量分数为70%〜80%的H2SO4溶液与Na2SO3固体反应制备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c中试剂为_______(2)实验中要控制SO2的生成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 (写出一条)(3)为了保证硫代硫酸钠的产量,实验中通入的SO2不能过量,原因是_______实验Ⅱ:探究Na2S2O3与金属阳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
资料:Fe3++3S2O32-⇌Fe(S2O3)33-(紫黑色)装置试剂X实验现象Fe2(SO4)3溶液混合后溶液先变成紫黑色,30s 后几乎变为无色(4)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初步判断最终Fe3+被S2O32-还原为Fe2+,通过_______(填操作、试剂和现象),进一步证实生成了Fe2+。
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角度解释实验Ⅱ的现象:_______实验Ⅲ:标定Na2S2O3溶液的浓度(5)称取一定质量的产品配制成硫代硫酸钠溶液,并用间接碘量法标定该溶液的浓度: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基准物质K2Cr2O7(摩尔质量为294g∙mol-1)0.5880g。
平均分成3份,分别放入3个锥形瓶中,加水配成溶液,并加入过量的KI并酸化,发生下列反应:6I-+Cr2O72-+14H+ = 3I2+2Cr3++7H2O,再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立即用所配Na2S2O3溶液滴定,发生反应I2+2S2O32- = 2I- + S4O62-,三次消耗 Na2S2O3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5.00 mL,则所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mol∙L-1【答案】分液漏斗 蒸馏烧瓶 24232422H SO Na SO Na SO H O =SO +++↑ 硫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液 调节酸的滴加速度 若 SO 2过量,溶液显酸性.产物会发生分解 加入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开始生成 Fe(S 2O 3)33-的反应速率快,氧化还原反应速率慢,但Fe 3+与S 2O 32- 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大,导致Fe 3++3S 2O 32-⇌Fe(S 2O 3)33-(紫黑色)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最终溶液几乎变为无色 0.1600【解析】【分析】【详解】(1)a 的名称即为分液漏斗,b 的名称即为蒸馏烧瓶;b 中是通过浓硫酸和Na 2SO 3反应生成SO 2,所以方程式为:24232422H SO Na SO Na SO H O =SO +++↑;c 中是制备硫代硫酸钠的反应,SO 2由装置b 提供,所以c 中试剂为硫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2)从反应速率影响因素分析,控制SO 2生成速率可以调节酸的滴加速度或者调节酸的浓度,或者改变反应温度;(3)题干中指出,硫代硫酸钠在酸性溶液中会分解,如果通过量的SO 2,会使溶液酸性增强,对制备产物不利,所以原因是:SO 2过量,溶液显酸性,产物会发生分解;(4)检验Fe 2+常用试剂是铁氰化钾,所以加入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即证明有Fe 2+生成;解释原因时一定要注意题干要求,体现出反应速率和平衡两个角度,所以解释为:开始阶段,生成3233Fe(S O )-的反应速率快,氧化还原反应速率慢,所以有紫黑色出现,随着Fe 3+的量逐渐增加,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变大,导致平衡逆向移动,紫黑色逐渐消失,最终溶液几乎变为无色;(5)间接碘量法滴定过程中涉及两个反应:①2327226I Cr O 14H =3I 2Cr7H O --++++++;②2222346=I 2S O 2I S O ---++;反应①I -被氧化成I 2,反应②中第一步所得的I 2又被还原成I -,所以①与②电子转移数相同,那么滴定过程中消耗的227Cr O -得电子总数就与消耗的223S O -失电子总数相同 ;在做计算时,不要忽略取的基准物质重铬酸钾分成了三份进行的滴定。
高考化学(热点+题型全突破)专题9 模块3 热点题型二 电解池原理(含解析)(2021年最新整理)

2017年高考化学(热点+题型全突破)专题9 模块3 热点题型二电解池原理(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年高考化学(热点+题型全突破)专题9 模块3 热点题型二电解池原理(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年高考化学(热点+题型全突破)专题9 模块3 热点题型二电解池原理(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专题9 模块3 热点题型二电解池原理(一)电解原理1、电解池: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也叫电解槽2、电解:电流(外加直流电)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被动的不是自发的)的过程3、放电:当离子到达电极时,失去或获得电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4、电子流向:(电源)负极—(电解池)阴极—(离子定向运动)电解质溶液-(电解池)阳极—(电源)正极5、电极名称及反应:阳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的电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的电极,发生还原反应6、电解CuCl2溶液的电极反应:阳极:2Cl-—2e—=Cl2 (氧化)阴极:Cu2++2e-=Cu(还原)总反应式:CuCl2=Cu+Cl2 ↑7、电解本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二)电解池规律及电极反应总反应的书写(1)放电顺序:阳离子放电顺序:Ag+〉Hg2+>Fe3+〉Cu2+>H+(指酸电离的)>Pb2+〉Sn2+>Fe2+〉Zn2+〉 Al3+〉 Mg2+ >Na+ >Ca2+ 〉K+阴离子的放电顺序:是惰性电极时:S2-〉I-〉Br-〉Cl-〉OH—>NO3->SO42-(等含氧酸根离子)〉 F—是活性电极时:电极本身溶解放电注意:先要看电极材料,是惰性电极还是活性电极,若阳极材料为活性电极(Fe、Cu)等金属,则阳极反应为电极材料失去电子,变成离子进入溶液;若阳极为惰性材料,则根据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依据阳氧阴还的规律来书写电极反应式。
2017年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doc

2017年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高考生已经开始进行一轮复习了,在复习的时候大家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这样不仅能够节省大家的备考时间,还能使大家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下面为大家带来2017年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
一、氧化还原相关概念和应用(1)借用熟悉的H2还原CuO来认识5对相应概念(2)氧化性、还原性的相互比较(3)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4)同种元素变价的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归中反应)(5)一些特殊价态的微粒如H、Cu、Cl、Fe、S2O32的氧化还原反应(6)电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二、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的认识(1)主族元素的阴离子、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2)同周期、同主族原子的半径大小比较(3)电子式的正确书写、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化学键、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4)能画出短周期元素周期表的草表,理解位构性。
三、熟悉阿伏加德罗常数NA常考查的微粒数止中固体、得失电子、中子数等内容。
四、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表达(状态、计量数、能量关系)五、离子的鉴别、离子共存(1)离子因结合生成沉淀、气体、难电离的弱电解质面不能大量共存(2)因相互发生氧化还原而不能大量共存(3)因双水解、生成络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4)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强酸、强碱大量共存(5)题设中的其它条件:酸碱性、颜色等六、溶液浓度、离子浓度的比较及计算(1)善用微粒的守恒判断(电荷守衡、物料守衡、质子守衡)(2)电荷守恒中的多价态离子处理七、pH值的计算(1)遵循定义(公式)规范自己的计算过程(2)理清题设所问的是离子还是溶液的浓度(3)酸过量或碱过量时pH的计算(酸时以H+浓度计算,碱时以OH 计算再换算)八、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1)能计算反应速率、理解各物质计量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2)理顺反应速率的改变与平衡移动的辩证关系(3)遵循反应方程式规范自己的化学平衡相关计算过程(4)利用等效平衡观点来解题九、电化学(1)能正确表明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及变形装置的电极位置(2)能写出各电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2017高考化学重要复习知识点

2017高考化学重要复习知识点2017高考化学重要复习知识点1.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复分解反应)Ca(OH)2+CO2=CaCO3↓+H2O现象: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
相关知识点:这个反应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最好不用它检验,CaCO3+CO2+H2O=Ca(HCO3)2沉淀消失,可用Ba(OH)2溶液。
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2Mg+O2=2MgO现象: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热,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相关知识点:(1)这个反应中,镁元素从游离态转变成化合态;(2)物质的颜色由银白色转变成白色。
(3)镁可做照明弹;(4)镁条的着火点高,火柴放热少,不能达到镁的着火点,不能用火柴点燃;(5)镁很活泼,为了保护镁,在镁表面涂上一层黑色保护膜,点燃前要用砂纸打磨干净。
3.水通电分解(分解反应)2H2O=2H2↑+O2↑现象: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气体体积比约为1:2相关知识点:(1)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2)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3)电解水时,在水中预先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增强水的导电性;(4)电源为直流电。
4.生石灰和水反应(化合反应)CaO+H2O=Ca(OH)2现象:白色粉末溶解相关知识点:(1)最终所获得的溶液名称为氢氧化钙溶液,俗称澄清石灰水;(2)在其中滴入无色酚酞,酚酞会变成红色;(3)生石灰是氧化钙,熟石灰是氢氧化钙;(4)发出大量的热。
5.实验室制取氧气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分解反应)2KClO3=MnO2(作催化剂)=2KCl+3O2↑相关知识点:(1)二氧化锰在其中作为催化剂,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或氧气的生成速度;(2)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3)反应完全后,试管中的残余固体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是:洗净、干燥、称量。
②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分解反应)2KMnO4=K2MnO4+MnO2+O2↑相关知识点:在试管口要堵上棉花,避免高锰酸钾粉末滑落堵塞导管。
2017年高考化学反应原理总结

28.(2)下图是通过热化学循环在较低温度下由水或硫化氢分解制备氢气的反应系统原理。
通过计算,可知系统(Ⅰ)和系统(Ⅱ)制氢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得等量H 2所需能量较少的是_____________。
(3)H 2S 与CO 2在高温下发生反应:H 2S(g)+CO 2(g)COS(g) +H 2O(g)。
在610 K 时,将0.10 mol CO 2与0.40 mol H 2S 充入2.5 L 的空钢瓶中,反应平衡后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
①H 2S 的平衡转化率1α=_______%,反应平衡常数K =________。
②在620 K 重复试验,平衡后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3,H 2S 的转化率2α_____1α,该反应的∆H _____0。
(填“>”“<”或“=”) ③向反应器中再分别充入下列气体,能使H 2S 转化率增大的是________(填标号)A .H 2SB .CO 2C .COSD .N 227.丁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丁烷催化脱氢制备。
回答下列问题:(1)正丁烷(C 4H 10)脱氢制1-丁烯(C 4H 8)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①C 4H 10(g)= C 4H 8(g)+H 2(g) ΔH 1已知:②C 4H 10(g)+12O 2(g)= C 4H 8(g)+H 2O(g) ΔH 2=−119 kJ·mol −1 ③H 2(g)+ 12O 2(g)= H 2O(g) ΔH 3=−242 kJ·mol −1 反应①的ΔH 1为________kJ·mol −1。
图(a )是反应①平衡转化率与反应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图,x _________0.1(填“大于”或“小于”);欲使丁烯的平衡产率提高,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填标号)。
A .升高温度B .降低温度C .增大压强D .降低压强(2)丁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填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氢气的作用是活化催化剂),出口气中含有丁烯、丁烷、氢气等。
高考化学(热点+题型全突破)专题3 模块2 热点题型一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综合分析(含解析)(202

2017年高考化学(热点+题型全突破)专题3 模块2 热点题型一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综合分析(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年高考化学(热点+题型全突破)专题3 模块2 热点题型一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综合分析(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年高考化学(热点+题型全突破)专题3 模块2 热点题型一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综合分析(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专题3 模块2 热点题型一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综合分析一、【基础知识】(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1.实质:电子的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2.基本概念(1)氧化反应: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2)还原反应: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3)氧化剂(被还原):得到电子的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4)还原剂(被氧化):失去电子的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
(5)氧化产物:还原剂失电子后对应的产物(包含化合价升高的元素的产物)。
(6)还原产物:氧化剂得电子后对应的产物(包含化合价降低的元素的产物)。
3.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1)双线桥法箭头必须由反应物指向生成物,且两端对准同种元素。
箭头方向不代表电子转移方向,仅表示电子转移前后的变化。
在“桥"上标明电子的“得"与“失”,且得失电子总数应相等.(2)单线桥法箭头必须由还原剂中失电子的元素指向氧化剂中得电子的元素。
箭头方向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
在“桥"上标明转移的电子总数。
4.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1)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2)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3)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4)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5.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重要的氧化剂一般有以下几类:(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C l2、Br2、O2等。
2017年高考全国卷化学热点

一、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解决此类问题应正确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电解反应及电极反应中电子转移与反应物或生成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注意某些物质在反应中遇到不同氧化剂(或还原剂)可生成不同产物导致电子转移数目的不同。
另外,还要注意几个典型的反应,如Na2O2与H2O、Cl2与NaOH等歧化反应的分析。
如:1. 电解食盐水若产生2g氢气,则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NA(05年广东卷—3D)2. 常温下,2.7g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0.3NA(05年上海卷— 6C)3. 0.5 mol Al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NA(06年全国卷Ⅰ—8A)4. 5.6 g铁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06年重庆卷— 7A)5. Na2O2与H2O反应生成1.12L O2(标准状况),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2×6.02×1023. 7.1gC1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06年上海卷—12D)6.7. 1 mol Cl2作为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为NA(07年宁夏卷—10A)8. 5.6g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0.3 ×6.02×1023(07年江苏卷—8C)9. 5.6g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失去电子数为0.3NA个(07年上海卷—20D)10. 标准状况下,铝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氢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NA11. 常温常压下的33.6L氯气与27g铝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NA(08江苏卷—3A)12. 在H2O2+Cl2=2HCl+O2反应中,每生成32g氧气,则转移2NA个电子13. 23gNa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失电子数为0.5NA(08年上海卷—9A)14. 1molCl2与足量Fe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08年广东卷—10A)15.15. 1.5 mol NO2与足量H2O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08年广东卷—10B)16.16. 2.4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09年海南卷—8A)17.17. 1 mol Ca变成Ca2+时失去的电子数为2NA(09年广东理基—20D)18. 标准状况下,22.4L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二、考查物质的电离、水解已知溶液的体积和浓度求溶液中溶质的粒子的数目时要能正确区分强弱电解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原理包括化学反应与能量(主要有氧化还原反应、热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电化学等知识。
近几年新课标高考试题中该考点所占分值的比重一直较高,该考点同时也是高考中的重点和难点。
对氧化还原反应,高考中常考查相关概念的辨析,涉及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以具体物质的性质为载体,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中得失电子数目的简单计算,以及氧化性、还原性强弱规律的应用等。
从近几年新课标地区高考试题分析来看,热化学部分所考查内容仍以传统考点为主,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均有涉及。
具体形式如下:①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②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③考查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其常规命题方向有:①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及计算;②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及影响因素;③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图象分析;⑤转化率、平衡常数的含义及简单计算。
综合分析,预计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与化工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题目将是2017年高考命题的热点。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是高考考点分布较多的内容,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均有涉及。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考查内容主要有:①离子反应;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③酸、碱混合溶液酸碱性的判断及pH的简单计算;④盐类水解及其应用;⑤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化学能与电能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内容,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和判断、电解产物的判断、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对本部分知识的考查仍以选择题为主,在非选择题中电化学知识常与工业生产、环境保护、新科技、新能源知识相结合进行命题。
由以上分析可知,复习氧化还原反应要抓住以下三点。
①理清两条主线:升(化合价升高)一^失(失去电子)一^氧(发生氧化反应)一^还(作还原剂);降(化合价降低)一^得(得到电子)一^还(发生还原反应)一^氧(作氧化剂)。
②抓住两个相等: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相等,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与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总数相等。
③理解三个同时:氧化剂与还原剂同时存在,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同时发生,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同时生成。
例5 (2016年高考北京卷)K 2Cr2O7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72-(橙色)+H2O2CrO42-(黄色)+2H+。
用K2Cr2O7溶液进行下列实验:结合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中溶液橙色加深,③中溶液变黄B.②中Cr2O72-被C2H5OH还原C.对比②和④可知K2Cr2O7酸性溶液氧化性强D.若向④中加入70%H2SO4溶液至过量,溶液变为橙色例6(2016年高考上海卷)O2F2可以发生反应:H2S+4O2F2→SF6+2HF+4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是氧化产物 B.O2F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若生成4.48 L HF,则转移0.8 mol电子 D.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解析:A.O元素的化合价由反应前的+1价变为反应后的0价,化合价降低,获得电子,所以氧气是还原产物,错误;B.在反应中O2F2中的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获得电子,所以该物质是氧化剂,而H2S中的S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反应后变为SF6中的+6价,所以H2S 是还原剂,错误;C.外界条件不明确,不能确定HF的物质的量,所以不能确定转移电子的数目,错误;D.根据方程式可知还原剂H2S与氧化剂O2F2的物质的量的比是1:4,正确。
答案:D复习热化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准确掌握热化学中的有关概念。
如反应热、中和热、燃烧热等,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②明确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书写规则;③能灵活运用盖斯定律解答关于反应热的计算。
例7(1)(2016年高考天津卷)氢气可用于制备H2O2。
已知:H2(g)+A(l)=B(l) ΔH1 O2(g)+B(l)=A(l)+H2O2(l)ΔH2,其中A、B为有机物,两反应均为自发反应,则H2(g)+ O2(g)= H2O2(l)的ΔH____0(填“>”、“<”或“=”)。
(2)(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联氨(又称联肼,N2H4,无色液体)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可用作火箭燃料。
①2O2(g)+N2(g)=N2O4(l) △H1 ②N2(g)+2H2(g)=N2H4(l)△H2③O2(g)+2H2(g)=2H2O(g) △H3④2 N2H4(l) + N2O4(l)= 3N2(g)+ 4H2O(g) △H4=-1048.9kJ/mol。
上述反应热效应之间的关系式为△H4=________________,联氨和N2O4可作为火箭推进剂的主要原因为_____________。
答案:(1)<(2)△H4=2△H3-2△H2-△H1 ;反应放热量大、产生大量气体例8 (1)(2016年高考新课标Ⅲ卷)已知下列反应:SO2(g)+2OH− (aq) =SO32− (aq)+H2O(l)ΔH1 ClO−(aq)+SO32−(aq) =SO42−(aq)+Cl−(aq) ΔH2 CaSO4(s) =Ca2+(aq)+SO42−(aq)ΔH3,则反应SO2(g)+ Ca2+(aq)+ ClO−(aq) +2OH−(aq) =CaSO4(s) +H2O(l) +Cl−(aq)的ΔH=______。
(2)(2016年高考浙江卷)催化还原CO2是解决温室效应及能源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研究表明,在Cu/ZnO催化剂存在下,CO2和H2可发生两个平行反应,分别生成CH3OH和CO。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CO2(g)+3 H2(g) CH3OH(g)+H2O(g)ΔH1=-53.7 kJ·mol-1 ICO2(g)+ H2(g) CO(g)+H2O(g)ΔH2 II某实验室控制CO2和H2初始投料比为1:2.2,在相同压强下,经过相同反应时间测得如下实验数据:【备注】Cat.1:Cu/ZnO纳米棒;Cat.2:Cu/ZnO纳米片;甲醇选择性:转化的CO2中生成甲醇的百分比已知:①CO和H2的标准燃烧热分别为-283.0 kJ·mol-1和-285.8 kJ·mol-1②H2O(l)= H2O(g)ΔH3=44.0 kJ·mol-1。
请回答(不考虑温度对ΔH的影响):反应II的ΔH2=kJ·mol-1。
解析:(1)根据盖斯定律可知a+b-c即得到反应SO2(g)+ Ca2+(aq)+ ClO−(aq) +2OH−(aq) === CaSO4(s) +H2O(l) +Cl− (aq)的ΔH=△H1+△H2-△H3。
(2)已知热化学方程式:a:CO(g)+12O2(g)=CO2(g)△H= -283.0kJ·mol-1 b:H2(g)+12O2(g)=H2O (l)△H=-285.8kJ·mol-1 c: H2O(l)=H2O(g)ΔH3=44.0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分析,b-a+c 即可得热化学方程式为:CO2(g)+ H2(g) CO(g)+H2O(g)ΔH2=-285.8+283.0+44=+41.2 kJ·mol-1。
答案:(1)△H1+△H2-△H(2)+41.2 kJ·mol-1复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时应注意以下三点:①弄懂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相关概念和原理;②能够准确分析图表、图象,从中得到有效信息,从而快速准确解题;③弄懂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并能灵活运用“三段式”解题。
预计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与化工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题目将是2017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复习时应加强这方面题目的训练。
例9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元素铬(Cr)在溶液中主要以Cr3+(蓝紫色)、Cr(OH)4−(绿色)、Cr2O72−(橙红色)、CrO42−(黄色)等形式存在,Cr(OH)3为难溶于水的灰蓝色固体。
CrO42−和Cr2O72−在溶液中可相互转化。
室温下,初始浓度为1.0 mol·L−1的Na2CrO4溶液中c(Cr2O72−)随c(H+)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离子方程式表示Na2CrO4溶液中的转化反应____________。
②由图可知,溶液酸性增大,CrO42−的平衡转化率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根据A点数据,计算出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
③升高温度,溶液中CrO4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则该反应的ΔH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c(Cr2O72-)=0.25mol/L,由于开始时c(CrO42−)=1.0mol/L,根据Cr元素守恒可知A点的溶液中CrO42-的浓度c(CrO42−)=0.5mol/L;H+浓度为1×10-7mol/L;此时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42722224272100.1)101(5.025.0)()()(⨯=⨯⨯=⋅=-+--HcCrOcOCrcK;③由于升高温度,溶液中CrO4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导致溶液中CrO4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方向是吸热反应,所以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该反应的ΔH<0。
答案:①2CrO42-+2H+Cr2O72-+H2O;② 增大;1.0×1014 ;③小于例10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丙烯腈(CH2=CHCN)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用“丙烯氨氧化法”生产,主要副产物有丙烯醛(CH2=CHCHO)和乙腈(CH3CN)等,回答下列问题:(1)以丙烯、氨、氧气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生成丙烯腈(C3H3N)和副产物丙烯醛(C3H4O)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①C3H6(g)+NH3(g)+ 3/2O2(g)=C3H3N(g)+3H2O(g) ΔH =-515kJ/mol②C3H6(g)+ O2(g)=C3H4O(g)+H2O(g) ΔH=-353kJ/mol,两个反应在热力学上趋势均很大,其原因是________;有利于提高丙烯腈平衡产率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提高丙烯腈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是________。
(2)图(a)为丙烯腈产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最高产率对应温度为460℃。
低于460℃时,丙烯腈的产率________(填“是”或者“不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产率,判断理由是________;高于460℃时,丙烯腈产率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双选,填标号)A.催化剂活性降低 B.平衡常数变大 C.副反应增多 D.反应活化能增大(3)丙烯腈和丙烯醛的产率与n(氨)/n(丙烯)的关系如图(b)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