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
锂离子电池纳米负极材料研究的开题报告

锂离子电池纳米负极材料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电动汽车、移动设备、储能系统等领域的迅速发展,锂离子电池作为主流的电池类型,由于其高能量密度、长使用寿命、较低自放电率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其中,负极材料是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和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
传统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为石墨,但其容量有限,不能满足大容量、高能量密度等需求。
因此,研究新型的纳米负极材料,成为了当前锂离子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纳米负极材料,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使用寿命。
具体目的如下:1.合成纳米负极材料,优化其物化性质;2.研究纳米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和容量储存特性;3.探索优化纳米负极材料的制备工艺和性能。
三、研究内容1.纳米负极材料的合成:采用化学还原法、溶胶-凝胶法等方法,制备纳米负极材料。
2.纳米负极材料的物化性质研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对合成的纳米负极材料的形貌、晶体结构、化学性质等进行表征。
3.纳米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研究:使用循环伏安法(CV)、电化学阻抗谱(EIS)和恒流充放电测试等方法,对纳米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和电容储存特性进行测试,并对其性能与流动电解液、电池结构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
4.制备工艺和性能优化:根据研究需要,对纳米负极材料的制备过程和性能进行优化,并进一步探索其可能的应用场景。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将为锂离子电池领域提供一种新型纳米负极材料,有望在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同时,研究过程中所涉及的纳米材料合成、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等技术,也将对纳米材料和电化学领域的研究有一定推动作用。
浅谈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的改性研究进展

112AUTO TIMENEW ENERGY AUTOMOBILE | 新能源汽车现代化社会,各种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平台或者是电力能源的全面发展,都在不断的提高各行业内部运行设备所需要的电能,而对于目前使用广泛的电力能源储存设备锂离子电池,怎样在保障自身效益扩大的同时,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还需要作出全面改革,例如:如何扩充储锂容量、提高倍率性能及循环稳定性等,而对锂离子电池关键构件进行分析,起到核心作用的就是石墨负极材料。
对此,石墨负极材料的性能,对锂离子电池后期发展和使用效益有着决定性作用。
再加上石墨导电效率优良,还具备良好的锂离子嵌入、脱出性能,多种优势条件也最终使得石墨变成锂离子电池体系当中使用率为最高、商业化程度为最广泛的负极材料。
但是由于受石墨微观结构客观因素影响,造成石墨理论储锂容量只能达到372mA.h/g,从而出现了电解液兼容性较差、体积膨胀率过高等问题,最终严重影响到了电极能量的密度以及循环稳定性。
对此,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若是要想让实现石墨负极材料性能综合性提升,目前已有诸多国内外重量级研究人员投入到对石墨负极材料改性研究工作当中,也做到了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分析,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 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机理及石墨嵌锂机制作为一种正常锂离子浓差电池,锂离子电池可分为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等。
设置石墨负极、LiCoO 2正极,然后综合以上因素,研究锂离子电池的工作机制,可以看出,在对其进行充电期间,清晰看到锂离子在正极LiCoO 2晶格中顺利脱出,而后锂离子循序渐进扩散到电解液中,并在最后穿过隔膜而进入到石墨负极层。
整个过程中,为充分保障电荷之间平衡度,会有同等数量的电子在正极中释放出来,并从外电流路流到石墨负极中,此时会构建出一个回路整体[1]。
而在放电过程中,负极石墨层间的锂离子又开始慢慢脱出,再经电解液,最后返回并嵌入到LiCoO 2晶格中,此时电子会经外电流路传输到正极,这样就可以实现以此充电、放电循环。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摘要:当前全球范围内的石油和其他传统能源越来越稀缺,迫切需要有效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
但是,这些新能源供应不稳定且持续不断,因此需要先转换成电能再输出,这促进了可充电电池的研究。
传统的铅酸电池,镍镉电池和镍氢电池存在使用寿命短、能量密度低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它们的大规模应用。
当前,电池行业的首要任务是找到可替代传统铅酸电池和镍镉电池的可充电电池,迫切需要开发无毒、无污染的电极材料和电池隔膜以及无污染的电池。
与传统的二次化学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由于其吸引人的特性已经在电子产品中占主导地位,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进展引言国际能源结构正从传统化石能源的主导地位逐渐转变为低碳、清洁和安全的能源,以二次电池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技术已成为最有前途的储能技术之一。
锂离子电池因其比能量高、工作电压高、循环寿命长和体积小等特点得到了广泛关注。
锂离子电池主体由正极、隔膜、负极、封装壳体四部分组成,就提高电池的比能量而言,提高负极的性能相对于改进正极、隔膜、封装壳体更为容易。
负极又包括了电流集流体(通常是铜箔)、导电剂(通常是乙炔黑)、粘结剂(通常是聚偏氟乙烯)和具有与锂离子可逆反应的活性材料。
电极的性能几乎取决于活性材料的性能。
1嵌入型负极材料嵌入型负极材料嵌入机制可以描述为,材料结构中可以容纳一定的外来的锂离子,相变形成新的含锂的化合物,并且能在随后的充放电过程中脱出外来的锂离子,恢复到先前的原始结构。
嵌入型负极材料,包括已经商业化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非石墨化的碳材料(如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TiO2以及钛酸锂等。
其中碳质材料的优点包括良好的工作电压平台,安全性好以及成本低等。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高电压滞后、高不可逆容量的缺点。
钛酸盐负极材料具有优异的安全性、成本低、长循环寿命的优点,但能量密度低。
石墨作为层状碳材料,是首先被商业化和人们所熟知的LIB负极材料,也是最成功的嵌入型负极材料,锂离子嵌入后可生成层状LiC6,其放电平台在0.2V(vs.Li+/Li)以下,有优异的嵌/脱锂动力学性能,是比较完美的LIB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新型碳负极材料的研究

锂离子电池新型碳负极材料的研究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可充电电池之一,其在移动电子设备、电动汽车以及储能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然而,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如容量衰减、寿命短等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新型的碳负极材料。
近年来,许多研究机构和学者都致力于开发新型碳负极材料,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目前已经发现了许多有潜力的材料,如石墨烯、碳纳米管、多孔碳等。
这些新型碳负极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可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稳定性和快速充放电性能。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二维晶体结构材料,具有高导电性、高比表面积和优异的机械性能。
石墨烯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
研究人员通过改变石墨烯的结构和形态,成功地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容量保持率。
例如,将石墨烯与硅纳米颗粒复合,可以有效缓解硅负极的体积膨胀问题,提高电池的稳定性和循环寿命。
碳纳米管是一种中空的碳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机械性能。
研究人员发现,将碳纳米管引入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可以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快速充放电性能。
此外,碳纳米管还可以作为导电网络,改善锂离子电池的电子传导性能。
多孔碳是一种具有高比表面积和丰富孔结构的碳材料。
研究人员发现,多孔碳可以提供更多的储存空间,增加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
同时,多孔碳还可以提高电池的离子传输速度,改善电池的充放电性能。
除了上述提到的材料,还有许多其他新型碳负极材料被研究人员关注和探索。
例如,石墨烯氧化物、碳纳米球、碳纳米棒等材料都具有一定的潜力。
这些材料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有望进一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新型碳负极材料的研究对于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改变材料的结构和性质,可以有效地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稳定性和快速充放电性能。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为电子设备和能源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锂离子电池新型负极材料的研究

锂离子电池新型负极材料的研究本文着重介绍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金属基(Sn基材料、Si基材料)、钛酸锂、碳材料(碳纳米管、石墨烯等)的性能、优缺点及改进方法,并对这些负极材料的应用作了进一步展望。
锂离子电池因具有能量密度高、工作电压高、循环寿命长、自放电小及环境友好等显著优点,已被广泛用于3C电子产品(Computer,ConsumerElectronic和Communication)、储能设备、电动汽车及船用领域。
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170Wh/kg),约为传统铅酸蓄电池的3~4倍,使其在动力电源领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而负极材料的能量密度是影响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可见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化学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研究较为广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为金属基(Sn基材料、Si基材料)、钛酸锂、碳材料(碳纳米管、石墨烯等)等负极材料。
金属基材料1.1锡基材料目前锡基负极材料主要有锡氧化物和锡合金等。
1.1.1锡氧化物SnO2因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781mAh/g)而备受关注,然而,其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次不可逆容量大、嵌锂时会存在较大的体积效应(体积膨胀250%~300%)、循环过程中容易团聚等。
研究表明,通过制备复合材料,可以有效抑制SnO2颗粒的团聚,同时还能缓解嵌锂时的体积效应,提高SnO2的电化学稳定性。
Zhou等通过化学沉积和高温烧结法制备SnO2/石墨复合材料,其在100mA/g的电流密度下,比容量可达450mAh/g以上,在2400mA/g电流密度下,可逆比容量超过230mAh/g,实验表明,石墨作为载体,不仅能将SnO2颗粒分散得更均匀,而且能有效抑制颗粒团聚,提高材料的循环稳定性。
1.1.2锡合金SnCoC是Sn合金负极材料中商业化较成功的一类材料,其将Sn、Co、C三种元素在原子水平上均匀混合,并非晶化处理而得,该材料能有效抑制充放电过程中电极材料的体积变化,提高循环寿命。
锂离子电池用石墨负极材料改性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用石墨负极材料改性研究进展一、概述锂离子电池作为当代能源存储技术的代表,其性能优化和成本降低一直是科研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
负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决定了电池的整体性能。
石墨材料以其稳定性高、导电性好、来源广等优点,成为目前较为理想的锂电池负极材料。
天然石墨负极在比容量及倍率性能上仍存在不足,难以满足高性能负极材料的需求。
对石墨负极材料进行改性研究,以提高其性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研究者们针对石墨负极材料的改性进行了大量研究,探索了多种改性方法。
这些方法主要包括球形化处理、表面处理、掺杂改性等,旨在改善石墨负极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
球形化处理可以优化石墨的形貌,使其更接近各向同性,从而提高比容量;表面处理则通过改变石墨表面的化学性质,提高首次充放电效率;掺杂改性则通过引入其他元素或化合物,提高石墨的导电性和稳定性。
单一的改性方法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改性效果,研究者们开始探索多种方法协同改性的可能性。
通过多种方法协同改性,可以综合提高石墨负极材料的性能,使其在比容量、倍率性能、循环稳定性等方面都有显著提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的改性方法和技术也不断涌现。
近年来兴起的纳米技术、复合材料技术等,为石墨负极材料的改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这些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有望为锂离子电池用石墨负极材料的改性研究带来新的突破。
锂离子电池用石墨负极材料的改性研究是一个持续且深入的领域。
通过对石墨负极材料进行改性,可以有效提高其性能,推动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石墨负极材料的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1. 锂离子电池的重要性及应用领域锂离子电池,作为当代最重要的能源储存设备之一,其重要性在科技发展和日常生活中日益凸显。
它凭借高能量密度、长寿命、无记忆效应以及快速充电能力等诸多优点,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产品、能源存储系统以及航天航空等众多领域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
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的改性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的改性研究进展一、内容描述通过调整石墨晶体的结构,可以有效地提高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能。
通过施加高压等静压处理,可以减小石墨颗粒之间的嵌合程度,从而提高其电化学性能。
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备的石墨负极材料具有更加规整的表面形貌,有利于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
表面修饰是一种有效的改性和优化石墨负极材料的方法。
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在石墨表面引入特定的官能团或纳米结构,可以提高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稳定性。
利用有机溶剂或水溶性聚合物对石墨进行包覆处理,可以有效防止石墨表面的锂枝晶生长,从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石墨负极材料的颗粒形貌对其电化学性能也有重要影响。
通过控制石墨的成核、生长和集料过程,可以制备出具有一定形状、粒度和分布的石墨负极材料。
特定形貌的石墨负极材料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和更低的锂离子扩散电阻,有利于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
石墨负极材料的组成对其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通过添加其他元素或化合物,可以改善石墨负极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
在石墨中添加硅、锡等元素,可以增加石墨的理论嵌锂容量;添加硫、氮等元素,可以作为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和吸附剂,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
《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的改性研究进展》将围绕石墨负极材料的结构改良、表面修饰、形貌调控和组成优化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推动锂离子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拓展。
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程金属锂插层电池时代 (1970s1980s):在该阶段,研究人员开始关注锂插层化合物,例如LiMn2O4等,作为新一代蓄电池的可行性。
这些早期的锂离子电池使用金属锂作为阳极,然而由于金属锂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锂枝晶,导致电池循环性能较差,因此该方法并未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诞生 (1990s):为解决金属锂插层电池存在的体积膨胀和锂枝晶问题,研究者们开始探索石墨类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
天然石墨因其出色的循环稳定性、高比容量和低成本成为首选的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合金负极材料

汇报人: 2023-12-02
目 录
• 引言 •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概述 • 合金负极材料制备方法 • 合金负极材料性能表征 • 合金负极材料改性研究 • 合金负极材料应用前景及挑战 • 研究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锂离子电池作为绿色能源,具有 高能量密度、长寿命等优势,广 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电子设备等
合金负极材料的制造成本较高,限制了其 在一些领域的应用。
07
研究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合金负极材料的研究取得了显 著的成果,证实了其作为锂离 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潜力。
合金负极材料的研究揭示了其 优良的电化学性能和良好的应 用前景。
针对合金负极材料的制备和改 性方面的研究,为进一步优化 其性能提供了有效途径。
05
合金负极材料改性研 究
表面修饰
表面包覆
通过在合金表面包覆一层导电或 非导电材料,改善合金的电化学 性能和稳定性。
表面化学改性
通过化学反应改变合金表面的化 学组成,提高其电化学活性和稳 定性。
纳米结构优化
纳米颗粒
通过将合金纳米化为更小的颗粒,提高比表面积,增加电化 学活性,并提高锂离子扩散效率。
提高能量密度
合金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和较低的放电电压,能够显著提 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
延长电池寿命
合金负极材料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和较低的容量衰减速度,能够延 长锂离子电池的寿命。
拓宽应用范围
合金负极材料在高温、低温、大功率等特殊应用场景表现出优异的性 能,有望在电动汽车、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需要进一步探索合金负极材料的制备工 艺和成本控制方法,以提高其大规模生 产和应用的可行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选 材 要求
一
锂负 极可能 存在 的安 全隐患 ,但是锂 合金 在反 复 的循 环 过程 中经历 了较 大 的体积变 化 ,存储 大 量的锂 时 .体 积 可膨 胀到原 来 的数倍 ,极大程 度 的造成 电极粉 化 .电池
可 能多地 在主体 材料 中可逆 的脱 嵌 ,比容量值 大 : 在 ③
锂 的脱嵌过 程 中 ,主体结 构没 有或 很少发 生变 化 ,以确
的无机非 金属 材料 主要是 碳材料 、硅 材料及 其它不 同非
金 属 的 复 合 材 料
保好 的循环性 能 ;④ 氧化 还原 电位 随插锂 数 目的变化 应
池 行 业 作 为 新 能 源 领 域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已经 成 为 全 球 经 济 发 展 的 一 个 新 热 点 。 关 键 词 :锂 离 子 ; 负极 ; 材 料
中图分类号 :T 6 N8
文 献标识 码 :A d i 03 6 /.s.0 2 6 7 .0 1 40 2 o: .9 9jsn1o — 6 32 1 . .1 1 i 0
电极 是 电池 的核 心 .由活 性 物质 和导 电骨架 组 成 。
正 负 极 活 性 物 质 是 产 生 电 能 的 源 泉 ,是 决 定 电 池 基 本 特 性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本 文 就 锂 离 子 电 池 的 负 极 材 料 进 行
研 究
应用 。 目前 金属 单质 还不具 有直 接用作 锂离 子 电池 负极
用 作锂 离子 电池负极 材 料的种类 繁 多 ,根据 主体 相
的 化 学 组 成 可 以 分 为 金 属 类 负 极 材 料 、无 机 非 金 属 类 负
可见 我 国对 新能 源的重 视 已达 到 战略 高度 ,而电池行 业
作为 新能 源领域 的重要 组成部 分 ,已经成 为全 球经 济发
丰 富 ,对 环 境 无 污 染 。
新 兴产业 的决 定 》 ,我 国计划 用 2 0年 时间使 新能 源等七 大战略新 兴产业 整体 创新 能力和 产业 发展水 平达 到世 界
先 进 水 平 .为 经 济 社 会 可 持 续 发 展 提 供 强 有 力 的 支 撑 。
2 主 要 类 型及 其 特 点
机 电 产 品 开 笈 与 霉 斤
Vo.4, 4 1 2 No.
J I ,0 u . 1 y2 1
锂 离 子 电池 负极 材料 的研 究
冯 启 路 ,杜 啸岚
( 平顶 山工 业 职业 技 术学 院 化 工 系 ,河南 平 顶 ,能源 与人类社 会 的生存 和发展 密切 相 关 。持 续发 展是 全人 类 的共 同愿 望与奋 斗
目标 。 矿 物 能 源 会 很 快 枯 竭 , 解 决 日益 短 缺 的 能 源 问题 和 日 益 严 重 的 环 境 污 染 是 对 国 家 经 济 和 安
全的挑 战也是 对 科 学技 术界地 挑 战 ,根 据 《 国务 院 关于加 快培 育和 发展 战略 性新 兴 产业 的决定 》 ,
我 国计 划 用 2 O年 时 间使 新 能 源 等 七 大 战 略 新 兴 产 业 整 体 创 新 能 力 和 产 业 发 展 水 平 达 到 世 界 先 进 水 平 , 为 经 济 社 会 可 持 续 发 展 提 供 强 有 力 的 支 撑 。 可 见 我 国 对 新 能 源 的 重 视 已 达 到 战 略 高 度 ,而 电
尽可 能 的少 ,这样 电池 的 电压不会 发生显 著变 化 ,可以
保 持较 平稳 的充 放 电 ; 插 入化合 物应 有较好 的 电子电 ⑤
导 率 和离子 电导率 ,这样 可 以减少极 化并 能进行 大 电池
充放电; ⑥具有良好的表面结构 ,能够与液体电解质形 成 良好的固体电解质界面膜;⑦锂离子在主体材料有较 大的扩散系数 ,便于快速的充放电;⑧价格便宜 ,资源
收 稿 日期 :2 1 - 4 2 0 10 —2
碳材料 :碳 材料 主要包 括石 墨类 碳 材料 和非石 墨类
碳 材 料 ,这 里 只 介 绍 石 墨 类 碳 材 料 。
容 量 迅 速 衰 减 ,这 使 得 锂 合 金 并 未 成 功 用 作 锂 离 子 二 次 电池 的负极材料 ( ) 无 机 非 金 属 类 负 极 材 料 :用 作 锂 离 子 电 池 负 极 2
般来 说 .锂 离 子电池 负极材 料 的选择 主要要 遵循
以下原则 :① 插锂 时 的氧化还 原 电位应 尽可 能低 ,接近 金 属锂 的电位 ,从 而 使电池 的输 出电压 高 ;② 锂能 够尽
展 的一个新 热点 。
极材料及 金属一 机非金属 复合 负极材料 。 无
( )金 属类 负极 材料 :这 类材 料多具 有 超高 的嵌锂 1 容 量 。最早 研究 的负 极材料 是金 属锂 ,由于 电池 的安全
问题 和 循 环 性 能 不 佳 ,金 属 锂 在 锂 二 次 电 池 中 并 未 得 到
0 引言
随着时代 的 进步 ,能源 与人类 社会 的生存 和发 展密 切相关 。持续 发展 是全 人类 的共 同愿望 与奋 斗 目标 。矿 物能 源会很 快枯竭 .解决 日益短 缺 的能源 问题和 日益 严
重 的 环 境 污 染 是 对 国 家 经 济 和 安 全 的 挑 战 也 是 对 科 学 技 术 界 地 挑 战 ,根 据 《 务 院 关 于 加 快 培 育 和 发 展 战 略 性 国
第2 4卷 第 4期 21 0 1年 7月 文 章 编 号 :1 0 ~ 6 3 ( 0 4 0 8 0 0 2 6 7 2 1 )0 - 2 — 2 1
D v lp n e e me t& In v t no c iey & E e t c l rd cs o n o ai fMa hn r o lcr a o u t i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