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区位及经济发展条件评价

广东省区位及经济发展条件评价
广东省区位及经济发展条件评价

精心整理

广东区位经济发展条件评价

广东省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北接湖南,江西,西连广西省,东倚福建省。南邻南海,遥望海南岛。广东省作为中国经济发达省份之一,有其独特的区位因素,现将其区位及经济发展条件分析如下。

1.

863”

重要的世界制造业基地和充满生机活力的世界级城镇群。

2.大珠三角

大珠三角,包括属于珠江三角洲范围的中国广东省9个行政区划市、香港以及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大珠三角融合了东西方文化;聚集了各领域优秀的

人力资源;海陆空交通便利,物流通畅,经济发达;拥有世界一流的生产制造业基地和国际金融中心。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数万港澳客商陆续到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投资办厂,为广东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粤港澳经济区已发展成为不可分割的“经济生态带”。三地间的经济融合度和依存度不断提高,正在进入一个提速阶段。

9

融合的经济区域。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推进和CEPA的实施,泛珠三角经济区将成为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广东正发挥着桥梁、排头兵和吸纳辐射作用,致力成为此区域合作中的交通中心、经济辐射中心、开放型市场体系的示范窗口、区域金融中心、物流中心、深加工和制造业基地、劳动力吸纳中心、能源

需求中心、科研创新中心和珠江文化交流协作中心。

4.广东-东盟经贸合作

广东与东盟是近邻,经贸往来密切,2004年,广东与东盟的进出口贸易额达322.93亿美元,增长21.9%,占广东外贸总额约9%。

广东与东盟经济有很强的互补性,双方资源具有合理配置的优势。随

作。

-东盟

农业区位条件的分析

★农业区位条件的分析: 一、自然条件及影响 1、气候:光照及温差、热量、降水 ·光照及温差:照强弱、昼夜温差大小影响农产品品质 ·热量:决定了积温和生长期,从而决定了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 ·降水:降水的多少和季节分配、年际变化影响土地利用状况和生产能力、农业产量和水利工程投入 2、地形 ·坡度影响土层厚度及水土保持状况,从而决定土地利用类型(农业生产类型)和耕地面积大小 .3、土壤 ·酸碱性影响品种,肥力影响产量 4、科技 ·技术投入决定作物培育和品质改良,改造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进而影响产量、品质、区位范围和竞争力 5、政策 ·是农业生产方向的导向,影响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6、工业基础 ·为农业发展提供生产资料(机械、化肥、农药等),影响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 ★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1.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2.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 3.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因地制宜布局小区域农业 4.发展区域农业的目的: (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利:①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生长期长,有利于营养积累,农产品的品质较佳; ②纬度高,气温低,病虫害少; ③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 ④水热条件可满足作物一年一熟; ⑤冬雪春融,利于缓解春旱,改善土壤墒情; ⑥冬季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土壤较肥沃 弊:①纬度高,热量不足,冬春季节低温冻害(寒潮)严重,影响生长和收成; ②夏季降水多,洪涝严重,农业生产不稳定; ③冬季漫长无法放牧,还要解决牲畜防冻、饲料问题; ④纬度高,热量不足,气候生长期短,一年只能一熟,农作物品种有限;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1.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2.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冷藏与保鲜)、劳动力、地租、工业 (提供化肥、农药、工具) 二、区位分析的一般用语(一)自然因素 有利不利 气候 1、气候类型、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好1、温度低,寒冷,热量条件差 2、降水少,气候干旱2、气候类型,气候温暖湿润 3、光照条件好,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3、背风坡,降水少 4、降水丰富;迎风坡,降水多4、气象灾害(旱涝、台风、寒潮等) 地形 1、地处X平原,地形平坦开阔1、地表崎岖,地势起伏大 2、地势高,热量条件差2、多山地丘陵,利于林牧业、立体农业发展 3、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 土壤 1、这里是X壤,土壤肥沃1、土壤贫瘠 2、土壤有机质含量少2、土壤有机质多,肥沃 水源 1、水源充足1、水源不足 2、河流稀少,水源不足2、河流(湖泊)众多,水源足 3、X河流经带来充足的水源3、河流水量少,水源不足 4、高山积雪融水带来充足水源 环境(生态问题) 1、水土流失严重 2、土地荒漠化严重 3、土地(次生)盐碱化严重 相关位置 1、以X城市为依托1、距大城市远 2、距X城市近2、距X工业区远 3、距X工业区近3、距海远,地处内陆,闭塞 4、地处X经济发达地区 5、沿海地区 经济 1、经济发达1、经济落后 2、经济较发达2、经济发展水平低 3、经济发展快3、经济基础薄弱 4、经济基础雄厚4、工农业生产不发达 5、工农业生产发达 基础设施 1、基础设施完善1、基础设施落后 2、这里有X,基础设施好2、基础设施差 交通 1、交通便利,有X交通1、交通落后

改革开放30年来江苏和广东经济发展路径的对比

改革开放30年来江苏和广东经济发展路径的对比(苏行记之一) [ 2009-9-12 18:45:00 | By: 姚华松] 推荐 笔者注: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网络宣传,在网上营造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良好氛围,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局指导、中央和地方新闻网站、商业网站共同主办、江苏省委宣传部承办、中国江苏网等江苏省新闻网站协办的专家博客主题笔会定于9月13日至18日在江苏举办。本次笔会主题为“科学发展、和谐家园”。承蒙南方网之邀,不才有幸代表南方网专家博客栏目成员参与这次活动,将与各路博主前辈一道深入江苏各地企业、园区、干群中考察学习和访问,以博文形式反映江苏落实科学发展、建设和谐家园的社会实际,书写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为祖国60岁生日献礼。 这里,从江苏和广东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历程回顾角度,谈谈自己的浅见。 江苏和广东,一直都是中国版图中的两颗璀璨的明珠,虽然不如上海和香港那么惊艳夺目,但也是群星闪耀、绚丽隽永。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两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分别成为华东、华南地区的核心地带,2008年,江苏、广东两省GDP分别达到30 024和35 696亿元,占据中国省市排名榜的第3名和第1名。在长期结合本土特色发展过程中,他们找寻到了适合各自省情的经济发展路径,开创了新的区域发展模式,为其它省份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经验借鉴。 一、苏、粤经济社会发展背景的比较 (一)江苏社会发展概况 江苏地处中国大陆沿海中部和长江、淮河下游,东濒黄海,北接山东、河南,西连安徽,东

南与山海、浙江接壤,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是是中国人口密度最高的省份之一,总面积10.67万平方公里,2008年常住人口7 600.1万人。 江苏历史悠久,是中国吴文化的发祥地,早在数十万年前南京一带就有人类聚居。6 000多年前,南京和太湖附近出现了原始村落,开始原始农业生产。3 000年前,青铜器的冶炼和锻造已达很高的技术水平。公元3-6世纪,南京成为中国南方的经济文化中心。公元7-10世纪以后,全国经济重心南移,有所谓“天下大计,仰于东南”的说法,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城市。公元14-17世纪中叶以后,苏州、松江和南京等地,成为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祥地。19世纪末叶,缫丝、纺织、面粉、采煤等近代工业,在无锡、南通、苏州、常州、徐州等地陆续兴起。此后,江苏的经济社会发展在中国一直名列前茅。 经济发展方面,江苏积极发展集体经济和外向型经济,依托上海的经济辐射,经济发展迅猛,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一直处于前列。2008年江苏省国内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全年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3 089元,全年进出口总额3 182.3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158亿美元。各具特色的开发区遍布全省,其整体规模和发展水平均居全国前列。 江苏科学教育水平居全国前列。全省拥有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共计88人,从事科研活动人员32.3万人,科技力量与科研能力仅次于北京、上海,居第三位。 (二)广东社会发展概况 广东位于岭南,是中国大陆的最南部,东临福建,西连广西,北与江西、湖南交界,东南和南部隔海与香港、澳门、台湾、海南相望以南。广东省面积为17.79万平方公里,2008年末常住人口9 544万人。广东籍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人数近3 000万人,其中华人约2 000万人,港澳同胞约600万人,台湾同胞约400万人,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广东具有历史悠久而又独具特色的文化。早在秦朝时期,广东就是越族人聚居之地,素称百越地。秦始皇33年统一岭南后建郡,隶属南海郡。汉初赵佗据岭南三郡称南越国,建都番

广东省经济状况

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30673.71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46.23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5938.20亿元,增长16.9%;第三产业增加值12989.28亿元,增长13.0%。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9.7%,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0.3%,住宿和餐饮业增长9.7%,金融保险业增长26.9%,房地产业增长13.7%,其他服务业增长12.9%。人均生产总值达32713元,增长12.9%。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595.01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其中基本建设投资4468.02亿元,增长10.4%;更新改造投资1197.59亿元,增长6.3%;房地产开发投资2510.05亿元,增长36.2%。商品房销售额3663.97亿元,增长45.8%;商品房销售面积6219.75万平方米,增长20.1%。分城乡看,城镇投资7522.65亿元,增长13.7%;农村投资2072.36亿元,增长36.9%。分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2359.63亿元,增长10.8%;非国有经济投资7235.38亿元,增长20.5%;其中民营经济投资3545.51亿元,增长25.1%。完成经济适用房投资额13.46亿元,经济适用房建筑面积84.97万平方米。 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73.70亿元,增长49.8%。第二产业投资3509.85亿元,增长8.1%;其中工业投资3483.74亿元,增长8.3%。从工业内部看,九大产业投资1979.70亿元,增长12.6%。其中电子信息投资443.12亿元,增长12.8%;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投资298.73亿元,下降1.2%;纺织服装投资227.38亿元,增长3.1%;石油及化学投资317.99亿元,增长19.5%;建筑材料投资283.11亿元,增长31.6%;汽车投资128.53亿元,下降27.9%;食品饮料投资99.79亿元,增长30.7%。其中高耗能工业投资206.07亿元,增长2.2%。第三产业投资6011.46亿元,增长24.3%。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455.64亿元,增长4.9%。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971.29亿元,增长18.3%;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620.98亿元,下降13.1%;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投资700.10亿元,增长9.7%。城市建设投资818.64亿元,增长6.8%;文化产业投资432.02亿元,增长25.9%。 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新改建四级以上公路3989.7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77.35公里;新(扩)建港口码头年吞吐量8740万吨。新增发电机组装机容量661.5万千瓦;11万伏及以上变电设备能力2123万千伏安。新增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388.39万门;新增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3624万户。 广东是我国一个重要的沿海省份。1978年以来,广东在全国率先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了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广东已由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经济较为落后的边陲省份发展成为经济发达、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经济大省,成为中国内地经济最发达、最具市场活力和投资吸引力的地区之一。 一、经济发展概述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广东先行一步。改革开放推动广东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广东是中国第一经济大省。改革开放25年来,广东经济年均增速高达13.4%。2003年,全省生产总值(GDP)达13,450亿元(约合1620亿美元),约占全国GDP的九分之一,连续15年居全国各省市之首。广东的对外贸易约占全国的1/3,利用国外资金约占全国的1/4,税收约占全国的1/7。此外,广东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地方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列全国前列。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体系比较完整。广东目前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工业结构由轻

广东经济发展演变轨迹

广东经济发展演变轨迹 建国以来,广东经济从弱到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本文从多角度展现广东解放以来经济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分析其增长格局与机理,并探讨广东未来经济发展趋势。 一、广东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 1、经济增长轨迹 广东改革开放前经济低平台运行,改革开放后经济增长快速,GDP总量从1989年起位于全国之首,2001年首次超越东南亚经济总量最大的印度尼西亚。在广东58年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地区生产总值实现年均9.7%增长,计划时期(1950-1978)年均增长为6.0%,低于全国(1953-1978)6.1%的水平,经济快起快落,经济增长最高时为15.1%,最低时为-22.0%,各年平均落差有6.6个百分点,波动半距达18.6%,波动剧烈,波动系数为8.2%。改革开放至2005年,(1979-2005)GDP年均增长达13.7%,高于全国4.1个百分点,各年平均落差为3.8个百分点,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奇迹。 改革开放27年来,广东以政策性倾斜启动经济,以对外开放拓展成长空间,以体制改革作为根本保障,通过市场与投资双重拉动,推进了工业化进程,实现了经济起飞,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按可比价格计算2005年的GDP相当于1978年的32.3倍,27年翻了5番,平均不到6年翻1番,1979年到2005年这27年间,除4个年份为一位数增长外,其余23年,均为二位数增长,其中1990-2005连续16年达二位数增长,1979-2005年经济年均增长为13.7%,这一数字远高于新加坡1970年至1978年间8.4%的年均增速,高于韩国1966年至1976年10.8%的年均增速,高于日本1960年至1970年10.5%的年均增速。新、韩、日是上世纪后50年经济增速最高的几个国家,而广东不仅在平均增速方面明显高于上述国家起飞期的平均增速,且高速增长持续的时间已经两倍于这些国家。经济总量上,在1989年超过江苏成为全国第一至今仍稳固继续排在榜首, 在东南亚中于2000年超过泰国,于2001年首次超过东南亚经济总量最大的印度尼西亚。

2020年中国广东省经济发展前景分析

砥砺前行 尚普咨询 中国广东省经济发展调研项目 2020年 1

中国广东省经济发展调研项目报告 本报告目录: 中国广东省经济发展历程 中国广东省经济发展规模中国广东省经济发展环境 中国广东省经济发展现状中国广东省经济发展竞争格局 中国广东省经济发展发展前景预测 编委会负责人:陈海峰注册咨询师高级经济师 编委会成员:执行主编: 王超 注册咨询师高级经济师 责任编辑: 曹颉高级分析师张津菁行业研究员周思维 市场调研员

砥砺前行尚普咨询:中国广东省经济发展调研项目 2019年,根据尚普咨询对广东省经济发展的最新调研显示。国际货运是当下中国经济的一个妙门,设计如何打造中国 经济的“小蛮腰“——供给端与需求端之间的低成本、高效率之桥。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国际货运业是传统制造业和传 统消费者转型升级必不可少的核心支撑,国际货运业紧密衔接着生产与消费、原料与加工、进口与出口等诸多环节。 深圳是世界著名的生产制造中心,在对依赖空运进行运输的制造品(电脑及配件,电子产品,通讯设备,化工,制药 和成衣)中占有极大的市场分额。委托方位于深圳,是中国最现代化的国际运输枢纽之一,能够提供海陆空立体接驳,为 国际航班提供高质量的货物处理服务。 尚普咨询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工作,对中国广东省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大规模系统性的研究,对该行业的运行状态和 未来发展规律都进行了透彻的研究。研究成果包括:对广东省TOP10制造产品历年产量调查;广东省TOP10制造商研究( 名称、未知、营业、利润、出口、员工);近五年广东省进出口情况(海运吞吐量、空运吞吐量、陆运吞吐量、出口); 广东省制造业发展瓶颈分析德国。

广东省人民政府机构英文译名

广东省人民政府机构英文译名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General Office, the People’s Government of Guangdong Province 省政府组成部门广东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广东省粮食局) Development Planning Commiss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Grain Administrat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广东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内设广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Economic and Trade Commiss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 (Office of Science,Technology and Industry for National Defense of Guangdong Province, Bureau of Work Safety of Guangdong Province)广东省教育厅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Guangdong Province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Ethnic and Religious Affairs Commiss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广东省公安厅 Department of Public Secur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广东省国家安全厅 Department of State Secur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广东省监察厅 Department of Supervis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广东省民政厅 Department of Civil Affairs of Guangdong Province广东省司法厅 Department of Justice of Guangdong Province广东省财政厅 Department of Finance of Guangdong Province广东省人事厅(广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Department of Personnel of Guangdong Province (Office of Government Set-up Committee of Guangdong Province)广东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 Department of Labor and Social Secur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广东省国土资源厅 Department of Land and Resources of Guangdong Province广东省建设厅 Department of Construct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广东省交通厅 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s of Guangdong Province广东省信息产业厅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Industry of Guangdong Province广东省水利厅 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 of Guangdong Province广东省农业厅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of Guangdong Province广东省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厅 Department of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广东省文化厅 Department of Culture of Guangdong Province广东省卫生厅 Department of Health of Guangdong Province广东省计划生育委员会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广东省审计厅 Audit Office of Guangdong Province 省政府直属机构广东省地方税务局 Administration of Local Taxat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广东省环境保护局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 of Guangdong Province广东省广播电影电视局 Administration of Radio, Film and Televis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广东省体育局(广东省体育总会) Administration of Sports of Guangdong Province (Sports Federat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广东省统计局 Statistics Bureau of Guangdong Province广东省物价局 Price Control Administrat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Administration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of Guangdong Province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广东省版权局) Administration of Press and Publicat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 (Copyright Bureau of Guangdong Province)广东省林业局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 Administration of Ocean and Fisheries of Guangdong Province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Administration of Quality and Technology Supervis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Drug

几种主要的农业区位区位条件分析

* 我国部分地区农业区位分析 A.青藏高原地区的农业生产 有利条件: ①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充足;②昼夜温差大;③高寒低温,生长周期长; ④夜雨较多;⑤河谷地带积温较高,灌溉便利。 主要制约因素: ①降水稀少,水源不足;②地形复杂,温度过低,生长期短; ③经济、技术落后,资金缺乏,交通不便;④地势起伏大,生态脆弱,耕地面积小。 * 例: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但为什么农作物单产较高? ①光照条件好,植物光合作用强;②昼夜温差大,夜晚植物呼吸作用弱,利于有机质积累。 B.南疆(印度河、尼罗河三角洲)盛产长绒棉的原因: ①气候(降水):夏季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 ②气候(热量):夏季太阳辐射强,气温高; ③水源:有天山冰雪融水灌溉,灌溉条件便利; ④土壤:土质疏松,多为沙性土壤,土壤肥沃。 (尼罗河三角洲:光热资源丰富、有灌溉水源、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势平坦。) C.商品谷物农业——东北地区 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农产品商品率高; 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②地形平坦开阔;③耕地面积广大; ④土壤肥沃;⑤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 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②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③交通便利;

④市场广阔;⑤工业比较发达;⑥国家政策扶持。 存在不足: ①热量不足;②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③土壤肥力下降;④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异同: 相同点: ①农业地域类型相同;②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③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④交通便利;⑤市场广阔;⑥工业比较发达;⑦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 ①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位主; ②科技水平存在差异;③专业化水平不同; ④粮食单产不同,美国粮食单产高。 D.城市郊区农业问题——上海市郊区农业(蔬菜、肉、蛋、奶及园艺业)区位分析 自然因素: 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②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 ①市场消费量大;②交通方便; ③发展花卉、蔬菜等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 ④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发展方向: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 E.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农业 区位优势: 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光热水充足;生物物种丰富;土地类型多样;农业发展潜力最大;地少人多,开发较早。 农业制约因素: ①受季风活动不稳定性的影响,旱涝灾害频繁,多寒潮、伏旱等气象灾害; ②地形复杂,开发利用难度大,生态脆弱,且暴雨集中,水土流失严重; ③红、黄壤为主,酸性强、土质黏重; ④农业利用的生物品种单一,经营方式极为粗放。 F.我国水稻种植业 典型地区: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 区位优势分析: ①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②社会经济因素: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科技发达;国家政策扶持。③不足:人多地少;受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影响;酸雨危害。 G.畜牧业 典型地区:内蒙古草原(四大草场: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 区位因素分析: ①自然因素:草场面积广阔;没有大型食肉动物;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多些,有利于牧草生长。 ②社会经济因素:牧业生产经验丰富;市场潜力广阔;国家政策扶持等。 ③不足:气候干旱,降水少;草场退化;荒漠化加剧;冬季暴风雪、寒潮影响;鼠灾、蝗灾严重。 H.云贵高原坝子农业和彩色农业: 优势是纬度低,水热充足;劣势是地表崎岖,地表缺水,土壤贫瘠。

广东省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方案

广东省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方案 “广东省人民政府公众网”(WWW.GD.GOV.CN)由省府办公厅 创建于1999年8月。主要设有“政府领导”、“政府机构”、“政府文件”、“政务动态”、“广东政报”和“广东概况”等栏目,侧重于发布政府文件和信息。网站开通以来,对宣传政府方针政策、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没有很好地整合省直部门的网站信息资源等原因,目前网站存在着内容不够丰富、全面,部分资料更新不及时,提供的网上服务少等问题。 为了进一步发挥我省政府互联网网站的作用,树立政府良好形象,更好地为公众提供服务,经省府领导同意,拟对“广东省人民政府公众网”进行调整充实, 将其建成广东省政府门户网站。网站名称为“中国广东”,标注“政府门户网站” 字样(域名不变,仍为WWW.GD.GOV.CN)。建设方案如下。 一、建设目标和任务 按照“总体规划、分期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将省政府门户网站建成代表广东省政府形象的、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省级政府门户网站,使其成为广东省政府发布信息、公开政务、对社会经济实行在线行政管理和为公众提供在线服务的窗口,以及国内外了解广东的重要渠道。

(一)近期目标。用一年的时间(即在2003年内),建立以政府信息发布、政务公开为主的省级政府门户网站。其主要任务: 1.省直部门开通和完善互联网网站,发布信息、公开政务。 2.初步建立省政府及其部门通过互联网发布政务信息,实施政务公开的机制。 3.整合省直部门的网站信息。 4.链接已开通的省委,省人大、政协、纪委、法院、检察院等机关,地级以上市政府、国务院及其部门、各省政府的互联网网站。 5.有条件的省直部门开展在线政府业务管理和服务。 (二)远期目标。用两年的时间(即从2004年至2005年),建立具有政府信息发布、政务公开、管理和服务功能的“网上政府”。其主要任务: 1.建立完善的政府网上信息发布、政务公开机制。 2.省直部门实现在线政府业务管理和服务。 3.门户网站整合各部门的在线管理和服务,向公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二、内容定位 省政府门户网站基本定位为传递政务信息,提供政府服务。网站整体风格要求庄重严肃,充分体现政府形象。内容要有权威性、准确性、合法性和时效性。具体内容分为六大块: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一)课标要求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二)课标内容解读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短短一句话,包含了两方面的要求,在逻辑思维顺序上,正好是一正一反。“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就是要列举出各个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各因素是从哪方面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则要求在分析某个具体农业地域类型时,不仅能指出该农业地域类型的外观特点及形成这些特点的内在条件,还能进一步进行区位因素分析。 二、教材分析 教材在“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讲了两个内容,第一个是“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第二个是“农业地域的形成”。大体上,教材是以因果关系作为内容编排的逻辑顺序的。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部分,先讲农业区位的概念,再从静态上讲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最后从动态上谈这些因素的变化。为巩固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教材编排了一个“活动”;在谈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时,教材使用了“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案例来进行具体说明。显然,教材的目的是试图教会学生在进行农业区位选择──即在合理利用农业土地时如何通盘考虑。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受农业主要区位因素影响的,但是,农业地域的形成,其前提条件的范围更广。总的来说,它是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由于思考方式相同,如果掌握了前面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那么这部分知识就较为容易把握了。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节的第一部分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区位及农业区位的含义。 (2)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3)学会运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选择。 2.过程与方法 培养案例分析的能力,通过生活中的地理,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理论知识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选择。 3.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对乡土地理与抽象理论的结合,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2)培养对家乡农业生产的自豪感。 四、重点与难点 1.重点 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变动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2.难点 (1)农业的各主要区位因素; (2)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条件。 五、课时:1.5节 六、教学过程 引入:让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的花都区名优农产品及农业生产的相关图片,引出农业的概念。

分析区位优势

分析区位优势 1分析国产大飞机总装基地落户上海的原因。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金融中心,市场广阔,资金雄厚,工业基础和协作条件好;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科技发达,劳动力素质较高;政策支持,创新环境较好。 2印度南鄙的班加罗尔、钦奈、海德拉巴在英国殖民地时期就被称为三大科技城,如今依靠国家长远的战略决策,基于完整的软件人才培育系统,独特的海外印侨祖居地背景,在班加罗尔的带动下,形成交相辉映的计算机软件业“金三角”。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印度计算机软件业“金三角”形成的条件。(8分) 工业基础良好,国家政策支持,技术人员优势,资金来源丰富,工业集聚效应。 3 分析福建省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有利区位条件。(10分) 邻近台湾,利于经贸合作;(2分)是著名侨乡,便于引进外资(或台资)与先进技术;(2分)拥有铁路、公路和海港,海陆交通便利;(2分)有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2分)劳动力和土地价格相对较低。(2分)

传统农业区位 【1】评价甲地小麦种植的自然区位条件。(10分) 利:地形相对较平坦(2分),土壤肥沃(2分),利于种植业发展;夏季水热组合较好,日照时间较长,能满足作物一年一熟的生长需求(2分);河流流经,有灌溉水源(2分)。弊:纬度高,易发生低温冻害(2分) 分析其发展粮食生产的自 然条件

有利: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临近河流,有灌溉水源(或土壤肥沃)。 不利:降水变率大,多旱涝灾害;冬季气温低,受寒潮影响。 简述汾河谷地的成因,说明该谷地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8分) 地层断裂下沉(或地质构造形成地堑),(2分)河流堆积形成汾河谷地。(2分) (比周围山地)热量条件好,利于作物生长;(1分)河流经过,有灌溉水源;(1分)土层深厚、肥沃;(1分)地势平坦,便于耕作(1分)。 农业区位改变 目前北京“菜篮子”里的蔬菜更加丰富多样了,从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分析其原因 交通改善,保鲜技术提高,政策支持加大,温室、大棚等农业生产技术改进,市场需求量增大等 近10年来,土默川平原实施退耕还草工程,使这一地区成为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核心奶源基地。 分析产生这一转变的社会经济条件。 消费者对乳品需求的增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乳品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内蒙古东中部地区形成了一条绵延上千千米的“奶牛带”,饲养着130多万头奶牛,是全国最大的优质奶源基地,乳产品产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简述该地区乳产品产量发生变化的原因。 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科技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交通运输条件不断改善;国家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加大。 工业区位 说明该区域南部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有利条件。(8分) 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有铅锌矿、金矿等(2分);煤炭资源丰富(2分);国外市场需求量大(2分);铁路交通便利(2分) 南非矿产资源开发的有利区位条件 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丰富;开采历史悠久和丰富的经验;开采技术水平高;国际市场广大;铁路、公路、海运运输方式多样,交通便利;丰富的廉价劳动力;政策支持。答出五

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二)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在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构成其理论框架的主要有区域经济发展(或称增长)理论、区域产业结构理论、区域分工理论、区域布局理论和工业区位理论。前两种理论最初的研究对象是国家,后来区域经济学家将其引伸到区域研究中。这里主要阐述的是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包括区域平衡发展理论、区域不平衡发展理论和增长极理论。 1.区域平衡发展理论 区域平衡发展理论是从发展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引进并发展而形成的,这一理论主要包括平衡增长理论和大推进理论。 (1)平衡增长理论 发展经济学家拉格那纳克斯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问题》一书中提出平衡增长理论。他主张在部门和产业同时投资以推进经济发展。他认为打破贫困性恶性循环的关键是要突破资本形成不足这一约束条件,而影响资本形成不足的主要因素是决定投资预期的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只要平衡地增加生产,在广大范围的各种工业同时投资,就会出现市场的全面扩大,从而提高需求弹性,创造出良好的投资氛围,从恶性循环的僵局中脱离出来。通过供给(投资)创造需求,以及供给函数的不可分性和市场的不可分性,是平衡增长战略在理论上的支柱;另外,它还突出地体现了对社会分摊资本的节约以及对社会各部门间分工的发展、垂直联系和水平联系的加强。 (2)大推进理论 着名发展经济学家保罗·罗森-罗丹(P. N. Rosensteinrodan) 是该理论的倡导者和集大成者。该理论主张发展中国家在投资上以一定的速度和规模持续作用于众多产业,从而突破其发展瓶颈,推进经济全面高速增长。大推进理念的论据和理论基础建立在三个“不可分性”上:

①生产函数的不可分性。 在基础设施的供给方面,“社会分摊资本”就具有明显的过程上的不可分性和时序上的不可逆性。社会分摊资本项目往往具有规模效益,且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特点,因此在初期只有大规模投资才能使其发挥作用。比如:修建发电厂与建设供电网络的关系,两者只有共同建成才能使各白的效用得到充分发挥。 ②需求的不可分性。 没有关联产业的互补效果,则不确定性和市场销售的困难将使单个项目的投资具有被套的风险。众多关联产业在投资决策中实际上是相互依赖,互为条件,彼此地为对方提供要素投入的能力和需求市场的容量,从而共同突破市场瓶颈,形成市场需求在不可分性之中的互补性,从而降低市场风险。为了解决市场需求的不可分性,也为了形成广大的、有保证的市场,促进经济的全面提高,必须大规模地在各个产业部门按一定比例进行投资。 ③供给的不可分性。 储蓄是国民收入中扣除消费的部分,而在国民收入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国民收入中的大部分用来维持消费。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减少消费,增加储蓄是很困难的,只有在收入大幅度增加,即边际储蓄率高于平均储蓄率,使得储蓄急剧上升,资本供给才有来源。 2.区域不平衡发展理论 汉斯·辛格在其《国际发展·成长与转变》一书中批评平衡发展理论。辛格认为:当我们比较一国乃至一个地区的经济在不同时期所取得的成就时,也许会发现各方面都己取得了一些进步。事实上在整个过程的一个短暂的期间,通常是由少数部门发展带动的。从长期各方面取得的进步来看,实际上是一系列不均衡发展所造成的结果。1辛格的上述观点得到了艾伯特·赫尔希曼的热烈支持。他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从主要稀缺资源应得到充分利用的认识出发,系统地论述了不平衡增长的理论和战略。他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其主要稀缺资源是资本,若实行一揽子投资,则资本稀缺这一瓶颈就无法突破,从而也就无法实现平衡增长。因此,不发达国家取得经济增长的最有效途径是采取精心设计的不平衡增长战略,首先选择若干战略部门进行投资,当这些部门的投资创造出新的投资机会时,就能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1黄继忠:《区域内经济不平衡增长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第15页。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件78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件 粤府〔2009〕78号 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切实推进我省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以下简称“三旧”)改造工作,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建设,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三旧”改造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连续23年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一。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土地资源,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已难以为继,土地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我省可持续发展。立足土地资源省情,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千方百计盘活存量土地,统筹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着力解决的迫切而重大的课题。

(二)“三旧”改造是我省在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拓展建设空间、保障发展用地的重要途径,是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完善,有效破解“三旧”改造的难题,在新增建设用地逐年减少、单位建设用地产出逐年提高的条件下,统筹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切实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力争在节约集约用地方面为全国探索出一条新路。 (三)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和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贯彻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落实好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要求,必须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大力推进“三旧”改造,是继续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解放土地生产力的具体体现,不仅有利于节约集约用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也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 二、明确“三旧”改造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四)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提升综合竞争力和资源承载能力,切实转变发展观和用地观。遵循“全面探索、局部试点、封闭运行、结果可控”的原则,在不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面积和建设用地总规模的前提下,积极稳妥推进“三旧”改造工作。将“三旧”改造与农村土地整治有机结合,统筹

区位因素分析概括总结

区位因素分析概括总结(一) 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为冲积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或地势低平 土地:土地面积广阔、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昼夜温差大 水源:靠近水库0、河流、冰川融水区或地下水丰富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 2.人文(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该区人口稠密、工矿业发达、城市较多、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交通:临近河、湖、海,水陆交通便利,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 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冷藏保鲜技术高 习俗:生产历史悠久、饮食偏好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 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能提供技术支持 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 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 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土地租金低 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水质好 环境: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有利于高科技工业的布局 2.经济因素 原料:靠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 能源:靠近能源产地(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 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位于或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交通:临海港、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和通讯便利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劳动力质优价廉,生产成本低 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 工农业基础:临近商品农业基地或农业发达,能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当地工业发达,生产协作条件好 3.社会因素 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的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 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多在山区、边区) 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 4.环境因素 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

浅谈当前广东经济形势

浅谈当前广东经济形势 07公共事业管理1班张志良2007644111 摘要:在经过2007年冰冻、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和2008 年下半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引 发的全球经济衰,经济衰退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广东GDP仍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2008年11月,广东省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299.68亿元,增长10.4%,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4.3个百分点。不过广东10.4%的增幅,高于全国9.9%的平均数,也超出年度目标1.4个百分点。这在当前全球经济衰退的大气候下,仍然是一个较高的增速。省统计局表示,今年以来广东经济增速保持在10.4%-10.7%的区间内,波动幅度仅0.3个百分点,表明经济运行平稳。当前,广东经济发展面临的经济社会环境基本稳定。从国际环境来看,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升,外部环境出现了一些有利于广东经济发展的积极变化。但世界经济发展仍受石油价格、政局剧变、汇率变化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不可预期的影响,不确定性仍然存在。从国内环境看,国内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将有利于经济的平稳发展,现阶段形成的消费亮点,将进一步带动和促进经济的回升,但经济的扩张也面临各种约束。所以我们要在看到当前的优势,抓住机遇谋求更大发展,但我们也要看到当前的劣势,我们要扬长避短。总之。我们要提升广东自身的素质,加强内功修为,谋求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广东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外贸 推进结构调整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要抓住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转移步伐加快的机遇,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动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点,特别是要坚持先进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围绕解决影响发展全局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失时机地把各项改革引向深入。要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把引进技术与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紧密结合起来。要落实好内地与香港、澳门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深入开展粤港澳合作。要坚持大力推进能源、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逐步构建节约型社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改善投资环境,广东不能懈怠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全面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广东投资软环境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有力地促进了全省投资环境的改善,综合竞争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吸引外资的规模、质量和水平逐步提高。但是,面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外商投资战略调整,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区的迅速崛起,吸引外资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此,广东要做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引资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