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质量评价
烟叶等级质量评价方法的思考与改进

烟叶等级质量评价方法的思考与改进摘要:为改进烟叶等级质量评价体系,保障评价结果准确性,文章抽取A、B、C三地中部烟草样品共150把,从外观、市场价格等角度进行质量评估,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新的评价函数,并从综合角度出发对函数进行了优化,初步检测应用后收效较好,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三地烟草质量差别,希望可以为烟草质量评价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烟叶;等级质量;评价方法前言:按照《烤烟》国家标准所述,烟叶收购环节应当按照等级合格率进行上、中、下部分类,抽检样本合格率较高的烟草批次通常具有较高的纯度及质量评价,合格率较低的产品则被认为纯度较差。
该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烟叶质量评价流程,提升了分类标准的可行性,但从实践角度来看,其中也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部分等级合格率较高的烟草色泽、香气等均难以达到标准,也无法满足工业生产的相关需求,有必要进行技术改进与优化。
1材料与方法从某地收购站点中随机选取三个产地烟草作为试验对象,抽取中部柠檬黄三级(C3L)新烟样品,每组数量50把总计150把。
样品收集完成后及时送实验室,展开外观、价值等4个方面的分析评判,分析结果与原评价体系下的结论相比较,寻找差异之处[1]。
2结果与讨论2.1烟叶质量水平评价2.1.1等级合格率评价将A、B、C三地抽取的50把样本烟草送检,评价依据为国标GB2635-92,结果发现A地合格数量为32把,其中主要混入了C4L及C2L烟草,总计合格率为64%;B地合格数量为33把,其中混入了X3F、C3V等级别烟草,总计合格率为66%;C地等级合格数量为34把,混入对象主要为GY1、GY2等,合格率为68%。
综合分析后认为,A地烟草等级质量最低,C地最高,B地次之。
2.1.2外观质量评价从外观质量角度对3组烟草进行评价,其中A地混入的C4L及C2L颜色较为均匀,与目标等级C3L部位一致,观察后将C2L身份评为中等,且油分适中,长度为40cm;C4L的身份则评为稍薄,油分稍有,长度为35cm,C3L外观评价结果与之一致。
烟草进修学院讲稿烤烟综合质量评价

7.色度
色度是指烟叶表面颜色的均匀程度、饱和程 度和光泽强度,是一个综合的概念。色度的浓淡 强弱与油分多少呈正相关。色度浓的烟叶总糖含 量较高,总氮、蛋白质、烟碱等含氮化合物较低、 施木克值较高,比较协调。其烟气质量表现为香 气质好、香气量足、杂气少、刺激性小、劲头适 中、吸味纯净、余味舒适。色度浓的烟叶吸湿性 强,填充能力较弱。随着色度的减弱烟叶的质量 逐渐降低。 色度按照档次划分为:浓、强、中、弱、 淡五个档次。
烤烟综合质量评价
郑州轻工业学院 闫克玉
2012年7月
L/O/G/O
烟叶是卷烟工业的基础原料,其质量的好 坏对卷烟的品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烟叶质量是 反映和体现烟叶必要性状均衡情况的综合性概念。 在我国烟叶生产的不同时期,对“质量”有不同 的认识,二十世纪60、70年代我国对烟叶质量的 认识曾以“黄、鲜、净”为主调,近年来,随着 对烟叶质量的深入研究,已基本形成烟叶质量评 价的五大方面,分别包括烟叶外观质量、物理特 性、化学成分、感官质量和安全性评价,它们从 不同的方面反映烟叶的品质特征。
3.单叶重
单叶重与烟叶产区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 生产水平、种植密度、打顶留叶等关系密切。烟 叶的单叶重反映了某个产区生产水平和烟叶质量 均衡程度,它既是构成烟叶产量的重要因素,又 是烟叶质量的重要方面。单叶重小既达不到适宜 的产量也没有好的质量;单叶重过大虽然可以提 高产量,但是烟叶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 单叶重应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即7~14g。在烟叶 产区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生产水平确定的条件 下,可通过种植密度来调控,在种植密度确定的 条件下,可根据烟株长相通过打顶留叶来调控。
多 指富有油分,表观油 润,叶表面有油性反映, 烟叶韧性强,弹性好, 手握松开后恢复能力强 , 耐扯拉力好。 有指尚有油分,表观有油 润感,叶片有韧性,弹性 较好,耐扯拉力尚好, 叶 表面尚有油性反映。
判断烟叶质量五项指标

水分均匀度
分析烟叶的水分分布是否 均匀,避免出现局部过干 或过湿的情况。
水分稳定性
考察烟叶在储存或运输过 程中水分的稳定性,以判 断是否容易受环境影响。
烟叶包装和储存条件
包装材料
检查包装材料是否符合标准,如 防潮性、阻隔性等。
包装标识
核对包装标识是否清晰、规范, 包括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
期等信息。
判断烟叶质量五项指标
2023-11-08
目 录
• 外观质量 • 香气质量 • 口感质量 • 安全性质量 • 工艺质量
01
外观质量
颜色
颜色均匀
烟叶颜色应均匀一致,无明显色差,无杂色和焦斑。
颜色鲜艳
烟叶颜色应鲜艳,无明显褪色和老化现象。
成熟度
成熟度适中
烟叶成熟度应适中,无未成熟、过熟或破损等情况。
VS
不同品种的烟叶焦油含量差异较大, 一般来说,烤烟的焦油含量高于晒烟 和白肋烟,而晒烟的焦油含量又高于 白肋烟。
有害物质含量
有害物质是指烟草中含有的对人体健康有害 的物质,如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有 害物质含量越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越大。
不同品种的烟叶有害物质含量差异较大,一 般来说,烤烟的有害物质含量高于晒烟和白 肋烟,而晒烟的有害物质含量又高于白肋烟
浓淡适中型
烟香浓郁、醇厚,同时又具有清新、自然的 口感。
香气丰富程度
香气浓郁
烟香丰富、饱满,具有多层次 的变化。
香气柔和
烟香柔和、舒适,让人感到放松和 愉悦。
香气平淡
烟香平淡无奇,缺乏变化和层次感 。
香气纯度
香气纯正
烟香纯正、无杂味,回味干净、清爽。
香气杂乱
烟香杂乱、不纯正,夹杂着异味和杂味。
烟草及烟草制品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烟草及烟草制品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烟草及烟草制品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烟草作为一种常见的农产品,被广泛用于制作烟草制品,如香烟、雪茄等。
为了保证烟草及烟草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是必要的。
烟草及烟草制品的质量标准是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制定的。
一般来说,烟草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烟叶的外观、含水量、烟碱含量、干香料含量、不溶性灰分和烟碱回收率等指标。
烟草制品的质量标准则包括外观、气味、口感、烟气中烟碱含量和有害物质含量等指标。
烟叶的外观是评价烟草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般要求烟叶要有清晰的叶片,没有叶片破损或变形。
颜色要一致,表面要有光泽。
同时还要检查叶片的含水量,一般要求在10%左右。
烟草的烟碱含量是衡量烟草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烟碱是烟草中唯一来源于真正的烟叶的生物碱,对烟草的烟感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烟碱含量越高,烟草的刺激性越强,烟草燃烧的速度越快,产生的烟雾量也越高。
烟草及烟草制品的质量检验主要分为两个环节,即原料烟草的采购及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以及成品烟草制品的质量检测。
原料烟草的采购主要是依据质量标准对烟叶的外观、含水量、烟碱含量等指标进行检验。
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对烟叶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确保烟草的质量稳定。
对于成品烟草制品的质量检测,则需要对烟草的外观、气味、口感、烟气中烟碱含量和有害物质含量等指标进行检验。
烟草及烟草制品的质量检验方法主要包括目视检查、物理指标测定和化学分析等技术手段。
目视检查是最简便的检测方法之一,通过观察烟草的外观、颜色、形状等来评估烟草的质量。
物理指标测定主要是通过仪器设备测量烟草的含水量、烟碱含量等指标,如色谱仪、水分测定仪等。
化学分析则是通过化学方法来测定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如氰化物、重金属、致癌物质等。
总之,烟草及烟草制品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是为了保证烟草的质量和安全性,确保烟民的健康。
制定合理的质量标准和科学的检验方法,有助于提高烟草及烟草制品的质量水平,维护烟草行业的形象和声誉。
论烟草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论烟草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作者:钟木桂来源:《财会学习》2020年第31期摘要:烟草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要依靠烟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来实现。
衡量烟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对烟草企业“创新能力强、全要素生产率高、环境成本低、综合效益好”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在明确评价指标设计原则基础上,分类设计了评价指标内容,从而构建了烟草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烟草;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2019年,国家烟草专卖局根据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制定了烟草行业“1+6+2”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为新时代烟草企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提供了重要遵循。
如何衡量评价烟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在紧扣烟草行业高质量发展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研究方便,本文的烟草企业专指烟草商业企业。
一、烟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特征国家烟草专卖局指出,烟草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指导下,以“创新动力强、全要素生产率高、环境成本低、综合效益好”为基本特征的可持续发展。
这一定义为科学合理评价烟草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1)创新动力强。
创新是第一动力,高质量发展要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制度创新等,企业的创新投入越大,产出的技术、产品和制度越多,创新性越强。
(2)全要素生产率高。
全要素生产率(TFP)是指在各种要素投入水平既定的条件下所达到的额外生产效率。
由于全要素生产率无法直接从总产值中计算出来,一般用间接办法,比如采取GY=GA+ αGK+βGL来求得,式中,GY是企业总产值增长率,GA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GK是投入的资本增长率,GL是投入的劳动增加率,α是资本份额,β是劳动份额,α<1,β<1。
对于烟草企业来说,由于是完全垄断经营没有竞争对手,一般认为资本量和劳动量的增加可以线性地导致企业总产值同比例增加,说明烟草企业是规模报酬不变的。
烟草及烟草制品感官评价方法

烟草及烟草制品感官评价方法烟草及烟草制品的感官评价是对其外观、气味、口感等方面进行客观评估的过程。
这一评价方法在烟草行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生产商改进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烟草及烟草制品感官评价方法。
一、外观评价烟草及烟草制品的外观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有很大影响。
外观评价主要包括烟丝颜色、包装设计、卷烟外观等方面。
烟丝颜色的评价可以采用色差仪等仪器进行测量,也可以通过经验判断。
包装设计的评价可以考虑其与品牌形象的契合度、吸引力等因素。
卷烟外观评价主要包括卷烟外观整齐度、滤嘴质量等方面。
二、气味评价烟草及烟草制品的气味是消费者选择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味评价可以通过专业的气味评价员进行,也可以采用电子鼻等仪器进行测量。
气味评价主要包括烟草本身的香气、燃烧时的气味等方面。
香气的评价可以根据其是否清新、持久、符合消费者口味等进行判断。
燃烧时的气味评价可以考虑其是否刺激、异味等方面。
三、口感评价口感评价是烟草及烟草制品感官评价中最重要的一环。
口感评价主要包括吸烟时的滑爽度、刺激性、烟气味道等方面。
这一评价可以通过专业的吸烟员进行,也可以通过消费者的反馈进行。
滑爽度的评价可以根据烟草吸入时的顺滑程度进行判断。
刺激性的评价可以考虑烟草吸入时的刺激感强度、是否过于刺激等因素。
烟气味道的评价可以根据其是否令人愉悦、是否与烟草本身的香气相符等进行判断。
四、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是将外观评价、气味评价和口感评价等因素综合考虑,对烟草及烟草制品进行最终的评价。
综合评价可以根据不同的消费者群体需求进行,也可以根据市场的竞争情况进行。
综合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烟草及烟草制品的感官评价方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通过外观评价、气味评价和口感评价等方法,可以全面了解产品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为产品改进提供有力的依据。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更加准确和客观的评价方法,为烟草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常规化学成分综合评价卷烟质量的稳定性

通过常规化学成分综合评价卷烟质量的稳定性摘要:随着卷烟市场竞争的加剧,卷烟的质量对企业来说越来越重要,质量的稳定性是产品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鉴于日益自动化的工业企业生产、稳定和控制产品的质量是越来越重要和迫切需要迅速、有效和简单的分析方法,用于评估和监测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稳定产品质量评价的卷烟,结合因子分析和灰色聚类的方法对香烟15批次同一品牌产品,尼古丁还原糖、总碱含量、总挥发性氯、钾和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来各个批次同一品牌的香烟参考评价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关键词:评价;卷烟质量;稳定性长期以来,卷烟产品内部质量的主要特征是感官评价,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受到评价人员个体差异的影响。
卷烟质量评价涉及外观、物理、化学、感官、烟雾等多个指标体系,每个体系都包含多个指标,增加了评价的难度。
卷烟企业在日常生产中经常遇到多指标综合评价问题。
如同一品牌不同批次卷烟内部质量的稳定性评价,或同一品牌不同产地卷烟质量的相似性评价。
卷烟质量评价涉及外观、物理、化学、感官、烟雾等多个指标体系,每个体系都包含多个指标,增加了评价的难度。
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
A.品牌香烟15批产品的5个样品,ALLIANCE的自动化学分析仪;Gfl-3017振荡器;Metler AT261电子天平;烘箱ESPEC LC-213。
2.数据收集与处理总糖含量测定、还原糖、尼古丁、总碱氯、钾和总挥发性样本据文献中规定的方法,检测数据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的SPSS统计软件中灰色绝对的相关性。
二、结果与分析1.检测数据比较。
总糖还原糖、总烟碱、总挥发碱、钾和氯对同一样品15批次、(表1),检测结果显示,单一或多个指标15批次质量的稳定性的香烟,由于样本的不同指标,很难根据这些指标之间的常规化学稳定性和批次进行综合评价。
2.数据的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可以解决评价指标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从原始变量信息重建的因子变量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性。
分析变量是有用的。
改进的烤烟烟叶质量综合评价方法

改进的烤烟烟叶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烤烟烟叶的质量主要包括外观质量、化学成分、感官质量、物理特性、安全性等方面。
烤烟烟叶外观质量主要是依赖于烤后烟叶的颜色、成熟度、叶片结构、身份、油分、色度等指标加以评判的; 化学品质主要是各类化学物质的含量,如还原糖、总糖、总氮、氯、钾等物质的含量; 感官质量主要依赖于人们对卷烟的评吸而得出的结论,具有主观偏好性,主要包括光泽、香气、协调性、杂气、刺激性、余味等指标。
烟叶质量的综合评价,就是综合考虑烟叶的各个质量因素,对烟叶的质量进行评判。
因此,烤烟质量评价体系牵涉很多指标,具有复杂性、可变性、模糊性。
其中,如何确定各个质量因素的权重比例,是一个核心的问题。
目前,烤烟质量综合评价常利用多元统计学与主观、客观赋权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利用较多的方法为决策分析法,主要包括主成分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雷达图评价法,以及各类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
笔者将对决策分析法在烤烟质量综合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烤烟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研究提供借鉴。
1 各类决策分析法在烤烟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1.1 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分析主要是从多个指标中选出有代表性的指标,计算出各指标的综合值,以达到方案决策的目的,其特点在于能消除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叶协锋等基于主成分分析评价模型,对河南省平顶山市42 个烟叶样品的8 个外观质量指标和8 个化学成分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并对比Fisher 判别函数和聚类分析的结果,两者有较好的一致性。
吕中显等对39 个烤烟样本的10 项化学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各样品的综合分值,在此基础之上对综合分值进行系统聚类,该结果与指数和法相比,评价结果较吻合。
因此,主成分分析法在烤烟质量综合评价中可行。
张延军等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感官质量指标与外观质量指标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颜色、成熟度和油分是决定烤烟感官质量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叶片结构和身份等因素。
1.2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由邓聚龙教授提出,随着灰色系统研究的深入,现已应用于很多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烟草质量评价课程论文烟草香气前体物与烤烟质量的关系烟草香气前体物与烤烟质量的关系摘要:烟草香味是评价烟叶及卷烟感官质量的重要指标,研究烟草中的香味化学成分对于提高烟草品质、监控卷烟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分别介绍了氨基酸、酚类化合物、生物碱、有机酸、质体色素等烟草香气前体物与烟草质量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烟草,香气,质量烟草香气前体物是指在烟叶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本身不具有香气特征,但在烟叶成熟、调制、醇化和燃烧过程中,通过酶促反应和高温条件下的氧化、重排和裂解反应,可转化形成香气物质的化合物[1]。
由于它既是成熟、调制后烟叶中的积累物质,也是烤烟醇化和烟丝燃烧产生挥发性香气物质的主要前体,因而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香气前体物在烟叶生长、成熟、调制、醇化和燃烧过程中的积累、转化和降解,将直接影响烤烟的香气风格、香气质和香气量。
1 氨基酸氨基酸既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又是蛋白质的降解产物,不仅参与烟株碳、氮代谢,而且与烟叶调制、陈化、燃吸过程所发生的复杂生物化学变化关系密切,与烟叶品质形成有密切关系。
氨基酸在赋予烤烟色香味方面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氨基酸在有氧条件下燃烧会产生氨,影响烟气质量;另一方面,烤烟在调制和醇化过程中,氨基酸和糖类会发生非酶棕化反应,主要是梅拉德反应,形成大量具有烟草特征香味的挥发性化合物和大分子棕色化合物,如羰基化合物、呋喃化合物以及吡嗪类和吡咯衍生物等。
它们不但赋予烟气烤焙香、坚果香和甜焦糖味,而且还使烟量感增加,尤其是呋喃类成分,对烟气的香味有重要作用。
某些氨基酸还是烟碱合成的前体物质。
氨基酸和糖的非酶棕色化反应即梅拉德(Maillard)反应,被认为是香气成分形成的重要过程之一[2]。
Weybrew 等报道[3]烟叶在调制过程中,总游离氨基酸含量逐渐增加,调制后的烟叶含有44种氨基酸,其中以脯氨酸和天门冬酰胺的含量最多。
氨基酸在调制过程中还可直接转化为挥发性羰基化合物。
Prabhu等[4]应用同位素示踪的方法证明,游离氨基酸在烟叶调制过程中可转化形成醛类和酮类化合物,并且它们可进一步缩合形成吡类化合物。
在烟叶醇化过程中,许多棕色化反应产生的挥发性成分将进一步转化形成大量的香气物质,如2-甲酰吡咯、乙酰吡咯、2-乙酰呋喃等,尤其是乙酰吡咯的大量增加,将使烟叶香气品质进一步改善。
此外,烟草中苯丙氨酸代谢产物苯甲酸、苯乙酸、苯甲醇、苯乙醇等也是烟草中含量较丰富的香味成分之一。
2 酚类化合物烟草中含有多种酚类物质,其含量对烟草品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颜色、香气、吸味和烟气安全性等方面。
目前,在烟叶和烟气中己鉴定出的酚类及其相关化合物多达280余种,按其结构可分为简单酚和多酚[5,6]。
简单酚包括苯酚、甲基苯酚、儿茶酚(邻苯二酚)等一元和多元酚,以及邻苯二酚的衍生物丁香酚和愈创木酚。
它们对烟气的香吃味有一定影响,而且在烤烟醇化过程中,对甲基苯酚、对乙烯基苯酚和2-甲氧基-对乙烯基苯酚等简单酚的含量均增加。
烟草中发现的多酚类物质主要包括单宁类的绿原酸及其异构体和水解产物,如咖啡酸、奎尼酸。
实际上绿原酸是咖啡酸与奎尼酸的二缩酯,它是烟草中唯一的单宁类化合物。
在烟草中的酚类物质几乎都以葡萄糖苷和酯的形式存在,并且以咖啡酸、绿原酸、芸香苷和莨菪亭在烟草中的含量最丰富。
多酚是烟草尤其是烤烟中重要的香气前体物,一般认为酚类化合物对烟叶香气和吃味有好的影响。
多酚化合物对烟草品质最显著的影响是烟叶的颜色。
多酚化合物对烟叶颜色至少存在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多酚类物质在过氧化酶和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易氧化产生淡红色至黑褐色的酮类物质及其聚合物,导致烟叶颜色由黄色转变为桔黄或不同程度的棕褐色;另一方面,多酚类物质及其氧化产物还可与氨基酸、糖类和矿物质等发生酶促棕化反应,形成许多分子量大小不等、颜色各异的复合色素。
与对烟叶颜色的影响相反,一般认为多酚类物质对烟草吃味和香气有好的影响。
烟草中的多酚类物质挥发性低,燃吸过程中直接进入烟气的量很少,而且多酚类物质大多被热解成二元酚类和糠醛衍生物,其中许多热解产物对烟气的香味有直接影响,可赋予烟气清甜香和烤香。
多酚类在烟草燃烧时产生酸性反应,能中和部分碱性,使吃味醇和。
多酚化合物不但本身具有令人愉快的香气而且在燃吸时由于干馏、氧化、裂解的结果,产生各种各样芳香气味的成分。
因此,多酚化合物被认为是产生烟草香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曾有人提出用烟草的酚类物质含量与蛋白质氮含量的比值作为“芳香值”。
在实际中也发现,多酚化合物含量与烟叶等级相一致,高等级烟叶多酚含量高,低等级烟叶多酚含量低。
3 生物碱烟草中含有多种生物碱,目前己经鉴定出的生物碱就有20余种,但烤烟栽培品种含有的生物碱主要有4种:烟碱、降烟碱、假木贼碱和新烟草碱,其中以烟碱含量最高,常占烤烟生物碱总量的90%以上,其它3种生物碱含量之和占生物碱总量的比例一般很少超过6%,故称这3种生物碱为微量生物碱。
微量生物碱的含量虽低,但其对烟叶品质具有重要影响[7-9],它们能增加烟气的刺激性,直接影响到烟叶的香气品质、可用性与安全性[10]。
因此,微量生物碱的含量及其组成是评价烟叶品质的重要依据,如降烟碱对燃吸品质具有负作用,很小的量即增加烟气的刺激性[11];假木贼碱和新烟草碱的含量越高,刺激性也越大。
近来,国内外逐渐认识到微量生物碱含量对烤烟品质的负面影响,开展了对微量生物碱的定量分析,常采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烟草中的生物碱组成[12]。
4 有机酸有机酸广泛存在于烤烟中,目前己被鉴定出的有机酸己达200多种,其中大部分是二元酸和三元酸,而脂肪酸在烟草中的含量比二元酸和三元酸低得多。
包括挥发性的低级脂肪酸、半挥发性的高级脂肪酸及非挥发性的多元酸(二元酸、三元酸)。
有机酸是烟草中的酸性致香成分,它们能改善烟气酸碱度,使烟气吃味醇和芳香,对烟叶的品质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它们被列为评价烟草品质的有效指标[13,14]。
因此,烟草中有机酸的分析一直受到国内外烟草工作者的高度关注[15,16]。
高级脂肪酸在烟叶陈化、发酵过程中,在酶或非酶的作用下可形成醇、醛、酮、酸和酯等低分子量的挥发成分。
饱和高级脂肪酸以棕榈酸、硬脂酸等为主,能增加烟气的脂肪味、腊味并使之圆和,赋以烟气柔和的吸味。
不饱和高级脂肪酸主要是亚油酸、亚麻酸,能增加烟气的粗糙度、刺激性和青杂气,并产生涩味。
韩锦峰等研究表明,亚油酸、亚麻酸和棕榈酸的含量与烟叶的香吃味呈负相关,它们含量过高影响烟叶的品质,尤其是亚油酸和亚麻酸显著地影响香气量、劲头和余味[17]。
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随着烟叶成熟度的增加而极显著地减少,其含量的高低可反映烟叶的成熟度;烟叶在自然醇化过程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亦呈下降趋势,它们分子中的不饱和双键被氧化断裂,生成低级醛类,再氧化成低级脂肪酸并可进一步与醇类结合生成酯类,这些反应对降低烟气的刺激性和青杂气,增加醇和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18]。
在烟草中还存在许多非挥发性脂肪酸和有机酸,这些不挥发酸对烟草的香气没有明显的作用,但它们具有减轻烟气刺激性的作用,可使烟草的吸味变得醇和,并能增加烟气的浓度。
很显然,这些不挥发脂肪酸和有机酸可通过调节烟草的pH值,还能与生物碱结合成盐,调节烟草中碱性成分的挥发性;在燃烧过程中其分解产生的酸性片段可调节烟气中质子化和游离态烟碱的比例,进而影响烟气的吸味和香气,在卷烟抽吸过程中起平衡酸碱度的作用。
到目前止已发现的二元酸与三元酸主要为苹果酸、柠檬酸、草酸和丙二酸,这些化合物不是以游离酸而是以盐的形式存在于烟叶中。
如苹果酸能改善烟气,使烟气平和、烟气浓度升高,特别是对烟碱含量高的烟叶有良好的影响[19,20]但柠檬酸、草酸的含量与烟叶的燃吸品质呈负相关,含量高导致烤烟的吃味变差[19]。
总之,烟叶中低碳链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低有利于提高烟叶的香吃味品质,此时香气量大、劲头适中、余味舒适。
5 质体色素烤烟在生长过程中烟叶的质体色素主要有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新黄质、紫黄质和β-胡萝卜素,烟草质体色素的总量和组成随烟草类型、品种、生长阶段、加工处理方法的不同而不同。
一般来说,新鲜烟叶中的叶绿素含量变化范围为0.5%一4%,其中叶绿素a约占70%,叶绿素b约占30%。
成熟烟叶中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的总量约为叶绿素含量的1/5至1/3。
烤烟烟叶的胡萝卜素是由68%的β-胡萝卜素和32%的新β-胡萝卜素组成的混合物。
而叶黄素类的组成为60%的叶黄素,22%的新黄质和18%的紫黄质。
叶绿素是所有绿色植物中最重要的标致性物质,叶绿素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光能和光能转化的主要物质。
烤烟中的叶绿素在未降解之前,在燃烧过程中将产生严重的青杂气,对卷烟的评吸质量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但其降解后形成的产物是新植二烯和植物呋喃。
新植二烯是叶绿素降解产物叶醇进一步脱水后形成的降解产物,这些物质也是烤烟中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最高的化合物,具有清香气息。
因此,烤后烟叶中叶绿素含量越低,所降解产生的新植二烯和植物吠喃越多,则烤烟的采收成熟度和烘烤成熟度掌握的越好,烟叶的质量也越高。
类胡萝卜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光能和防止光(紫外光、蓝紫光)氧化的主要质体色素。
目前己知类胡萝卜素在植物体内主要有以下功能:作为集光色素把激发能传递到反应中心色素分子;保护叶绿素分子,使其不至于被光氧化而破坏;保护脂类,调节类囊体膜的物理性质;消除活性氧自由基的伤害,阻止脂质过氧化;感受蓝紫光,参与脱落酸的生物合成;作为色素决定植物叶、花、果实的颜色。
烟草中类胡萝卜素以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的含量居多(叶黄素是β-胡萝卜素的含氧衍生物)。
研究表明,类胡萝卜素也是影响烤烟香气质量最重要的潜香型萜烯类化合物,类胡萝卜素的降解和热裂解产物可生成的近百种香气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是构成烤烟细腻、高雅、清新的主要香气成分,也是烤烟中除新植二烯以外含量较高的挥发性香气物质组分。
结语烟草香气前体的研究已取得较大的进展。
但就研究深度与广度而言,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相信随着烟草香气前体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烟草香气形成机理的认识将更加全面,这对促进高香抗逆烟草品种选育、高香烟草栽培及调制技术创新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1] 杨虹琦. 中国烤烟主要香气前体物的研究[D]. 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6[2] Leffingwell J C. & Leffivell D. Chemical and sensory aspects of tobacco flavor[J].Rec Adv Tob Sci,1988,14:169-218[3] Weybrew J A ,et al. The cultural management of flue-cured tobacco quality [J].Tobacco lnternational, 1983,185(10):82一87[4] Prabhu S R, Chakraborty M K. Radioactive tracer studies on carbony I generation in flue-cured tobacco[J].Tob,Int,1984,186(3):45-47[5] Burton H R & KasPerbauer M J. Changes in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obacco laminar during Senescence and curing,l. Plastid pigments[J].J.Agric. Food Chem,1985,33:879一883[6] 别立洁,尹键,张婷.气相色谱法测定烟草中的绿原酸[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6(3):65-65[7] 史宏志,张建勋.烟草生物碱[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1-8[8] 史宏志,L P. Bush, J. Wang,等. 我国不同类型烟叶烟碱向降烟碱转化研究[J]. 中国烟草科学,2001,(4):6-8[9] 史宏志,黄元炯,刘国顺,等.我国烟草和卷烟生物碱含量和组成比例分析[J].中国烟草学报,2001,7(4)8-12:[10] 林桂华,周冀衡,范启福,等.打顶技术对烤烟产质量和生物碱组成的影响[J].中国烟草科学,2002(4):8-12[11] Roberts D L. Natural tobacco flavor[J]. Rec Adv Tob Sei,1988,14:49-81[12] Burton H R, Anderson R A, Fleming P D, et al. Changes in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burley tobacco during senescence and curing [J].2.Acylated pyridine alkaloids. J Agric Food Chem, 1988,(36):579一584[13] 周冀衡,朱小平,王彦亭,等.烟草生理与生物化学[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14] 肖协忠,李德勤,郭承芳,等.烟草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15] 刘百战,徐玉田,孙哲建,等.加料前后烟草中游离及糖苷结合态香味成分的分析研究[J].中国烟草学报,1998,4(1):1-8[16] 刘百战,徐亮,胡便霞,等.卷烟中非挥发性有机酸及某些高级脂肪酸的分析[J].烟草科技,2000,1:25-27[17] 韩锦峰,史宏志,王彦亭,等.不同氮量和氮源的烟叶高级脂肪酸含量及其与香吃味的关系[J].作物学报,1998,24(1):125-128[18] Enzell C.R. and Inger W. Leaf composition in relation to smoking quality and aroma[J].Rec Adv Tob Sci,1980,(6);64-123[19] 金闻博,戴亚,横天拓,等.烟草化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20] 关广晟,屠乃美,肖汉乾,等.不同种植方式植烟土壤养分及烟叶化学成分的差异[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1):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