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的特性及危害
静电的应用及危害

静电的应用
原理:静电平衡
静电屏蔽实验
静电屏蔽:导体的外壳对它的内部起到“保护”作用,使它的内部不受外部电场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静电屏蔽。
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电场
特征一: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的场强处处为零,即E内=E外-E感=0
静电平衡状态:静电平衡状态:导体中(包括表面)没有电荷定向移动的状态。
静电的应用
静电植绒:
静电植绒是利用电荷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物理特性 , 使绒毛带上负电荷 , 把需要植绒的物体放在零电位或接地条件下 , 绒毛受到异电位被植物体的吸引 , 呈垂直状加速飞升到需要植绒的物体表面上 , 由于被植物体涂有胶粘剂 , 绒毛就被垂直粘在被植物体上 , 因此静电植绒是利用电荷的自然特性产生的一种生产新工艺 。
静电的应用和危害
你知道的静电现象
静电的应用
静电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物理现象,它既可以为人类所利用,也可以给人类造成麻烦,甚至危害。静电可以被人们利用,如利用静电在物体上喷涂液体或固体涂料,另 外,静电屏蔽、静电植绒、静电复印机、激光打印机等都用到了静电现象。
静电喷涂:在喷枪与工件之间形成一个高压电晕放电电场,当粉末粒子由喷枪口喷出经过放电区时,便补集了大量的电子,成为带负电的微粒,在静电吸引的作用下,被吸附到带正电荷的工件上去。当粉末附着到一定厚度时,则会发生“同性相斥”的作用,不能再吸附粉末,从而使各部分的粉层厚度均匀,然后经加温烘烤固化后粉层流平成为均匀的膜层。
静电屏蔽的应用
电学仪器和电子设备外面的金属罩,通讯电缆外面所包的一层铅皮,可以防止外电场的干扰;
静电屏蔽的应用
电力工人高压带电作业,全身穿戴金属丝网制成的衣、帽、手套、鞋,可以对人体起到静电屏蔽作业,使人安全作业。
静电为什么能引发火灾事故

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静电引发火灾事故是一个常见的安全隐患。
如果不加以重视和控制,静电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火灾事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
了解静电是如何引发火灾事故的原理和机制,对预防和控制静电火灾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静电引发火灾事故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够增强人们对静电安全的认识和重视。
静电的形成和特性静电是指物体在与其他物体接触或分离时,由于电子的转移而带有电荷的现象。
简单来说,静电是由物体表面带有过多或过少的电子而形成的一种电荷。
当两种不同材料接触或分离时,电子会在它们之间转移,使得其中一个材料带有正电荷,而另一个带有负电荷。
这种带电现象会导致物体之间产生静电力,引发一系列的静电现象和问题。
静电常见的形式包括静电电荷、静电场和静电放电。
静电电荷是指物体带有过多或过少的电子而形成的电荷,可以是正电荷或负电荷。
静电场是指物体带电后周围形成的电场,具有导电性的物质都具有电场,但只有带电物质周围的电场强度相对较大。
静电放电是指物体带有电荷后,与周围的带有相反电荷的物体接触或过近时,电荷会通过空气或介质中的离子导致放电,产生闪电和火花。
在工业生产中,静电主要来源于以下几种情况:摩擦产生的静电、流体接触产生的静电和电气设备产生的静电。
摩擦产生的静电是指当两种材料摩擦或分离时,由于电子的转移而产生静电。
流体接触产生的静电是指在流体或气体中,由于不同材料接触或分离而引起的静电现象。
电气设备产生的静电是指在电气设备中,由于电荷的积聚和放电现象而引发的静电问题。
这些静电问题可能会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因此需要加以重视和控制。
静电引发火灾的原理和机制静电引发火灾的原理和机制主要包括电荷积聚、静电放电和火花引燃。
电荷积聚是指在物体表面或区域因摩擦或接触而导致电子转移,形成静电电荷的过程。
当两种不同材料摩擦或接触时,其中一个材料会失去电子而带正电荷,另一个材料会获得电子而带负电荷。
这种电荷的积聚会导致物体表面或区域带有过多或过少的电荷,产生静电现象。
静电的特性及危害

静电的特性及危害
出管口、液体注入容器。
5)、液化气体、压缩气体或高压蒸汽在管道中流动或由管口喷出时。
6)、穿化纤布料衣服、高绝缘鞋的人员在操作、行走、起立等.
2、静电的特点:
1)、电压高。
静电能量不大,但其电压高。
固体静
素.由于静电的影响因素多,静电事故的随机
性强.
3、静电的危害:
工艺过程产生的静电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灾,也可给人以电击,还可能妨碍生产。
4、放电与引燃:
A、各类静电放电种类
1)电晕放电。
即在两电极间放电,引燃能力很小.
2)刷形放电。
非导体与导体间易发生,引燃能力中等.
3)火花放电。
发生在相距较近的带电金属导体间,释放能量集中,引燃力很强。
4)传播型刷形放电.发生在具有高速起电的
场所,放电能量大,引燃能力很强。
基本防护措施:
减少静电荷产生
对接触起电的物料,应选用在带电序列中位置较临近的、或对生产正负电荷的物料加以适当组合,使最终达到起电量最小。
(完整版)静电危害

静电危害1.静电的危害形式和事故后果静电危害是由静电电荷或静电场能量引起的。
在生产工艺过程中以及操作人员的操作过程中,某些材料的相对运动、接触与分离等原因导致了相对静止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的积累,即产生了静电。
由此产生的静电其能量不大,不会直接使人致命。
但是,其电压可能高达数十千伏以上容易发生放电,产生放电火花。
静电的危害形式和事故后果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场所,静电放电火花会成为可燃性物质的点火源,造成爆炸和火灾事故。
2)人体因受到静电电击的刺激,可能引发二次事故,如坠落、跌伤等。
此外,对静电电击的恐惧心理还对工作效率产生不利影响。
3)某些生产过程中,静电的物理现象会对生产产生妨碍,导致产品质量不良,电子设备损坏。
2.静电的特性(1)静电的产生实验证明,只要两种物质紧密接触而后再分离时,就可能产生静电。
静电的产生是迥接触电位差和接触面上的双电层直接相关。
1)静电的起电方式①接触--分离起电。
两种物体接触,其间距离小25*10-8cm时,由于不同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不同,不同原子外层电子的能级不同,其间即发生电子的转移。
因此,界面两侧会出现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两层电荷。
这两层电荷称为双电层,其间的电位差称为接触电位差。
根据双电层和接触电位差的理论,可以推知两种物质紧密接触再分离时,即可能产生静电。
②破断起电。
材料破断后能在宏观范围内导致正、负电荷的分离,即产生静电。
这种起电称为破断起电。
固体粉碎、液体分离过程的起电属于破断起电。
③感应起电。
例举一种典型的感应起电过程。
假设一导体A为带有负电荷的带电体,另有一导体B与一接地体相连时,在带电体A的感应下,B的端部出现正电荷,B由于接地,其对地电位仍然为零;而当B离开接地体时,B成为了带正电荷带电体。
④电荷迁移。
当一个带电体与一个非带电体接触时,电荷将发生迁移而使非带电体带电。
例如,当带电雾滴或粉尘撞击导体时,便会产生电荷迁移;当气体离子流射在不带电的物体上时,也会产生电荷迁移。
静电的特性及危害

用胶带传送与输运时,运行中的三角皮带、输送胶 带与金属皮带轮摩擦,产生大量静电,静电电位有时 高达万伏,产生火花放电,引起事故。
人的原因造成的事故
在生产中操作人员在活动时,穿的衣服、鞋及携 带的工具与其他物体摩擦时,就有可能产生静电,比 如穿塑料底鞋的人在木板或塑料地板上行走时,人体 静电可达数千伏以上,当携带静电荷的人走进金属管 道或其他金属物品时,人的手指或脚会放出电火花 。
不同的物体达到静电饱和状态所需要的时间是不的,一般 不超过十几秒或几十秒,物体达到静电饱和状态所需的时间与物 体的运动速度有关,速度加快,时间缩短。故生产中控制物料速
度。
二、影响静电产生和聚散的因素
3. 空气的湿度
吸湿性越大的物体(特别是绝缘体),收湿度的影响很大,当空 气的相对湿度在50%-70%以上时,物体表面会形成一层水膜,使 表面电阻率降低,加速静电的泄露。如果空气的相对湿度低于 40%,则静电不易逸散,可能形成高电压。
2. 不同形态的静电
(2)液体静电:
在生产中,液体的管道输送、过滤、搅拌、喷雾、 喷射、飞溅、冲刷、灌注等过程中,都能产生静电。 尤其是电阻率高的有机液体,最容易产生静电。
液体的带电现象,也可以用双电层理论来解释。 有机液体在管道内流动时,与管壁摩擦、冲击,因而 管壁界面上是一层正电荷,液体界面上极薄的一层内 是负电荷,与其相邻的较厚的一层内又是正电荷。正 电荷随着液体的流动形成流动电流。如果把金属管道 接地,则不会产生静电。
4. 杂质
一般情况下,物体含有杂质,会增加静电的产生,如液体含有高 分子材料的杂质时,会增加液体静电的产生。但有些杂质能减少 物体的静电,这些杂质有较好的导电性或较强的吸湿性,可加快 静电的泄露。抗静电剂就是利用这个原理。
静电对人体的危害

静电对人体的危害
静电对人体可能产生多种不良影响,包括:
1.引起皮肤病:静电在衣物、皮肤之间产生,并可能附着尘埃、微小物
质等。
当静电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引起皮肤病,如电视机等荧光屏上有大量的静电荷,能吸附灰尘,灰尘中的细菌侵入、刺激皮肤,可能会导致红斑、痤疮、色素沉淀等皮肤病。
2.影响机体生理平衡:静电在人体内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影响中
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导致血液酸碱度和机体氧特性的改变,使人出现疲惫、头痛、烦躁、失眠等症状。
静电产生的磁场作用还可能会引起心率异常和心脏早搏,从而引发心血管疾病。
3.影响日常生活:静电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对日常生活产生影响。
例如,静电可能会使人在接触金属时遭受电击,导致坠落、摔倒等事故。
此外,在某些特殊环境中,如手术室等需要高度清洁的环境中,静电的存在可能会影响手术过程,因为手术室内的空气中的灰尘等微小物质会被静电吸附,从而影响手术的精度和效果。
因此,为了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累,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穿棉质、丝质等不易产生静电的衣物,使用加湿器增加室内湿度,使用防静电产品如防静电手环、防静电手套等,保持皮肤湿润等。
同时,在某些特殊环境中,如手术室等需要高度清洁的环境中,也需要注意静电的存在和影响。
经典静电事故案例

建立防静电工作区
1
划分防静电工作区,设置明显的标识和警示牌。
2
防静电工作区内应铺设防静电地板、防静电桌椅 等设施。
3
限制带入工作区的物品,如限制使用化纤制品、 限制穿脱化纤服装等。
使用防静电材料和设备
使用防静电包装材料,如防静电袋、防静电盒等。 使用防静电工具,如防静电螺丝刀、防静电钳等。 对设备进行接地处理,以消除静电荷积累。
02
建立防静电设备管 理制度
建立防静电设备台账,明确设备 维护保养要求,确保设备正常运 行。
03
建立事故应急预案
制定静电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应 急组织、应急流程和救援措施,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经典静电事故案例
目录
• 静电事故概述 • 经典静电事故案例解析 • 静电事故预防措施 • 静电事故应急处理 • 静电事故案例的启示与建议
01 静电事故概述
静电现象与特性
静电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物体因摩擦、接触、 分离等产生电荷转移的现象。
静电特性
高电位、低电量、放电时间短、远距 离放电等。
静电事故的危害
组织专业人员对员工进行静电安全知识培训,包括静电产生原理、 危害、预防措施等,确保员工掌握正确的防静电方法。
建立静电安全意识文化
将静电安全意识融入企业文化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宣传,营 造全员关注静电安全的氛围。
定期开展静电安全检查
制定定期检查制度
制定详细的定期检查计划,包括检查时间、检查内容、检查人员 等,确保检查工作的有序进行。
重点区域重点关注
对于容易产生静电的区域,如生产线、仓库等,应加强检查力度, 确保防静电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生产中静电的危害及其预防(三篇)

生产中静电的危害及其预防静电是指物体在摩擦、接触、分离等行为中,由于电子的转移而产生的电荷积聚现象。
在生产环境中,静电可能会带来很多危害,包括触发火灾或爆炸、损坏电子设备、损坏产品、电击人体等。
因此,对于静电的预防是至关重要的。
静电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触发火灾或爆炸:在许多工业领域,如化工、石油、制药等,存在可燃气体或蒸气。
当静电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引起放电,从而引发火灾或爆炸。
2. 损坏电子设备:静电对电子设备的损坏是十分常见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敏感的电子元件来说。
静电放电可能会导致电子设备的损坏,进而导致设备的故障或系统的不正常运行。
3. 损坏产品:在一些生产过程中,特别是对于涉及电子元件、塑料制品、纺织品等的生产,静电可能对产品的质量造成损坏。
静电会导致产品的吸附和粘附、附着灰尘或杂质、引起产品的起毛、损坏产品的表面光洁度等。
4. 电击人体:在干燥条件下,人体与带电物体或积聚的静电之间的放电可能会导致人体电击。
这种电击不仅会给人体带来疼痛和不适,还有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特别是在操作电器设备时。
为了避免静电带来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控制湿度:静电通常在干燥环境中更容易产生,因此,通过控制环境湿度可以减少静电的产生。
适当增加空气湿度可以有效减少静电的积聚。
2. 接地处理:将物体接地可以消除或减少静电的积聚。
对于静电敏感的设备和产品,应采取接地措施,将静电释放到大地中,防止静电累积到危险程度。
3. 使用抗静电设备或材料: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可以使用抗静电设备或材料,如抗静电地板、抗静电工作台等,来消除或减少静电的产生。
4. 定期清洁工作环境:定期清洁工作环境,特别是清除积聚在地面、工作台上的灰尘和杂质,有助于减少静电的生成。
5. 增加防护设备:对于操作高压设备或易导电的物质的人员,应增加防护设备,如抗静电手套、抗静电鞋等,减少静电对人体的危害。
6. 增加静电监测与防护系统:在一些特殊环境下,可以安装静电监测与防护系统,及时监测静电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达到防护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第二节 静电的特性及危害
二、静电的危害
在生产中,静电的危害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引起 火灾爆炸、静电电击和妨碍生产。 1. 静电放电电火花引起爆炸和火灾事故(固液气) 用槽车运苯、汽油、丙酮、等有机溶剂的时候, 由于行驶中的震动,溶剂与槽车罐壁发生强烈的摩擦, 会产生大量的静电,另外,橡胶轮胎与地面摩擦产生 的静电,均可造成槽车静电起火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易燃液体与管道摩擦和注入容器时冲击、飞溅产 生的静电,均可导致静电火花起火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2. 不同形态的静电 (2)液体静电: 在生产中,液体的管道输送、过滤、搅拌、喷雾、 喷射、飞溅、冲刷、灌注等过程中,都能产生静电。 尤其是电阻率高的有机液体,最容易产生静电。 液体的带电现象,也可以用双电层理论来解释。 有机液体在管道内流动时,与管壁摩擦、冲击,因而 管壁界面上是一层正电荷,液体界面上极薄的一层内 是负电荷,与其相邻的较厚的一层内又是正电荷。正 电荷随着液体的流动形成流动电流。如果把金属管道 接地,则不会产生静电。
物质产生的静电荷能不能聚集起来,很大程度在取决于电阻 率的大小。 由电阻率高的物质组成的物体导电性差,物体上的电荷不易 流失,静电荷就能逐渐聚集起来。由电阻率小的物质组成的物体, 电荷很容易从接触点返回原处,物体表现为中性,因此不容易聚 集电荷。 物质电阻率在106-108欧﹒厘米以下的,就是聚集了电荷,也 很快就会消散,不易带静电。电阻率在 1010-1015 欧﹒厘米的物质 容易带静电,是防静电的重点。当电阻率大于1015 欧﹒厘米时, 物体就不易产生静电,但是一旦产生静电就很难消除。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2. 不同形态的静电 (1)固体静电: 固体静电可以用双电层和接触电位差理论来解释, 两种固体物质相距 25×10-8cm以下时,即可以认为是 紧密接触,分离时即可产生静电。 与块状固体相比,粉尘具有分散性和悬浮状态的 特点,由于分散性,其表面积就大的很多,与空气摩 擦的机会就越多,产生的静电也多,又因处于悬浮态, 粉尘颗粒与大地之间是绝缘的,因此金属粉体也容易 带静电。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用对地绝缘的金属取样器,在贮有易燃液体的贮 罐等容器内取样的时候,由于取样器与液体的摩擦而 产生静电,有时会对容器壁放电产生火花而发生火灾 或爆炸事故。 过滤时过滤物质与过滤器发生摩擦,会产生大量静 电而出现放电火花,易导致事故发生。 在研磨、搅拌和输送粉体时,粉体与管道或容器强 烈摩擦与碰撞,会产生具有危险的静电火花放电。 用胶带传送与输运时,运行中的三角皮带、输送胶 带与金属皮带轮摩擦,产生大量静电,静电电位有时 高达万伏,产生火花放电,引起事故。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第一节 静电的产生
静电产生的原理: 1. 双电层和接触电位差 物质有分子组成的,分子由原子组成的,而原子 由原子核和外面若干电子组成的。物质在一般情况下, 不呈现电性。 不同物质对其周围电子束缚能力是不同的,两种 物质紧密接触时,电子从束缚小的一方转移偏向于束 缚大的一方,这时,在接触的界面两侧会出现数量相 等,极性相反的两层电荷,这两层电荷叫双电层,它 们之间的电位差叫接触电位差。当这两种物质分离时, 由于存在电位差,电子就不能完全复原,从而产生了 电荷的滞留,形成了静电。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学习目的
本章主要是对静电产生的原因、特性及在生产过程 中带来的危害进行分析。通过本章对静电的学习,使 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能采取措施,减少静电的产生 与积累,消除放电现象,避免因静电而发生燃爆事故 和其他安全生产事故。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第一节 静电的产生
静电现象是日常生活中和工业生产中常见的带电现 象;静电并不是静止的电,是宏观上暂时停留在某处 的电;静电电量虽然不大,但是电压很高,容易发生 火花放电,从而引起火灾、爆炸。为防止静电危害, 必须懂静电产生的原理和静电危害,掌握防止静电危 害的基本措施。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第一节 静电的产生
静电起电序列 按照物质得失电子的难易,或按物质相互接触时起 电性不同,可把带正电荷的物质排在前面,把带负电 荷的物质排在后面,依次排列下去,形成一个长长的 序列。 (+)玻璃——头发——尼龙——羊毛——绸——黑橡 胶——莎纶——聚四氟乙烯(–)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一般情况下,物体含有杂质,会增加静电的产生,如液体含有高 分子材料的杂质时,会增加液体静电的产生。但有些杂质能减少 物体的静电,这些杂质有较好的导电性或较强的吸湿性,可加快 静电的泄露。抗静电剂就是利用这个原理。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第二节 静电的特性及危害
一、静电的特性
1. 电量小,但是静电电压高。如橡胶带与滚筒的摩擦。 2. 虽然静电压很高,因其电量很小,故能量很小。静电能量越大, 发生火花放电时表现的危险性也越大。 3. 导体表面曲率越大,电荷密度越大。发生电晕放电。 4. 静电感应可能产生意外的火花。 5. 绝缘体电阻率很大,所以静电泄露很慢,这样使带电体保留危 险性状态的时间也长,危险性相应增加。
郑州职业技术静电产生和聚散的因素
2. 物体的运动速度
在静电产生的同时,也存在静电的消失。一般开始时,静电 的产生多于静电的泄露,静电就逐渐积累,当积累到一定程度, 产生与泄露的静电量达到了平衡,保持为一动态稳定值,及达到 饱和状态。 不同的物体达到静电饱和状态所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一般 不超过十几秒或几十秒,物体达到静电饱和状态所需的时间与物 体的运动速度有关,速度加快,时间缩短。故生产中控制物料速 度。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二、影响静电产生和聚散的因素
3. 空气的湿度
吸湿性越大的物体(特别是绝缘体),收湿度的影响很大,当空 气的相对湿度在50%-70%以上时,物体表面会形成一层水膜,使 表面电阻率降低,加速静电的泄露。如果空气的相对湿度低于 40%,则静电不易逸散,可能形成高电压。
4. 杂质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3)气体静电: 完全纯净的气体是不会带静电。 在工艺生产中,几乎所有的气体都含有少量的固体 或液体颗粒的杂质,因此在压缩或排出空气时,由于 气体杂质的碰撞摩擦等作用,都会产生静电。
为什么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二、影响静电产生和聚散的因素
1. 物质的电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