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浙江人教版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三课世界大家庭人口与人种

合集下载

第二单元第三课世界大家庭(第1课时)教案-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第三课世界大家庭(第1课时)教案-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
7.家长反馈: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和表现,以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3.沟通与交流: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4.尊重与理解:培养学生对世界各国文化的尊重和理解,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文化差异的存在,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的文化。
5.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世界各国文化特点、地理环境以及人口分布等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世界各国的文化特点、地理环境以及人口分布等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教学资源拓展
(一)拓展资源
教学重点:世界主要国家的文化特点、地理环境以及人口分布。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世界各国国旗,引起学生对世界大家庭的兴趣。
2.课堂讲解:
a.讲解世界主要国家的文化特点,如中国的儒家文化、西方的基督教文化等。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 第二单元 第三课 世界大家庭 人口和人种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 第二单元 第三课 世界大家庭 人口和人种

区、人口较少。(如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
青藏高亚原欧地大区陆)的北部
北美大陆(dàlù)北部
青藏高原地区
大洋洲中、西部
非洲北部
12/10/2021
南美洲亚马孙
平原(píngyuán)地区
第六页,共十九页。
➢ 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原因(yuányīn)——自然因素
一般来说,地势平坦和气候比较温暖湿润,资源丰富、交 通便利的地区的地方人口较多。(如亚洲的东部(dōnɡ bù)、南
组2: (1)世界上哪些地区人口稀少?
(2)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
第四页,共十九页。
人口稠密: 亚洲的东部(dōnɡ bù)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
东南部等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区
欧洲的西部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北美洲的东南部
12/10/2021
第五页,共十九页。
人口稀少 沙漠地区、热带雨林地区、高寒地区、高山地
第三课 世界 大家庭 (shìjiè)
种人 口
(rénkǒu)
12/10/2021
与 人
第一页,共十九页。
一、世界(shìjiè)人口的分布
1➢2/10/2从021 这张地图世中界你人获口得分了布哪图些(nǎxiē)信息?
第二页,共十九页。
人口密度(rén kǒu mì dù)
(1)概念: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tǔdì)上 居住的人口数,用人/平方千米表示。
(2)公式: 人口总数
人口密度= ─土──地─面─ 积
探究:平湖市总人口数约507900人,面积约537平
方千米,平湖市的人口密度是多少?
(3)人口密度越大,说明该地区人口越 人口密度越小,说明该地区人口越

七年级人教版上册课件第二单元第三课 世界大家庭 (共47张PPT)

七年级人教版上册课件第二单元第三课 世界大家庭 (共47张PPT)

地势平坦和气候比较温暖湿润的地方 人口较多; 高山地区、热带雨林地区、沙漠地区、 高寒地区人口较少。
●社会、经济等条件也影响人口的分布的因素
告别了人类世界的蓝精灵觉得人类世界真的 好神奇哦!人类世界就像是一个大家庭!
知识建构:
1、三大人种的特征 2、三大人种的分布:大范围的集中,小范围的零星 分布 3、世界人口的分布:不均匀 4、导致世界人口的分布不均匀的因素
陆地面积世界前6名
俄罗斯(欧)
加拿大(北美洲)
中国(亚洲)
美国(北美洲)
巴西(南美洲)
澳大利亚(大洋洲)
( 亚 )
( ( 亚 北 ) 美 )
( 南 ( 美 亚 ) )
( 亚 )
( 亚 )
( 非 )
( ( 亚 欧 ) )
( 北 美 )
纳米亚和很多非洲小孩一样, 全家住在一个简陋的木屋里。 虽然到了上学的年龄,但是 因为家里穷,他只得帮助爸 爸摆摊卖水果
孙杨
蓝精灵(聪聪):那他们都住在哪里呢?是不是肤色 相同的人都住在一起呢? 帕特里克:…… ●同学们,如果你是帕特里克,你会借用什么道具 来帮忙解答这个问题呢?
博尔特
世界人种的分布
三大人种主要分布地区
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东部 和南部,亚洲西部,非洲北端
黄色人种:亚洲、北美洲、南美洲 黑色人种:非洲中部和南部、大洋洲的西北部
自然环境(地形、气候)
社会、经济等条件
二、语言与宗教
学习目标
1、知道联合国大会的正式语言,记住世界上
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和使用范围 最广的语言(英语)。 2、了解世界三大宗教在节日、仪式等方面的 特色并能加以区分。
你知道联合国六种主要用语吗? 汉语 俄语 英语 法语 阿拉伯语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2.3世界大家庭教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2.3世界大家庭教案

第三课世界大家庭(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说出三大人种的特点,树立正确的种族观。

2.能够在地图站指出三大人种主要分布地区,说明其分布特点.3.初步理解环境对人种形成和分布的影响。

【教学重点】三大人种的特点与分布地区。

【教学难点】世界人种分布特点的成因。

【教学过程】一、不同肤色的人们[奇石导入]老师这里有三张三峡奇石的照片(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大家能看出象什么吗?[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纷纷]你们看,这三块奇石象不象三大人种啊?你能说出哪一块是黄种人?哪一块是白种人?哪一块是黑种人吗?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呢?[学生回答]那么,除了肤色不同以外,三大人种之间还有什么外表体貌上的不同吗?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不同的特征?并展示黄种人1、黄种人2、黑人1、黑人2、白种人1、白种人2的图片。

[学生讨论]人种外貌特征黄色人种黄色的皮肤,乌黑通直的头发,脸庞扁平;黑色人种皮肤黝黑,头发乌黑卷曲,脸庞平,嘴唇厚;白色人种肤色白,头发弯曲而金黄,鼻梁高,嘴唇薄。

小结:由于过去人类受到自然环境的束缚,不同的人群长期生活在互相隔离的不同自然环境中,在外貌和体质上形成了互不相同的适应性特征,从而形成了不同的人种。

播放日本、巴哈马、希腊雅典三段录像,并联系世界人种分布图,看看分别是什么人种?日本――黄色人种,巴哈马――主要是黑色人种,希腊――白色人种。

根据地图,进一步思考:三大人种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世界人种分布有何特点?[学生回答]人种主要分布地区黄色人种亚洲东部和东南部;黑色人种非洲、大洋洲、美洲;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注意:美洲的印第安人也是黄色人种,阿拉伯人和大多印度人是白种人。

展示三大人种人口比重图,并总结人种分布特点: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又有小范围的散布.如黑人主要集中在非洲,但也有不少黑人在美洲和大洋洲。

在历史上,欧洲殖民者把非洲的黑人贩卖到美洲、大洋洲,使他们沦为奴隶.黑人受到歧视和压迫,看看这张漫画,说说你的感想。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2.3.1《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2.3.1《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
重点题型整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题型一:描述不同人种的特征和分布地区。
答案:
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等地区。特征包括黑色直发、黄皮肤、黑色眼睛等。
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南美洲、澳大利亚等地区。特征包括金发、白皮肤、蓝色或绿色眼睛等。
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特征包括黑色卷发、黑色皮肤、黑色眼睛等。
-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如结合地理、生物、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全面深入地探索人口与人种的问题。
课堂
1.课堂评价: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了解学生对人口与人种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观察: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过程和学习态度。对于学生的表现,教师可以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5.题型五:分析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社会福利和环境资源的影响。
答案:
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可以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人口增长也会带动消费需求,刺激经济增长。
社会福利:人口增长会加剧社会福利的压力,如教育、医疗、养老等。同时,人口增长也会增加社会福利的需求,如儿童福利、老年人福利等。
环境资源:人口增长会导致资源消耗增加,环境污染加剧,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空气质量等。同时,人口增长也会增加对环境资源的需求,如能源、矿产资源等。
强调人口与人种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人口与人种知识。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人口与人种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2.3世界大家庭教材解读与知识提升试题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2.3世界大家庭教材解读与知识提升试题

第三课世界大家庭第1节人口与人种、语言与宗教错误!1.世界人口(1)人口数量: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总数突破70亿。

(2)人口分布①特点:世界上的人口分布是不均匀的。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和北美洲的东南部人口比较稠密.②表示方法:人口分布的情况可以用人口密度来表示。

③人口密度的含义: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用“人/千米2"表示。

④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地形和气候。

(具体说明见“知识提升”)2.世界人种(1)形成原因:在世界大家庭成员中,由于生存环境差异等原因,形成了不同的人种。

(2)划分依据及区别:根据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在皮肤颜色、头发的颜色和形状、面部特征等方面的区别明显.(3)人种类型:分为黄色人种、黑色人种和白色人种。

(4)人种分布的特点: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

例如,黑色人种主要集中在非洲,但由于历史原因,不少黑人也生活在其他洲。

(5)影响人种形成的因素:自然环境。

◆纬度因素:色素多、肤色深的人大多集中在阳光充足的赤道地区.纬度位置越高的地区,光照越弱,人体的肤色也就越浅。

◆气候因素:生长于寒冷气候区的人比生长于炎热气候区的人身材较高大,而后者的身材趋向细长。

生活在热带雨林地区的人,鼻孔一般较宽阔,而生长在寒冷地区的人,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较长,可以使冷空气较缓地进入肺部。

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6)树立人种平等观念①世界上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优劣之分,都是世界大家庭的成员。

②他们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创造了独特的文化.这些富有浓郁特色的文化,使得世界文化百花园更加绚丽多姿。

错误!1.语言(1)重要性: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2)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汉语(使用人数最多)、英语(使用范围最广)、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这六种语言被确定为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2.宗教(1)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

(2)影响:它们的传播范围很广,对许多国家的历史、文化有着广泛的影响。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2.3.1人口与人种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2.3.1人口与人种教案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例如,解答学生关于人口增长对资源分配的影响的问题。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例如,学生可以思考人口增长如何具体影响经济发展的例子。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体验分析人口问题的技能。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模拟不同人口政策下的社会发展情况。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例如,学生可以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并倾听他人的意见,从而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作用与目的: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口增长对社会影响的知识点,掌握分析人口问题的技能。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让学生通过分析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学会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认识到国家针对人口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人口的定义与分类:让学生理解人口的基本特征,掌握人口的分类方法。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例如,提供关于人口增长对社会影响的相关视频和统计数据图表。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例如,问学生“人口增长如何影响经济发展?”和“我国的人口政策是如何影响人口增长的?”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第二单元第三课世界大家庭(第2课时)教案-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第三课世界大家庭(第2课时)教案-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
②提高对亚洲国家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地理核心素养
①区域认知
②综合思维
③地理实践
④人地关系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亚洲国家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亚洲国家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亚洲国家知识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亚洲国家学习状态。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亚洲国家历史文献:提供亚洲国家的历史文献,如日本的《大日本帝国宪法》、韩国的《韩国宪法》等,让学生深入了解亚洲国家的法律制度发展。
(2)亚洲国家经济发展报告:提供亚洲国家的经济发展报告,如日本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日本经济报告》、韩国统计局发布的《韩国统计年鉴》等,让学生了解亚洲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
3.地理实践:引导学生关注亚洲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例,分析其对亚洲国家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4.人地关系:通过分析亚洲国家社会制度、经济状况及文化特点,使学生认识到人地关系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5.跨文化交际:培养学生尊重文化多样性,提高对亚洲国家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4)亚洲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理解并分析一带一路倡议的实际意义。
举例:一带一路倡议对亚洲国家的影响有哪些?亚洲命运共同体是如何提出的?
(5)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尊重文化多样性,提高对亚洲国家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举例: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印度的文化习俗?如何与印度同学有效沟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西
中非
中国
澳大利亚
美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英国
世界人口的分布 总体特征
1、在图2-25上画出世界上几个主要的人口稠密 地区和人口稀疏地区,并写出所画的地区名称 。
2、从地形、气候等方面说一说为什么有的地方 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请举例说明。
参考:P43《世界人口分布图》,附录 《世界地形图》, P34《世界气候类型图》
世界人口稠密区
3 2
1 亚洲东部 .
4
“四密”
2 亚洲南部 .
3 欧洲西部 .
4 北美洲东南部. 人口稠密: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
世界人口稀疏区 3
1
2 “四疏一无”
4
非洲的北部、
1
1 大洋洲的中西部 .
2 青藏高原
.
3
3 4
亚欧大陆北部, 北美洲的北部
亚马孙平原
. .
人口稀疏:高海拔地区;气候干旱
2021浙江人教版历史与 社会第二单元第三课世
界大家庭人口与人种
2020/9/10
印象一:机场 ——云集世界各国的人
——世界人口数量
世界人口总数 时间:2011年突10月破317日01亿秒 !
地点: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非贝拉公立医院 姓名:达尼卡·卡马乔
印象二:开幕式——云集各大洲的国家 ——世界人口分布

影 自然因素(地形、气候)——主要因素


人口稠密——地势平坦、气候适宜的地区;
口 分
人口稀疏——气候干旱,或过于湿热,或过 于寒冷,以及海拔很高的地区
布 的
社会因素
因 人口稠密——开发历史久远、经济发达的地区 素 ;人口稀疏——开发历史短、经济欠发达的地

自然环境 决定、影响 人口分布
印象三:看奥运会——云集不同肤色的运动员
•宽厚的鼻、唇扩大 了粘膜面积,可促
进蒸自发散然热。环境
生活在暖温带 地区,体质介 于黑色人种和 白色人种之间
决定、影响
•高纬度,受日照少, 所以皮肤白; •鼻子高而狭窄,将吸 进寒冷空气暖化后再 进入肺部; •吃动物蛋白多,长得 高大;
人种的形成
三大人种的分布
特点
既有大范围的集中 ,又有小范围的散 布。
——世界三大人种
根据肤色、头发、面部特征等可将人类划分
为三个主要人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人种 肤色 头发
面部特征
黄色 黄 乌黑 通直
脸庞扁平
白色
白 金黄 弯曲
鼻梁高,嘴唇薄
黑色

乌黑 卷曲
脸庞平,嘴唇厚
思考:三大人种的特征受哪些自然因素的影响?
•气温高、紫外线强 ,所以皮肤内黑色 素较多;
•头发卷曲减少水份 的蒸发;
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 黑色人种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北部……
欧洲、亚洲西部、非洲的北部、北美洲中部、南美洲 东南部、大洋洲的东部和南部、……
非洲的中部和南部、大洋洲的西北部……
考一考:他们属于哪个人种?(看地图) 例外
美洲的印第安人
印度人
北美洲北部的因纽特人 (爱斯基摩人)
阿拉伯人
听奥运背后的故事
印象四:闭幕式——奥运五环
奥运五环象征着全世界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在奥林匹克 运动会上相聚;也象征着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美洲(北美 洲和南美洲)五大洲不同肤色的人民相互间的团结与友谊。
所有的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不同的文化
不同的人种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谐 相处,创造了独特的文化。这些富有浓 郁特色的文化,使得世界文化百花园更 加绚丽多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