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理综物理选考试题分析
近五年高考理综卷全国卷Ⅰ物理试题分析 .doc

近五年高考理综卷全国卷Ⅰ物理试题分析利川一中高三物理备课组 2008.11搞好高考真题分析,可以有效地提高高考复习效率。
分析试题可采用下列几种方法:(1)历年试题抽样分析——找共性;(2)近期试题重点分析——找趋势;(3)相同考点的试题对比分析——找变化;(4)不同模式的试题分析——找差别。
下面对近几年高考理科综合卷(以下简称理综卷)全国卷Ⅰ物理试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以期对09年高考提供一些预测依据。
一、分析近五年高考试题知识点的分布,预测09年物理高考湖北省近五年高考,理综卷用的都是全国Ⅰ卷,考查内容覆盖面较广,但物理核心内容重点考查,力学和电学两大块所占比例约为48.3%和36.7%,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三块所占比例均为5%,即各占一道选择题。
下面按题型具体分析。
1.选择题近五年在高考理综卷物理试题(全国卷Ⅰ)中,选择题数量均为8个,分值共48分,占物理试题总分的40%。
选择题的考查内容较为稳定,题目数量为力学3个(08年力学4个,其中1个内容为振动和波),电学2个(08年电学1个),光学、热学、原子物理各1个。
选择题具体知识点分布见附表一。
五年中,最近四年都考到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考查有三年都是以图像的形式;单独考查牛顿运动定律的有三次(04、05、08);热、光、原、波几乎每年都以一个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可以预测,在09年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相结合,万有引力与航天,原子物理中的核反应方程和原子能级及跃迁等问题仍将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电荷在电场中的动力学及功能关系问题,动量和能量问题,一些科普知识和物理学史等问题也有可能出现,以体现对新课标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考查。
2.实验题从近五年高考实验题来看,已从考查原理、步骤、数据处理、误差分析过渡到要求考生用学过的实验原理、方法解决新颖灵活的实验问题,强化对考生创新能力的考查。
近五年高考物理选择题考点分析及总结

近五年高考物理选择题考点分析及总结选择题在高考物理中占有相当重要地位,近年新课标物理高考选择题分数48分,占全卷分数23%,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本部分知识复习成功及否,是高考能否制胜关键之一。
下面本人就对近五年来宁夏高考物理选择试题做一分析和总结,并给出一些粗浅复习建议和认识,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本人统计并分析了近五年高考选择题,总结出以下13个重要考点,现逐一分析如下:考点1: 物理学史及相关本部分考查学生知识面和科学素养,考查学生对科学家及其贡献识别或对物理学家物理思想理解。
10年至13年每年都考查了物理学史或涉及到相关内容:2010年物理学史(电磁学)14.在电磁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
下列说法正确是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B.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楞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存在C.库仑发现了点电荷相互作用规律: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数值D.安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作用规律:洛仑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作用规律2011年物理学史及相关(安培分子环流假说、地磁场)14.为了解释地球磁性,19世纪安培假设:地球磁场是由绕过地心轴环形电流I 引起。
在下列四个图中,正确表示安培假设中环形电流方向是()2012年物理学史、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和对惯性认识14.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基础。
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是()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性质是惯性B.没有力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性质是惯性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2013年物理学史(电磁学)(电流磁效应,分子电流假说,感应电流,楞次定律)19.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观测、实验、假说和逻辑推理等方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列叙述符合史实是A.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磁效应,该效应解释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B.安培根据通电螺线管磁场和条形磁铁磁场相似性,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C.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静止导线附近固定导线圈中,会出现感应电流D.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方向,即感应电流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磁通量变化对本部分教学建议:1、平时教学中,注意渗透物理学史物理学史内容主要呈现在“科学足迹”、“科学漫步”、“STS ”等栏目中,充分发挥这些栏目承载着不同功能。
2023年高考新课标卷物理试卷分析

2023年高考新课标卷物理试卷分析今年高考理综全国新课标卷物理试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紧扣《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物理课程标准》,以“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托,试卷以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对高中物理核心主干内容的考查,不偏不怪,引导教学,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
试题主要考查了力学、运动学、牛顿定律、万有引力、动量、功与能、电磁场、电磁感应等主干知识。
试题难度适中,较为平稳,整体来看难度低于2022年。
渗透物理思想,凸显应用性、创新性高考物理全国卷积极回应时代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关注,结合我国最新的科技前沿进展及其在全球科创领域可圈可点的突出表现,引导学生树立高远的科学志向和科技强国的社会责任感,充分发挥高考的育人功能。
新课标卷第17题,以今年5月刚刚成功发射的“太空快递”天舟六号为背景,这一中国空间站的“快递小哥”是目前世界现役运输能力最大的货运飞船,引导学生增强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树立科技强国的远大理想。
理论联系实际,凸显情境的真实性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将学科核心素养凝练为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是学生在解决真实、复杂问题过程中的综合表现,更加强调学生综合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考物理全国卷更加突出真实问题情境的设计,选取鲜活素材,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逐步从解题走向解决问题;同时,引导课堂教学加强与实际情境的关联,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标卷第14题设置空气中和水下两个声波探测者,生活场景跃然纸上;第15题以无风时雨滴受空气阻力的作用在地面附近以恒定的速率竖直下落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做功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对于数量级的认知是确立物理观念的重要立足点;第16题利用定义国际基本单位“秒”的铯原子钟的两个超精细能级考查学生的估算能力;第24题以趣味浓郁的“打水漂”游戏为背景,引导学生运用简单物理模型解释有趣的生活现象,体会通过科学指导生活实践的学习获得感,凸显物理学科从自然生活中来、到自然生活中去的科学魅力;第25题以物理学史上著名的密立根油滴实验为背景,将真实的实验现象转换为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对不同对象和不同过程的对比、分析、判断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人类利用运动性质巧妙探究粒子带电性质的研究方法。
近六年2024-2025年新课标全国卷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总-专题5:万有引力与航天

2024-2025年新课标全国卷专题分类汇总专题5:万有引力与航天1.(2024课标Ⅱ卷·19题·6分· 中)如图,海王星绕太阳沿椭圆轨道运动,P 为近日点,Q 为远日点,M 、N 为轨道短轴的两个端点,运行的周期为T 0.若只考虑海王星和太阳之间的相互作用,则海王星在从P 经M 、Q 到N 的运动过程中( )A .从P 到M所用的时间等于T 04B .从Q 到N 阶段,机械能渐渐变大C .从P 到Q 阶段,速率渐渐变小D .从M 到N 阶段,万有引力对它先做负功后做正功1.(2024年新课标全国卷III)关于行星运动的规律,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A .开普勒在牛顿定律的基础上,导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B .开普勒在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C .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找出了行星根据这些规律运动的缘由D .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发觉了万有引力定律2.(2024年新课标全国卷II)由于卫星的放射场不在赤道上,同步卫星放射后须要从转移轨道经过调整再进入地球同步轨道。
当卫星在转移轨道上飞经赤道上空时,发动机点火,给卫星一附加速度,使卫星沿同步轨道运行。
已知同步卫星的环绕速度约为3.1×103m/s ,某次放射卫星飞经赤道上空时的速度为 1.55×103m/s ,此时卫星的高度与同步轨道的高度相同,转移轨道和同步轨道的夹角为30°,如图所示,发动机给卫星的附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约为 A .西偏北方向,1.9×103m/s B .东偏南方向,1.9×103m/s C .西偏北方向,2.7×103m/s D .东偏南方向,2.7×103m/s 3.(2024年新课标全国卷)假设地球是一半径为R 、质量分布匀称的球体。
一矿井深度为d 。
已知质量分布匀称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
矿井底部和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A .1- B .1+ C .D .4.(2024年新课标全国卷II)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匀称分布的球体。
高考物理全国新课标卷近五年对比分析

高考物理全国新课标卷五年对比分析
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
知识就是机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
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该像“过眼云烟”。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
——爱因斯坦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
——孟郊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
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
——陶铸
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
——《对联集锦》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
——《礼记》
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
——泰戈尔
你是一个积极向上,有自信心的孩子。
学习上有计划、有目标,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学习状态挺好;心态平和,关心、帮助同学,关心班集体,积极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具有较强的劳动观念,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尊敬师长。
希望你再接再厉,不满足于现状,争取做的更好。
近五年新课标理综物理考卷分析与反思分析

近五年新课标理综物理考卷分析与反思一.近五年宁夏新课程物理试题知识点、试题意景、物理模型等情况分析2013年的试题考点内容等分布情况2014年的试题考点内容等分布情况二.启发、思考和对策备战高考,除了用好课本,<考试说明>,还要研究高考试题。
通过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我们总能得到一些启发,对我们今后的高考复习一定会大有益处。
1.通过研究高考试题,不难发现一些模型变换一下重复考。
如08年和12年选考3-5的计算题,都是两摆球碰撞模型,11年和13年选考3-5的计算题都是三滑块和弹簧组合模型。
10年的选考3-5的计算题和13年的25题都是长木板上小物块的相对运动模型。
对于这种情况,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把一些典型模型讲透了,还要能变换着讲,变换着练,变换着考。
2.重点考点年年考。
如力与运动,功能问题,电场和电磁感应等。
这些内容只能是反复练,练反复。
3.有些考点连续或隔着考。
如有关物理学家的物理学史,09年是力学部分的,10年是电磁学部分的,13年又是电磁学部分的,14年是原子物理部分的。
10年、13年、14年中斯特、法拉第、楞次、密立根各出现了两次。
再如圆形有界磁场中的磁偏转02年、04年、07年(半圆)、12年、13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卡尺和千分尺,03年、06年、09年、12年,规律性很强。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多分析多研究,年年得防,不能遗漏,但要有所重点地对待。
4.有些题源于竞赛题。
如12年的21题求矿井底部g、24题的自锁现象;14年的17题、18题、25题;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把竞赛的部分习题改编来加以练习或方法渗透到一些题目中来。
5.从有些题目或题型上可以看出高考出题的一些变化来。
如14年的21题,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这好多宁夏考纲上就没有提到,而且有十几年就没出现过,14年就考上了,这是否说明考点有所增加了,或是宁夏考纲正向全国靠拢可能呢,这一点提出来,大家可以商讨一下。
近五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理综物理选考试题分析

近五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理综物理选考试题分析江西省全南中学李红伟一、近五年理综试卷物理选考试题知识点考查情况分析:年份选修3-3 选修3-4 选修3-5 (1)(2)(1)(2)(1)(2)分值知识点分值知识点分值知识点分值知识点分值知识点分值知识点08 6 压强微观本质9 热力学气态方程6 振动和波9 光的折射 6 衰变9 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09 5 气体状态参量、热力学定律10 热力学气态方程5 受迫振动、共振10 光的折射 5 光电效应10 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10 5 晶体与非晶体10 热力学气态方程5 折射率计算10 振动和波、波的干涉现象5 氢原子光谱、频率计算10 动量定理、动力学11 6 气体状态参量、热力学定律9 热力学气态方程6 机械波9分光的折射 6 光电效应9 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12 6 热力学定律9 热力学气态方程6 振动和波10 光的折射 6 聚变、核能9 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二、近五年理综试卷物理选考试题特点:1.选考试题从三个模块进行命题,要求学生任选一个模块答题,不得跨模块选做或多选多做,超量给题,限量做题,给学生较大的选择空间。
选考模块可涉及必考内容,三个选考模块内容之间不横向联系,试题只涉及本学科内容,不跨学科综合。
2.难度进一步降低,努力均衡选考模块难度,不出难题。
为了使考查的模块知识覆盖面增大,选考题采用每个模块两题并列的方式,一大一小,大题为计算题,9-10分,小的为选择题、填空题,5-6分,选考内容约占总分的13.6%。
3.突出学科主干知识考查,每个模块的核心知识不会改变。
选修 3-3选择题多在分子动理论、内能、晶体与非晶体等基础知识上设问,以加大知识的覆盖面。
计算题都是考气体实验定律,常与热力学定律、受力分析和力的平衡等多个知识点相结合,综合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考题设置的情景多为气缸模型,其中压强的力学分析是计算题解题的关键。
选修 3-4考查重点之一为机械振动和波的知识;其二为几何光学的知识,如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全反射等,画光路图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考查对物理知识掌握的同时也考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深度评析近三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试题

深度评析近三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试题(一)2003年新课标卷试题分析(考查省份:四川、云南、广西、贵州、西藏)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题难度值一览2023年全国新课标卷理科综合物理部分试题依托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衔接高中课程标准,注重深化基础,丰富问题情境,增强探究性,突出思维考查,在夯实知识基础的同时发展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一、模型考频与考点考频2023年全国新课标卷知识点分值分布图对于电磁感应考查频次和考查总分值较高,试题常以线框切割、杆切割模型为载体,考查金属框/棒在进入磁场之后的运动与能量问题。
直线运动、相互作用等知识点常融合在相关试题中考查,不单独设题,试卷的综合性较强,试题的难度略大,对知识点的融合考查要求较高。
实验题不再是单纯的力学实验和电学实验,热学实验和光学实验也是考查的对象。
二、题型风向三、试题评述1.核心素养的培养。
学科核心素养凝练为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体现在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真实、复杂问题的过程中。
试题更加突出真实问题情境的设计,选取鲜活素材,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逐步从解题走向解决问题;同时,引导课堂教学加强与实际情境的关联,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2.实验探究能力的锻炼。
试题创新设问角度,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实验原理的理解、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基本测量方法的掌握和实验数据的处理等。
试题充分发挥对高中实验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并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验遇到的问题。
3.案例分析。
依据考试蓝皮书2020年1月版《中国高考报告》:根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遵循考试评价的规律,高考评价体系将应考查的素质教育目标凝练为“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的“四层”考查内容。
在“四层”的构建中,“核心价值”指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起到方向引领作用;“学科素养”承接核心价值的方向引领,统摄关键能力与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是支撑和体现学科素养要求的能力表征;“必备知识”是培养能力、达成素养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五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理综物理选考试题分析
江西省全南中学李红伟
一、近五年理综试卷物理选考试题知识点考查情况分析:
二、近五年理综试卷物理选考试题特点:
1.选考试题从三个模块进行命题,要求学生任选一个模块答题,不得跨模块选做或多选多做,超量给题,限量做题,给学生较大的选择空间。
选考模块可涉及必考内容,三个选
考模块内容之间不横向联系,试题只涉及本学科内容,不跨学科综合。
2.难度进一步降低,努力均衡选考模块难度,不出难题。
为了使考查的模块知识覆盖面增大,选考题采用每个模块两题并列的方式,一大一小,大题为计算题,9-10分,小的为选择题、填空题,5-6分,选考内容约占总分的13.6%。
3.突出学科主干知识考查,每个模块的核心知识不会改变。
选修3-3选择题多在分子动理论、内能、晶体与非晶体等基础知识上设问,以加大知识的覆盖面。
计算题都是考气体实验定律,常与热力学定律、受力分析和力的平衡等多个知识点相结合,综合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考题设置的情景多为气缸模型,其中压强的力学分析是计算题解题的关键。
选修3-4考查重点之一为机械振动和波的知识;其二为几何光学的知识,如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全反射等,画光路图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考查对物理知识掌握的同时也考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新增内容如狭义相对论基本假设、质速关系、质能关系等近五年都没有体现,物理光学如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的偏振等近五年也没有涉及。
选修3-5计算题都是考查动量守恒定律,常与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等相结合,综合性强,情景多以碰撞的形式呈现,但难度不及旧高考。
对原子和原子核物理中的内容考查
形式较为广泛,如玻尔理论、原子核衰变、核反应方程、结合能、质量亏损、光电效应等在5套度卷都有考查反映。
三、物理选考模块备考建议:
1.备考复习要重视研究《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明确考试大纲没有的内容高考不考,把握好深度、难度,以提高复习教学的效果。
2.备考复习要注重知识覆盖面,适当降低综合性和难度。
考试大纲对选考模块中每个知识点的基本要求是非常清楚,大多数知识点是Ⅰ级要求,少数是Ⅱ级要求。
但由于选考题不可能出题太难的因素制约,相对必考内容来说,选考模块的整体复习都应该按Ⅰ级要求进行。
3.重视基础知识和重点知识的复习,要广积粮、不深挖洞。
选考模块由于教材编排的原因,知识的系统性有所不够,备考复习要强调基础性,也要注意体现知识的系统性。
同时对选考题重点知识复习也应有所侧重,如热学基本理论的理解、气体实验定律、热力学定律、振动和波动的关系、折射定律与全反射、干涉现象和光的本性、玻尔理论和光电效应、动量守恒定律。
4.近五年高考虽然没有对选考实验直接进行考查,但根据《考试大纲》结合对各选考
内容的分析发现,选考部分不好命题,尤其以3-3最为突出,因此不排除该部分通过实验进行考查的可能,复习时对选考实验不能掉以轻心。
选考实验包括: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探究单摆的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5.平时应加强“完整”试卷训练。
选考试题,难度不大,多数学生都是可以得分的题,但实际高考时发现有不少同学都因时间紧而来不及做最后的选考题,因此平时复习训练中应该注意完整综合试卷(即理化生共8个选考题,物理3个选考题)的限时适应性训练。
6.重视历年高考试题在复习课中的示范作用。
复习过程中及时吸取新信息是必要的,但如果片面追求例题的类型“新”而忽视对“陈”题的分析则是不足取的。
历届高考试题,虽已变为“陈题”,但可以推“陈”出“新”,更何况高考试题本身就是“准样题”,无论从试题结构、设问方式、难易程度上都是高考说明的最好“样卷”。
所以应重视历年高考试题在复习课中的示范作用,通过对历年高考试题的分析,让学生准确感受选考试题,提高选考模块的复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