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配领方法介绍

合集下载

搭配领子的技巧

搭配领子的技巧

搭配领子的技巧
1. 提高领子的高度:将领子加高可以使脖子看起来更长而修长,同时也有一种高级感。

2. 搭配配件:可以选择一些配件来装饰领子,例如蝴蝶结、领花等。

3. 留出适当的空间:穿衣时要注意领子与脖子的空隙,要留出一定的空间,不要过分收紧或是过于松散。

4. 配合不同的领型:不同的领型适合不同的场合,例如硬领比较正式、衬衣领比较休闲,可以根据场合选择适合的领型。

5. 注意领子与领带、领夹的协调性:穿领带或领夹时,要注意领子与它们的协调性,不要让领子和领带、领夹造成矛盾。

6. 颜色搭配:颜色搭配也是一个关键,可以选择颜色相近的领子搭配服装,或者选择颜色对比强烈的领子来增强搭配的个性和特色。

16-08-26配件领用流程

16-08-26配件领用流程

配件领用流程
1范围
本办法规定配件领用工作的职责与分工、内容与流程。

2职责分工
2.1维保人员负责对配件检查及需求的提报。

2.2班长所需更换的配件进行判定,申领确需更换的配件。

2.3领班、相关单位主管负责对所需申领的配件进行审核。

2.5各单位经理负责对所需更换的配件签字确认。

2.6材料库负责配件的发放。

3流程
3.1维保人员在维保过程中,对维保部位的配件进行检查,根据配件的技术要求,判定是否需要更换。

3.2维保人员将需要更换的配件交班长或领班进行检查,班长或领班根据配件损坏的情况,判定是否需要更换。

3.3领班与相关单位主管共同确认所需更换配件的损坏情况,并确认是否需要更换。

3.5由班长填写领料单,交经理签字确认。

3.6材料库根据领料单明细,发放相关配件。

3.7班长和维保人员共同对领回的配件进行检查,确认无误后,由维保人员进行更换。

3.8由班长或维保人员将更换下的旧件交还材料库。

4相关要求
4.1维保人员要严格按照配件领用流程,领用相关配件,不
得私自乱领配件。

4.各类润滑油、润滑脂等消耗品,要由班长或领班根据实际需求,定量领取。

4.3对非正常配件损坏,要分清责任,落实考核。

4.4可以通过维修等手段修复的配件,要按照修旧利废有关要求,及时修复,再次使用。

打领带方法(有图有文字+超链接)

打领带方法(有图有文字+超链接)

基本打法(基础学习)最为传统的4中基本领带打法,也是领带打法的基础类型。

不同的结型已经足够搭配不同的衬衫领。

掌握了这4种⒒蛘咂渲?种领带打法,都足够您从容应付任何场合。

1.平结(Plain knot)2.半温莎结(the Half Windsor)3.温莎结(the Windsor)4.普瑞特结(the Pratt)其他打法(进阶教程)一些相对来说不为人们熟知的领带打法,如果您已经厌烦了大众化的基本打法,想要换一换新花样,不妨在下面的打法中挑选几种心仪的试一试。

亚伯特王子结(the Prince Albert)1.双环结(Double Knot)2.亚伯特王子结(the Prince Albert)3.凯文狄许结(the Cavendish)4.圣安德鲁结(the St.Andrew)5.汉诺威结(the Hanover)6.巴尔萨斯结(the Balthus)7.多佛结(the Dovorian)8.交叉结(Cross Knot)趣味打法(锦上添花)领带也不总是规规矩矩的,人们变着法的在领带打法上推陈出新,其中也不乏这些另类又有趣的领带打法,为您的活增添一丝乐趣。

1.奥纳西斯结(the Onassis)2.梅罗文加结(Merovingian)3.肯特结(the Kent)当然,我们也不会忽略了礼服领结(the Bow Tie)浪漫丝巾(the Ascot)平结(返回首页)平结打法_平结领带打法示意图1.名称:平结(plain knot)2.别名:驷马车结、四手结(four-in-hand)3.难度:★☆☆☆☆4.人气:★★★★☆5.不适人群:中等身材、高个、厚胸膛、宽脖子。

6.适合领形:除温莎领、意大利领等宽角领之外所有领形,最适合与小方领搭配。

7.推荐使用:轻薄的真丝中宽领带或者窄款领带。

8.速成口诀:右撇子:左×、右⊙、左×、中⊙、结。

左撇子:右×、左⊙、右×、中⊙、结。

第二章 开放式翻领配制技术

第二章 开放式翻领配制技术

第二章开放式翻领配制技术(三)——《最新时装配领技术(第二版)》2011-12-19第五节登翻领驳领配制技术登翻驳领又称“拿破仑”领、战壕领,是一种从军服移植过来的领型。

该领的显著特点是:前翻领处竖立登起,驳头可自由敞开与关闭,它属于一种具有实用与装饰双重作用的领型。

登翻驳领常用于风衣、雨衣和大衣;同样也适合衬衫、外衣等时装款式。

由于该领型较为特殊,在配制时既要有登高式驳口翻领的特点,又具有驳领的风格,因此在配制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难度,这在以下的配制说明中将作详细介绍。

一、登翻驳领配制特点登翻驳领的配制法与驳领有所不同,现将不同之处说明如下:首先应按领型要求作出横开领大点A和驳口止点C,由于其底领口弧线较平坦,因此以待驳口线确定后,再绘出底领口AQ弧线为宜。

见图2-18所示连领座登翻驳领及分领座登翻驳领。

/shtmlnewsfiles/ecomnews/552/2011/2011122210243205816.shtml其次驳角不宜太斜,尤其遇到驳角与领角拼拢的领型时,最好选择翘驳角,否则斜驳尖领中,过于尖的翻领会增加缝制的难度。

最后在驳口线内取前翻领登高量QK,并使MK线等于AQ线。

该方法有利于绘制正视领型效果的需要,也有利于控制前领宽与驳头宽等长,使穿着时前领宽与驳头宽相等。

见图2-19所示高领登翻领①、②。

二、登翻驳领配制说明在登翻驳领中,存在着连领座、挖领座与分领座三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其中连领座登翻驳领适合领座高与翻领宽差数小(即起翘量小)的领型和伸缩性强的面料。

见图2-20所示无叠门连领座登翻驳领;并可参见图2-18。

挖领座与分领座登翻驳领适合领座高与翻领宽差数大(即起翘量大)地领型和伸缩性差的面料。

挖领座与分领座登翻驳领,是通过领座的分割、变型达到合体目的的领型。

其中挖领座登翻驳领是指分割部分领座的领型,如图2-21所示挖领座登翻驳领。

分领座登翻驳领是指分割全领座的领型(参见图2-18),有关分领座领的构成原理请参阅本书第三章第五节有关内容。

国际交往中穿衣服礼仪 外交如何穿衣

国际交往中穿衣服礼仪 外交如何穿衣

如何在国际交流中着装目前,我国外籍人员最标准的服装主要是深色羊毛套装、连衣裙或制服。

具体来说,男性最好穿深蓝色和灰色套装或中山装,里面是白衬衫,脚上是黑袜子和黑皮鞋。

穿西装时,一定要打领带。

女人最好的衣服是:里面有白衬衫的单色套装裙子,肉色长袖丝袜和脚上的黑色高跟鞋。

有时候穿一件单色的衣服是可以的,但是尽量不要选择裤子做底的套装。

在社交场合,外籍人员的着装应注重“时尚个性”的风格。

既不太保守也不太草率。

目前,当需要穿正式服装时,男性穿黑色中山装或套装,而女性穿单色旗袍或裙子长于膝盖的服装。

其中,黑色中山装和单色旗袍最具中国特色,应用广泛。

在社交场合,最好不要穿空制服或便服。

外籍人员的着装应注重“舒适自然”的风格。

没有必要穿得太正式。

特别是,应该注意不要穿西装、连衣裙或制服。

这样做既不必要也不合适。

另一方面,主要问题是外国人员应该穿着得体。

一是理解和观察正确的着装方式。

穿西装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在穿西装之前,我们必须去掉商标、纯羊毛标志等。

位于夹克的左袖口。

它们与西装的等级和价值无关。

正常情况下,坐着的时候,你可以解开夹克的扣子。

当你站起来的时候,尤其是当你需要面对别人的时候,你应该把扣子系在西装外套上。

有一种固定西装外套扣子的方法:双排扣西装外套的所有扣子都应该扣上。

西装外套的一排两个扣子只能系在上面。

单排三扣西装外套的纽扣应该系两个,或者中间的纽扣应该系。

穿西装背心时,底部的按钮通常可以松开。

穿西装时,最好不要穿在里面。

万一你不得不穿,你只能穿单色薄的“V”领毛衣。

不要穿开领和花式领的羊毛衫,尤其不要一次穿多件羊毛衫。

穿长袖衬里时,应注意以下问题:正式场合下,下摆应系在腰带或裙腰。

不仅袖口链扣不能系紧,而且袖口链扣也必须系紧。

当你不穿西装外套或没有领带的外套时,衣领扣通常可以松开。

打领带时,它的位置大致在第四个和第五个纽扣之间,七个纽扣衬衫的顶部有一个自上而下的数字。

其次,有必要了解和观察服装的搭配技巧。

to tie a tie

to tie a tie

比较数种最常用的领带打法现时普遍使用的打领带方法有四种,它们是驷马车结、半温莎结、温莎结和普瑞特结。

首三种是传统的领带打法,人们已使用了很久,普瑞特结则是一个较为近期的系领带方法,它在1989年以后始为公众所熟悉。

以下是四种常用领带打法与蝴蝶领结/蝶形领结的比较表。

初学者的第一个问题通常是:“我需要哪一种领带打法呢?”这个比较表能给您一些建议。

如要瞭解某一领带打法的详细步骤,请点击左边的链接。

领带打法优点缺点适合的服装 / 场合驷马车结四种最常用的打领带方法中,驷马车结是最容易学会的。

它的形状不对称,配搭宽衣领衬衫时不太好看。

它的尺寸较小,适合窄衣领衬衫。

它适合大多数场合。

半温莎结(系法1)(系法2)(如要节省时间,只需选其中一种系法来学。

)半温莎结的形状对称。

比起驷马车结,它更有商务味道。

半温莎结的打法比驷马车结稍难。

它适合大多数场合。

温莎结(系法1)(系法2)(系法3)(系法4)(如要节省时间,只需选系法1或系法2来学。

)温莎结的形状对称。

它给人高贵的感觉。

它是一个较大的领带结,与宽衣领衬衫配搭时十分典雅。

如果您使用厚的领带,打出来的温莎结将会太大。

它不适合配搭狭窄的衣领。

它适合宽衣领衬衫。

它拥有美妙的外观,适合商务和政治场合。

普瑞特结普瑞特结是一个形状对称,大小平均的它适合大多数衬衫和场合。

领带打法优点缺点适合的服装 / 场合领带结(介于驷马车结与半温莎结之间),看起来不太宽也不太窄。

它的外观匀整。

蝴蝶领结/蝶形领结蝴蝶领结/蝶形领结的外观正式和隆重。

它给人优越的感觉。

蝴蝶领结/蝶形领结的打法比一般领带难,您要练习多次才可得到合适的形状。

它适合正式或高级的场合,例如婚礼、舞会等。

如何打驷马车结驷马车结简介四种最常用的打领带方法中(驷马车结、半温莎结、温莎结和普瑞特结),驷马车结是最容易学会的,它是一个适合窄衣领衬衫的小领带结,并适合大多数场合,可是驷马车结的形状不对称,配搭宽衣领衬衫时不太好看。

标准商务装领带的打法

标准商务装领带的打法

标准商务装
标准商务装在正式场合中最为多见,也就是西装搭配领带的惯用穿法。

在与外国人打交道时,对于每一各涉外人员衣着的基本礼仪要求是:得体而应景。

在公务场合,涉外人员的着装应当重点突出"庄重保守"的风格。

男士最好是身着藏蓝色、灰色的西装套装或中山装,内穿白色衬衫,脚穿深色袜子、黑色皮鞋。

穿西装套装时,务必要领带。

燕尾服标准着装
在日常生活中,穿燕尾服有严格的规定:除了要配上背心之外,还要搭上胸针、领扣以及领结。

传统的燕尾服领子是剑领(peaked lapel),领面为绢丝缎面。

前衣长较短,后摆呈现燕尾状自腰线以下开叉(vent)--也有后摆为正式西装的样式,这种被称为“无尾服”。

礼服内的背心,应为白色的礼服背心(dress vest),裤子需和上衣相同质料、侧边装饰两条侧章。

涉外交往中的着装和交谈礼仪

涉外交往中的着装和交谈礼仪

涉外交往中的着装和交谈礼仪国际社交场合,服装大致分为礼服和便装。

正式的、隆重的、严肃的场合着深色礼服(燕尾服或西装),一般场合则可着便装。

目前,除个别国家在某些场合另有规定(如典扎活动,禁止妇女穿长裤或超短裙)外,穿着趋于简化。

我国服装无礼服、便服的严格划分。

一般地讲,在正式场合,男同志着上下同质同色的中山装,或着上下同质同色的深色西服并系领带,配穿同服装颜色相宜的皮鞋;非正式场合(如参观、游览等),可穿各式便装、民族服装、两用衫,配额色相宜的皮鞋或布质鞋。

在涉外交往中,着装应注意下列事项:任何服装都应做到清洁、整齐、挺直。

上衣应熨平整,下装熨出裤线。

衣领、袖口要干净,皮鞍应上油擦亮。

穿中出装要扣好领扣、领钩、裤扣。

穿长袖衬衣要将前后摆塞在裤内,袖口不要卷起,长裤裤筒也不允许卷起。

两扣西跟上衣若系扣子,可系上边一个,若是一扣或多扣西服上衣。

均应扣全。

男同志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应穿短裤参加涉外活动。

女同志夏天可光脚穿凉鞋,穿袜子时,袜口不要露在衣、裙之外。

参加各种涉外活动,进入室内场所均应摘去帽子和手套,脱掉大衣、风雨衣等送入存衣处。

西方妇女的纱手套、纱面罩、帽子、披肩、短外套等,作为服装的一部分允许在室内穿戴。

在室内外,一般不要戴黑色眼镜。

有限疾须戴有色眼镜时,应向客人或主人说明,并在握手、交谈时将跟镜摘下,离别时再戴上。

在家中或旅馆房间内接待临时来访的外国客人时,如来不及更衣,应请客人稍坐,立即换上服装、穿上鞋袜,不得赤脚或只穿内衣、睡衣、短裤、拖鞋接待客人。

在交际场合中,一般是在相互介绍和会面时握手;遇见朋友先打招呼,然后相互握手,寒喧致意;关系亲切的则边握手边问候,甚至两人双手长时间握在一起;在一般情况下,握一下即可,不必用力。

但年轻者对年长者、身份低者对身份高者时应稍稍欠身,双手握住对方的手,以示尊敬。

男子与妇女握手时,应只轻轻握一下妇女的手指部分。

握手也有先后顺序,应由主人、年长者、身份高者、妇女先伸手,客人、年轻者、身份低者见面先问候,待对方仲出手后再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配领方法介绍按需配领法构成依据按需配领法,从认识体型与领型关系以及衣领造型中的变化规律两方面着手,从中找出涉及配领技术的相关因素,用来解释和解决配领技术内容,使达到按需配领的目的。

一、领型与体型的关系领型与体型的关系,主要指配领中各种领型与人体颈、肩部位间的关系,例如:颈围的大小及长短登数据可通过人体直接测量获得;另外还需要了解正常人体的肩斜和颈斜数。

现通过测量已知:肩斜约为19°,颈斜约为9°。

见图6-14①所示。

为什么我们首先要掌握颈斜和肩斜的数据呢?因为在衣领造型过程中知道:当领型达到合体状态时,无论是立领还是翻领,甚至不管是高领座还是低领座,其领座部分的倾斜度总是依附着颈项,而且与颈斜度相适应的。

因此在按需配领法中,配制立领时要求立领的起翘量掌握在9°以下为宜,就是根据颈肩斜数据而决定的。

同时,在各种翻领造型设计中知道,无论是关闭式翻领或开放式翻领,不管是阔翻领还是窄翻领,其翻领部分总是搁在肩斜线上的。

见图6-14②、③、④。

而且颈肩斜处的领座与翻领间所呈现的夹角∠ABC,是由不同领座和翻领条件所形成的特定现象。

那些由阔翻领与领座在颈肩斜处所形成的较大夹角和窄翻领与领座在颈肩斜处所形成的较小夹角,其度数正好与平面配领中所需配领松量相一致。

于是本配领法中,首次采用配领数据条件,就是以颈肩斜处的翻领宽和领座高为依据。

并以该条件下的翻领宽和领座高在颈肩斜处所形成的夹角度数,作为解决该领型的配领松量。

依此类推,继而全面解决各种条件数据的领型问题,这正是通过研究领型与体型相关因素而取得的结果。

因此在寻找接需配领法构成依据时,首先要注意该领在穿着状况下,领型与颈部间所需的活动松量。

其次是根据颈肩斜处的翻领阔与领座高,正确地计算出该领的翻领松量。

最后还需注意,究应选择何种方法使既能反映各种条件因索的变化需要。

又能符合立体配领的效果,真正达到按需配领的目的。

以上就是构成按需配领法全过程中,需要逐一解决的技术内容。

二、翻领松量的定量问题翻领松量是指配制翻领时,根据平面制图中驳口线与领座翻折线的移位状况而命名的。

凡窄翻领,其领座翻折线的移位量小;而阔翻领,其领座翻折线的移位量大。

因此可以说翻领松量是反映领型内在变化规律和达到翻领平服合体的重要因素。

从目前确定翻领橙量的状况来看,有定数直标法,如登丽美、文化式就采用该方法;还有角度表示法,如“电视讲座”中的驳口线与上平线的角分法;D式裁剪中的前中线与驳口线的夹角度数;造型工艺基础中的公式计算度数等。

另外,如《上海服装裁剪新编》中采取的特定方法,也是较有新意的解决翻领松量的方法。

以上各种方法在一定条件下都具有正确的一面,但是一旦离开了原有的条件,又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主要是未能揭示配领要点的缘故。

所以如何确定翻领松量就成为领型出样中的主要问题。

(一)确定翻领松量按需配领法,是在分析比较国内外配领法基础上,以研究人体与领型相关因素和寻找对比各个相对应因素出发。

从比较中发现:服装穿着中颈肩斜处各种各样的翻领与领座间所呈现的夹角变化规律和平面制图中驳口与领座翻折线所呈现的夹角变化互相一致。

具体请参见翻领与领座在颈肩斜处的夹角变化示意图,图中的粗线表示人体颈肩斜轮廓,沿着颈肩斜轮廓的细线为穿着时的服装状况,其中领座与颈斜间隙为O.5厘米,是适应人体活动所需的松量。

肩部间隙较小可以省略不计。

见图6-15所示。

当领座高不变时,翻领越宽,其翻领与领座间所呈夹角越大;当翻领宽不变时,领座越高,其翻领与领座间所呈夹角越小。

于是颈肩斜处翻领与领座间所呈现的夹角度数,决定了在该条件下的翻领松量。

因此,一切以穿着状况为准,努力反映客观需要,就是本配领法所遵循的原则。

(二)翻领松量的计算方法我们从领型与体型中,已经掌握了人体的颈肩斜数据,所以现在要计算翻领与领座间所呈夹角度是可行的。

计算方法如下:当人体肩斜为118°,现假设领座高为3厘米,翻领宽为15厘米,求该领型的翻领松量。

见图6-16①所示。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人体颈肩斜存在着圆弧坡形特殊现象,需引起大家的注意,即;在阔翻领中,由于翻领远离颈肩斜圆弧坡形,其颈肩斜夹角为118°(参见图6-16①);而在窄翻领中,由于翻领接近颈肩斜圆弧坡形,其颈肩斜夹角为132°(见图6-16②)。

这就是人体的特殊情况形成特殊条件及特殊松量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在认识事物时,不仅要观察其外表的变化现象,而且要注意其内在的变化规律。

作者在本书初版时,为了推广新技术,尽量简化了计算过程,书中仅提供了上述常规的计算方法,有意省略了特殊条件的表达。

并且将常用的各翻领松量列成表格供大家查用。

当本书出版后,曾接到许多服装技术研究者的来信,有的还寄来了自己计算的翻领松量。

在这里作者除了阐明特殊条件的内容外,谨向所有关心服装技术发展的研究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遗憾的是,近年来也曾发现有抄袭以上技术内容在某杂志上发表的事,我想说;“人或许是有情性的,但满足于抄袭却是极其有害的事。

”凡有文化、有技术的人,都可以通过该方法,运用自己的智慧,进一步发掘新技术。

我就是在学习“D式裁剪法”作者戴永甫先生的多因素理论后,经过深刻领会,不断地求索和创新,运用于配领实践的,成果的获得离不开勤奋。

(三)翻领松量的增减情况在配领中,翻领松量一般是不变的。

但是当遇到领型变化和采用造型工艺技术配合运用这两种情况时,翻领松量有必要作出如下地增减。

(1)领型变化,系指衣领在造型上起着较大变化。

如敞开式驳领变成关闭式U形翻领,或围颈翻领变成后八字倒装领等,这种造型上的变化,将直接影响翻领松量。

我们在实践中知道:当V形驳口上升呈V形领口时,领口线呈直形,我们仍可按配制V形翻领计算松量。

但若V形领口继续上升,由于受到颈部形态的影响而形成U形领口(如图6-17①所示),这时,根据关门翻领中前领口呈U形的状况,便需要按前翻领夹角松量增加50%的原则处理。

以上就是根据衣领造型的实际情况决定的。

现假设:该领的颈肩斜处翻领与领座夹角松量为1单位;前领口处夹角松量为O时;现推算其中段呈凹形领口处的翻领与夹角松量为O.5单位。

这就是用推理方法确定50%松量的依据。

同样,在配制围颈领时也需要增加50%松量(见图6-17②)。

但是在后八字倒装领中,当后领敞开呈八字形时,由于后领座明显低落,故其松量不需要增加。

这都是根据实际穿着状况而决定的技术内容。

实践中,可以举一反三,灵活应用,尤其在创作新领型时,能否根据领型条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及时修正松量,将是本配领法中提高应变能力,获得理想造型效果的关键之一。

(2)与造型工艺配合应用。

领型制作中必须与造型工艺配合应用。

如在领型制作中究竟采用“归拔”工艺,还是采用“分割”工艺和“组合”工艺……,这都需要根据材料、领型、色彩等服用特性来决定。

当采用伸缩性强的面料时,利用“归拨”工艺完成和达到衣领的造型效果,一般说来是比较容易的;但若遇到伸缩性极差的面料,我们便可以应用分割、变型、组合等方法,一般也能达到以上的目的。

例如:敞开式领中的挖驳领、关门式领中的分颁座领等。

都是利用以上工艺来完成的。

然而在一定条件下,造型工艺的应用与翻领松量往往也有影响。

虽说造型工艺与翻领松量似乎是不搭界的问题,但是由于面料的特性及工艺制作的特点,却使两者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现以分割、变型、组合工艺应用为倒;当我们在配制连领脚男衬衫领时,它需要增加50%翻领松量;而当配制分领脚衬衫领时(指窄领),则不需要增加50%松量,原因就在于制作过程中,缝合上下领时存在着归缩上颈达到里紧外松(俗称里外匀)的需要,而且这种归缩量已经超过50%忪量夹角所对应的距离,成了窄衬衫领、窄中山装领不需要增加50%松量的理论依据。

至于阔衬衫领、阔中山装领中,由于在缝制时其归缩量无法超过50%松量夹角所对应的距离,因此它们在配制中仍存在着增加松量的问题。

再以劈门工艺应用为例:劈门工艺叉称推门工艺,是根据门襟上部倾斜状劈去形状而命名的术语。

事实上它是一种通过衣片移位,并利用归、推、拔热处理定型工艺使服装达到合体平衡的造型工艺技术。

这种衣片移位增大前横开领的做法,也具有增大驳头宽度和转移“省”量至前中线处的作用,因此通过归缩前中线和拔开前胸部是达到服装合体的有效方法(见图6-17③)。

但是这种增大劈门量的工艺方法是不能任意增大的,它往往受体型、面料及工艺所制约,因此在一般制图中,其劈门量多掌握在l厘米左右(指前横开领大于后横开领),这是根据一般面料和工艺情况而定的。

然而在男式西装和大衣的制作工艺中,由于合体和传统工艺的需要,其劈门量往往达到1.5~2厘米,这时其前中线的归缩量和归拔程度也相应增加,对翻领松量也带来相应的影响。

所以当劈门量大于1厘米,并且采用男装工艺,即男西装、大衣等归拔工艺性极强的领型时,可以在原翻领松量基型上减少3°,以抵销劈门工艺对配领技术的副作用。

以上这些涉及造型工艺与翻领松量的关系,虽然它们的变化情况很难在外形上直接观察到,但在制图和缝制工艺中通过归缩量的变化,却不难理解工艺程度与翻领松量间的关系,这是本配领法中提高应变能力、达到造型效果的关键之二。

三、配领基点的定位问题配领基点是指平面制图中,上平线处的驳口翻折点。

它是用来连接驳口止点和确定驳口线的基准点。

由于它在领型图中的地位很重要,在各种配领方法中,对基点的定位,也是各有千秋,呈了颇具争议的问题。

关于目前确定基点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1)按领座高减0.3厘米计算;(2)按领座高地2/3或0.9领座高、0.8领座高计算;(3)干脆采用定数表示,或采取正视绘划配领法中的特定基点等。

凡此种种,都是在特定条件下反映配领基点变化规律的总结。

因此,按需配领法特别注意立体裁剪过程中对变化现象的观察和总结,经过仔细观察立体配领方法了解到:驳口止点是可以任意上下移动和变化的,它受到款型要求的制约。

驳口基点也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场数,而是受翻领与领座条件,以及领型与面料特性之间的关系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反映领型移位的综合表现。

因此,本配领法中的AF=(领座)²÷翻领,就是反映翻领与领座条件下地变化规律,驳口基点F′取F--B的中点,也是考虑领型与面料特性间存在着作用与反作用的变化规律,而且这种变化规律必须与立体配领中的变化现象完全一致。

图6-18是反映不同领型条件下基点移位的示意图。

在作图过程中,我们采用了简易的分步骤作图法,如果改用公式来表达的话,会显得比较繁琐,但是用它来表达领座移位的定量化,则是非常有益的。

由此说明,该基点数值与采用0.8领座的计算也正好符合。

从以上各配领条件的基点计算中可以看出:不同配领条件是形成不同基点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