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一等奖教学设计PPT课件
《将进酒》的一等奖教案(通用)ppt

03
教学方法
讲解与互动相结合
讲解:清晰、有逻辑地阐述知识 点
互动: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 学生积极参与
结合:让讲解和互动相互促进, 提高教学效果
小组讨论和展示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 行讨论,教师指导,培 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 通能力
展示成果:学生展示讨 论成果,教师点评和总 结,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和学习兴趣
添加标题
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提高教学效 果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跟踪和指导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定期进行测试和评估,对学 生的学习进步进行跟踪和记
录
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发现和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 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
教学效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意 境和表现手法
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 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02
教学内容
诗歌的背景介绍和作者生平
背景:唐代社会状况 作者李白:生平经历及创作风格 写作《将进酒》时的境遇和心态 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主题:饮酒文 化
个别发言和点评
鼓励学生个别发言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认真点评学生的发言 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04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把握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和语 言特点
深入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 境
理解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结合背景资料,理解诗歌的 历史背景和人文内涵
难点: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难点定义:对于学生而言,难点通常是指对于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点难以理解或掌握的部分。
李白将进酒名师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pptx

教学改进方向的反思
教学内容的优化 教学方法的改进 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PART 6
李白将进酒的教学经验分享
教学方法的经验分享
激发兴趣:通 过故事、游戏 等方式,激发 学生的兴趣和
积极性。
注重朗读:通 过朗读,培养 学生的语感和
情感体验。
讲解背景:通 过讲解诗歌的 背景和作者的 经历,帮助学 生理解诗歌的 内涵和意义。
李白将进酒的诗歌内容
诗歌内容解析
诗歌主题:饮酒文化,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态度 诗歌语言:运用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酒的魅力 诗歌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诗歌意境:通过描绘酒的魅力,营造出一种自由、欢快的氛围
诗歌主题思想
豪放不羁:诗歌展现出李白 的豪迈与洒脱
饮酒文化:在蜀郡 绵州昌隆县,是 唐朝伟大的浪漫
主义诗人。
李白之父李客, 历任蜀州昌隆县 的县令,因此,
李白自称“蜀 人”。
李白从小受到良 好的教育,十岁
遍览群书。
李白少年时得到 蜀中隐士吴均和 岷山隐士东岩子 的教诲和启发, 热爱祖国的山山 水水,哥伦布发 现新大陆式的遍
访名山大川。
PART 2
对后世的影响
文学价值: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传承:传承了古代文学的精髓,展现了李白诗歌的独特魅力 影响力: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 之作 启示:启示人们要珍惜生命、追求自由和追求真理
PART 4
李白将进酒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掌握诗歌的韵律和用韵特点
YOUR LOGO
李白将进酒名师公开 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赛 课获奖课件pptx
《将进酒》一等奖课件

《将进酒》一等奖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深入探讨我国古典诗词之精华,以李白的名篇《将进酒》为教学内容。
选自教材《中国古代文学》第三章第四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对诗歌的逐句解读、背景分析、意境鉴赏及艺术特色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入理解《将进酒》的文学内涵和艺术魅力,体会作者豪放洒脱的人生态度。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爱好。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将进酒》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记忆;对诗歌意境的把握。
教学重点:诗歌的背景分析、逐句解读、艺术特色探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李白的纪录片,让学生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为学习《将进酒》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展示《将进酒》全文,引导学生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逐句解读: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读诗歌,分析生僻字、词,理解诗句的含义。
4. 背景分析:讲解诗歌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创作背景对理解诗歌的重要性。
5. 意境鉴赏:引导学生从诗句中提炼出意境,分析作者的情感表达。
7.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8.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将进酒》的鉴赏题,讲解答题技巧。
9.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将进酒》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六、板书设计1. 《将进酒》2. 诗歌全文3. 生僻字、词解释4. 背景分析5. 意境提炼6. 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将进酒》中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法的调整和改进。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李白的其他诗作,进一步了解李白的诗歌艺术。
组织一次关于李白的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将进酒》优秀课件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增强学生对诗歌内涵的理 解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 能力
06
课件反思与改进
章节副标题
教学效果反思
学生参与度:评估 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对课堂内容的掌握 程度
教学目标达成:反 思是否达到预期的 教学目标,包括知 识、技能和情感方 面的目标
教学方法:评估所 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否有效,是否能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主动性
Ppt
《将进酒》优 秀课件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PPT
目录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课 件 概 述 03 课 件 结 构 04 课 件 内 容 详 解 05 课 件 特 色 06 课 件 反 思 与 改 进
01
添加章节标题
章节副标题
02
课件概述
章节副标题
课件背景
课件主题:《将进酒》 课件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涵,提高文学素养 课件内容:包括作者简介、诗歌背景、诗歌赏析、课堂互动等环节 课件特点:采用多媒体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诗歌意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未来发展方向
增加互动环节:通过游戏、讨论等方式增强学生参与度
拓展文化背景:介绍唐朝文化、诗歌风格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深化内容解读:对诗歌主题、意象、语言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剖析 创新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音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 教学效果
07
结语
章节副标题
对《将进酒》的感悟
诗歌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 考。
教学过程:详细介绍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包括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讲解、课堂互动等环节
《将进酒》优秀课件

《将进酒》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深入探讨《将进酒》这首诗歌。
该诗歌为唐代诗人李白所作,收录于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章《唐宋诗词》。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诗歌的字面意义,赏析诗歌的韵律和意象,探讨李白的豪放诗风,以及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将进酒》全诗,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2. 分析李白的诗歌创作背景,感悟其豪放的诗风。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将进酒》的韵律、意象和诗风。
难点: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提高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将进酒》原文、注释、译文及配图。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古风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2. 讲解:介绍李白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将进酒》的创作背景。
3. 诗歌解析:详细讲解诗歌的韵律、意象和诗风,分析诗歌的主题和哲理。
4. 例题讲解:挑选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将进酒》2. 内容:作者:李白朝代:唐节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诗风:豪放哲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背诵《将进酒》全诗。
分析《将进酒》的韵律和意象,并举例说明。
仿写一首以“酒”为主题的古体诗。
答案:1. 略2. 《将进酒》的韵律为五言律诗,意象丰富,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等。
具体分析见学生作业。
3. 示例: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曾惧风花雪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将进酒》,使学生了解到了李白的豪放诗风,提高了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课后可以让学生尝试阅读其他唐代诗人的作品,进一步了解唐诗的魅力。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好,用诗词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将进酒》诵读指导公开课一等奖PPT课件-2024鲜版

学生3
个人诵读,注重细节处理, 通过语调、重音等技巧表 现出诗歌的内在情感。
20
教师点评及建议反馈
01 02
教师1
学生们在诵读中表现出色,充分展现了《将进酒》的韵味和气势。建议 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加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力,更好地表现诗歌的 意境和情感。
教师2
学生们在小组诵读中配合默契,展现了团队合作精神。建议在今后的学 习中,可以进一步探讨诗歌的背景和内涵,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一作“君莫停”。
8. 与君
给你们,为你们。君,指岑、元二人。
2024/3/27
11
《将进酒》原文及注释
9. 倾耳听 一作“侧耳听”。
2024/3/27
10. 钟鼓
11. 不复醒
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 用的乐器。馔(zhuàn) 玉:形容食物如玉一样 精美。
也有版本为“不用醒” 或“不愿醒”。
12. 陈王
教学方法有效性
反思本次公开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包括讲解、示范、小组 讨论等方式的运用效果。
学生参与度
反思学生在本次公开课中的参与度,包括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 小组合作的效果等方面。
改进措施
针对本次公开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以便更 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将进酒》的诵读技巧和诗歌内容。
通过诵读练习,可以帮助 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增强语言感受力。
2024/3/27
培养语感
诵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 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从 而培养学生的语感。
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通过诵读,学生可以更加 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内涵和 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6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李白《将进酒》优秀课件

李白《将进酒》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诗歌《将进酒》。
本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豪放派诗歌,表达了诗人畅饮酒、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英雄短暂一生的感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体会李白的豪放风格。
2. 分析诗中的意象、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能够熟读并背诵这首诗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分析诗中的意象、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理解诗人的情感。
2. 重点:熟读并背诵这首诗歌,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问题引入:“你们知道李白吗?你们对他的印象是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发对李白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3. 课堂讲解:a. 解析诗歌的结构,分析每句诗句的意义,解释生僻词语。
b. 分析诗中的意象、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抽刀断水水更流”等。
c. 讲解诗人的生平背景,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
4.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讨论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5.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要求学生能够背诵。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歌的《将进酒》2. 分段板书诗歌的结构3. 用关键词标注诗中的意象、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根据对本诗的理解,写一段话描述诗人的情感。
答案:诗人李白在《将进酒》中表达了畅饮酒、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同时对英雄短暂一生的感慨也透露出他对人生的无奈和惋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可以更加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下研究李白的其他诗歌,比较其不同诗歌的风格的异同,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将进酒》优质大赛一等奖课件

注重互动性,设置多个环节引导学生参与;注重创新性,采 用新颖的表现形式和技术手段;注重实用性,课件内容紧扣 教学大纲和考试要求,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02
诗歌原文与赏析
《将进酒》原文呈现
• 原文全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 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 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诗人李白豪放不羁的人生 态度和对自由、生命的热爱,引导学 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分析、讨论等方 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 性思维。
课件制作思路与特色
思路
以《将进酒》的文本为基础,结合相关历史、文化背景知识 ,通过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方式呈现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内容与方法选择
教学内容
《将进酒》全文及注释、李白生 平及创作背景、相关历史文化知 识。
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等,以激发学生 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步骤
01
02
03
04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讲述相关 故事,引出《将进酒》的主题
和背景。
诵读诗歌
指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诵读 诗歌,感受诗人的情感。
通过跨文化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酒诗作品,促进文化交 流和互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酒”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 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 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多少诗人因酒 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 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 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
李白也继承了这种做法,借酒浇愁,发泄情
感,写了许多借酒咏怀的诗,以表达自己心中的
郁闷。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
“有用”而“必”,一何自信!体现了诗人
的旷达豪放,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
的积极的态度。
•
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
• 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
——《上安州裴长史书》),
•
回首往事,难免有人生短促之叹,也表达了
怀才不遇的苦闷。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起兴——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 • 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 • 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 夸张——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 • 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
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
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
•
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
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酒”
.
9
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 什么都不需要了,惟要酒,酒。他一生 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 邀月,却发现月在水里,他悠悠忽忽扑 进水中,抱月而眠。谁像他这样认真又 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一首醉酒 的诗。
•
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不
遇。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
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
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
如何看待李白的嗜酒如命的放浪行为?
•
李白嗜酒,更多的是他人生志向不得施展的
体现。
•
借饮酒来反抗险恶的现实社会,寄托情怀,
是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常用方法。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 自称“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 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 “太白世家”的招牌。
.
.
5
饮中八仙歌 杜甫
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
7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却遭兄、侄猜忌,不得用,借酒浇愁。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最可宝贵的性格。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
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古今,对荒唐社会愤
怒嘲讽。
•
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
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
•
曹植举行宴会畅饮,为的是空有超群才华,
•
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
“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
何的情态宛如画出。
•
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秋浦歌》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
诗人在24岁上“辞亲去国,仗剑远游”,是
“以当世之务自负”的,欲以布衣取卿相之位。
如今,25年过去了,他已满头白发,功业上却毫 无成就。
• “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
两壶乎?”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
•
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
如闻其高声劝酒。
•
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
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复醒。
•
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
•
“钟鼓馔玉”“不足贵” 是诗人仕途失意,
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将进酒》 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 中有“将子无怒”句。 乐府旧题,相当于“劝酒歌”。内容多 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 李白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 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
志不得抒的愤激之词!
•
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
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
路难》) ” 。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复醒。
•
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才有
闲情逸致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
美。
•
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豪门权贵
的蔑视、否定,这是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李白
之去,势不可回。
•
“黄河如丝天上来,洪波东流射大海。”
•
“黄河西来绝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
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但又有“不复回”
之叹。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 以水来比喻时间的流逝,非李白独创。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 •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
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
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
•
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
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
•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梁园吟》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
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
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
这首《将进酒》,约作于天宝十一载,即 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 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 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 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 极为不满,却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借酒 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
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 八年之久。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 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 当时,他曾多次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 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 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