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国际发展援助中“援助依赖”的成因
中国的国际援助的范文

中国的国际援助的范文中国国际援助的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的国际援助也逐渐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积极参与并推动国际援助,不仅展现了其国际责任应尽的担当,也为全球发展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本文将探讨中国国际援助的范文,旨在分析其重要意义及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一、中国的国际援助背景及历程中国的国际援助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初期,自身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然而,尽管内外环境十分恶劣,中国政府仍坚定地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的财政、物资和技术援助。
从那时起,中国国际援助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外交手段,为中国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也帮助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实现了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二、中国国际援助的原则与战略中国国际援助的原则是以互利共赢和非干涉原则为基础。
中国政府尊重各国的主权和发展路径选择,坚持平等互利、相互尊重,推动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在国际援助战略上,中国注重南南合作和多边合作,积极参与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以及地区合作机制,为加强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中国国际援助的领域与方式中国国际援助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农业发展、教育培训等。
中国在援助领域以实际行动为主导,通过技术转让、专业知识共享、人力资源培训等方式,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此外,中国还通过直接援助、无偿援助和优惠贷款等形式,帮助一些发展中国家克服贫困、疾病和自然灾害等困难,提升其自主发展能力。
四、中国国际援助的成果及影响中国国际援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极大地改善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环境和生活条件。
例如,中国援建的某些基础设施项目改善了当地的交通和通信条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医疗卫生援助项目有效地提高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健康水平,降低了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此外,中国的技术援助和人才培训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了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素质,促进了其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国际支援的重要性英语作文

国际支援的重要性英语作文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many countries have strengthened thei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liaison in the fields like industry, agriculture, trade and finance. For the sake of mutual development, many developed countries spare no efforts to help the poor countries by means of technological, medical and financial aid, which, to my mind, is quite essent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world community.随着国际经济的加速,许多国家都增强本国在工业,农业,贸易和经济领域的国际合作和联系。
为了共同发展,许多发展国家不留余力地在科技,医药和金融方面帮助贫困国家,这在我看来,这对整个世界的.交流发展极为重要。
Firstly,aids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 optimiz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and eradicate poverty in the poor countries. Due to the backwardn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people in some un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Africa, Latin America and Asia suffer a great deal from poverty, hunger and the shortage of water. Out of humanism, international aids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improved their living standard and helped them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dustry and economy. A timely support certainly serves as a godsend to countries and people in urgent need.第一,来自发展国家的援助能够帮助贫困国家的人民改善生活水平,消除贫困。
当下国际形势中的国际援助与发展合作

当下国际形势中的国际援助与发展合作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国际援助与发展合作成为各国之间紧密联系的重要环节。
不同国家之间的紧密合作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减少贫困与不平等。
本文将探讨当下国际形势中的国际援助与发展合作,分析其对全球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挑战。
一、国际援助的重要性国际援助在全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国际援助有助于缩小发展差距。
发达国家可以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等援助,帮助其克服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难题。
其次,国际援助有助于解决全球性问题。
例如,各国可以共同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全球性挑战,通过技术转让、共享经验等途径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
此外,国际援助也有助于增强国际合作与友谊,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
二、发展合作的挑战尽管国际援助与发展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援助的效果难以评估。
由于不同国家的经济、文化、社会背景各异,援助的效果往往难以准确衡量。
其次,国际合作面临着利益分配的问题。
由于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利益差异,合作的推进常常受到各种制约。
再次,一些发展中国家在接受援助的同时也面临着对外债务的压力。
债务问题使得一些国家的发展受到阻碍,这也给援助的实施带来了困难。
三、加强国际援助与发展合作的途径为了更好地推动国际援助与发展合作,各国可以采取以下途径。
首先,加强国际组织的角色。
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在协调、推动国际援助与发展合作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各国可以通过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来提高合作的效率。
其次,注重南南合作。
南南合作是指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这种合作可以通过互利互惠的方式促进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均衡发展。
再次,加强技术转让。
发达国家可以通过技术转让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科技进步,为其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支持。
此外,各国还可以加强投资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以实现共同发展。
结论国际援助与发展合作对于当下的国际形势具有重要意义。
发达国家应该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力度,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与友谊。
国际援助的原因

对外援助理论:现实主义: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的动机就是本国利益,无论什么类型的对外援助,本质上都是政治性的,摩根索6种类型:人道主义援助、军事援助、用于生计的援助、用于经济发展的援助、为了自身声望而给与的援助、贿赂性援助。
(沃尔兹、鲍德温)自由主义:主要是基于人道义务论,以个人为着眼点、强调尊重别人、倡导人道原则、尊重个人平等自由,承认人的尊严和价值,满足个体的欲求,对外援助有助于发展中国家人民基本需求的实现,这也是发达国家及其公民的道德义务所在。
正义论。
矫正正义和分配正义,矫正正义是补偿在殖民地犯下的过错,分配正义是指国际社会中富国也应该向弱国提供援助,实现资源公平分配。
依附理论:中心-外围结构,在2个地方存在,发达国家处于中心地位,发展中国家处于外围地区,中心国家通过包括外援在内的资本输出,发达国家使外围形成了对中心的依赖。
(普雷维什、多斯桑托斯、弗兰克、阿明)补充论: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起飞的基本条件是投资率是资本积累率达到10%以上,美国政府应该通过剩余产品和基金提供尽可能多的资金援助。
这一模型主要是强调资本积累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发展经济学历史上有若干个极具影响力的经济增长理论,其中之一就是哈罗德·多马模型,国民收入增长率和国内储蓄率成正比,与资本产出率成反比。
1966年经济学家钱纳利和斯特劳特提出了双缺口模型,认为多数发展中国家存在储蓄率和外汇不足,因此需要引进外部资源。
重点支持工业发展减贫论:西方经济学家经过多年的观察,发现在贫穷的发展中国家,社会在就业和分配的不平等程度远大于发达国家,发展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没有惠及穷人,认为社会发展应该先行于经济发展。
因此在这种基础上形成了两种理论:增长中的再分配理论、基本需求理论。
重点支持农业发展结构调整理论:20世纪80年代开始盛行,大背景是拉美债务危机,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外援导致受援国的对外贸易竞争力减弱,强化了经济增长必须依赖外援的理念,外援的存在也支持了低效政府继续存在。
国际关系中的发展援助

国际关系中的发展援助:挑战与机遇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关系中的发展援助已成为各国政府、国际组织以及私人机构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发展援助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分析援助面临的挑战,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和机遇。
一、发展援助的重要性发展援助在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减贫、消除不平等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发展援助有助于发展中国家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教育水平、促进创业和创新,进而实现经济独立和繁荣。
二、援助面临的挑战尽管发展援助在许多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援助分配不均,许多发展中国家缺乏获得援助的机会,而一些已经获得援助的国家却未能有效利用这些资源。
其次,援助的可持续性受到质疑,许多受援国在获得援助后未能建立稳定和可持续的经济基础,导致援助资金的流失。
此外,援助的透明度和问责制也存在问题,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和问责机制,导致资源浪费和滥用。
三、解决方案与机遇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解决方案。
首先,加强国际合作,建立更加透明和可持续的援助分配机制,确保资源流向最需要的地方。
其次,提高受援国的自主发展能力,通过提供技术支持和能力建设支持,帮助受援国建立稳定和可持续的经济基础。
此外,建立问责机制和透明度监管机制也是必要的,以确保援助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有效管理。
同时,发展援助也为国际关系带来了新的机遇。
首先,通过发展援助,各国可以加强彼此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其次,发展援助可以促进全球公益事业的发展,如环境保护、公共卫生等,这些领域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共同努力。
最后,发展援助可以为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推动他们在全球范围内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结论综上所述,国际关系中的发展援助具有重要意义,但也面临诸多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并抓住机遇,我们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建立更加透明和可持续的援助分配机制,提高受援国的自主发展能力,并建立问责机制和透明度监管机制。
应用文-中国对外援助管理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980年12月,对外经济联络部颁发了《关于对外经援项目试行投资包干制的暂行办法》。所谓的投资包干制,就是国家把实施某一经援项目的全部工作,承包给某一特定部门或地区,由其负担全面经济技术责任,并对项目实施的管理享有自主权。
(四)承包责任制(1983年12月—1993年)
经过三年的试行,在
的基础上,1983年12月对外经济贸易部颁布《对外经援项目承包责任制暂行办法》,全面实行承包责任制。具体做法是将原规定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作承包单位,改为由其所属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或其他具有法人地位的国营企业、事业单位作承包单位,实行政企分开,有利于真正实现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同时引入竞争机制,部分项目通过招标确定国内承包单位,使承包单位的责、权、利相结合,增强了经济核算和质量与效益观念,调动了它们完成援外任务的积极性,缩短了一些项目的建设周期。
承建部负责制的运作,主要依靠各承建部、协作部和各地方政府之间的互相支持,密切配合。但是这种管理体制也存在着严重的缺点:由于这种管理体制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对经援项目进行管理,因此承建部和项目实施单位在项目实施中缺乏必要的自主权,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项目实施单位责任不落实、经费实报实销等弊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避免承建部负责制的缺陷,对外经济联络部根据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精神,开始探索用经济和行政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来管理经援项目。
在总交货人部制的管理体制下,可以由总交货人部调集力量,直接组织援外项目实施;也可以由总交货人部委托下属企业、事业单位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专业厅(局)(总称为筹建单位)来执行,这些执行单位作为筹建单位,此时的总交货人部仅负责审定项目建设方案和设计,以及制定实施计划,组织协调,督促检查,指导出国考察组、专家组的工作。一些援外项目中包括的土木
国际关系中的国际援助与发展

标题:国际关系中的国际援助与发展国际援助与发展是国际关系中一个重要且复杂的话题。
它涉及到了国际合作、资源分配、经济发展、人权保护等多个层面,对于全球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阐述国际援助与发展的重要性,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国际援助与发展的重要性国际援助与发展是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基石。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日益加深,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其他国家的支持。
国际援助不仅可以提供物质帮助,缓解受援国当前面临的困境,还能增强受援国的自主发展能力,为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同时,国际援助也可以增强国际社会的团结与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从而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平等的国际秩序。
二、面临的挑战尽管国际援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践中却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援助资金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尽管国际社会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援助,但这些资金远远不能满足受援国日益增长的需求。
此外,资金分配不均、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也时常出现。
其次,援助效果难以评估也是一大难题。
由于援助项目涉及的领域广泛,且受援国的发展状况各异,因此很难制定出一个统一、有效的评估标准。
此外,一些援助项目可能受到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解决方案为了应对上述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提高援助资金的投入与分配效率。
国际社会应该加强沟通与协调,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挑战。
同时,各国应该根据受援国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援助资金,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其次,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评估体系,以确保援助项目的有效实施。
这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制定出适合不同领域、不同国家的评估标准和方法。
此外,我们还需要重视受援国的自主发展能力建设,通过提供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受援国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
四、未来的展望面对全球性挑战,国际社会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国际援助与发展工作向前发展。
国际援助英语作文

国际援助英语作文International Aid。
International aid, also known as foreign aid, is the assistance provided by one country to another for the purpose of development and relief. It is a crucial aspectof global cooperation and solidarity, as it helps to alleviate poverty,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address humanitarian crises in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In recent years, the issue of international aid has gained increasing attention due to the growing number of conflicts, natural disasters, and economic challenges that haveaffected many countries.One of the key reasons for providing international aidis to help alleviate pover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Many developing countries struggle with high levels of poverty, lack of access to basic necessities such as food, clean water, and healthcare, and limited opportunities for educ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ternational aid can helpto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 by providing financial assistance, technical expertise, and resources to support development projects and programs aimed at reducing poverty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people in these countries.In addition to poverty alleviation, international aid also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prom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any developing countries face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such as deforestation, water scarcity, and pollution, which can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ir ability to achieve long-term economic and social progress. International aid can support efforts to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 by funding projects and initiatives aimed at promoting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sustainable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Furthermore, international aid is essential for addressing humanitarian crises such as natural disasters, conflicts, and epidemics. When disasters strike, they often have devastating effects on communities, causing loss of life, displacement, and de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International aid can provide emergency relief in the form of food, shelter, medical supplies, and other essential resources to help affected populations recover and rebuild their lives. In conflict-affected areas, international aid can also support peacebuilding efforts, provide protection for vulnerable populations, and contribute to theresolution of conflicts through diplomatic and political means.While international aid has the potential to mak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lives of people in need, it is not without its challenges and criticisms. One of the main challenges is ensuring that aid is effectively delivered and used in a way that maximizes its benefits for the intended recipients. This requires careful coordination and collaboration between donor countrie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local partners to ensure that aid is targeted towards the most pressing needs, is delivered in a timely manner, and is used in a transparent and accountable manner.Another challenge is the potential for aid dependency,where recipient countries become reliant on external assistance and are unable to develop sustainable solutions to their own challenges. To address this, international aid efforts should be focused on building the capacity of local institutions, promoting good governance, and fostering economic growth and self-reliance in recipient countries.In conclusion, international aid is a crucial tool for addressing global challenges and promoting solidarity and cooperation among countries. By providing assistance to alleviate poverty,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address humanitarian crises, international aid has the potential to mak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lives ofmillions of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However, it is important to address the challenges and criticisms of aid and work towards ensuring that aid is delivered and used in a way that maximizes its benefits and supports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and well-being of recipient countrie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发展援助中“援助依赖”的成因
'\xa0
内容提要国际
援助是当今国际
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战后六十年中,国际发展援助在对世界和平发展和减少人类贫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令人担忧的“援助依赖症”,即受援国难以摆脱援助而自我发展。
本文在归纳
国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援助依赖”是由援助授受双方共同造成的,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来消除。
随着我国经济的继续发展壮大,对外援助的力度将会不断加强。
防止援助依赖,提高援助效率和效果,也是我国在制定对外援助政策和实施方案中需要特别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xa0国际发展援助\xa0援助效果\xa0援助依赖
国际发展援助已走过了近六十年的历程。
其间,一些国家和地区经过国际援助和自身的努力迅速发展起来;但是大多数受援对象,尤其是南部非洲的大部分国家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援助以后,不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反而经济停滞甚至倒退,贫困人口不减反增,而且对援助产生了不同的程度的依赖。
对外援助是我国对外经济合作和经济外交的重要战略内容。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对外经济交往不断扩大,对外援助的数量逐年增加,广大发展中国家对我国援助的期待也不断增大。
本文旨在总结和分析国际发展援助中的援助依赖现象,以期对我国调整对外援助的方针政策和实施方法,提高援助效果,增强受援国发展能力,实现和谐共荣的目标提供参考。
一、“援助依赖”的概念
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关于“援助依赖”一直没有统一的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解释有:孟加拉学者认为,援助依赖是一种思想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受援国失去了为自己发展而思考的能力,因此而放弃对援助的控制;\xa0还有人认为,援助依赖是一种状态,是指一国在没有外国资金和技术援助的情况下,其政府的很多核心功能无法正常发挥,比如机构的运转和维持、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等,这种状态即可认为其处于“援助依赖”中。
可见,援助依赖首先是一种状态,即产生依赖的受援国在没有外部援助支持的情况下,其国内公共服务机构就无法正常运转,其发展
和政策措施就无法付诸
,即使依赖程度轻微,在不得到援助的情况下只能放慢发展的步伐,举步维艰;其次,这种状态又是一种结果,即在经过了长期外部“输血”以后,不但没有真正建立自身的“造血功能”,还有可能破坏了这种功能。
长期接受发展援助削弱了自我发展能力,从表面上看,是一个矛盾的现象。
任何一种现象的产生和存在必定有其原因,所以,找到产生“依赖”的原因是消除“依赖”的前提。
二、援助依赖产生的原因剖析
援助存在授受两个方面,援助依赖的原因也就要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剖析,归纳起来,一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xa0受援国落后的经济技术基础和羸弱的
制度和
体制
1.落后的经济基础、技术力量和人力资源
经济发展落后是接受援助的原因之一,但是欠发达国家的经济基础和技术能力又是援助得以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
长期以来,广大发展中国家一穷二白,缺乏进行经济建设的完善基础设施,而且缺乏能够制定发展规划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所以,在接受的援助过程中,受援国基本上处于被动地位,只能被动地接受发达的援助国制定的建设方案,不能根据自己的国情和需要建设经济体系。
2.脆弱低效的政治制度和管理体制
如果受援国有持续稳定的政治体制和较高水平的管理机制,一般更有利于其根据长远发展需要来确定受援项目,对项目进行适当引导,同时,通过高水平的管理使援助项目达到最佳效果。
西方援助国倾向于认为民主的政治体制更有利于援助发挥效用,并要求受援国建立民主制度。
但是,有学者研究发现,在法治条件较差、治理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一些发展中国家虽然采用了西方式民主政治体制,政府定期更换却导致了发展政策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的不良后果。
当权者考虑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能维持政权,如何在任期内维护既得利益。
为了达到这些目的,他们必须维持现状和获得更多的政治支持;所以在接受援助过程中,他们倾向于用援助来“贿赂”选民或支持自己的利益团体。
这种类型的政府一方面广泛宣扬其任期内获得国际发展援助的数量,以此来证明自身获得外部援助的能力,并希望以此使选民相信他们的执政能力;同时他们更倾向于把外来的援助当作挥霍和贿赂选民的资本。
这样的政府通常把援助对经济和国家建设方面的作用当作次要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援助往往会加重受援国的腐败程度。
而另一方面,一个集权体制的政府可能具有很强的执政能力,其政策具有很强的
连续性,鲜有短期的执政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援助就会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Deborah\xa0Brutigam通过对博茨瓦纳和我国台湾这两个受援效果较好的国家和地区的比较研究后得出结论,认为这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具有集权的、独立的政治体制。
关于政治体制和政府治理对援助效果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近年来非常多。
一些西方学者认为,受援国政府的政治体制和管理水平既可能促进也可能阻碍援助发挥作用。
如果受援国经济有转好的迹象或者受援国政府希望对现有机制进行改革,援助会对其改革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相反,如果受援国政府没有改革的打算,援助可能对旧有体制起到固化作用,放大旧体制的弊端和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
(二)援助国的国家利益与援助“殖民主义”
摩根索认为,无论什么形式的对外援助,本质都是政治性的,主要的目标都是促进和保护国家利益。
援助国向落后国家提供援助,总是夹杂着其自身的政治或经济意图。
他们绝对不会对那些可能对援助国国内产业构成威胁的行业提供帮助,而是常常根据自身产业发展的需要来安排援助活动。
而由于落后的经济技术基础与脆弱低效的政治制度和管理体制,受援国在决定援助的内容和方式上,常常处于被动地位,不能主导自身的发展。
这样,受援国很容易陷入被经济“殖民”的陷阱。
瑞德尔提出了援助的殖民性理论,认为援助的实质是一种新的殖民手段,援助国与受援国之间的新关系不过是原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关系,只不过是换了一种和平的殖民方式。
布劳特就在他的理论中把所有援助,包括联合国机构和所有双边援助协议看作是“殖民技术
的直接继续”,所不同的是原来的“殖民技术官员”换成了“外国顾问”或者“联合国专家”。
援助殖民主义理论具有明显的不足之处,甚至是偏颇之处,虽然它可以部分地解释某些特定情况下个别发达国家对一些发展中国家进行的双边援助,但不能解释全部,也不能解释多边发展援助,如联合国系统的发展援助,因为多边发展援助具有较强的中立性,已经在很
大程度上过滤掉了双边援助的政治性和单向利益性;它更不能解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相帮助,比如南南合作,比如我国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这种援助是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发展合作。
但是,在没有完整的经济体系、技术能力、强有力的政治制度和管理体制的情况下,受援国的发展进程就像是一张白纸,如果一味按照援助者的意图来涂抹,最终只能成为援助国国内产业发展的补充,形成实质上的经济依附关系。
(三)\xa0长期过度接受援助
国际发展援助中,援助国和机构在选择援助目标时,往往从自身利益和目的出发。
所以,在国际援助当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当多个援助机构都发现某个援助领域不符合自己的利益和兴趣时,即使是受援国急需的,也可能无人问津;而对于符合他们利益和兴趣的领域,就会有多个国家或机构的援助同时出现,产生重复投资、过度投资,造成这个领域对援助的严重依赖。
就经济整体而言,学者们普遍认为,高强度援助,即援助占受援国GDP的比重过大是造成援助依赖的主要原因。
如果这个比重长期在10%以上,则可以说明受援国对援助产生了依赖。
Brutigam通过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在人口100万以上、援助超过其GDP10%或以上的30个国家中,至少有20个国家接受的这种高强度援助状态都维持了十年以上,而且,这些国家都产生了严重的援助依赖现象。
可见,援助强度与援助依赖是成正比的,一旦援助额占其GDP的比重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就很难回落,援助依赖也就难以避免。
但是,\xa0Brutigam通过对我国台湾地区和韩国的研究发现,在其经济发展的初期,援助占其GDP的比重都很高(有时甚至超过10%),但它们并没有产生援助依赖,其原因应该与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