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后期剪辑人员必备理论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影视后期编辑技术基础知识

影视后期编辑技术基础知识

影视后期编辑技术基础知识人类文明发展之初,人们主要通过绘画来记录生活画面。

此后,摄影、电影、电视等技术的出现,使得记录形式逐步由静态图像转变为动态影像,并实现了忠实记录和回放生活片段的愿望。

随后,美国人E·S·鲍特尝试通过剪接、编排电影胶片的方式为电影增加戏剧效果,影像编辑的概念由此产生。

随着数字技术的兴起,影片编辑早已由直接剪接胶片演变至借助计算机进行数字化编辑的阶段。

然而,无论是通过怎样的方法来编辑视频,其实质都是组接视频片段的过程。

不过,要怎样组接这些片段才能符合人们的逻辑思维,并使其具有艺术性和欣赏性,便需要视频编辑人员掌握相应的理论和视频编辑知识。

为此,本章将对电视制式、数字视频、常见的音视频格式,以及非线性编辑的系统构成与制作流程等内容进行讲解,此外还介绍了蒙太奇效果在影视作品中的使用方法及技巧等内容,以便用户都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并熟悉视频编辑,从而为学习PremiereProCS4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章学习要点:了解数字视频熟悉电视制式非线性编辑知识影视编辑蒙太奇常见音视频格式在现阶段,视频(Video)泛指一切将动态影像静态化后,以图像形式加以捕捉、记录、储存、传送、处理,并进行动态重现的技术。

本节将对视频原理、电视制式以数字视频等知识进行讲解。

视频的概念最早源于电视系统,是指由一系列静止图像所组成,但能够通过快速播放使其“运动”起来的影像记录技术。

也就是说,视频本身不过是一系列静止图像的组合罢了,那么它又是怎样带给观众动态的视觉感受呢?事实上,早在电视、电影出现之前,古时的人们便发现燃烧的木炭在被挥动时会由一个“点”变成一条“线”,如图1-1所示。

根据该现象,人们发现了“视觉滞留”原理:当眼前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时,该物体反映在视网膜上的影像不会立即消失,而是会短暂滞留一定时间。

如此一来,当多幅内容相近的画面被快速、连续播放时,人类的大脑便会在“视觉滞留”原理的影响下认为画面中的内容在运动。

视频剪辑基础教程

视频剪辑基础教程

视频剪辑基础教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视频内容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娱乐放松的重要途径。

而视频剪辑作为视频内容制作的重要环节,也逐渐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学习。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视频剪辑的基础知识和技巧,帮助初学者快速入门并提升剪辑技能。

一、视频剪辑的概念和作用视频剪辑是指通过对视频素材进行剪切、拼接、调色、特效处理等操作,最终制作出符合需求的视频作品的过程。

视频剪辑可以让视频内容更加生动、吸引人,提升观看体验,是影视制作、广告制作、网络营销等领域不可或缺的环节。

二、视频剪辑的基础工具1. 电脑:视频剪辑通常需要使用专业的剪辑软件,如Adobe Premiere Pro、Final Cut Pro等,因此需要一台配置较高的电脑来运行这些软件。

2. 剪辑软件: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剪辑软件非常重要。

初学者可以先从简单易上手的软件开始,如Filmora、Shotcut等,逐渐掌握剪辑技巧后再尝试更专业的软件。

3. 视频素材:剪辑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视频素材,可以通过拍摄、下载或购买等方式获取。

三、视频剪辑的基础技巧1. 导入素材:打开剪辑软件,将需要剪辑的视频素材导入到软件中,可以直接拖拽或通过导入功能实现。

2. 剪切和拼接:通过剪辑软件的剪切工具,可以对视频素材进行剪切和拼接,实现去除多余部分、调整顺序等操作。

3. 调色和特效:剪辑软件通常提供丰富的调色和特效功能,可以通过调整色彩、亮度、对比度等参数,添加滤镜、转场效果等,让视频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4. 音频处理:除了视频内容,音频也是视频剪辑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可以对音频进行剪切、淡入淡出、添加背景音乐等处理,提升整体观看体验。

5. 导出保存:剪辑完成后,记得将视频导出保存。

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分辨率、格式和码率,确保视频效果和文件大小的平衡。

四、视频剪辑的注意事项1. 熟悉软件操作:不同的剪辑软件操作界面和功能略有差异,建议在开始剪辑前先熟悉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提高工作效率。

剪辑基础理论ppt课件

剪辑基础理论ppt课件

影片与 音像处理
拍摄角度
影片与 音像处理
拍摄角度
(3)俯摄 ① 俯摄有利于展示场景内的景物层次、规模② 萎缩,渺小, 压抑,③ 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表现出阴郁、悲伤的情绪和 气氛。
影片与 音像处理
拍摄角度
影片与 音像处理
目录
拍摄方向
影片与 音像处理
拍摄方向
(1)正面拍摄 ① 有利于表现被摄对象的正面特征和横向线条。 ② 在拍摄人物时,可以看到人物完整的脸部特征和表情动作。 ③ 有利于被摄主体与观众的交流,产生亲切感。 ④ 容易显示出庄重稳定,严肃静穆的气氛。
影片与 音像处理
镜头
影片与 音像处理
镜头
影片与 音像处理
目录
景深|光圈
影片与 音像处理
景深|光圈
影响景深的因素;光圈、镜头焦距、拍摄距离 (1) 光圈越大,焦距越长,拍摄距离越近,景深范围越 小 (2) 光圈越小,焦距越短,拍摄距离越远,景深范围越 大
影片与 音像处理
景深|光圈
影响景深的因素;光圈、镜头焦距、拍摄距离 (1) 光圈越大,焦距越长,拍摄距离越近,景深范围越 小 (2) 光圈越小,焦距越短,拍摄距离越远,景深范围越 大
影像艺术基础
影片与 音像处理
目录
蒙太奇- …… 景别- 大远景 远景 全景 中景 近景 特写 大物写
拍摄角度 - 平摄 仰摄 俯摄
拍摄方向- 正面 背面 正侧面 斜侧面
拍摄手法- 推 拉 摇 移 跟
镜头|景深|白平衡-
……
影片与 音像处理
目录
蒙太奇
影片与 音像处理
拍摄手法
含义:将不连续的短镜头组接以压缩一段时空或信息 。 『两个蒙太奇镜头的对列,不是加和,而是乘积』。电影的意 义不在于一个镜头本身,而在于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冲撞。

影视后期制作知识点总结

影视后期制作知识点总结

影视后期制作知识点总结一、影视后期制作概述影视后期制作是指影视作品在拍摄完成后,通过剪辑、特效、调色、音效等工序的处理,使其更加完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影视后期制作是整个影视制作流程中的最后一道工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后期制作,可以对影视作品进行修剪、精细化的处理,提高其艺术质量和观赏性,达到更好的艺术表现效果。

下面将从剪辑、特效、调色、音效等方面对影视后期制作进行讲解。

二、影视后期制作流程1. 剪辑剪辑是影视后期制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最能体现导演和编剧创意的地方。

在剪辑过程中,编辑师需要根据导演的意图和剧情需要,对拍摄的素材进行选取和组合,使之达到最佳的视听效果。

在进行剪辑的过程中,编辑师不仅需要考虑剧情的条理,还要考虑镜头的选取、画面的流畅度、节奏的控制等因素,使之合乎逻辑、紧凑、富有张力。

同时,编辑师还需要根据影片的风格和主题,选择合适的剪辑手法和节奏感,使得整个影片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

2. 特效特效是指在影视后期制作中添加的一些特殊效果,如慢动作、加速、变焦、转场、特殊灯光和颜色效果等。

这些特效可以使影片更加生动、新颖、有趣,增强影片的观赏性和吸引力。

在进行特效制作时,特效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剧情需要和导演的要求,运用各种特效技术和软件,对影片进行特效处理,使之呈现出更加震撼和吸引人的画面。

3. 调色调色是影视后期制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通过对影片的色彩进行调整和处理,可以使之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情绪氛围。

调色师需要根据影片的主题和氛围,使用调色软件对影片的色彩进行修改和调整,使之更加符合导演的意图和观众的审美需求。

通过调色,可以使影片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和生动的视觉效果,加深观众对影片的印象和感受。

4. 音效音效是影视后期制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通过对影片的音频进行处理和编辑,可以使之更加贴合剧情需要,增强影片的氛围感和情感传达。

音效师需要根据影片的不同场景和情节,运用各种音效技术和软件,对影片的音频进行修剪、处理、合成,使之呈现出更加生动、逼真的声音效果。

视频剪辑基础教程

视频剪辑基础教程

视频剪辑基础教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视频内容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娱乐放松的重要途径。

而视频剪辑作为视频内容制作的重要环节,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学习。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视频剪辑的基础知识和技巧,帮助初学者快速入门,提升视频剪辑能力。

一、视频剪辑的概念视频剪辑是指通过对视频素材进行剪切、拼接、调色、特效处理等操作,最终制作出符合需求的视频作品的过程。

视频剪辑可以让视频内容更加生动、吸引人,提升观看体验,是视频制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二、视频剪辑的基本流程1. 导入素材:将需要剪辑的视频素材导入剪辑软件中,包括主体视频、音频、图片等素材。

2. 剪辑排列:对导入的素材进行剪切、拼接、调整顺序等操作,完成视频内容的基本排列。

3. 音频处理:对视频中的音频进行剪辑、混音、配乐等处理,提升声音效果。

4. 调色处理:对视频素材进行色彩调整、滤镜添加等操作,提升画面质量。

5. 特效添加:根据需要添加转场效果、文字、贴纸、动画等特效,增加视频趣味性。

6. 输出保存:将剪辑完成的视频作品导出保存为指定格式,准备发布或分享。

三、视频剪辑的常用软件1. Adobe Premiere Pro:功能强大,操作灵活,是专业视频剪辑师的首选软件。

2. Final Cut Pro X:Mac平台上的专业视频剪辑软件,界面简洁,操作流畅。

3. Sony Vegas Pro:功能全面,适合初学者和专业用户使用。

4. Filmora:操作简单,功能齐全,适合新手快速上手。

5. iMovie:Mac和iOS平台上的视频剪辑软件,适合个人用户制作家庭视频等。

四、视频剪辑的基本技巧1. 熟悉剪辑软件:掌握所用剪辑软件的基本操作界面、功能按钮等,提高工作效率。

2. 剪辑节奏感:合理控制视频的节奏和节奏感,让观众在观看时感受到情绪的起伏。

3. 注意画面稳定:避免画面抖动、模糊等问题,保持画面清晰稳定。

4. 合理运用转场效果:转场效果可以连接不同镜头,增加视频的连贯性和观赏性。

影视剪辑课程大纲

影视剪辑课程大纲

影视剪辑课程大纲第一部分:课程介绍影视剪辑是一门关于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后期制作的艺术与技术课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影视剪辑的理论与实践能力,使其能够熟练运用剪辑技术,创作出高质量的影视作品。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1. 熟练掌握影视剪辑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包括剪接理论、镜头语言等;2. 掌握剪辑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例如Adobe Premiere Pro等;3. 能够分析影视作品的剧情结构与节奏,并灵活运用剪辑手法实现故事叙述和情感表达;4.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作能力,提高剪辑作品的艺术性和专业性。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1. 影视剪辑基础知识1.1 剪接理论:连贯性剪辑、跳跃式剪辑、交叉剪辑等;1.2 镜头语言:长镜头、中镜头、近景等镜头的运用;1.3 剪辑基本原则:时间线、节奏感和视听效果的处理。

2. 剪辑软件操作2.1 剪辑软件介绍:Adobe Premiere Pro的基本功能与界面;2.2 剪辑软件操作:素材导入、剪辑、修剪、特效与转场等;2.3 剪辑工作流程:从素材选取到导出成品的步骤。

3. 剪辑技法与实践3.1 剪辑节奏控制:音乐、声音效果与剪辑的协调运用;3.2 色彩调色与修饰:调整色调、对比度、饱和度等;3.3 故事叙述与情感表达:剪辑手法对剧情节奏与情感的影响;3.4 特效与转场:运用特殊效果和过渡效果增强观众的观影体验。

4. 影视剪辑案例分析4.1 经典片段分析:对影视剪辑中的经典片段进行解读分析;4.2 剪辑风格探讨:探索不同导演或编剧的剪辑风格与特点;4.3 剪辑作品展示:学生剪辑作品的展示与点评。

第四部分:课程要求1. 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电脑操作和软件使用基础;2. 学生需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完成作业任务;3. 学生需具备一定的影视素材收集能力,并能运用到剪辑实践中;4. 学生需按时完成剪辑作品,并参加作品展示与点评。

第五部分: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2. 课程作业:完成课程要求的剪辑作品和案例分析报告;3. 期末综合评估:包括剪辑作品展示和口头答辩等。

剪辑课程知识点总结

剪辑课程知识点总结

剪辑课程知识点总结剪辑课程是广泛应用于影视制作、广告制作、动画制作等各类视听制作领域的专业培训课程。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如何使用视频剪辑软件进行剪辑、合成、特效处理等技能,同时也会学习到剪辑理论、视听语言、剧情结构等与剪辑相关的理论知识。

在这篇总结中,我们将对剪辑课程的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剪辑课程的知识。

一、剪辑基础知识1.1剪辑概念剪辑是指将拍摄好的素材进行编辑、组合、调整,最终形成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剪辑师需要根据剧情需要、视听节奏等要素来选择、调整、组合镜头,最终呈现出一个生动、连贯的故事。

1.2剪辑软件剪辑软件是进行剪辑工作的工具,常见的剪辑软件包括Adobe Premiere Pro、Final Cut Pro、Avid Media Composer等。

学习者需要掌握基本的剪辑软件操作,包括如何导入素材、如何进行剪辑、如何添加特效等。

1.3工作流程剪辑工作的流程一般包括导入素材、剪辑整理、选材剪辑、后期调整、输出等环节。

学习者需要了解每个环节的具体流程和操作方法,以此来提高工作效率和剪辑质量。

1.4剪辑理论剪辑理论包括剪辑语言、剧情节奏、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学习者需要通过学习理论知识,了解如何通过镜头的剪辑来表达情感、推进故事进程,并最终呈现出一部生动、饱满的影视作品。

二、剪辑工具操作2.1素材导入在剪辑工作中,导入素材是第一步,学习者需要了解如何将不同格式的素材导入到剪辑软件中,并对素材进行整理和分类。

2.2剪辑操作剪辑操作包括剪辑点的设定、画面的选取、过渡效果的添加等。

学习者需要掌握如何通过剪辑软件来进行镜头的选取和组合,以及如何使用剪辑点来实现平滑的过渡效果。

2.3特效添加特效是影视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习者需要了解如何在剪辑软件中添加各种特效,包括文字特效、图形特效、视觉特效等。

2.4音频处理音频处理是剪辑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学习者需要了解如何在剪辑软件中进行音频的剪辑、混音、音效处理等操作,以此来提高影视作品的音频效果。

电影剪辑理论与技巧[整理]

电影剪辑理论与技巧[整理]

电影剪辑理论与技巧[整理]电影剪辑理论与技巧什么是蒙太奇,蒙太奇是电影工作者从法国建筑学上借用来的名词,原意是安装组合构成之意。

电影工作者用蒙太奇来说明影视片镜头的组接。

蒙太奇的表现方法,主要是通过导演、摄影和剪辑工作的再创造来实现的。

什么是平行式蒙太奇在影视片里,往往在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通过两件事和三件事,在同时异地进展着,互相有呼应,有联系,彼此起着促进剧情发展的作用。

什么叫停机再摄摄影机拍摄中,临时停机,摄影机的位置严格不动,被摄对象的位置发生改变,物体增多或减少,更新后又开机续拍。

这种方法可获得摄影特技效果。

什么叫同位法指人物对话的平行剪辑,有三种处理方法:一、上镜头声音结束后,声音与画面都留有一定时空;下镜头切入时,画面和声音也留有一定的时空。

二、上个镜头的声音一结束,声音与画面立即切出,而下镜头的声音与画面都留有一定的时空。

在人物对话中最为常见。

表现下一个镜头中人物的反应。

三、上镜头声音一结束,声音与画面立即切出;下镜头一开始,声音与画面立即切入。

错觉法利用人们视觉上对物体的暂留及残存的影像,恰当地运用影视艺术的特殊手段、采取上下镜头内主体动作快慢的相似,镜头景别的相似,角度变化与空间大小的相似以及主体动作形态等等相似之处切换镜头,造成观众的错觉,误认为动作是连贯的,因此获得了人们视觉上残留的连续性效果。

简要回答剪接与剪辑的不同。

.电影剪接是电影艺术初创时期的名称,它偏重于技术性。

是当代剪辑工作发展是上的初级阶段。

电影剪辑这个名称是电影逐渐成为艺术后形成的。

它着重于艺术性,同时也包含着剪接技术。

因此剪辑中存在的剪接因素,而剪接一词则无法包括剪辑的全面含义。

电影剪辑工作是通过蒙太奇技巧完成电影视听艺术的剪辑任务。

何谓剪辑的“立、体、学、会”,立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体就是要在生活中观察体验,积累生活知识,并在工作中体现,发挥作用。

学就是努力学习是科学技术,学习蒙太奇的表现技巧,学习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视后期剪辑人员必备理论基础知识一、电影、电视的景别 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

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一说为半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

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写:指摄影、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

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板机等。

二、摄影、摄像机的运动(拍摄方式)推:即推拍、推镜头,指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前的运动拍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分快推、慢推、猛推,与变焦距推拍存在本质的区别。

拉: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后的拉摄运动,取景范围由小变大,也可分为慢拉、快拉、猛拉。

摇:指摄影、摄像机位置不动,机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盘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

移:又称移动拍摄。

从广义说,运动拍摄的各种方式都为移动拍摄。

但在通常的意义上,移动拍摄专指把摄影、摄像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象。

移拍与摇拍结合可以形成摇移拍摄方式。

跟:指跟踪拍摄。

跟移是一种,还有跟摇、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即将跟摄与拉、摇、移、升、降等20多种拍摄方法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

总之,跟拍的手法灵活多样,它使观众的眼睛始终盯牢在被跟摄人体、物体上。

升:上升摄影、摄像。

降:下降摄影、摄像。

俯:俯拍,常用于宏观地展现环境、场合的整体面貌。

仰:仰拍,常带有高大、庄严的意味。

甩:甩镜头,也即扫摇镜头,指从一个被摄体甩向另一个被摄体,表现急剧的变化,作为场景变换的手段时不露剪辑的痕迹。

悬:悬空拍摄,有时还包括空中拍摄。

它有广阔的表现力。

空:亦称空镜头、景物镜头,指没有剧中角色(不管是人还是相关动物)的纯景物镜头。

切:转换镜头的统称。

任何一个镜头的剪接,都是一次“切”。

综:指综合拍摄,又称综合镜头。

它是将推、拉、摇、移、跟、升、降、俯、仰、旋、甩、悬、空等拍摄方法中的几种结合在一个镜头里进行拍摄。

短:指短镜头。

电影一般指30秒(每秒24格)、约合胶片15米以下的镜头;电视30秒(每秒25帧)、约合750帧以下的连续画面。

长:指长镜头。

影视都可以界定在30秒以上的连续画面。

对于长、短镜头的区分,世界上尚无公认的“尺度”,上述标准系一般而言。

世界上有希区柯克《绳索》中耗时10分钟、长到一本(指一个铁盒装的拷贝)的长镜头,也有短到只有两格、描绘火光炮影的战争片短镜头。

反打:指摄影机、摄像机在拍摄二人场景时的异向拍摄。

例如拍摄男女二人对坐交谈,先从一边拍男,再从另一边拍女(近景、特写、半身均可),最后交叉剪辑构成一个完整的片段。

变焦拍摄:摄影、摄像机不动,通过镜头焦距的变化,使远方的人或物清晰可见,或使近景从清晰到虚化。

主观拍摄:又称主观镜头,即表现剧中人的主观视线、视觉的镜头,常有可视化的心理描写的作用。

三、影视的画面处理技巧淡入:又称渐显。

指下一段戏的第一个镜头光度由零度逐渐增至正常的强度,有如舞台的“幕启”。

淡出:又称渐隐。

指上一段戏的最后一个镜头由正常的光度,逐渐变暗到零度,有如舞台的“幕落”。

化:又称“溶”,是指前一个画面刚刚消失,第二个画面又同时涌现,二者是在“溶”的状态下,完成画面内容的更替。

其用途:①用于时间转换;②表现梦幻、想像、回忆;③表景物变幻莫测,令人目不暇接;④自然承接转场,叙述顺畅、光滑。

化的过程通常有三秒钟左右。

叠:又称“叠印”,是指前后画面各自并不消失,都有部分“留存”在银幕或荧屏上。

它是通过分割画面,表现人物的联系、推动情节的发展等。

由于划:又称“划入划出”。

它不同于化、叠,而是以线条或用几何图形,如圆、菱、帘、三角、多角等形状或方式,改变画面内容的一种技巧。

如用“圆”的方式又称“圈入圈出”;“帘”又称“帘入帘出”,即像卷帘子一样,使镜头内容发生变化。

入画:指角色进入拍摄机器的取景? 校 梢跃 缮稀⑾隆⒆蟆⒂业榷喔龇较颉?出画:指角色原在镜头中,由上、下、左、右离开拍摄画面。

定格:是指将电影胶片的某一格、电视画面的某一帧,通过技术手段,增加若干格、帧相同的胶片或画面,以达到影像处于静止状态的目的。

通常,电影、电视画面的各段都是以定格开始,由静变动,最后以定格结束,由动变静。

倒正画面:以银幕或荧屏的横向中心线为轴心,经过180°的翻转,使原来的画面,由倒到正,或由正到倒。

翻转画面:是以银幕或荧屏的竖向中心线为轴线,使画面经过180°的翻转而消失,引出下一个镜头。

一般表现新与旧、穷与富、喜与悲、今与昔的强烈对比。

起幅:指摄影、摄像机开拍的第一个画面。

落幅:指摄影、摄像机停机前的最后一个画面。

闪回:影视中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一种手法。

即突然以很短暂的画面插入某一场景,用以表现人物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和感情起伏,手法极其简洁明快。

“闪回 ”的内容一般为过去出现的场景或已经发生的事情。

如用于表现人物对未来或即将发生的事情的想像和预感,则称为“前闪”,它同“闪回”统称为“闪念”。

蒙太奇: 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为装配、剪切之意,指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是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 和表现手段之一。

它大致可分为“叙事蒙太奇”与“表现蒙太奇”。

前者主要以展现事件为宗旨,一般的平行剪接、交叉剪接(又称为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都 属此类。

“表现蒙太奇”则是为加强艺术表现与情绪感染力,通过“不相关”镜头的相连或内容上的相互对照而产生原本不具有的新内涵。

剪辑:影视制作工 序之一,也指担任这一工作的专职人员。

影片、电视片拍摄完成后,依照剧情发展和结构的要求,将各个镜头的画面和声带,经过选择、整理和修剪,然后按照蒙太 奇原理和最富于艺术效果的顺序组接起来,成为一部内容完整、有艺术感染力的影视作品。

剪辑是影视声像素材的分解重组工作,也是摄制过程中的一次再创作。

 四、书中涉及的其他名词前景:镜头中靠近前沿或位于主体前面的人或物。

在镜头画面中,用以陪衬主体,或组成戏剧环境的一部分,并增强画面的空间深度,平衡构图和美化画面。

后景:镜头中靠近后边或位于主体后面的人或物。

后景在镜头画面中,有时作为表现的主体或陪体,但大多是戏剧环境的组成部分,有时直接构成背景。

中景:处于画面中间的部分。

一般主体会出现在中景或前、中景之间的部位。

前景、中景、后景是摄影构图的基本层次,它们可以使画面富于层次感、纵深感。

有些画面的层次作了更细致的划分,如斯皮尔伯格《拯救大兵瑞恩》的许多画面构图,可达七八个层次。

内景:也称“棚内景”。

指在摄影棚内搭置的场景(包括室内景或户外景)。

外景:摄影棚以外的场景,包括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等实景,以及在摄影棚外搭建的室内景。

优点是真实、自然,具有生活气息。

摄影棚:专供拍摄影视作品使用的特殊建筑物。

较大的摄影棚面积一般在400平方米以上至1000平方米,高度为8米以上。

棚内四周有为绘制背景用的天片,装有各种照明设施、音响条件,以及隔音、通风、调节气温、排水等设备。

棚内可搭建供拍摄的各种室内外布景。

造型语 言:传统意义上指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视觉直观形象的手段和技法的总和。

对于影视而言,各种视觉造型艺术的手段和技法(如线条、色 彩、光效、影调、构图、透视规律、材料结构、空间处理等)与声音造型诸因素(音量、音色、音调、运动、方位、距离等),共同形成了它们的造型语言体系。

 画外音:指影视作品中声音的画外运用,即不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体直接发出的声音,而是来自画面外的声音。

旁白、独白、解说是画外音的主要形式。

音响的画外运用也是画外音的重要形式。

画外音使声音摆脱了依附于画面视像的从属地位,强化了影视作品的视听结合功能。

银幕:一种由反射性或半透明的材料制成、其表面可供投射影像的电影放映设备。

宽银幕电影:本世纪50年代兴起的新型电影,采用比标准银幕宽的银幕,可以使观众看到更广阔的景象。

目前,最普遍的方法是采用横向压缩画面的变形镜头 来拍摄和放映宽银幕影片,使放映画面高宽比由普通银幕电影的1:1.33,变成 1:1.66至1:1.85,故称之为变形宽银幕电影。

遮幅宽银幕电影:也称“假宽银幕电影”,使用35毫米胶片,拍摄和放映时,在摄影机和放映机片窗前加装格框,遮去画幅的上下两边,以压缩画面高度,但不改变画面宽度,能得到与变形宽银幕电影相同的银幕效果。

摄制这种宽银幕电影的方法较为简便,已得到广泛采用。

声画同步:也即音画同步,指影视作品中的对白、歌曲和声响与画面动作相一致,声音(包括配音)和画面形象保持同步进行的自然关系。

声画平行:影视作品声画不同步的一种情形,也称声画并行、声画分立,指影视作品中声音与画面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人物性格、艺术风格和戏剧性矛盾冲突相互贴近,但速度节奏并不同步,声音与画面各自按照自己的逻辑展开,互相补充,若即若离。

其基本特点是声音(尤其是音乐)重复或加强画面的意境、倾向或含义。

说明性音乐、渲染性音乐都属于声画平行的音乐。

声画对位:影视作品声画不同步的另一种情形,包括两种艺术处理方式:(1)声画对比。

声音与画面的内容和情绪一致,但存在量度、节奏的反差。

(2)声画对立。

声音与画面的形象和情绪完全相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