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和氮及其化合物
4.3硫和氮的化合物

没有等待出来的辉煌
美丽附中 魅力化学
在新疆与青海交界处有一山谷,人称 “魔鬼谷”。经常电闪雷鸣,狂风暴雨, 把人畜击毙,然而谷内却是牧草茂盛,四 季常青。这是为什么?
N
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
没有等待出来的辉煌
美丽附中 魅力化学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2课时 氮及其化合物
4、NO的物理性质: 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 体、不溶于水、有毒,是大气的污染物
5、NO的化学性质:
2NO + O2 = 2NO2 (红棕色)
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
没有等待出来的辉煌
美丽附中 魅力化学
二氧化氮(NO2)
1、NO2的物理性质: 红棕色、有刺激性 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
液化(20℃),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
成H2SO3是一个可逆反应,用“ ”表示。
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
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
没有等待出来的辉煌
美丽附中 魅力化学
二氧化硫( SO2 )的性质
二、化学性质: 还原性
2SO2 + O2
催化剂 △
2SO3 (工业制硫酸的过程)
SO2+Br2+2H2O=H2SO4 +2HBr (使溴水褪色)
SO2+Cl2+2H2O=H2SO4 +2HCl (使氯水褪色)
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新制氯 水和溴水褪色体现了SO2的还原性。
将SO2气体和Cl2气体混合后作用于 有色溶液,漂白效果将大大减弱。
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
没有等待出来的辉煌
美丽附中 魅力化学
高考化学复习硫及其化合物专项易错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复习硫及其化合物专项易错题附答案解析一、高中化学硫及其化合物1.硫和氮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请回答:(1)将SO2通入品红溶液中,现象为品红溶液________,加热后溶液颜色________。
(2)已知反应:SO2+Cl2+2H2O ═ 2HCl+H2SO4,该反应中的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
(3)木炭与浓硫酸共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2H2SO4(浓)CO2↑+2SO2↑+2H2O,若生成0.5 mol CO2,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mol。
(4)工业上可以通过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气。
下列关于氨气的性质和用途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氨气易液化,液氨可作制冷剂 B.可用排水法收集氨气C.氨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D.向氨水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5)实验室检验试管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6)汽车尾气常含有NO、NO2、CO等,会污染空气。
在汽车尾气排放管处安装一个催化转化器,可使尾气中有害气体CO和NO反应转化为两种无毒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褪色变红 H2SO4 2 AD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说明氨气已收集满(或用玻璃棒蘸取浓盐酸靠近试管口,若出现大量白烟,则说明氨气已收集满)。
(或其他合理答案) 2CO+2NO N2+2CO2【解析】【分析】(1)SO2具有漂白性,但漂白是有选择的、暂时性的,加热后无色产物会分解,重新生成品红。
(2)反应SO2+Cl2+2H2O ═ 2HCl+H2SO4中,氧化产物是含有价态升高元素的生成物。
(3)在反应C+2H2SO4(浓)CO2↑+2SO2↑+2H2O中,有如下关系:CO2——4e-,由此可计算出生成0.5 mol CO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
硫氮及其化合物

硫、氮及其化合物一、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用途: 1.硫:(1)物理性质:硫为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 2(用于洗去试管壁上的硫);硫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如单斜硫、斜方硫、弹性硫等。
(2)化学性质:硫原子最外层6个电子,较易得电子,表现较强的氧化性。
①与金属反应(与变价金属反应,均是金属氧化成低价态)2Na+S===Na 2S (剧烈反应并发生爆炸)2Al+3S Al 2S 3(制取Al 2S 3的唯一途径) Fe+S FeS (黑色)2Cu + S Cu 2S (黑色)②与非金属反应S+O 2 SO 2S+H 2H 2S (说明硫化氢不稳定)③与化合物的反应S+6HNO 3(浓)H 2SO 4+6NO 2↑+2H 2O S+2H 2SO 4(浓) 2SO 2↑+2H 2O 3S+6NaOH 2Na 2S+Na 2SO 3+3H 2O (用热碱溶液清洗硫)(3)用途:大量用于制造硫酸、硫化天然橡胶,也用于制药和黑火药。
.硫的氧化物: (1)二氧化硫:①SO 2是无色而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容易液化,易溶于水。
②SO 2是酸性氧化物,能跟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是中强酸。
③SO 2有强还原性 常见氧化剂(见上)均可与SO 2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 如:SO 2 + Cl 2 +2H 2O == H 2SO 4 + 2HCl④SO 2也有一定的氧化性 2H 2S + SO 2 == 3S ↓ +2H 2O⑤SO 2具有漂白性,能跟有色有机化合物生成无色物质(可逆、非氧化还原反应) ⑥实验室制法:Na 2SO 3 + H 2SO 4(浓) == Na 2SO 3 + H 2O +SO 2↑ 或Cu + 2H 2SO 4(浓) === CuSO 4 + 2H 2O + SO 2↑(2)三氧化硫:是一种没有颜色易挥发的晶体;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遇水剧烈反应生成硫酸并放出大量的热。
硫和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4、硝酸的化学性质
⑪不稳定性:
4HNO3
hν,
4NO2 + O2 + 2H2O
浓硝酸应保存在棕色瓶中并置于阴凉处。
⑫强氧化性
③硝酸能氧化很多低价态的化合物,如S2- 、 SO32- 、I- 、Fe2+ 在酸性条件下NO3 - 与S2- 、SO32- 、 I - 、Fe2+ 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
(3)装置D的目的是探究SO2 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 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 品红溶液褪色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点燃酒精 灯加热,溶液恢复为红色 。
例4.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SO2的性质,按下图所示 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4)尾气可采用
NaOH
溶液吸收。
(2)还原性
在水溶液中二氧化硫是一种还原性较强的物质, 能使氯水(溴水、碘水)、三价铁盐溶液、酸性 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①SO2+ X2+2H2O =4H++2X-+ SO42-(X=Cl、Br、I) ②SO2+2Fe3++2H2O=SO42-+2Fe2++4H+; ③5SO2+ 2MnO4-+2H2O =2Mn2++ 5SO42-+4H+
例2.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山东卷)]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出的结论正 确的是 A . Cl2 、 SO2 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 均有氧化性 B .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 Ba(NO3)2 溶液出现白 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42-
例2.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NO2 ⑤ ① NH4Cl ② NH3 ③ ⑨ N2 ④ NO ⑧ ⑩ HNO3 ⑥ ⑦
化学高三总复习专题6 硫、氮及其化合物

可以漂白 所有有机 色质
高三总复习·化学
过氧化钠 过氧化氢
过氧 化氢
过氧化氢 的强氧化 性
二氧 化硫
二氧化硫 与有色物 二氧 质化合生 化硫 成不稳定 的无色物 质
化学 变化
氧化还原 可以漂白
漂白,不 所有有机
可逆
色质
化学 变化
具有选
非氧化还 择性,
原漂白, 如品红、
可逆
棉、麻、
[跟踪演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O2 和 SO3 都是酸性氧化物,二者的水溶液都是强酸 B.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现象是因为铜片发生 了钝化 C.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可以生成大量的 SO3 D.富含硫黄的矿物在工业上可用于制造硫酸
高三总复习·化学
【解析】 SO2 溶于水形成亚硫酸,亚硫酸是弱酸,A 项错误;常温下铜片和浓硫酸不反应,加热条件下才反应, B 项错误;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生成大量的 SO2,C 项 错误。
高三总复习·化学
【解析】 B 项未配平,C 项应生成 NH3,D 项遗漏 HCO3- 与 OH-生成 CO32-的反应。
【答案】 A
高三总复习·化学
3.有 a、b、c、d、e 五种气体,现进行下列实验:
(1)a和b混合
(2)c和d混合
(3)c和e分别通入 少量溴水中
(4)b和e分别通入氢硫 酸中
【答案】 C
高三总复习·化学
4.宁夏的硒砂瓜现今已享誉区内外,西瓜富含硒元素, 有延年益寿、抗衰老、抗癌作用,因之得名“硒砂瓜”。二 氧化硒(Se)是一种氧化剂,其被还原后的单质硒可能成为环 境污染物,通过与浓 HNO3 或浓 H2SO4 反应生成 SeO2 以回 收 Se。在回收过程当中涉及到如下化学反应:
化学 硫、氮及其化合物

一、硫、氮单质及化合物(一) 硫单质S:黑火药的使用:S+2KNO3+3C→K2S+3CO2↑+N2↑1、硫的物理性质:硫是淡黄色晶体,脆,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2、硫的化学性质:(1) 氧化性():①加热硫粉和铁粉的混合物,燃烧生成黑色难溶固体:Fe+SFeS②将铜丝伸入硫蒸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2Cu+SCu2S。
由上可得:硫和变价金属反应时,一般会生成低价金属硫化物。
特例:硫与汞反应:Hg+SHgS(黑色)(该反应可除地上散落的汞)。
由Fe、Cu与Cl2的反应,可得出氧化性的强弱顺序:Cl2>S,所以硫是一种较不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③硫和炭在高温时、硫蒸气和氢气在加热时也可发生反应:(2) 还原性():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反应方程式都是:S+O2→SO2(二) 硫化氢H2S:1、物理性质:无色、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剧毒,密度比空气略大,能1∶2.6溶于水,得弱酸性的氢硫酸。
2、化学性质:H2S中S显-2价,是硫元素的最低价,因此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只表现还原性。
(1)H2S的燃烧:在空气中点燃H2S气,并在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的洁净小烧杯,可观察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小烧杯内壁有水珠,且出现黄色固体,这是因为O2不充足;H2S若在充足的O2中燃烧,会发出淡蓝色火焰,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2H2S+O2(不足)→2S+2H2O 2H2S+3O2(充足)→2SO2+2H2O(2) 可被卤素单质氧化:H2S+X2→S↓+2HX (X2—指Cl2、Br2、I2)如:H2S+I2→2HI+S↓(3) 将分别盛有H2S和SO2气体的两集气瓶口对口并抽去玻璃片使之混合,可观察到瓶壁上有淡黄色固体生成。
此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表示为:,其中氧化剂是SO2,还原剂是H2S,氧化产物、还原产物都是S,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2:1。
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常考题型18氮及其化合物含解析

氮及其化合物一、单选题(共15题)1.硫和氮及其化合物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但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O2和SO2均为红棕色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酸雨的主要成因B.汽车尾气中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为NO、SO2和PM2.5C.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空气中的NO和NO2作为肥料,实现氮的固定D.工业废气中的SO2可采用石灰法进行脱除2.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有关Cu、稀硝酸、稀硫酸化学性质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①中溶液呈蓝色,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HNO3被Cu还原为NO2B.实验③中滴加稀硫酸,铜片继续溶解,说明稀硫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的强C.实验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Cu(NO3)2+4H2SO44CuSO4+2NO↑+4H2OD.由上述实验可得出结论:Cu在常温下既可以和稀硝酸反应,又可以和稀硫酸反应3.下列对有关实验操作及现象的结论或解释正确的是A.A B.B C.C D.D4.“绿色化学实验”已走进课堂,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的是①实验室收集氨气采用图1所示装置②实验室做氯气与钠的反应实验时采用图2所示装置③实验室中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做氨气与酸生成铵盐的实验④实验室中采用图3所示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的反应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5.下列关系图中,A是一种正盐,B是气态氢化物,C是单质,F是强酸。
当X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他反应产物及反应所需条件均已略去),当X是强碱时,过量的B跟Cl2反应除生成C外,另一产物是盐酸盐。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当X是强酸时,A、B、C、D、E、F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可能是H2SO4B.当X是强碱时,A、B、C、D、E、F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是HNO3C.B和Cl2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D.当X是强酸时,C在常温下是气态单质6.向27.2gCu和Cu2O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硝酸0.5L,固体物质完全反应,生成NO和Cu(NO3)2,在所得溶液中加入1.0mol/L的NaOH溶液1.0L,此时溶液呈中性。
氮和硫形成的化合物

氮和硫形成的化合物
氮和硫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最常见的是硫化氢(H2S)和硫醇(R-SH)。
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氢和硫原子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它常见于一些天然气和石油中,也是蛋类和一些硫化物的成分之一。
硫化氢具有一定的毒性,并且在高浓度下会形成易燃的混合物。
硫醇(R-SH)是一类有机硫化合物,其中R代表一个有机基团。
它们的结构类似于醇,但醇中的氧原子被硫原子取代。
硫醇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具有特殊的气味,可用于某些化学反应和有机合成。
这只是氮和硫形成化合物的两个例子,实际上它们还可以形成众多的化合物,包括硝酸、亚硝酸、硫氰酸和硝基硫醇等。
这些化合物在化学、生物和环境科学中具有重要的角色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讲 硫及其化合物一、硫1.硫的物理性质硫俗称 ,是一种 色晶体,质脆,易研成粉末,不溶于 ,微溶于 ,易溶于CS 2(用于洗涤沾有硫的容器)。
2.硫的化学性质(1)氧化性:Fe +S=====△ 、2Cu +S=====△。
(2)还原性:S +O 2=====点燃 。
二、硫的氧化物SO 2和SO 31.二氧化硫(1)SO 2的物理性质SO 2是一种 色、有 气味的气体; 溶于水,且易液化;有毒,尾气中的SO 2 用 吸收;密度比空气的 ,收集SO 2用 。
(2)SO 2的化学性质①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A .与H 2O 反应: 。
B .使指示剂变色:SO 2能使石蕊试液变 色。
C .与碱反应当NaOH 足量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当NaOH 不足量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D .可与碱性氧化物或某些盐反应。
SO 2与Na 2SO 3溶液反应生成NaHSO 3,化学方程式为: 。
②氧化性将SO 2通入到氢硫酸(H 2S 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现象:产生 。
③还原性A .SO 2被O 2氧化成SO 3的化学方程式为 。
B .SO 2的水溶液能被X 2(Cl 2、Br 2、I 2)氧化,如SO 2能使溴水褪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C .SO 2能使酸性KMnO 4溶液的紫红色褪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④漂白性SO 2+H 2O +有色物质――→化合不稳定无色物质――→△有色物质2.三氧化硫(1)SO 3与水的反应: ,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2)SO 3是酸性氧化物,它跟碱性氧化物或碱都能反应生成硫酸盐。
①SO 3与氧化钙的反应: 。
②SO 3与Ca(OH)2的反应: 。
3.硫的氧化物的污染与治理(1)来源: 的燃烧及 的冶炼等。
(2)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形成 (pH 小于 )。
(3)治理:燃煤 ,改进燃烧技术。
有两瓶经过Cl 2和SO 2漂白的品红溶液,如何通过简单实验鉴别?将等量Cl 2与SO 2通入品红溶液,漂白性是否增强?三、硫酸及硫酸根离子的检验(一)硫酸1.物理性质挥发性: ;溶解性:浓H 2SO 4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溶解时可放出 ;浓H 2SO 4稀释的方法是 。
2.化学性质(1)稀H 2SO 4具有酸的通性。
(2)浓H 2SO 4的特性①吸水性(常用作干燥剂)a .可用浓H 2SO 4干燥的气体有:H 2、O 2、N 2、CO 2、Cl 2、HCl 、SO 2、CO 、CH 4、C 2H 2、C 2H 4等。
b .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有:碱性气体,如 ;还原性气体,如 等。
②脱水性浓H 2SO 4将有机物里的氢、氧元素按原子个数 的比例脱去,例如:C 2H 5OH ――→浓H 2SO 4170 ℃CH 2===CH 2↑+H 2O 。
③强氧化性a .与金属的反应浓H 2SO 4能氧化Cu 等不活泼的金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注意 冷的浓H 2SO 4能使铁、铝发生钝化。
b .与非金属的反应加热条件下浓H 2SO 4能氧化C 等非金属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二)SO 2-4的检验检验SO 2-4的正确操作是: 。
三、氮气及氮的氧化物1(1)氮气N 2+3H 2 ; N 2+O 2(2)NO 与O 2反应: (3)NO 2与H 2O 反应:3.氮的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1)形成 。
(2)形成 。
(3)破坏臭氧层。
四、氨和铵盐1.氨气(1)氨的物理性质:氨气是 色 气味的气体, 液化可作制冷剂,常温、常压下,1体积的水可溶解 体积的氨气。
(2)氨的化学性质①与水的反应: 。
氨气溶于水得氨水,氨水中含有的粒子有: 。
NH 3·H 2O 为可溶性一元弱碱,不稳定,易分解: 。
②氨气与酸反应a .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其现象为 ,将浓盐酸改为 ,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
化学方程式为:b .与CO 2等酸性氧化物反应: ③NH 3的还原性氨的催化氧化化学方程式为: 。
2.铵盐及NH +4的检验(1)铵盐的物理性质:铵盐都是白色固体,均易溶于水。
(2)铵盐的化学性质①受热易分解:NH 4Cl=====△ ,(NH 4)2CO 3=====△ 。
②与强碱反应a .b .在稀溶液中不加热:c .在浓溶液中不加热:(3)NH +4的检验。
五、硝酸1.硝酸的物理性质色味态: ;挥发性: ;水溶性: ;发烟硝酸:质量分数大于98%的硝酸。
2.硝酸的化学性质(1)强酸性:稀硝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色,浓硝酸能使石蕊试液先变 色,微热后褪色。
(2)不稳定性:浓硝酸显黄色,是因为 ,说明浓硝酸具有 性,化学方程式为 。
(3)强氧化性①与金属的反应a .除Pt 、Au 外,大部分金属均能与HNO 3反应。
b .Cu 与浓、稀HNO 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c .Fe 、Al 遇冷的浓HNO 3或浓H 2SO 4能发生 ,故可以用铁、铝容器贮存冷的浓HNO 3、浓H 2SO 4。
②与非金属反应与浓HNO 3反应时,非金属单质一般被氧化为最高价氧化物或最高价含氧酸,如碳与浓HNO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与某些还原性化合物或离子的反应,例如:H 2S 、SO 2、HBr 、HI 、FeCl 2等。
④王水:由 与 按体积比1∶3混合所得,具有更强的氧化性,能使Au 、Pt 溶解。
六、NH 3的制法1、氨的实验室制法原理:加热NH 4Cl 和Ca(OH)2的混合物:(1)装置:“固体+固体――→△气体”(与用KClO3或KMnO 4制O 2的制气装置相同)。
(2)收集:只能用 排空气法。
(3)干燥:用碱石灰(NaOH 和CaO 固体的混合物)。
(4)验满方法:①用湿润的 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 ;②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 产生。
(5)环保措施:收集时,一般在管口塞一团用水或稀H 2SO 4浸湿的棉花球,可减小NH 3与空气的对流速度,收集到纯净的NH 3,同时也可避免污染空气。
2.加热浓氨水(1)反应原理:(2)装置如图3.浓氨水中加固态碱性物质(1)反应原理:浓氨水中存在以下平衡:NH 3+H 2O NH 3·H 2O NH +4+OH -,加入固态碱性物质(如CaO 、NaOH 、碱石灰等),使平衡逆向移动,同时反应放热,促进NH 3·H 2O 的分解。
(2)装置如下图【典例1】► 在下列物质转化中,A 是一种正盐,D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 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E 是强酸,当X 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的转化关系: A ――→X B ――→Y C ――→Y D ――→ZE当X 是强酸时,A 、B 、C 、D 、E 均含同一种元素;当X 是强碱时,A 、B 、C 、D 、E 均含另外同一种元素。
请回答:(1)A 是________,Y 是________,Z 是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
(2)当X 是强酸时,E 是________。
写出B 生成C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X 是强碱时,E 是________,写出B 生成C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例2】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SO 2的性质,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 中盛放亚硫酸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过程中,装置B 、C 中发生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现象分别说明SO 2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和________;装置B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装置D 的目的是探究SO 2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__;(4)尾气可用________溶液吸收。
【典例3】► 如图所示分别是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制取氨气并用氨气进行喷泉实验的三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用A 图所示的装置可制备干燥的NH 3: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装置中收集NH 3的试管口放置棉花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干燥管中干燥剂能否改用无水CaCl 2?_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用B 图所示的装置可快速制取较大量NH 3: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浓氨水滴入CaO 中有大量NH 3逸出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检验NH 3是否收集满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C 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