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解表剂
第1章-解表剂

疏散风热
功用
解表清热力强
宣肺止咳力大
(辛凉平剂)
(辛凉轻剂)
外感风热,邪伤肺卫:发热口渴,咳嗽,脉浮数
主治
温病初起,表热重证 (重在卫表),发热较
重,口渴咽痛。
风温初起,表热轻证 (重在邪伤肺络), 但咳,余症不显。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伤寒论》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主证病机分析: 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喘咳、痰多清稀、 胸痞、干呕
脉浮
苔白滑
内外相引,饮动不居
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
小青龙汤
主治:外寒里饮证。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小青龙汤--方义分析
君:麻黄 发汗解表 桂枝 宣肺平喘
臣:干姜 温肺化饮 细辛 兼散风寒
佐:白芍—和营养血 监制药燥 五味子—敛肺止咳 半夏—燥湿化痰 ,和胃降逆
佐使:甘草—益气和中,化痰和药
第一节 辛温解表
辛温解表剂,主治外感风寒表证,症 见恶寒发热,头痛项强,口不渴,舌苔薄 白,脉浮紧或浮缓。常用辛温解表药如麻 黄、桂枝、羌活等为主组成方剂,并多配 伍宣肺理气、化痰止咳之品。代表方剂如 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等。
麻黄汤
《伤寒论》
麻黄汤--主证病机分析
外
感
风
( 太
寒
阳 伤
表寒
实)
调和诸药
银翘散--运用
辨证要点: 发热,微恶寒,咽痛口渴,脉浮数。
使用注意: 1、外感风寒及湿热病初起禁用。 2、不宜久煎。
《温病条辨》银翘散煎服法要求:
“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肺 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入中焦矣。”体 现了吴氏“治上焦如羽,非轻莫举”的 用药原则。《温病条辨》称本方为“辛 凉平剂”。
方剂证类第一章解表剂

方剂证类——第一章解表剂一、辛温解表剂1、麻黄汤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2、大青龙汤外感风寒内有郁热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脉浮紧。
溢饮:头身疼重或四肢浮肿,无汗烦躁脉浮紧。
3、桂枝汤外感风寒表虚证:恶寒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4、九味羌活汤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或浮紧。
5、香苏散外感风寒,气郁不舒证:恶寒身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舌苔薄白,脉浮。
6、小青龙汤外寒内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7、止嗽散风邪犯肺之咳嗽证:咳嗽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二、辛凉解表剂1、银翘散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口渴头痛,咽痛咳嗽,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2、桑菊饮风温初起,邪克肺络证:但刻,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
3、麻杏石甘汤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身热不解,有汗或无汗,咳逆气急,甚则鼻扇,口渴,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
4、柴葛解肌汤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恶寒渐轻,身热增甚,无汗头痛,目疼鼻干,心烦不眠,咽干耳聋,目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
5、升麻葛根汤麻疹初起:疹发不出,身热头痛,咳嗽,目赤流泪,咽红,口渴,苔薄而干,脉浮数。
6、葱豉桔梗汤风温初起证:头痛身热,微恶风寒,咳嗽咽痛,口渴,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三、扶正解表剂1、败毒散气虚外感风寒湿证:憎恶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身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苔白腻,脉浮而重按无力。
2、参苏饮气虚外感,内有痰湿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咳嗽痰白,胸脘痞闷,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苔白脉弱。
3、再造散阳气虚弱,外感风寒表证:恶寒发热,热轻寒重,无汗肢冷,倦怠嗜卧,面色苍白,语声低微,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或浮大无力。
--ppt课件-解表剂

喘 苔薄白,脉浮
紧
风寒之邪侵袭肌表,营卫首 当其冲,寒邪收引凝滞,使 卫阳被遏,腠理闭塞,营阴 郁滞,经脉不通
寒邪外束肌表,影响肺气宣 肃下行则上逆
风寒束表
恶 寒
方解
君药 臣药 佐药 使药
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
解表散寒,宣 肺平喘
解肌发表, 温通血脉
降利肺气,配伍麻 黄宣肺平喘
桂枝
常以辛温解表药如麻黄、桂枝、羌活、苏叶、 防风等为主组成方剂。如麻黄汤、桂枝汤。
因寒邪束表,每致营阴郁滞,肺失宣降, 故此类方剂每配伍活血通脉的川芎及宣降肺
气的杏仁、桔梗等。
杏仁
桔梗
麻黄汤
《伤寒论》
功用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
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 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症状 分析
论桂枝汤
• 解肌和发汗同中有异,二者不可混为一谈,这不只是一个 概念问题,同时也直接关系到如何正确认识和使用桂枝汤。 桂枝汤以桂枝为君,臣以苦酸寒而具补敛之性的芍药,更 佐以大枣.与麻黄汤以麻黄为君迥然有别。麻黄汤开泄皮 毛,峻汗无补;桂枝汤调和营卫而解肌。李时珍在《本草 纲目》中言:“麻黄通彻皮毛,故专于发汗而寒邪散,肺 主皮毛,辛走肺也。桂枝透达营卫,故能解肌而风邪去, 脾主营,肺主卫,甘走脾,辛走肺也”。李氏对麻、桂之 见.亦可见麻黄汤之发汗与桂枝汤之解肌之一斑。解肌之 剂的桂校汤若用于解表,就必然要借谷气(即吸热稀粥)“以 助药力“,同时温覆,方可使汗出病愈。这便是桂枝汤用 于解表时为何要啜热稀粥的道理。
用法
• 注文作为解表药的服药法则,归纳言之,至少有 五个方面:一,服解表药后,要适当地令病人覆 衣加被,约2小时左右,达到全身微汗出,不要汗 出过多,以免耗伤正气而邪仍不解。二,要中病 即止,不必尽剂。三,要在6小时内将一剂药服完, 每隔2小时服一次,若第一、二次服后汗不出而病 不解,第3次服药时间可稍提前,这对临床尤为重 要。今人无论治外感病还是内伤杂病,常习惯于 早、中、晚的日三服之法,甚或早晚各服一次的 日二服之法。不知这种日三服或日二服之法,对 于治疗杂病里证尚可,若用于治疗外感病
方剂学课件 5.解表剂

麻黄汤
《伤寒论》
04.08.2020
方剂学
一、组成:①主要配伍 ②药量 二、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三、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病因: 病位: 病机: 主症:(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 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四、治法: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因其轻而扬之”
04.08.2020
第一章 解表剂
解表剂概述
一、定义(药物共性、功用共性、主治共性)
1、药物
2、作用 (发汗 解肌 透疹)
3、适应证:表证 4、立法依据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曰中风. ,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 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04.08.2020
二、分类: 1、辛温解表剂:
甘草:调和药性 ---------- 使
04.08.2020
方剂学
四、主治—外感风寒湿兼里热之证
1、病机:风寒湿邪郁表,经络气血不利、
蕴热传里
2、主症: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
酸楚重痛,口苦而渴,脉浮紧。
如何体现分经论治?
04.08.2020
方剂学
桑菊饮 银翘散
一、共性
1、来源:《温病条辨·上焦篇》
2、使用注意:
A、 脉证合参,尺脉微、迟禁用。
B、注意病史:“疮家”“淋家”“衄家”“亡血家” 禁用
C、体质:表虚自汗者禁用。
04.08.2020
方剂学
3、加减:
风寒表实的要方—邪实体壮。
治咳平喘的基础方(肺、实)
①风寒表实之喘—原方。
②风寒闭肺之喘—去桂,如三拗汤。 ③风寒痰气咳喘—去桂加苏子、陈皮,
方剂学-解表剂PPT课件

-
20
6、寒闭失音
赵守真医案:汪某以养鸭为业,某晚归时,感觉不适,饮 冷茶一大钟,午夜恶寒发热,咳嗽声嘶,既而语言失音。 曾煎服姜汤冲杉木炭末数钟,声亦不扬。晨间,其父伴来 就诊,代述失音原委。因知寒袭肺金,闭塞空窍,故咳嗽 声哑。按脉浮紧,舌上无苔,身疼无汗,乃太阳表实证。 其声暗者,非金破不鸣,是金实不鸣也。由于贼风外袭, 玄府阻闭,饮冷固邪,痰滞清道,治节失职之所致。治宜 开毛窍宣肺气,不必治其暗。表邪解,肺气和,声自扬也。 疏麻黄汤:麻黄9克,桂枝、杏仁各6克,甘草3克。
按:此例患者受严冬风雪之寒气侵袭,致肺失宣降、寒凝气滞、耳窍不 通而致耳聋,故用麻黄汤发散风寒。风寒祛、耳窍通,耳聋自愈。
-
22
8、胸痹
刘某,男,56岁,1980年12月诊。胸闷,气短,胸痛彻背, 动则尢甚,时常发作一年余。近月余发作频繁。刻诊:气 短声低,气急而咳,痰少色白,畏寒怯冷,面色白光 白, 四肢欠温,舌暗苔白,脉细数无力。西医诊断为冠心病、 心绞痛。此乃胸中阳气不振,不能贯通心脉,则胸闷胸痛; 不能达于四末则四肢欠温;不能温分血肉则畏寒怯冷,时 时恶风。宜麻黄汤主之:炙麻黄6g,桂枝15g,杏仁6g, 炙甘草30g,薤白6g,附子30g(另包先煎)。服药3剂, 诸症消失。
温
解
以辛温解表药为主,常配:
表
1、活血通脉药(桂枝、川芎)
剂
2、宣降肺气药(杏仁、桔梗)
-
3
麻黄汤《伤寒论》
学习 外感风寒表实证的基础方
麻黄汤的典型性意义 基础方典型结构
-
4
主证病机分析:
外
感(
风太
寒
阳 伤
表 实
寒 )
证
卫阳被遏 营阴郁滞 肺气不宣
方剂课件第一章 解表剂

口渴,咽痛。
轻证:身微热,
口微渴,但咳。
麻杏石甘汤《伤寒论》
一、组成
1、主要配伍 2、麻石用量 二、主治—表邪未解,肺热喘咳证 1、病机:表邪入里化热,壅遏于肺,宣降失司
2、主症:喘咳、气急甚鼻煽、身热口渴、苔黄、脉浮数
3、关于有汗无汗
有汗而喘:肌表无邪,已全入里—肺热较重—热壅于肺 无汗而喘:肌表有邪,未全入里—肺热较轻—热闭于肺
主症:(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 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四、治法: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因其轻而扬之”
五、方解: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桂枝:解肌发表,温经散寒 君药 臣药 佐药
杏仁 :下气平喘,与麻黄配伍,复肺气之宣降 炙甘草:兼佐药使之用。
为什么说麻黄汤是发汗的峻剂
第一章 解表剂
解表剂概述
一、定义(药物共性、功用共性、主治共性) 1、药物
2、作用 (发汗 解肌 透疹)
3、适应证:表证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曰中风.
4、立法依据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
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二、分类: 1、辛温解表剂:
病机:风寒袭表、引动内饮、肺失宣降
症状:(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 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辨证要点:
四、方解: 麻黄、桂枝 (细辛) 干姜 细辛 半夏 五味子 寒饮停肺 酸收敛气 ,收敛肺气 温肺化饮 里饮(内温) 风寒表实(外散)
白芍
甘草
养血和营 以防伤阴。
银
桑—外感风热表证之轻证(风温初起)
中医方剂学课件解表剂

甘草:调和药性 ---------- 使
2019/9/23
方剂学
四、主治—外感风寒湿兼里热之证
1、病机:风寒湿邪郁表,经络气血不利、
蕴热传里
2、主症: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
酸楚重痛,口苦而渴,脉浮紧。
如何体现分经论治?
2019/9/23
方剂学
桑菊饮 银翘散
一、共性
1、来源:《温病条辨·上焦篇》
方剂学
二、分类: 1、辛温解表剂:
特点:辛散温通,味辛能散,性温祛寒 2、辛凉解表剂:
特点:辛凉轻清,轻宣透散 3、扶正解表剂:
特点: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2019/9/23
方剂学
三、注意事项: 1、不宜久煎: 2、服法及护理方法:①②③④⑤ 3、因时因地而用方: 4、治疗原则: 5、禁忌:
2019/9/23
热闭于肺,无汗而喘: 热壅于肺,有汗而喘: 3、用于小儿麻疹合并肺炎。 4、还可用于大叶性肺炎
五、附方:越婢汤
2019/9/23
方剂学
败毒散《和剂局方》
一、异名:人参败毒散、活人败毒散
二、方名:《医方考》:“培其正气,败 其邪毒,故曰败毒散”
三、组成:1、包括用法中的薄荷、生姜。
2、人参现代多开党参、量宜轻。
2019/9/23
方剂学
五、方解: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君 药 桂枝:解肌发表,温经散寒 臣药 杏仁 :下气平喘,与麻黄配伍,复肺气之宣降 炙甘草:兼佐药使之用。
佐药
为什么说麻黄汤是发汗的峻剂
2019/9/23
方剂学
六、临床应用
1、 适应证:
A、 辨证要点:
B、本方为峻汗之剂,在南方相对应用较少。
方剂课件第一章__解表剂

口渴,咽痛。
轻证:身微热,
口微渴,但咳。
麻杏石甘汤《伤寒论》
一、组成
1、主要配伍 2、麻石用量 二、主治—表邪未解,肺热喘咳证 1、病机:表邪入里化热,壅遏于肺,宣降失司
2、主症:喘咳、气急甚鼻煽、身热口渴、苔黄、脉浮数
3、关于有汗无汗
有汗而喘:肌表无邪,已全入里—肺热较重—热壅于肺 无汗而喘:肌表有邪,未全入里—肺热较轻—热闭于肺
蕴热传里
2、主症: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
酸楚重痛,口苦而渴,脉浮紧。
如何体现分经论治?
桑菊饮
一、共性
银翘散
1、来源:《温病条辨· 上焦篇》
2、组方:薄荷、连翘、芦根、桔梗、甘
3、作用:辛凉解表,疏散风热
4、主治:风热表证:发热恶寒、口渴、 苔薄黄、脉浮数
二、区别(作用、主治) 桑
1、解表力小—桑、菊、翘、薄—用药质轻 量轻—辛凉轻剂 2、宣肺效好—杏、桔、桑、菊。疏风清热, 宣肺止咳 1、解表力强—银、翘、薄、蒡、豉、 荆—药多量重 2、长于清热解毒—(银、翘、薄、蒡)、 竹、芦、桔、草—辛凉平剂。
病机:风寒袭表、引动内饮、肺失宣降
症状:(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 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辨证要点:
四、方解: 麻黄、桂枝 (细辛) 干姜 细辛 半夏 五味子 寒饮停肺 酸收敛气 ,收敛肺气 温肺化饮 里饮(内温) 风寒表实(外散)
白芍
甘草
养血和营 以防伤阴。
三、方解 1、治法: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2、配伍:
麻黄——辛苦温、宣肺散风 石膏—辛甘大寒、清肺泄热 杏仁 — 苦微温、调肺平喘 ----------------臣 炙草 — 甘温、调和药性 --------------佐使 相制为用—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解表剂
[ 录入者:admin | 时间:2007-04-15 09:09:33 | 作者: | 来源: | 浏览:1346次 ]
(一)A1型题
1.麻黄汤主治证候的病机是( C )
A.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
B.外感风寒,营卫不和
C.外感风寒,肺气失宣
D.外寒里饮
E.风邪犯肺,肺失清肃
2.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当首选( A ) A.麻黄汤
B.桂枝汤
C.九味羌活汤
D.小青龙汤
E.止嗽散
3.桂枝汤的功用是( B )
A.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B.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C.调和气血,缓急止痛
D.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E.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4.症见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
治当首选( E ) A.麻黄汤
B.败毒散
C.九味羌活汤
D.玉屏风散
E.桂枝汤
5.桂枝汤中桂枝与芍药的用量比例是( D )
A.1:2
B.2:1
C.3:2
D.1:1
E.2:3
6.被称为“仲景群方之冠”的方剂是( D )
A.麻黄汤
B.小柴胡汤
C.肾气丸
D.桂枝汤
E.小青龙汤
7.应用桂枝汤的辨证要点是( D )
A.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
B.汗出恶风,小便不利,苔白,脉浮
C.自汗恶风,面色晄白,舌淡脉虚
D.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
E.微恶风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舌苔薄白,脉浮
8.桂枝汤的配伍特点不包括( E )
A.发中有补
B.散中有收
C.邪正兼顾
D.阴阳并调
E.火郁发之
9.药物配伍具有“分经论治”特点的方剂是( C )
A.败毒散
B.大青龙汤
C.九味羌活汤
D.独活寄生汤
E.止嗽散
10.九味羌活汤为哪位医家所创制( E )
A.王好古
B.李东垣
C.孙思邈
D.张仲景
E.张元素
11.小青龙汤的组成中含有( D )
A.紫菀
B.杏仁
C.生姜
D.白芍
E.白前
12.小青龙汤中的君药是( A )
A.麻黄、桂枝
B.桂枝、白芍
C.干姜、细辛
D.桂枝、干姜
E.干姜、半夏
13.止嗽散的组成中不含有( E )
A.紫菀
B.白前
C.陈皮
D.荆芥
E.杏仁
14.症见咳嗽咽痒,咯痰不爽,微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治当首选( B ) A.桑菊饮
B.止嗽散
C.定喘汤
D.苏子降气汤
E.二陈汤
15.配伍用药具有温润和平,不寒不热特点的方剂是( A )
A.止嗽散
B.败毒散
C.桑菊饮
D.导赤散
E.泻白散
16.具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功用的方剂是( B )
A.黄连解毒汤
B.银翘散
C.柴葛解肌汤
D.败毒散
E.桑菊饮
17.原书服法要求“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的方剂是( C )
A.桑菊饮
B.桑杏汤
C.银翘散
D.败毒散
E.香薷散
18.辨证要点为发热,微恶寒,咽痛,口渴,脉浮数的方剂是( D )
A.桑菊饮
B.桑杏汤
C.柴葛解肌汤
D.银翘散
E.普济消毒饮
19.银翘散出自( E )
A.《温热经纬》
B.《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C.《伤寒六书》
D.《温疫论》
E.《温病条辨》
20.银翘散中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且可解毒利咽配伍意义的药组是( A ) A.薄荷、牛蒡子
B.荆芥穗、淡豆豉
C.芦根、竹叶
D.芦根、生甘草
E.银花、连翘
21.桑菊饮的功用是( B )
A.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B.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C.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D.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E.辛凉宣肺,清热利水
22.下列何项不是桑菊饮与银翘散组成中均有的药物( E )
A.芦根
C.连翘
D.桔梗
E.牛蒡子
23.患者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
治当首选( D )
A.银翘散
B.金沸草散
C.止嗽散
D.桑菊饮
E.桑杏汤
24.麻杏甘石汤的功用是( B )
A.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B.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C.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D.清泻肺热,止咳平喘
E.宣降肺气,清热化痰
25.症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煽,口渴,无汗,舌苔薄,脉浮而数。
治当首选( B )
A.桑菊饮
B.麻杏甘石汤
C.定喘汤
D.止嗽散
E.桑杏汤
26.麻杏甘石汤主治证候的病机是( A )
A.外感风邪,邪热壅肺
B.风温初起,肺失清肃
C.痰饮郁结,肺气上逆
D.风寒外束,痰热内蕴
E.肺有伏火,肺失宣降
27.柴葛解肌汤和九味羌活汤组成中不是共同的药物是( E )
A.羌活
B.甘草
C.黄芩
D.白芷
E.桔梗
28.败毒散的功用是( B )
A.发汗解表,散风祛湿
B.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C.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D.助阳益气,解表散寒
E.清热解毒,祛风除湿
29.败毒散的组成中不含有( D )
A.枳壳
B.前胡
D.黄芩
E.人参
30.败毒散中的人参属于( C )
A.君药
B.臣药
C.佐助药
D.佐制药
E.反佐药
点击此处查看参考答案(一)1.C 2.A 3.B 4.E 5.D 6.D 7.D 8.E 9.C 10.E 11.D 12.A 13.E 14.B 15.A 16.B 17.C 18.D 19.E 20.A 21.B 22.E 23.D 24.B 25.B 26.A 27.E 28.B 29.D 30.C
(二)B1型题
A.外感风寒,里有郁热
B.外感风寒,内伤湿滞
C.外感风寒,肺气失宣
D.外感风寒,营卫不和
E.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
1.麻黄汤主治证候的病机是( C )
2.九味羌活汤主治证候的病机是( E )
A.杏仁
B.防风
C.五味子
D.桔梗
E.川芎
3.小青龙汤的组成中含有(C )
4.柴葛解肌汤的组成中含有( D )
A.2:1
B.1:2
C.1:1
D.3:2
E.2:3
5.原书桂枝汤中桂枝与白芍的用量比例为( C )
6.原书麻杏甘石汤中麻黄与石膏的用量比例为( B )
A.水一盏,人竹叶七片,蜜少许,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
B.用劳水煎之,三分减二,去渣,分三次温服,相去行八九里
C.上为散,每服六钱,鲜芦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
D.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以助药力
E.若急汗热服,以羹粥投之;若缓汗,温服,而不用汤投之
7.原书九味羌活汤中煎服法的要求是(E )
8.原书银翘散中煎服法的要求是( C )<BR
点击此处查看参考答案(二)1.C 2.E 3.C 4.D 5.C 6.B 7.E 8.C
(三)X型题
1.麻黄汤中配伍桂枝的意义是( B D )
A.平冲降逆
B.解肌发表
C.温阳化气
D.温通经脉
E.发汗祛湿
2.下列哪些药物是桂枝汤中既能补脾和胃,又可调和营卫的常用组合( A C ) A.生姜
B.桂枝
C.大枣
D.白芍
E.甘草
3.桂枝汤原书的用法包括( A B C D E )
A.微火煮取三升,适寒温,服一升
B.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
C.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D.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似有汗者益佳
E.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4.九味羌活汤的辨证要点包括(A B D )
A.肢体酸楚疼痛
B.恶寒发热
C.舌红苔黄
D.口苦微渴
E.不汗出而烦躁
5.下列药中属九味羌活汤“分经论治”基本结构的药物是(A B C D E )
A.苍术
B.细辛
C.羌活
D.白芷
E.川芎
6.银翘散和桑菊饮中相同的药物是( BDE )
A.杏仁
B.连翘
C.荆芥
D.桔梗
E.芦根
7.银翘散配伍银花、连翘的意义有( ACD )
A.疏散风热
B.透疹
C.清热解毒
D.辟秽化浊
E.解毒消痈
8.麻杏甘石汤的主治证候包括( ABCDE )
A.身热不解
B.咳逆气急
C.有汗
D.无汗
E.脉浮而数
9.麻杏甘石汤的功用是( AD )
A.辛凉疏表
B.清热化痰
C.降气化痰
D.清肺平喘
E.发汗解表
10.柴葛解肌汤的组成中有( )
A.黄芩
B.羌活
C.麻黄
D.细辛
E.白芷
11.败毒散配伍人参的意义是( ABCE )
A.益气以扶其正
B.助正以鼓邪外出
C.助正以防邪入里
D.大补元气以固脱
E.散中有补,不致耗伤真元 <BR
点击此处查看参考答案(三)1.BD 2.AC 3.ABCDE 4.ABD 5.ABCDE 6.BDE 7.ACD 8.ABCDE 9.AD 10.ABE 11.AB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