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同步练习2沪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第9课《向中国人脱帽致敬》课件 上海五四制版

大家:笑声证明“我”回答出色,又成功了。
H
18
第四回合:关于中国富强标准的问答
教授:1 .邓小平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注意教授 此时的神态,表示对我先前回答的肯定)2.中国富强的 标准是什么?
大家:“窃笑”、“哄”、“笑”、“竖大 拇指”;大家的反应说明了他们对我回答由衷的 佩服和满意,证明了我的成功。
H
15
第二回合:关于国籍的问答
教授:1.来自哪个中国?2.来自台湾中国还 是北京中国?
教授的第二个问题是敏感的政治问题,国际 上有“两个中国”的暗流。他的语言、动作、神态 表现出的是狡黠、傲慢、挑衅,想使我“难堪”, 而事实上,他想了解中国留学生的政治敏感性。
环境描写:说明了问题的尖锐、严肃、敏感, 渲染了当时课堂紧张得近乎冻结沉寂的气氛。
H
17
第三回合:关于台湾问题的责任以及如何解决
教授:1.你走遍了中国吗?为什么?2.对台湾问题 该谁负主要责任?3.怎样解决台湾问题?4.邓小平怎样 解决台湾问题?
教授在台湾这个问题上穷追不舍,我也意识到了 他对台湾问题的兴趣,索性自己把问题引到点子上。
务,并最终赢得了法国教授的脱帽致敬,维护了
国家的尊严和独立,展现了中国正在逐步上升的
国际地位。文章也反映了走出国门的一代中国青
年维护国格和自尊的骨气以及渴望祖国强盛的强
烈愿望。
H
23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2、查字典解释生词。 3、思考:处于和平年代,我们该如 何表现爱国情怀?
H
24H19思考:我是怎样一个人?
面对如此“刁钻”“敏感”的问题,我的表现 如何?请读课文分析“我”的语言、神态、动作等 描写,体会“我”的精神。
八年级语文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我在前面开路,在经过一片红桦林的时候,我们遭遇了一片野荨麻,茂密的毛竹和野荨麻混杂一起,无处可躲。我折断一根树枝挥舞着,好使后边的同伴尽量减少野荨麻的袭扰,尽管如此,衣着单 薄的我们,膝盖以下都被野荨麻咬得红肿,两个小朋友更是严重,脸上都被咬了。当时急着走出森林,淡忘了荨麻咬了的感觉。等到走出森林,到了公路上,人人都吆喝着腿上痒,摔了跤的两个还嚷着 屁股上也痛痒。再看着两个小朋友肿得红亮的腿肚,触目惊心,真后悔带孩子进山。有同伴说鼻涕可以缓解痛痒,可是跋涉了一天的我们,喉咙里冒烟,那里有一点点鼻涕可抹呢?足球论坛
关山里的草木虽然给人们带来了不少的烦恼甚至悲伤,但归根结底,关山草
第9课《向中国人脱帽致敬》同步练习(沪教版五四制初二上)doc初中语文

第9课《向中国人脱帽致敬》同步练习(沪教版五四制初二上)doc初中语文一、关于字词〔一〕请依照下面的语句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这是一个湖,它有专门多名称,如昆明湖、昆明池、滇南泽,在云南省昆明市西南。
〔〕2.行事暖昧而不光明。
〔〕3.专门安静;杳无音讯。
〔〕4.有意把情况弄复杂,出难题使人为难。
〔〕5.寻根究源。
〔〕〔二〕按照拼音填空。
1.mǐn jié ( ) 2.shū dì ( )3.kā fēi ( ) 4.niàng jiǔ ( )二、关于课文〔一〕阅读课文,体会以下加点字的作用。
1.雪花在窗外默默地飘。
2.那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同胞正视了我,连眼皮也不眨一眨,冷冷地慢慢道来:〝只有一个中国。
教授先生。
这是常识。
〞3.我突然感叹万千。
我站起来,狠狠地用眼盯着那个刁钻惊奇的教授,一字一字地讲……4.出了教室,台湾同胞与我并排儿走。
好一会儿后,两人不约而同地看着对方讲:〝一起喝杯咖啡好吗?〞〔一〕扫瞄课文,回答以下咨询题。
1.文中授对〝我〞提出的咨询题专门多,但差不多上围绕着一个目的而提咨询的。
那个目的是。
2.在众多咨询题中,依照咨询题的实质能够归结为哪几个方面?〔1〕〔2〕〔3〕〔4〕3.下面是文中教授向〝我〞提咨询时的动作的描写,联系语境,讲讲这些描写在谈话中的作用。
〔1〕教授弯起一根食指顶了顶他的无边眼镜。
〔2〕教授两只手都插入裤袋,挺拔了胸膛。
〔3〕教授先生盯牢了我,又递来一句话。
〔4〕教授侧着身子,搓搓手看我。
〔5〕教授浓浓的眉毛如旗般展了开来,赶忙升起。
〔6〕教授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坐好,依旧对我穷究下去。
〔7〕教授倏地离开了讲台笑着向我走来。
作用:4.文中几次写到了教室里的笑声?请找出来,体会这几次笑声的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如:〔1〕我听见班里有人窃笑。
〔2〕。
〔3〕。
作用:。
5.下面属于〝大胡子〞教授性格特点的是:〔在正确选项后的□内画√〕〔1〕真诚□〔2〕虚伪□〔3〕严谨□〔4〕正直□〔5〕刁钻□〔6〕自私□三、扩展练习和语文活动〔一〕1986年,在全国十都市辩论邀请赛上,西安队与贵州队就〝母亲私拆女儿的信对不对〞展开辩论,下面是一段节选。
八年级语文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外婆与外公就不一样了,从打老舅妈过门以后,就端上了老太太的架子!每天早上起来洗完脸梳完头后,拿用水泡过的榆树皮把挽着香蕉阄的头发抿的流光铮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然脑顶都秃的露了头皮,但外婆 梳头发时,还会一丝不苟。
庄稼院都是两顿饭,外婆吃完早饭后刚撂下饭碗,压腿一盘,烟袋一端,坐在炕头就开始一烟袋锅接一烟袋锅的抽烟。炕沿根底下撂堆小灰,总抽烟的人痰多,外婆嘴里有痰了,就往灰堆上吐。吐 多了,老舅妈就给收拾过去,完再放堆新灰。
黝黑的皮肤,爬满皱纹的脸,粗糙的一双大手,带顶毡帽头,扎着腿绑,腰间总稽根细麻绳的外公,是个闲不住的老人。年龄虽然大了,但持弄园子,割柴火,捡粪,打鱼什么活都干。因外公眼里 总有活,烟抽的不勤。虽然裤腰带上总栓个装烟的小袋子;烟袋子里总放着火柴盒;腰间稽条小细绳,绳子上别个小烟袋;但外公活忙时很少抽烟。只有活干的差不多了,才坐哪歇口气,解下烟袋来抽 袋烟。
外婆是个很讲究的人,当时,我的大舅一家早就分家出去另过了!外公外婆跟老舅在一起生活。老舅在市里一家兵工厂上班,那个年代还没有公交车,由于交通及不方便,虽然相隔只有几十里路, 也是很长时间才能回家一趟。007真人官网
老舅妈在家里打理家务,老舅妈是个很到得去的女人,拿得起来放得下去。总是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方方面面的事也办的稳妥恰当,把老人扶持也没个说。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阅读题答案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阅读题答案《向中国人脱帽致敬》的作者是钟丽思。
下面是店铺网络整理的《向中国人脱帽致敬》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阅读原文:记得那是十二月,我进入巴黎大学。
我们每周都有一节对话课,为时两个半钟头。
在课堂上,每个人都必须提出或回答问题。
问题或大或小,或严肃或轻松,千般百样无奇不有。
入学前,云南省《滇池》月刊的一位编辑向我介绍过一位上对话课的教授:“他留着大胡子,以教学严谨闻名于全校。
有时,他也提问,且问题刁钻古怪得很。
总而言之你要小心,他几乎让所有的学生都从他的课堂上领教了什么叫做‘难堪’……”我是插班生,进校时,别人已上了两个多月课。
我上第一堂课时,就被教授点着名来提问:“作为记者,请概括一下您在中国是如何工作的。
”我说:“概括一下来讲,我写我愿意写的东西。
”我听见班里有人窃笑。
教授弯起一根食指顶了一下他的无边眼镜:“我想您会给予我这种荣幸:让我明白您的首长是如何工作的。
”我说:“概括一下来讲,我的首长发他愿意发的东西。
全班“哄”地一下笑起来。
那个来自苏丹王国的阿卜杜勒鬼鬼祟祟地朝我竖大拇指。
教授两只手都插入裤袋,挺直了胸膛问:“我可以知道您是来自哪个中国的吗?”班上当即冷场。
我慢慢地对我的教授说:“先生,我没听清楚您的问题。
”他清清楚楚,一字一句,又重复一遍。
我看着他的脸。
那张脸,大部分掩在浓密的毛发下。
我告诉那张脸,我对法兰西人的这种表达方式很陌生,不明白“哪个中国”一说可以有什么样的解释。
“那么,”教授说,“我是想知道:您是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
”雪花在窗外默默的飘着。
在这间三面墙壁都是落地玻璃的教室里,我明白的感受到了那种突然冻结的沉寂。
几十双眼睛,蓝的绿的褐的灰的,骨碌碌瞪大了盯着三个人来回看,看教授,看我,看我对面那位台湾同学。
“只有一个中国。
教授先生。
这是常识。
”我说。
马上,教授和全班同学一起,都转了脸去看那位台湾人,那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同胞正视了我,连眼皮也不眨一眨,冷冷地慢慢道来:“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及答案-《向中国人脱帽致敬》.doc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及答案:《向中国人脱帽致敬》记得那是12月,我进入巴黎十二大学。
我们每周都有一节对话课,为时两个半钟头。
在课堂上,每个人都必须提出或回答问题。
问题或大或小,或严肃或轻松,千般百样,无奇不有。
入学前,云南省《滇池》月刊的一位编,向我介绍过一位上对话课的教授:“他留着大胡子而以教学严谨闻名于全校。
有时,他也提问,且问题刁钻古怪得很。
总而言之你小心,他几乎让所有的学生都从他的课堂上领教了什么叫做‘难堪’……”我是插班生,进校时,别人已上了两个多月课。
我上第一节对话课时,就被教授点着名来提问:“作为记者,请概括一下您在中国是如何工作的?”我说:“概括一下来讲,我写我愿意写的东西。
”我听见班里有人窃笑。
教授弯起一根食指顶了顶他的无边眼镜:“我想您会给我这种荣幸:让我明白您的主编是如何工作的?”我说:“概括一下来讲,我的主编发他愿意发的东西。
”全班“哄”地一下笑起来。
那个来自苏丹王国的阿卜杜勒鬼鬼祟祟地朝我竖大拇指。
教授两只手都插入裤袋,挺直了胸膛问:“我可以知道您是来自哪个中国的吗?”班上当即冷场。
我慢慢地对我的教授说:“先生,我没有听清楚您的问题。
”他清清楚楚一字一句,又重复一遍。
我看着他的脸。
那脸,大部分掩在浓密的毛发下。
我告诉那张脸,我对法兰西人的这种表达方式很陌生,不明白“哪个中国”一说可以有什么样的解释。
“那么,”教授说,“我是想知道:您是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雪花在窗外默默的飘。
在这间三面墙壁都是落地玻璃的教室里,我明白地感觉到了那种突然冻结的沉寂①。
几十双眼睛,蓝的绿的褐的灰的,骨碌碌瞪大了盯着三个人来回看,看教授,看我,看我对面那位台湾同学。
“只有一个中国。
教授先生,这是常识。
”我说。
马上,教授和全班同学一起,都转了脸去看那位台湾人。
那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同胞正视了我,连眼皮也不眨一眨,冷冷地慢慢道来:“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
这是常识。
”话音才落,教室里便响起了一片松动椅子的咔咔声。
八年级语文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母亲身材瘦弱,瘦弱的身材对于一个生活在农村、丈夫又常年在外的女人来说,注定她会比别的妇女付出更多的艰辛。
在记忆中,我总担心她瘦小的身子会被两只大水桶、大粪桶、大背篼压折了!因此我们子女四个懂事起,就开始学着分担母亲的辛劳。棘条伸到路上来了,她总会用刀砍断,没有刀就用一双赤裸裸的手折断,然后回过头来对我说:“做人要多栽花,莫栽刺。”就连小小的蚂 蚁,母亲也不允许我们无故伤害。
母亲很要强,要强的性格也让她吃了更多的苦,受了更多的累。大生产时,她虽身材瘦弱,却跟那些男劳动力一样上山挑粪,下田耕地。包产到户后,看到别人家开始修新房了,母亲不顾父亲的反 对,硬是独自在家修起一套新房。(父亲想等我们成人后再考虑修房的事)
母亲把爱分给了我们,没有为自己留下一点。记得小时候的一个大热天,母亲从坡上割草回来,从怀里掏出四个熟透的野桃,分给我们子女四个。在那样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一个酸甜的野桃,对 于我们来说真是意外的惊喜。我们高兴地吃着那难得的水果,姐姐问她有吗?母亲笑着说:“那颗树只结了四个,刚好给你们四人。”
八年级语文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
.
.
.
.
.
.
;深圳公司注册 深圳公司注册
大家:“咔咔”,反衬了我的成功,表现出各国学生的友 善,当时课堂的气氛由紧张转为了活跃。
环境描写:说明了问题的尖锐、严肃、敏感,当时课堂紧 张、冻结、沉寂的气氛 。
第三个回合:关于如何解决台湾 问题的问答 。
• 教授:1.你走遍了中国吗? 2.谁该对台湾问题负主要责任?
3.怎样解决台湾问题? 4.邓小平怎样解决台湾问题?
教学目标:
• 1.梳理各个回合问答的关系及层层推进的 方法。
• 2.分析“我”的答辩技巧,培养听说和应 变能力。
第二个回合:关于国籍的问答。 • 教授:1.来自哪个中国? 2.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
教授的第二个问题是敏感的政治问题,国际上有“两个中 国”的暗流。他的语言、动作、神态表现的狡黠、傲慢、 挑衅,想使我“难堪”,事实上,他想了解中国留学生的 政治敏感性。 “我”:1.没听清楚,争取时间弄清教授问题的真正意 图,同时也不想激化矛盾,变被动为主动,引出教授的谬 论。 2.理直气壮地回答只有一个中国,并有台湾同胞的附和。 我的回答纠正了教授的常识错误,显示海峡两岸人的骨气、 尊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阅读《向中国人脱帽致敬》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记得那是12月,我进入巴黎十二大学。
我们每周都有一节对话课,为时两个半钟头。
在课堂上,每个人都必须提出或回答问题。
问题或大或小,或严肃或轻松,千般百样,无奇不有。
入学前,前云南省《滇池》月刊的一位编辑向我介绍一位上对话课的教授:“他留着大胡子而以教学严谨闻名于全校。
有时他也提问,而且问题提得刁钻古怪。
总而言之你得小心,他几乎让所有的学生都从他的课堂上领教了什么叫做‘难堪’……”我是插班生,进校时,别人已上了两个多月的课。
我上第一堂对话课时,就被教授点着名来提问:“作为记者,请概括一下您在中国是如何工作的?”①
我说:“概括一下来讲,我写我愿意写的东西。
”
我听见班里有人窃笑。
教授弯起一根食指顶了顶他的无边眼镜:“我想您给会给予我这种荣幸:让我明白您的主编是如何工作的?”②
我说:“概括一下来讲,我的主编发他愿意发的东西。
”
全班“哄”地一下笑起来。
那个来自苏丹王国的阿卜杜勒鬼鬼_____(suìsuì)地朝我___(sh ù)大拇指。
教授两只手都插入裤袋,挺直了胸膛问道:“我可以知道您是来自哪个中国的么?”③班上当即冷场。
我慢慢地对我的教授说:“先生,我没听清楚你的问题。
”他清清楚楚一字一句,又重复一遍。
我看看他的脸。
那脸大部分掩在浓密的毛发下。
我告诉那张脸,我对法兰西人的这种表达很陌生,不明白“哪个中国”一说可以有什么样的解释。
“那么,”教授说,“我是想知道,您是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④雪花在窗外默默地飘。
在这间三面墙壁都是落地玻璃的教室里,我明白地感受到了那种突然冻结的沉寂,几十双眼睛,蓝的绿的褐的灰的,骨碌碌瞪大了盯着三个人来回看,看教授,看我,看我对面那位台湾同学。
“只有一个中国。
教授先生,这是常识。
”我说。
马上,教授和全班同学一起,都转了脸去那位台湾人。
那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同胞正视了我,连眼皮也不眨一眨,冷冷地慢慢道来:“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
这是常识。
”
话音才落,教室里便响起一片椅子松动的咔咔声。
教授先生盯牢了我,又递来一句话:“您走遍了中国么?”⑤
“除台湾省外,先生。
”
“为什么您不去台湾呢?”⑥
“政府不允许,先生。
”
“那么,”教授将屁股放了半边在讲台上,搓搓手看我,“您认为在台湾问题上,该是谁负
主要责任呢?”⑦
“该是我们的父辈,教授先生,那会儿他们还年纪轻轻哩!”
教室里又有了笑声。
教授却始终不肯放过我:“依您之见,台湾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如今?”⑧
“教授先生,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一人做事一人当’。
我们的父辈还健在哩!”我说,也朝着他笑,“我没有那种权力去剥夺父辈们解决他们自己酿就的难题的资格。
”
我惊奇地发现,我的对话课的教授思路十分敏捷,他不笑,而是顺理成章地接了我的话去:“我想,您不会否认邓小平先生该是你们的父辈。
您是否知道他想如何解决台湾问题?”⑨“我想,如今摆在邓小平先生桌面的,台湾问题并非最重要的。
”
教授浓浓的眉毛如旗般展了开来,向上升起:“什么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呢,在邓小平先生的桌面上?”⑩
“依我之见,如何使中国尽早富强起来是他最迫切需要考虑的。
”
教授将他另一半屁股也挪上讲台,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坐好,依然对我穷究下去:“我实在愿意请教:中国富强的标准是什么?这儿坐了二十几个国家的学生,我想大家都有兴趣弄清楚这一点。
”(11)
我突然一下感慨万千,竟恨得牙根发痒,狠狠用眼光戳()着这个刁()钻古怪的教授,站了起来对他说,一字一字地:“最起码的一条是:任何一个离开国门的我的同胞,再不会受到像我今日要承受的这类刁难。
”
教授倏地离了讲台向我走来,我才发现他的眼睛很明亮,笑容很灿烂。
他将一只手掌放在我的肩上,轻轻地说:“丝毫没有刁难你的意思,我只是想知道,一个普通中国人是如何看待他们自己的国家的。
”然后,他两步走到教室中央,大声宣布:“我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下课。
”出了教室,台湾同胞与我并排儿走着。
好一会儿后,两人不约而同地看着对方说:“一起喝杯咖啡好吗?”
1.将下列该写拼音的注上拼音,该填汉字的填写汉字。
(1)阿卜杜勒鬼鬼_____(suìsuì)地朝我________(shù)大拇指。
(2)狠狠用眼戳()着这个刁()钻古怪的教授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画线词语:
(1)“教授先生,我们的父辈还健在哩!”
(2)我狠狠用眼戳着这个刁钻古怪的教授
3.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充当什么句子成份?
(1)我是想知道:您是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
(2)在这间三面墙壁都是落地玻璃的教室里,我明白地感觉到了那种突然冻结的沉寂。
(3)那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同胞正视了我。
4.下列划线部分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方法?
(1)我告诉那张脸,我对法兰西人的这种表达方式很陌生。
()
(2)教授浓浓的眉毛如旗般展了开来。
()
5.“除台湾省外,先生。
”请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
(1)按汉语表达习惯,这句话正常顺序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话时,有时有些话可以省略。
请把上面这句话省略部分补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是一篇记叙文,写出记叙的六要素:
(1)时间:(2)地点:(3)人物:
(4)事情起因:(5)事情经过:(6)事情结果:
7.法国教授在课堂上向“我”提出了11个问题,(文内标出)按交谈顺序,大致可归纳成4个方面的问题:
(1)第______到_______个问题是问:“我”和“主编”是如何工作的?
(2)第______到_______个问题是问台湾的主权归属问题。
第______到______个问题是问:台湾问题谁该负主要责任,如何解决?
(3)第______到______个问题是问:中国富强的标准是什么?
(4)在交谈中,教授话题不断转换,内容涉及面广,看似随意信口而问,实际上所有问题都紧紧围绕着____________这一中心话题。
8.文章要注意前后照应,与划线句“教室里便响起一片椅子松动的咔咔声。
”相照应的两个句子是:
(1):
(2):
9.本文与都德的《最后一课》同样都体现了______这一主题,都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
《最后一课》运用了景物、语言、行动、心理、细节等多种描写方法,而本文主要采用_________描写。
10.交谈要看对象、要注意场合。
如法国教授问“我”:“你认为在台湾问题上,该是谁负主要责任呢?”如果直截了当地回答,可以这样说:“应由台湾当局负责!”我并没有这样回答,这是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完本文后,你有何感想?请将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写成一段话,2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崇崇竖(2)chuǒdiāo
2.(1)健康地活着(2)盯瞪
3.(1)宾语(2)状语(3)主语
4.(1)借代(2)比喻
5.(1)“先生,除台湾省外。
”(2)“国内其它地方我都去过。
”
6.(1)12月(2)巴黎十二大学教室(3)法国教授、“我”和班级同学(4)上对话课(5)“我”和教授的对话(6)赢得了法国教授的脱帽致敬
7.(1)第①-②(2)③-⑥⑦-⑨(3)⑩-⑾(4)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是如何看待他们
自己的国家的
8.(1)班上当即冷场(2)我明白地感受到了那种突然冻结的沉寂
9.爱国主义对话
10.答题要点:(1)在台湾同学面前,由于两岸政治制度不同,加上两岸长期处于隔绝状态,思想认识上的差异是可以理解的,因此,“我”不作明确回答,可以避免引起争议和伤害对方的感情。
(2)在外国人面前,我与台湾同学又都是中国人,不把我们之间的分歧或认识上的差异公诸于众,既可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团结,又可以维护国家的统一。
11.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