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水资源概况
海南概况

海南概况海南岛海岸线长达1617.8千米,沿岸84个港湾可开发成港口,已开发18个。
海南岛四周多为优质沙滩,可开发成海滨旅游胜地。
近海水深200米以内的大陆架渔场6.65万平方千米,水温适中,海洋生物丰富,有鱼类1000多种,藻类200多种。
海中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热带珊瑚礁鱼和各种珊瑚、海葵等海洋生物,是潜水旅游的观光美景。
海南岛中部是山地、丘陵和台地,沿海是堆积平原。
东北部由于沿海强风作用,沙地最宽达20-30公里,有些地方几条沙堤并列,形成特殊的沙堤一泻湖平原。
沿海岸生长的珊瑚和红树林是热带海岸的标志,具有重要的科研意义和旅游价值。
热带气候影响和构造条件的作用,使海南发育了良好的热带地貌。
海南岛西南部沿海海滩平坦,阳光充足,蒸发量大,是发展盐业的好地方,目前已建有莺歌海、东方和榆林等大型盐场。
海南矿产丰富,约有90种。
全国标明有工业储量的148种矿产,海南有67种,其中43种列入全国矿产储量。
石碌铁矿储量占全国富铁矿储量的71%,平均品位51.5%,最高达68%,为全国第一。
钛、锆、石英、蓝宝石、化肥灰岩储量居全国之首,天然气、油页岩储量居全国前列。
西沙群岛的鸟粪资源丰富,尤其在东岛白鲣鸟自然保护区,树上是成千上万的白腹鲣鸟,树下是厚厚的鸟粪和鸟粪化石,鸟粪有机肥含量非常高,是天然磷肥的原料。
沿海平原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和糖蔗,还有热带水果四季飘香。
海南素有"天然温室、热带果园"美称。
全省热带作物和热带水果栽培面积大,种类繁多。
1996年热带水果种植面积8.99万公顷,收获面积为3.66万公顷,产量36.16万吨。
槟榔、益智、砂仁、巴戟是四大南药,产量占全国产量的99.9%,热带作物总面积42.9万公顷,其中1997年胡椒、咖啡、腰果的种植面积分别在全国占77%、63%和90%。
海南盛产橡胶、甘蔗、椰子、咖啡、胡椒、槟榔等热带作物,水果有椰子、菠萝蜜、菠萝、荔枝、芒果、香蕉、红毛丹、鸡蛋果、人心果、水蒲桃等,更有从国外引进的上千种珍奇的热带植物,如榴莲、铁力木、金鸡纳、香茅草等。
海南概况

海南概览地理位置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
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
海南省的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
全省陆地(主要包括海南岛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岛)总面积3.54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南岛陆地面积3.3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全省有2个地级市,6个县级市,4个县,6个民族自治县,1个经济开发区,1个办事处(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县级);基层设置180个镇,20个乡,18个街道办事处。
地级市:海口市、三亚市县级市:五指山市、文昌市、琼海市、万宁市、儋州市、东方市县:定安县、屯昌县、澄迈县、临高县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昌江黎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开发区:洋浦经济开发区办事处: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县级)人口民族【人口】2005年海南总人口:826.31万人,比2000年增加了39.56万人,增长5.03%。
预计,2005年底全省常住人口将达828.00万人。
【民族】海南省汉族、黎族、苗族、回族是世居民族,其余民族是解放后迁入的干部、职工和移民,分散于全省各地。
黎族是海南岛上最早的居民。
世居的黎、苗、回族,大多数聚居在中部、南部的琼中、保亭、白沙、陵水、昌江等县和三亚市、通什市;【方言】海南居民语言种类多,主要使用的方言有10种。
1.海南话:狭义的海南方言,属汉藏语系汉语闽南方言。
自然资源【气候特点】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这里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2~26℃,≥10℃的积温为8200℃,最冷的一、二月份温度仍达16℃—21℃,年光照为1750—2650小时,光照率为50%—60%,光温充足,光合潜力高。
海南省水资源、能源发展现状情况

第二章资源状况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水资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水资源概况海南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07.3亿立方米(据海南省水务局编制的《海南省水功能区划》的资料),其中地下水与地表水不重复量为3.54亿m3,人均占有量约3900立方米,是全国平均值的1.75倍,为全国水资源丰富的省份之一。
(1)地表水大气降水:海南省大部分地区降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785毫米。
以热带气旋降雨为主,其次是热雷雨、地形雨和锋面雨。
降雨量年际差别较大,平均相对变率为16%~18%,丰水年与枯水年降水比值为3-6倍。
虽然海南省是我国及世界同一纬度带降雨量最多的地区之一,但蒸发量也非常大,即使雨季也有月蒸发量大于月降雨量的时候,加之地形陡峻和河流短小,使大部分降雨变成洪水入海,造成水分失调、水热失调,在旱季以西部与西北部尤为突出。
河流:海南省自成水系独流入海的河流有154条,其中流域面积100km2以上的河流109条,各级干支流95条。
较长的河流都发源于中部山区,较小的河流多发源于山前丘陵或台地上,都顺着中高周低的地势,奔流出海,构成放射状的海岛水系。
河流普遍具有短、弯、窄、陡的特性,落差大,水利开发条件优越。
主要河流有南渡江、昌化江和万泉河,三大河各有干、支流23条、18条和16条,集水面积分别为7176km2、5170km2、3683km2,流域面积合计占全岛面积的47%。
集水面积在500 km2以上的还有陵水河、珠碧江、宁远河、望楼河、文澜河、藤桥河、北门江、太阳河、春江、文教河等10条河流。
三大河干流约可调蓄水80亿立方米,中小河流可蓄水56亿立方米,总计可调蓄水量136亿立方米。
海南省水资源与水环境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部水多耕地少。 水 资源 一 年 之 中 的 变 化 . 主 要 受 降 水 量 的 季 节 性 变 化 影 响 。 海 南 降 雨 年 内分 配不 均 ,湿 季 5 l 一 O月 ,雨 量 约 占全 年 的 8 % 。 季 l^ 4 枯 l4月仅 占 l%左 右 。 业 生 产 用 水 量 高 峰 期 主要 _ 6 农
在 枯 季 2 _ 水 量最 少 。 ^ 4月
4%。 7 全省 河 川 径 流量 为 3 8 m 。 为 全 国 总径 流 量 的 11 8 亿 约 .%。 人 均 占 有 的 河 川 径 流 量 为 490m 。 4 全 省 各 地 区 的 地 表 径 流 分 布 不 均 匀 。中 东 部 丘 陵 山地 迎 风 多 雨 。 年 平 均 雨 量 l 0 ~ 3 8 m。河 流 众 多 。 流 充 沛 , 资 多 0 2 4m 8 径 水
年 水 资 源 平 均 总 量 的 l % .人 均 和 耕 地 平 均 占有 量 不 足 中 、 2 东 部 地 区平 均 值 的 1 / 4和 l 。 , 6
12 地 下 水 资 源 .
降水 量 的年 际变 化 致 使 河 流 径 流 也 随 之 变 化 。海 南 径 流 年
际 变 化 大 。 差 系 数 在 0 0-. 变 . -5 4 0 5之 间 , 枯 悬 殊 , 部 最 大 。实 洪 西 测 年 径 流量 最 大 年 与 最 小 年 的 比值 高 达 4 7 , 测 最 大 洪 峰 ~倍 实 流 量 与最 枯 流 量 的 比值 高 达 几 千 倍 。
刘 阳 生
( 南省环 境 科 学研 究 院,海 南 海 口 5 0 0 ) 海 7 26
摘
要 : 资 源是 基 础 性 资 源 。没 有 水 资 源 可 持 续 利 用 , 经 济 和 社 会 就 不 可 能 持 续 发 展 。 海 南省 水 资 源 总 量 虽丰 富 。但 水
海南史志网5

海南史志网5南海海域辽阔,周围陆地岛屿环抱,有众多河流注入其中,且与太平洋、苏禄海、爪哇海、印度洋等水域经海峡相通;海区岛礁沙洲星罗棋布,岛礁低小,水道纵横,水深多变。
这些环境特点以及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明显影响着南海的水文情况,进而成为影响南海诸岛的重要自然因素。
一、南海水文概况(一)水团①西南中沙群岛散布于浩瀚的南海之中,受大陆气候影响较小,且基本不受陆地迳流江河淡水影响,因此南海水团具有不同于大陆沿岸水团盐度低、水温季节变化大的特征。
又由于南海是一个半封闭的深海盆,海底地形以水深4000米上下的深海盆为中心,向四周分布着具环形阶梯状的周边陆坡,西南部阶梯状陆坡高于东北部阶坡,故东北部水量深厚开阔,海水运动自由顺畅,西南部由于水浅以致海水运动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同时,中北部海盆水体通过海峡与太平洋水相交换,而南部靠近赤道的陆架水则通过马来半岛和加里曼丹间的南通道与爪哇海水相交换,从而形成南海中北部水团和南部水团的不同特点。
1、中北部水团南海中部和北部海盆水体,系太平洋表层水进入南海变性而成,其特点是盐度均匀且都在34‰以上,水温高于22℃。
由于这里水体与太平洋水交换,南海中部水深4000米上下的海盆存在与太平洋相对应的呈垂直分布的水团,自上而下可分为5个层次:(1)表层水团水深0~-90米(厚90米),水温在22~30℃之间,盐度32.5~34.5‰,溶解氧4.0~5.0毫升/升。
(2)次表层水团水深-90~-300米(厚210米),水温12~24℃,盐度34.5~35.0‰,溶解氧3.2~4.0毫升/升。
(3)中层水团水深-300~-900米(厚600米),水温5~12℃,盐度34.4~34.5‰,溶解氧2.0~2.2毫升/升。
(4)深层水团水深-900~-2600米(厚1700米),水温2.3~5.0℃,盐度34.5~34.6‰,溶解氧1.6~2.5毫升/升。
(5)深海盆水团水深-2600米以深(厚1000米上下),水温低于2.5℃,盐度34.6~34.7‰,溶解氧约2.5毫升/升。
海南省气候特点及其对生态的影响初二地理教案深刻揭示海南省气候特点

海南省位于南海之滨,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温度高,降水充沛,季节性强,气候湿润。
这种气候对海南省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海南省气候特点为主线,探讨气候对海南省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海南省的气候特点1.温度高:海南省的气温平均每年在22℃至28℃之间波动,冬季较为温暖,夏季炎热,最高气温可达35℃以上。
2.降水充沛:海南省每年降水量达到1500毫米以上,其中夏季和秋季是降水最多的时期,冬季和春季则较为少。
3.季节性强:海南省气候季节性变化较为明显,春季干燥,夏季多雨,秋季凉爽,冬季温暖。
4.湿润:海南省的气候湿润,年平均相对湿度可达80%以上。
二、气候给海南省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1.植被气候是植被分布的重要因素,海南省的热带季风气候给本地的植被带来了显著的特点。
海南省因为气温和降水都较为适宜,因此是一个植被资源非常丰富的区域。
全省现有的自然保护区、山体林场和其他特种经济林的面积合计达到25万公顷,其中林地面积约19.7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19.5%。
2.水资源海南省的气候湿润,降雨量大,地下水资源丰富。
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海南省的地表水来源单一,面临着严重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并且,当气候突然降温时,导致多肉植物死亡现象严重,近年来正好出现了这种情况。
3.土地利用气候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热带季风气候给土壤很大的侵蚀作用,导致养分流失、土地质量下降。
加上人类的破坏和过度开垦,导致海南省的生态环境受到了损害。
4.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不仅会影响海南省的植被分布,还会影响海南省的生物多样性。
随着气候变暖,一些热带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导致这些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
结论海南省作为我国的热带滨海省份,气候对其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应加强土地保护和水资源保护,保护好生态环境,为我们和我们的后代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海口市形成的自然区位条件

海口市形成的自然区位条件一、地理位置海口市位于中国的海南岛东北部,是海南省的省会城市。
它坐落在琼州海峡的北岸,与广东省相隔约46公里,距离香港约330公里。
地理位置优越,使得海口市具备了独特的自然区位条件。
二、气候条件海口市属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气温较为稳定,四季如春。
夏季炎热潮湿,平均气温在28-30摄氏度之间;冬季温暖宜人,平均气温在16-20摄氏度之间。
由于受到季风和暖流的影响,降水充沛,年均降水量约为1600毫米左右。
这种独特的气候条件为生物多样性和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地形地貌海口市处于低山丘陵地带和沿海平原交接处,地势较为平缓。
境内主要分布有龙华山、五指山等多座山脉和大小河流。
同时,海口市拥有良好的自然港湾,如美兰湾、秀英港等,这些地貌特征使得海口市具备了发展渔业和旅游业的优势。
四、水资源海口市地下水资源丰富,同时还有琼江、南渡江等多条河流穿越而过。
这些水资源为城市供水、农田灌溉以及生态环境提供了保障。
此外,海口市还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是中国重要的渔业基地之一。
五、土壤条件海口市土壤类型多样,主要分布有红壤、黄壤和沙质土壤等。
其中红壤属于肥沃的土壤类型,适宜农作物生长和发展。
黄壤则适宜果树种植,如橡胶树、槟榔等。
这些土壤条件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六、自然资源除了水资源和土壤资源外,海口市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境内分布有石英砂、花岗岩、大理石等多种矿产资源,为建筑材料工业和装饰材料工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七、生物多样性海口市处于热带气候区,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境内分布有众多的热带植物和动物,如棕榈树、海南犀鸟等。
此外,海口市还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湿地保护区,为珍稀濒危物种提供了安全的栖息地。
八、交通便利海口市作为海南岛的交通枢纽,交通十分便利。
市内有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贯穿而过,连接着各个重要城市和景区。
此外,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是中国重要的国际航空枢纽之一,直航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海南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与水资源保护调研报告

海 口府城 地区 , 5 67层 为 3 . 第 、、 9 5—4  ̄ 9C的热矿水 , 氟、 其 偏硅酸含量达 到医疗热 矿水命名 标准 ( 氟硅 型热矿水 )埋 藏深 , 度在 3 0— 8 5 7 0米 , 并含有益人体健康 的锂 、 、 、 和氡 、 锶 溴 碘 镭等 微量元 素。从 2 0世纪 9 0年代 以来 , 以利用热矿 水为 目标 的开
维普资讯
I v sia in a d Fi d n n e t to n n i g g
’ I ”lt ”I ‘ ’ll ’ ¨ ’. 。l ‘ ‘ I tl  ̄ 。 I … II ” tt ‘ ¨ ‘1 ‘¨ ‘ I I ¨ s r .. l ‘I ¨I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一1 … ‘| ’l ‘ . 。l ‘ ‘¨ ‘ l ¨
14m / 。全 省 已有 著 名 的椰 树 牌 ( 山 岩 ) 泉 水 行 销 全 国 , 0 d 火 矿
多个品牌 的矿泉水 日开采 量 已达 50 d 矿 泉水也 是省 内 00 m / ; 各类饮料工业的母 液 , 如椰子汁 、 口可乐等 。在岛 内其它地方 可 还分布有基岩裂隙矿泉水 , 开采深度一般不大于地下 30米 , 0 估
计 可 采 资 源 约 5X1 4 d m / 。 0
宾馆和高档住 宅 小 区特 有 的 良好 资 源。因此 , 海南 省 热矿 水 ( 地热) 和矿泉水开发利用热持续 高涨 , 当地 的经济和社会 发 为
展 做 出 了重 要 的 贡 献 。
1 海 南 省 热 矿 泉水 、 矿 水 资 源 概 况 热 从 15 9 3年 以来 , 南 省 开 展 了 区域 水 文 地 质 普 查 、 矿 水 海 热 水 文 地 质 调 查 、 用 天 然 矿 泉 水 勘 探 、 下 水 动 态 长 期 监 测 等 勘 饮 地 查研究工作 , 累了丰 富的资 料 ; 后投 入各 类勘 查经 费数亿 积 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省水资源概况
海南岛河流的径流充沛,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深875毫米,径流量达297亿立方米。
人均5380立方米,为全国人均2700立方米的两倍。
地表径流的时空分布不均。
丰水年径流量475亿立方米,径流占80%以上,枯水年径流量143亿立方米,丰枯比为∶1。
每亩耕地枯水年占有水量2066立方米,仅为正常值的一半。
径流在地区分布呈中部雨区向四周渐趋递减的特点,中部雨区中心与西部沿海地区的比值达6倍。
海南岛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形成许多短状旬流入海的河流,成放射状水系。
全岛独流入海的河流有154条,其中,集水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38条。
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为海南岛的三大河,集水面积均超过300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占全岛面积的47%。
三大河道干流约可调蓄水量80亿方,中小河流也可蓄水量56亿方,总计可调蓄水量136亿方。
集水面积在1000—2000平方公里的有陵水河、珠碧江、宁远河3条;集水面积在500—1000平方公里的有望楼河、文澜江、北门江、太阳河、藤桥河、春江河、文教河等7条。
比较长的河流都发源于中部山区,较小的河流多发源于山前丘陵或台地上,它们都顺着中高周低的地势,奔流出海,落差大,水利开发条件优越。
全省水库面积万公顷。
较大的水库有松涛水库、大广坝水库、牛路岭水库、万宁水库、长茅水库、石碌水库等。
其中松涛水库集水面积1440平方公里,总库容亿立方米,为海南省最大水库,设计灌溉面积万公顷。
万宁水库集水面积429平方公里,总库容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万公顷。
长茅水库集水面积256平方公里,总库容亿方米,设计灌溉面积万公顷。
石碌水库集水面积354平方公里,总库容亿立
方米,设计灌溉面积万公顷。
牛路岭水库集水面积1236平方公里,总库容亿立方米,主要用于发电。
海南省水资源总量为375亿立方米。
海南岛水力资源极为丰富,全岛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万千瓦,主要分布在昌化江(29万千瓦)、万泉河(26万千瓦)和南渡江(20万千瓦),三大河流的干支流为万千瓦。
其中可开发利用量万千瓦,占蕴藏量的65%,年发电量可达26亿千瓦小时。
海南岛沿海有海湾60多个,潮差一般为米。
海南岛海湾汐资源共有万千瓦,按可利用率30%计算,可发电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