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结课论文
食品发酵工程课程论文

论腐乳发酵工艺孙亮,周婕,方丽颖,武建(北京林业大学,食品10-1班,第二小组)摘要:腐乳是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大豆发酵制品,在世界饮食文化之林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其口味鲜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是深受大众喜爱的佐餐食品,被称为“东方奶酪”[1]。
其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法改变植物蛋白风味的植物奶酪食品,有效地提高了大豆的利用率和生物价,不仅具有大豆的营养成分,而且增加了一些营养物质和生理活性物质。
本文从腐乳的起源说起,重点介绍了腐乳的发酵工艺,并探讨了微生物对腐乳生产的作用与影响、腐乳的营养和保健价值、腐乳的发展前景等问题,全面介绍了这一中国传统发酵食品。
关键字:腐乳;生产;微生物;营养成分;保健功能Discussion of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of sufuAbstract : Preserved bean curd is a traditional fermented soybean products with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our country, holds a special place in the forest of world food culture. Its delicious taste, unique flavor and rich nutrients make it a popular spicy food, known as "Oriental cheese". It is a kind of cheese that applies the method of microbial to changing the flavor of vegetable protein,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and biological value of soybean. Therefore, it not only retains the nutrition of soybean, but also enhances its nutritive value and gains some physiological active materials. This paper begins from the origin of the fermented bean curd, mainly introduces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of fermented bean curd, and discusses microbes' function and influence to the production of fermented bean curd, the nutritive value offermented bean curd ,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fermented bean curd, by this means ,comprehensively introduces this Chinese traditional fermented food. Key words: fermented bean curd; production; microbes; nutrients; hygienical function一、腐乳的起源与发展发酵食品在我国、日本、朝鲜及东南亚各国颇为盛行,各国都有不同风味的传统发酵食品,如盛产于印尼的丹贝(tempeh);盛产于我国、日本的豆酱;盛产于我国、日本、菲律宾等国的酱油;还有我国独具一格的发酵食品—腐乳。
发酵工程毕业论文

发酵工程毕业论文发酵工程毕业论文发酵工程是一门研究微生物在生物过程中的应用的学科,广泛应用于食品、制药、化工等领域。
作为发酵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我在毕业论文中选择了探究发酵工程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
第一章:引言在引言部分,我首先介绍了发酵工程的定义和研究意义。
发酵工程是通过调控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实现有益产物的生产。
在食品行业中,发酵工程可以用于酿造啤酒、酱油、豆腐等传统食品,也可以应用于生产酸奶、乳酸菌饮料等现代食品。
第二章:发酵工程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在这一章节,我详细介绍了发酵工程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案例。
首先,我选择了酿造啤酒作为一个案例。
啤酒的酿造过程中,麦芽中的淀粉经过酶的作用转化为糖,然后由酵母发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我对啤酒酿造的每个步骤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并探讨了如何优化发酵条件,提高酿造效率。
接着,我介绍了酱油的发酵过程。
酱油是一种传统的调味品,其发酵过程中需要用到大豆、麦曲和盐水。
我研究了酱油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机制,以及如何控制发酵条件,使得酱油的品质更好。
此外,我还探讨了发酵工程在乳制品行业中的应用。
以酸奶为例,我介绍了酸奶的发酵过程和发酵菌的选择。
酸奶的发酵过程中,乳糖被乳酸菌转化为乳酸,从而使得酸奶呈现出酸味。
我研究了不同乳酸菌对酸奶品质的影响,并提出了优化发酵条件的建议。
第三章:发酵工程的挑战与展望在这一章节,我探讨了发酵工程在食品行业中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发酵工程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需要面对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平衡。
如何提高发酵工艺的效率,同时保证产品的品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度增加,发酵工程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也需要面临更高的标准。
如何确保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纯度和产品的卫生安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最后,我对发酵工程在食品行业中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我认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发酵工程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食品发酵与酿造结业论文(5篇)

食品发酵与酿造结业论文(5篇)第一篇:食品发酵与酿造结业论文通过这学期的对葡萄酒酿造等葡萄酒一些专业知识的学习,我收获感受颇多。
在葡萄酒酿造方面,葡萄的种植、采摘、运输、酿造及酿造葡萄酒的器皿的清理。
这些都付出有工人们的辛苦工作,同时,通过每周一次的作业让我也巩固学习了有关葡萄酒酿造方面的其他知识,比如:葡萄的品种,世界上著名的葡萄酒有哪些,葡萄酒中的新世界和旧世界划分的概念以及他们分别代表的有哪些国家。
等等一系列基本知识。
在科学认知方面,好的工艺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在整个视频学习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领略到他们先进的科学设备和技术。
比如:火鸡视频中,美国明尼蘓达州的发电厂,该发电厂利用火鸡排泄物当作动力,为当地居民提供电力,其构成了一个环保的循环系统,为社会创造了财富。
姓名:学号:第二篇:发酵食品论文简述乳酸菌在食品发酵工业中的应用关键词:乳酸菌、发酵、食品工业、应用摘要:乳酸菌发酵剂是在食品加工工业中广泛使用的一类发酵菌种,其在感官、技术、营养或健康方面的各种优势使之在食品发酵工业中的应用潜力巨大: 它可用于食品防腐、提高食品安全性, 改善食品质构和风味, 加速奶酪成熟, 可产生功能因子、去除毒副因子从而使食品具有保健功效;某些抗噬菌体发酵剂还可解决乳品工业中的噬菌体污染问题。
它使人们可以更好地控制发酵过程, 为消费者提供新型健康食品, 此外还有利于食品企业的多样化生产。
正文:中国发酵食品的历史源远流长, 是中华民族食文化的象征。
无论是发酵食品的种类、风味,营养价值,等等都有其独到的特色。
其中发酵面食更是国民餐桌不可或缺的食品,在我国消费量很大,是几乎半数人口的主要营养来源,在我国居民生活中占重要地位。
而作为面食中的主要食物——馒头,是我国北方地区人们的主食。
承担着为人们提供身体营养和能量需求的重任。
因而,馒头制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国北方居民的日常生活。
然而,一个馒头制作的好坏,首先取决于馒头的发酵质量。
发酵工程课程论文

发酵工程课程论文题目抗生素生产工艺以及发展前景班别学号姓名成绩抗生素生产工艺以及发展前景摘要:抗生素是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和四环素等一类化学物质的总称,是生物在其生命过程中产生的能在低浓度下有选择性地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有机物质。
青霉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抗生素。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能产生青霉素的点青霉。
1940年制出了青霉素的干燥制品。
1943---1945年间,抗生素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以通气搅拌的深层培养法大规模发酵生产青霉素。
随后,链霉素、氯霉素和金霉素等品种相继被发现并投入生产。
关键词:抗生素;生产工艺;应用;发展前景一、抗生素的概述抗生素是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索等一类化学物质的总称。
它是生物,包括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在其生产活动过程中所产生,并能在低微浓度下有选择性地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有机物质。
抗生素的生产目前主要用微生物发酵法进行生物合成。
很少数抗生素如氯霉素、磷霉素等亦可用化学合成法生产。
此外还可将生物合成法制得的抗生素用化学或生化方法进行分子结构改造而制成各种衍生物,称半合成抗生素,如氨苄青霉素就是半合成青霉素的一种。
二、抗生素的发展最初认为,抗生素是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在低浓度下就能抑制它种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甚至杀死它种微生物的化学物质.然而,抗生素的迅速发展很快就突破了这一定义:在来源上,已不局限于微生物,它包括高等动、植物产生的代谢物,也包括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在性能上,从抗菌到抗肿瘤、抗病毒、抗寄生虫等物质亦属抗生素范畴.纵观抗生素的发展史,抗生素的研究、生产大体可分三个发展阶段:1.天然抗生素的发展阶段1928年,英国科学家弗莱明(1881-1955)偶然发现了青霉素.1938年,Chain 和Florey等科学家又成功地从点青霉的培养液中分离制得青霉素.40年代初期,随着培养方法的改良,青霉素的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从而很快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产量迅速增加.由于青霉素的发现,挽救了无数感染性病人的生命,被当时的人们誉为黄色的魔物,科学家Fleming、Florey和Chain因此同时获得了1945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奖.之后,一系列新抗生素如链霉素、氯霉素、金霉素、新霉素、土霉素、红霉素等相继被发现,对如肠伤寒、斑疹伤寒及赤痢等有特效.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例如青霉素G开始使用时只有8%葡萄球菌对它有耐药性,而到了1962年,耐药的葡萄球菌增加到70%,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对抗生素的结构改造及其衍生物的研究显得日益重要.2.半合成抗生素的发展阶段1958年,发现了青霉素的活性母核———6-氨基青霉烷酸(6-APA),并通过6-APA的酰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的青霉素.随后,对头孢菌素C结构进行改造研究,分离出母核7-氨基头孢霉烷酸(T-ACA).目前,大多数半合成头孢菌素均为母核7-ACA中的7位氨基酸及3位乙酰甲基进行化学改造制得的衍生物.1960年,通过对四环类抗生素、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大环内酰抗生素、利福平类抗生素等相继进行化学改造,获得了大量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力强、稳定、毒性小、易吸收等优点的半合成抗生素.目前,半合成青霉素和半合成头孢菌素品种已不下70个,其产量和销售额占据着抗生素的大半壁江山.3.药理活性物质的发展阶段80年代后,又出现了抗生素发展的第三个高峰,这一时期发现的新抗生素的特点是酶抑制剂、免疫调节剂、抗肿瘤活性物质、杀虫剂等药理活性物质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三、抗生素的分类1.根据抗生素的生物学来源分类(1)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如链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庆大霉素和利福霉素等。
关于药用真菌培养中发酵工程技术的分析论文.doc

关于药用真菌培养中发酵工程技术的分析论文1药用真菌繁殖方式的分类简介药用真菌的主要来源方式有三种,分别是野生采集、人工栽培和发酵培养。
1.1古老的采集方式的简介在药用真菌的培养中,最古老的方式就是野生采集。
在中国,由于气候、地质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药用真菌的野生资源稀少,采集起来费时费力,单靠采集野生的药用真菌远远无法满足人类社会的使用量。
而且过量采集会危害生态平衡,引发环境危机。
1.2进步的栽培方式的简介目前,我国大多采用的栽培方式是段木栽培或锯木屑瓶栽。
人工栽培与野生采集相比更具进步性。
它不依赖于天然的自然环境,相较于野生采集也具可控性。
在某些种类的医用真菌培养中,它能够基本满足社会的需求。
1.3发展的发酵工程的简介为进一步满足人类需求,供应富足且高质量的医用真菌。
科研人员对培养真菌类药物的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确立了新的培养方法——发酵培养。
与传统的野生采集和人工栽培相比,发酵培养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发酵培养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能够保持药用真菌的可持续发展。
2、发酵培育的反应条件较为温和3、发酵培养不会对生态平衡以及人类生存环境产生有害影响。
2发酵工程的具体分析发酵工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上游工程、中游工程和下游工程。
上游工程的主要内容是选育优良菌种,确定PH值、温度、营养成分等发酵条件,预备营养物质等。
中游工程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大量繁殖细胞和生产代谢产物等。
在这一工程中,需要对加料速度进行严格的计算机控制,需要采用高温高压进行杀菌,保证严格的无菌生长环境等。
在进行正式进行真菌繁殖前,研究人员必须在实验室里进行大量的实验,以确保工业化生产的成功。
但是在从小规模实验到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的转换过程中,仍然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这是由于生物反应的不可控性以及复杂性所决定的。
下游工程的主要内容是指将真菌从发酵液中分离出来,进行纯化的技术。
这其中包括过滤分离、沉淀分离、离心分离等固液分离技术,高压剪切、超声、溶壁酶等细胞破壁技术,蛋白质纯化技术和产品的处理和包装技术等。
发酵工程论文-

发酵工程论文-第一篇:发酵工程论文 -发酵工程的研究进展【前言】发酵工程是泛指利用微生物制造或生产某些产品的过程。
它包括厌氧发酵的生产过程(如酒精、乳酸、丙酮丁醇等)和有氧发酵的生产过程(如氨基酸、柠檬酸、抗生素等)。
广义的概念: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工程学(化学工程)结合。
狭义的发酵概念:微生物培养和代谢过程。
发酵技术是人类最早通过实践掌握的生产技术之一,产品也很多,以传统食品来说,东方有酱、酱油、醋、白酒、黄酒等,西方有啤酒、葡萄酒、奶酪等。
这些发酵食品都是数千年来凭借人类的智慧和经验,在没有亲眼看到微生物的情况下,巧妙地利用微生物生产的产品。
【关键词】发酵发展应用1、发酵工程的内容1.1 定义发酵工程是指采用工程技术手段,利用生物(主要是微生物)和有活性的离体酶的某些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生物产品,或直接用微生物参与控制某些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
1.2现代发酵工程人们熟知的利用酵母菌发酵制造啤酒、果酒、工业酒精,乳酸菌发酵制造奶酪和酸牛奶,利用真菌大规模生产青霉素等都是这方面的例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酵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已经进入能够人为控制和改造微生物,使这些微生物为人类生产产品的现代发酵工程阶段。
现代发酵工程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例如,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有目的地改造原有的菌种并且提高其产量;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药品,如人的胰岛素、干扰素和生长激素等。
已经从过去简单的生产酒精类饮料、生产醋酸和发酵面包发展到今天成为生物工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分支,成为一个包括了微生物学、化学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机械工程和计算机软硬件工程的一个多学科工程。
现代发酵工程不但生产酒精类饮料、醋酸和面包,而且生产胰岛素、干扰素、生长激素、抗生素和疫苗等多种医疗保健药物,生产天然杀虫剂、细菌肥料和微生物除草剂等农用生产资料,在化学工业上生产氨基酸、香料、生物高分子、酶、维生素和单细胞蛋白等。
发酵工程实验教学论文

发酵工程实验教学论文•相关推荐发酵工程实验教学论文1.发酵工程实验教学改革1.1改革实验教学形式改革后的发酵工程实验将传统两周一次课的频率改为每周一次课,将全学期实验压缩到半学期进行,同时采用“一条龙”式实验教学形式,即在规定8周教学时间内,学生根据课程要求和微生物培养需要,系统且连续地安排实验时间,实验环环相扣、同学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实验方案的任务。
这种教学形式改变以往只遵循上课周期而不顾微生物培养特点的弊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学生实验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实验教学效果。
1.2优化实验教学体系以往发酵工程实验开设的项目主要针对发酵工程基本操作及菌种筛选等,实验内容相对孤立,学生对发酵过程的整体认知不够全面。
改革后结合我校特点,采用“一条龙”式实验体系(自然界中产酶微生物的选育、发酵条件优化、发酵产酶及酶的提取、酶学性质研究及改性、酶的应用等),在此实验中,涉及微生物、发酵工程、生化分离工程、酶工程等实验方法和技术,形成连续而系统的实验,实现从验证性实验到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转变。
系统化的实验教学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发酵工程研究基本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全面了解某一发酵产品生产和应用的特点与关键环节,整体掌握发酵工程的系统实验知识。
1.3整合实验教学内容按照我校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改革后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力求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结合生产实际,以学生熟悉的典型发酵产品、酶制剂产品生产为主,将发酵实验设为发酵产酶模块、红曲米固态发酵模块和自酿自饮(风味酸乳及糯米甜酒的酿制)模块,共八个实验项目,包含液态发酵和固体发酵、好氧发酵和厌氧发酵,按照基础、综合、设计三个层次编制实验内容,将整个发酵实验内容,优化后的实验教学内容更为丰富,更有利于培养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结语通过对发酵工程实验教学的改革,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实验教学形式,建立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整合和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有效增强教学效果。
发酵工程工作总结

发酵工程工作总结
发酵工程是一门涉及微生物、生物化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学科,
其应用范围涉及食品、医药、化工等多个领域。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参与了发酵工程的工作,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感悟,现在我将对这段经历进行总结和分享。
首先,发酵工程的工作需要对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代谢途径有深入的了解。
在
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微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培养条件和发酵工艺参数,以保证微生物能够获得最佳的生长环境,从而产生出高效的发酵产物。
在这个过程中,对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和代谢途径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发酵工程的工作需要对发酵工艺有深入的了解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在实
际操作中,我们需要掌握各种发酵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不同发酵工艺的优缺点,并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优化。
同时,我们还需要对发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预见性,并且能够迅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以保证整个发酵过程的顺利进行。
最后,发酵工程的工作需要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
要与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员进行密切的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而且,我们还需要与同事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以保证整个团队的工作能够有序进行。
总的来说,发酵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强、应用广泛的工作,需要我们具备多方面
的知识和能力。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为发酵工程的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阴工学院
工厂设计概论大作业
作者: 学号:1101602129 学院: 生化学院
专业: 生物1101
题目: 发酵工厂中空气净化工艺任课教师:游庆红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工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密集。
随之而来的空气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如何处理好工厂内空气的净化问题已成为如今工厂建设不可忽略的问题之一。
常见的空气污染物有:甲醛、苯、氨等挥发性气体污染物、生物污染物以及颗粒物等。
空气污染首先危害呼吸道,除引起“建筑物综合症”外,还会引起或加剧亚慢、慢性呼吸道疾患,如支气管炎、过敏性肺炎、肺癌及其他器官癌症。
最近,许多医学科研人员的研究认为,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日益严重与当前白血病患者不断增多有密切关系。
空气中的细菌微生物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致病源,而如果长期吸入细微颗粒物将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因此,处理好工厂的空气净化问题不但关系到工厂的日常生产的正常进行、工厂的利益,更关系到工厂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
关键词空气净化,污染物,过滤,灭菌
1 发酵工厂净化空气的必要性
由于无菌空气是通气发酵过程中的关键流体,细菌的培养、发酵液的搅拌、液体的输送以及通气发酵罐的排气等都涉及到无菌空气。
因此在通气发酵过程中,空气系统的染菌一直被列为发酵生产的第一污染源。
据报道,由于空气系统纰漏而导致发酵染菌,在总染菌数中比率高达19.96%,而我国的生产现状还远远高出这一数据。
为了防止压缩空气染菌给发酵液造成污染,进入发酵罐的空气必须达到(0.5μm)100级净化标准,即每立方英尺空气中含有≥0.5μm的微粒数应≤100个。
目前,空气净化的主要方法是通过介质过滤达到除菌目的。
为了保证过滤后的空气达到净化标准,过滤前的空气要进行降温、除水、除油、减湿的预处理。
据文献记载,只有当压缩空气的相对湿度φ≤60%,高效过滤器内的过滤介质保持干燥时,空气通过高效过滤方能达到过滤的期望值。
因此,发酵空气净化实际上包括两部分:一是空气的预处理;二是选择性能优良的过滤介质和过滤设备。
怎样使科学合理、经济实用的工艺与完善的工程设计有机地结合,使空气系统在优化条件下运行,仍需要发酵行业工程设计者不断努力探索。
在发酵过程中,造成染菌的原因很多。
根据相关资料分析,造成抗生索发酵染菌的原因中,除“原因不明”外,“空气系统有菌”占19.96%,属首位。
由此可见,压缩空气净化系统的可靠性,在发酵生产过程中占有显著重要的位置。
空气在引进发酵罐之前进行严格处理,除去其中含有的微生物与其他有毒成分确保发酵正常进行。
一是满足生产菌生理代谢对氧的需求;二是在发酵过程中,维持一定罐压,防止杂菌的污染。
因此无菌空气的制备需要经过一前期处理过程。
构成一个气处理系统,它是发酵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灭菌的方法很多,但是能够适用于供给发酵需要的大量空气的灭菌和除菌方法主要有。
加热灭菌,静电除菌、过滤介质除菌。
从经济上、实用上考虑,至今工业上空气除菌几乎都是采用介质过滤除菌。
各种发酵产品对空气净化程度要求有所不同,对于纯种发酵而言。
一般认为空气净化程度达到100级(即直径>0.5 m 的粒子含量≤3.5个/L空气)为合格。
为了保证压缩空气经过滤后达到净化标准,对于过滤介质而言,压缩空气必须经过去水、去油和降湿,经实践证明,相对湿度低于60%的压缩空气通过过滤器时,才能保证过滤器内的过滤介质干燥而不失效。
故发酵用的空气净化设备应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压缩空气的预处理装置,第二是性能优起的过滤器及过滤介质。
2 传统的发酵工业压缩空气净化
2.1 传统发酵工艺空气净化一般流程
空压机采集自然界的大气,经压缩后高温高湿的压缩空气首先送至贮气罐,贮气罐的作用一是降低流速,使部分油水、尘埃沉降,并经罐底阀排出;二是消除减缓供气系统内气流的脉冲,使后置设备更好的发挥各自的功效。
经贮气罐排出的气体进入第一冷却器,降低气体温度,使压缩空气中过饱和的水汽冷凝析出并经油水分离器分离后排出(如下图)。
同理,第二冷却器及第二油水分离器进一步使空压气体降温,进一步排出油水。
接下来,排除油水的压缩空气进入除雾器,除雾器的作用是将压缩空气巾油水分离器分离不掉的微细的液态雾滴,在除雾器除雾丝网的作用下,拦截并重新聚集,使细小的颗粒重新团聚变大,并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排除。
此时的空气已排除了绝大多数的液态油水,但此时的空气湿度仍处于饱和状态,因而压缩空
气需经过加热器,经过加热器加热出去空气中的水汽。
在压力不变单位体积内含湿量不变的前提下,使空气温度升高。
此时相对湿度降低,即不会重新出现雾滴或水滴,使空气在完全干燥的情况下进入高效过滤器。
高效过滤器的作用是通过填充在高效过滤器中的纤维性滤材、活性碳等,可滤除空气中的尘埃、杂质、异昧等,其过滤原理有:拦截、碰撞、吸附、静电吸附等。
经粗滤器净化后的压缩空气,最后进入除菌精滤器。
除菌精滤器内置有超细玻璃纤维过滤介质,使得尘埃粒子的去除率高达99.9%。
此时空气中的细菌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已完全消除。
2.2 传统发酵工艺空气净化的缺点
根据以上传统空气净化工艺的了解,不难发现传统工艺有流程长、压力损失大、处理效率低和能耗高等缺点,而且传统的活塞式机型容量小,规模生产时需要多台组合,且要用空气贮罐来消除排气产生的脉冲。
旋风分离器作为传统的气水分离设备,结构简单,在设计工况运行时,具有较高的效率。
但空气流量是个变量,它随发酵进程不同的溶解氧需求而变,上下波动幅度可达100。
因此旋风分离器分离效率不稳定,平均仅70 左右。
空气中的水分虽经冷却后析出,但在旋风分离器中分而不离,部分仍随出气口带出,加之下部出水口阀门没有自控装置,一般保持微开常态,就只会漏气而不出水。
这样虽在较低的温度下,增加分离级数来去除水分,也是事倍而功半。
3 发酵工厂空气净化新工艺
空气吸气口
粗过滤器 空气压缩机 一级空气冷却器 空气储罐 分水器 旋风分离器 丝网除沫器 二级空气冷却器 空气加热器 总空气过滤器 无菌空气
分空气过滤器
3.1 新工艺的主要流程
随着传统空气净化工艺的成本不断提高,使用复杂,占地面积大等弊端不断显现,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关注空气净化的新工艺,并找到了一条更为经济效益的空气净化路径,空气净化新工艺的流程大致如下:
在空气净化新工艺流程中,高效旋击分离器替代了传统旋风分离器,分离油水杂质,而使空气净化系统大大简化,空压机出来到总过滤器进口之问,只有一次冷却、一次分离和一次加热,而且冷却和加热的温差比原来可相对减小,一般减幅在10℃左右,综合能耗则大大下降。
在湿空气未饱和时,影响膜过滤器瞬时效率的因素是空气的相对湿度。
一般国产膜过滤器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低于50 一60 ,进口的70 以下即可。
综合考虑,空气中水份不是越低越好,应以安全性和经济性并重为原则。
新工艺就是以此为原则设计。
3.2 新工艺的优越性
新工艺中高效旋击分离器为关键设备。
它是在离心分离的基础上,根据液雾和粉尘撞击凝聚原理,并设有特殊的导稳流分离装置、具有很高分离效率的专利技术产品。
高效旋击分离器气液分离效率可达99.99,油水杂质一次性分离,连雾状水汽也可被凝聚分离,且分离效率稳定。
处理风量在20m3/h 5-50000m3/h之间,阻力损失一般在0.004MPa左右。
其主要的优点有:
(1)换热器传热效果好;
(2)气液分离器分离效率高;
(3)冷却加热合理组合、直接节能;
(4)系统阻力损失低,节约电能;
(5)系统安装使用、维护简便。
4 对于传统空气净化工艺和新工艺的看法
传统的多台分置式的压缩空气净化装置,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达到净化空气的要求,基本上能满足清洁压缩空气的作用。
但是,传统模式能耗高、占地广、噪音大等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尤其是通常采用的多孔烧结式过滤介质,载尘量低、易堵塞、压降大是普遍存在的弱点。
因此使用寿命短,必需勤更换,造成运转费用高。
传统模式也有采用冷冻干燥机用于除油水的,该机一般能耗较高、噪音大,有冷媒存在对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
另外设备庞杂、管线长、阀门多、操作繁琐、事故多发,容易造成净化系统失效。
与传统模式相比,对于发酵工厂空气净化新工艺来说,它集表面化学、材料科学、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等于一身,通过单一的组合式装置,即可具备传统模式净化装置的功能并更胜一筹。
该设备的另一显著特点是能耗低、无噪音、无污染、过滤介质易得价廉、可长期连续使用。
参考文献
[1] 俞俊棠.抗生素生产设备.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2
[2] 李艳.发酵工业概论.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3] 于信令,于军等.氨基酸发酵生产的调空优化.发酵科技通讯,2006,35(1):28—30.
[4] 钱颂文.换热器设计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305.
[5] 陆飞浩,岑文学等.好气性发酵的空气净化系统节能探讨.医药工程设计,2005,26(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