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优质甘薯产业化体系建设探析
伊川县红薯全产业链发展体系探讨

河南农业2023年第10期1.土地平整处理。
土地平整对于改良土壤、培肥土壤、提高土地利用率、保证灌溉质量、节约用水、防止盐碱化、便于机械耕作、实现稳产高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建设稳产高产田的一个重要标准。
地面高度相差不大的地块,可以结合耕作或农业技术措施,有计划地移高垫低,逐步达到平整。
2.土壤改良。
通过土壤水利改良、土壤工程改良、土壤生物改良、土壤耕作改良及土壤化学改良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为红薯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3.测土配方施肥。
根据红薯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目前,伊川县红薯主要施肥配方为(N:P:K=10:10:20)。
按照“田优质高产高效”533.33 hm2。
25 730 m,硬地规划种植富硒红薯13眼、变压器6个、m。
40个,为伊川县80个,为伊川年优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为抓手,利用2022年度统筹整合资金8000万元、高标准农田补贴资金1500万元和其他涉农资金,重点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基础设施和农产品仓储分拣、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建成“田成方、路成网、水相连、物联网配套”的产业发展基础。
(二)财政支持1.连片种植3.33 hm2以上农户每667 m2给予补贴100元,连补3年。
2.给予每个新型经营主体20万~200万元的创业贷款支持。
3.优先布局高标准农田项目,为产业发展提供水电路配套,优先实施“四好农村路”、生态调蓄和林业修(下转第46页)CHANYE ZHENXING产业振兴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河南农业2023年第10期硫磷乳剂与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一次性防治病虫场销售”的“六统一”模式,带领农户生产优质红薯,统一市场价格、提高产业效益。
三、强化红薯产业全过程服务管理体系(一)植保方面伊川县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效益优先,以优质红薯生产基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着眼红薯全生育期病虫害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促进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机制创新,辐射带动绿色防控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助力农药减量控害,实现病虫害可持续治理,确保红薯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 安全。
洛阳市依靠科技发展甘薯产业的对策

洛阳市依靠科技发展甘薯产业的对策摘要从政策引导、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强人才技术工作、规范专业合作组织、提升产品质量和包装等方面介绍了洛阳市依靠科技发展甘薯产业的对策,以期为洛阳市的甘薯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甘薯产业;科技发展;对策;河南洛阳洛阳市地处豫西丘陵山区,干旱是制约该市农业生产的关键因素,而甘薯作为当地主要农作物,具有抗旱性强、用途广泛、产后加工增值幅度大等特点,一直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近年来,洛阳市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加大科技和资金注入,扶持甘薯产业向效益、经济方向发展。
洛阳市在甘薯产业发展中,科技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现将其总结如下。
1 政策引导,强化科技创新洛阳市是一个国家级科技进步示范市,市政府提出了“科技强市”的战略方针,2006年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科学技术大会,出台《加强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洛阳的决定》,充分发挥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
在农业方面,洛阳市政府提出了发展农业“六大产业”的思路,出台《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意见》,重点发展粮油加工(含薯类加工)六大农产品加工业,加大科技3项经费在市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
2008年9月洛阳市政府拿出100万元,奖励在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博览会上3家获金奖、2家获优质奖的企业。
从2009年始,连续4年,在春节后第1个工作日召开会议,市长在会议上明确提出:年增甘薯种植面积3 333.33 hm2,并在资金上给予倾斜。
政府在品牌申报时,对于农业产业给予照顾和考虑,重点强化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科技创新意识。
政策的引导,促进了甘薯产业的快速发展。
甘薯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推广力度加大,成果、论文数量明显增多;甘薯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类型不断丰富、档次明显提升、附加值显著提高;产业机械研发推广力度加大,加工机械走出国门。
这些均与科技投入、科技创新密不可分[1]。
2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2003年至今,“农作物育种专项(含甘薯育种)”、“优质红薯基地建设及深加工技术研究”、“抗旱农作物新品种繁育及应用”、农业重大攻关项目“高淀粉甘薯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研究”等项目分别列入洛阳市重大科技专项,资金的资助数量和频次比10年前有了较大提升。
2024亩红薯种植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4亩红薯种植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概述1、项目背景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人们对食品需求的变化,农业领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红薯作为一种高产、适应性强、营养丰富的农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
特别是在中国,红薯种植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已经成为许多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红薯制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建设一个规模较大的红薯种植基地,不仅可以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农民收入,还可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项目旨在2024年之前建立一个规模为2024亩的红薯种植基地,以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该基地的建设将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以提高红薯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也将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确保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本项目的实施将带来多方面的好处。
首先,它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因为红薯种植基地的建设将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收入来源。
其次,它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因为红薯种植基地的建设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红薯加工、物流、销售等。
最后,它可以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因为红薯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富含淀粉、膳食纤维、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对人体的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本项目是一项非常有前景的投资项目,不仅符合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和地方经济发展规划,还可以带来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2、项目目的和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并运营一个规模为2024亩的红薯种植基地,以提供高质量、新鲜、可持续生产且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红薯产品。
目标包括:(1)提供稳定、高质量的红薯产品,满足当地市场需求,同时提供红薯相关的新型、高质量产品,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2)通过规模化和机械化生产,实现红薯生产的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提高红薯种植的经济效益。
(3)推动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提升农村经济水平,促进农民增收。
甘薯粉条品质鉴定试验初探_王自力

1 号样品 , 属于先糊化后成条的加工工艺 , 熟粉 条外观分级下 , 粉条熟食过程中 吸水中等 , 颜色最 深 , 黏性较大 , 韧性最差 , 食味较筋道 , 无气味 , 颜色
少 , 硬度大 , 颜色浅 。
黑 。 熟粉条综合评价下 。
条熟食过程中吸水最多 , 颜色深 , 黏性大 , 韧性较好 , 表示 。
食味较筋道 , 可以作为包子等馅用 。有气味 , 可能是
表 3 粉条熟食品质综合评价
代号 湿粉条重 颜色 韧性 黏性 外观分级
1
7 2.7
黑
差 较大
下
口感 较筋道
气味 无
食味 评价 中
熟粉条吸水量 / mL 5 2.0
综合评价 下
3 结 论
(1)洛阳市的甘薯粉条产品具有较好的市场竞 争能力 。 尽管试验样品有限 , 但是我们认为还是有 一定代表性的 , 最后确定的两种最优样品 , 均属于洛 阳生产 , 尤其是 5 号产品 、尽管受到工艺 、劳动力成 本 、生产效率等因素制约 , 但口感好 , 食味好 , 在当地 供不应求 , 颇受消费者的喜爱 。在人们崇尚自然 、健 康 、纯天然的现代 , 这种产品仍然是市场消费的高附 加值产品 , 应该进行统一的包装 、宣传 。 同时 , 也应 该看到存在的问题 , 尽管还不能够确定 , 但 4 号产品 的结果要给我们以警示 。
2 洛阳大超市 机制 Ⅱ 郑州 小包装 12.20
3 洛阳大超市 机制 Ⅱ 许昌 散装 5.00
4 洛阳小超市 机制 Ⅰ 洛阳 小包装 11.84
5 洛阳农村 手工 Ⅰ 洛阳 散装 9.00
6 洛阳农村 机制 Ⅱ 洛阳 散装 6.40
洛阳选育出淀粉含量最高的甘薯

结果比较
与其他品种比较
将洛阳选育出的甘薯与其 他品种的甘薯进行比较, 分析其在淀粉含量方面的 优势。
优势分析
洛阳选育出的甘薯具有较 高的淀粉含量,这使得它 在产量和经济效益方面具 有优势。
应用前景
由于其优良的性状,该品 种的甘薯有望在农业生产 中得到广泛应用。
04
CATALOGUE
结论与讨论
研究结论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中 国甘薯品种志[M]. 北京: 中国农业出 版社, 2014: 234-235.
杨新笋, 雷剑, 王连军, 等. 高淀粉甘薯 品种鄂薯6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J]. 湖 北农业科学, 2012, 51(23): 55575559.
06
CATALOGUE
致谢
致谢
01
THANKS
感谢观看
02
CATALOGUE
材料与方法
试验材料
供体材料
从国内外引进的300余份甘薯种 质资源
受体材料
经过初步筛选的30余份高淀粉含 量的甘薯种质资源
试验方法
田间种植与观察
对供体材料进行田间种植,观察其生长状况、病虫害情况 、产量及淀粉含量等指标。
基因组测序与分析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甘薯基因组进行测序,分析其基因 组变异情况,并筛选与淀粉含量相关的基因变异。
甘薯的淀粉含量是影响其品质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选育出淀粉含量高的甘 薯品种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益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本项研究旨在选育出淀粉含量最高的甘薯品种,为农业生产提供新的优质种质资源,同时为研究甘薯的遗传育种 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常规的育种方法,即通过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甘薯植株进行杂交,然后对杂交后代进行多代选择和 淘汰,最终获得淀粉含量高的甘薯品种。同时,还利用了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如基因测序等手段,对甘薯的遗 传特性进行深入分析,为选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河南禹州甘薯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探析

河南禹州甘薯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探析作者:王志艳张玉香邓俊锋来源:《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2年第08期摘要:农村产业融合是构建乡村产业体系的核心。
甘薯产业作为河南省禹州市的特色农业产业,全产业融合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对甘薯产业种植的条件、面积、产量、品种、加工及销售情况进行了分析,探究了其产业链条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甘薯产业上游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不紧密、科技含量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中游生产加工不够规范、加工产品相对单一、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产业下游市场监管不到位、品牌知名度不高、销售渠道不畅。
聚焦产业融合发展的痛点,从稳定产业发展根基、壮大产业发展主体、提升全产业链价值和加强产业支撑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推动甘薯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禹州甘薯产业乃至相关产业的提质升级提供借鉴。
关键词:禹州;甘薯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国。
根据世界粮农组织(FAO)统计数据,2020年,中国甘薯种植总面积为232.39万hm2,鲜薯总产量为5126.4万t,种植总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世界的30%、56%。
甘薯单产为22059kg/hm2,位居世界第一。
在中国,甘薯作为第10大农作物、第6大粮食作物,不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是重要的食品加工原料,加工制成品多种多样。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调整以及对甘薯营养保健功能的进一步认识,使得甘薯需求量呈刚性增长,种植效益逐渐凸显。
因此,根据区域发展水平和农业资源状况,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布局甘薯产业,对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纵览近几年来關于中国甘薯产业发展的研究文献,陆建珍等、弋凤蕊等分别对中国甘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中国各省份甘薯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提出了提升中国甘薯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易中懿等通过分析中国甘薯育种创新情况和品种利用情况,提出了中国今后甘薯品种创新的重点。
在甘薯杂粮的希望田野上奋力耕耘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农业人的一年都是忙碌的。
农业科研战场在“地”,周期却以“年”来计,辛劳事业需非常之功,初心坚守更需精神支撑。
河南省甘薯杂粮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洛阳农林科学院甘薯谷子研究所所长王自力研究员,参加工作37年来,践“三牛”精神,追信念之光,执岁月为犁,在甘薯杂粮科研岗位上,矢志不渝奋力耕耘,用科技之力收获田畴丰收。
从事甘薯产业,他如老黄牛般默默负重坚守从农村来,饥饿和苦难让他学会了坚强。
从事农业科研,这种感情让他懂得了奋发。
他黝黑的肤色,可以看出风吹日晒的痕迹和岁月的洗礼。
由黑发小伙到白发中年,由稚嫩学生到学科带头人,他始终像一头老黄牛,带着这份执著奋力前行。
从春节后上班开始育甘薯苗,到春薯、夏薯种植管理,试验地的调查记录,穿插进行育种材料的嫁接,短日照处理诱导红薯品种开花、杂交授粉,到十月中下旬收获后考种,进行甘薯后代材料耐贮藏性的观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他一干就是37年。
刚开始的时候,课题组只有他一个人,经费只有几百元,他凭着苦干实干,硬是扛了过来。
回忆这段经历时他说:当时没有想那么多,干好每一天的工作,往前走就行了。
试验地就是试验室。
早期因为人手不够,在试验地里调查测量,一个人手上沾上泥土露水,没办法再进行记录,他只好利用星期天的时间,让上小学的孩子做记录,还美其名曰到大自然进行实践锻炼。
每每提及当时孩子因此而用真情实感写出的作文《“土”爸爸》在《洛阳日报》上发表时,他总是感慨万千。
磨难是最好的大学,努力耕耘,大地定会报之以歌。
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他还是选育出了洛阳农林科学院第1个通过国家鉴定的甘薯新品种“洛薯10号”,第2个国字号“洛薯11号”,甘薯新品种选育的道路,他越走越宽。
让农民富起来,他甘为孺子牛用科技助力产业从农村出来,深知农村、农民对新品种新技术的强烈渴求,造就了王自力服务产业的意识。
他俯身甘为孺子牛,科技兴农成为他掷地有声的铮铮誓言。
伊川县有一位育薯苗半辈子、在当地被誉为技术“响当当”的老农,在一次交流中王自力发现了他育苗中的问题,两人产生了分歧。
洛阳市发展高效特色农业的现状及对策

洛阳市发展高效特色农业的现状及对策韩太国【摘要】高效特色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今后一个时期各地农业发展要面临的新课题.从洛阳实际出发,分析了洛阳市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具有的资源优势,剖析了发展洛阳市高效特色农业的制约因素,并结合我国现行的农业发展政策,提出了实施品牌战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构建四大服务体系、坚持走产业化发展之路等对策.【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4页(P16-18,21)【关键词】高效特色农业;现状;对策【作者】韩太国【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洛阳471000【正文语种】中文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热点,2014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高效特色农业就是从当地独特的农业资源条件出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区域内特有的名优农产品,实行生态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生产品种更多、数量更大、质量更优、符合标准的多系列质量安全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农产品、食品,创造名、特、优品牌,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全面提高,才是现代化的特色高效农业。
洛阳市近年来按照“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生态旅游”打捆一起做的思路,全面推进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发展,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发展,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良好局面。
现就有关洛阳市发展高效特色农业的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洛阳市位于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接壤处,属于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为农作物的生长和林业、牧业、渔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1.1粮食资源优势洛阳属温暖带大陆性气候,热量适中,光照充足,年均降雨600余毫米,变幅较大,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类型多样,非常适宜特色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常年粮食播种面积760万亩,平均亩产在300 kg左右,近年来粮食总产保持在22.5亿kg 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阳市优质甘薯产业化体系建设探析摘要通过对品种、基地建设、效益实现的途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技术培训5个方面的研究,明确了其在优质甘薯产业化体系建设模式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提出以实现优质甘薯产业化良性发展为中心,以搞好基地建设为核心,创新了甘薯产业技术服务形式,拓宽了效益实现的途径。
探索了品种、栽培技术、基地建设、病虫害综合防治、产后加工、销售和甘薯专业合作组织等“五位一体”的“优质甘薯产业化体系建设”综合模式,促进了洛阳市甘薯产业的迅速发展。
关键词甘薯;产业化体系;建设;河南洛阳中图分类号s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9-0074-02甘薯具有高产、优质、抗旱、耐瘠和种植效益高等突出特点,是适合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食品加工、化工、能源业的重要原料。
随着经济的发展,甘薯已转变为重要经济作物,产后加工的比例不断提高。
甘薯生产与综合利用成为能够横跨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等多行业的新兴产业。
洛阳市地处丘陵旱地,种植甘薯面积在4万公顷以上,多为春薯生产,淀粉含量高,营养丰富。
2008年9月洛阳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重点发展粮油加工(含薯类加工)六大农产品加工业,促进了甘薯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甘薯产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四川的粉丝、火锅川粉等高附加值的甘薯加工产品在全国市场占垄断地位。
北京大兴区以及浙江的鲜薯产业、河北卢龙县的三粉加工业、福建传统的连城地瓜干等产业发展迅速。
但是,目前国内对“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的系统研究还未见报道,对于甘薯在鲜薯、产后加工同时进行研究和利用的不多。
为此,2009年国家启动了“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
洛阳根据本地区甘薯产业发展需要,于2004年在洛阳市科技局立项,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旨在为生产提供模式借鉴。
1优质甘薯新品种推广应用是“优质甘薯产业化体系建设”的前提条件随着洛阳市甘薯产后加工产业的发展,对优质甘薯原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鲜薯集装箱销售在春节成为一种时尚、健康的礼品,装箱的甘薯必须“品质好、糖分含量高、软硬适中、表皮光滑美观、大小均匀”等。
因此,将育种与引种相结合,引进省内外选育的优良甘薯新品种进行繁育、推广。
这些品种在生产上的应用,极大改善了甘薯产量和品质,重树了群众发展甘薯产业的信心。
2基地建设是“优质甘薯产业化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优质甘薯育苗基地、良种繁育基地、高产示范基地和生产基地建设等环节相互联系,彼此依赖,不可分割,是“优质甘薯产业化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
2.1优质甘薯新品种育苗基地建设甘薯种苗的好坏与产量的高低关系密切。
为达到壮苗标准,在育苗基地建设过程中,主要通过“三改三提高”,确保薯苗质量和增产效果。
即改变群众品种利用上的盲目错误,选用优良甘薯新品种,以提高产量水平,改善品质;改火炕育苗为日光温床育苗,由追求数量为主,改为追求质量为主,提高了薯苗质量、壮苗率和栽种成活率;栽培上改为高剪苗种植,提高了抗病性能。
考虑育苗基础、规模、质量和管理等因素,建立优质甘薯新品种育苗基地,年提供种苗1 500万株左右。
2.2优质甘薯新品种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遵循“质量第一,侧重选地(点),就近调种、降低成本,成规模、有数量保证”等原则,建立优质新品种繁育基地270hm2,满足了生产的需要。
在进行优质甘薯新品种繁种、育苗过程中,严格按照良种4级繁育程序,严把种薯、种苗质量关,通过建立繁种育苗基地,在源头上搞好新品种的推广应用,速度快、效果好,保障了洛阳市优质甘薯良种繁育体系的健康稳定发展。
2.3优质甘薯高产示范基地建设为了加速新品种的应用,在进行高产基地建设过程中,在地点选择、产量指标、规模、技术保障措施和具体技术负责人等5个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在地头设立明显的基地牌子,进行种子(苗)、农药、肥料补贴,并依据基地建设的效果,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增强了人员的责任心,扩大了示范效果。
2.4优质甘薯生产基地建设优质甘薯原料是进行产后保鲜销售和产后加工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
在优质甘薯加工基地建设中,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不断提高加工效益。
通过加强基地建设的深度和显示度,加速了基地建设。
在优质甘薯生产基地建设时,有许多具体技术要求和严格规定:一是在进行优质加工淀粉原料甘薯基地建设时,品种必须能够同时满足种植户和加工企业双方的利益。
双方是利益共同体,要充分考虑;最好签定种植—收购协议;根据企业的年加工量和日加工能力,适当扩大面积;全程必须有技术依托单位进行技术跟踪服务,最好旱地栽培,春薯种植;收获期有计划收获。
二是在进行优质保鲜型甘薯基地建设时,重点在商品性状(薯型、薯块大小、结薯数量、皮色、光泽、皮的厚薄、肉色、肉色深浅和食味差异)、食味、口感、市场消费者习惯等指标方面进行精心选择确定,收获后进行贮藏保鲜,在春节装箱,作为礼品、福利发放。
通过与甘薯专业组织、市老区建设促进会、扶贫帮带等结合,借力发展,加快了优质甘薯生产基地建设,满足了甘薯产业体系发展的需要。
3鲜薯销售和产后加工是拓宽优质甘薯产业体系效益实现的途径3.1鲜薯保存销售鲜薯原来只在城郊规模种植,现在发展到偏远的整乡、整县种植。
销售由零散的、小规模,发展成有组织、成规摸。
包装档次明显提高。
出现了甘薯种植、销售和贮藏的专业经营人员、专业合作社。
目前市场上除各种大包装外,鲜甘薯(彩色)集装箱式样繁多,并附相关的营养保健知识,印刷精美,丰富了甘薯的文化内涵。
仅2008年汝阳县优质甘薯生产基地发展到2 666.67 hm2,鲜薯总产12.26万吨,储藏保鲜3.8万吨,产值3 420万元,按照1kg增值0.2元计算,全县可以增值760万元。
被评为全国优秀协会。
汝阳县家宝甘薯专业合作社,修建大型的甘薯储藏窖,主要以周围的优质鲜薯销售为主,组织周围的农户,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商标,带活了一方经济。
孟津县的鲜甘薯销售相当有名,味达美专业合作社在报纸、电视上进行企业文化宣传,提高产品包装,促进了优质甘薯产业的发展和提高。
3.2产后加工甘薯产后粉条加工,在今天仍然为甘薯产业增值的有效途径。
近几年甘薯产后加工形成了一波新的浪潮,涌现出更多以个人投资占主流的淀粉加工企业。
这些企业自费到外地,引进先进的起垄设备、收获设备;购买新品种甘薯苗,让群众种植,进行加工,产品进行包装后销售,带动了周围的群众致富。
汝阳县大安乡罗凹村,有40年的加工历史。
他们改进了加工设备,提高了加工效率,成立了粉条专业合作社,2007~2008年生产销售粉条500t,创效益50多万元,带活了一方经济。
河南日报以《土特产创名牌》对其进行了多次报道。
孟津县味达美甘薯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传统的加工工艺,注册“白云岭”商标,效益可观,带动群众发展甘薯产业,促进了群众增收。
孟津县平乐镇朱仓村,采用传统的手工加工方法,甘薯粉条销售价格一般12~14元/kg,2008年甘薯收获前24元/kg。
每年由洛阳农科院统一供苗,促进了产业发展。
此外,产后加工还促进了甘薯产后加工机械的研发,汝阳机械厂生产的成套甘薯产后加工设备,除在本地销售外,还销售到哈萨克斯坦、乌克兰等地。
3.3鲜嫩茎叶产品开发借鉴外地的经验,对甘薯的鲜嫩茎叶进行盐渍和包装,汝阳家宝合作社生产的“青龙沟”牌鲜嫩茎尖包装箱,荣获县2008年科技三等奖,填补了洛阳市空白。
4对群众进行技术培训是优质甘薯产业化体系建设的技术保障作为农业科研单位,肩负着对群众进行技术培训的责任。
主要围绕豫西地区甘薯高产高效益栽培技术、产后加工技术、甘薯贮藏保鲜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4个方面,对群众进行技术培训工作。
5甘薯专业合作组织是实现“优质甘薯产业化体系建设”的必要手段优质甘薯产业化体系建设,带动产生了多家甘薯专业合作组织。
这些甘薯专业合作组织,由甘薯种植户、加工户、贮藏户等组成。
既发挥着经济组织作用,又发挥着重要的服务功能,对群众进行技术服务,丰富了农业技术服务形式。
专业合作组织申报了“新地主”、“邙岭”、“白云岭”和“景荣”等品牌,甘薯产品集装箱成为春节福利、时尚礼品,走向宾馆、酒店,被做成美味佳肴,并赢得“中华美食”的美誉。
可见,甘薯专业合作组织是甘薯产业体系实现的重要手段。
6结语以实现优质甘薯产业化良性发展为中心;以搞好繁育基地建设为核心内容;创新了产业科技服务形式;拓宽了效益实现的有效途径。
明确了品种、栽培技术、基地建设、产后加工、专业合作组织等5个方面在优质甘薯产业化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索了“五位一体”的“优质甘薯产业化体系建设”模式。
即“优质红薯产业化体系”建设的一个前提条件——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效益实现的2个途径——鲜薯销售和产后加工;实现的一个必要手段——甘薯专业合作组织;实现的技术保障——三套技术操作规程;实现的核心内容——4个基地建设。
经过生产应用效果良好,促进了鲜薯销售和产后加工的发展,大幅度提高效益;通过应用新品种、鲜薯销售和产后加工等途径,增加效益1.359亿元,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
7参考文献[1] 江苏农科院,山东农科院.中国甘薯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2] 马代夫.中国甘薯品种与产业化[c]∥中国甘薯育种与产业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3] 肖利贞.甘薯高产高效专家谈[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1997.[4] 王自力,王胜亮,秦家范,等.河南省豫西地区红薯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对策[c]∥中国甘薯育种与产业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5] 肖利贞,杨国红,侯利霞,等.河南省甘薯生产、加工利用现状及建议[j].作物杂志,2002(1):52-53.[6] 王自力,刘忠玲,张春强,等.高淀粉甘薯新品种洛薯96-6的选育及市场前景[j].杂粮作物,2004(2):74-75.[7] 王自力,秦家范,刘忠玲.豫西丘陵旱地红薯高产高效益的栽培技术[m]∥旗帜.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8.[8] 刘忠玲,王自力,秦家范.甘薯茎线虫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探讨[j].陕西农业科学,2008(4):111-113,120.[9] 肖利贞,王欲欣.甘薯产业化经营[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10] 梁凌云.襄汾县甘薯产业化发展探析[j].中国农技推广,2009(7):6-7.[11] 张海燕,王庆美,张立明,等.紫甘薯系列保健产品的研制及产业化开发[j].山东农业科学,2009(5):105-106,110.[12] 明充.南充甘薯产业化发展的分析[j].杂粮作物,2009(1):51-53.[13] 谢瑞礼.甘薯产业发展对策探讨[j].农业科技通讯,2008(11):22-24.[14] 陈万祥,杨金龙.甘薯生产的现状及开发利用的途径[j].农业装备技术,2008(4):32-35.[15] 李明亮,杨新笋,雷剑,等.湖北省甘薯产业发展趋势分析与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08(1):119-122.[16] 李敞学.推进甘薯产业化[j].农村工作通讯,1998(2):25.。